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2018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2018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2018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同步练习

1.下列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分析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最高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2.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

A.大禹B.成汤C.周武王D.秦王嬴政

3.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在此,“制度的重新构建”指()

A.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B.重新确立以血缘为核心的宗族关系C.巩固华夏国家的礼制D.提倡自由平等的观念

4.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钱先生所述的第一级和第三级演进分别开始于()

A.秦汉隋唐B.西周秦汉C.西周隋唐D.秦汉明朝

5.西周时期,同一宗族内部的庶子即使政治地位高于宗子,也只能参与宗子祭祀,而不能成为主祭人。这一现象()

A.符合分封制的分封原则B.表明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密切

C.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D.符合宗法制的基本精神

6.我国内阁制度形成于()

A.明太祖时B.明成祖时C.清顺治时D.清康熙时

7.《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葬费、“告饥”“求车”。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 )

A.周王室日趋衰微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

C.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8.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周武王克商封国,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异姓亲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不同于商代的邦国,开始成为该地域的次级“统治中心”。据此可知,分封制()

A.扩大了地方权力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巩固了西周的统治D.瓦解了贵族政治体系

9.下列史料记载中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10.“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值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这表明军机处()

A.由皇帝的亲信组成B.侵夺了南书房的权力

C.军机大臣掌握实权D.其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1.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只有掌握了本目内容,才能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以及中国战败的根源。复习本目内容时,既要联系世界史和中国古代史知识,又要简化教材,抓住关键: 战争前夕的中国,危机四伏,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呈现出封建末世的衰败象征。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财政拮据;政治上,官场腐败,军备松弛,阶级矛盾尖锐;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闭目塞听、虚骄自大,愚昧无知。 战争前夕的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早在1825年就爆发了经济危机,英国迫切需要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同时英国在东南亚、中亚地区建立的殖民基地,已经成为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英国的炮舰和走私船不断出现在中国东南海域,进行骚扰和侵略。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二)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复习本目内容,应掌握下列知识: 1.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其主要原因,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力。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2.鸦片输入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加深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烟毒泛滥,严重危害国人的身心健康,吏治更加腐败,军队毫无战斗力。主张严禁鸦片的代表人物是:林则徐、黄爵滋、邓廷桢。 3.牢记虎门销烟的时间和意义。1839年的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4.中国的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成为鸦片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三)鸦片战争的过程 首先,阅读教材中的鸦片战争形势图,掌握战争的简要经过: 1.记住两个具有标志性含义的时间。1840年英舰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开始;1842年英舰抵南京下关,清政府求和,鸦片战争结束。 2.了解英军两次入侵路线,记住1840年英军曾到达天津白河口。 3.了解中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主要地点,记住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清朝爱国将领一览表》不必记忆。 其次,掌握两个难点: 1.鸦片战争的性质。联系时代背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政策方针(英国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以及决策者的阶级属性(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来理解鸦片战争的性质(对英国来说,完全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中国来说,则是被迫进行的反侵略的自卫战争)。

人教版_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1_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_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1_知识点总结 Survey n. 纵览,视察,测量v. 审视,视察,通盘考虑,调查 1. we stood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and surveyed the countryside. 我们站在山顶上,眺望乡村? 2. a quick survey of the street showed that no one was about. 扫视街道, 空无一人? Add v. 增加 1. he added some wood to increase the fire. 他加了一些木柴,使火旺些? 2. if you add 4 to 5, you get 9. 四加五等于九? 3. add up all the money i owe you. 把我应付你的钱都加在一起? Upset a. 烦乱的,不高兴 v. 颠覆,推翻,扰乱,使心烦意乱,使不舒服 1. i'm always upset when i don't get any mail. 我接不到任何邮件时总是心烦意乱? 2. he has an upset stomach. 他胃不舒服? 3. the news quite upset him. 这消息使他心烦意乱? Ignore v. 不顾,不理,忽视 1. i said hello to her, but she ignored me completely! 我向她打招呼, 可她根本不理我! 2. i can't ignore his rudeness any longer. 他粗暴无礼, 我再也不能不闻不问了? Calm n. 平稳,风平浪静 a. 平静的,冷静的 v. 平静下来,镇静 1. it was a beautiful morning, calm and serene. 那是一个宁静?明媚的早晨? 2. you should keep calm even in face of danger. 即使面临危险,你也应当保持镇静? 3. have a brandy it'll help to calm you (down). 来点儿白兰地--能使你静下来? Calm down vt. 平静下来(镇定下来)

