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人物形象分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解读

内容提要本文将视角对准了《西游记》中的主人公孙悟空,主要分为前期(“大闹天宫”部分)和后期(“西天取经”部分)两部分来分析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前期孙悟空没有什么正统和礼法,认为一切都是平等的,所以对孙悟空来说,自由就是蔑视君临一切的权威,就是反抗社会和自然的各种清规戒律,就是放纵无拘无束的个性。
并且充满了幽默与诙谐。
后期孙悟空继续发扬大闹天宫的战斗精神。
他对取经历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从不畏惧退缩,经受种种失败也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
到西天后他被封为“斗战胜佛”,斗、战、胜正体现了这一形象的突出持点。
对神佛依然保持桀骜不训的一贯作风。
皈衣佛门并不意味着他对神佛的无条件服从,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独立人格。
他虽然不再象大闹天宫时期那样犯上作乱,但只要是他认为错误的思想和言行,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你地位有多高,仍然坚持斗争,绝不妥协,和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并无本质的不同。
具有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江湖好汉特色,他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也是为民除害。
他疾恶如仇,除恶务尽,机智灵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孙悟空是猴,是人,又是神。
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关键词:西游记人物形象孙悟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解读钱红刚作为一个闻名于世的古典神话形象,孙悟空无疑是最受广大读者欢迎的角色之一。
他的故事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反抗神权正统、追求自由的叛逆的性格;二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
前后两个阶段的斗争对象不同,性格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下面就从前期和后期这两方面来解读孙悟空的形象。
一、前期(“大闹天宫”部分)孙悟空形象特点1、蔑视一切权威,要求平等自由的思想。
在孙悟空眼里,没有什么正统和礼法,而认为一切都是平等的,所以对孙悟空来说,自由就是蔑视君临一切的权威,就是反抗社会和自然的各种清规戒律,就是放纵无拘无束的个性。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一、追求自由的“搅局者”孙悟空是从石头缝中蹦出的神猴,是大自然创造的神物,这就意味着从一出生他就不受任何社会关系的束缚,自由本就存在于他的血液之中。
他的环境是桃花源般的花果山,在这里自由平等的到了最大的发挥。
本性的自由加上生活环境的自由,使他不允许任何东西破换阻挡他自由自在的生活模式。
这也注定了他必定成为那个等级森严的皇权社会的“搅局者”。
所以当“勾魂鬼”来勾魂夺他生命,剥夺他自由生存的权利的时候,他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怒,大闹地府并销毁生死簿,使其肉体得到了自由不灭。
这是他追求自由的第一步同时也拉开了统治者对他追求自由进扼杀的序幕。
统治者是绝对不允许这样一个搅局者动摇其固有的.统治秩序的,因此大规模的围剿开始了。
天兵天将、托塔天王、二郎神、太白金星、如来等对他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孙悟空也不屈不挠的进行了一次有一次的回击。
虽然结局以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而告终,但是在追求自由中展现的斗争精神令人既感动有敬佩。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渴望自由、追求自由的,孙悟空就像我们的梦,做了我们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
二、恪守职责的守护者《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追求自由,神通广大,武艺超群,视皇权为污物,蔑视等级制度他多次见到玉帝不跪,与各路神仙皆以兄弟相称。
