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与氧化型Q10

还原与氧化型Q10
还原与氧化型Q10

还原型辅酶Q10

1定义

还原型辅酶Q10(英文缩写为:CoQ10H2)是细胞代谢呼吸激活剂和免疫增强剂,具有抗氧化,消除自由基的特性。

还原型辅酶Q10(CoQ10H2)临床上广泛用于、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重症肝炎等方面。

辅酶Q10(COENZYME Q10 )有两种异构体,分别是还原型辅酶Q10(CoQ10H2)和氧化型辅酶Q10(CoQ10),两者三维结构互为镜像,当还原型辅酶Q10(CoQ10H2)清除自由基,阻止脂质和蛋白质过后,生成氧化型辅酶Q10(CoQ10)。

2结构

英文缩写为:CoQ10H2

化学名:2-(3,7,11,15,19,23,27,31,35,39-癸甲基-2,6,10,14,18,22,26,30,34,38-四十癸烯基)-5,6—二甲氧基-3-甲基-p-苯醌。

分子式:C59H90O4

分子量:863.36

3作用

1、心脑细胞添能量;

CoQ10H2提高心肌、大脑细胞对氧分子利用率,增进线粒体ATP形成,适用于缺血性心脏病、脑病治疗。

2、超强抗氧化;

CoQ10H2主动满足自由基对电子需求,抑制超氧化物形成,不仅防止血管内皮的氧化反应,也能防止血流再灌注氧化伤害。

3、神经保护剂;

帕金森治疗使用还原型辅酶Q10,可抑制多巴胺对神经组织破坏,维持神经细胞膜内外质子梯度浓度差,保护钙离子通道。

4、免疫增强剂;

CoQ10H2激活粒细胞——系统,提升T细胞、B细胞、粒细胞、和NK细胞的数量与活性,增强免疫,对放化疗有增进效果。

5、降糖、降压、降脂;

CoQ10H2具有类胰岛素功能,可降低血液葡萄糖浓度;

CoQ10H2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促进NO,PGI2释放,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

外周阻力。有些对心肌细胞存在伤害,补充CoQ10H2可降低此类降压药的副作用;

CoQ10H2抑制含量。他汀类降脂药物抑制人体自主生成辅酶Q10,临床上已将他汀药与CoQ10H2联合使用,CoQ10H2号称他汀伴侣。

6、保肝护肾;

CoQ10H2抵抗四氯化碳对肝脏损害,提高肝细胞活力,促进肝细胞自我修复及肝糖原形成。

CoQ10H2减轻肾小球虑透膜遭受液体压力影响,维持正常滤过功能。

7、预防血管粥样硬化;

CoQ10H2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血液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防止血管粥样硬化。

8、改善慢性呼吸道疾病;

补充外源性CoQ10H2,促进痰液变稀和外排,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哮喘病人肺部组胺含量,迫使致敏原离开靶细胞,有助于哮喘控制。

9、;

口服CoQ10H2可防止皮肤胶原蛋白被降解,保证皮肤弹性,减少皱纹,美白皮肤。

4工艺

主要有三种工艺制取还原型辅酶Q10(CoQ10H2),动植物提纯、化学合成、微生物发酵。其中动植物提纯、化学合成工艺都存在辅酶Q10的手性问题,只有微生物发酵工艺可以得到高纯度的还原型辅酶Q10(CoQ10H2)。

辅酶Q10的前沿科技—还原型辅酶Q10

来自: 2011-11-02 15:16:05

人体内存在的辅酶Q10,有两种形态

一种为氧化型辅酶Q10 (泛醌)

一种为还原型辅酶Q10(泛醇)

—泛醌占人体内辅酶Q10总含量约为1%~2%

—泛醇则高达98%~99%,是人体组织中辅酶Q10存在的主要形式

—泛醌被人体小肠细胞吸收后,就会被转化为泛醇以供使用

—在人体一线合成能量并捕捉自由基的,正是泛醇。

泛醇与泛醌相比,多了两个羟基,亲水性更高,更容易吸收

—泛醇比起普通辅酶Q10配方(泛醌)的吸收度增加了8倍。

—对于那些急需提升体内辅酶Q10含量的重症疾病(例如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或者由于血液循环不畅等因素通过口服辅酶Q10难以达到的身体组织(例如皮肤和牙龈)来说,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补充手段。

