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及护理
改良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及护理

艾 贝尔一 次性 无 菌 中心静 脉 导 管包 ( 山 市 南 佛
术 前 向患者解 释 中心静 脉 导管 胸 腔 闭式 引流 的 目的 、 意事 项 、 作程 序 、 中配合 方 法 , 除其 紧 注 操 术 消
海百合 医疗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其 内包 括 : 刺 针 、 , 穿 导
导致 气胸 、 胸腔 感染 等并 发症 J 同时增 加 医务人 员 ,
局部 皮肤 , 助导 丝将 导 管 导人 胸 腔约 1 借 O一1 m, 5c 固定 导管 拔 出导 丝 , 针 回抽 见 胸水 抽 出证 实 穿 刺 空 成 功 。引 流管 局部 固定 , 出导丝 并接 三 通 管 、 贝 拨 艾
2 结 果
4 O例 患者 行 胸 腔穿 刺 置 中 心 静 脉 导 管 引 流 均
一
次成 功 , 发 生胸 腔 出血 、 胸 、 腔 感 染 等并 发 未 气 胸
症 。2例 患者 出现轻 微 胸 痛 , 给予 对 症 处 理后 缓 解 ,
本组 患者 4 0例 , 2 男 4例 , 1 。年 龄 2 女 6例 O~
工作量 和 患者 的经 济负 担 。我科 20 0 8年 7—1 1月
为4 0例 胸腔 积液 患者 , 使用 改 良中心 静脉 导 管胸 腔 尔 引流管 、 流袋 。 引
置人引流胸腔积液 , 取得 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
报 道如 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临床 资料 .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 0 9年第 6卷第 8期( 下半月版
・
1 ・ 7
・
护 理 实践 ・
改 良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 中的应用及护理
刘
摘
卉
王
燕
中心静脉置管与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与护理一、适应证①需长期输液、化疗、频繁留取血标本者。
②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患者。
③各种休克患者。
④心肺功能不全,需监测中心静脉压者。
⑤静脉内高营养治疗,需快速输血、输液,输注刺激性溶液者。
⑥置入肺动脉导管、安装心脏起搏器等患者。
二、用物输液盘,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1套。
5ml无菌注射器,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各1支。
三、穿刺途径及操作方法(一)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颈内静脉位置固定,在休克的情况下不易塌陷。
右侧颈内静脉与右心房几乎成一直线。
1.颈内静脉的解剖位置颈内静脉起自颅后窝后部,最初在颈内动脉外侧行走,然后转至前外侧,在胸锁乳突肌下段位于其两脚间,在胸锁关节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全长几乎均为胸锁乳突肌覆盖。
右侧颈内静脉较左侧粗而直,故为中心静脉置管首选的穿刺部位。
2.操作方法(1)平卧,头低20°~30°或肩项下垫一薄枕以暴露颈部。
头转向穿刺对侧(一般多取右侧穿刺)。
(2)确定穿刺点,进针方法①低位进针法:进针点在胸锁乳突肌的两脚之间或其后脚的前缘,即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三者所组成三角区的顶点为穿刺点,方向指向剑突(胸锁关节)。
②高位进针法:进针点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的中点或稍上方,方向指向同侧乳头。
(3)消毒皮肤,戴手套,铺无菌方巾。
(4)检查中心静脉导管是否完好。
(5)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麻。
(6)先探针,右手持穿刺针与皮肤呈30°~40°,向下向后及稍向外进针,边进针边抽吸,见有明显的静脉回血表明进入颈内静脉。
(7)根据探针方向和角度,再用中心静脉套管针,以相同的方法静脉抽出回血后,一手固定穿刺金属针,另一手轻轻地将外套管沿金属针头向前推进,取下注射器,左手拇指堵住针柄,以防空气进入静脉,右手插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使用扩张器扩张皮肤,在导引钢丝引导下插入中心静脉导管,取出导引钢丝,抽回血并连接液体,用透明薄膜固定,对固定困难者可进行缝合固定。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效果与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效果与护理Effect and nursing care of drainage of pleural effusion with central venous catheter鲁 方Lu Fang(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Anhui 230011China)摘要:[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效果。
[方法]将48例胸腔积液病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抽液,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持续引流胸腔积液,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胸腔积液基本消失时间。
