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
直接打印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设计(附单元目标及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附单元目标及教学反思,可直接打印)第二组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
本组内容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的。
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
《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一《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
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
《冬阳。
童年。
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
《儿童诗两首》则写了当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口语交际。
习作‛安排交流‚难忘童年‛和写童年趣事等内容,‚回顾。
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栏目,意在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立志的名句,课外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或者其他中外伟人、名家有关童年生活的书,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
1.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以及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
3.丰富语言积累。
4.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重点:1.掌握本组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丰富语言积累。
3.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难点:1.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
2.让学生感受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
《古诗词三首》2课时(冬阳。
童年。
骆驼队》2课时《祖父的园子》1课时《童年的发现》2课时(儿童诗两首)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二2课时回顾。
拓展二1课时5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牧童X舟过安:X清平乐。
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5课 草船借箭 生字教学课件

武松打虎之前笑了好几次,打虎之后还 笑得出来吗?
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是这样评价武松的—— ➢ 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
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 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自由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
武松真是很厉害的人,他兼具了梁山其他 好汉的许多优点。
《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写了 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众多梁山好汉的故事。武松 是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 排行第十四位,人称“行者武松”。景阳冈打虎之 后,他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后来,他历经波折, 投靠梁山,成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
及时雨宋江 豹子头林冲 智多星吴用 小旋风柴进 行者武松 (图)戴敦邦
武松打虎是《水浒传》中一个十分精彩的故事,除 此之外,《水浒传》中还有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吴 用智取生辰纲、宋江率军三打祝家庄、扈三娘比武 招亲等引人入胜的故事,有许许多多充满豪情壮志 的英雄。课后,同学们可以运用“猜读”的方法, 继续阅读《水浒传》这本奇书,尽享读书之乐。也 可以灵活运用我们学到的猜读、借助资料、借助电 视剧等方法阅读更多的名著,滋养我们的心灵!
返回
妒忌
曹 督 wěi
委鲁 遮寨 擂呐 插
笔顺:
部首:禾 结构:上下 组词:委托 委婉 形近字:季 字义:任,派,把事交给人办。
返回
妒忌
曹督
lǔ
委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5.古诗词三首_舟过安仁

这首诗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 满童稚的行为和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 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 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 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 进啊!
小练笔:
把古诗《舟过安仁》改 编成一个小故事。
从这两句中你感受到了什 么?
从这两个孩子的行为,可 以看出他们是怎么样的小朋友 呢?
诗人喜不喜欢这两个孩子?
再读感悟:
话说当年,诗人杨万里划着小船路过 这个地方。万里晴空,碧波荡漾,多么令 人心旷神怡啊!忽然,看到一叶渔船,船 上坐着两个孩子,可是,他们把撑船用的 竹竿和船桨都收起来了?诗人纳闷了?你 能读出诗人的纳闷不解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5课 古诗词三首
舟过安仁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动听 的歌,是一幅美丽的画,而 我要说童年是一首美妙的诗, 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 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舟
过
宋安
杨
仁 万
里
·
作者介绍: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杰出的诗人,“中兴四大家” 之一。
自读感知: 1、自由朗读。 2、小组赛读,比比谁读得最好。 (有层次的读要做到三点:读准 字音;读准节奏;读出美感。)
小组合作学习: 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
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理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解
棹:船桨。
词
怪生:怪不得。
语
遮头:为头部遮挡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第一二句诗,描写了什么 画面?
为什么要收起竹竿和船桨, 不下雨却要打伞呢?(带着疑问 读诗句)
最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搭石》优质课教案

