有机食品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合集下载

玉米生产操作规程

玉米生产操作规程

01玉米生产操作规程1.目的通过建立对玉米生产管理规程,明确有机产品生产对玉米生产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对有机产品生产所需玉米生产管理。

3.职责本规程由生产部归口管理。

4、内容4.1 有机玉米地环境条件4.1.1产地环境基本要求有机种植生产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

按照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并在基地周边安排10m宽的缓冲区,防止受到临近地区使用禁用物质的污染。

对可能使用禁用物质或受到污染的产地水域,应进行环境质量检测,大气土壤和水质应符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的要求。

4.1.2 气候条件无霜期110天以上,年大于2℃活动积温2100℃以上,年降雨量250mm以上。

4.1.3 土壤条件产地土壤元素于背景值正常区域,周围没有重金属矿山,无农药残留污染,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3%以上,pH值6.5~7.5。

4.1.4 地表水、地下水质清洁无污染水域或水域上有没有对该产地构成威胁的污染源,水质质量符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的要求。

4.2 选地4.2.1 选地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旱涝保收的地块。

4.2.2 选茬选择前茬未使用长残留农药的黄豆、小麦、马铃薯或肥沃的玉米茬等茬。

4.2.3 耕整地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结合的土壤耕作制。

4.2.3.1 伏秋翻整地耕翻深度20~23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垈、无坷拉,翻后耙耢,及时起垄镇压。

4.2.3.2 耙茬深松整地一般适用于土壤墒情较好软茬,现灭茬,深松垄台,然后耢平,起垄镇压,严防跑墒。

深松整地,现松原垄沟,在破原垄台合成新垄,及时镇压。

4.3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4.3.1 品种选择根据有机青贮玉米生产区域生态条件,选用审定推广的优质、抗病虫害逆行强、高产、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100~150℃的优良品种,当地青贮玉米东棱白为首选。

4.3.2 种子质量种子纯度和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低于14%,质量达到国家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有机食品玉米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食品玉米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食品玉米生产操作规程一、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1、有机生产用种由农场统一提供。

2、种子在经过机械清选后,进行人工粒选,剔除破碎粒、病斑粒、虫蚀粒、青秕粒和其它杂质。

精选后的种子应达二级良种以上,纯度为98%,净度99%,发芽率97%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2%。

二、选地玉米对前茬的要求不严格,在轮作体系中以小麦茬为好,选择土壤肥沃,耕层较深厚,地势平坦,病、虫、草害较轻的地号,以减少田间病、虫害的发生。

三、整地我场春旱年份较多,因此整地以保墒为基本原则,同时要使土壤细碎平整,以松耙整地为主,实行秋整地、秋起垄,深松深度为30-35cm,不重不漏,深度均匀,要求打破犁底层。

耕翻、深松、旋耕要及时耙地,防止跑墒,形成干坷垃,第一遍用圆盘重耙,耙深12-15厘米,第二、三遍用轻耙,耙深8-12厘米,耙透耙碎,不重不漏。

起垄高度要在20cm以上,春季土壤化冻5cm时,进行垄体镇压,达到保墒的目的。

三、播种1、播种时期当春季气温稳定通过6-8℃时即可开始玉米播种,尾山农场的大豆播种适期是在5月5日-5月10日。

早熟品种晚播,晚熟品种早播,土壤墒情好可适当晚播,反之则抢早播种。

2、播种方法采用气吸式精量点播机垄上(1.1米垄上双行)精量点播,播种深度控制在压后3-4cm,播后及时镇压。

3、种植密度密度因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栽培方法而不同,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早熟宜密、晚晚宜稀,早播宜稀、晚熟宜密,平作宜密、垄作宜稀,分枝型宜稀、收敛型宜密。

尾山农场栽培密度为每公顷9万株。

四、施肥开荒年限在三年以内的不施肥,熟地上进行生产的,施腐熟的农家肥3500公斤/亩,在秋后整地或春整地之前均匀撒施,结合翻耙地使农家肥在耕层混匀。

五、田间管理1、除草:采取机械、人工灭草相结合的除草方法,做到田间无杂草。

⑴从玉米出苗后即可开始人工除草,人工铲地2—3次,人工拿大草1-2次,做到田间无杂草。

⑵垄作的作物生育期间应进行三遍中耕,第一遍中耕(深松)带双杆尺垄沟深松,深度35厘米以上;第二遍中耕带三杆尺、起垄铧、挡土板起到碎土、灭草、培土作用;第三遍(最后一遍)中耕带深松尺、覆土铧进行高培土,深松、灭草,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抗倒伏。