[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胸腔积液基本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护理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drainage of pleural effusionwith central venous catheter.Methods:A total of 48patients with pleural ef-fusion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22cases)and observation group(26cases),the control group cases used the traditional puncture aspiration,ob-servation group cases used continued drainage of pleural effusion by usingpleural placement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atients hospital stay,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pleural effusion disappeared time were compared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hospital stays and pleural effusion dis-appeared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drainage of more than moderate a-mounts of pleural effusion by using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an shorten hos-pital stays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Key words pleural effusion;central venous catheters;thoracentesis;nursing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2.007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1B-2987-03 胸膜腔是一个由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构成的密闭潜在腔隙,形成胸腔负压。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并发症与护理

3)导管感染后败血症
❖ 导管败血症是指接受胃肠外营养或液体治疗的患者出现临床败血症,而全身各组织器官又未 能发现明确的感染源,且败血症的症状和体征,在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后得以控制或缓解。导 管头端培养及血培养阳性可作为诊断的依据。
❖ 导管败血症的发生率据文献报道为1%~30%不等,由于接受人工胃肠支持、长期液体治疗的 患者,多为严重消化道功能衰竭,严重营养不良,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由于患恶性肿瘤而 而行放疗、化疗等,这类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衰弱,因而易于遭受病原菌的侵袭。另外,导 管本身作为一种异物长期保留在静脉内,可因组织反应而使导管周围形成纤维素袖套,病原 菌可迅速在导管头端的纤维素套内繁殖,当大量细菌入血后即可引起严重的导管败血症。
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的一般护理
2、连接输液 输液时,用注射器先回抽血,看是否有血栓形成,之后再用肝素钠盐水冲洗方可接 输液器。
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的一般护理
3、若连续24小时输液,每日须更换输液器,每日输液结束后用肝素钠盐水冲洗,冲洗后加 肝素帽,未被被血污染,肝素帽可连续使用7天。
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的一般护理
2、液体泄漏
❖ 当导管老化,折断或自静脉内脱出时,都可造成液体自导管的破损处或进皮点外漏。如发 现上述情况,应立即更换导管。因导管一旦破裂,整个输液系统的严密性就遭到破坏,如 不及时将导管拔除,容易造成微生物的侵入而导致导管败血症。
3、穿刺点出血 ❖ 患者凝血功能差或大范围地活动所致,应尽早纠正凝血功能,术后先给予制动。
1)插管时并发症
❖ 肺与胸膜损伤 ❖气胸是常见的插管并发症之一,偶可发生张力性气胸或血胸。插管后常规X线检 查,可及时发现有无气胸存在。少量气胸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气压小于20%可不 做处理,但应每日做胸部X线检查,如气胸进一步发展,则应及时放置胸腔闭式引 流。如患者于插管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或发绀,应警惕张力性气胸之可能。 一旦明确诊断,即应行粗针胸腔穿刺减压或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如气胸经一般处 理得到控制,且导管位置正常,则无须拔除导管。血胸往往是由于穿刺针太深误 伤动脉并穿破胸膜所引起。血胸严重时必须开胸止血。
中心静脉导管(CVC)的置管与维护

.
19
处理:
⑴立即停止操作,拔出针头,加压按压;
⑵尽早处理。小血肿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多可在数日后逐渐 自行吸收,或于24小时后给予热敷、理疗促进血肿吸收。较 大血肿24小时内给予冷敷, 24小时后给予热敷、理疗;
.
16
2、穿刺误入动脉
原因:
颈内静脉穿刺易损伤颈内动脉;锁骨下静脉 穿刺时,进针过深易误伤锁骨下动脉。
.
17
处理:
立即退出穿刺针,手指按压穿刺部位至少 5—10分钟,然后检查出血情况。如患者凝血 困难,延长按压时间。
.
18
3 、出血、血肿
原因:
⑴反复多次穿刺损伤血管壁;
⑵穿刺点选择不当,术后压迫止血困难;
.
36
临床表现:
给药时感觉有阻力;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 无法抽到回血;无法冲管;穿刺口有液体渗 出。
.