明确: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2)这不仅是搭石所拥有的品质,还是乡亲们美好的品质。
(3)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小结
在农村山野溪流中,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块,一次次理所当然的搭石,是那么平常,但作者却没有粗心放过,反而用笔写出这么一篇滋润心田的文章。这不仅是因为作者仔细观察生活,更主要的是他善于捕捉生活中平凡而精彩的美的事物。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展现着美。请大家记住美在身边,只要善于发现,我们的生活将会美得无与伦比。
难点教学方法
通过反复读体会课文写得美,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灵美。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见过各式各样的桥,但你们见过搭石吗?这是一种极简易的桥,却又有其不凡之处。下面我们破)
二、质疑探究。
1.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3)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4)反复朗读结尾段,提升情感。
小结:其实乡亲们的美好情感还有很多,仔细品读,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师姓名
×××
单位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5课《《语文园地五》教案(共1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5课《《语文园地五》教
案(共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明确主题。
2.能够领会文中的情感。
3.学会区分要点及主要细节。
4.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领会文中蕴涵的情感。
3.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深入理解文中内容。
2.总结课文中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1.课文教材《语文园地五》。
2.教学录音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 阅读与思考(25分钟)
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主题和人物情感。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课文要点及主要细节。
3. 情感体验(15分钟)
学生模仿文中情节,体验人物感情变化。
4. 总结(10分钟)
1.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成果。
2.教师总结课文要点,强调学习重点。
六、板书设计
•课文标题:《语文园地五》
•重点: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难点:深入理解、总结情感
七、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要点及内容。
2.思考并记录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变化。
以上是本课时的教案内容。
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够通过本节课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语文园地五》的精彩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35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9
诗歌理解
归来饱饭黄昏后,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不脱蓑衣卧月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 中的明月。
10
诗歌理解
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看出 来的?
可爱、调皮、疲倦。
一个“弄”,一个“卧”。
11
诗歌小结
第五课 古诗词三首
1
字音认读
篙 (gāo) (竹篙) 棹 (zhào) (棹竿) 媪 (ǎo) (翁媪) 剥
(bāo) (剥开)
2
牧蓑遮 醉媚锄剥
3
4
作者简介
吕岩,字洞宾, 唐代京兆人。咸通举 进士,曾两为县令。 值黄巢起义,携家入 终南山学道,不知所 终。是传说中的逍遥 大仙。
5
课文朗读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6
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7
听读古诗,感受古诗意境美。
8
诗歌理解
草铺横野六七里,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 里都是草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通用8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篇1【教学分析】“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目标】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教学重点】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1、学习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
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平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教学过程】1、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2、提出活动内容“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这些问题在网上都有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19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19篇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等词语的意思。
2、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是美好的品质;初步感受*“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是怎样理解“信任” 的?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与信任有关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美国有一对夫妇,每次在回婆家的路上,都会看到一个告示,(课件出示告示“桃子—自采—三里路”)
从这个告示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夫妇俩也感到非常有趣,随着告示的指引,来到了一片桃林(课件出示桃林的图片)。
①、看到这片桃林,你有什么感受?
②、让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的?
课件出示:钻进果林,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
A、这部分里有三个好词,是哪三个?(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
B、同学们能说出它们的意思吗?
C、带着这种感觉朗读这句话。
2、看到这样的桃子,同学们想去摘吗?让我们跟随布兰克夫妇俩一起去摘桃子。
请同学们快速轻声读课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这次摘桃子之旅,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用“——”勾画最能体现主人信任客人的句子,做适当批注: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1)、课件出示:“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
祝您愉快!”
①、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②、“尽管”可以换成什么词?这个词语体现了什么?
③、从这张纸条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主人?
④、让我们以主人的语气,把这张纸条读一读。
⑤、假如你就是作者,你看到这段留言的时候,心情怎样?为什么?
(2)、课件出示: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
“你认为它会数钱吗?”我对丈夫说。
“也许会学会的。
”先生幽默地回答。
①、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②、感情朗读。
(3)、抓住小狗热情好客的句子,体会“主人信任客人”。
①、假如,你家的小狗看见陌生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②、桃园中的小狗看见陌生人是什么反应?跳跃欢吠”是什么意思?
③、从“跳跃欢吠”可以看出什么?
④、感情朗读。
(4)、小结,学习写法。
①、从以上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人是一位怎样的人?
②、介绍侧面描写。
4、这只是一次简单的摘桃之旅吗?我除了收获桃子之外,还收获了什么?(课件出示:在那儿,我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
5、此时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这则告示,课件出示“桃子—自采—三里路” 这个告示把我们引到了哪里?
小结:它不仅仅把人们引领到果园,更重要的是把人们引向了互相尊重的崇高境界,使人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四、拓展延伸,激情发散。
1、课件出示:“读完一篇课文,把自己的感想、体会和受到的启发等收获写下来,就是心得笔记。
心得笔记最重要的是写真情实感。
”
读了课文以后,你一定有许多感受,请将你的感受写下来。
2、交流。
3、谈话总结全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读准“跳跃欢吠、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等一些词语的读音;通过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这些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2、能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动线索,并在熟读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讲述的一件事。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借助字典,读通课文。
2、理解词语:沁人心脾、馋涎欲滴、根深叶茂
3、思考:“信任”什么意思?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理清脉络
1、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
1)“信任”什么意思?(相信而敢于托付。
)
2)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
3、小结:桃园主人信任客人;客人信任主人,双方互相信任。
板书:信任
桃园主人客人
4.双方是怎样信任?信任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一起学习课文。
二、学习2——6节,理解“主人怎样信任客人”
1、读读2——6节,找出最能体现主人信任客人的一句句子。
(第2节第3句句子)
(1)学生读句子。
(2)出示填空: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几只竹篮,篮下()一张纸条,上面():“朋友,欢迎您。
每篮桃子五元钱,()自己采,然后把钱()箱子里,祝您愉快!”
(3)给“尽管”换词,理解词意。
(尽管——只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