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系列人物纪录片_王淑贞_解说稿

合集下载

纪录片《大师》制作全记录

纪录片《大师》制作全记录

2020年“金帆奖”获奖作品创作经验谈Advanced T elevision Engineering 纪录片《大师》制作全记录
● 作者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杨奕
纪录片《大师》是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摄制的人
一 前期拍摄
2
047
3.包装
古人常说“文以载道”,这里的“文”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媒介、一种方式。

对于金石大师来说,“印章”便是“西泠印社中人”的“文”,是4.调色
调色工作通过Davinci Resolve 15调色工作站进Tangent Element 调色台。

《大师》作为人文专题纪录片,其调色的主要任务是真实、美观,不过分修饰颜色,又具备独特的色但是全片拍摄是按照4K 标准进行的,这也是为了将来制作4K 版本做好准备。

拍摄完的素材通过储存卡进行双备份拷贝,一份存储在本地阵列,一份存入Xsan,Xsan 也是未来的1.转码
由于原始拍摄素材均为4K,为了适应高清播出的需求,所有拍摄素材在剪辑前都进行转码,格式为纪录片《大师》
4
后期制作流程
3
5
特约专题
INDUSTRY TOPICS
Advanced T elevision Engineering
声音创作过程中以塑造“极具沉浸感的环绕声声场”
为总体思路,以“真实性”为主要原则,同时突出声
音细节,确保声音制作质量,即在“质”上保持声音
形象“多元化”,在“量”上保证声音素材“丰满化”,7。

大师王洛宾纪录片解说稿稿

大师王洛宾纪录片解说稿稿

大师王洛宾纪录片解说稿稿当今在中国大陆被尊称为“西北民歌之父”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一生编曲作词接近千首。

他的作品之中,例如《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春舞曲》、《马车夫之歌》、《哪里来的骆驼队》、《大坂城的姑娘》……几乎是每一个中国人多少能够唱出来的歌曲。

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更是人人知晓,至今流传。

一般人只知道这是边疆民歌,却不知词曲背后另有故事。

王洛宾于公元1913年出生在北京,1930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那是中国音乐教育的初创年代,相当程度地采用欧洲音乐教学的方法。

当时,他的作曲教授是留学归国的汪德昭先生;钢琴教授是德国人谷布克;声乐教授则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亲妹妹霍洛瓦特·尼古拉·沙多夫斯基伯爵夫人。

王洛宾在这样的教育下,完成了高等音乐教育。

1937年,王洛宾和作家萧军、萧红、塞克结伴往西北旅行,因为连日大雨,使得他们一行受困在六盘山的一间客栈。

就在那儿,经由一位“车马店”女老板的口中,王洛宾初次接触到了西北最原始的山歌。

那种民歌,是西北名为“花儿”的调令。

唱山歌“花儿”的女老板,在年轻时有一个美丽的绰号,叫做“五朵梅”。

当王洛宾听到了这样的调令之后,他被“五朵梅”征服了。

这个沙多夫斯基伯爵夫人的高徒,拜倒在一位布衣短衫的农村老妇面前,从此进入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音乐世界,一生离不开中国大西北,再没有回到北京。

1941年春天,导演郑君里去青海拍摄一部电影,邀请当时住在青海省西宁市的王洛宾参加演出。

他们一行人到了青海湖畔。

郑君里物色了一位千户长的女儿卓玛,充当电影故事里的牧羊女。

王洛宾穿上了藏袍,跟着卓玛赶羊群。

拍摄的工作晨出夜归,王洛宾在电影世界里过了3天真正的牧羊人生活。

卓玛是一个藏族姑娘,像山野里的鲜花,两只乌溜溜的大眼睛,衬着粗粗的辫子,金丝镶边的彩色藏裙,包裹着她健美的身躯。

导演安排王洛宾和卓玛同骑在一匹马上。

王洛宾起初很拘谨,坐在卓玛身后,两手紧紧抓着马鞍。

电视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集

电视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集

电视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集介绍电视纪录片《宋之韵》是一部展示中国宋代文化和历史的精彩作品。