37
预防措施:
⑴观察导管的通畅情况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早期迹象包括液体滴速少于 50gtt/min(液体经中心静脉导管的重力滴速一般应达 80gtt/min以上)、回抽血液有阻力、输液泵经常报警 或监测中心静脉压波形不明显等。导管堵塞严重时 可引起周围或远端肢体肿胀、侧支血管末梢扩张、 患侧眶周水肿或眼撕裂或患侧肩膀或颌的不适。
.
40
⑷封管方式采用脉冲式封管
封管过程中封管液在管腔内形成涡流,可以 彻底冲走管腔内壁附着的药液,尤其是白蛋 白,脂肪乳等大分子液体,从而降低了静脉 留置针堵塞的机会。
.
41
⑸及时冲管合理安排补液顺序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流程及护理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流程及护理中心静脉置管术是监测CVP及建立有效输液给药途径的方法,主要经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将静脉导管置入腔静脉,适用于危重病人、大手术病人、静脉内营养、周围静脉穿刺困难、需要长期输液及使用血管刺激性药物的病人。
中心静脉置管术是一种医疗行为。
留置CVC期间,应做好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尤其是CRBSI的预防,若CVC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可一直使用。
(一)中心静脉置管术常用穿刺置管途径常用穿刺置管途径: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
因右锁骨下静脉与上腔静脉间行径短且直,不易发生导管移位,故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置入CVC一般选择在病人的右侧进行。
置管物品准备:弯盘(内有碘酒及乙醇棉球)、镊子、无菌纱布、无菌无粉手套、生理盐水10mL、利多卡因5mL、注射器、铺巾、CVC穿刺包(探针、导丝、CVC管、扩皮器)、薄膜敷贴等。
1.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进路有锁骨下路和锁骨上路两种。
(1)穿刺点的选择:锁骨下路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
穿刺部位为锁骨下方胸壁,该处较为平坦,可以进行满意的消毒准备;穿刺导管易于固定,敷料不跨越关节,易于清洁和更换;不影响病人颈部和上肢的活动,利于病人舒适和置管后护理。
①锁骨下路穿刺点选择:如选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点为锁骨与第1肋骨相交处,即锁骨中1/3段与外1/3交界处,锁骨下缘1~2cm处,也可由锁骨中点附近进行穿刺。
选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点可较右侧稍偏内,可于左侧锁骨内1/4~1/3处,沿锁骨下缘进针。
②锁骨上路穿刺点选择: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束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cm处进针。
以选择右侧穿刺为宜,因在左侧穿刺容易损伤胸导管。
(2)锁骨下路置管操作步骤。
①体位:去枕平卧位,头转向穿刺对侧,必要时肩后垫高。
头低位15°~30°角,以使静脉充盈,保证静脉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使插管时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降低,但对重症病人不宜勉强。
在两肩胛骨之间放一小枕,使双肩下垂,锁骨中段抬高,使锁骨下静脉与肺尖分开,避免穿刺损伤胸膜或肺。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腔积液的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腔积液的护理临床上对于胸腔积液的患者常采用反复穿刺抽取胸腔积液,病人痛苦大且易感染,并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胸腔积液的患者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留置引流并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过。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心理护理有针对性地作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
着重介绍本引流方法的目的及优点,其与传统引流方法的区别。
交代置管中的注意事项,也可介绍成功病例,增加病人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操作。
准备好所需物品,如果患者紧张或咳嗽,可用适量的镇静剂和镇咳药物,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
