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第5章液体燃料燃烧

合集下载

高等燃烧学-6液体燃料的燃烧

高等燃烧学-6液体燃料的燃烧

第四节 燃油喷嘴的雾化特性 一、油珠群的平均直径
算术平均直径:
d m (或 d 1)0 n id i n i
表面积平均直径:
d m ( 或 sd 2)0 n id i2
n1 /2 i
体积平均直径:
d m ( 或 v d 3)0 n id i3 n i1 /3
Institute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44, P. R. CHINA E-mail: ,
第二节 燃油雾化过程 燃油雾化现象
Institute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44, P. R. CHINA E-mail: ,
第二节 燃油雾化过程
燃油雾化过程
1. 液体由喷嘴流出形成液柱或液膜。 2. 由于液体射流本身的初始湍流以及周围气体对
二、离心喷嘴理论
Institute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44, P. R. CHINA E-mail: ,
第三节 燃油雾化装置-喷嘴
二、离心喷嘴理论
空气涡核
离心式喷嘴内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
p1 2fu x 21 2fu 2p in 1 2fu i2n H 0 co . nst
第三节 燃油雾化装置-喷嘴 离心喷嘴
Institute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44, P. R. CHINA E-mail: ,

《消防燃烧学》第5章 燃烧温度

《消防燃烧学》第5章 燃烧温度

t热
Q低

因此 ct3+bt2+at-Q低=0 解方程即得t热
14
理论燃烧温度计算

理论燃烧温度表达式如下
t理 Q 低 Q空 Q 燃 Q分 V n c产

Q低、Q空、Q燃都容易计算 需要计算Vn.c产 更关键的是计算Q分
15
高温热分解


温度越高,分解越强;压力越高,分解较弱 工业炉中,只考虑温度,且只有大于1800度 才考虑热分解 并且只考虑CO2和H2O的热分解反应,则分 解热Q分
8
比热近似法

产物整体比热近似值法(表5-2)

根据具体的燃料成分计算V0 =(VCO2+VH2O+VN2 +…) ,根据燃料种类确定c产

适用性:燃烧产物的平均比热受温度的影响不 显著,特别是空气作助燃剂


CO2和H2O的比热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N2不明 显 C和H燃烧以后,产物的比热虽然增加,但是不大 各种燃料燃烧以后产物的比热介于C和H的产物比 热之间,差别不大

t理 '
Q 低 Q空 Q 燃 V n c产

(3)计算不考虑Q分的i总,然后查图5-4得到t理
i总 Q低 Q空 Q燃 Vn
20
影响理论燃烧温度的因素

燃料种类和发热量
主要取决于单位体积燃烧产物的热含量 考虑Q低/V0,比考虑Q低的影响更符合规律

t理
Q 低 Q空 Q 燃 Q分 V n c产
t热 Q低 V 0 c产

与传热条件、炉子结构等因素有关吗? 只和燃料性质有关
6
理论发热温度的计算

燃烧学西安交大液体燃料的燃烧

燃烧学西安交大液体燃料的燃烧

Pw—回油压力(回油管上回油调节 阀之前)
一、回油雾化器
设计方法:
Gmin 喷孔有效面积(扣除空气漩涡所占面积) 1、Pwl=0状态: GB 回油孔有效面积(扣除空气漩涡所占面积)
算出最大回油量GB、最小喷油量Gmin,则最大进油量= GB+ Gmin
2、 Gmax(点)由最大负荷决定。
二、蒸汽—机械雾化器
3 2
A的关系见图4-2。
一、机械雾化器
雾化角:出口处油雾两侧 边缘边界切线的交角。
tg

2

(1 ) 8 (2 1 )
一、机械雾化器
对流量系数,经验公式有 : A 东锅: 0.125 (公式适用范围:G 300, 且A 0.5 ~ 3.0) 30 热工所: 0.88 哈锅: 0.815
(4-25)
式中,、 、、 、、均为与雾化器结构有关的常数。 西安热工所试验得到相关经验公式。见(4-24)
Y 形雾化器的雾化粒度、雾化角均由试验确定。
• 据新华社北京奥运专电(记者高鹏) • 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克服低温、低压、缺氧、 大风等极端不利条件。在珠峰之巅漂亮地燃烧, 举世为之惊叹。在这史无前例的壮举背后,凝聚 着无数智慧与辛劳。早在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 奥成功,航天科工集团就成立了一个科技奥运领 导小组。2006年1月17日,北京奥组委正式致函 航天科工集团。委托其就奥运火炬珠峰燃烧技术 进行科研攻关,迄今已两年多。
wz=常数
一、机械雾化器
喷孔势位流动的中心处是一个空气漩涡,其直径是根据最大流量 的原则来确定的。 根据最大流量原则,就可以定出喷孔截面上扣除空气漩涡后的充 满度:

第5章 液体燃料燃烧分析

第5章 液体燃料燃烧分析
1、雾化角 喷嘴出口到喷雾炬外包络线的两条切线之间的夹角,也称
为喷雾锥角。α
喷嘴出口处的燃料细油滴组成雾化锥, 喷出的雾化气流不断卷吸炉内高温气体并 形成扩展的气流边界。
图5-9 雾化角示意图
条件雾化角。以喷口为圆心,距离r为半径(大流量喷嘴r 取100~150mm;小流量喷嘴r取40~80mm )作弧,与边界线得
R 100 exp(bd1n ) R 100 exp[( dli )n ]
dlm R:液滴群中,颗粒直径大于dli的质量分数 n:均匀系数,一般数值2~4。 愈大,均匀性好
dlm:特征尺度(相当于 R 36.8% 时油滴直径)
dli:与R相应的液滴直径
雾化均匀度较差,则大液滴数目较多,这对燃烧是不 利的。但是,过分均匀也是不相宜的,因为这会使大 部分液滴直径集中在某一区域,使燃烧稳定性和可调 节性变差。最有利的雾化分布应根据燃烧设备类型、 构造和气流情况等具体条件而定。
1、压力式雾化喷嘴
• 压力式雾化喷嘴又称为离心式机械雾化器。它可以用在航空 喷气发动机、燃气轮机、柴油机以及锅炉和工业窑炉上。
工作原理:液体燃料在一定压力差作用下沿切向孔(或槽) 进入喷嘴旋流室,在其中产生高速旋转获得转动量,这个转 动量可以保持到喷嘴出口。当燃油流出孔口时,壁面约束突 然消失,于是在离心力作用下射流迅速扩展,从而雾化成许 多小液滴。
5、控制雾化的量纲一的数——韦伯(Weber)数
液滴的变形和碎裂的程度取决于作用在液滴上的力和形成
液滴的液体表面张力之间的比值。
g 气体密度(kg/m3)
Weg
g d1(vl vg )2
vl、vg 液体、气体速度(m/s)
液体表面张力(N/m)
dl 液滴的直径(m)

工程燃烧学-液体燃料的燃烧

工程燃烧学-液体燃料的燃烧

(2)雾化方法 )
机械式雾化
燃油在高压下通过雾化片的特殊机械结构将燃油雾化,通过喷油嘴喷出。 燃油在高压下通过雾化片的特殊机械结构将燃油雾化,通过喷油嘴喷出。 按该原理工作的雾化器有:直流式、 按该原理工作的雾化器有:直流式、离心式和转杯式
雾化后的油滴直径随雾化器内油压的增大而减小
介质式雾化
靠附加的雾化介质(蒸气或压缩空气)的能量来雾化的。根据其压力的不 靠附加的雾化介质(蒸气或压缩空气)的能量来雾化的。
油的雾化 三、液体燃料的喷雾燃烧 油滴的蒸发 油滴的燃烧过程 1、油的雾化 、 用雾化器将燃油分裂成许多微小而分散的油滴, 用雾化器将燃油分裂成许多微小而分散的油滴,以增 加燃油单位质量的表面积, 加燃油单位质量的表面积,使其能和周围空间的氧化 剂更好地进行混合,在空间达到迅速和完全的燃烧。 剂更好地进行混合,在空间达到迅速和完全的燃烧。 机械式雾化和 雾化的方法可分为机械式雾化 介质式雾化。 雾化的方法可分为机械式雾化和介质式雾化。
大多数油滴在燃烧室中边 蒸发、边混合。边燃烧, 蒸发、边混合。边燃烧, 在油滴表面附近形成一个 球形火焰面, 球形火焰面,在火焰面上 蒸气与空气相遇而进行燃 烧。如果油滴和周围气体 之间没有相对运动, 之间没有相对运动,那么 在油滴的周围形成一同心 的球状扩散火焰,称为全 的球状扩散火焰,称为全 周焰。 周焰。 当油滴与周围气体之间有 相对运动时, 相对运动时,火焰形状变 为椭圆形, 为椭圆形,而且随着气流 速度增大, 速度增大,椭圆形火焰会 沿着气流方向被拉长, 沿着气流方向被拉长,当 速度继续增大, 速度继续增大,火焰首先 会在油滴的迎风面上熄灭, 会在油滴的迎风面上熄灭, 然后渐向油滴后方转移, 然后渐向油滴后方转移, 直到油滴尾部某个位置为 形成所谓后流焰 后流焰。 止,形成所谓后流焰。