有机食品公司有机玉米播种规程

有机食品公司有机玉米播种规程

有机食品公司有机玉米播种规程1目的为保证提供有机养殖的饲料,对用作饲料的玉米种植进行控制,使其按照有机农业作业方式进行种植,特编制本规程2控制要求2.1播种前准备2.1.1晒种: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处于休眠状态,播种前晒种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晒种的时间应在上午8~10时,下午4~6时,连续晒两天。

2.1.2浸种:用清水浸泡12~24小时。

在浸种过程中每隔3-4小时用清水换洗一次。

2.1.3消毒:种子浸后用50-60摄氏度温水浸泡3~4小时,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及内部的病菌。

2.2整地将小麦收获后的地块要求深耕30~40cm左右。

土壤性质:沙性壤土、有机质丰富的土质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2.3播种季节和方法2.3.1玉米在小麦收获后的六月中旬进行播种2.3.2播种方法进行直播2.4种植密度采用宽窄行种植,即玉米宽行155厘米,窄行45厘米,播花生时,玉米宽行内种2~3行花生,玉米与花生行间距离不少于50厘米,地块前茬为小麦作物。

第二年玉米和花生换茬分带轮作,以减少土传病害。

2.5玉米施肥一次施足充分腐熟的牛粪肥1000公斤/亩。

2.6病虫草害的防治基地生态环境良好,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指数高,害虫的自然控制力强,自然天敌种类丰富,数量大,病虫害发生率低,玉米的主要害虫为玉米螟等,通过一些综合的防治方法,冬耕冬灌降低虫口基数,保护生态环境和天敌的栖息地,在害虫发生时进行人工捉虫或释放人工天敌等方法基本上将害虫控制在为害水平之下。

玉米草害的防治利用人工进行。

2.7收获利用机械将玉米收后,再利用联合收割机将玉米秸秆收回作青贮饲料。

在采收期间照地块号采收,统一管理,并且做好采收记录,玉米及时入库。

2.8收后管理2.2.1收后地块利用机械耙,准备进行下一茬作物的种植。

2.8.2采收后的玉米棒在晒场晾晒3-4天,后利用脱粒机进行脱粒,脱粒后晾晒干燥后交库房管理。

玉米加工操作规程

玉米加工操作规程

玉米加工操作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玉米加工过程中的操作流程,以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和质量。

玉米加工是指将玉米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转化为食品、饮料、化工原料等产品的过程。

本规程适用于玉米加工厂的工人及相关从业人员。

2. 原料准备2.1 原料采购:确保采购到的玉米符合相关质量要求,并保持原料的追溯性。

2.2 原料验收:对采购回来的玉米进行外观检查、湿度测试等,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3. 清洁和消毒3.1 加工设备清洁:定期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表面、管路等清洁无污染。

3.2 厂房卫生:保持厂房的整洁,对地面、墙壁和天花板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3.3 操作人员卫生:操作人员要保持个人卫生,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帽子和手套,避免污染食品。

4. 加工流程4.1 搬运玉米:使用合适的设备和工具将原料玉米从仓库搬运到加工区域。

4.2 去杂处理:将玉米经过清洗、筛选等操作,去除杂质和不合格颗粒。

4.3 破碎:将去杂后的玉米进行破碎,以便后续的加工操作。

4.4 炒蒸:将破碎的玉米进行炒蒸,以改变其物理和化学特性。

4.5 磨碎:将炒蒸后的玉米进行磨碎,得到玉米粉。

4.6 精磨:通过精磨机对玉米粉进行二次精磨,得到细腻的玉米粉。

4.7 包装:将精磨的玉米粉按照要求进行包装,保证产品的卫生和安全性。

4.8 质量检验:对加工成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

5. 安全措施5.1 操作员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操作规程、事故应急处理等。

5.2 设备维护:定期对加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正常运行。

5.3 应急预案:制定玉米加工相关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事故等应急情况的处理措施和紧急联系方式。

6. 纪律和记录6.1操作纪律:所有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操作规程,不得私自更改或跳过程序。

6.2记录要求:对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操作记录进行清晰、准确的记录,保留至少一年的时间。

玉米操作规程

玉米操作规程

玉米操作规程玉米操作规程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农业价值。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农民的利益,制定合理的玉米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是一份关于玉米操作规程的详细说明,以供参考。

