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 总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有倒数吗?为什么?1呢?(3)教师组织学生活动计算。

3/4×2/5= 2/3×5/6= 7/9×18= 3/10÷3/4= 5/9÷5/6= 21÷7/9= 3/10÷2/5= 5/9÷2/3= 6/11÷5/12=(4)复习比的知识第二位主持人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知识性问题: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举例说明?怎样求比值?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化简比?难点问题: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练习:3÷4=()/()=()/12=():32=12:()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后项,并求出比值。

2:5 0.6÷0.3 4/7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8:12 0.25:0.45 1/4:1/8(5)复习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三位主持人上场。

怎样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呢?主持人点4名同学板演教材第102页第3、4、7题。

对4名学生做的情况进行评议。

对比观察第3题第(1)(2)小题。

数量关系式是:原价×1/5=现价第(1)小题已知原价求现价,用乘法计算。

第(2)小题已知现价求原价,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解。

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规律。

单位“1”的量已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2、复习已学过的一些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3、学习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

完成教材第103页总复习第13题。

学生自学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议一议。

烘干率=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重量×100%含水率=(烘前的重量-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质量×100% 学生试求烘干率和含水率,然后集体订正。

三、复习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的一般问题。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里是作者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统计1、观察讨论(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

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

2、回答问题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1)较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提问与解答(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问与解答。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全班解答,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

二、拓展练习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

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

2、随堂练习。

3、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初步体验分类、归纳的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课时一、梳理知识1、加法出示算式25+836+759+243+550+1639+4047+5062+4(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2)把他们分分类(板书)(3)计算,抽几道说说是怎么算的?: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4)练习(重点是进位加法)学生出题2、减法(1)明确要求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吗?(2)小组合作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一个检查对错(3)展示交流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46-982-565-797-6062-4058-30二、巩固练习1、教科书第79页第1、2题2、想一想,各种图形表示什么?△+○+□=40△=()△+○+□+□=46○=()△+○+○+□=70□=()3、P78T2三、四、作业课堂作业本第48页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篇三教学内容:有关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使其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统计图表的绘制等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其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数的概念与运算(1)整数的概念与运算:整数的认识、加减乘除法、乘方、因数与倍数。

(2)小数的概念与运算:小数的认识、加减乘除法、小数的换算、近似数。

2. 第二章: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1)平面几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扇形。

(2)立体几何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

(3)几何图形的计算:面积、体积、周长、角度。

3. 第三章:统计图表的绘制(1)条形统计图:绘制方法、特点、作用。

(2)折线统计图:绘制方法、特点、作用。

(3)扇形统计图:绘制方法、特点、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与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统计图表的绘制。

2. 教学难点:数学公式、定理的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2.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其学习状态。

2. 作业与练习: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其掌握知识的情况。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六、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1. 第一章:数的概念与运算(2周)第1周:整数的认识与运算第2周:小数的认识与运算2. 第二章: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3周)第1周:平面几何图形第2周:立体几何图形第3周:几何图形的计算3. 第三章:统计图表的绘制(2周)第1周:条形统计图第2周: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4. 第四章:方程与方程组(2周)第1周:一元一次方程第2周:二元一次方程组5. 第五章:数学应用(3周)第1周:面积的应用第2周:体积的应用第3周:实际问题与数学应用七、教学资源与教具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数学概念、公式、例题等。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通用1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通用1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通用15篇)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通用15篇)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教学内容:第87页例1、例2,88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二第1~4题。

教学目的: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老师讲授、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老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1.教学例1。

(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同学们,你们对情境中的内容一定相当熟悉吧?你能给大家讲讲“哈尔滨零下6至3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老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

如今,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

(2)稳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刚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以下图的练习。

老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

(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顶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精选6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精选6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精选6篇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总复习第11、21、22题复习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已学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方法。

2.能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和,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辨异能力。

3.在绘制统计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负责态度。

复习过程:一、揭示课题,展示目标要求通过对统计图的复习,达到下面的目标:1.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的方法、步骤。

