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农村道路规划与设计探讨

合集下载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道路交通规划方案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道路交通规划方案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道路交通规划方案一、背景介绍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新农村建设逐渐成为了各地发展的重点之一。

而农村道路交通作为连接农村与城市的重要纽带,对于新农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道路交通规划的方案。

二、交通规划的目标交通规划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农田和市场之间物资流通的需求,提升农村居民的出行便利性,以及提高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因此,在规划农村道路交通时,需考虑道路的功能性,便利性和安全性。

三、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从基础设施方面入手,建设完善的农村道路网络。

这包括连接主要农村集镇的主干道,连接各个行政村的支路以及连接农田的农业公路等。

各级道路的建设应根据不同需要和交通流量进行不同的设计和规划。

四、道路标志和信号灯其次,完善农村道路的标志和信号灯系统,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设置道路标志和信号灯可以提醒和引导车辆和行人行驶,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五、公共交通系统为了提升农村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可以在农村地区建立公共交通系统。

这包括规划公交路线,设置公交站点,并提供便宜和便利的出行方式。

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将有效减少农村居民的自行驾车,减少交通压力和道路事故的发生。

六、步行和自行车道在农村道路交通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需求。

设置专用的步行和自行车道,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和便捷的交通方式。

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不仅能提供身体锻炼,还能减少车辆排放,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七、综合考虑农村发展需求在农村道路交通规划中,还要综合考虑农村的发展需求。

比如,对于发展农业产业的区域,可以规划农业物流专用道路;对于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可以规划旅游观光路线等。

通过综合考虑农村不同发展需求,提高农村道路交通规划的针对性和效果。

八、科技创新应用科技创新在农村道路交通规划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可以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实现实时交通信息的传输和调度,提升道路交通的流畅性。

农村公路路网规划布局及建设探究

农村公路路网规划布局及建设探究

农村公路路网规划布局及建设探究摘要:公路路网的合理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为城乡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基础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村道路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农村道路与农村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本文就对农村公路的路网规划布局与相关建设措施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公路;路网规划;路网布局;公路建设1公路网规划布局的原则1.1与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作为综合运输网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公路网规划应遵循综合运输网规划的要求,不仅要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还必须充分考虑与铁路、水路和航空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并积极配合其他交通方式,以减少乘客中转联乘的时间,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

1.2与环境发展、节约能源相协调公路网规划应充分考虑地形和地貌,合理选择线路,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土地的占有和破坏[1]。

公路网规划尽可能以改造为主,辅以相应的新建工程,避免穿越森林,减少与河流的交叉。

道路建设应坚持适度发展的理念,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和能源浪费。

1.3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公路网规划应满足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城镇体系布局和产业布局。

同时,规划也不应仅仅局限于眼前,而是可以运用超前的思维和发展理念,通过合理规划路网布局以促进经济发展,引导形成合理的城市布局和产业布局。

1.4与区域路网相协调公路网规划应结合各类公路网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以实现合理的运输。

同时,公路网络应与周边城市道路网络进行有效的衔接和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引导城市带动乡村发展。

2农村路网建设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农村公路上大都没有专职维修人员进行管理,导致道路病害严重,道路容量和使用寿命缩短。

农村公路主要是村道,大都是由乡村级管理维护。

由于资金和技术人员的缺乏,造成了道路维护不到位,直接影响到公路的正常运行。

2.2维护资金不足和监管机制不足目前,农村道路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交通规划与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交通规划与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交通规划与建设随着城市发展的加速和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在农村改革中的重要举措。

而乡村交通的规划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展开对于新农村建设中乡村交通规划与建设的探讨。

一、引言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交通规划与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不仅可以提升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能够改善农村居民的出行便利度。

二、改善基础设施乡村交通规划与建设可以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发展农村公路、农村客运,完善农村交通信号灯、标线等设施,提高农村道路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三、提升农村居民的出行便利度良好的乡村交通规划与建设能够提升农村居民的出行便利度。

规划和建设更多的公共交通站点,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个人机动车辆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

四、改善农村经济发展乡村交通规划与建设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也起到积极作用。

交通通畅可以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五、解决农村交通不便问题乡村交通规划与建设有助于解决农村交通不便的问题。

加大投入力度,修建农村道路、桥梁,建设农村交通枢纽,提高农村交通的畅通性和便利度。

六、加强乡村交通安全管理乡村交通规划与建设要紧紧围绕乡村交通安全展开工作。

加强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检查,建设交通警示设施,提高农村交通安全系数。

七、提高农民出行的舒适体验在乡村交通规划与建设中,应注重提高农民出行的舒适体验。

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应考虑农村道路的特点和民众的出行需求,确保农民出行的顺畅和舒适。

