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诞生的背景及发展

合集下载

电视剧发展史略

电视剧发展史略

三、近代题材:
年代背景为辛亥革 命至1949年以前各类 电视剧为近代题材剧, 可根据具体故事内容 分为: • • • • • • 近代革命题材 近代都市题材 近代青少题材 近代传奇题材 近代传记题材 近代其它题材
四、古代题材
年代背景为辛亥革 命以前的各类电视剧 为古代题材剧,可根 据具体故事 • • • • • • • • 内容分为: 古代传奇题材 古代宫廷题材 古代传记题材 古代武打题材 古代青少题材 古代历史题材 古代其它题材
电视剧的概念
• 电视剧的英文翻译问题电视剧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电视剧翻译为TV Plays、TV drama program、teleplay、television play、teledrama 等等;狭义的电视剧则为TV series,TV play series,有时直接简译为series。而肥皂剧翻译为 Soap Opera ,TV Soap Opera(最早的电视剧由 肥皂商赞助)。 • 狭义的电视剧(TV series)中的一集翻译为: episode
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唯一电视剧
• 《还珠格格》(赵薇版)
十几年来,从未有一部电视剧超越过 还珠格格
电视剧小组
• • • • • • • 王睿《分析电视剧类型》 张玉洁 《美剧类型简析 》 石冬丽《浅谈中外电视剧》 秦丽媛《浅析古代宫廷题材电视剧》 王昕《分析偶像剧》 温媛媛《分析电视剧翻拍》 王艾辰《分析电视剧配音》
发展期电视剧的主要特点
• 创作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长 • 注重社会意义和价值,强调对现实生活的 正面描写和对人民大众的鼓舞 • 在样式上呈现多样发展的趋势 • 长篇电视剧应运而生,显示中国电视剧发 展的良好势头
发展时期的电视剧作品

电视的发展及其影响

电视的发展及其影响
播公司电视台开始正式播出,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正式电 视台。人们把这一天作为电视事业的开瑞。
2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电视实验广播的国家。 第一座实验电视台出现于1928年。 直到1941年7月1日 美国第一家商业电视台全国广播公
司的电视台才开始正式播出。 法国政府于1932年在巴黎建立了第一座实验性电视台。
款、存款等。
10
第二节 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电视事业起步于1958年,迄今已有30多年历史。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初创期、停滞期、复苏期和发展期。
初创期(1958一1965年) 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于1958年5月1日开始
试播。1958年9月2日正式播出。 北京电视实验台节目时间表(试行) (1958年5月1日一6日30) (每周二从,逢星期四、日播送)星期四节目 00 开始标志和开始曲,本日节目预告
除NTSC制式之外,法国和德国的科学家分别在这一 基 础 上 研 制 出 了 S E C A M 制 和 PA L 制 。
中 国 使 用 的 是 PA L 制 式 。
由于政治和经济等利害关系,这三种制式未能统一, 而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形成了这三种 制式在世界范围内的“三足鼎立”的局面。
录像设备的使用
1966年1月,北京电视台首次采用电视录 像设备,但使用范围极为有限。
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过渡
1972年10月,我国派出代表团考察了法国、 瑞士、联邦德国、荷兰、英国等五个国家彩 色电视的发展状况,作出了使用 PAL制作为 我国彩色电视暂行标准的决定。
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彩色电视 试播,每周播出4次。10月1日开始正式播 出。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电视完全沦为阶级斗 争的工具。新闻节 目 表现的是各种政治运 动及“抓革命促生产 等内容,“假、大、 空,高、大、全”是 电视新闻的主流。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二、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1966—1976)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2.状况:
1967年5月10日,江青的《谈京剧革命》公开 发表。从6月开始,八个“革命样板戏”在北京舞台 会演一个多月,并从此占领了电视荧幕----轮番播出 舞台演出及其后拍摄的影片。
北京电视台仅仅在1967年用拍摄了一部黑白电 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 上海电视台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 《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写知 识青年上山下乡、扎根农村的故事。
《女记者的画外音》(1983)等
3. 塑造新时代英雄形象的电视剧: 《紧急起飞》(1983)
《燕儿窝之夜》(1983)等
4. 反映农村新面貌的电视剧 : 《吉庆有余》(1981)《她从
画中走出来》(1983)等
5. 展现军警风貌的电视剧: 《她们和战争》(1985) 《凯旋在
子夜》(1986) 等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三、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1978年---80年代末)
1.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从电视剧题材类别来看,这几年具有代表性的电视剧主 要有以下几类: 1. “伤痕电视剧”: 1981年的电视单本剧《新岸》,
1982年的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等
2. 改革题材的电视剧:《乔厂长上任记》(1980),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3、90年代后期(1997-1999)
1997年香港回归 1998年抗洪 1999年新中国建国50周年,还是世纪年。 电视剧的年产量均超过万集
表现特殊年代的《难忘的岁月--红旗渠》 戏说历史剧《还珠格格》 严肃历史剧《雍正王朝》