2.会对统计图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3.绘制统计图时讲究整洁、美观。

二、回忆梳理,结成络(壹五分)组织回忆:统计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三、组织记忆,融会贯通同桌间相互讨论,边说边记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步骤基本一样,如果连接每个直条的端点,就使条形统计图变成了折线统计图;而沿着折线统计图的各点画出直条,就转变成了条形统计图。

四、练习矫正,形成技能。

第11题(1)从图上可以看出旅行车从8:00到11:00行走的路程为180千米,时间是3时,所以速度是每时60千米。

(2)可以这样描述,先以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3时,休息了1时后,又以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1时,然后浏览了2时的景点,再以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1时,总共行驶了300千米。

旅游车停留的3时,学生只要叙述合理就行。

第21题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由跑步可排除C,由跳远可排除A,再比较跳高可以排除B,选择D。

第22题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纵轴可以1格代表2个人,可以让学生用两种颜色的笔描画折线图。

鼓励学生从图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学生也可以议一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也许会说:从折线统计图也可以看出,营养不良的学生数大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但肥胖的人数也比0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生活提高的情况下,人们的饮食也要有所节制,要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和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和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和教案一、复习计划:1. 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时间安排:本册复习计划共需10课时。

3. 复习内容:第1课时:数的认识(整数、小数、分数)第2课时: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四则混合运算)第3课时: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第4课时: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第5课时:统计与概率(统计图表、概率)二、教案:1. 数的认识:教学目标:使学生巩固和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教学内容: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定义及相互转换方法。

教学过程:(1)回顾整数、小数、分数的定义及特点。

(2)讲解整数、小数、分数的相互转换方法。

(3)进行实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数的运算: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通过算式练习,使学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1)回顾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计算法则。

(2)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进行算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几何图形: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及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通过图形实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平面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和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1)回顾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定义及特点。

(2)讲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计算方法。

(3)进行图形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量的计量: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方法。

教学内容: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了解长度(如米、厘米)、面积(如平方米、平方厘米)、体积(如立方米、立方厘米)、重量(如克、千克)等计量单位,并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1)回顾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的计量单位及特点。

(2)讲解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的换算方法。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大全6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大全6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大全6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大全6篇好的教学设计是很重要的。

如果教师有一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

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求倒数方法的叙述。

教学过程:一、引新: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

二、自学新课:自学书本P19。

并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叫倒数?2、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3、是不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三、讨论辨析:1、什么叫倒数?2、看下面四道题,你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的话。

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1)两个数。

(2)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4、能不能说80是倒数,1/80也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5、概括: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四、思考:0.2的倒数是多少?五、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作业:练习五3—8。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精选篇2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用具:动物园示意图的方格纸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六年级上学期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复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复习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二、复习内容1. 小数乘法:复习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 分数乘法:复习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3. 圆:复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4. 统计:复习统计图的种类,以及如何根据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表示。

