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大连海洋大学: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docx

大连海洋大学: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docx

“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Aquatic Chemistry for Aquaculture 课程编码: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时数:27学分数:1.5教学大纲说明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木大纲依据“2003版水产养殖专业木科生培养计划”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养殖水坏境化学实验”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和科学的试验态度,并为后续实验课的实验操作打下良好的棊础。

为养殖生产中准确测定冇关化学成分,准确判断水质,确定生产措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养殖生产中常见和重要化学指标的测定方法以及冇代表性常用化学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

学生上完实验课后应具备如下实验操作技能:1、熟练掌握滴定分析(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的基本技能, 熟练掌握分析天平的使用。

重点掌握比色分析的有关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2、掌握几种常见仪器(离心机、721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真空抽滤泵)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基本掌握常用的水样预处理方法(絮凝法、离心法、过滤法)。

4、了解间隙水和底泥中化学成分的取样及测定方法。

四、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一)学时分配总学时27。

原则上每个实验为3〜4学吋。

(二)教学形式学生课询预习,课堂上教师讲解实验要点和注意事项,并做必要的示范操作,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试验过程,及时辅导解决疑难问题。

尽可能用多媒体教学。

(三)实验性质综合应用型实验。

五、实验成绩评定成绩评定方法如下(供参考):水质化学实验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50:50的比例计算总成绩。

平时成绩按照实验课上学牛平时的实验预习准备情况、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实验报告的质量等综合给出。

期末考核应以比色分析和工作曲线的制作等实验技能操作为重点。

养殖水化学试验教学大纲

养殖水化学试验教学大纲

《养殖水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养殖水化学实验》主要围绕水产养殖水环境状况的分析和评价而进行,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和理解养殖水环境化学中涉及的科学原理和基本内容,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水环境化学实验技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水体水质化学调查、水质化学常规项目、水环境化学模拟研究以及重要的污染指标测定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掌握水环境化学资料和分析数据的处理及水质评价方法。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灵活、综合地应用各种专业知识的素质,为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实验一水域生态环境的现场调查水域生态环境现场调查的内容包括调查前的准备、优化布点方案、现场样品采集、样品保存、现场测试等本实验的重点和难点:现场采样方法、样品的保存教学要求:了解水域生态环境现场调查的内容和方法;理解水体环境质量状况对于水产养殖生产的重要性;掌握不同水体环境的布点方式和采样技术。

实验二水质溶氧(DO)的测定~容量分析法本实验主要内容包括水质DO的采样方法、固定方法,测定原理和方法,以及氧化还原滴定法。

本实验的重点和难点:DO的特殊采样方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教学要求:了解水质DO对于水产养殖生物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理解DO的科学意义、存在形式、来源及在水体中的时空变化规律;掌握DO的测定方法和氧化还原滴定。

实验三水质硬度的测定~容量分析法本实验主要内容包括水质硬度的组成、硬度的分级、测定原理和方法,以及络合滴定法。

本实验的重点和难点:硬度的分级标准及生态作用、络合滴定法教学要求:了解水质硬度测定方法的原理、适用性;理解我国不同地区水质硬度差异及变化的主要原因;掌握硬度的测定方法和络合滴定法。

实验四水质氨氮的测定~比色分析法本实验主要内容包括水质氨氮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标准曲线的绘制、离子铵与非离子氨的关系、比色分析法。

《养殖水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养殖水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水环境化学》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541210课程中文名称:水环境化学课程英文名称:Water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for Aquaculture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总学时:63 理论学时:42 实验学时:18 课外学时:3学分:2.5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先修课程: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水环境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其主要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集中讲述天然水和养殖用水中化学成分的来源、转化、迁移及这些成分与养殖生产的关系,使学生较系统和较深入地掌握水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同时为将来从事水产养殖专业的生产和科研工作做好理论和技术准备。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天然水和养殖水中常见的化学成分的来源、迁移、分布、变化规律;了解污染物的毒性及毒性实验方法、水质标准和评价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天然水的水质特点;掌握天然水中常见的溶解、电离、氧化还原、络合、吸附、凝聚等平衡过程;并能运用水环境化学成分的动态规律对水质管理提出一般性意见。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一、绪论1、了解地球水圈资源的分布和我国水资源状况。