铁氧化物的分解、还原与再氧化(二)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铁氧化物的分解、还原与再氧化(二) 根据理论计算表明,Fe2O3 还原成Fe3O4 的平衡气相中,CO%含量要求很低,即CO2/CO 的比值很大。微量CO 的混合气体就足以完全还原赤铁矿成为磁铁矿。还原反应可能在烧结的预热带进行。特别是在固体燃料的燃烧带进行。从实验室研究表明,气相中存在CO2(CO-CO2 混合气体中)并不减缓赤铁矿的还原。对于FeO4 还原成FeO 反应中,平衡气相在700℃时CO2/CO 的比值为1.84,1300℃时为10.76.对于FeO 还原成Fe 的反应,平衡气相在700℃ 时,CO2/CO 的比值为0.67,1300℃时为0.297 温度升高,比值不断降低。在实际烧结过程中,当使用惰性物料(例如石英砂)烧结时,燃料燃烧产物中 CO2/CO=0.76-1.00 之间。因而从热力学的观点考虑,Fe3O4 有可能被还原为FeO,而FeO 不可能还原成为Fe.但必须指出,在烧结料层中气体组成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在焦粉粒的周围CO2/CO 可能很小,而离焦粉粒子较远的区域CO2/CO 可能很大,氧的含量可能较多。在前一种情况下,铁的氧化物甚至可能波还原到金属铁。而在后一种情况下,Fe3O4 和FeO 有可能被氧化。因此在烧结的条件下,不可能使所有的Fe3O4 甚至所有的Fe2O3 还原。此外,实际的还原过程取决于过程的动力学条件,如矿石本身的还原性,矿石和还原剂的接触时间和表面积。虽然烧结料中铁矿石的粒度小,比表面积大,但由于高温持续时间短(1~1.5 分),(CO 向矿粒中的扩散条件差,以及Fe3O4 本身还原性不好,所以Fe3O4 的还原将受到限制。因此从热力学来分析Fe3O4 有可能还原成FeO 而事实上还原的多少还取决于高温区平均气相组成和动力学条件。 还原最终作用还决定于烧结过程温度水乎及燃料消耗。当烧结料中加入石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小结精编

新授课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重点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一·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物质,发生还原反应【思考】是不是一定要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呢?Fe + CuCl2= Cu + FeCl2呢? 二.从元素的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1)元素化合价的规律: ①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②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全为正值,如K、Na通常为+1价, Ca、Mg通常为+2价,Fe有+2、+3价 ③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一般既有负价又有正价,但H通常为+1价,O通常为-2价 ④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练习:标出下列物质中打点标记元素的化合价: N.a O.2M.nO2S.O2H2S.O4HN.O3 KC.lO3KM.nO4K2M.nO4H2S.H2O.2 (2)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规律: ①第1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2层最多排8个电子;第3层最多排18个电子 ②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③原子最外层中有8个(或2个)电子时较稳定 画出1 (3)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得失的关系: 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 ..几个电子,该元素的化合价就_______几价(填升高或降低)。 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到 ..几个电子,该元素的化合价就_______几价(填升高或降低)。 练习:Fe失去2个e-,化合价变为_______ CuO中的铜得到2个e-,化合价由______变为_______ 反应化合价升高,发生_________反应;化合价降低,发生_________反应;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氧化还原反应

三、氧化还原反应 1、准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1 氧化还原反应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1)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 (2)反应物: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表现氧化性 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表现还原性 (3)产物: 氧化产物:失电子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具有氧化性 还原产物:得电子被还原后得到的产物-----具有还原性 (4)物质性质: 氧化性:氧化剂所表现出得电子的性质 还原性:还原剂所表现出失电子的性质 注意:a.氧化剂还原剂可以是不同物质,也可以是同种物质 b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不同物质,也可以是同种物质 C.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是指物质得到(或失去)电子的能力,与物质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5)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1.2 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1)物质在反应中是作为氧化剂还是作为还原剂,主要取决于元素的化合价。 ①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它的原子只能得到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氧化剂,如+7价的Mn和+6价的S ②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它的原子随反应条件不同,既能得电子,又能失电子,因此该元素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如0价的S和+4价的S ③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它的原子则只能失去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还原剂,如-2价的S (2)重要的氧化剂 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F2、Cl2、Br2、O2等。 ②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高价含氧酸及高价含氧化酸盐等,如MnO2,NO2;浓H2SO4,HNO3;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反应:,

活泼的非金属:等。 含有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等。 金属:等; 等; 、、、、、、等。

1.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例如: 2.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需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例如: 四、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使学生了解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复习旧知—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教学手段: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火对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火的奥秘,就必须研究燃烧。而与之相关的燃烧