2 置管过程中的观察置管术中积极配合医生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据病情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协助医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中嘱病人深呼吸勿咳嗽。
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脉搏、面色等变化,以判定病人对穿刺的耐受性,注意询问病人有无异常的感受,注意观察面色、脉搏、呼吸和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置管的过程中患者如突感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提示可能出现“胸膜反应”,应立即夹管,停止操作,使病人平卧,密切观察血压,防止休克。
3 置管成功后的护理见引流出胸水,即固定好导管。
紧密连接引流袋固定于床边,间断停止引流时用肝素帽封闭导管接头后,用无菌纱布包好固定胸前。
标明置管日期和时间。
注意控制引流速度及量。
刚置管时引流速度不宜超过50ml/h。
第一次引流量不超过800ml,24h不超过1000ml。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并记录。
4 留置管道的护理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扭曲、折叠。
因中心静脉导管细、软,如固定不当易向外滑脱,影响引流效果,可用缝针固定导管在皮肤外,再用无菌贴膜固定,末端可用别针固定在衣服上。
定时挤压橡胶管,发现堵塞用盐水10ml冲洗,冲洗压力不可过大,防止损伤胸膜黏膜造成患者疼痛不适。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病人离床活动时关闭导管,以防引流袋中引流液倒流,造成逆行感染。
5 预防感染加强局部皮肤护理,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局部潮湿及疑有污染及时消毒并更换贴膜。
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5篇

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5篇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一)【置管前准备】1.签得知情同意书,选择合适穿刺部位及患者体位。
2.备好所需物品及药品。
3.穿刺者准备。
【置管中配合】1.协助医生进行皮肤消毒及插管等操作。
2.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协助置管者清理用物。
【置管后护理】L输液的管理:1)妥善固定,保持通畅2)遵医嘱合理控制补液速度与虽4)尽虽避免由中心静脉输入血液制品5)血管活性药物应单独通道泵入,保持通道上其他液体速度基本匀速,避免快速扩容等。
2.监测中心静脉压及护理。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正确连接,保持管路连接紧密内无气泡。
3)保持导管在位,管路通畅,使用加压袋肝素盐水持续冲洗,保持测压系统密闭。
4)在病人安静状态下,换能器置于正确位置(平卧位腋中线第四肋间),测压前调零。
5)再次检查测压系统与中心静脉导管是否通畅,观察记录测得的中心静脉压,观察变化趋势。
3.局部护理:1)穿刺部位用无菌敷料覆盖,局部有分泌物污染可能优先选择透明贴膜、渗液较多者可选择无菌纱布。
透明贴膜24小时更换,以后每周更换一次,必要时及时更换。
3)观察穿刺点出现红肿、脓性分泌物等时及时提醒,留取培养标本,必要时拔除导管。
4.并发症监测及护理:疼痛和炎症;出血;空气栓塞;局部血肿;气胸;心律失常;感染。
5.预防感染:1)穿刺部位用无菌敷料覆盖,必要时更换敷料。
2)保持测压系统密闭。
3)接触导管手卫生处置,输液或静脉注射前后严格消毒。
4)输注营养液和血制品后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
5)尽虽避免由中心静脉管内抽血。
6.拔管后护理:1)遵医嘱留取培养标本送检。
2)拔管后按压穿刺点5分钟以上至不出血,有出血倾向者、导管留置时间长或存在其他出血可能者加长按压时间。
3)停止按压后,局部覆盖无菌纱布辅料,继续关注局部止血效果。
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二)一、概念经体表穿刺至相应的静脉,插入各种导管至大血管腔内或心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及护理
一、方法
1 材料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组1副(国产舒贝康牌);导管16G×20cm 带侧孔、穿刺针18G×70mm J型金属导丝0.89mm×60cm,Raulson注射器(中央有一带瓣膜的管道与穿刺针相通)、扩张皮肤套管,一次性使用输液器1条,500ml 滴流瓶1个。
2 改良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系统在总结了国内外报道的关于胸腔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良,用中心静脉导管、一次性输液器、1个500ml滴流瓶。