本片通过深入研究宋代文化和历史,展现了这个时期的建筑、艺术、音乐、风俗和人物,向观众展示了这一时期的繁荣与光辉。

本文档是电视纪录片《宋之韵》的解说词集,旨在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该片。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介绍该片的主要内容、剧情梗概和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

主要内容第一集:宋代建筑与城市宋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这一集将带领观众了解宋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并展示一些著名的宋代建筑,如灵隐寺、张家界和黄山等。

第二集:宋代文化与艺术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繁荣时期。

这一集将介绍宋代的文学、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并向观众展示一些著名的宋代文化艺术作品。

第三集:宋代风俗与习俗宋代是一个风俗繁盛的时期,这一集将介绍宋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娱乐活动和节日习俗,向观众展示当时的社会风貌。

第四集:宋代名人与英雄宋代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和英雄。

这一集将介绍一些著名的宋代名人和英雄,如苏东坡、文天祥和岳飞等,并讲述他们的故事和贡献。

剧情梗概第一集:宋代建筑与城市本集以灵隐寺为例,展示了宋代建筑的宏伟和精湛的工艺。

节目介绍了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元素,并通过讲述建筑背后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信仰。

第二集:宋代文化与艺术本集以王安石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介绍了宋代的文学创作和诗词之美。

同时,节目还展示了宋代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让观众感受到当时文化艺术的兴盛和独特之处。

第三集:宋代风俗与习俗本集以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例,展示了宋代人民庆祝和欢乐的场景。

节目还介绍了宋代人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和娱乐活动,让观众了解宋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氛围。

第四集:宋代名人与英雄本集介绍了一些宋代的名人和英雄,如苏东坡、文天祥和岳飞等。

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和贡献,节目向观众展示了宋代人才辈出和英雄出现的背景和氛围。

《大师》系列人物纪录片_邓稼先_解说稿

《大师》系列人物纪录片_邓稼先_解说稿

东方卫视《大师》系列之邓稼先1999年,当邓稼先被追授“两弹一星”元勋称号时,他已辞世整整13年。

而这时距他1958年投身原子弹的研究也整整过去了41年。

鹿希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58年8月的一天,夜深了,辗转反侧的邓稼先久久地盯着窗外,窗外的夜色中一轮明月。

她回忆说:邓稼先喜欢月亮,常望着月亮出神。

突然,他坐了起来,将一只手轻轻放在我的手上,眼睛却盯着窗外的月亮,轻轻地说了声:“我要调动工作了。

”【采访妻子】我以为他是从这个科研单位调到另一个单位,所以问他调哪儿去,但他说不能说。

我说为什么,他说不能说,我说在不在北京可不可以通信联系,他说不行。

后来,他就说他连家也顾不了了。

他说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是什么样的工作要他下这样的决心,邓稼先没有回答,却说道:家里的一切都托付给你了。

那一夜,许鹿希哭了。

但她还是没想到,为这次调动付出的代价,将是夫妇俩寂寞的人生。

向来不爱照相的邓稼先走进了照相馆,与妻子和一双儿女留下了这张全家福。

那一年的邓稼先34岁。

邓稼先被任命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

但许鹿希以为只是普通的工作调动。

他根本想不到丈夫是去造原子弹。

因为邓稼先的专业虽然是核物理,但建国初期,新中国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能把小麦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毛泽东说,“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没有人知道邓稼先在哪里工作。

他白天消失,晚上神秘地回家。

其实,他那时工作的地方与家只隔着一站路。

严格的保密纪律,让邓稼先的生活方式完全变了。

此后,他没有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没有作过一次学术报告,甚至,亲友间的聚会也避开了。

