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性聚酰亚胺及其改性材料的热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聚酰亚胺的改性研究新进展

聚酰亚胺的改性研究新进展

聚酰亚胺的改性研究新进展聚酰亚胺的改性研究新进展聚酰亚胺(PI)主要有芳香族和脂肪族两大类,脂肪族聚酰亚胺实用性差,实际应用的聚酰亚胺主要是芳香型聚酸亚胺。

这类聚合物有着卓越的机械性能,介电性能,耐热、耐辐射及耐腐蚀等特性。

应用极其广泛。

聚酰亚胺的不足之处是不溶不熔、加工成型难、成本高等。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对PI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对其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近年来,通过组成、结构改造,共聚、共混等方法改性,大量新型聚酰亚胺高分子材料被合成出来,本文归纳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在聚酰亚胺改性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情况。

1 分子结构改造分子结构改造主要有引入柔顺性结构单元、扭曲和非共平面结构、大的侧基或亲溶剂基团、杂环、氟硅等特性原子以及主链共聚等方法1.1引入特殊结构单元的聚酰亚胺在二酐或二胺单体中引入柔性结构单元可提高聚酰亚胺的流动性,提高聚酰亚胺的溶解性、熔融性。

其中主要方法是在单体中引入醚链,有人用二酐醚合成出了PI,该 PI可溶于NMP、DMF、DMAc等强极性溶剂[ ;也有人用含有长的醚链的二胺合成出的PI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在很多有机溶剂中溶解比]。

而在PI中引入扭曲和非共平面结构能防止聚合物分子链紧密堆砌,从而降低分问作用力,提高溶解性。

通过合成具有扭曲结构的二胺【3]和二酐[ 单体而制得的PI 其溶解性大大的增强,不仅溶于强极性溶剂中甚至可以在一些极性比较弱的溶剂THF中溶解,这是仅仅通过引入柔性基团所办不到的。

同样在大分子链上引入大的侧基或亲溶剂基团,可以在不破坏分子链的刚性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分子链问的作用力从而提高PI的溶解性。

如Liaw 等人[s]用具有大的侧基的联苯基环己基二胺制备P1,由于这类PI中引入了较大的侧基,从而降低聚合物分子链的堆积密度,溶剂分子容易渗入聚合物内,因此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

1.2 含氟、硅的聚酰亚胺含氟基团的引入,可以增加聚酰亚胺分子链间的距离,减少分子间的作用力,因而可以溶入许多有机溶剂,同时氟原子有较强的疏水性使聚酰亚胺制品的吸湿率很低,而其有较低的摩尔极化率使得PI的介电常数降低 ]。

热塑性聚酰亚胺的热膨胀系数研究

热塑性聚酰亚胺的热膨胀系数研究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5770( 2005) 10- 0041- 03
Investigation on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for Thermoplastic Polyimide
LAI Yu mei, WANG Wei, WANG Xiao dong, HUANG Pei
a
5 699 5 454 4 998 5 592 4 764 4 496
b
5 235 4 422 4 078 4 754 4 424 4 257
c
4 881 3 275 2 163 2 616 2 085 1 716
表 2 是未处理 TPI 加入不同填料后 的变化。由 表 2 可看出, 在主链相同的 TPI 树脂中, 加入玻纤、 碳纤维等高强度、高热稳定性的填料有助于降低 TPI 的 ; 且随着碳纤维用 量的增加, TPI 的 从 5 699
用范围内, 试样经历一个升降温循环后尺寸基本没发生变化。经消除热历史后, 材料的 降低; 类似地, 热处理也 能
使 减小。在主链相同的 TPI 树脂中, 加入玻纤、碳纤维等高强度、高热稳定性的填料有助于降低 TPI 的 。
关键词: 热塑性聚酰亚胺; 热膨胀系数; 各向异性
中图分类号: TQ323 7
第 33 卷第 10 期
来育梅等: 热塑性聚酰亚胺的热膨胀系数研究
! 43 !
低 PI 的 [ 2] 。
表 2 填料种类对 TPI 树脂 的影响 ( 10- 5 K- 1 )
Tab 2 Effects of fillers on of TPI
材料
T PI TPI+ 10% 聚四氟乙烯
TPI+ 30% 玻纤 TPI+ 10% 碳纤 TPI+ 15% 碳纤 TPI+ 30% 碳纤