将一次性输液器的针头去掉,输液器滤头内的滤纸用大针头捅开,以便引流通畅,去掉输液器一端的排气小管。
输液器滤头一端与中心静脉导管的三通管连接(三通管先处于关闭状态),另一端插入滴流瓶胶盖内,同时用输液管在滴流瓶的侧面做成U字型并用胶布固定。
由此组成具有负压的引流系统,对胸腔积液加以持续负压引流。
3 操作步骤根据B超定位选择穿刺部位,病人坐位,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2%利多卡因局部侵润麻醉;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Raulson注射器的穿刺针沿穿刺点肋骨上缘垂直刺入,当阻力突然减轻回抽注射器中有积液或气体即证明进入胸膜腔;右手用导丝推进器把导丝从注射器尾部向前推进25~28cm(进入胸腔内约5~8cm);固定好导丝,退出穿刺针和注射器;从导丝尾端套上扩皮套管,扩张导丝入皮处的针孔;用留置导管替换扩皮套管,旋转推进导管,通过皮肤和胸壁组织进入胸腔,将导管送进(进入胸腔内约3~5cm),再用注射器回抽,确定导管在胸腔内;左手固定导管,右手拔出导丝并接上三通管;在穿刺孔处碘酊消毒后敷上一小块无菌纱布,再用医用胶贴将导管粘贴于胸壁固定;将一次性输液器的针头去掉,并将输液器滤头内的滤纸用大针头捅开,以便引流通畅,用输液器滤头一段与三通管连接,输液器另一端(带有排气管的一端)插入500ml滴流瓶的橡皮盖内,同时在滴流瓶侧壁用滴流管做成U字形,并胶布固定,形成负压,即起到负压引流器的作用;连接完后打开三通管,即见胸液顺利进入滴流瓶;可随时留取新鲜胸液送检;引流速度控制在100~120滴/min,每天引流8~10h,记录引流量,如引流不畅可用注射器试抽,并注入适量尿激酶,期间通过改变体位使胸腔积液得以充分引流,当引流的液体<50ml/日时即可拔管,在拔管前可经三通管往胸腔内注入高聚生、顺铂等药物治疗,一般引流时间不宜超过1周。
二、护理
1.术前护理( 1 )患者的准备: 恶性胸水患者因胸闷、呼吸困难,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易产生恐惧、焦虑、情绪低落, 对治疗失去信心, 针对患者的思想问题, 护士应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同情心, 鼓励患者树立信心。
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 使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于胸腔引流, 治疗胸腔积液有如下优点: ①只需 1 次穿刺, 减轻了痛苦, 减少多次穿刺引起的脏器损伤及胸膜休克的机会; ②可采用多种体位, 更快更彻底的引流胸液, 并有利于胸腔内给药; ③导管细而软, 对胸膜组织刺激小, 并可随意转动体位不引起疼痛; 引流袋体积小, 携带方便, 不影响活动和睡眠, 有利于患者的自我护理。
同时解释引流术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时配合要点, 如穿刺时固定体位, 不说话、咳
嗽等, 稳定情绪, 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 以更好的配合治疗, 必要时给予镇静药, 术前测定凝血功能。
2.术中配合: 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 协助患者取半坐位或坐位, 暴露术野时冬天注意保暖。
置管成功后, 将引流管与引流袋相连, 固定好引流管及引流袋, 引流袋可固定于床边, 如患者一般情况好, 能走动, 可将引流袋固定于患者的腰部。
在整个过程中,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进针后的反应情况, 如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胸闷等应立即停止操作, 并协助留取送检标本。
3.术后护理( 1 ) 安置体位: 取半卧位, 休息0. 5 h后根据病情可作适当的活动, 一般情况好的可带袋行走,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及引流速度, 早期大量胸腔积液引流时不宜过快, 通过调节胸液的引流量, 控制引流速度, 避免由于过多、过快引流, 引起复张性肺水肿。
应分次引流, 每天引流量应< 1000ml, 以免引起纵隔摆动; ( 2)病情观察: 在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 如出现心慌、出汗等, 应及时夹管, 停止引流, 待病情好转后继续引流。
本组无1 例出现上述症状; ( 3 )保持引流管通畅: 如果出现引流不通畅,用配套的导引钢丝疏通可解决了管腔堵塞问题, 由于导引钢丝的特殊结构, 一般不会引起肺损伤, 也可用少量肝素稀释液保留于管中来预防引流管堵塞; ( 4) 嘱患者睡眠时尽量保持患侧向上, 以避免引流管滑脱, 活动时要避免外力牵拉而致引流管滑脱, 如有滑脱应重新置管, 不得将引流管直接送入胸腔而导致胸腔内感染; ( 5 )每日更换肤贴, 并用碘伏消毒, 防止局部感染; ( 6) 引流袋的位置始终应低于穿刺点的位置, 以防胸水倒流。
每日更换引流袋 1 次, 注意无菌操作, 以免引起胸腔内感染。
胸液引流完毕或注药治疗后留管12~24h,摄胸片或B超检查证实无胸液时即可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