气敏材料敏感机理研究进展

摘要:为研究气敏材料的敏感机理,获得提高材料气敏性能、开发新 型气敏材料的理论指导,介绍了气敏材料的概念、 分类,并从气体与敏感材料的物理、化学等相互作用出发,结合气敏材料电学性质的变化,对其敏感机理及模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指出气敏机理研究对于解决气敏材料选择性、稳定性差以及工作温度高等现存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气敏材料;气敏机理;模型中图分类号:TP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548(2007)04-0042-04 ResearchDevelopmentofSensitiveMechanismofGasSensingMaterials LIUHai-feng,PENGTong-jiang,SUNHong-juan, MAGuo-hua,DUANTao (InstituteofMineralMaterials&Application,SouthwestUniversityof Science&Technology,Mianyang621010,China) Abstract:Inordertostudythesensitivemechanismofgassensing materials,improveitssensitivityanddevelopnewgassensingmaterials,thedefinitionandclassificationofgassensingmaterialwereintroduced.Thesensitivemechanismsandmodelsofgassensingmaterialswerereviewedbasedontheelectricchangeofsensingmaterialscausedbyactionsbetweengasesandmaterials. Itispresentedthatstudyingthe sensitivemechanismofgassensingmaterialsisimportanttoimproveitsunstablesensitivityandhighworktemperature. Keywords:gassensingmaterials;sensitivemechanism;model 气敏材料是一种对某种环境中某种气体十分敏感的材料,一般都是某种类型的金属氧化物,通过掺杂或非化学计量比的改变而使其半导化,其电阻随其所处环境的气氛而变。不同类型的气敏材料,对某一种或几种气体特别敏感,其阻值将随该种气体的浓度(分压)有规律地变化,其检测灵敏度为百万分之一的量级,个别可达十亿分之一的量级,远远超过动物的 嗅觉感知度,故有“ 电子鼻”之称[1 ̄3]。目前,对于各种气敏材料的研究已经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但对气敏机理的认识还较为模糊。有学者提出了表面电阻控制模型、体电阻控制模型、吸附气体产生新能级模型、隧道效应模型、控制栅极模型和接触燃烧模型等气敏模型[4]。本文主要从气体与敏感材料的相互作用出发,结合气敏材料电学性质的变化,对气敏材料的敏感机理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1吸、 脱附模型吸、脱附模型是指利用待测气体在气敏材料上进行物理或化学吸、脱附,引起材料电阻等电学性质变化从而达到检测目的的模型。该模型建立较早,是最为公认的气敏机理模型。通常情况下,材料对气体的物理和化学吸附不可分离的,只是对于不同的材料,起主导作用的吸附方式不同。1.1物理吸、 脱附模型物理吸、脱附模型是利用气体与敏感材料的物理吸、脱附进行检测的。如水蒸气(湿敏)传感器就是利用物理吸附的水分子引起材料表面的电导率发生变化进行检测,也可利用吸附的水分子引起材料电容变化而进行检测。 严白平等[5]通过对MgCr2O4-TiO2湿敏陶瓷的机理进行微观研究表明,材料表面颗粒存在电子电导,产生这种电子电导的原因不是水的化学吸附,因为水的化学吸附在低温下是不可逆的,其化学反应式是: H2O+O-→2OH+e。反应生成的OH不会在低温下还 原成H2O。显然,湿敏材料表面电子电导产生的原因 是物理吸附水。物理吸附水在湿敏材料表面是以弱氢键的形式吸附于表面OH上,由于水分子的强极性,水分子的物理吸附等效于表面上吸附了电偶极子。物理吸附水是容易脱附的,水分子的吸附、脱附等效于表面电偶极子的偶极矩增大、减小。这种表面偶极矩的变化使表面能变化,表面与材料内部实现电子转移。 收稿日期:2006-11-28。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编号: 2004AA302032。 第一作者简介:刘海峰(1983-),男,硕士研究生。 气敏材料敏感机理研究进展 刘海峰,彭同江,孙红娟,马国华,段 涛 (西南科技大学矿物材料与应用研究所,四川绵阳 621010)

3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3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及其电动势的粗略测定; 2.认识浓度、介质的酸碱性对氧化还原的影响; 3.认识一些中间价态物质的氧化还原性; 4.了解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及其防止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原电池组成和电动势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原电池负极氧化反应 正极还原反应 正负极间必须用盐桥连接。 原电池电动势应为 2.浓度、介质对电极电势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1)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例如: (2)介质的酸碱性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例如: (a) 2Zn e -2Zn +=22Cu e Cu ++=E E ??=正 - 负 22Zn e Zn +-=2220.059 Zn /Zn Zn /Zn lgc(Zn )2+θ++?=?+ 32C 1O 6H 6e C 13H O -+- +++? 1.45V θ?=3 3 63 C1O /C1C1O /C1[c(C1O )/c ][c(H )/c ]0.0591g 6[c(C1)/c ] - - -- - +-=+θθθ ??

(b) (c) (d) 3.物质的氧化还原性 例如 4.电化学腐蚀及其防止 吸氧腐蚀阳极 阴极 差异充气腐蚀 表面处高大,为阴极; 深处低,小,为阳极。 防腐蚀可用牺牲阳极法、外加电流法、缓蚀剂法。乌洛托品(六次甲基四胺)可作钢铁在酸性介质中的缓蚀剂。 三、仪器和药品 1.仪器 直流伏特计(0~3 V )(公用)盐桥(公用)① 242MnO 8H 5e Mn 4H O -++ +++?22448 42MnO /Mn MnO /Mn [c(MnO )/c ][c(H )/c ]0.0591g 5[c(Mn )/c ] -+-+ -θ+θθ +θ?=? +422MnO 2H O 3e MnO (s)4OH -- +++?MnO /MnO 4 2 4 2 44 MnO /MnO [c(MnO )/c ]0.0591g 3[c(OH )/c ]---θ θ -θ?=?+()244MnO e MnO --????→+←????强碱介质224 444 42MnO /MnO MnO /MnO 4[c(MnO )/c ]0.0591g [c(MnO )/c ] -----θ θ -θ?? +?2242PbS 4H O HAcPbSO ()4H O +↓+白色2422222MnO 6H 5H O 2Mn 5O 8H O -++ ++=++2Fe Fe 2e + =+22O 2H O 4e 4OH - ++=22 2O 4 O /OH O /OH p /p 0.059 1g 4[c(OH )/c ]- - θθ -θ?=? +2 O p 2 /O OH ?- 2 O p 2 /O OH ?-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一、氧化还原基本概念 1、四组重要概念间的关系 (1)氧化还原反应:凡是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或电子转移)的化学变化叫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或者说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或者说是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3)氧化剂、还原剂是指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叫做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 价升高的物质叫做还原剂。 (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指生成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得产物叫做氧化产 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得产物叫做还原产物。 关系: 口诀: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还.原剂,氧.化反应;(升失氧还氧)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反应;(降得还氧还)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注意: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1.氧化还原中的电子转移表示法 (1)双线侨法: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表示电子转移结果,该法侧重于表示同一元素的原 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如