一、前期准备工作1. 土壤准备: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玉米种植。

在播种前进行土壤平整和翻耕,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 玉米种子选择:选用优质、疫病抗性强的玉米种子,确保高产高质。

3.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进行施肥,确保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供应。

施肥方法可以采用基地追肥、肥水一体等方式,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玉米生长需求进行精准施肥。

4. 防治病虫害:在播种前对玉米田进行清理,清除病虫害源。

在生长过程中定期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

二、播种和管理1.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和玉米品种的特性,选择适合的播种时间。

通常在春季温度适宜且没有大规模降水的时候进行播种。

2. 播种密度:根据玉米品种和土壤肥力,确定合理的播种密度。

一般来说,适宜的播种密度为每亩10000-15000株。

3. 行距和株距:根据玉米品种和土壤肥力,确定适宜的行距和株距。

一般来说,适宜的行距为60-75厘米,株距为20-30厘米。

4. 滴灌或喷灌:可以选择滴灌或喷灌的方式进行灌溉,确保玉米的水分供应。

灌溉时控制好水量和灌溉频次,避免过湿或过干。

5. 定期除草:及时除草,防止杂草竞争养分和水分。

可以选择机械除草、人力除草或使用除草剂等方法。

6. 定期追肥:根据玉米生长的需要,定期追施肥料。

可以选择叶面喷施或直接施肥的方式。

三、收割和储存1. 收割时间:根据玉米的品种和生长情况,选择适宜的收割时间。

一般来说,玉米的籽粒变硬,果穗变黄,稻谷磨灰时即可收割。

2. 收割方式:可以选择机械收割或手工收割的方式。

机械收割效率高,但可能会损失一些玉米籽粒;手工收割损失较少,但效率较低。

3. 温湿处理:收割后的玉米需要经过温湿处理,避免玉米的质量受损。

有机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有机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有机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篇:有机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机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品种选择和栽培方式选用抗病虫害、抗逆性好、脱水快及内在品质好的郑单958、浚单29等中早熟品种。

基地种植的品种有质量检验机构给出的品种非转基因的检验报告方可种植。

播种采用40∕80的宽窄行方式,播量3—4斤左右。

二、基地选择基地应地势开阔、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其生态环境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pH 值以6.5~7.5为宜且土质较疏松;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

基地土地应是连片的地块,其间不能夹有进行常规生产的地块,与常规地块交界处必须有明显隔离,如:河流、山丘、人为设置的隔离带等。

三、病虫草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病虫草害防治原则。

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所有化学合成的农药,可以用石灰、硫黄、波尔多液、氢氧化铜、硫酸铜、醋、高锰酸钾、植物制剂、微生物及其发酵产品。

1.虫害防治:(1)粘虫的防治:平均100株玉米有50头粘虫时达到防治指标。

进行人工捕杀。

(2)玉米螟的防治:高压汞灯防治,当地玉米螟成虫羽化初始日期,每晚9时到次日4时,小雨仍可开灯。

赤眼蜂防治,于玉米螟卵盛期在田间一次或两次放蜂,每亩1.5万头。

Bt乳剂防治,在玉米为心叶末期(5%抽雄)每亩0.2公斤的颗粒剂撒放或兑水30公斤喷雾。

2.病害防治:(1)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采用氢氧化铜、高锰酸钾等进行喷雾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防治,采用植物制剂进行种子包衣防治(2)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透光通风,增强玉米抗病性。

发病重的玉米连同周边土壤及时清除出地块。

3.杂草防治:(1)播种时提倡使用小麦秸秆还田覆盖杂草。

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玉米生产技术规程是指在玉米的种植、生长和管理过程中应遵循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玉米生产技术规程的一些要点:
1. 土壤准备:选择适宜的土壤种植玉米,并进行耕地整理、松土通风和施肥等准备工作。

2. 种子选择:选择高质量、优良品种的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保证无害虫和病菌的感染。

3. 播种技术:根据土壤状况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播种日期和密度。

进行适当的深度和均匀的播种。

4. 施肥管理:结合土壤测试结果,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

注意掌握肥料的类型、品质和施肥量,以及施肥时间和方法。

5. 灌溉管理:根据玉米生长的需要和土壤水分情况,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用水量,保证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6.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田地,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7. 除草管理:确保田地清洁,采取机械除草、化学除草和覆盖等方法,控制杂草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8.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田地,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9. 收割和贮藏:在玉米成熟后,根据不同的品种和用途,选择适当的收割时间和方式。