高一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 一、条约内容的记忆 《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关税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地及居住权 《望厦条约》:南及附中割赔外所有特权+兵巡+医院教堂中美 《黄埔条约》:望厦所有特权+自由传教+修坟清护中法 《天津条约》:驻10舰外入内赔 《北京条约》:承开天津,九龙华工赔 《中法新约》:法殖越南+中越开埠+攫取路权+法国撤军 《马关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建厂 《辛丑条约》:赔款、划界、拆准、惩禁、改、修 危害:逐条导出(举例如下) 割地: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赔款:是列强的勒索,清政府转嫁给人民,生活贫苦。 通商:便于列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是否深入内地? 二、关于背景原因及影响功绩 鸦战背景:战前中国:官场中,军队里,财政上,经济上,文化上。 战前世界:①英国率先,②其他国也,③需原料产地。 鸦片战争:根:工业革命的英国迫切中国大门 直:中国的禁烟运动 战败原因: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 影响:三大变化:性质+ 矛盾+ 任务 第二鸦战:根:进一步打开,,(到了19C5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直:修约要求被拒绝 导:亚罗号,马神甫 影响:政治上:丧失领土和主权+ 中外公开勾结 经济上:东南沿海---沿海各地---内地 太平起因:①阶级矛盾激化②外侵③自然灾害(两广地区) 天京变乱: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影响:元气大伤+ 国中无人朝中无将+ 清军建营。太平败因:主观(农阶局限+战略失误)客观(中外反动) 太平功绩:①加速了②反封反侵略③与以往农运比 ④资本主义方案⑤世界意义 甲午背景:①大陆政策②国际关系③朝鲜东学党④清寄希望于调停戊戍背景:①甲午后民族危机(对自然经济)②民资发展(放松民间建厂)义团原因:民族危机+山东地区洋教 失败原因:中外反动+ 农民局限+ 扶清灭洋局限 新思潮萌发原因:①两危机使士大夫提倡经世致用 ②鸦片战争使爱国知识分子惊醒 洋务派/顽固派洋务人物及工厂 洋务运动:A前期求强:师夷长技以制夷B后期求富:“求富” 破产原因:列强不希望//// 顽固派//// 缺领导核心//// 不变封建制度资本主义产生原因:自身孕育// 外侵 时间:19C六七十年代,上海,广东,天津。 资产阶级的特点点:两面性,对内对外都 无产阶级产生:19C四五十年代,外商企业。近代企业外人先 无产阶级特点:共同优点+①三重压迫②与农民③集中程度高 第二部分 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口号三民主义 革命派保皇派论战:内容,意义, 革命党人发动起义: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 武汉成为摇篮原因:①该区资本发展②帝国侵略严重 ③党人活动//////////湖北军政府。 严守中立南北议和:帝国主义的干涉企图和扶植袁世凯“南北议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性质意义) 《告各友邦书》。袁世凯篡革命果实:孙中山对袁妥协//宣统退位//袁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政府迁北京。 辛亥革命历史功绩:①反封②反帝③资本主义④界意义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通史概要: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西方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形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还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顽强不屈的反侵略斗争。在列强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广大人民群众也肩负起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鸦片战争的经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八国联军入侵概况、《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运用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归纳外国列强侵华的共同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概括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升级情况,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研读史料,提炼观点;问题探究;历史事件的比较;课堂讨论,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西方发展的差异,带来西方列强疯狂的对华侵略,中国不仅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反而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说明落