注意: ○1线桥从方程式的左侧指向右侧; ○2箭头不表示得失,只表示变化,所以一定要标明“得”或“失”。 (2)单线桥法:在反应物中的还原剂与氧化剂之间箭头指向氧化剂,具体讲是箭头从失电 子的元素出发指向得电子的元素。如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和氧化剂分别为不同的物质,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全部被还原或氧化,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全部发生变化。例如: 2.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或氧化剂只有部分被氧化或还原,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只有部分发生变化,除氧化还原反应外,还伴随非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3.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不同元素之间,即同一种物质中的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该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也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同种元素之间,即同一物质中的同一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例如:

氧化还原反应强弱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一) 一、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2)含有最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 (3)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 2、常见的还原剂: (1)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K、Ca、Na、Al、Mg、Zn等; (2)含低价元素的金属阳离子: (3)某些非金属单质:C、H 等; 2 S、KI等。 (4)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HCl、H 2 归纳:含元素的物质,具有;含元素的物质,具有;含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 二、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1)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结论] 氧化性: 还原性: [例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Fe + CuSO4= Cu + FeSO4 2FeCl2+ Cl2= 2FeCl3 2FeCl3+ 2HI = 2FeCl2+ 2HCl + I2 练1:已知有如下反应:①2BrO3-+Cl2==Br2+2ClO3-,②ClO3-+5Cl-+6H+==3Cl2+3H2O, ③2FeCl3+2KI==2FeCl2+2KCl+I2,④2FeCl2+Cl2==2FeCl3。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 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ClO3->BrO3->Cl2>Fe3+>I2 B. BrO3->Cl2>ClO3->I2>Fe3+ C. BrO3->ClO3->Cl2>Fe3+>I2 D. BrO3->ClO3->Fe3+>Cl2>I2 (2)依据元素化合价判断 同种元素所处的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所处的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 (3)根据金属活泼性判断 K、Ca、Na、Mg、Al、Zn、Fe、Sn、Pb、Cu、Hg、Ag、At、Au

(完整版)氧化还原反应习题及答案详解

精心整理 氧化还原反应 1.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B.物质在变化中失去了电子,此物质中的某一元素化合价降低 C.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D.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解析 2 A.Fe2 B.NH4 C. D.CuO 答案 解析 3 A B C D 答案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或者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下列变化中只有通过还原反应才能实现的是() A.Fe3+―→Fe2+B.Mn2+―→MnO C.Cl-―→Cl2D.N2O3―→HNO2 答案 A 解析发生还原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降低。B中锰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7价,C中氯元

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D中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 5.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2(OH)2CO3] B.充有氢气的气球遇明火爆炸 C.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铁质菜刀生锈 答案 C 解析A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2价;B中氢气爆炸后生成水,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 +1 6 A.Zn B.2H2 C.H2+ D.2H2 答案 解析A中+2价Cu 7 A. B.2Fe2 C. D.Na2 答案 解析 8.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A.图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七--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实验七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测定电极电势的原理及方法 2. 掌握用酸度计测定原电池电动势的方法 3. 了解原电池、电解池的装置及作用原理 二.实验原理 1.电极电势的测定 E (Zn 2+/Zn)电极电位的测定 (-) Zn ?ZnSO 4(0.10mol·dm -3)??KCl(饱和)?Hg 2Cl 2,Hg (Pt) (+) 测测甘汞E E E E E E E E -=-=-=-=+++-+V 2415.0)/Zn Zn () /Zn Zn (V 2415.0)/Zn Zn ()(222 ()()() ++++ =22O 2Zn lg 216059.0Zn Zn Zn Zn c E E 理论 2.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对于任意一个电极反应 氧化型物质 + z e - 还原型物质 )()(lg 05916.0)O/R ()O/R (还原态氧化态c c z E E += c (氧化态)增大或c (还原态)减小,E (O/R)变大;c (氧化态) 减小或c (还原态)增大,E (O/R) 减小。对比下面三个原电池 (1)(-) Zn ?ZnSO 4(0.10mol·dm -3) ║ CuSO 4(0.10mol·dm -3)?Cu (+) (2)(-) Zn ?ZnSO 4(0.10mol·dm -3) ║ [Cu(NH 3)4]2+, NH 3·H 2O ?Cu (+) (3)(-) Zn ?[Zn(NH 3)4]2+, NH 3·H 2O ║ CuSO 4(0.10mol·dm -3)?Cu (+) 电池(2)中正极的氧化态生成配离子使c (氧化态)变小,则正极的电极电势变小;(3)中负极的氧化态生成配离子使c (氧化态)变小,则负极的电极电势变小,故电动势 E 3 >E 1 >E 2。 3.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含氧酸盐的氧化性随介质溶液的酸度的增加而增强,如 O H 7Cr 2 e 6H 14O Cr 23272+=+++-+- ) Cr ()H ()O Cr (lg 605916.0)/Cr O Cr ()/Cr O Cr (321427232723272++-+-+-?+=c c c E E