中国电视剧史

中国电视剧史

中国电视剧史集合版中国电视剧史集合版1、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在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在 1958年5月1日开始播出,同年6月15日,即播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2、1958~1966年,仅北京电视台就播放了几十部直播电视剧。

3、“文化大革命”使电视剧的发展陷于停顿。

中国唯一一部电视剧:《帝国主义的反修斗争》的反修斗争》4、中国第一部连续剧:《射雕英雄传》(1976年)1976年后,中国电视剧取得长足的进步得长足的进步5、1980年,中国第一电视剧奖:飞天奖创建年,中国第一电视剧奖:飞天奖创建6、1981年播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后十八年》。

1985年年产电视剧一千多部,其中有许多上乘之作,如单本剧《新岸》、《新闻启示录》、《走向远方》等,连续剧《武松》、《今夜有暴风雪》、《寻找回来的世界》、《四世同堂》等。

同堂》等。

7、中国的电视剧蓬勃发展1980年~1999年注解:我国第一部电视剧和连续剧是台湾中视在1969年播出的晶晶,而不是一口菜饼子,在1958年到80年前是大陆红色电影的高潮时期,我们和香港一样,是80年后才开始涉足电视剧。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以直播形式播出了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这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的诞生。

迄今中国电视剧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今中国电视剧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其间,其间,其间,在历史发展的纵向纬度,在历史发展的纵向纬度,在历史发展的纵向纬度,按照按照电视剧艺术形式在社会系统中功能角色定位及其艺术自觉与生产规模,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宣传工具阶段(19581958——1977)。

二,审美自觉阶段(19781978——1989)。

三,文化产业阶段(1990至今)。

在电视剧艺术系统的横向纬度,按照电视剧艺术的类型发展实际,中国电视剧又可以分为革命历史题材剧、古装戏(历史题材电视剧)、农村题材剧、军事题材剧、城市社会生活剧(家庭伦理剧)、都市言情与青春浪漫剧、情境喜剧等类型。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一、起源与初步发展阶段在中国电视的发展初期,电视剧主要以舞台戏剧的形式呈现。

1958年,中国第一部正式的音乐舞台剧《白毛女》在电视上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的诞生。

接着,一系列道德教育片、历史剧、现实主义题材的剧集相继问世,如《武大郎与潘金莲》、《红灯记》等。

二、改革开放与市场化发展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视剧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引进外国影视片成为了一种新趋势,中国的电视剧开始受到国际影视产业的影响。

同时,中国电视剧在题材、创作手法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加注重现实主义的风格,呈现出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三、荧屏黄金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电视剧进入了一个繁荣的阶段,被誉为荧屏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众多经典的电视剧问世,如《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等。

这些电视剧在剧情、角色设定、服装等方面都具备了高水准的制作,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爱与追捧。

四、多元化与优质剧目崛起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中国电视剧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各种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电视剧纷纷涌现,涵盖了历史、都市、农村、武侠、军事等各个领域。

同时,电视剧的制作水平也逐渐提升,不仅在剧本创作上注重深度与内涵,还在拍摄技术、视觉效果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

五、网络影视的兴起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影视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得电视剧内容的主要途径之一。

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开始在网络上首播,各大视频平台竞相推出自制剧集。

网络影视的兴起不仅为电视剧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创作人员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