5. 数学广角:复习数学广角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复习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教材,巩固所学知识,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2.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3.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复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四、复习步骤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教材,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2.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3.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复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5. 总结提升: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复习效果进行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2.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复习效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 练习成果:批改学生的练习题,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复习Unit 1: Data and GraphsObjectives:1.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interpret and represent data using various graphs and charts.2.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ata.3. Students will learn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data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Content:1. Review of different types of graphs and charts (bar graph, line graph, pie chart, etc.).2.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ata.3. Practice in interpreting and representing data accurately. Methods:1. Interactive discussion to review different types of graphs and charts.2. Group work to collect and analyze real-life data, representing it using appropriate graphs.3. Teacher-led demonstration on how to interpret data from graphs and charts.Steps:1. Review different types of graphs and charts with examples.2. Conduct a group activity where each group collects data (e.g., favorite colors, favorite sports) and represents it using a graph or chart of their choice.3.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ata with examples.4. Provide practice questions to interpret data from graphs and charts.5. Summarize the mn points and highlight key takeaways. Assessment:1.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group discussions and activities.2. Accuracy in representing data using graphs and charts.3.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data from provided graphs and charts.七、复习Unit 2: Fractions and DecimalsObjectives:1.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convert between fractions, mixed numbers, and decimals.2.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place value in decimals and fractions.3. Students will learn to solve word problems involving fractions and decimals.Content:1. Review of fraction to decimal and decimal to fraction conversions.2. Understanding place value in fractions and decimals.3. Practice in solving word problems involving fractions and decimals. Methods:1. Teacher-led explanation and examples for fraction and decimal conversions.2. Group work to solve word problems collaboratively.3. Use of manipulatives to understand place value in fractions and decimals.Steps:1. Review the processes and rules for converting fractions to decimals and vice versa.2. Practice converting given fractions and mixed numbers to decimals and vice versa.3. Discuss place value in fractions and decimals with examples.4. Solve word problems as a class and in groups, emphasizing the use of fractions and decimals.5. Summarize the mn points and highlight key takeaways. Assessment:1. Accuracy in converting fractions to decimals and decimals to fractions.2. Understanding of place value in fractions and decimals.3. Correct solution of word problems involving fractions and decimals.八、复习Unit 3: GeometryObjectives:1.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identify and classify 2D and 3D shapes.2.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the concepts of area and volume.3. Students will learn to use appropriate formulas to calculate the area and volume of given shapes.Content:1. Review of 2D shapes (triangle, square, circle, etc.) and 3D shapes (cube, sphere, cylinder, etc.).2. Understanding the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the area and volume of mon shapes.3. Practice in calculating the area and volume of given shapes. Methods:1. Teacher-led discussion to review shapes and their properties.2. Use of geometry software or manipulatives to explore and identifyshapes.3. Group work to calculate the area and volume of given shapes. Steps:1. Review the names and properties of 2D and 3D shapes.2. Practice identifying and classifying given shapes.3. Discuss the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area and volume.4. Solve problems that require calculating the area and volume of shapes.5. Summarize the mn points and highlight key takeaways. Assessment:1. Accuracy in identifying and classifying shapes.2. Understanding of area and volume concepts.3. Correct calculation of the area and volume of given shapes.九、复习Unit 4: Measurement and TimeObjectives:1.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convert between different units of measurement.2.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time and how to convert between different time units.3. Students will learn to重点解析重点:1. 不同类型的图表及其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8课时总复习(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152页总复习(一)第1~7题;《作业本》p7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2、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除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口算。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除法
教学过程:
一、
第79课时总复习(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154页的复习(三)第12~18题;《作业本》p80.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较熟练地解答。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百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应用题解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说说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3、练习:第155页第8题解方程(练习后说一说解方程的依据)。

二、基本练习
1、全体书面练习:课本第155页第9题。

(1)学生练习。

(2)反馈后提问: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审题——确定运算顺序,确定能否简算。

②计算——认真演算,及时检查,仔细核对。

2、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并说一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1)学生练习。

(2)情况反馈。

三、变式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练习后强调:
审题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仔细分析数字特征,确定好计算方法,同时
要注意不违反运算顺序。

2、下面两题怎样
算方便?
学生练习后反馈:你是怎么发现可以用简便方法算的? 3、计算下列各题:
)8
7-165(1513 5421+1054214152-194+3524 1453
172411⨯⨯⨯⨯⨯⨯4
1285+85412 71+149932-43265143-2433911214 38198
+2416÷÷⨯÷
÷⨯⨯414-19+134116 87
51-4535742⨯÷⨯÷⨯973
67+736 4343+414369
4583+9367 43
436+41436⨯⨯⨯⨯⨯⨯÷÷9 6
(1)先由学生独立练习。

(2)反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选择、确定方法时要注意什么?
强调:合理的方法取决于对数字特征的仔细观察和对题目的整体
把握。

四、独立练习
课本第154页第9~11题。

(练后当堂反馈)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本》p79.
第80课时总复习(三)
教学内容:课本第155页的复习(三)第12~18题;《作业本》p80.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较熟练地解答。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百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应用题解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说出单位“1”然后回答问题。