【采访妻子】有一回骑车过去,正好看见他,就问他怎么在这,我就根本没想到那就是他的工作单位。

他就骗我说:啊,我去看人,在这儿下错车了。

然后他看见公共汽车来就赶紧上车,我没想到他是骗我的。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2颗原子弹,使世界真切地看到了原子武器毁灭性的力量。

《书简阅中国》纪录片第三集再大的风我都去接你文字笔记整理

《书简阅中国》纪录片第三集再大的风我都去接你文字笔记整理

《书简阅中国》纪录片第三集再大的风我都去接你旁白解说文字稿笔记啊!朋友再见——寄信人嵇康“我这个人呢,性情比较懒散,筋骨迟钝,皮肉松弛,头发和脸经常一个月半个月不洗。

如果不是身上发闷发痒,是绝不会洗澡的。

小便也是,要憋到浑身颤抖,才愿意起身解决。

”如此匪夷所思的一段话,出自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封绝交信,作者是“竹林七贤”的灵魂人物——嵇康,而收信人也是“竹林七贤”之一,年龄最大的山涛。

“你曾经对你叔父说,嵇康这人呢,是不会愿意出仕做官的,我视这为知己之言,可我最近倒是奇怪了,你是不是对我还是不够熟悉?我从河东回来,他们都对我说,你打算让我来接替你曾经的官职。

此事最后虽未成功,却也算知道了,你以往并非真正了解我。

”此时的山涛升了职,做了更大的官,他想举荐老友嵇康担任自己原来的官职。

嵇康非但没有丝毫感激,竟然给山涛写了这封绝交书。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放飞天性的时代,“竹林七贤”就是其中的典型。

7个才子纵情山水,饮酒赋诗甚至裸奔长啸,即使在今天,也是行为出格的艺术家。

“竹林七贤”的主要发起者正是嵇康和山涛。

山涛年长嵇康20岁,他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位小兄弟的仰慕。

夸赞嵇康风姿挺拔,像傲然独立的青松。

还向夫人透露,自己的一生只有两个真正的朋友,其中之一便是嵇康。

“你遇事善于应变,对人称赞多而批评少,我这人性格直爽,气量狭窄,对很多事情就是不能忍受。

现在看来,只是很偶然跟你交上朋友罢了。

”这句话对山涛是不小的伤害,十几年的交情毁于一旦。

山涛是个温和仁厚的人,一直是“竹林七贤”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晋书》中记载,他先后两次担任吏部官员,选拔和举荐的都是贤才,毫无偏私。