即使后来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孙悟空对玉帝、如来等统治者仍不是很恭敬。
第三十三回中他为了骗取两个小妖的宝贝,竟然要玉皇大帝把天借给他装半个时辰,还威胁说:“若道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在狮陀岭,悟空请如来帮忙对付妖怪万里鹏时,如来说出那妖怪与自己有些亲处,悟空便直言不讳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观音菩萨是取经的实际组织者,但孙悟空竟敢嘲笑她“惫懒”,活该“一世无夫”。
对四海龙王、山神土地、天兵天将等神仙他也总是呼来喝去的。
但是唯独对凡夫俗子的唐僧却毕恭毕敬。
究其原因唐僧之于悟空不仅使其师父,更是他的恩人。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解读

内容提要本文将视角对准了《西游记》中的主人公孙悟空,主要分为前期(“大闹天宫”部分)和后期(“西天取经”部分)两部分来分析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前期孙悟空没有什么正统和礼法,认为一切都是平等的,所以对孙悟空来说,自由就是蔑视君临一切的权威,就是反抗社会和自然的各种清规戒律,就是放纵无拘无束的个性。
并且充满了幽默与诙谐。
后期孙悟空继续发扬大闹天宫的战斗精神。
他对取经历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从不畏惧退缩,经受种种失败也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
到西天后他被封为“斗战胜佛”,斗、战、胜正体现了这一形象的突出持点。
对神佛依然保持桀骜不训的一贯作风。
皈衣佛门并不意味着他对神佛的无条件服从,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独立人格。
他虽然不再象大闹天宫时期那样犯上作乱,但只要是他认为错误的思想和言行,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你地位有多高,仍然坚持斗争,绝不妥协,和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并无本质的不同。
具有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江湖好汉特色,他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也是为民除害。
他疾恶如仇,除恶务尽,机智灵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孙悟空是猴,是人,又是神。
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关键词:西游记人物形象孙悟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解读钱红刚作为一个闻名于世的古典神话形象,孙悟空无疑是最受广大读者欢迎的角色之一。
他的故事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反抗神权正统、追求自由的叛逆的性格;二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
前后两个阶段的斗争对象不同,性格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下面就从前期和后期这两方面来解读孙悟空的形象。
一、前期(“大闹天宫”部分)孙悟空形象特点1、蔑视一切权威,要求平等自由的思想。
在孙悟空眼里,没有什么正统和礼法,而认为一切都是平等的,所以对孙悟空来说,自由就是蔑视君临一切的权威,就是反抗社会和自然的各种清规戒律,就是放纵无拘无束的个性。
介绍孙悟空的性格特征

《介绍孙悟空的性格特征》孙悟空是四大名著《西游记》的主角,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
孙悟空的性格有嫉恶如仇、不畏强权、善恶分明、做事谨慎等。
孙悟空的性格1.有责任心,敢作敢当:孙悟空甘愿忍受被唐僧念咒的疼痛,一次次承受痛苦,却没有拂袖离去。
2.嫉恶如仇,不畏强权:在看到百姓受灾受难的时候,孙悟空会设身处地的解救人们脱离水深火热的处境。
甚至不惜得罪玉帝,甚至如来佛祖。
3.善恶分明,做事谨慎:在遇到各种妖怪的时候,不管他们怎么瞒天过海,但骗不过孙悟空,每次遇到特别的人,孙悟空都会仔细的观察,所以,很少会上妖怪的当。
4.忍辱负重:西行途中孙悟空被师父“一度气跑,两次遭贬逐”。
5.勇于牺牲:作为“圣僧”的高徒,每遇妖魔鬼怪,或遭阴谋诡计,他都主动请缨,冲锋在前,与邪恶势力,搏斗在最前线,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孙悟空的身影。