了解环境化学的任务和各圈层环境化学的概念;2、掌握水质系的组成、来源、特点;干燥空气的基本组成及大气平均温度与压力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

初步掌握地球各圈层的基本知识,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的任务和教学内容。

3、重点难点:水质系的组成、来源、特点;干燥空气的基本组成及大气平均温度与压力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

第一章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1、初步了解海水盐度、氯度定义的演变,电介质平均活度与平均活度系数的计算。

2、掌握天然水离子总量、盐度、氯度的原始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水体流转混合、温度分布的影响因素、与盐度的关系。

阿列金分类法。

初步掌握海水电导率、实用盐标的定义及其优点。

《养殖水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养殖水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养殖水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二、课程目标《养殖水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课程以养殖水体中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过程为基础,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天然水与渔业用水的水化学基础理论,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水产科学研究、养殖水质调控与管理、水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必要的水环境化学理论、知识与技能。

通过理论教学达到以下课程目标: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对水产养殖学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情况如表2所示: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五、学时分配各章节的学时分配如表4所示。

六、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方法1.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课程最终成绩使用百分制;课程最终成绩构成比率:平时占50%,期末占50%;理论课程期末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至少包含4项考核项目,总占比50%,考核项目包括:课程思政实践(占5%)、课后作业、出勤、课堂测验、课堂互动等。

七、教学资源八、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在课程结束后,需要对每一个课程目标(含思政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用以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

其中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算法如下:1、使用教学活动(如课程思政实践、课堂测验、PPT讲解、课堂互动等等)成绩或期末考试部分题目得分率作为评价项目,来对某个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2、为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和可靠性,要求对每一个课程目标的评价项目选择超过两种;3、根据施教情况,评价项目可以由教师自行扩展,权重比例可以由教师自行设计;4、对某一个课程目标有支撑的各评价项目权重之和为1;5、使用所有学生(含不及格)的平均成绩计算。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计算公式如下(参照教学计划,本课程分目标一共有4个):=i*A/100+i*B/100 (i=1-4)i●其中:A、B分别对应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平均成绩(百分计);各考核环节分目标权重系数如下表:分目标序号平时考核分目标权重系数i期末考核分目标权重系数i 目标1 1.0 0目标2 0.5 0.5目标3 0.5 0.5目标4 0.5 0.5●注: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各占50%。

《养殖水环境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养殖水环境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养殖水环境调查》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二、课程目标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1. 每个实验项目的学时数和类型如表3所示:填表说明:(1)“实验类别”项请填写:①基础;②专业;③专业基础;(2)“实验类型”项请填写:①验证性;②综合性;③设计研究;④其他;(3)“要求”项请填写:①必做;②选做;2. 每个设计项目的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教学方法如表4所示:“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实验指导、查阅文献、阅读报告、小组研讨、理论讲授、自学、视频学习等五、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方法1.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1.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课程最终成绩使用(百分制);课程最终成绩构成比率:平时占50 %,,期末占50 %;实习成绩评定:通过野外采集行为和室内样品分析行为观察,判定实践态度,通过采样流程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室内样品分析的有效性以及样品分析的抽样检查来判断对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实践报告实习日记,判定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综合评定。

各部分的具体评价环节、关联课程目标、评价依据及方法和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如表5所示。

2. 各个考核项目的详细评分标准3. 实验验收评分标准实验验收环节的评分标准,如表7所示。

六、教学资源七、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在课程结束后,需要对每一个课程目标(含思政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用以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

其中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算法如下:1、使用教学活动(如课程思政实践、课后作业、课堂讨论、互动、阅读报告、大作业、实验操作等等)成绩或实验报告得分率作为评价项目,来对某个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2、为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和可靠性,要求对每一个课程目标的评价项目选择超过两种;3、根据施教情况,评价项目可以由教师自行扩展,权重比例可以由教师自行设计;4、对某一个课程目标有支撑的各评价项目权重之和为1;5、使用所有学生(含不及格)的平均成绩计算。