唯有一人,山涛虽强烈反对,但因皇家任命,被迫同意,这个人后来因为受贿被撤职。

而嵇康与山涛的性格截然相反,他狂放傲娇,对礼法不屑一顾,姿容俊美,文采斐然,偏偏不爱洗澡,满身跳蚤,还培养了一个打铁的爱好。

“一只麋鹿,如果从小被捕来驯养,一定会服从主人的管教。

100集纪录片《中国古代名人圣贤》解说词

100集纪录片《中国古代名人圣贤》解说词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中国古代名人圣贤》目录《序·文人》01.序(上)02.序(下)03.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上)04.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中)05.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下)06.甲古文之父-王懿荣(上)07.甲古文之父-王懿荣(下)08.百代文宗-韩愈《圣贤诸子》01.至圣先师-孔子(上)02.至圣先师-孔子(中)03.至圣先师-孔子(下)04.亚圣-孟子(上)05.亚圣-孟子(中)06.亚圣-孟子(下)07.千古智者-老子(上)08.千古智者-老子(中)09.千古智者-老子(下)10.文哲大师-庄子11.乱世哲人-荀子12.复圣-颜子《古代发明始祖》01.文宗字祖-仓颉02.人文始祖-黄帝(上)03.人文始祖-黄帝(下)04.尝遍百草亦始祖-炎帝05.酿酒始祖-杜康06.纸圣-蔡伦07.科圣-张衡(上)08.科圣-张衡(下)09.中国科技圣人-鲁班(上)10.中国科技圣人-鲁班(下)11.治水神工-大禹《圣贤·宋词》01.中华民族的先祖-伏羲02.一代帝王之-尧03.古代贤君-舜帝04.元圣-周公05.相圣-伊尹06.词坛正宗-李清照(上)07.词坛正宗-李清照(下)08.一代词宗之-辛弃疾(上)09.一代词宗之-辛弃疾(下)《诗人与墨客》01.诗仙-李白(上)02.诗仙-李白(下)03.诗圣-杜甫(上)04.诗圣-杜甫(下)05.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上)06.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下)07.诗坛宗匠-王渔洋08.书法家-颜真卿09.一代诗宗—宋琬10.宋学泰斗-程颢.程颐《书画名家》01.书圣-王羲之(上)02.书圣-王羲之(下)03.画圣-吴道子(上)04.画圣-吴道子(下)05.书画之祖-顾恺之06.清明上河图-张择端07.史圣-司马迁08.桃花扇-孔尚任09.一代文学大师之-蒲松龄(上)10.一代文学大师之-蒲松龄(下)《神医与兵圣》01.中华医学圣祖-扁鹊02.一代神医-华佗03.医药学家-李时珍04.医圣-张仲景05.药王-孙思邈06.兵家鼻祖-吕尚07.兵圣-孙子(上)08.兵圣-孙子(中)09.兵圣-孙子(下)10.兵学亚圣-孙膑(上)11.兵学亚圣-孙膑(下)《开路先锋与改革家》01.理学大师-朱熹02.伟大的航海家-郑和03.地理学家-徐霞客04.明代思想家-李贽05.东渡使者-鉴真06.唐代高僧-玄奘(上)07.唐代高僧-玄奘(中)08.唐代高僧-玄奘(下)09.妈祖-林默10.雄辩四方-晏婴11.养生鼻祖-彭祖《忠烈英雄》01.民族英雄-于谦02.民族英雄-岳飞(上)03.民族英雄-岳飞(下)04.民族英雄-文天祥05.抗倭名将-戚继光(上)06.抗倭名将-戚继光(中)07.抗倭名将-戚继光(下)08.武圣-关羽《贤相忠臣》01.包青天-包拯(上)02.包青天-包拯(下)03.古代第一贤相-诸葛亮(上)04.古代第一贤相-诸葛亮(下)05.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上)06.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中)07.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下)08.千古一相-管仲09.北宋名臣-范仲淹(上)10.北宋名臣-范仲淹(下)第一部分《序·文人》序上时空浩渺,无尽广大,泱泱中华,代有贤良。

《大师》系列人物纪录片_邓稼先_解说稿

《大师》系列人物纪录片_邓稼先_解说稿

东方卫视《大师》系列之邓稼先1999年,当邓稼先被追授“两弹一星”元勋称号时,他已辞世整整13年。

而这时距他1958年投身原子弹的研究也整整过去了41年。

鹿希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58年8月的一天,夜深了,辗转反侧的邓稼先久久地盯着窗外,窗外的夜色中一轮明月。

她回忆说:邓稼先喜欢月亮,常望着月亮出神。

突然,他坐了起来,将一只手轻轻放在我的手上,眼睛却盯着窗外的月亮,轻轻地说了声:“我要调动工作了。

”【采访妻子】我以为他是从这个科研单位调到另一个单位,所以问他调哪儿去,但他说不能说。

我说为什么,他说不能说,我说在不在北京可不可以通信联系,他说不行。

后来,他就说他连家也顾不了了。

他说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是什么样的工作要他下这样的决心,邓稼先没有回答,却说道:家里的一切都托付给你了。