附件:本文附有相关的图片、图表和统计数据,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程。

法律名词及注释:1:第一个法律名词:版权法注释:版权法是保护原创作品的法律,对电视剧的著作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2:第二个法律名词:广播电视法注释:广播电视法主要规定了对广播电视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对电视剧的播放、制作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电视剧初步发展阶段(1985-1989)一、电视剧发展的内外部原因:1、四级办2、影视关系3、社会需求与广告业发展4、境外电视剧的促动二、主要作品:1、《四世同堂》(1985,北京电视台,编剧:林汝为、李翔、牛星丽,导演:梁世龙)A、爱国主义B、人性论C、生活化与通俗性D、艺术创新2、《新星》(1985、李新编导,王子庆摄像)A、改革题材的重要作品B、李向南的争议3、《红楼梦》(1986, 36集、中央电视台,导演:王扶林)A、长篇巨制B、古典文学复苏C、忠实原著问题的讨论4、《努尔哈赤》(1986年,16集,中央台、沈阳市文联、中新社,编剧:俞智先、高援、刘恩铭,导演:陈家林)35、《雪野》(1986,7集,辽宁电视台,编剧:王宗汉,总导演:齐兴家,)A、婚姻主题(一个女人与五个男人的故事)B、人性、社会、时代的冲突C、地方特色6、《凯旋在子夜》(1986,11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导演:尤小刚,编剧与原著:韩静霆,)与《高山下的花环》(1983、3集、山东电视台,原著:李存葆,编剧:李德顺、于景,导演:滕敬德、席与明)A 战争与知青题材——人性与社会的抗争B 民间与精英的反思C 青春何去何从改革题材:新星、师魂农村题材:雪野、篱笆女人与狗通俗剧:甄三、便衣警察、啼笑因缘、乌龙山剿匪记纪实电视剧:神圣忧思录、百年忧患、长江第一漂末代皇帝、站在新的起点上——九十年代的电视剧一、新的背景与面貌二、电视业的新发展与媒介性质的回归三、建立在历史的废墟之上世纪之交的中国电视剧和社会思潮绪论一、内蕴丰厚的中国电视风景线二、中国电视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三、电视剧与拟态环境第一章喧闹的中国电视航船和电视剧坐标第一节喧闹之中的中国电视文艺一、当今中国社会与电视镜像二、电视剧的基本特性三、世纪之交时间断线的提出与意义第二节世纪之交的电视剧的特点和简单历程1、从宏观视角到微观视角2、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特点3、从教化功能向娱乐功能转变4、传媒本体功能的凸显一、九十年代以来影视文化的基本历程简单历程二、九十年代以来的电视剧的总体特征第三节主题与变奏一、站在八十年代的起点上二、九十年代以来电视剧与社会思潮间关系的总体特点第二章回归与重建(1989-1993)第一节没有灯塔的夜航船:社会转型的开始与电视剧的新开端第二节主导话语的困惑与主旋律作品的新探索第三节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大众文化的兴起第一节没有灯塔的夜航船:社会转型的开始与电视剧的新开端一、思想的困惑与电视的狂欢二、大众文化走向前台与电视神话的诞生第二节主导话语的困惑与主旋律作品的新探索一、远离革命与躲避崇高二、改革话语的彷徨三、从阶级伦理转向传统伦理第三节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大众文化的兴起一、从《渴望》等剧看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作品的特征二、《编辑部的故事》与市民社会中的复杂心态三、飞速行进的欲望号街车第三章:激流中的涌动(93-97)第一节:话语转型与影视变革一、现代化的整合与新权威主义的构建二、电视剧生产的繁荣与类型的定型化第二节:改革话语的重新兴起一、城市和工业改革题材的兴起二、农村改革题材的新思考三、走向世界中的社会人生第三节:回归传统与迈向现代化脚步的共震《三国演义》与《唐明皇》热播的背后传统儒家思潮的复兴第四节:欲望神话和市井人生《我爱我家》《京都纪事》第五节:平视中的人生--——不绝如缕的道德反思一、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拷问《黑槐树》、《咱爸咱妈》二、理想主义与现代化的反思《年轮》、《孽债》第四章:夜与昼的告白(1997-2002)第一节:思想的分流与影视话语的变幻第二节:自由主义视角下的社会图景第三节:社会民主思潮与民生困惑第四节:主导话语的困境(上)第五节:后学热及其对影视文化的影响第一节:思想的分流与影视话语的变幻一、世纪末的中国社会与思想界的争论二、电视自身的价值构建和电视剧的新面貌第二节:自由主义视角下的社会图景一、对于深化改革和开放政策的支持和期待《刘老根》、《突出重围》二、对于反对腐败的吁求:《大雪无痕》、《省委书记》三、对于人性复杂性的重视和对欲望的肯定:《牵手》、《玉观音》第三节:社会民主思潮与民生困惑一、斗争主题的激情重现与反叛话语的隆重上演:《激情燃烧的岁月》与《水浒传》二、道德至上与对绝对正义的推崇:《一代廉吏于成龙》三、民生与道德关怀的视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空镜子》四、新英雄主义的出现与红色经典的重拍第四节:主导话语的困境(上)一、新权威主义的窘境:《雍正王朝》二、革命主题与执政主题的潜在冲突:《太平天国》第五节:后学热及其对影视文化的影响一、后现代热潮的出场及其社会意义二、《还珠格格》与中国后现代文本三、后学视角与中国传统:《铁齿铜牙纪晓岚》与《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五章:新世纪里的思考第一节:新世纪里的话语搏奕的新格局第二节:民族主义的兴盛与影视新神话第三节: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重新整合第四节:主导文化的困境(下)第一节:新世纪里的话语搏奕的新格局一、民族主义的新时代特征与影视构造的神话:《康熙帝国》、《汉武大帝》、《成吉思汗》二、民族主义的个体想象:《乔家大院》、《大宅门》、《闯关东》、《走西口》第三节、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重新整合一、民生视角下的的伦理思索:《家有九凤》、《中国式离婚》、《马大帅》二、后现代文本的主题转向:《武林外传》、《家有儿女》第四节:主导文化的困境(下)一、新权威主义的终结者:《走向共和》二、“新英雄”的曲线畸变:《历史的天空》、《亮剑》、《士兵突击》(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曾庆瑞:中国电视剧50年