6.重情义,懂得感恩:《西游记》第十四回,孙悟空说,他让观音菩萨救他,观音菩萨便给他指了一条明路。
而在第三十一回,三打白骨精,猪八戒跑到花果山去求孙悟空,说,哥哥,你就看在观音菩萨的面子上回去救救师父吧!还说了一句:“万望哥哥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情,千万救他一救。
”在此之前,沙僧曾来求过孙悟空,孙悟空不为所动,猪八戒来求,说了这些话,他就去了,这说明猪八戒其实知道孙悟空是一个重情义,懂得感恩的人。
7、聪慧机智、洞察敏锐: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中,最聪明的当数孙悟空。
在斜月三星洞中,其他学子均不察菩提祖师的暗语,唯独孙悟空识破了。
这体现了他聪慧机智的特点。
说他洞察敏锐,并没有夸张。
对孙悟空来说,几乎没有他识别不出的妖怪,六耳猕猴化作的嫁行者除外,因为孙悟空本身也是猴子。
《西游记》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
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西游记》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

《西游记》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西游记》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人物通过外貌、言谈、行为举止等具体元素向他人所展示的有关此人物性格、内质等抽象元素在他人内心中的具体反映。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西游记》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游记》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1《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在众多人物中,尤其以贯穿作品始终的四大典型人物之一孙悟空最具代表性,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是我们经常评议的话题。
它让我们看见了一个英雄成长的过程,从无知和率性到施善于天下,从为自身喜好而行为到为造福万民而取经,孙悟空从懵懂的孩童最终成长为天下人都喜欢的英雄。
仰承天地山川灵气的石头,孕育了“坚毅勤勉”、“叛逆无畏”、“聪明灵气”、“济困扶危”、“恤孤念寡”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为求得佛仙的长生不老之法,孙悟空“云游海角”、“远涉天涯”、“朝餐夜宿”,历经曲折艰险,却仍始终坚守着自己最初的信念。
悟空拜师学艺数载,一改花果山时的好动习性,勤勤勉勉的学习各种礼仪和论道,以成就自己的梦想。
悟空的坚毅和勤勉沁入其漫漫学艺的道途,作者吴承恩也无不是在诠释:漫漫人生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人应该似悟空为追求理想而通彻的奋发。
初来人世的悟空,孑然一身、无亲无故,可作者吴承恩轻轻冗冗赋予悟空的不是“悲戚凄惘”的基调,而是让悟空的出场“轰轰烈烈”甚至“玄乎喜气”,这无不投射着悟空非“凡夫俗子”、“等闲之辈”,为后面他的出场时的“升天入地”、“大闹天宫”,“偷食蟠桃园仙果”等涂抹了一层“桀骜不驯”的色彩,可也暗示了孙悟空也是个“社会中的角色”,他勤勤恳恳拜师学艺,是为了“更好的立足社会”。
即使他已修得一身本领,即使他离经叛道,他仍渴求在“社会中谋得一个职位”,当他获悉“弼马温”只是个不入流的“小脚色”时,愤然开始了他的对“尸位素餐的朝野权贵”的“招安”“限制自由”的反抗,于“上尊下卑”的世界,悟空胸中燃烧起的“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熊熊烈火,最好的体现了他“叛逆无畏”的性格。
孙悟空形象特点总结

孙悟空形象特点总结
孙悟空人物形象特点
(一)疾恶如仇——战斗者形象
《西游记》通过西天取经途中经历的八十一难,用大量的篇幅描写孙悟空降妖除魔、疾恶如仇、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无敌英雄的形象。
在战斗中,他都能随机应变,善于斗智,保持着傲视群敌的性格特征。
不论这些妖精来至何处,变化成什么模样,他都能火眼金睛,辩明真伪;也不管妖怪有多大本事,有多么凶狠厉害,他一概不放在眼里。
(二)向往自由——理想主义者形象
孙悟空本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的“天产石猴”,孙悟空一出世就过着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追求“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