那一夜,许鹿希哭了。

但她还是没想到,为这次调动付出的代价,将是夫妇俩寂寞的人生。

向来不爱照相的邓稼先走进了照相馆,与妻子和一双儿女留下了这张全家福。

那一年的邓稼先34岁。

邓稼先被任命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

但许鹿希以为只是普通的工作调动。

他根本想不到丈夫是去造原子弹。

因为邓稼先的专业虽然是核物理,但建国初期,新中国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能把小麦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毛泽东说,“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没有人知道邓稼先在哪里工作。

他白天消失,晚上神秘地回家。

其实,他那时工作的地方与家只隔着一站路。

严格的保密纪律,让邓稼先的生活方式完全变了。

此后,他没有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没有作过一次学术报告,甚至,亲友间的聚会也避开了。

【采访妻子】有一回骑车过去,正好看见他,就问他怎么在这,我就根本没想到那就是他的工作单位。

他就骗我说:啊,我去看人,在这儿下错车了。

然后他看见公共汽车来就赶紧上车,我没想到他是骗我的。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2颗原子弹,使世界真切地看到了原子武器毁灭性的力量。

《百年巨匠·建筑篇》总导演阐述

《百年巨匠·建筑篇》总导演阐述

CHINESE A RTISTS I N P AINTING &C ALLIGRAPHY《百年巨匠·建筑篇詹天佑像报国的。

在《百年巨匠·建筑篇》拍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些大师的人格魅力。

詹天佑,回国后一直在寻找可以修铁路的机会,为了能修铁路,他可以忍辱负重,达到常人无法想象程度。

京张铁路修到南口的时候,铁路要经过清朝宗室亲戚的坟地,当地有个叫广宅的官二代,要求詹天佑把铁路改线,贴着坟地边上过去,给坟地建一道墙圈起来,还要像出殡时候那样,让詹天佑披麻戴孝打灵幡祭奠一下。

此事一直闹到亲王那儿。

最后在时局变化和詹天佑的坚持下,铁路最终得以按计划修筑。

茅以升是一个学霸,他学霸到什么程度?1916年秋天,19岁的茅以升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读书,校方看到他入学登记表里填写着来自“唐山路矿学堂”,这学校没听说过。

为谨慎起见,学校让茅以升再次进行入学考试。

考试的结果让老师惊呆了,他的成绩超过所有新入学的学生。

所以学校当时作出一项决定,以后凡是来自中国唐山路矿学堂的学生,一律免试入学。

杨廷宝也是一个学霸,1924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时,荣获了艾默生建筑设计大赛一等奖、市政艺术学会设计竞赛一等奖。

引起了轰动,几家美国报纸称赞他的设计“风格独特,技艺高超”。

从此,他的名字也传遍了美国建筑界。

杨廷宝的设计年年获奖,林徽因说有一年他几乎把所有的奖项全拿了。

杨廷宝回国后,设计了沈阳铁路总站、东北大学图书馆、张学良少帅府,还参与了如北平天坛、祈年殿、国子监等的修缮工程。

他设计了南京中央体育场、中央医院、金陵大学图书馆(现南京大学老图书馆)等,50年代初期,杨廷宝设计了北京和平宾馆,徐州淮海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北京车站、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南京民航候机楼等。

参与设计了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北京图书馆等。

梁思成大家比较熟悉。

梁思成和杨廷宝都在宾大建筑系就读,梁思成是在宾大图书馆看到弗莱彻著的《世界建筑史》,这里面有一页插图,“建筑之树”,他深受刺激,(中国的位置是跟日本一起,在分杈的一片树叶上,)梁思成决心要写出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所以他倾毕生的精力,跟林徽因一起,特别是在躲避战乱的年代,他们没有经济来源,两个人都生着病,他们一直咬牙坚持写出来中文版《中国建筑史》,英文版《图像中国建筑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卫视】《大师》系列之王淑贞上集她早已离去,但她的美长留。