八、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交通规划与建设有助于发展乡村旅游业。

规划和建设通往乡村旅游景点的道路,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吸引游客前往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九、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乡村交通规划与建设中,应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推广清洁能源交通工具的使用,提倡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的交通方式,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十、加强政策指导和管理乡村交通规划与建设需要加强政策指导和管理。

公路建设中的农村公路规划与设计研究

公路建设中的农村公路规划与设计研究

公路建设中的农村公路规划与设计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合理规划和设计农村公路已经成为公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农村公路规划中的考虑因素农村公路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区划、民族、地形等。

首先,要考虑到地理位置和区域环境因素,比如区划和民族因素,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发展状况和交通状况。

其次,要考虑到交通流、行车速度和道路安全等因素,包括农村公路的长、宽、高、桥梁、隧道、弯道、交叉口等。

在规划农村公路时,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土地利用等因素。

例如,在开发新的公路时,需要考虑到是否会破坏土地生态系统,是否会对民众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二、农村公路设计的要求农村公路设计需要考虑到公路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适用性和舒适性等因素。

首先,要保证公路的安全性,包括路面平整、无明显变形和裂缝等。

同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形和环境,选择不同的道路设计方案,以确保公路的稳定性。

其次,农村公路设计需要考虑到经济性,以便最大程度地提高建设效益。

这包括考虑农村公路建设成本、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等,以及通过高效的管理和维护,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第三,公路设计需要考虑到适用性,即将公路设计合理地整合到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交通网络中。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公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并追求最大限度地提高通行效率。

最后,农村公路设计需要着重考虑公路的舒适性,这意味着公路设计应尽可能地避免高强度和重负载方案,确保车辆、行车和行人的平稳和安全。

三、农村公路建设技术现代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共同改变着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各种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虽然如此,农村公路仍然面临着一些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1、显著提高路基抵抗力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农村公路建设技术越来越先进,通过在路基设计之初,采用高度技术的填土技术,拥挤路基之间的空间,提高路基的抗性。

乡村发展中的农村道路建设路径探讨

乡村发展中的农村道路建设路径探讨

乡村发展中的农村道路建设路径探讨在乡村发展中,农村道路建设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农村道路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文将探讨乡村发展中的农村道路建设路径,并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一问题。

一、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农村道路是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是农村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

畅通的农村道路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方便农民出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因此,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农村道路建设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农村道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地方的农村道路质量较差,交通拥堵严重,不利于农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

此外,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道路建设滞后,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三、农村道路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农村道路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完善农村道路网络,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升乡村形象,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流入农村地区,推动乡村振兴进程。

四、解决农村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农村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农村道路建设的质量。

其次,加强统筹规划,科学合理规划农村道路建设项目,确保农村道路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五、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道路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农村道路建设外,还应着力提升农村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六、强化政府引导作用政府在农村道路建设中应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各方资源整合,形成合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农村道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七、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农村道路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可以采取生态绿色道路建设方式,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保护好生态环境,打造宜居的乡村。

八、科技创新助推农村道路建设科技创新是推动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要动力。

可以通过应用新技术,提升农村道路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勘察测量,采用新型材料进行路面修复等。

农村道路改造规划与建设方案分析

农村道路改造规划与建设方案分析

农村道路改造规划与建设方案分析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农村道路的改造和建设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农村道路的质量和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的流通。

因此,科学合理的农村道路改造规划和建设方案对于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农村道路现状分析农村道路的现状通常存在以下问题:道路狭窄、路面不平整、路基不牢固、排水不畅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村道路的通行能力低下、安全隐患增加以及农产品运输困难。

因此,农村道路改造的需求迫切。

三、农村道路改造规划原则1. 综合考虑农村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等因素,确定改造的优先顺序和范围。

2. 根据农村道路的功能需求,合理规划道路的类型、宽度和道路网的布局。

3. 强调农村道路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4. 充分考虑农民的意见和需求,确保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四、农村道路改造建设方案1. 道路宽度的改造根据农村道路的通行需求和交通量,合理规划道路的宽度。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主干道,应适当扩宽道路,提高通行能力。

对于交通量较小的支路,可以适度减少道路宽度,降低建设成本。

2. 路面的改造改善农村道路的路面质量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的关键。

采用优质材料,进行路面的铺设和修复,保证道路平整、牢固。

同时,加强路面的排水系统,防止积水和泥泞现象的发生。

3. 路基的改造农村道路的路基是道路承载力的基础。

通过加固路基,提高道路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可以采用灌浆桩、碎石等方式,加固路基,确保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4. 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和标线,提高道路的交通安全性。

在农村道路交叉口、弯道和陡坡等易发生事故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和标线,引导驾驶员注意交通安全。