他之所以大闹龙宫、大闹地府、大闹天宫,也正是要求打破束缚、追求解放,才走上反抗之路的。
他金箍棒上的“如意”二字,正是活脱脱地显示出了孙悟空追求自由、向往解放的生动形象。
(三)不畏权势——叛逆者形象
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野猴子”。
所以,一旦出世,就有“一道红光直冲天庭”,也正是有花果山这样的“天然乐土、人间仙境”,才使这个采“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的孙悟空得以出世。
(四)超凡智慧——智慧者形象
孙悟空在菩提祖师处学得了七十二变和翻筋斗云的高超本领,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了火眼金睛,在龙王处讨得如意金箍棒,于
是,他具有了降妖伏魔的神通。
他不因为自己神通广大就放松警惕,或不动脑筋,相反他能够在异常复杂的情况下敏锐地发现疑点,寻根究底,揭穿妖魔的伪装。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1、孙悟空——力量型代表具有力量型性格的人在工作生活上他们总是显得很有活力,富于冒险精神,充满信心,他们意志坚决、果断,一旦认准了目标就绝不会轻易放弃之,他们总是天生的工作狂,设定目标后,就行动迅速得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同时力量型性格的人善于管理,能纵观全局,知人善任,能合理地委派工作,寻求最实际、最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是他们有很强的控制欲,固执地认为自己总是对的,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不会主动道歉,霸道,控制欲强,骄傲而自负,自以为是,人际关系处理不佳,易发火。
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孙悟空是力量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在团队中执行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能够推进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篇:小时候最爱看的就是《西游记》,孙悟空的这一人物形象应该是整部小说里最讨喜的。
作者吴承恩把孙悟空的人物性格塑造的十分成功,他是《西游记》中大力讴歌的中心人物。
他蔑视上尊下卑的等级制度,蔑视天宫地府的威严和礼仪,他酷爱自由,追求个性解放,他掌握自己的命运。
他英勇顽强,不畏险阻,智慧机敏,具有永不缺乏的乐观和诙谐;他总是洋溢着旺盛的战斗激情。
每次在唐僧的错怪与误解之下,还透露着悲伤和无奈的气息。
还有他的秉性高傲,让人感受到孙悟空这个人物的饱满、立体、真实。
孙悟空是个富有神奇色彩的艺术典型,而纵观整部《西游记》可以归纳出他的思想性格特征:一、就是高傲自尊、漠视神权。
孙悟空对神权的漠视是与生俱来、始终如一的。
他刚一降世就“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冲犯了天公的最高统治者玉皇大帝。
接着,孙猴子在善终称王,海外寻师学道;龙宫索宝,幽冥除名。
之后又大闹天宫称“齐天大圣”。
以后在取经途中也未改变他蔑视天宫一切礼法和神佛统治权威的性格。
二、他自始至终都追求自由。
他出世后称美猴王,为了自己掌握命运,不受冥司约束,曾强令冥司阎君修改生死簿。
“乱蟠桃”之后“闯丹房”被老君的金刚琢和二郎神的哮天犬拿住,放入八卦炉中炼了七七四十九天。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一、孙悟空1.外貌特征孙悟空是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威武的猴子形象。
他有一张狮子般的头部和锐利的双眼,脸上常常带着狡黠的笑容。
他的身体强健有力,背上还有一对翅膀。
2.性格特点孙悟空是一个机智、聪明、热情和勇敢的人物。
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从不退缩。
同时,孙悟空也有一定的孩子气,喜欢恶作剧和戏弄他人。
3.能力与武功孙悟空拥有强大的超能力和卓越的武功。
他可以随意变化成任何形态,比如老虎、狮子、鹰等。
他会七十二变和筋斗云术,并且懂得许多神奇的法术。
4.角色发展孙悟空经历了从齐天大圣到斗战胜佛的转变。
在西游记的旅程中,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和危险,逐渐成长和成熟。
二、猪八戒1.外貌特征猪八戒是一个矮胖的猪形象。
他有一个大而圆的脑袋,脸上常常带着贪婪的表情。
他身体肥胖,走起路来跷跷板似的。
2.性格特点猪八戒是一个贪吃、贪财、好色的角色。
他喜欢吃美食,喜欢追求女性,但同时也有一颗善良且勇敢的心。