碳纤维改性热塑性聚酰亚胺材料摩擦磨损性能

碳纤维改性热塑性聚酰亚胺材料摩擦磨损性能

表明 载荷、 速度及 其交互作 用对材料摩 擦磨损行为 影响不 显著。 粘着摩擦 根据 理论, 荷的 载 改变对 材料抗剪切 强度无明 :
显作用 ,表现为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稳定。随速度的增加 ,材料抗剪切强度呈现下降趋势 ,同时考虑到受力 中的塑形硬化 现象 ,摩擦 因数 出现先增后减 的变化。 毒
r ee e t n maei h a t n t a d h n e mae a r oo ia e a ir r t l. p e s ic e s ,h h a r a f c tr s e s e gh, n e c tr t b lge b h vos a e sa e As s e d n r a e t e s e o l a r r i l i l b r s e gh o e i a c h w o n a d t n w t o s e n eta so f tr sh r n s , e f ci nc ef in t n t frss n e s o s ad w w r d, i c n i r gt n fr o e a a d e s t t o f ce t r t r e h di h r m ma i l h r o i i t n st s e d f t n e e c n t eo i n r a ig r d o a c n s y a d t n d s e d wi v lct i c e s . e i l h h y n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摩擦磨损 ;碳纤维 ;工况
中图分类号 :T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5 0 5 (0 7 H17 1 2 4— 10 20 )2— 9 4 08—
Trboo ia r o m a c fCa b n Fi e i f r e i l g c lPe f r n e o r o b r Ren o c d Th r o l si l i i e e m p a tc Poy m d

热塑性聚酰亚胺应用及市场

热塑性聚酰亚胺应用及市场

热塑性聚酰亚胺应用及市场热塑性聚酰亚胺(thermoplastic polyimide)是一种高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热塑性聚酰亚胺在许多不同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市场。

首先,热塑性聚酰亚胺在航天航空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由于其优异的高温性能和低烟性能,热塑性聚酰亚胺被广泛用于飞机发动机部件、航空电子设备和航天器结构等高温环境下的零部件制造。

热塑性聚酰亚胺的高温稳定性使其能够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使用而不会发生变形或失效,这是其他传统塑料无法比拟的优势。

其次,热塑性聚酰亚胺在汽车工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于轻量化和高性能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

热塑性聚酰亚胺具有较低的密度和优异的机械性能,使其成为替代金属材料的理想选择。

热塑性聚酰亚胺可以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罩、座椅结构、车身部件等,能够降低汽车的总重量并提高燃油效率。

此外,热塑性聚酰亚胺在电子电器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热塑性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耐电弧性和耐化学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电子器件和电气绝缘材料等领域。

对于高要求的电子器件,如高密度电子线路板和芯片封装材料,热塑性聚酰亚胺能够提供出色的性能和信号传输能力。

此外,热塑性聚酰亚胺还在航天器热屏蔽、光学器件、石油化工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热塑性聚酰亚胺具有抗腐蚀性、耐磨性和耐老化性等特点,使其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保持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总之,热塑性聚酰亚胺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而得到了广泛的市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高性能材料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热塑性聚酰亚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新型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的热性能研究