5. 农村道路绿化和美化在农村道路的两侧进行绿化和美化,提高道路的景观价值和环境质量。

可以种植花草树木,修建休憩设施,营造宜人的道路环境,增加农民的出行乐趣。

(完整版)新农村道路规划与设计探讨

(完整版)新农村道路规划与设计探讨

(完整版)新农村道路规划与设计探讨新农村道路规划与设计探讨东西部经济研究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历史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劳取酬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村庄道路系统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新农村规划中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维护等方面进行探讨,由此对未来新农村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概述新农村的道路建设应首先进行具有当地特色的、与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相适应的道路网规划,新农村道路建设规划要将新农村建设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使新农村对内有合理的路网,对外有与城市便捷的交通,逐步减少城乡差别,改善广大农村的生活、生产环境。

之后对每条道路从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道路建材等方面做因地制宜的设计。

道路平面位置符合新农村道路网规划,道路纵断面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道路横断面、特别是横断面绿化设计要具有当地特色,采取当地优良植物,道路建材的使用从拉动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就地取材。

二、村庄道路系统概念村庄道路系统是组成村庄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决定了村庄发展的轮廓与形态。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村庄道路系统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参照城市的相关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内容:(一)村庄交通系统是村庄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村庄交通系统把分散的村域内的生产、生活活动连接起来,在组织生产、安排生活、提高村庄客货流的有效运转及促进村域经济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村庄的布局结构、规模大小、甚至村庄的生活方式都需要交通系统的支撑。

(二)村庄道路系统是村庄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村庄交通系统是村庄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体现了村庄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

村庄交通系统是由村庄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村庄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村庄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的。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道路规划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道路规划
二 、新农 村建设 中的道 路规 划设计 要点
1 . 合理组 织步行 和车行 系统 。 为 了更 好地 组织新农 村 的社 区交 通 、满 足村 民
生活 需要 ,可 以在村 民主要公共 活动 范 围内 、新农
村 的不同组 团之间 、公共空间等部位设置 步行路
( 允许非机动车通行) ,建立新农村社区的步行体 系 ,将机动 车和行人 从空 间上 分离 。同时 ,为 了避 免机动车对社区的干扰 ,可以在住宅前后 , 将步行 路与机动车道路连接 ,从而使宅间的步行路成为社 区邻里交往的空间。在保证新农村社区交通便利的 前提下 ,尽可能实现人车分离 ,为社区村民提供更 为舒适 的生 活空 间。这样 既可实 现人 车分流 ,又可
空问 ,创造 出适 合 交往 的空 间领 域 ,不仅 展示 了其 外在景 观 ,还 展示 了街道 中村 民 的活动 ,体现 出 自
气 息 ,传承传 统文 化脉 络 。 4道 路 规 划 应 根 据 新 农 村 的实 际情 况 进 行 规 .
划 ,经 济实用 。
新 农 村 道 路 规 划 应 根 据 当地 的地 形 、用 地 规 模 、总 体布局 、住 区周 围交通 条件 、居 民出行活 动 轨迹 和交 通设 施 的发 展水 平等 因素 ,规划设 计 出经 济 、便捷 、结 构清 晰 、宽 度适 宜 的道路 系统 和断 面
总而 言之 ,一个好 的新农 村社 区道 路规划 设计 应 基 于科学 的 、生态 的规划 理念 ,合理 利用 土地资 源 ,统筹安 排 ,科 学规 划 ,逐 步 改善农 村 的交 通 和 生 产生 活环 境 。新农 村 道路建 设是 社会 主义新农 村
庄 带来 了安全 隐患 和噪声污 染 。要 尽量将 现有 的过 境 道路规 划 到村 外 ,既能 改善新农 村社 区的交 通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道路规划与设计探讨
东西部经济研究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历史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劳取酬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村庄道路系统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新农村规划中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维护等方面进行探讨,由此对未来新农村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概述
新农村的道路建设应首先进行具有当地特色的、与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相适应的道路网规划,新农村道路建设规划要将新农村建设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使新农村对内有合理的路网,对外有与城市便捷的交通,逐步减少城乡差别,改善广大农村的生活、生产环境。

之后对每条道路从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道路建材等方面做因地制宜的设计。

道路平面位置符合新农村道路网规划,道路纵断面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道路横断面、特别是横断面绿化设计要具有当地特色,采取当地优良植物,道路建材的使用从拉动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就地取材。

二、村庄道路系统概念
村庄道路系统是组成村庄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决定了村庄发展的轮廓与形态。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村庄道路系统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参照城市的相关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内容:
(一)村庄交通系统是村庄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村庄交通系统把分散的村域内的生产、生活活动连接起来,在组织生产、安排生活、提高村庄客货流的有效运转及促进村域经济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村庄的布局结构、规模大小、甚至村庄的生活方式都需要交通系统的支撑。

(二)村庄道路系统是村庄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村庄交通系统是村庄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体现了村庄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

村庄交通系统是由村庄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村庄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村庄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的。

(三)村庄道路系统是村域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及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和停车场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

