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教育统计学》教案--第一章

(完整word版)《教育统计学》教案--第一章
(完整word版)《教育统计学》教案--第一章

江苏大学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教育统计学

课程编号:

学分学时:3学分,45学时

学时分配: 理论学时37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8

授课时间: 2014 ~2015 学年第 2 学期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 人

开课学院:

任课教师:

选用教材: 王孝玲,赵必华. 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系(教研室)主任:

《教育统计学》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华东师大心理统计学大纲 教材:《教育统计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 一、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统计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数理统计学。它主要是以概率论为基础,对统计数据数量关系的模式加以解释,对统计原理和方法给予数学的证明。它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另一类是应用统计学。它是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如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工业领域,称为工业统计学;应用到医学领域,称为医学统计学;应用到心理学领域,称为心理统计学,等等。应用统计学是与研究对象密切结合的各科专门统计学。 二、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的内容 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的研究内容,从不同角度来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具体应用的角度来分,可以分成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三部分。 1.描述统计 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2.推断统计 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推测,这种统计方法称为推断统计。推断统计的内容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部分。 3.实验设计 实验者为了揭示试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在实验之前所制定的实验计划,称为实验设计。其中包括选择怎样的抽样方式;如何计算样本容量;确定怎样的实验对照形式;如何实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等组化;如何安排实验因素和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用什么统计方法处理及分析实验结果,等等。 以上三部分内容,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联系的。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随机变量 具有以下三个特性的现象,成为随机变量。第一,一次试验有多中可能结果,其所有可能结果是已知的;第二,试验之前不能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第三,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试验。随机现象的每一种结果叫做一个随机事件。我们把能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统计处理的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二、总体和样本 总体是我们所研究的具有共同特性的个体的总和。总体中的每个单位成为个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作为观察对象的一部分个体。当总体所包含的个数有限时,这一总体称为有限总体。而总体所包含的个数无限时,则称为无限总体。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的容量,一般用n来表示。一般来说,样本中个体数目大于30称为大样本,等于或小于30称为小样本。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大样本和小样本所用的统计方法不一定相同。 三、统计量和参数

【0282】教育统计学,作业解答

教育统计学 教育统计学第一次作业 1.“65、69、72、87、92”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4 分。(错误) 2.方差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检验两个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错误) 3.整群抽样是以个体为单位的抽样方法。(错误) 4.直条图是用面积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错误) 5.概率为0的事件是必然事件。(错误) 6.一组数据中有极端数值时用算术平均数作为集中量指标也能很好地描述数据的典型水平。(错误) 7.可以使用标准差来比较两组单位不同的数据资料的差异程度。(错误) 8.任何随机事件的概率都是在0与1之间的正数。(正确) 9.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正确) 10. 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超过30的样本。(正确) 11.圆形图中扇形面积表示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正确) 12.只列出观察对象的名称、地点、时序或统计指标名称的统计表是简单表。(正确) 13.机械抽样不能和单纯随机抽样结合使用。(错误) 14. 70、89、70、90分这组数据的全距是20分。(正确) 15.符号检验是以正负号作为检验资料的统计检验方法。(正确)

教育统计学第二批次作业答案 一、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数学证明及公式推导。正确答案:错误 2.机械抽样不能和单纯随机抽样结合使用。正确答案:错误 3.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超过30的样本。正确答案:正确 4.“65、69、72、87、92”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4分。正确答案:错误 5.只列出观察对象的名称、地点、时序或统计指标名称的统计表是简单表。正确答案:正确 6.圆形图中扇形面积表示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正确答案:正确 7.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正确答案:正确 8.70、89、70、90分这组数据的全距是20分。正确答案:正确 9.在分层抽样中,将总体分层的基本原则是各层内部以及层与层之间差异都要大。错误 10.符号检验是以正负号作为检验资料的统计检验方法。正确答案:正确 11.概率为0的事件是必然事件。正确答案:错误 12.任何随机事件的概率都是在0与1之间的正数。正确答案:正确 13.可以使用标准差来比较两组单位不同的数据资料的差异程度。正确答案:错误 14.一组数据中有极端数值时用算术平均数作为集中量指标也能很好地描述数据的典型水平。 正确答案:错误 15. 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正确答案:正确 判断题]回归分析的前提是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符号秩次检验属于非参数检验。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标准正态分布上的平均数为1,标准差为0。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8,则它们之间存在负相关。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相关系数的值一定大于0。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 正态分布曲线是对称的。参考答案:正确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统计学17秋在线作业2-1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统计学17 秋在线作业 2 一、单选题 1、 D 2、C 3、D 4、A 5、D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37.5分。)V 1. 一个学生的英语成绩是90;语文的成绩是80,而英语成绩和语文成绩之比是4:6,那么其两科的平均成绩是: A. 85 B. 90 C. 80 D. 84 正确答案: D 满分: 2.5 分 2. 若描述统计事项随时间的变化其总体指标的变化趋势,应使用: A. 依存关系曲线图 B. 次数分布多边图 C. 动态曲线图 D. 次数分布多边图 正确答案: C 满分: 2.5 分 3. 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与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最主要区别在于: A. 只有一个实验因素 B. 因素被分成k(k>2 )种不同的水平 C. 若干被试随机地分成k 个实验组 D. 后者能够分离出区组效应正确答案:D 满分:2.5 分 4. 向下累积次数的含义是指某一组: A. 以上各组次数的总和 B. 对应的总次数 C. 对应次数的总和 D. 以下各组次数的总和 正确答案: A 满分: 2.5 分 5. 要检验多组计数数据间的差异,适宜的统计检验方法是: A. t 检验 B. Z 检验 C. 秩和检验 D. 卡方检验正确答案:D 满分:2.5 分 6. 测量数据10.10 的实限是: A. [10.095,10.105) B. (10.095,10.105] C. [10.095,10.105] D. (10.095,10.105) 正确答案: A 满分: 2.5 分 7. 某县组织六名督学对该县的七所中学进行督导评估,想考察这六名督学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则采用: A. 积差相关