燃烧学讲义2014-第五章

燃烧学讲义2014-第五章
dC 4 r D qm dr
2
火焰锋面
O2—C∞
δ
∵在∞:O2浓度C∞
C
r=r1,C=0

0
dr 4 DdC q m 2 r r1

1 1 4 D ( C 0) q m ( ) r1
r1
qm r1 4 DC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柴油 重油 :初期 稳定期 后期
规律好(轻质油) 油滴受热膨胀,δ↑ 轻质部分受热蒸发,规律好 重质部分包覆,δ↑ 破裂,δ↓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32
四、合理配风


油雾燃烧基本上属于扩散火焰,不会回 火,也不易脱火。 保持火焰稳定性主要防止脱火:使用钝 体、稳焰器,或者值班火焰
第四节 液滴燃烧
一、 静止液滴的燃烧
二、 强迫气流中液滴的燃烧 三、 液滴群的燃烧 四、合理配风
第四节 液滴燃烧
①油滴为球形,其周围温度场、浓度场均匀 ②油滴随气流而动,与气流间无相对运动(Re=0) ③油滴表面温度近似等于饱和温度T0=Tb ④火焰锋面向内向外导热传递(忽略辐射),向内导 热量 = 产生的油气所需汽化潜热量 + 油气温度升高所 需热量,且忽略斯蒂芬流(油蒸汽穿过锋面逃逸的 量)=0 ⑤O2 从远方扩散而来在锋面上全部消耗掉,锋面O2 的 浓度=0,且O2 扩散到锋面的量符含化学反应中氧与 油的化学计量比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8
提升油滴燃烧 速度的措施
8 k r
Cp DC ln 1 ( T T ) r 0 H Cp
① ρr↓→k↑ ,轻质油的燃烧速度更快。 ② Cp↓,λ↑→k↑ ,气体导热性能好,燃烧更快。 ③ H↓→k↑ ,油的气化潜热少,燃烧更快。 ④Tr↑→k↑ ,燃烧环境温度高,燃烧更快。 ⑤ T0↓→k↑ ,油的饱和温度低,燃烧更快。 ⑥ D↑→k↑ ,湍流传质能力强,燃烧更快。 ⑦C∞↑→k↑ ,环境氧浓度高,燃烧更快。

燃烧学burning-4液滴和煤粒燃烧

燃烧学burning-4液滴和煤粒燃烧
G G = πd p Nu* cλ p = πd p Nu* cλ p Nu =
c p ( Tg −Tw ) ln[1 + ] qe c p ( Tm − Tw ) ln[1 + ] qe hd p λ
定义
= Gq e d p /[ πd 2 λ(Tg − Tw )] p
πd p Nu* cλ ln[1+ B]q e d p
用类似方法可导出灭火条件 也有既不能着火,但燃烧时也不灭火的参数条件 Tg比Yox∞对着火影响强, Yox∞比Tg 对灭火影响强
( Nu* − 2)
2
n / Nu* = ATm (Sld p c pρ / λ )
5-3 固体燃料燃烧的一般描述
固体燃料可以是金属,非金属,固体推进剂和化石燃料—煤 按照不同的生成年代和碳氢比,煤可以分成无烟煤,贫煤, 烟煤,褐煤,泥煤等 煤的成分可以用元素分析(碳,氢,氧,氮,硫等)工业分 析(挥发份,固定碳,水份,灰份),岩相分析来确定 固体燃料燃烧方式有装药燃烧,型煤燃烧,固定床燃烧,移 动床燃烧,流化床燃烧,悬浮(夹带)燃烧,浆状燃烧 (CWM,COM,CWOM)等 煤是地球上廉价燃料,主要问题是污染和磨损 煤的燃烧过程一般是升温,水份蒸发,热解挥发,挥发份着 火燃烧,挥发份和焦炭共同燃烧,焦炭燃烧,后者时间最长, 发热的贡献最大
K≡
p l
K = 4 ρ c* ln(1 + B); l p K = const; d 2 0 − d 2 = Kt p p 液滴生存时间
Nu λ
K f = 4 ρ c* ln(1 + Bf ) l p K, K f − −蒸发常数 τs = d 2 0 / K f p
Nu λ
K f = const τs = d 2 0 / K p

