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2-3大自然中的发现(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3、大自然中的发现(教案)一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

3、大自然中的发现(教案)一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

3、大自然中的发现(教案)一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大自然中的发现2. 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3. 授课时间:2022年9月20日,上午8:00-8:454. 教学时数: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常见事物和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1. 认识大自然中的常见事物和现象。

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四、教学难点1. 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激发。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实物教具、实验材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

2. 新课讲解(15分钟):讲解大自然中的常见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

3.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大自然中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然后分享给全班同学。

4. 实验探究(10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观察和理解大自然中的现象。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反思自己在观察和思考过程中的收获。

七、作业布置1. 观察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 思考如何保护大自然,写出自己的想法。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2. 评估学生对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的认知程度。

3.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学习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珍贵和脆弱,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大自然中的发现 教案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大自然中的发现 教案

主备人:教学设计第 6份备课10 月11 日星期 3 第 1 课时新授课型计划授课时间月日星期第节课题大自然中的发现准备放大镜、装材料的纸盒、学生自己考察带回的自然物品。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目标1.认识物品的特征。

初步感知自然界的物品分为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

2.培养观察、比较、分类能力。

3.通过细致观察,如实描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兴趣。

学习目标1.能够学会借助放大镜来观察物体。

2.能给找到的物体分类。

重点观察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

难点能给自己采集的物品分类。

教学流程(师生双边活动设计、含设计意图)复备(一)教学导入:我们可以怎样来观察物体?(看、闻、尝、摸等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观察我们从大自然中带回来的物品,看看有什么发现。

(板题:大自然中的发现)(二)新课学习活动一:观察我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

1.学习使用放大镜。

教师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结合搜集的岩石、叶片、小虫等,让学生说一说使用放大镜观察前后对同一物品观察的差异和收获。

3.学生按计划分组观察自己的物品。

4.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要求学生如实描述观察情况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活动二:给物品分类。

(1)请学生依据观察记录,给自己小组的大自然物品进行整理分类。

(2)在分类时要说明你为什么这样分,从而确定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是基于观察到的特征)(3)学生按自己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4)汇报交流。

学生的分法教师要认真倾听,如果有没想到的教师利用科技指导。

活动三;考察交流会。

1.各组将观察、整理的物品的研究结果进行汇报,重点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提出的问题。

2.教师总结并评价。

教学流程(师生双边活动设计、含设计意图)复备(三)总结: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拓展:来自大自然的艺术:1.课件欣赏叶画、石画作品。

2.介绍简单的叶画制作方法。

3. 作业:搜集材料,制成美丽的叶画。

达介绍你的一件物品,说出你喜爱它的原因标检测板书设计1.大自然中的发现有生命的无生命的▏动物植物教后反思。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配套教学课件(全册)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配套教学课件(全册)
说一说
xī ɡuā shì shén me yànɡ de
西 瓜 是 什 么 样 的?
wǒ men shì zěn yànɡ zhī dào de
我 们 是 怎 样 知 道 的?
ɡǎn ɡuān


zài rì chánɡ shēnɡ huó zhōnɡ 在 日 常 生活 中,
ɡǎn ɡuān hái bānɡ zhù wǒ men 感 官 还 帮助我们
yì xiē shì yǐ xiāo de lìnɡ yì xiē
一 些 是 已 削 的,另 一 些……
fēn lèi liàn xí
分类练习
1
2
3
4
ěr yǎ
《尔雅》
fēn lèi kě yǐ zhěnɡ lǐ xìn xī zǎo zài
分 类 可 以 整 理 信 息。早 在
jù jīn duō nián qián wǒ ɡuó dì yī bù
dōnɡ fānɡ mínɡ zhū
东方明珠
chū shí dà zì rán
1.初 识 大 自 然
tīng yi tīng
听一听
bǎ duì yìng de wù tǐ ( xiàn xiàng )
把 对 应 的 物 体 (现 象)
huà xià lái
画 下 来。
chán míng
蝉鸣
qīng wā
猜想
Shìyàn jié ɡuǒ
试验结果
rónɡ yì dā
容易搭
bù rónɡ yì dā
不容易搭
rónɡ yì dā de wù tǐ yǒu shén me tè diǎn
容易搭的物体有 什么特点?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2.1 初识大自然 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2.1 初识大自然 教学设计