新型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的热性能研究
第2 9卷 第 2期
哈尔滨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学报
N AT UR AL S C I EN CE S J OURN AL OF HAR BI N N ORMAL U NI VE RS I T Y
V o 1 . 2 9, N o . 2 2 0 1 3
新 型 热 塑 性 聚 酰 亚 胺 树 脂 的 热 性 能 研 究
。 l 。
图 1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p o l y i mi d e mo l d i n g p o w d e r s
征 聚酰胺 酸 的相对 分子质量 的指标 . 使 用 乌式 粘 度计 , 2 5℃用 D M A c 作 为 空 白样 品. 测定 P A A
中8 0 c c烘 除溶 剂 , 再将 粉 末 转 移 进 温度 设 定 为
范 围为 5 0— 4 0 0℃ , 保 护气 为氮 气 , 设 定 流 量 为 5 0 m L / m i n , 升 温 速率 为 1 0 ̄ C / mi n , 采用 两 轮 加 热 扫描 的方 法 : 第 一 轮 加 热后 清 除 样 品 的热 历 史, 自然 降温后 , 第二轮 加热 采集 数据 , 以热焓 曲 线 发生转折 的前后 温 度 区 间 内的切 线 中线 的交
表 1
四 甲酸酐进 行 聚 合反 应 得 到 一 系列 的热 塑 性 聚 酰 亚胺 树脂 , 对这 类树 脂进 行热 性能 的研究 .
1 实 验 部 分
1 . 1 原 料及 来源
实验原 料相 关信 息见 表 1
收 稿 日期 : 2 0 1 2—1 0—1 5
5 0
哈 尔 滨 师 范大 学 自然 科 学 学 报
3 h后 , 得 到 相 对分 子质 量 得 到控 制 的 聚酰胺 酸 溶液 ( P o l y a m i c a c i d s o l u t o n , P A A) . 然后 加入相 当

热塑性 聚酰亚胺

热塑性 聚酰亚胺

热塑性聚酰亚胺在过去几年里,几种新的耐高温热塑性聚酰亚胺已经实现商业化。

热塑性聚酰亚胺比传统的热固性聚酰亚胺有一些优点,最引人注目的是改进了韧性和热加工和成型的能力。

热固性聚酰亚胺是化学交联的,固化后不能重新成型(即:交联),而热塑性聚酰亚胺是完全反应的线性聚合物,含有亚胺基团-CONCO-作为聚合物链的一部分。

由于热塑性聚酰亚胺在加工期间没有化学交联,它们可以被再模塑和再成型。

化学与性能由于芳香环结合到聚合物构架中而带来更高的热稳定性,商业化的热塑性聚酰亚胺来源于芳香双胺和芳香二酐。

芳香聚酰亚胺的制备通常涉及芳香双胺和芳香二酐的缩聚作用,该作用发生在合适的反应介质中,并生成一中间产物聚酰胺酸。

生成的聚酰胺酸可用在一些领域上或者通过热或化学作用转换成具一般结构的线性热塑性聚酰亚胺。

芳香族热塑性聚酰亚胺的主要性质是突出的高玻璃化温度(Tg),显著的耐高温性,韧性,好的电性能,固有的阻燃性和高耐辐射性。

但是,由于热塑性聚酰亚胺相对高的Tg和熔融粘度,制造时要求一相对高的加工温度。

在有些情况下,加工温度可能超过聚酰亚胺的分解温度。

虽然加工温度在其热分解温度以上的线性芳香聚酰亚胺从理论上是热塑性塑料,但它们通常被称为假热塑性聚酰亚胺。

在这种情况下,比最终聚酰亚胺更易溶解和熔融的聚酰胺酸中间产物,可能在受热转化成聚酰亚胺以前就变成薄膜或型件。

芳香族聚酰亚胺难加工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通过在聚合物链中双配和双胺任一或两者的芳环之间引人如酮、醚和六氟异亚丙基基团之类的柔性链而得到解决。