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

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

{DO }mgL1
{cNa 2S2O3 }mol/L {VNa 2S2O3 }mL f {V样}mL
8 103
f
V瓶 {V瓶 }mL V瓶 V固剂 {V瓶}mL 1.0
思考题
1. 2. 3. 4.
固定后的水样中有气泡存在对测定结果产生 什么影响? 如用浓硫酸代替硫酸(1+1)进行酸化该怎样 处理? 滴定速度很慢,时间太长对测定结果有无影 响?
3. 4.
实验操作:独立、严格和规范完成各项操作(协作)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异常现象分析、方法适用范围、注 意事项) 七、思考题
实验一
溶解氧的测定
(碘量法)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碘量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电化学分析法(隔膜电极法、氧电极法) 分光光度法(甲醛肟分光光度法)
3. ① ② ③ ④ ⑤
水样测定 取25mL水样到具塞比色管 每支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5mL钼酸铵-酒石酸锑钾混合溶液, 混匀 分别加入0.5mL抗坏血酸溶液,混匀,放置显色15min 在波长882nm波长处,用1cm比色皿,以纯水作参比,测定 吸光度A水样 以上述水样测得的吸光度A水样扣除试剂空白(1号管)的吸 光度,得到校正吸光度A’水样
3. ① ② ③ ④ ⑤
水样测定 取25mL水样到具塞比色管 每支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5mL磺胺溶液,混匀 分别加入0.5mL盐酸萘乙二胺溶液,混匀,放置显色15min 在波长543nm波长处,用1cm比色皿,以纯水作参比,测定 吸光度A水样 以上述水样测得的吸光度A水样扣除试剂空白(1号管)的吸 光度,得到校正吸光度A’水样

养殖水环境化学教学设计

养殖水环境化学教学设计

养殖水环境化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水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养殖水体环境中水化学指标的检测和分析方法;3.了解如何根据检测结果对养殖水域的水质健康状况进行评估;4.学习如何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提出保护养殖水质健康的方案和措施。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水环境化学基础1.水的化学性质2.水中溶解物的特征3.水中离子的化学计量学4.pH值的测定5.水的硬度分析第二章养殖水环境化学指标分析1.水温的测定2.溶解氧的测定3.pH值的测定4.总氮和总磷的测定5.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第三章养殖水体环境检测1.水样采集与处理2.常见水体污染物3.养殖场水体环境监测方案4.水体环境监测结果分析第四章养殖水体环境的保护和改善1.理论分析2.实验数据处理3.水体环境保护和改善策略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通过教师讲授,让学生了解水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实验:通过实验掌握养殖水体环境中水化学指标的检测和分析方法;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检测结果对养殖水域的水质健康状况进行评估;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习如何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提出保护养殖水质健康的方案和措施。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1.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核学生掌握养殖水体环境中水化学指标的检测和分析能力。

2.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核学生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提出的保护养殖水质健康的方案和措施。

3.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主要考核学生对水环境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pdf

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pdf

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Waters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for aquaculture experiment(学时:18)1、本实验教学的作用: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Experiments of Water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for Aquaculture)是水产养殖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它是在本科生已学习了无机、分析化学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实验课,是后续专业课的前期课程。

2、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化学综合应用实验使学生掌握养殖水域化学组成的测定方法和有代表性常用化学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养殖水域的水质调查方法,能够利用水质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水质特点、优劣及与渔业利用的关系。

学生上完实验课后应具备如下实验操作技能:(1)熟练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分析天平的使用。

重点掌握比色分析的有关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2)掌握几种常见仪器(离心机、721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真空抽滤泵)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基本掌握常用的水样预处理方法(絮凝法、离心法、过滤法)(4)掌握水域水质调查方法和小型综合性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一pH测定—电位法(3学时)实验目的:掌握电位法测定pH的原理以及有关操作和注意事项。

实验方法:用电位法测定pH1、实验仪器:pH、复合电极等2、实验操作方法:(1)标准缓冲溶液及其配制,(2)仪器校准,(3)水样测定实验二天然水溶解氧的测定(3学时)1.实验目的:(1)重点掌握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2)了解溶氧测定的干扰因素;(3)掌握亚硝酸氮干扰的原理及消除方法。