收割后应合理贮藏,以保持玉米的质量和食用价值。

总之,玉米生产技术规程是一套科学合理的操作准则,可以帮助农民获得高产和优质的玉米产品。

玉米系列食品生产技术

玉米系列食品生产技术

乡村科技2016.11栏目编辑:姜春艳E-mail:xckjhn@加工贮藏一、玉米饼干1.原料。

玉米糁、精粉、食用油、白糖、饴糖、山珍果仁、小苏打和辅料适量。

2.工艺流程。

原料处理→加压蒸煮→水洗→水、油、糖等辅料→果仁→调制面团→静置→成型→烘烤→冷却→包装。

3.操作要点。

①原料处理。

选用蜡质玉米加工的玉米糁,要求无脐、无杂、粒度在5毫米以下,将玉米糁用70~80℃热水浸泡30~40分钟,使玉米糁含水量在30%~ 40%后捞出。

面粉、糖、小苏打等按一般饼干辅料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②加压蒸煮。

将浸泡好的玉米糁加水在加压蒸煮锅内蒸煮,表压保持在120~150千帕,时间为1.2~1.5小时,使玉米糁充分糊化和明胶化。

③水洗。

将蒸好的玉米糁用净水洗涤,并控制清洗温度在40℃以上,洗后捞出。

④山珍果仁及烘烤。

选用成熟度高、无虫害、无霉变的松子、山核桃等果仁为原料。

将果仁除杂后分别烘烤,烘烤温度为170~190℃,烤至香气逸出,七成熟即可。

⑤调制面团及静置。

先将熟玉米糁粒和面粉在和面机内混匀,加入水和除果仁以外的各种原辅料,面团调制与韧性饼干面团相同,然后静置16~24分钟。

⑥成型。

可采用人工压片成型的方法制出各种形状的饼干坯,其厚度不小于熟化玉米糁的粒度,在饼干坯表面分别嵌入山珍果仁。

⑦烘烤。

将饼干坯送入隧道式烤炉内烘烤,入炉端温度150℃,出炉端温度230~250℃,烘烤时间5~7分钟。

⑧冷却与包装。

饼干出炉后在烤盘上自然冷却,待温度降至50℃以下时包装即为成品。

二、玉米罐头1.工艺流程。

原料验收→筛选→去皮→清洗→预煮→甩水→油炸→甩油→装罐→排气→密封→检验→成品。

2.操作要点。

①原料验收。

选用新鲜、颗粒饱满、干燥、无虫蛀、无霉变及其他夹杂物的优质玉米。

②去皮。

将2%~3%氢氧化钠+0.2%~0.3%果蔬脱皮剂混合液加热至90℃,然后加入玉米处理15~20分钟,玉米与溶液的比例为1∶2。

处理完成后,将玉米捞出放入流动清水中冲洗搅拌或搓洗,以去净外皮及帽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食品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前言
本规程由XX有限公司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XX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XX XX XX XX。

有机食品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有机食品玉米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种子及其处理、选地、选茬与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产品质量等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XX有限公司有机食品玉米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21.1—GB 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3 产地环境条件
3.1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

3.2转换期
转换期一般2年~3年,新开荒地或撂荒地和一直按传统农用生产方式耕作的土地至少要有1年的转换期。

3.3 缓冲带
有机玉米种植区与常规农用区之间应有隔离带,隔离带是自然植被,自然植被一般不少于10米。

若隔离带有种植的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但收获的产品只能按常规产品出售。

为防止病虫害的流行,种植布局一定要保持群落的多样性,如不同抗性玉米品种的搭配、与其他作物间作等。

4 种子及其处理
4.1 品种选择
应选择经审定推广的,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抗病性和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品种。

并要求品种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150℃。

同时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的遗传多样性。

禁止使用任何转基因品种。

4.2 种子质量
种子纯度和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6%。

禁止使用包衣种子。

4.3 种子处理
4.3.1 晒种
播前15d将种子晾晒2d~3d。

4.3.2 试芽
播前10d进行1次~2次发芽试验。

4.3.3 药剂闷种
地下害虫较重的地块,应使用植物源性杀虫剂和矿物源性杀虫剂。

4.3.4 药剂拌种:
玉米丝黑穗病较重的地块,应使用植物源性杀虫剂、矿物源性杀虫剂和微生物源杀虫剂。

4.3.5 浸种催芽
将种子放在水中浸泡8h~12h,然后捞出置于20℃~25℃室温条件下进行催芽。

每隔2h~3h将种子翻动一次,在种子露出胚根后,置于阴凉处炼芽,待播种。

4.3.6 菌肥拌种
应使用认证机构许可使用的有机菌肥,如每公顷用7.5kg固体硅酸盐细菌或液体硅酸盐细菌1.5L~2.25L拌种,或用1.5L~2.25L液体玉米固氮菌拌种。