3.能力与武功猪八戒力大无穷,擅长使用钉耙。
他的身体虽然肥胖,但却有比孙悟空更高的耐力和抗击打能力。
4.角色发展在西游记的旅程中,猪八戒经历了许多的困境,慢慢发现了自己内心的善良和勇敢。
他开始更加关心和保护其他队友,逐渐成为一个可靠的伙伴。
三、沙悟净1.外貌特征沙悟净是一个瘦高的沙僧形象。
他长相清秀,面容慈祥,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他的身材修长,常常穿着一身布袍。
2.性格特点沙悟净是一个善良、忠诚、聪明的人物。
他有一颗慈悲的心,对待他人总是充满关怀和温暖。
3.能力与武功沙悟净擅长使用降妖除魔的法术,他掌握了许多绝世的武功和修炼方法。
他的智慧和洞察力在西游记的旅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角色发展沙悟净经历了从到沙僧的转变。
在西游记的旅程中,他通过与孙悟空和猪八戒的相处,逐渐明白了人性的真谛,成为一个真正的善人。
四、观音菩萨1.外貌特征观音菩萨是一个美丽、威严的女神形象。
她有一张温柔的面庞,宽阔的眉毛和明亮的眼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摘要:人物形象是小说艺术创作的中心,孙悟空无疑是《西游记》中真正的英雄主角,孙悟空身上体现出来的勇敢机智,积极乐观,爱憎分明,见义勇为,诙谐函默等品格,无疑反映出了我们民族性格中的精华。
它我们看见了一个英雄成长的过程,从无知和率性到施善于天下,从为自身喜好而行为到为造福万民而取经,从懵懂的孩童最终成长为充满神奇色彩的、天下人都喜欢的理想化英雄人物,更让我们看到了明代中叶以来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生活和一些商业人士追求自由、个性解放的先进思潮。
本文通过《西游记》孙悟空这一形象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文化现象入手,分析孙悟空性格形象特征。
关键词:《西游记》、孙悟空、反抗性斗争性作为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堪称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小说。
自1986年央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播出以来,《西游记》的影响日益深入人心。
在世界范围内,《西游记》已被翻译成英、法、德、意、俄等多种不同国家的文字。
英国大百科全书称《西游记》“是中国一部最珍贵的神奇小说”。
《西游记》虽是神魔小说,但并非是作者凭空捏造出来的。
这本书在扑朔迷离的情节下,隐藏着作者对深刻的社会问题的抨击。
吴承恩生活的明代,统治阶级政治腐败,生活糜烂,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整个社会的秩序处于混乱状态。
《西游记》是作者的思想与现实撞击而成的产物。
吴承恩撰写神话题材,有名确的指导思想,他写过志怪体裁的《禹鼎志》,序言中表达他明确的写作意图:“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1身为主角之一的孙悟空无疑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是我国以至世界人们所熟知的文学形象1吴承恩.禹鼎志.刘修业辑校.吴承恩诗文集.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之一。
他是不怕困难,忠诚敬业,不屈不挠,勇于斗争,争取自由的英雄的化身,是追求自由平等并为之终生奋斗的英雄代表。
下面笔者就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读《西游记》时的一些感悟对孙悟空这一形象及性格略作一些分析。
第一,孙悟空来历不凡,聪明机智,神通广大孙悟空本是在东胜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一个天生石猴,日月所感,天地所生。
他出世之后,就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川过着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不服人间五国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从菩提祖师学道,学得十万八千里的筋头云,七十二般变化,后来又在东海龙宫获得一根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第二至第三回)。
他被二郎神捉住后,玉帝下令送至斩妖台处死,结果是“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作伤及其身”。