2.实验方法:用碘量法测定水体中的溶解氧。

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碘,并由此计算水样中溶解氧的浓度。

3.实验仪器:碘量瓶、滴定管等4.实验操作方法:(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指示剂和其它试剂的配制,(3)水样的采集、固定与测定实验三天然水中亚硝酸氮的测定(3学时)1.实验目的:(2)掌握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的原理和操作,(2)复习工作曲线的制作和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殖水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水环境化学》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2541210
课程中文名称:水环境化学
课程英文名称:Water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for Aquaculture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63 理论学时:42 实验学时:18 课外学时:3 学分:2.5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
修课程: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先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水环境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其主要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集中讲述天然水和养殖用水中化学成分的来源、转化、迁移及这些成分与养殖生产的关系,使学生较系统和较深入地掌握水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同时为将来从事水产养殖专业的生产和科研工作做好理论和技术准备。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天然水和养殖水中常见的化学成分的来源、迁移、分布、变化规律;了解污染物的毒性及毒性实验方法、水质标准和评价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天然水的水质特点;掌握天然水中常见的溶解、电离、氧化还原、络合、吸附、凝聚等平衡过程;并能运用水环境化学成分的动态规律对水质管理提出一般性意见。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
一、绪论
1、了解地球水圈资源的分布和我国水资源状况。

了解环境化学的任务和各圈层环境化学的概念;
2、掌握水质系的组成、来源、特点;干燥空气的基本组成及大气平均温度与压
力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

初步掌握地球各圈层的基本知识,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的任务和教学内容。

3、重点难点:水质系的组成、来源、特点;干燥空气的基本组成及大气平均温度与压力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

第一章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
1、初步了解海水盐度、氯度定义的演变,电介质平均活度与平均活度系数的计算。

2、掌握天然水离子总量、盐度、氯度的原始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水体流转混合、温度分布的影响因素、与盐度的关系。

阿列金分类法。

初步掌握海水电导率、实用盐标的定义及其优点。

天然水电导率、电介质摩尔电导、离子摩尔电导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运用活度系数进行有关化学平衡的初步计算。

3、重点难点:天然水离子总量、盐度、氯度的原始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水体流转混合、温度分布的影响因素、与盐度的关系。

阿列金分类法。

第二章天然水的基本水化学特征
1、了解我国天然水碱度的分布;氧氮气体溶解规律与鱼类气泡病的关系。

2、掌握天然水主要离子的来源。

水硬度、碱度的概念、单位及换算、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硫在天然水中的转化,硫酸盐还原作用的条件。

初步掌握硫酸根离子、氯离子、钾离子、钠离子在天然水中含量的概况,对生物的毒性。

海水主要成分的恒定性。

气体的溶解度、溶解速率等有关概念;决定养殖水体中氧气含量的因素,溶氧
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溶氧在养殖生产中的生态作用。

初步掌握气体溶解速率的双膜理论,亨利定律的有关计算。

3、重点难点;水硬度、碱度的概念、单位及换算。

硫在天然水中的转化,硫酸盐还原作用的条件。

气体的溶解度概念;决定养殖水体中氧气含量的因素,溶氧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亨利定律的有关计算。