改善热塑性聚酰亚胺的可加工性的一种特别有效的芳香族双胺是全氟异亚丙基双胺(4 一BDAF)°4-BDAF 与芳香二配反应生成具有如右上图结构的聚酰亚胺。

从4-BDAF得到的热塑性聚酰亚胺比用苯二胺和芳香二配制得的聚酰亚胺更容易加工,并仍然具有高的Tg和好的氧化热稳定性。

4-BDAF中氟的存在也导致制得的聚酰亚胺呈现出改良的电性能。

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热塑性聚酰亚胺材料

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热塑性聚酰亚胺材料

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热塑性聚酰亚胺材料
成果简介:
聚酰亚胺号称“塑料黄金”,价格十分昂贵,耐高温的全芳族聚酰亚胺售价高达1000元/公斤以上。

聚酰亚胺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机械等领域。

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将聚酰亚胺的研究、开发及利用列入本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

传统的热固性聚酰亚胺只能一次成型,多为薄膜,难以熔融、溶解。

热塑性聚酰亚胺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聚酰亚胺,可以通过挤出、注塑等塑料加工的普通工艺进行加工,大大扩展了该类材料的应用范围。

本项目经过长达5年的研究,已突破单体合成、亚胺化工艺、造粒工艺等各项关键技术,所得中试产品的性能指标达到该材料在全球的主要提供者沙比克Ultem系列产品的性能指标。

技术指标:
满足沙比克Ultem系列产品的性能要求,可实现注塑加工。

项目水平:国内领先,成熟程度:中试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技术入股。

聚酰亚胺改性

聚酰亚胺改性

聚酰亚胺的改性研究聚酰亚胺(polyimide,缩写为PI)是指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CO-NH-CO-)的一类聚合物,其中以含有酞酰亚胺结构的聚合物最为重要。

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等领域。

近来,各国都在将聚酰亚胺的研究、开发及利用列入 21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

聚酰亚胺,因其在性能和合成方面的突出特点,不论是作为结构材料或是作为功能性材料,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被称为是"解决问题的能手"(protion solver),并认为"没有聚酰亚胺就不会有今天的微电子技术"。

近年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人们致力于对单体合成和聚合方法不断进行研究和改进。

目前PI 的合成方法主要有2 大类:通过在聚合过程中或大分子反应中形成酰亚胺环, 或通过已含有酰亚胺环的单体缩聚合成PI。

尽管PI 具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但大多数的PI 存在不溶不熔(少数的PI 溶解必须要用高沸点溶剂)、成型压力大、反应温度高、工艺苛刻等缺点,使其应用在很多方面受到限制。

为此,PI的改性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

PI改性的主要方法包括结构改进、共混改性、共聚改性、填充改性。

一、PI 的合成PI 是主链上含有酰亚胺基团(酰亚胺环)的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其由有机芳香二酸酐和有机芳香二胺经过熔融缩聚或溶液缩聚法反应生成聚酰胺酸,再经过热或化学酰亚胺化而得到,其中以含有酰酞亚胺结构的聚合物最为重要。

PI 分为热固性和热塑性,其中热固性主要有双马来酰亚胺(BMIs)、降冰片烯封端的PI(PMR–15)、乙炔基封端的PI(ACTP)三大类,热塑性聚酰亚胺有聚醚酰亚胺(PEI)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发的LARC–TPI和LARC–CPI 等。

1、在聚合过程中或在大分子反应中聚合成PI采用二酐与二胺反应聚合成PI 是最普遍的方法,它可以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合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物理》课程论文学生姓名:梁东学号:20140530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年级:2014级材料化学2班题目:热塑性聚酰亚胺及其改性材料的热性能研究指导教师:梁金老师评阅教师:梁金老师2016年6月摘要聚酰亚胺(PI)是一种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电性能、耐辐射性能和耐热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微电子和通讯等高技术领域,成为很有发展前景的材料之一。

但多数 PI 具有不溶不熔的特性,加工成型十分困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热塑性聚酰亚胺(TPI)成为发展方向之一。

TPI 不仅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而且更易于加工,生产效率更高,在经济效益和环保方面都优于传统的热固性聚酰亚胺,成为人们开发研制的热点。