【采访】原上海医大附属妇产科医院护士长刘吟秋——她穿着白大褂一走进来,她就像宋庆龄。

【采访】原上海医大附属妇产科医副院长袁耀萼——风度是非常好的。

【采访】原上海医大附属妇产科医主任医师李超荆——她那个样子很慈祥,他得和蔼,看到谁她都笑一笑。

你看她照片没有?她的照片真是百看不厌啊,有一点洋气,又有一点中国气,中国的洋气。

王淑贞,出身世代书香门第,祖父王颂蔚是前清进士,做个高官,父亲王季同是着名数学家,子女12人,有7人是中国一流科学家。

而王淑贞早年考上清华庚款留美,是庚款留学培养的第一位女医师。

从美国学成归来,她成了中国妇产科的开拓者。

【采访】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高曦——她最早开拓了妇科研究,我们传统中以为妇产科就是产科,甚至带有一些早期婴儿的护理或者围产学这一块,她其实在中国开创妇产科或者妇科教育和研究方面是最早的,称之为中国妇产科学的奠基人,王淑贞是真正名副其实的。

1925年,王淑贞获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她经一位美国传教士的介绍,抱着“医学救国”的愿望,1926年来到西门妇孺医院担任医师。

西门就是上海老城厢的老西门的外面,在有租界的年代里,这里是华界的贫民窟。

当时,西门妇孺医院只是美国传教士创办的一个小小的门诊部,服务聚居在老西门一带的穷苦平民。

到这里时,王淑贞27岁,她在这个小小的门诊部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妇产科,此后直到她离世,她在这所医院里服务了整整60年。

【采访】高曦——她一直比较敏锐地能够捕捉现代医学、现代妇产科学发展的信息,包括新的技术,她引进到国内来。

在整个社会大家都在关注产科医生的时候,她关注女性健康,而且是做学术上的探讨和研究。

所以她在妇科在当时可以说是有前沿性的或者有开创性。

李超荆,1948年从福建医学院毕业,慕王淑贞之名到红房子医院做了实习医生,从此她与王淑贞延续了四十年的同事缘、师生情。

至今她记忆中最深的印象是老师无声的教导。

【采访】李超荆——王淑贞查房都是她自己查,查房时看我们非常细小的细节,我在检查的时候有一点不当心,放器械时碰到病人了,病人有点不舒服。

她说病人就是我们的父母,你只有治好病人的责任,不应该有一点伤害病人的动作,你这样做的话不对的,你要跟病人道歉。

她是中国妇产科领域的开拓者,前行者,每次看病、查房,下级医生从没见过王淑贞大声说话,但谁都能感受到她言谈举止间所透出的爱意,犹如无声的示范。

【采访】李超荆——她自己示范给你看,怎么样用这个器械才使病人不受痛苦,我是感受很深的。

【采访】袁耀萼——一切从病人出发,但是对下面的人要求非常严格的。

袁耀萼与王淑贞在妇产科领域共事四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她作为王淑贞的助手,一起主编了中国妇产科领域的经典《妇产科理论与实践》。

【采访】袁耀萼——我们在她查房以前都很紧张,他查房的时候所有的医生都跟在一起,她的言行,她对病人是什么态度,很和蔼的,很关心的,或者给病人检查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子,对于病史应该了解到什么程度,她都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了。

作为一个科学大家,王淑贞对第一手资料和基本功训练的重视,今天的人可能无以想象,每一位住院新病人她都亲自检查,询问病史,查房和病例讨论是她每天第一重要的事情,她告诫下级医生:经验从实践中来,医生的经验就是从询问病史、详细检查、做出诊断和正确处理过程中积累起来。

【采访】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张惜阴——她有时候会坐在你边上听你问病史,你问的时候她不响的,等一下我觉得我问好了,她就开始给你提问题了。

张惜阴,着名妇科肿瘤专家。

上世纪50年代,宫颈癌是中国妇女的头号杀手,在王淑贞的指导下她开始做手术,并把妇科肿瘤作为自己一生研究的方向,晚年,她为王淑贞写传记,这也是有关王淑贞的第一篇传记。