(1)今年比去年增产1
4
,今年是去年的几分之几?
(2)用去比剩下的少20%。

用去是剩下的几分之几?
(3)完成第155页第12题(全体练习后反馈)
二、知识整理
1、完成第13题。

(1)全体练习。

(2)反馈时说出数量关系。

强调:已知单位“1”用乘法:单位“1”×分率=分率的对应量
未知单位“1”用除法:已知量÷已知量分率=单位“1”
2、练习第14题。

(1)板演。

(2)讲评。

三、综合练习
1、独立练习第15、16题,说说列式的意义。

2、对比练习第17、18题。

说说有什么异同?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

《作业本》p80.
第81课时总复习(四)
教学内容:课本第157页总复习(四)第19~24题;《作业本》p81.
教学目标:
1、掌握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
题。

2、通过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搞清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单位“1”的量和找出另一个量的对应分
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说出基本数量关系:
1、今年比去年增产1
4 。

2、上午比下午多1
6 。

3、用去比剩下的少20%。

4、实际比计划节约15% 二、知识整理
1、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学校去年购买图书500册,今年比去年多买1
4 ,今年买了多少册?
(2)有鸭蛋101
2
千克,有鸡蛋7千克,鸭蛋比鸡蛋多百分之几?鸡蛋
比鸭蛋少百分之几?
(3)一条路已修好了80米,还剩下2
3 ,全长多少米?
2、学生练习后反馈: (1)如何列式?
(2)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答的关键是什么?怎样确定单位“1”的量?怎样确定计算方法?
三、基本练习
1、课本第157页第19、20题。

(学生练习后反馈:说出数量关系及列式计算。

)
2、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大卡车能装货71
2
吨,比小卡车多装50%,小卡车能装货多少吨?
(2)某公司第一季度完成产值1050万元,计划第二季度增产10%,计
划第二季度完成产值多少万元?
(3)学校修建操场,实际投资71
5
万元,比计划节约
1
5
,计划投资多少
万元?
(4)圆珠笔价格比钢笔便宜5
8
,钢笔每支12元,圆珠笔每支多少元?
四、对比与变式练习
1、对比练习:课本第157页第22题。

(1)学生列式计算。

(2)反馈讨论:这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后比较三道题的数量关
系。

)
明确:(1)第一、三小题的基本数量关系相同,为什么?
(2)第二小题的数量关系与一、三小题不同,为什么?
(3)为什么第二、三两题第一个条件和问题都相同,而计算
方法不同?关键在哪里?
(3)继续练习:第23、24题。

(讨论方法与思路的不同)
2、变式练习:
(1)一条路,已修了3000米,剩下的是已修的60%,这条全长多少米?
(2)拖拉机上午耕地数是下午的5
6
,下午耕地1
1
5
公顷,比上午多耕地
多少公顷?
(3)桃树是梨树的3
5
,两种树共有300棵,梨树有多少棵?
3、练习:第21题。

要求回答是什么应用题?它的基本数量关系有哪些?
(学生独立完成后回答问题。

)
五、教学小结
1、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应从表示比较关系的条件入手分析;确定单位“1”
的量和基本数量关系。

2、根据基本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方法,列式解答。

六、课堂作业《作业本》p81.
第82课时总复习(五)
教学内容:课本第158页总复习(五)第25~31题;《作业本》p82.
教学目标:牢固掌握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整理
1、说出有关计算公式。

圆周率周长面积
(1)学生讨论回答。

(先文字公式再字母公式)
(2)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圆周率?
2、填表计算:(单位:厘米)
半径直径周长面积
(1)学生全体练习。

(2)投影反馈。

3、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5题。

二、基本练习
1、按要求计算(求面积):
(1)d=12厘米C=?S=?
(2)r=4.5分米C=?S=?
(3) C=50.24米S=?
学生练习后反馈计算方法和结果。

2、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6~29题。

(重点指导第26、27题。

)
三、复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1、求下列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

(单位:厘米)
(1)学生练习。

(2)反馈讨论每个图形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

(3)小结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
a、分析数量关系
b、确定公式、处理数据
c、列式计算
2、学生练习:第159页第30题。

(学生反馈)
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怎么求?隐蔽(缺少)条件怎么求?为什么?
四、深化练习
1、求周长和面积。

第31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
2、求下列图形(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1)说出每个图的周长、面积各指哪部分?
(2)说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教学小结与《作业本》p82.
六、讨论思考题。

(见教参。

)
(全册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