村庄道路系统既是组织村庄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又是村庄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动脉”。

村庄道路系统一旦确定,实质上就决定了村庄发展的轮廓、形态。

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发挥作用。

三、村庄道路系统等级及横断面设计
(一)道路等级以往的农村道路一般参照四级公路进行规划设计,参照的标准为《村镇规划标准》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由于新农村道路的性质发生变化,规划设计标准一般参照城市支路。

村庄道路按其功能性和作用性可分为:城镇干道、村级主干道、村级次干道、村级支路和村级巷道五级。

(1)城镇干道城镇干道是以满足交通运输需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承担村域主要的交通流量及对外交通的联系,一般位于村庄组团的外围。

(2)村级主干路村级主干路是村域中主要的常速交通道路,主要为相邻组团之间和城镇中心区的中距离运输服务,是联系村域各组团及城镇对外交通枢纽的主要通道。

村级主干路在村庄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

村级主干路一般位于村庄组团的中心位置。

(3)村级次干路村级次干路是村庄各组团内主要干道,次干路联系城镇干道和主干路,组成村庄干路网。

(4)村级支路村级支路以生活性服务功能为主,在交通上起汇集性作用,可分为交通性巷道和生活性巷道。

(5)村级巷道村级巷道是直接为用地服务的生活性道路。

(二)道路横断面
新农村道路横断面应首先满足交通需求的情况下,认真分析研究道路两侧建筑物的性质与功能,使道路在形式上满足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并与其两侧建筑物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对两侧用地的开发和促进作用,在功能上可以很好地为村庄的生产、生活服务。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容积率相对较低,道路可以规划建设的较宽敞一些,道路绿地率相对高一些,道路横断面因地制宜的规划为多种形式,不必拘泥,对于新农村内部道路的横断面可以一个村一种形式,各有特色。

例如青海省新农村道路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地方特色,道路主干道中央带和两侧带的设计区别于其他地区,同时设计中加入当地绿化品种,从绿化上区别于城市和其他农村,充分体现当地民族特色。

在设计多层建筑群中的道路横断面时,因人口密度相对较大,人行道相应宽一些,宽度设计为4-6米,而高档住宅区的道路断面设计则将人行道设计的相应窄一些,宽度4-5米,在人行道外侧再增加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三、新农村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
(一)村庄路网需满足交通运输的技术指标
(1)尽可能满足合理的道路非直线系数值。

非直线系数值是道路起点、重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一般要求其非直线系数在1.1-1.2之间,最大不能超过1.4;
(2)应有足够且恰当的道路网密度。

道路网密度是衡量道路系统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是指村庄除住区、街坊内通向建筑用地的通道之外的道路总长与村庄用地面积的比值。

足够且恰当的道路网密度,有利于村庄内部路网的衔接和沟通,便于行人和车辆的出行。

(二)需满足市政综合管线布置的要求在村庄道路规划设计时,必须摸清道路上要埋设哪些管线,
考虑给予足够的用地,且给予合理安排。

排水管线纵断面设计要与街道纵坡密切配合,并且要求雨污分流;电信管道要靠近建筑物布置,要求设较大的检修入孔;燃气管线要防爆,必须远离建筑物;条件允许时电力架空线要入地,与其他市政管线保证足够的安全间距。

(三)需满足村庄景观的要求道路景观设计应综合考虑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特殊位置景观
设计及建筑构景作用。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以下三类:
1)实用性设施,如路栅、路障、路灯、座椅、电话亭、邮筒、垃圾桶和公交亭等;
2)审美性设施,如街道树、花坛等户外艺术品;
3)视觉传达性设施。

如交通标志、路标、路牌和地面标志等。

要重视这些服务设施的点缀作用,将其作为整个道路景观的一部分,从而提高整个空间环境的艺术境界。

四、新农村道路养护与管理
养护管理工作是道路建设完毕后一项长期的、关键的后期工作,对保护相关设施、维护道路系统的服务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农村道路的养护和管理应本着“强化领导、统一监督、明确职责、分级管养”的原则。

乡镇政府对农村道路负有监督管理的职责,村委会是农村道路养护管理的主要责任者,并有村委会指派专人负责道路养护与管理工作。

五、结语
本文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道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从新农村道路等级、设计要求以及管理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新农村道路建设应该从规划开始,进行具有当地特色的、与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相适应的道路网规划,要将新农村建设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使新农村对内有合理的路网,对外有与城市便捷的交通,逐步减少城乡差别,改善广大农村的生活、生产环境。

首先,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是道路骨架规划;第二,新农村道路设计应合理利用地形,对道路的平面。

纵断面、横断面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进行设计,重点在横断面的绿化上要体现当地特点;第三,在道路建材使用上最大限度地采用当地资源,对道路建材进行科学实验,保证道路质量,为新农村道路的进一步建设提供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