【采访】张惜阴——她从来不骂人,但是大家都怕她,因为她太仔细了,所以要这样子的,你对病人讲话的声音也不能太响,因为病人们总是有点怕医生,你要再一响,病人受惊吓以后话也讲不清楚了。

王淑贞以一生的心血将一不念旧恶原先只是小小的门诊部造就成上海人老幼皆知的红房子医院,所以有人说,如果没有王淑贞,上海就不会有红房子医院,如果没有王淑贞,中国的妇产科事业可能还要走更长的路。

王淑贞用高尚的医德培育了一代代人,这一代代人的医术和医德铸成一个中国的妇产科医疗、教育、科研中心。

【采访】张惜阴——她是觉得医生的职业是很好的,但是头一个要仔细,第二对病人的态度要好,这两个是基本的条件。

【采访】李超荆——所以她说,你就是要用爱字做医生的主要本职,所以我从那个时候开始对病人来讲,我时刻提醒自己用爱心对待病人。

王淑贞1899年生于北京,后随父母南归居住苏州。

这一年,八国联军攻陷了北京城。

10岁,王淑贞进入振华女校读书,振华女校是江苏最早的女子学校,创始人就是王淑贞的祖母谢长达,祖母开明果敢,她倡导女放足,主张女子要为自身的自由奋斗,是那个年代女权运动的领袖人物。

【采访】苏州市第十中学校长柳泉照——老先生在办学以后,有一张着名的照片,就是她自己端坐在位子上拍了一张照,然后他又跪在地上又拍了一张照,然后把这两张照片合成,就是自己跪在自己面前,下面提了一个字——求人不如求己。

这是这所学校最早的办学的教育理念思想,让我们的女孩子们都自立自强。

她的一些办学的主张,一百年以后仍然还是先进的,比如说她主张在学校传承中国最优秀的文化,体现一种感恩的思想。

比如说她最早在中国提出让学生,特别是让女孩子到国外去留学。

苏州振华女校开一代女学风气之先,这所学校走出了费孝通、李政道、杨绛、何泽慧等大批杰出人才。

【采访】王淑贞这弟中科院院士王守觉——我祖母呢是提供女权,提供妇女翻身,我的三个姑姑基本上都没有结婚,到国外去念书。

也是因为祖母的影响,1918年,19岁的王淑贞通过考试获得清华庚子赔款赴美留学的机会。

“我十岁时入振华女校读书,十三岁因病而休学二年,由于自己受过病魔缠身之苦,同时又看到生母因产褥疾病而死亡,继母于第一次生育时又发生病危等等不幸遭遇,因此我立下学医的志愿。

”赴美留学8年,王淑贞获得了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时,因成绩优秀获得3枚金质奖章,这是美国本土的学生也很难得到的。

60年后她回忆道:根据我当时的学习成绩,本来可以申请留校继续深造,但是由我是中国女医生而未被录取。

但在美国行医也不是她的愿望,那儿终究不是自己的国家,王淑贞怀着医学救国的理想,立场做一个中国女医生。

【采访】王守觉——她这个时代的人,像她这样一个背景的人,她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你学了干脆就在国外呆着,另一种选择就是回国来工作,事业发展立足于国内。

她是看到美国的发达,但是又看到自己对中国的责任,所以她自己从来没有想在美国去扎根,她的根在中国。

离别8年后,王淑贞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在美国教会医院上海西门妇孺医院任职,并兼任上海女子医学院教授。

王淑贞在这家医院创建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妇科。

医院临河傍水,河上船来船往,渔民子弟大多出生在船上,只有碰上难道、大出血等特殊情况,贫穷的渔民才会把产妇送进医院,可他们却承担不起医疗费用。

【采访】袁耀萼——那个西门妇孺医院外头就是一个臭河浜啊,现在是一条马路了,全是那种船民,穷得不得了的,要生孩子了就送到医院里去了,全是这种人,根本就没有钱的,她都是一样的对待。