关于氧化还原电位(ORP、Eh)去极化测定法的二十个问题

关于氧化还原电位(ORP、Eh)去极化测定法的二十个问题 方建安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技术服务中心,南京传滴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经常有人打电话或网上发Email于我,询问有关氧化还原电位(ORP)测定,特别是ORP去极化测定法的有关问题,为此把问题与答复集中成文,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一氧化还原电位是指什么? 氧化还原电位,简称ORP (是英文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的缩写)或Eh,作为介质(包括土壤、天然水、培养基等)环境条件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已沿用很久,它表征介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相对程度。 二氧化还原电位的传统测定方法是什么? 长期以来氧化还原电位是采用铂电极直接测定法。即将铂电极和参比电极直接插入介质中来测定。ORP电极是一种可以在其敏感层表面进行电子吸收或释放的电极,该敏感层是一种惰性金属,通常是用铂和金来制作。参比电极是饱和甘汞电极或银/氯化银电极。 三氧化还原电位的传统测定法有什么特点? 氧化还原电位的传统测定法十分简单,它由ORP复合电极和mV计组成。但达到平衡电位值的时间较长,特别在测定弱平衡体系时,由于铂电极并非绝对的惰性,其表面可形成氧化膜或吸附其它物质。影响各氧化还原电对在铂电极上的电子交换速率,因此平衡电位的建立极为缓慢,在有的介质中需经几小时甚至一、二天, 而且测定误差甚大,通常40-100mV。因此通常在ORP测定中人为规定一个读数时间,如5分钟,或者10分钟,或者30分钟------等。在发表文章或上报数据时,必须标识读数时间。 四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相对精确的测定结果? 如果充分考虑了铂电极的表面性质和电极电位建立的动力学过程,对复杂的介质,如果采用了去极化法测定氧化还原电位,可以在较短时间2分钟内得到较为精确的结果,这个结果相当于传统测定方法平衡48小时的电位,通常两者小于10mV或更好。 五什么是氧化还原电位去极化法测定法? 将极化电压调节到600-750mV,以银—氯化银电极作为辅助电极,铂电极接到电源的正端,阳极极化(极化时间5-15秒中自由选择),接着切断极化电源(去极化时间在20秒以上自由选择),去极化时监测铂电极的电位(对甘汞电极)。电极电位E(毫伏)和去极化时间的对数logt之间存在直线关系。以相同的方法进行阴极极化和随后的去极化监测。阳极去极化曲线与阴极去极化曲线的延长线的交点相当于平衡电位。二条曲线的方程为: E阳=a1+b1logt阳E阴=a2+b2logt阴 求解此二直线方程可得到平衡电位公式E=(a2b1-a1b2)/(b1-b2) 平衡电位加上该温度下 参比电极的电位值,即 可求出ORP值。 将有关两条去极化曲线 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即 可自动算出土壤的ORP 值。 这种方法如果用手工测 定,不但过程操作紧张, 测定误差大,而且数学 处理繁重。 六现在有这种ORP去 极化法自动测定仪器 吗? 这种方法是中国科 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电

氧化烧与还原烧的特点与区别

还原烧与氧化烧是陶瓷烧制的两大分水岭,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系统,对陶瓷赏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这两种烧法有什么不同以及如何鉴别。 一、窑中的还原烧与氧化烧的定义 整个窑体里头是一个空间,烧窑的时候,里头除了要烧的作品之外,其它空的地方就会占满气体,简单来说,里头就会有很多“氧气”,氧气是烧窑时很重要的变因,我们提到“烧”窑,要烧就要有火,我们也都知道氧会“助燃”,若我们在烧窑时大量的补充足够的氧气进入窑室使其充分燃烧就是“氧化烧”;反之,若有技巧的让窑室缺氧,使窑火从土胎与釉水抽取氧元素则称作“还原烧”。 二、釉水的氧化与还原有什么不同 以釉水来说,也分为氧化釉和还原釉。简单来说氧化釉就是所谓的“色釉”,比如说铁红、五彩、釉上彩、或一些现代的青花以及部分釉色很绚丽的天目,他们所表现的是釉的色彩。而还原釉表现的主要是“质感”,比如说古代的青花釉、日本的志野、萩烧、建窑的建盏,还有温润的青瓷,这些釉没有绚丽的色彩,但他们都有令人触摸起来很舒服的质感。 氧化釉在烧的时候,因为窑室中氧气充足,烧窑时燃料不会与釉彩原料发生化学作用,所以在烧制时就是将釉彩粉末烧至熔化、混合共熔在一起,产生颜色,其技术性在于釉彩原料的调配,只要能买到釉彩配方,知道烧成温度之后,就可以稳定地将其烧制完成,就像到便利商店买食物料理包一样,带回家用微波炉设定即可。 还原釉就不一样了,因为窑室中缺乏氧气,所以燃料在燃烧时,就必须从釉彩原料甚至胎土中提取氧元素来助燃,釉彩原料就会发生变化与重组,因窑室中高温环境与常温不同,就可在高温中还原出特殊的分子结构。比如说青瓷的“氧化亚铁”,因为其高温还原的焠炼,就可产生如宝石、美玉一样质感的釉色。但烧制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稳定,烧窑时必须随时注意窑火与气候的变化,以免功亏一匮。换句话说,釉彩配方必须与窑火控制里应外合,合作无间,方可大功告成。所以还原烧就好像到书店买食谱要煮菜一样,食材都准备好了,但刀法切工,口味调配到炉火控制都不可马虎,照书来也没用,需要多年的经验才可煮出一盘好菜。所以还原釉很少有办法量产,就算量产也无法一致,这是还原釉最大的技术障碍。但市场还是有不少用“色料”去调出类似还原的釉水,用氧化的方式烧,其成功率大大提升,稳定性也高,但这种偏门烧法,质感是骗不了人的。除此之外,还原烧法的釉水颜色都属于内敛质朴,无法烧出绚丽缤纷之颜色。 三、还原火中的青瓷 中国最源远流长的“青瓷”,就是还原釉的一种。青瓷的还原比较特殊,还原火有两种,分别为“压力还原”与“气氛还原”。正统的宋代青瓷釉属于前者,简单来说就是烧制青瓷釉时,燃料中的碳元素必需慢慢的由釉水表面穿越厚厚的釉层,到达土胎,布满作品的皮、肉与骨,再慢慢的由里到外还原出来,必须“细火慢炖”,这样才会有温雅玉润的质感。