第5章-液体燃料燃烧

第5章-液体燃料燃烧

N 3 3 V dSMD Ni dli 6 6
2 2 A N dSMD Ni dli
dSMD
2 N d i li
3 N d i li
(2)质量中间直径(MMD) 大于或等于这一直径的所有液滴的总质量与小于或等于 这一直径的所有液滴的总质量相等。
M
K1,0
K1,0
8g ln(1 BT ) c pg 1

4qml ,0
d1,0 1
0
2 d1,0
K1,0
第四节 液滴燃烧
液滴的燃烧模型
• 单个液滴的燃烧模型,假设: – 液滴为均匀对称球体; – 液滴随风飘动,与空气间无相 对运动; – 燃烧极快,火焰面薄; – 火焰温度较高,向内向外同时 传热,液滴表面温度接近饱和 温度,燃烧温度等于理论燃烧 温度; – 忽略对流与辐射换热; – 忽略液滴周围的温度场不均匀 对热导率和扩散系数的影响; – 忽略斯蒂芬流。
g dT qml,0 dr 2 4 r c pg (T T1 ) Qlg
边界条件
r r1, T Tbw r , T Tg
qml,0 1 g Tg ( )r1 ln[c pg (Tg T1 ) Qlg ]Tbw 4 r c pg qml,0 4 r1
3、气动式雾化喷嘴
• 气动式雾化喷嘴又称介质式雾化喷嘴。它利用压缩空气或高 压蒸汽为雾化介质,将其压力转化为高速气流,使液体喷散 成雾状气流。 • 采用蒸汽为介质的雾化喷嘴又分为纯蒸汽雾化和蒸汽—机械 (压力)综合雾化两类喷嘴。
三、液体燃料雾化性能
• 一般可用一些特性参数来表征喷嘴的雾化性能。即雾化角、 雾化液滴细度、雾化均匀度、喷雾射程和流量密度分布等。 1、雾化角 喷嘴出口到喷雾炬外包络线的两条切线之间的夹角,也称 为喷雾锥角。α 喷嘴出口处的燃料细油滴组成雾化锥, 喷出的雾化气流不断卷吸炉内高温气体并 形成扩展的气流边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液滴分离的基本原理 液体表面不断增大,直到它变得不稳定并破碎。
图5-3
液滴的分裂过程
液滴从液体产生的过程,依赖于液体在雾化喷嘴中 的流动性质(即是层流还是湍流)、给液体加入能 量的途径、液体的物理性质以及周围气体的性质。
5、控制雾化的量纲一的数——韦伯(Weber)数 液滴的变形和碎裂的程度取决于作用在液滴上的力和形成 液滴的液体表面张力之间的比值。
2 2 ( v v ) d ( v v ) 作用于液滴表面的外力 g l g g 1 l g Weg 液滴内力
g 气体密度(kg/m ) vl、vg 液体、气体速度(m/s) 液体表面张力(N/m) dl 液滴的直径(m)
3
d1
上式表明,燃烧室中的压力增高、相对速度增加以及液体的 表面张力系数减小,均对雾化过程有利。
图5-11 燃料分布特性 a)、b)离心式机械雾化喷嘴> c)直流式机械雾化喷嘴
第三节 液滴的蒸发
一、液滴蒸发时的斯蒂芬流
二、相对静止环境中液滴的蒸发 三、强迫气流中液滴的蒸发
四、液滴群的蒸发
第三节 液滴的蒸发
一、液滴蒸发时的斯蒂芬流 1、蒸发过程液滴周围成分分布
图5-12 液体周围成分分布 wxg—空气中空气质量分数 wlg—空气中燃料蒸气的质量分数 wxgs—液滴表面的燃料蒸气质量分数 wlgs—液滴表面的空气质量分数
2、旋转式雾化喷嘴
• 压力油流通过空心轴进入喷嘴头部高速旋转的转杯内,其转 速约为3000~6000rpm,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油流从转 杯内壁向出口四周的切线方向甩出,因速度较高使油膜被空 气雾化成细滴。旋转杯式喷嘴的结构示于图6-5所示。
图5-6 中间回油式机械喷嘴 1—二次风嘴 2—一次风嘴 3—转杯 4—风机 5—转轴 6—进油管 7—进油体 8—电动机
4. 喷雾射程
喷雾射程指水平方向喷射时,喷雾液滴丧失动能时所 能到达的平面与喷口之间的距离。雾化角大和雾化很 细的喷雾炬,射程比较短;密集的喷雾炬,由于吸入 的空气量较少,射程比较远。一般射程长的喷雾炬所 形成的火焰长度也长。