曾庆瑞:中国电视剧50年

曾庆瑞:中国电视剧50年提交者:日期: 2009/10/10 阅读: 90来源:《文化纵横》2009年第三期Tag:曾庆瑞电视剧1900年,波科依在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首次使用了“电视”的英文名称television。

1928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设在纽约附近的斯克内克塔迪的电视实验室,在发明家亚里克·山德森的领导下,试播了第一部情节剧《女王的信使》。

随后,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了声像俱备的多幕电视剧——皮兰·德娄的《花言巧语的人》,作为一种藉助电子化了的声像语言在电视荧屏上展演的艺术,电视剧在世界舞台上正式诞生。

在中国,电视剧的播出,和电视事业的出现几乎同时。

1958年6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试播期间的北京电视台播出《一口菜饼子》,由此电视剧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这以后,到文革前将近8年的直播电视剧时期里,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哈尔滨、长春等地的电视台,共计播出了大约180余部电视剧。

文革中,在全民族的文化浩劫中,刚刚起步的中国电视剧艺术事业惨遭灭顶之灾。

10年里,只有3部用录相设备拍摄的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播出。

文革结束之后,中国电视剧艺术事业在社会变革的舞台上复兴。

以1978年4月播出的《三家亲》为起点,到1984年为止,全国各电视台总共播出电视剧945集。

随后,以1984年为转折,中国电视剧艺术事业开始了新的发展时期。

经过前6年的蕴蓄,到1989年为止,全国总共生产了5932集的电视剧作品。

1990年突破年产万集大关,生产了11156集电视剧。

据《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公布的官方数字,1991年后,除1992年资料空缺,20世纪的最后9年里,总计产出7978部74716集。

此后,2001年度851部13621集,2002年度751部12170集,2003年度619部10654集,2004年度886部20819集又合拍10部289集,2005年度945部20075集又合拍 527部9517集。

(完整版)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终极版)

(完整版)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终极版)