第三章天然水中与水生生物相关的主要化学过程
1、了解氢氧化亚铁与碳酸亚铁稳定区域图的绘制,FeS、氢氧化亚铁与碳酸亚铁溶的分级沉淀。

碳酸分布系数图的绘制。

初步了解EH,pH(或pe,pH)稳定区域图的结构、作用及绘制的一般方法。

2、掌握氢氧化物溶解性与pH的关系;难溶硫化物、难溶碳酸盐的溶解性与pH 及总二氧化碳的关系。

初步掌握开放体系与封闭体系中碳酸钙的溶解平衡,水稳定性的概念与调整。

了解氢氧化亚铁与碳酸亚铁溶解平衡图,及其分级沉淀和稳定性区域图的认识。

天然水的缓冲原理。

混和平衡常数的概念和二氧化碳平衡系统各分量的计算。

开放体系与封闭体系二氧化碳平衡的特点。

初步掌握二氧化碳平衡系统各特征点的概念和质子平衡关系式。

天然水pH调整的计算。

了解各特征点pH的计算。

缓冲容量的概念。

掌握电子活度、水环境中氧化还原电位的概念、意义及影响因素;氧化还原电位与pH的关系,氧化还原环境与物质存在形态的关系。

初步掌握水环境中主要氧化还原物质与有关氧化还原反应。

了解一般水环境与养殖水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概况。

3、重点难点: 天然水的缓冲原理。

混和平衡常数的概念和二氧化碳平衡系统各分量的计算。

开放体系与封闭体系二氧化碳平衡的特点。

天然水pH调整的计算。

电子活度、水环境中氧化还原电位的概念;氧化还原电位与pH的关系,氧化还原环境与物质存在形态的关系。

水环境中主要氧化还原物质与有关氧化还原反应。

第四章内陆天然水体与大气降水的水化学
1、了解河水、湖水的基本特征
2、掌握水体的分类、来源、表示方法;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危害。

初步掌握耗氧有机物在水中的分解;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富积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了解腐殖质的组成和结构;水生生物对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积累速度。

掌握必须元素、微量必须元素、营养元素的概念;藻类对营养元素吸收速率与浓度的关系;Km的生物学意义及计算方法。

水体中氮元素的存在形态及转化,非离子氨的计算。

水体中磷的存在形态、活性磷及磷的循环;硅、铁、铜、锌、钼、锰等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及作用。

初步掌握硝化作用、脱氮作用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无机氮与养殖生产的关系。

了解天然水中无机氮和磷的分布变化规律;天然水中正磷酸盐各离子的分布系数随pH的变化。

微量元素在水中的含量范围。

大洋海水中铁的限制作用。

3、重点难点: Km的生物学意义及计算方法。

水体中氮元素的转化,非离子氨的计算。

水体中磷的循环。

硝化作用、脱氮作用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第五章海水化学
1、初步了解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2、掌握海水的主要化学特征和化学组成,基本的化学反应过程。

3、重点难点:大气降水、河水、湖泊水库水、地下水和海水的主要化学特征的区别。

第六章水环境中的污染及其生态效应
1、了解水环境的污染物种类,水中污染物联合毒性作用类型评定。

2、掌握水中毒物的毒性作用及毒性效应的概念,主要受试水生生物的毒性试验方法,急性毒性及LC50的求算。

初步掌握亚急性毒性、蓄积性毒性及慢性毒性及其实验方法。

了解天然水中污染物的生物蓄积、排出的主要形式及模型。

3、重点难点:水
中毒物的毒性作用及毒性效应的概念,主要受试水生生物的毒性试验方法,急性毒性及LC50的求算。

第七章渔业水质化学管理与调控技术
1、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海水水质标准。

初步了解水质评价的数学模
型。

掌握有机物的分类、来源、表示方法;
2、掌握水质、水质标准、水质基准的概念;水质标准的作用;渔业水质标准。

初步掌握制定水质标准的一般过程;水质标准的构成;水质评价的目的意义和评价依据;水质评价的一般过程。


3、重点难点:水质、水质标准、水质基准的概念;水质标准的作用;渔业水质标准。

类和环境功能;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危害。

六、有关教学环节的说明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

课后的习题和思考题可根据具体学时数和教学内容适当选择,以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为主,教师适当批改。

七、学时分配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次小讲实上习讨课
备注
计授验机题论外绪论 3 3 第一章: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 3 3 第二章:天然水的基本水化学特征 28 10 18 第三章:天然水中与水生生物相关
10 8 2 的主要化学过程
第四章:内陆天然水体与大气降水4 4
的水化学
第五章:海水化学 4 4 第六章:水环境中的污染及其生态
4 4 效应
第七章:渔业水质化学管理与调控
5 4 1 技术
合计 63 42 18 2 1
八、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1(陈佳荣等(《水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 2(魏振枢等(《环境水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3(Thomas G. Spiro William M. Stigliani. Chem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版),2003年
执笔人: 张秋胜教研室主任: 教学院长(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