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总结: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六对”基本概念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两个完全相反又必定同时发生的过程,因此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都是“成对”出现。下面以 Fe+CuSO4=FeSO4+Cu为例说明有关的“六对”概念。 1、从反应的宏观表现看化合价的升与降: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有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且升降总数必相等。上例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2,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2。 [注意]①发生化合价升降的元素可以是一种或多种;②可以是不同物质中的不同元素(如上例),或不同物质中的同种元素(如 2H2S+S6=3S+2H20),③也可以是同种物质中的不同元素(如2KMnO4=K2MnO4+MnO2+O2f、 C + CO2=2CO ),或同种物质中的同 种元素(Cl2+H2O=HCI+HCIO )④反应中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志。 2、从反应的本质看一一电子的得与失:某元素的原子若失去电子则化合价升高,得到电子则化合价降低,且得失电子总数必相等。上例中:每个Fe原子失去两个电子,铁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每个Cu原子得到2个电子,铜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降低到0 价。 [注意]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得失可以用双线桥或单线桥表示。 3、从反应物角度看一一氧化剂与还原剂:含有得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含有失电子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物是还原剂。上例中,CuS04是氧化剂,Fe是还原剂。 [注意]若得、失电子的元素在同一种反应物中,则它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4、从生成物角度看——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含有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了)元素的生成物是还原产物,含有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了)元素的生成物是氧化产物。上例中,Cu是还原产物,FeS04是氧化产物。 [注意]若一种生成物中同时有含得、失电子的元素,则它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5、从变化的过程看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元素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元素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是还原反应。上例中,Fe元素(0价)发生了氧化反应,Cu元素(+2价)发生了还原反应。 [注意]若电子的得失发生在同一物质的不同元素或同一元素之间,则这种物质一部分发生氧化反应,一部分发生还原反应。 6、从变化的结果看一一被氧化与被还原:元素失去电子被(氧化剂)氧化,得到电子被(还原剂)还原。上例中,Fe元素(0价)被氧化,Cu元素(+2价)被还原。 [注意]①若电子的得失发生在同一物质的不同元素或同一元素之间,则这种元素一部分被氧化,一部分被还原。②元素被氧化就是发 生了氧化反应,被还原就是发生了还原反应。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性>还原产物) [小结]由于是“六对”概念,所以学习时,只需理解其中的“一半”,另“一半”与前者相反就行了。可以归纳成四个字:“失高氧还”(谐音“失羔羊还”一一丢失的羔羊又回来了!),意为: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是还原剂。

怎样把羧酸还原成醛

羧酸还原成醛 羧酸不易被一般还原剂还原成醛,必须选用合适的还原剂来还原,比如1,1,2-三甲丙基硼烷是羧酸还原成醛的良好试剂: n-C5H11COOH→→n-C5H11CHO 98% 1. (CH3 ) 2 CHC( CH3 ) 2BHBrPCH3SCH3 体系催化剂 Jin 等发现了一类将羧酸还原成醛的理想试剂, 即溴代烷基硼烷P二甲基硫醚还原体系。

该还原剂对脂肪酸的还原非常有效, 在室温下反应1h, 产率达92% ~ 99% , 对脂肪二酸、A, B2不饱和脂肪酸的还原反应产率也都在90% 以上。通过研究还发现此试剂具有较高的化学选择性, 即当) COCl、C =C 等与羧基共存时, 只将羧基还原成羰基。然而溴代烷基硼烷P二甲基硫醚对芳香酸的还原不很理想, 还原速度慢、还原剂用量大, 产率也远低于脂肪酸被还原的产率。另外, 溴代烷基硼烷P二甲基硫醚室温下不还原C= C , 而氯代烷基硼烷P二甲基硫醚室温下则还原C =C 。 92BBNPLi 92BBN体系 2. 溴代( 氯代) 烷基硼烷P二甲基硫醚还原体系解决了把羧酸还原成醛这一在有机合成领域长期存在的重要问题, 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Jin 等在进行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现92BBN( 92硼双环[ 31311] 壬烷) 和Li 92BBN( 92硼双环[ 31311] 壬烷基锂) 体系与溴代烷基硼烷P二甲基硫醚相似,能有效地还原羧酸至 : 醛。反应机理如下Array 92BBNPLi 92BBN 还原脂肪酸产率很高( 85% ~ 99% ) , 且反应很快。与脂肪酸 相比, 芳香酸的还原反应速度较慢, 其产率虽不及脂肪酸还原的产率高, 但仍可达 到76% 以上。