一、中国电视剧起源
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 前身) 在 1958年5月1日开始播出,同年6月15日,即播
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 子》。
1958~1966年,仅北京电视台就播放了几十部直 播电视剧。“文化大革命”使电视剧的发展陷于 停顿。1976年后,中国电视剧取得长足的进步,
一 九 五 八 年 北 京 电 视 台
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国中央电视台(简称为中央台、央视;英文China Central Television,CCTV)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视 台,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电视媒体之一。 1958年5月1日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初名北京电视台; 1978年5月1日更名为中央电视台。所有的节目都通过卫星 播出,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最多的收视人群。央视拥 有45个电视频道,是世界上电视频道数量最多的电视台, 除了面向中国大陆地区播出的频道之外,还通过卫星、互 联网向全球播出包括中文在内的各种语言的国际频道。 央视在全球各地设立了自己的记者站,并在肯尼亚首都内 罗毕、美国首都华盛顿分别设立了非洲分台和北美分台, 致力于发展成为国际化新闻媒体。基本覆盖中国大陆各地 区,是目前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华文电视媒体。其网络媒体 是中国网络电视台,简称CNTV。
目录
一、中国电视剧起源 二、发展历程 对措施
电视剧(电视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
一种专为在电视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 它兼容电影、戏剧、 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艺术 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电视剧是一种适应电视 广播特点、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而形成的艺术样式。 一般分单本剧和系列剧(电视影集)。电视剧是随着电视广播 事业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在这幕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致使一 些电视剧网站孕育而生,比较典型的分类电视剧在线观看网站 很受大众的喜爱。生活中,电视剧的定义已经狭义化,仅指电 视系列剧(TV series),而非其他形式,伴随着媒介传播文 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喜剧: 一种30分钟(包括插播广告的时间)的系 列喜剧,以播出时伴随着现场观众(或是后期配制) 的笑声为主要外部特征。
情境喜剧的基本模式: 1、主要角色和基本环境永远不变。 2、题材定位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上,创作中注意体现 主要演员的本色。 3、虽然从单集来讲,有些是单线的,有些是多线,但同一 集剧是统一的。 4、人物一般分为三大类:常规角色、辅助角色和客座演员。 5、主体内容是对话。 6、一集戏通常只有四五堂场景,主要是室内景,其中又有 三堂左右是贯穿全剧的保留场景。 7、每一集都分成大约十分钟一集的两大段落,叫做“幕”。
第四讲 电视剧诞生的背景及发展
一、教学目的:从电视剧的发展 中理解电视剧创作中的一般规则。 二、教学要求:课后去看一些有 代表性的作品。 三、 教学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重点介绍中国与 美国的电视剧发展。 五、 教学步骤
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 1930年,英国BBC播放 的意大利剧作家皮蓝德娄的《嘴里叨花的 女人》(也称《花言巧语的人》)。
情节系列剧规则: 一、一集60分钟左右讲述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故事; 二、题材上比较喜欢处理动作性或者有强烈戏剧性的内容。 三、剧中人物分为常规角色、辅助角色和临时角色三类。 四、绝大多数用35MM电影胶片单机拍摄。 五、固定的技术结构:序幕(片头)+4幕主戏+尾声。 六、编剧的地位比较高,常常处于“总指挥”的地位。
日间肥皂剧之始 :CBS在1950年开播的(The First Hundred Years)
日间肥皂剧的特征: 1、剧中人物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最突出的是家人、恋 人、朋友关系,主要内容是反映情爱与暴力、心理问题等; 2、情节高度公式化,人物类型化。普遍存在着“原型人 物”; 3、情节的转折点是戏剧性的; 4、故事主要靠人物的对话而非动作和画面语言来表现; 5、本来平淡无奇的内容经由秘密和谎言的包装而生出无数 波折; 6、固定的节奏; 7、多线索叙事。
思考:
课外阅读苗棣《美国电视剧》、泰玛· 利贝斯 《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 读》、劳拉·斯·蒙福德《午后的爱情与意 识形态——肥皂剧、女性及电视剧种》。
美国最初的电视剧实验:1928年9月 11日,通用电器公司在纽约州斯克 内克塔迪的WGY广播电台实验播 出了40分钟的独幕剧《女王的信 使》。电视和广播分别传输图像和 声音 。
直播型电视剧 单本剧 早期直播戏剧 集 情景喜剧
影片型电视剧 电视电影
系列剧
情节系列剧
连续剧
微型连续剧
肥皂剧
日间肥皂剧
晚间肥皂剧
主要类型:
科幻剧 犯罪剧 医疗剧 冒险剧 奇想剧
美国最具权威性的电视评奖是一年一 度的“艾美奖”(Emmy Award),这个 奖始于 1949 年,由“全国电视艺术与科 学学院”(ACADEMY OF TELEVISION ARTS & SCIENCES)颁发。其余比较有 影响的还有“金球奖”电视奖,“美国 作家协会奖”、“美国导演协会奖”。
直播 受戏剧的影响很大
1960年代
录播 重视电影 镜头语言
美国:按戏剧方式制作的电视剧叫做 “电视戏剧”,按电影方式制作的叫 做“电视故事片”或“电视电影”。
日本:以语言表述为主的电视剧叫做 “电视广播剧”,受小说影响较深, 讲究叙事功能,画外解说较多的叫做 “电视小说”,不带画外解说或者很 少带画外解说的才称为电视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