TPI 可通过添加纤维提高力学性能,添加润滑剂提高耐磨性能,亦可与其它聚合物共混,使改性材料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应用于高科技领域。

目前,对 PI 及其改性材料性能的研究,大多数是关于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很少具体研究其热性能。

而聚酰亚胺的热性能,如玻璃化转变温度 Tg、热膨胀系数α是其应用于工业各领域重要的评价指标。

针对以上背景,本文首先测定了一种自主研发的 TPI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通过改变分子量大小考察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分子量的关系,及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对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玻璃化转变温度随数均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采用 Kanig-Ueberreiter 方程关联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数均分子量,其线性拟合度高;由于聚酰亚胺的结构特点——存在自由端基,在高温可发生固相热环化反应,相应其分子量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表现为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升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 TPI 的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使其能在更加苛刻的环境下使用,TPI 的改性研究主要包括纤维增强的 TPI 树脂基复合材料及聚合物共混改性 TPI。

但由于高分子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比纤维、陶瓷等无机材料要大得多,两者复合后,随温度的变化,热应力不仅使高分子和基材剥离,还会产生龟裂和翘曲,模压塑料则产生裂纹等。

另外高科技的发展,要求器械内部的空间更小,对材料的热稳定和热膨胀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本文在上一步工作的基础上,选出一种分子量的 TPI 树脂,测定其注塑件的热膨胀系数及其各向异性和尺寸稳定性;并考察了所添加的填料种类对热膨胀系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TPI 存在着各向异性,且流向面的热膨胀系数低。

在正常的使用范围内,试样经历一个升降温循环后尺寸基本没发生变化。

消除热历史后,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降低;类似地,热处理也能使热膨胀系数减小。

在主链相同的 TPI 树脂中,加入玻纤、碳纤等高强度、高热稳定性的填料有助于降低 TPI 的热膨胀系数。

对于共混改性的 TPI,主要用熔体流动速率仪研究了 TPI/聚醚醚酮(PEEK)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用差示扫描量热仪考察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热性能,用广角X 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共混物的形态和结晶性能。

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熔体流动指数随 PEEK 含量的降低和熔体温度的升高而增加;TPI/PEEK 共混物为不相容体系;随 TPI 含量的减小,共混体系中 PEEK 的结晶温度和熔点分别升高,而结晶度降低,X 射线衍射的结晶峰越来越明显,峰面积也随之增大。

为了与 PEEK/TPI 共混物进行比较,还考察了 PEEK 与 PEI 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结晶性能等。

结果表明:PEEK/PEI 共混物完全相容,所有共混物均呈现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且与组分的关系符合 Porch 方程;这是由于 PEEK 和 PEI 间的电荷转移相互作用占主导地位。

随 PEI 含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熔点、结晶度、整体结晶速率和结晶能力均降低;而 PEEK 的结晶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 PEI 质量分数为 50%时,达到最大。