5 选地选茬与耕翻整地
5.1 选地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

5.2 选茬
应进行合理轮作,选择前茬为有机种植的小麦等的茬口。

5.3 耕整地
提倡用减耕、免耕,秸杆还田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

在实施每三年一次,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结合的土壤耕作制时,必须与秸杆还田结合起来。

5.3.2 耙茬深松整地
一般适用于土壤墒情较好的软茬,先灭茬深松垄台,然后耢平,起垄镇压,严防跑墒。

深松整地,先松原垄沟,再破原垄台合成新垄,及时镇压。

6 施肥
6.1 生产用肥料,应使用有机肥为主,适当购进外部肥源。

如使用经1个月~6个月充分腐熟的有机堆肥,人粪尿和畜禽粪便必须经过高温发酵无害化处理。

每公顷施用含有机质8%以上的农肥30t~40t,结合整地撒施或条施夹肥。

6.2 商品化有机肥、叶面肥、微生物肥料等,在使用前必须明确已经得到有机食品认证部门认可和颁发证书。

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

如没有用硅酸盐细菌拌种或没有施用矿物钾肥的地块,每公顷施用固体生物钾肥30kg 做底肥一次施入。

6.3 提倡利用豆科作物的轮作、免耕、少耕和秸杆还田等措施进行土壤培肥。

7 播种
7.1 播期
常年最佳播种时间一般在6月5日~15日。

7.2 种植方式
采用清种或通透栽培方式种植。

7.3 播法
人工催芽埯种的,土壤含水量低于20%的地块坐水埯种,土壤含水量高于20%的地块可直接埯种;垄上机械精量点(穴)播的,可在成垄地块,采用机械精量等距点播。

播种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埯种地块播后及时镇压;坐水埯种地块播后隔天镇压;机械播种随播随镇压。

镇压后播深达到3cm~4cm,不漏压,不拖堆。

7.4 密度
清种:株型收敛品种,每公顷保苗6万株~8万株;株型繁茂品种,每公顷保苗5万株~5.3万株。

通透栽培:株型收敛品种,每公顷保苗6.75万株~9万株;株型繁茂品种,每公顷保苗5.3万株~5.5万株。

按种植密度等要求确定播种量。

8 田间管理
8.1 查田补栽
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要准备好补种用种或预备苗;出苗后如缺苗,要利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及时坐水补栽。

3片~4片叶时,要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

8.2 铲前深松趟地
出苗后要进行深松或铲前趟一犁。

8.3 铲趟
头遍铲趟后,每隔10d~12d铲趟一次。

做到三铲三趟。

8.4 虫害防治
从整体生态系统考虑,运用综合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孳生和有利于各种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的多样化,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有针对性针对性采取各种预防措施。

以物理和人工防治为主。

8.4.1.1 粘虫
7月中下旬,平均100株玉米有50头粘虫时达到防治指标。

进行人工捕杀。

8.4.1.2 玉米螟
防治指标为百秆活虫80头虫。

A〕高压汞灯防治:当地玉米螟成虫羽化初始日期,每晚9时到次日早4时,小雨仍可开灯。

B〕赤眼蜂防治:于玉米螟卵盛期在田间一次或两次放蜂,每公顷放蜂22.5万头。

C〕Bt乳剂:在玉米为心叶末期(5%抽雄)每公顷1.5kg~3kg的BT乳剂制成颗粒剂撒放或对水450 kg喷雾。

8.5 除草
采用人工除草或中耕机械除草。

8.6 打丫子
及时掰掉丫子,避免损伤主茎。

8.7 站秆扒皮晾晒
玉米蜡熟后期扒开玉米果穗苞叶晾晒。

9 收获
9.1 收获时间
玉米完熟后期收获。

9.2 收获方法
采取站秆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

不可地面堆放,要单收、单运、单放、单贮,防止与普通玉米混杂。

9.3 晾晒脱粒
收获后要及时进行晾晒。

籽粒含水量达到20%以下时脱粒,高于20%以上冻后脱粒。

脱粒后的籽粒要进行清选。

10 其他
对有机食品玉米生产过程,要建立田间技术档案,做好生产过程的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