初识大自然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许多秘密值得探索。

(二)科学研究能静心听声音,判断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

尝试搜集自然风光图片,尝试向同伴介绍大自然风光。

(三)科学态度、STSE感受自然的美丽神秘,让学生热爱自然,激发探究欲。

学习达尔文科学考察过程中的方法和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

教学难点:理解自然世界里有什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蝉鸣、蛙鸣、雷鸣、风声等自然之声的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科学主要研究大自然里的事情,板书:大自然。

那大自然什么样?大自然里都有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来初步了解。

先听听老师播放的几段大自然的声音。

二、新授:活动一大自然里有什么(一)听声音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1、教师一段一段播放音频,学生仔细听。

A知了叫B青蛙叫C风声D雷声教师: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充分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规范表达教师板书:知了、青蛙风、雨、雷(二)看图片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1、教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一看(教师播放视频)教师指黑板小结:刚才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来自大自然,我们的大自然里有知了、青蛙这样的动物,板书:动物。

还会有风、雷、雨这样的自然现象。

板书:自然现象。

师:大自然这么大,有很多动物,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动物很多吗?你知道的自然现象有哪些?2、出示四幅图自然风光图片,看一看,图上哪些是大自然本来就有的东西?3、集体汇报,教师补充板书:山水植物提问:你最喜欢的植物是什么?师: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都是植物。

4、教师小结:我们的大自然有山有水,有各种各样的动物,种类多样的植物,这些我们都可以叫做自然事物。

除去自然事物,还有奇妙的自然现象。

5、教师:大自然丰富多彩,同学们都愿意亲近大自然,下面同学们拿出自己带的自然风景照片,小组内介绍一下:你去的是什么地方?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指2名同学到展台介绍。

1、初识大自然 (教案)一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

1、初识大自然 (教案)一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

1、初识大自然(教案)一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大自然的概念,认识自然的物体和现象。

2. 掌握识别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能力目标:1. 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发现和认识自然界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爱护意识。

2.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概念,认知自然界的物体和现象。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深入认识大自然。

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交互、学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物、场景模拟等方式展示大自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探究。

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几幅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的自然事物和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大自然,了解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2. 学生互动探究(1)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段,设计适合的探究活动,比如寻找生长在校园里的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来等等。

(2)教师利用仿真实物、视频、场景模拟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一些自然现象,让学生观察现象,思考其中的规律。

3.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互动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珍惜、保护大自然?4. 拓展教师指导学生在校园、家庭或社区等场所中,进行有趣的大自然探究活动。

教具材料准备:1. 大自然的图片、实物。

2. 仿真实物、视频、场景模拟等多媒体资源。

3. 日记本、纸笔、相机等学生用品。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际探究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通过学生的学习笔记、口头表达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日常评价。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2.1初识大自然教案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2.1初识大自然教案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2.1初识大自然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初识大自然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许多秘密值得探索。

2.科学探究能静心听声音,判断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

尝试搜集自然风光图片,尝试向同伴介绍大自然风光。

3.科学态度感受自然的美丽、神秘,让学生热爱自然,激发探究欲;学习达尔文科学考察过程中主要方法和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准备分组准备:提前搜集自己喜爱的自然风光照片,向大家介绍这是什么地方?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教师准备:蝉鸣、蛙鸣、杜鹃鸣叫、蟋蟀鸣叫、雷鸣等音视频资料。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大自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

什么是大自然?大自然里都有些什么?这节课,让我们来初步了解。

(二)新课学习1.提取对大自然的已有认知并予以丰富(1)老师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选取带有各种自然之声的声音资料,学生听音判断和想象)。

(2)学生认真听,把听到的声音与对应的物体(现象)画下来。

(3)交流。

学生将头脑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画面,用图画和言语表述出来。

(4)出示大自然的声音对应的事物(现象)图片,与之前的交流结果进行印证或纠正。

(5)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自然风景,丰富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