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一、夏商社会的政治制度 1.基础知识: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其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的政治制度如何? 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官职。 地方封侯、伯,他们要定期向商王纳贡, 并奉命征伐。 二、商的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1、商王的权利是有限的; 2、附属国的自主权相对大; 3、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高于皇权,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定义:又称封邦建国。 ②目的:巩固统治 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④内容:一方面,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另一方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⑤影响: 积极: 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 C.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D.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⑥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 A.原因: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B.表现;a.楚王问鼎; b.诸侯争霸。 2.宗法制 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

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 小儿子。 ①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③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④内容:1、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的制度; 2、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⑤作用:1、宗法制度保障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⑥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宗法制史分封制的基础。 3、礼乐制度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了分封制,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实行了宗法制,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制定了礼乐制度。(表示等级制度的规定,即周礼。九鼎)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商的政治制度中央、地方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定义 2、宗法制定义 目的目的 对象核心 内容内容 影响作用 破坏分封与宗法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第一单元

知识讲解 语法一点通 成果测评 ? ? ? Unit 1 Friendship 编稿:李皓然责编:刘洁 目标认知 重点词汇与短语 add up;point;concern;go through;set down; before;dare;suffer; power 重点句型 It/This/That + is(was) + the first/the second/...time + that从句 语法 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 日常用语 同意和不同意(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Agreement: I agree. Yes, I think so. So do I. Me too. Exactly. No problem. Sure. Certainly. Of course. All right. You’re right. Good idea. I think that’s a good ide a. Disagreement: I don’t think so. Neither do I. That’s not right. I’m afraid not. No way. I’m sorry, but I don’t agree. Of course not. I disagree. 精讲巧练 重点词汇与短语 1.add up 【原句回放】Add up your score and see how many points you get. (Page 1) 【点拨】 add (vt./vi) 加,增加,补充说 (1)add sth. up 把……加起来 (2)add to 增添 例如:The bad weather only added to our difficulties. 这样的坏 天气增加了我们的困难。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夏朝的建立: 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②“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③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夏商的政治制度: ①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②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四、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秦朝统一的背景: ①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②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改变了大国的均势。③人民经受长期的分裂和混战,渴望统一。④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2、统一的条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具备了统一的力量 3、统一的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二、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 ①内容: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右在皇帝)由皇帝控制。

高一历史必修一1-5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原始社会后期禹沿用禅让制,但他的儿子夏启夺得王位,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夏商时期的统治: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充满神秘色彩(王权神化) 3.分封制 ⑴对象: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⑵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见觐职的义务 ⑶特点: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⑷初期结果: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⑸后期结果: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4.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⑴概念: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⑵核心内容与特点:王位由嫡长子(皇后的大儿子)继承 ⑶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①皇权至上(核心) ②皇权世袭 ③皇位独尊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三公: ①丞相:协助皇帝负责处理全国政事 ②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检查百官 ③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三公九卿”的作用:①互相配合,彼此牵制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3.地方制度 秦朝实行郡县制 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积极影响: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政治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②有利于维护和加强国家的统一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改变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1教案最终版

Teaching Plan Unit1 Friendship 教材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 试讲者李瑶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单元第一单元 课题Anne’s Best Friend 课时共五课时,第二课时 ( Reading) 一.教材分析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is unit is the first unit of the senior English studying which talks about friendship.As for the students, at the beginning of senior school life, making new friends is one of important things for them now,so the topic of this unit is appropriate at the present time. It can easily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help students think how to choose friends and the meaning of the friendship. The reading passage is the center of the unit. It mainly talks about the Anna , a Jewish girl , during the world war II, regarded the diary as her best friend to express her happiness, sorrow and missing to her hometown. 二.学情分析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As the students, grade1of senior high school,they have the basic abilities of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but they still need more chances to practice what they have learnt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and expressing their ideas fluently and accurately. Meanwhile,it is also necessary to develop their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ability, as well cultivate the awarenes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三. 教学目标 Teaching Aims 1.Knowledge Objectives 1.Get students to know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2.Learn about the formats of a diary. 2.Ability Objectives 1.Develop their reading ability and learn to use som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guessing, key sentences, skimming and so on. 2.Summarize different paragraphs. 3.Emotion Objectives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一.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