【采访】李超荆——她绝对不收病人的礼物,而且病人有时候没有钱看病,就免费进来了,有时候她就给她一点钱吃饭。

王淑贞不因病人的贫富贵贱而区别对待,从来都是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工作,不管白天黑夜,只要病人需要,她总是随叫随到。

憨厚的渔民们为报答她,送来新鲜的大鱼,王淑贞就将鱼送到医院食堂,当作大家的午餐。

【采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退休干部丁静影——我很想念她,真的,因为想到这些孩子长大了,都长得好好的,他们出生都是由她接生。

王淑贞的年代似乎远去了,当年由她亲自接生过的产妇也已少之又少了,我们找到的丁静影老人今年也94岁了,当年她的四个子女,三个是王淑贞接生的。

【采访】丁静影——她是很好很好的,她是安慰的,都是安慰人的,还有几个小时,没有问题,你躺下来,我看看,我看看。

是这样子的,非常有耐心。

【采访】李超荆——她就觉得孩子到世界上,他母亲给他制造了生命来到世间,到世间后来保护这个胎儿健康成长,那就是我们医生的责任。

接好生以后,她自己接的生,好像对这个孩子特别亲切,她一定要抱这个孩子给妈妈看一下,看一眼你的宝宝是健康的,他妈妈笑了,她也笑了。

接到一个新生命,她就觉得这个世界就有生机了,就有生命的接替了。

迎接生命,呵护生命,直面着生命的脆弱和顽强,而对生命的尊重,造就了令人尊敬的医生。

1932年,经上海女子医学院董事会推选,王淑贞成为学校首位中国人院长。

【采访】高曦——她在妇产科领域学术地位是最高的,《中华医学杂志》在1949年以前是中国唯一一本医学的专业学术刊物,妇产科专栏的主编就是王淑贞,她最大的贡献是把女性从仅仅定位在生产这个领域拔了出来,我们作为医学科学家,要关注女性的整体健康,所以她开创了妇科这样一个新的学科。

妇科在中国传统也有,但是她是作为现代科学的方式去开拓了一个新的学科。

她最大的两个成就,一个是女性内分泌,还有就是子宫肌瘤,这丙个领域当中她都是开创者。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八一三的炮火中,地处租界之外的西门妇孺医院及附属的上海女子医学院被毁,一切医疗与教学工作都被迫停止。

和当时许多爱国人士一样,王淑贞带领医院员工投入前线医疗救护,组建了难民医院,收治从敌占区逃出来的孕产妇和新生儿。

这时,她的丈夫倪葆春教授也带着上海的医护人员奔赴大后方筹建医院,为抗战服务。

抗战八年,夫妻分别也整整八年。

【采访】原上海医大附属妇产科医院护士王义芬——她要管医院,外国人也走了,都托付给她,她要管财务,她自己还有个门诊,自己学自行车,家里没人教,儿子那时候十几岁,也小,推着妈妈天天晚上在马路上学骑车,她已经四十多岁了,女的那时候学自行车不容易,解放前都是穿旗袍,还不是裤子,骑车很不方便的,她后来学得挺好,自己骑车去接生去了。

这是一个毅力,我觉得她毅力很强的,她也不怕。

上海沦为孤岛,西门妇孺医院将幸免于战火的医疗设备搬到徐家汇,建立了临时医院,但到了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孤岛也沦陷了,日本侵略者绕强令各大学必须在日伪政府注册登记,王淑贞被迫解散了上海女子医学院。

此时,医院的美籍医生护士均被送入集中营,医院具体工作即由中国人负责,王淑贞负责起医疗业务和财务工作。

但物价飞涨,医院的银行存款贬值,入不敷出,王淑贞提倡节俭,公开记账,为医院为患者节省每一分钱,和全体职工同舟共济。

【采访】王义芬——这些员工都要生活费的,薪水都没法给人家,王淑贞把自己家里头看门诊的钱积蓄都拿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