(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6)小结。

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动植物,有各种自然现象(例如雷电)。

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揭示出其中的道理。

2.了解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科技史实(1)阅读。

学生看图、看拼音自读短文,然后互相讲讲达尔文的故事。

(2)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3)总结。

我们要像科学家达尔文一样,爱自然,多观察、勤整理、记录、善坚持。

(三)下课不足不足之处原因改进意见对一些问题的反思1.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达到了哪些目标?哪些目标没有达到?为什么?2. 探究实施过程和设计思路相匹配吗?如果没有,考虑变化的原因。

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大自然中的发现PPT课件1湘科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大自然中的发现PPT课件1湘科版
21
Page

• •
我捉了一只蝗虫,把它带回了家,观察了起 来。只见蝗虫有一双翅膀和六条腿。它的后腿又 长又强壮,看起来很有力,可它的两条前腿却很 短很小。我再一次把蝗虫放在地上,并用放大镜 来观察,它的后腿先朝地上一蹬,接着就是一跳 ,它跳的高度大约有40厘米。这么说来,是蝗虫 强健的后腿使它跳得这么高,我断定是这样的。 后来我又问了大人,上网查阅了资料,结果都证 明了我的想法是正确的。 通过对蝗虫的观察,我又联想到我们所折的 纸青蛙,它的后腿同样又大又长,我们一按纸青 蛙,它就能跳出去很远。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更有待我们去探究 。
• 根据蜜蜂的“天然罗盘 ”所具有
的气象导航、 地磁导航和重力场 导航能力的研究,仿效设计出一种 能提高分辨率的电子模型,这种模 型可以用于照相、电视、识别机等 方面。
鲁班 因锯齿草割破手(启示) (发明)锯子 因凉亭,联想到荷叶(启示) (发明)伞
许多动物都有脚,但壁虎的脚却 与众不同。 壁虎的脚上是有吸盘的,轻轻一 吸墙壁,壁虎就能在墙上任意行走了。 壁虎在捕食的时候,靠这双脚就可以 轻松捕获食物了。 我们从壁虎的脚上得到启示,可 以解决很多难题。根据壁虎脚上的吸 盘,给鞋底装上一个,就能向壁虎一 样走在墙上,这就是“吸盘鞋”。有 了“吸盘鞋”,在救火时,消防员穿 上这种鞋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将救火工 具送上楼,迅速灭掉火。进行攀岩比 赛时,选手可以穿上“吸盘鞋”戴上 “吸盘手套”,就能牢牢扒住岩石, 即给选手们减少了难度,又保证了安 全 ,真是两全其美。 粉刷墙壁时,粉刷工穿上“吸盘 鞋”,再刷起来就省事多了。 大自然就像人类的老师,给我们 以启发,等待我们去发明创造。

同学们,多少人用他们独具的慧眼, 观察生活,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成功啊!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的事物 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没有 美,而是缺少发现。牛顿留心观察树上 的苹果总是掉在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 定律;瓦特发现壶盖被开水顶起来,引 发思考,创造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 在洗澡时从洗澡盆中发现了浮力,……

初识大自然-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初识大自然-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初识大自然-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是什么。

2.能够简单地描述大自然的一些特征和现象。

3.学会观察大自然,并借此训练自己的观察力。

4.增强对环境和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认知大自然。

2.培养观察能力。

3.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和特征。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内容1. 什么是大自然?大自然是指地球上所有非人类制造的事物,包括天空、海洋、动植物、岩石、土壤等等。

大自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现象和特征,这些都是生命和自然规律的体现。

2. 大自然的一些特征和现象地球的季节变化、日出日落、空气中的氧气、水循环等都是大自然的特征和现象。

学生应该学会观察这些现象,认识它们的重要性和意义。

3. 认识大自然的方法学生需要学会观察大自然,发现它的各种特征和现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野外进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4. 大自然的保护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我们需要保护的。

学生应该学会爱护周围的环境,包括学校、社区和家庭等。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述和演示,培养学生对环保的意识。

五、教学方法1.讲述法。

在这个单元中,教师应该通过讲述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了解大自然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特征。

2.实地体验法。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在实践中认识大自然的美。

3.学生自主学习法。

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在线图书馆等方式,自主了解和探索大自然。

六、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评估学生的书面作业的水平和理解程度。

3.观察学生的思考深度和敏锐度。

七、教学反思和改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不断地反思和改进,包括以下方面:1.在教学中引入更多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更加真实地认识大自然。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真正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