关键词热塑性聚酰亚胺玻璃化转变温度热膨胀系数改性共混ABSTRACTPolyimides is an important high-performance polymers used in aircraft, micro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 fields and so on for their marked thermal-stability, excellent mechanical, electrical and radiation–resistance properties. However, manyof these polyimides are insoluable and infusible, leading them impossible to process by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which has confined the widespread use of the polyimides. So the thermoplastic polyimides (TPI) are becoming one of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TPI preparation research has become popular project in owing to they are not only provided outstanding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but also can be easily processed, with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are better than thermosetting polyimides at economic effectiveness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In order to improve TPI’s mechanical or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the fibers and or lubricants are filled into the resin; another way is to make TPI blend with other polymers especially for application in high-tech fileds. At present, many research works on TPI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focused on the mechanical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rarely on the thermal properities. But the thermal properities of TPI, suchas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g) and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CTE), are considered as the important indexes as TPI is applied in industries.Based on above background, the Tg for TPI were measur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effects on Tg, such as molecular weight, heat treated temperature and heat treated time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g was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of the molecular weight, meanwhile the Kanig-Ueberreiter equation provided a good fit to Tg and number-average molecule weight. Due to the TPI structure feature which contained the free end group, solid therm-cyclization could be carried out at high temperature. Accordingly, the molecular weight and Tg are also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of the heat treated temperature and time.In order to extend the TPI application area especially in the rigoroussurroundings, the TPI had been modified by filling fiber and or mixing with other polymers. Because the CTE for polymer is larger than those of fiber and ceramic, the phase separation and thermal stress might be take place for their composite, as results, the crack and or distortion will ocurr with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Moreover, the thermal-stability and thermal expansion properties should be needed in the high-tech areas.The CTE of TPI resin with appropriate molecular weight was measured, and its anisotropy and dimensional stability were also determined by TMA. The effect of fillings on the CTE was further investigated in this wor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PI existed anisotropy, and the CTE was the smallest at flow direction. The dimension almost did not take change in periods of temperature loop under its working temperature. As relieving of the heat history via heat treating, the CTE would be decreased. The CTE of composite could be decreased if the fillings such as glass fiber and carbon fiber with high strength and themal stability were added.The processability, compatibility, thermal properities, morphologies and crystallization of the TPI/PEEK blend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melt flow indexer,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and wide angle X-ray scattering (WAX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elt flow index of the blends was increased with decrease of PEEK content and or increase of melt temperature. The blends for TPI and PEEK were considered to be imcompatible because there appeared two glass temperatures which are corresponding to their pure polymer. With decrease of the TPI content, the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melting point of the blends were increased, the crystallinity was reduced. Moreover, the high and area of crystallization peak were increased measured by XRD.The miscibility and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s of the PEEK/PEI blend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compared with the blends of PEEK/TP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lends of PEEK/PEI were miscible completely because they exhibited a single Tg which could be described by Porch equation. That is because there exists the charge transfer interaction between PEEK and PEI. The melting point, crystallinity, bulk crystallization rate and crystallization capability for the PEEK/PEI blends were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of PEI content, and the crystallinity of PEEK reached maximum at the 50% content of PEI.KEYWORDS Thermoplastic polyimide(TPI);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g);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CTE);Modify; blend.目录摘要..........................................................................3-5 ABSTRACT....................................................................5-11第一章文献综述...........................................................11-35 1.1 聚酰亚胺简介..........................................................11-17 1.1.1 聚酰亚胺的发展.....................................................11-13 1.1.2 聚酰亚胺的工业现状.................................................13-16 1.1.3 聚酰亚胺的性能.....................................................16-17 1.2 热固性聚酰亚胺与热塑性聚酰亚胺.....................................17-21 1.2.1 热固性聚酰亚胺.....................................................18-19 1.2.2 热塑性聚酰亚胺.....................................................19-21 1.3 聚酰亚胺的复合改性...................................................21-27 1.3.1 PI/无机物复合改性...................................................21-24 1.3.2 PI/聚合物复合改性...................................................24-27 1.4 聚酰亚胺热性能研究进展...............................................27-30 1.4.1 耐热性...............................................................27-28 1.4.2 热膨胀系数..........................................................28-30 1.5 本文研究目标和内容...................................................30-31参考文献...................................................................31-35第二章热塑性聚酰亚胺热转变行为研究....................................35-46 2.1 实验部分...............................................................35-36 2.1.1 试样制备 (35)2.1.2 测试仪器及条件.....................................................35-36 2.2 结果与讨论............................................................36-43 2.2.1 分子量的测定........................................................36-372.2.2 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分子量的关系.....................................37-39 2.2.3 热处理对T_g 的影响.................................................39-43 2.3 小结...................................................................43-44参考文献...................................................................44-46第一章文献综述1.1 聚酰亚胺简介聚酰亚胺(PI)是在 50 年代中期为了满足当时航空、航天技术对于耐高温、高强度、高模量、高介电性能、耐辐射的高分子材料的需要而在美国和苏联率先发展起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