1火烧雷打也不能损他一根毫毛,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烧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没有把他烧成灰烬,相反却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大闹天宫时,十万天兵天将被他打得落花流水(第五至第六回),从八卦炉里逃出后,又“打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踪”。
在天宫内“东打西敌,更无一神要挡”(第七回)。
后来在克服艰难险阻的取经过程中,“怕什么山高路险,水洞波狂!我老孙也捉得怪,降得魔,伏虎擒龙、踢天弄井,都晓得些儿。
倘若府上有什么丢砖打瓦,锅叫门开,老孙便能安镇。
”更表现了超人的大智、大勇、大力。
第二,孙悟空蔑视皇权和反抗封建孙悟空不畏强权,敢于斗争,无论是在天庭、地府,还是水界、人间,他总是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独立不羁,自尊自强。
在龙宫得“如意金箍棒”,打转水晶宫,唬得老龙胆战心惊,小龙魂飞魄散,搅了十王冥府以后,被告到玉帝那里去。
天宫中星相群神的森严等级,他一概不论高低、以弟兄相待”,(第五回)。
天宫里也如世俗世界,讲究尊卑秩序,等级观念是非常严格的,蟠桃会就没请他,他就偷吃仙桃、仙酒、仙品、金丹,把天宫中尊卑上下的秩序搅得一塌糊涂。
玉帝无法可想,搬来如来佛收伏他。
如来问他为什么“要夺皇大帝的尊位”?他回答道:“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第七回)玉帝将他处死,罪名就是“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
就是在被如来收服,皈依佛门,保护唐憎去西天取经的时候,他敢骂如来佛是“妖精的外甥”,咒观音菩萨“该她一生无夫”,指责太上老君“老官着实无礼”,自称为“老孙”,在封建专制时代,皇帝是最高权力的代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且是天意所定,不能违背,而孙悟空却根本不把这些放在眼里,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教训或嘲讽皇帝,显得他比帝王高明百倍,他对乌鸡国王说:“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万国九州都做遍了。
”朱紫国王生病,他就用马尿和成药丸给国王治病。
这些表现了极强的叛逆性和反抗精神,否定了等级观念,要求打破固有的尊卑秩序,蔑视以天命论和血统论为基础的皇权统治。
从孙悟空的思想性格和精神气质中,我们分明闻到了一种要打破旧秩序的新的时代气息。
第三,孙悟空积极乐观、勇敢无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在取经路上,千难万险,孙悟空从不畏惧退缩,总是积极乐观,勇往直前。
明知山有妖,偏向妖山行,任何刀山火海,隐洞暗穴,他都是视若等闲。
一听说有妖怪,唐僧落泪,八戒心惊,只有孙悟空非常高兴,认为是“买卖来了”。
他以斗争为乐事,以斩妖除怪为乐事。
第六十七回,写驼罗李老者请他除妖,他朝上唱个喏道:“承照顾了!”猪八戒就说过:“听见拿妖,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
”猪八戒是嫉妒心很重的人物,特别对孙悟空是很少说好话的,但他也这样赞扬孙悟空,说他是个“钻天入地,斧砍火烧,下油锅都不怕的好汉”(第三十二回)。
在比丘国,悟空取妖心煎药,解救了孩子;在隐雾山棒打豹子精,救出樵夫;他三调芭蕉扇,灭了火焰山,既开通了西行的道路,又解救了当地人民的困苦;在祭赛国,悟空骗舍利、灵芝,捉龙婆、公主,金山寺重见霞光,祭赛国恢复祥和安宁。
在金兜山和独角兕相斗,越战越勇。
小说写“他虎瘦雄心还在,自然的气象昂昂,声音朗朗。
”他从不承认失败,失败了也仍然是一个英雄。
在平顶山,孤身奋战,两次被捉,但他坚持战斗,终于转败为胜(第三十三回)。
在小雷音寺,惨斗黄眉,顽强战斗,取得了胜利(第六十五回至第六十六回)。
狮驼山九死一生,但总是怀着必胜的信心,充满乐观主义精神。
第四,孙悟空明辩善恶是非孙悟空有火眼金精,能辩真假,识妖魔,敌我观念明确,爱僧感情分明。
对残害人民的妖魔刻骨仇恨,除恶务尽;而对被残害的人则扶危济困,救人救彻。
他一路上斩妖斗魔,克服阻碍,保护唐僧西行。
常常主动出击,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民除害。
高老庄收猪八戒是为民除害;(第十八回)宝象国斗黄袍,摔妖儿,可谓斩草除根;乌鸡国,荡妖魔,辨邪正(第三十六回至三十九回);车迟国,济道士;通天河除“赛灵感”;火焰山,绝火种。
他一路上所消灭的妖魔,既害唐僧,又危百姓。
因此读者在阅读中过程中,常常自然地将那些妖怪看做是现实生活中危害人民的恶魔、官僚、土豪劣绅的化身。
这样,孙悟空同他们的斗争,就带有一种为民除害的正义性质,博得广大读者喜爱和赞美。