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三.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参与决策相、卿士,地方:侯、伯 2、西周的分封制: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与权利:影响: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结果: 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不可僭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 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 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5课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 1、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梭伦改革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2、特征: 3、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习惯法,成文法(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价值:①对罗马而言:②对世界而言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1光荣革命:1688年○2《权利法案》:1689年。特点: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会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 地位○3责任内阁制: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作用: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入民主、树立模式;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有巨大影响。 3、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 1、“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原则:联邦制原则: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 “分权”与“制衡”、民主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约。 2、“1787年宪法”的意义:它是世界上第一步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促进了美 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使美国革命得以完成。

高一上册历史重点

高一上册历史重点 高一上册历史重点: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容: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能够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高一上册历史重点: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着《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 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窗纱秋景得描绘与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得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得感慨与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得豪情壮志。 《雨巷》就是戴望舒得成名作,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词风与法国象征派得影响,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消沉得特点。 《再别康桥》作于1928年,就是人通过一系列鲜明得意象与生动得节奏,表达了诗人对于母校得眷恋之情。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反复诵读作品,体会诗人表达得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如《沁园春·长 沙》得豪情壮志,《雨巷》中对革命理想得追求于所求不可得落寞、惆怅得情绪与疑似微茫得希望,《再别康桥》得眷恋之情。 2.学会分析诗歌得意象,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得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自己得诗歌鉴赏 能力。 3.学习诗歌鉴赏重点多种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1、《沁园春·长沙》 2课时 2、《诗两首》各1个课时,共2个课时 教学建议: 诗歌就是以抒情为主得文学样式,情感抒发就是诗歌最重要得美学特征,而有些诗歌情感比较含蓄隐晦,故非反复诵读、相互交流,就无法理解诗歌。诗歌鉴赏就是读者走进读者,探求真知得精神活动,解读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能够自圆其说即可;要注意联系时代背景知人论世,又不机械对应;在品味语言得过程中注意表现形式与技巧,要着眼启发学生得悟性与灵性。 1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三维目标 1.掌握词得相关知识,了解《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背诵、默写,并领会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 3.品味极富表现力得语文,把握词中描绘得意象,学习诗词中情景交融得艺术手法。 4.感受前辈得博大情怀与革命壮志,珍惜今天得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得热情。 教学建议: 一、以诵读贯穿教学得始终。 二、知人论世,通过背景得介绍,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得主题,体会诗人得革命情 怀。 三、学法指导 1.语言比较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得意象,把握词中得情感。 2.比较法。如对《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得比较 达标测评: 基础达标题 1、补充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斥方遒。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得朱茵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 A、寥廓 .. (liāo kuó) 百舸. (kè) 碧.透 (bì) 橘.子洲(jú) B 遒劲 .. (qiú jìng) 沉浮.(fú)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堂笔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堂笔记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育才学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增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持续增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持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增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1教案

Unit 1 Friendship Warming up 1.be good to be good for=do good to be good at 2.following adj. 下面的,下列的 the following+n.=the+n.+below ( 形容词修饰名词放在名词之前,介词或者介词短语修饰名词置于其后 ) 3.add v. add...to... add to add up add up to addition n.in addition=besides +句子 in addition to +n./doing 同类用法联想: because & because of instead & instead of additional adj. 附加的 additionally adv.“而且,其次” “附加给 ..., 除了 ...还有 ...” 4.分数 score grade point mark (full marks) 5.until 6.with 和...一起,附带着,用 without 不... within在...内,不出 ... E.g. write with a pen eat with hands/ spoon/chopsticks/knife and fork He left without saying goodbye. He left with the water running. 分析: saying 前无名词,则是主语发出 saying 的动作; running 前有 water,因此是 water 发出 running 的动作,而不是句子的主语 he。

高一历史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高一历史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 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 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 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 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 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

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 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 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 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