5. 流量密度分布
单位时间内,通过与燃料喷射方向相垂直的单位横截面上燃 料液体质量(或体积)沿半径方向的分布规律。
M
dl dlm
M dl dlm
3、雾化均匀度:燃料雾化后液滴颗粒尺寸的均匀程度。 用均匀性指数n来衡量 均匀性指数n可从罗辛-拉姆勒(Rosin-Rammler) 分布函数中求得
R 100exp(bd1n )
d li n R 100 exp[( ) ] d lm
R:液滴群中,颗粒直径大于dli的质量分数 n:均匀系数,一般数值2~4。 愈大,均匀性好
d1
4
二、雾化方式和喷嘴 • 按照油的雾化机理,工程上油的雾化方式分为:压力式、旋 转式和气动式等。前两种又称为机械式雾化。如下图所示。
1、压力式雾化喷嘴
• 压力式雾化喷嘴又称为离心式机械雾化器。它可以用在航空 喷气发动机、燃气轮机、柴油机以及锅炉和工业窑炉上。 工作原理:液体燃料在一定压力差作用下沿切向孔(或槽) 进入喷嘴旋流室,在其中产生高速旋转获得转动量,这个转 动量可以保持到喷嘴出口。当燃油流出孔口时,壁面约束突 然消失,于是在离心力作用下射流迅速扩展,从而雾化成许 多小液滴。
:特征尺度(相当于 d lm
dli:与R相应的液滴直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 36.8% 时油滴直径)
雾化均匀度较差,则大液滴数目较多,这对燃烧是不 利的。但是,过分均匀也是不相宜的,因为这会使大 部分液滴直径集中在某一区域,使燃烧稳定性和可调 节性变差。最有利的雾化分布应根据燃烧设备类型、 构造和气流情况等具体条件而定。
3
6、 强化液体燃料雾化的方法
(1)提高液体燃料的喷射压力,压力越高,雾化得越细
(2)降低液体燃料的粘度与表面张力,如提高燃油的温 度可降低燃油的粘度与其表面张力 (3)提高液滴对空气的相对速度。而且增强液体本身的 湍流扰动也可提高雾化效果
2 2 ( v v ) d ( v v ) 作用于液滴表面的外力 g l g g 1 l g Weg 液滴内力
3、气动式雾化喷嘴
• 气动式雾化喷嘴又称介质式雾化喷嘴。它利用压缩空气或高 压蒸汽为雾化介质,将其压力转化为高速气流,使液体喷散 成雾状气流。 • 采用蒸汽为介质的雾化喷嘴又分为纯蒸汽雾化和蒸汽—机械 (压力)综合雾化两类喷嘴。
三、液体燃料雾化性能
• 一般可用一些特性参数来表征喷嘴的雾化性能。即雾化角、 雾化液滴细度、雾化均匀度、喷雾射程和流量密度分布等。 1、雾化角 喷嘴出口到喷雾炬外包络线的两条切线之间的夹角,也称 为喷雾锥角。 喷嘴出口处的燃料细油滴组成雾化锥, 喷出的雾化气流不断卷吸炉内高温气体并 形成扩展的气流边界。
第二节 液体燃料的雾化
一、雾化过程及机理 1、雾化过程:液体燃料碎裂成细、小液滴群的过程。 2、影响因素:(1)流体的湍流扩散 (2)液滴穿越气体介质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
3、重要参数:(1)液体燃料射流与周围气体间的相对速度 (2)雾化喷嘴前后的压力差 4、四个阶段: 液体 液体 球形 进一 液 碎片 柱 步 或 或 碎裂 液滴 细丝 液膜 体
N 3 3 V dSMD N i d li 6 6
2 2 A N dSMD Ni dli
3 N d i li
d SMD
2 N d i li
(2)质量中间直径(MMD) 大于或等于这一直径的所有液滴的总质量与小于或等于 这一直径的所有液滴的总质量相等。
图5-9 雾化角示意图
条件雾化角。以喷口为圆心,距离r为半径(大流量喷嘴r取 100~150mm;小流量喷嘴r取40~80mm )作弧,与边界线得 两交点,连接喷口中心与两边界线交点的连线,这两连线间 的夹角称为条件雾化角,可用 表示。
2、雾化液滴细度:表示喷雾炬液滴粗细程度。 由于雾化后的液滴大小是不均匀的,因此只能用液滴 的平均直径来表示液滴的细度。 (1)索太尔平均直径(SM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