第五、物、人、神三性合一由于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在产生、演变过程中,受到了宗教民俗及作者所处时代背景的形象,孙悟空的人物形象不可避免的呈现多层次、多角度的复杂糅合。
不同的背景催生了孙悟空的不同性格。
融猴性、人性与佛性于一身是孙悟空形象最主要的特征,这一点也是我们理解认识孙悟空形象的关键。
佛性知空,故名悟空;人性有情,悟空是为至情至性之人;猴性自然体现在心猿意马、争强好胜等方面。
猴子的机灵、顽皮、酷爱自由、勇于反抗与人的好名好胜,好戴高帽的自尊性格水乳交融在一起,使他具有多层次性格特征。
1、生于自然,返璞归真破石而出,为一石猴也。
孤扮面凹脸尖嘴,两腮无肉,罗圈腿,拐子步,活脱脱的一副猴子相。
《西游记》第一回写到:“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秀亲;夜宿石崖之上,朝游峰洞之中。
”一个逍遥活泼、可爱顽皮的猴予跃然纸上。
在黄风岭、宝林寺,所有人都说他的猴样。
尽管能七十二变,却去不掉猴子本能。
听菩提祖师讲道,“喜得他抓自挠腮,眉开眼笑,思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第二回)。
在与二郎神打斗时他变成庙宇,尾巴只得变得旗杆立在后面,结果被二郎神识破。
唐僧师徒三人被金角大王捉住,孙悟空娈做小妖去救,却变不了“红屁股”,妖怪看出了破绽。
凡此这些都表现了他身上的“物性”,回归到人类的原始状态,这“猴子”的躯体承载了作者的理想、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的精神追求。
2、存于世间,人味十足作者塑造的孙悟空,读者为人,必有人味儿说他是人,人的喜怒哀乐,急燥性情,好名争胜,好戴高帽等心理状态,追求独立,嫉恶如仇,机智勇敢,有情有义,忠心耿耿等社会特点他是一概具全。
(1)求自由,敢反抗,勇奋斗。
访仙学道,希望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为了命由己定,闯地府,夺活路;扛“大圣”,欲与天公试比高、寿。
(2)骄,狂、赖。
面对如来佛祖的发问:“你除了长生变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他认为十万天兵天将都耐何不了自己,何妨如来,便道:“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
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
”(七回)殊不知这些功夫在神佛上界也不过是个雕虫小技。
每遇到妖怪”先炫耀,戏称对手为妖怪、晚辈,斗不过,也不能输了名头。
逞强好胜,好出风头。
(3)聪明机智、勇敢调皮。
在对付妖怪时,他有很巧妙的方法,就是钻到妖怪肚子里,打滚、踢腿、上窜下跳,疼得妖怪满地打滚,不停求饶。
等他决定出来的时候,知道妖怪乘机要咬,便机警地用金箍棒探路,反叫它迸碎了门牙,使它无能为力,束手就擒。
这些都活脱脱地展现了悟空的机警和聪明,悟空的这些性格特点都体现了人调皮的本性。
也是作者理想的化身,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齐天大圣”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下,作者极力歌颂他的反抗精神并称之为“英雄”,然后又历史性地安排他忍受天灾困苦的磨难,“奉佛上西方”,这隐喻着吴承恩对心目中理想人物的追求,表现他渴望在孙悟空身上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寄托他美好的社会人生理想。
3、修道成仙,破凡成佛孙悟空是神,他战胜困难,克敌制胜,凭借着七十二般变化,如意金箍棒,筋斗云。
他蔑视貌国威,敢在玉皇大帝面前傲立,自称“老孙”,叫玉帝为“老官儿”;为报复王母娘娘不请他参加蟠桃大会,就来了个“乱蟠桃”,还因酒醉误入兜率天宫,在太上老君丹房中大嚼金丹,不屈十万天兵天将,打烂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又是一场大闹,使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踪”;甚至白骨精变成女子、老太太、老翁,三次戏耍唐三藏,都没能逃过悟空的火眼金睛,被他一一识破。
这些事情,决不是一个平常的凡人所能做到的,也正是靠着神通,孙悟空才能闹得天宫、除妖降魔、取回真经。
整个西天取经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修行人的心路历程。
作者生活的时代是封建大一统的明朝,儒家思想是正统、主流。
曾作为一名封建知识分子、深受“心学”思想影响的他,既痛恨这种腐朽的制度,又对之予以了深刻的反思,但儒家所宣扬的那套“英雄理念”深深植根在他的脑海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生理想实现的铁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