高中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第六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Chapt e r 6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s & Electrochemistry 本章研究另一类化学反应──氧化─ 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6-1 氧化─ 还原反应 Oxidation —Reduction Reactions 一、氧化数(Oxidation Number ) 1.氧化数是一个经验值,是一个人为的概念。 2.引入此概念,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1) 判断是否发生氧化──氧化数升高、氧化反应、还原剂 reducing agent ( reductant );氧化数降低、还原反应、氧化剂 oxidizing agent ( oxidant )。 (2) 计算氧化──还原当量 (3)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4) 分类化合物,如Fe ( Ⅲ )、Fe (Ⅱ);Cu (Ⅰ)、Cu (Ⅱ)。 引入氧化数,可以在不用详细研究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机理的情况下,实现上述四点。 3.怎样确定氧化数 (1) 在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数等于离子的正、负电荷数。 (2) 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数为两个原子之间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数。 a .在非极性键共价分子(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如P 4、S 8、Cl 2中P 、S 、Cl 的氧化数都为零; b .在极性键共价分子中,元素的氧化数等于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数,例如: 11H :F +-,1 1 11(-2) H :O :H +--+,11 0011(1) H :O :O:H +--+-,11 +11 (0) H ::F O +--。 (3) 具体规定: a .单质的氧化数为零,例如P 4、S 8中P 、S 的氧化数都为零,因为P -P 和 S -S 键中共用电子对没有偏移; b .除了在NaH 、CaH 2、NaBH 4、LiAlH 4中氢的氧化数为-1以外,氢的氧 化数为+1; c .所有氟化物中,氟的氧化数为-1; d .氧的氧化数一般为-2,但有许多例外,例如2O (1/2)--、22O (1)- -、3O (1/3)--、 21/2O ()++、2OF 2)(+等; 目前元素的最高氧化数达到+8,在OsO 4、RuO 4中,Os 和Ru 的氧化数均 为+8,其它元素的最高氧化数至多达到其主、副族数。例如:Na 2Cr 2O 12和CrO 5 中,Cr 的氧化数为+6,因为这些化合物中有22O - (O 的氧化数为-1)存在;

锰的氧化与还原

2.2 转炉炼钢的原理 2.2.1 转炉炼钢原理简介: 这种炼钢法使用的氧化剂是氧气。把空气鼓入熔融的生铁里,使杂质硅、锰等氧化。在氧化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含1%的硅可使生铁的温度升高200 摄氏度),可使炉内达到足够高的温度。因此转炉炼钢不需要另外使用燃料。转炉炼钢是在转炉里进行。转炉的外形就像个梨,内壁有耐火砖,炉侧有许多小孔(风口),压缩空气从这些小孔里吹炉内,又叫做侧吹转炉。开始时,转炉处于水平,向内注入1300 摄氏度的液态生铁,并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然后鼓入空气并转动转炉使它直立起来。这时液态生铁表面剧烈的反应,使铁、硅、锰氧化( FeO, SiO2 , MnO ) 生成炉渣,利用熔化的钢铁和炉渣的对流作用,使反应遍及整个炉内。几分钟后,当钢液中只剩下少量的硅与锰时,碳开始氧化,生成一氧化碳(放热)使钢液剧烈沸腾。炉口由于溢出的一氧化炭的燃烧而出现巨大的火焰。最后,磷也发生氧化并进一步生成磷酸亚铁。磷酸亚铁再跟生石灰反应生成稳定的磷酸钙和硫化钙,一起成为炉渣。当磷于硫逐渐减少,火焰退落,炉口出现四氧化三铁的褐色蒸汽时,表明钢已炼成。这时应立即停止鼓风,并把转炉转到水平位置,把钢水倾至钢水包里,再加脱氧剂进行脱氧。整个过程只需15 分钟左右。如果空气是从炉低吹入,那就是低吹转炉。 2.2.2 转炉冶炼的具体原理 (1)熔池元素氧化规律Si 的变化规律开吹时[ Si ]大量氧化,并结合为( 2 FeO ? SiO2 ),随石灰溶解转变为稳定化合物( 2Ca O·SiO2 ) Mn 的变化规律吹炼初期迅速氧化,中后期被[ C ]还原,后期由于渣中氧化性提高,[ Mn ]被再次氧化. C 的变化规律熔池中氧与碳生成CO }{气泡上浮,[% C ]×[% O ]=m(常数0.002~0.0025),[ C ]与[ O ] 成反比. 吹炼初期由于[ Si ]、[ Mn ]的氧化,脱碳速度小,中期脱碳速度最快,后期[ C ]浓度低,脱碳速度下降. P 的变化规律低温、适宜的高碱度、高氧化性利于脱[P],吹炼前期应使石灰快速成渣,将( 3FeO ? P2 O5 ) 、置换为( 3CaO ? P2 O5 )和(4CaO ? P2 O5 )稳定化合物,使[P]去除. S 的变化规律高温利于脱[ S ],渣中( CaO ) 活度大,利于脱[ S ],但转炉渣的氧化性高,因此转炉的脱[ S ] 效率低.』[1] (2)转炉中各种元素具体的反应机理1 ○ Si 的变化规律钢液中硅的氧化特点在任何一种炼钢方法中,硅的氧化反应都进行得很激烈。因为硅是易氧化元素,在所有的杂质元素中,硅和氧的亲和力最大,硅的氧化产物是只溶于炉渣的酸性氧化物SiO2 ,它的分解压力比碳、锰、磷的氧化物分解压力都低,从而使得生成的SiO2 很稳定。所以,硅极易被氧化,且氧化时放出大量的热量。在氧气转炉中开吹几分钟内硅即被氧化完毕;在超高功率电炉大量用氧的情况下,在熔化末期或氧化初期,硅几乎氧化完毕;在普通电炉中熔化期硅将被氧化掉70%,少量的残余硅在氧化初期也能降低到最低限度;硅的氧化反应的反应产物容易从反应区排出。硅的氧化反应(1)硅的氧化反应方程式

氧化还原性强弱顺序

常见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 一、顺序的由来及依据 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律之后,我们可以根据下列反应 ①2FeCl2+Cl2=2FeCl3②2FeCl3+2HI=I2+2FeCl2+2HCl ③I2+K2S =S+2KI 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Fe3+>I2>S 同样可以得出还原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Cl-

三、助记口诀: 氟锰氯硝浓硫酸,溴铁铜碘硫氢铅。 往后离子氧化性,前氧后低表来翻。 理解要点: (1)注意各微粒中元素的价态 (2)由氧化性顺序可得还原性顺序,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的还原产物还原性越弱。 (3)强氧化剂可氧化弱氧化剂的还原产物生成弱氧化剂,此之谓“前氧后低”即前面的物质可氧化后面物质的低价态。 四、应用举例 1.推测物质可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见下表)

2.推测能否反应及产物 如①Fe3+与I-可反应但不能与Cl-,Br-反应; ②浓H2SO4能干燥HCl但不能干燥HBr、HI、H2S; ③ Fe与Cl2,Br2能生成FeCl3,FeBr3但与I2,S只能生成FeI2,FeS; ④能把Fe氧化成Fe3+的有Cl2,HNO3,浓H2SO4,Br2但I2,S都只能把Fe氧化成+2价。 ⑤HNO3能氧化HBr,HI,H2S但不能氧化HCl 3.推测反应顺序 ①如少量Cl2通入到FeBr2,FeI2中的离子方程式就不同; ②把Fe投入到Fe2(SO4)3+H2SO4+CuSO4混合液中时相继发生的反应顺序。 4.判断氧化还原产物及书写氧化还原方程式 如书写KMnO4与SO2的方程式,应生成Mn2++SO42-然后结合元素守恒判断出其它产物。 5.需要说明的问题: ①Cu2++S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uS↓而不是氧化还原,类似的Ag++(S2-,Br-,I-)也不是氧化还原。 ②2HI+H2SO4(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I2+SO2+2H2O;

环境敏感型纳米抗肿瘤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

环境敏感型纳米抗肿瘤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 专业:药物化学姓名:学号:201622267 摘要:目的;综述环境敏感型纳米抗肿瘤药物传输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参考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环境敏感型纳米抗肿瘤药物传输系统分类以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基于聚合物的纳米给药系统具有可多功能化的特点,增加了化疗药物的给药方式,其分子质量大小可调,延长了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停留时间等。结论;环境敏感型药物传输系统在未来的抗肿瘤领域具有巨大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纳米粒子;环境敏感;抗肿瘤药物;药物传递系统 针对临床肿瘤治疗的迫切需要,以生物材料为基础的药物可控释放系统应运而生,可望克服临床小分子药物的毒副作用大、抗肿瘤效率低以及多疗程使用导致多药耐药性(multiple drug resistance,MDR)等不足。随着近几十年来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1]。纳米药物控释系统具有被动靶向的特点,能有效改善化疗药物给药途径,提高抗肿瘤效率。前期研究表明,纳米药物传递系统一般在5~250 nm,适中的尺寸有效帮助克服体内多种生物学屏障,能明显提高药物的吸收和利用度。此外,纳米粒子高度分散,大大延长了药物在体内循环时间,提高抗肿瘤药物在肿瘤细胞/ 组织的高富集,增加了治疗效果,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2]。迄今为止,在众多的纳米给药系统中,基于聚合物的纳米给药系统表现出了可观的应用前景。聚合物具有可多功能化的特点,增加了化疗药物的给药方式,其分子质量大小可调,延长了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停留时间。药物可以通过物理包埋或化学键合两种方式结合或键合到聚合物纳米粒子中。载有药物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到达肿瘤部位后,药物能通过扩散、聚合物自身的降解或从聚合物上的断裂来达到缓释的效果。尽管聚合物纳米粒子为肿瘤的药物治疗开辟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人们依然在临床试验中发现,给药系统中负载的药物面临着缺乏理想的可控性,缺乏足够的肿瘤部位药物累积等问题。前期研究表明,大多数聚合物纳米粒子给药系统被注射进入体内后,大部分药物在到达肿瘤部位之前就已经在体内循环的过程中释放,只有少部分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