统计学教案——统计指数

第八章统计指数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统计指数的概念和分类,各种指数的编制基础、编制原则、编制 方法和应用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指数的概念和分类,总指数的综合形式,总指数的平均形式,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等。 难点:各种指数(指数体系)编制的基础、编制的原则、编制的方法和应用的条件。【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习重点:主要讲授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广义上说,指数是指用来反映研究所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状况的相对数。 狭义上说,指数是指用来综合反映所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复杂总体数量变动状况的相对数。 二、统计指数的分类 按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统计指数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按所表明现象的数量特征不同,统计指数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总指数按其所采用的指标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 按比较对象不同,统计指数可分时间性指数、地区性指数和计划完成指数。 在指数数列中按所采用的基期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三、统计指数的性质 1.综合性。 2.代表性。 3.相对性。 4.平均性。 四、指数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 1.综合地反映复杂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 2.分析在现象总体的变动中,各构成因素影响的大小。 第二节综合指数 一、综合指数的概念及计算的一般原理 指数方法论主要是研究总指数的计算问题,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综合指数,二是平均指数。两种方法有一定的联系,但各有其特点。 综合指数是对两个时期范围相同的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在总量指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将其中被研究因素以外的一个或一个

统计学基础 第一章 统计概述

第一章统计概述 【教学目的】 1.明确统计的含义、方法及职能 2.能够灵活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 1.能够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难点为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时数】 教学学时为4课时 【教学内容参考】 第一节统计的研究对象 一、统计的含义 【引言】 当我们跨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已经对这个时代的特征作了概括性的描述,这就是信息时代。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信息,我们只有利用统计这一工具,才能理解世界的精彩,了解世界宏微观的经济运行状况。为了管理好国家,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和企业都设立了专门的统计机构,或专门成立企业营销组织、营销策划等机构,由专门的统计人员或营销策划人员负责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工作,为国家和企业进行各项决策提供可靠、及时的统计信息。 【案例】 据统计,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这些都是统计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 因此,我们将统计的含义概括为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学。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情况和特征的数字及文字材料,称为统计资料; 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总称,称为统计工作(或统计活动)。 统计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 系统论述统计工作的学科,称为统计学。 三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做好统计工作、取得有效统计资料的基础。 二、统计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即以统计资料为依据具体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下面举例说明如何根据统计资料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 【案例】

第五章+统计学教案(假设检验)

第五章+统计学教案(假设检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利用样本信息对总体参数 进行推断。前者讨论的是在一定的总体分布形式下,借助样本构造的统计量,对总体未知参数作出估计 的问题;后者讨论的是如何运用样本信息对总体未知参数的取值或总体行为所做的事先假定进行验证, 从而作出真假判断。通俗地、简单地说,前者是利用样本信息估计总体参数将落在什么范围里;而后者 则是利用样本信息回答总体参数是不是会落在事先假定的某一个范围里。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有关抽样分布理论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假设检验的有关基本概 念;明确在假设检验中可能犯的两种错误,以及这两种错误之间的联系;熟练掌握总体均值和总体成数 的检验方法,主要是 Z 检验和 t 检验;对于非参数的检验,也应有所了解,包括符号检验、秩和检验与游程检验等。 2 一、假设检验概述与基本概念 1、假设检验概述 2、假设检验的有关基本概念 二、总体参数检验 1、总体平均数的检验 2、总体成数的检验

3、总体方差的检验 三、总体非参数检验 1、符号检验 2、秩和检验 3、游程检验 一、假设检验的有关基本概念; 二、总体平均数与总体成数的检验; 三、非参数检验; 一、假设检验的基本思路与有关概念; 二、两类错误的理解及其关系; 一、假设检验概述 假设检验:利用统计方法检验一个事先所作出的假设的真伪,这一假设称为统计假设,对这一假设 所作出的检验就是假设检验。 基本思路:首先,对总体参数作出某种假设,并假定它是成立的。然后,根据样本得到的信息(统 计量),考虑接受这个假设后是否会导致不合理的结果,如果合理就接受这个假设,不合理就拒绝这个 假设。 所谓合理性,就是看是否在一次的观察中出现了小概率事件。 小概率原理:就是指概率很小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实际上是几乎不可能出现。这种事件可以称其 为“实际不可能事件”。 二、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0282《教育统计学》

1、标准分数的数值大小和正负,可以反映其原始数据在团体中的位置。 A.√ 2、通过计算所搜集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来反映变量分布的离散趋势。 B.× 3、点计数据是计算个数所获得的数据。 A.√ 4、假设检验一般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 A.√ 5、算术平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所得之商。 A.√ 6、标准差是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 B.× 7、学生某科考试成绩属于随机变量。 A.√ 8、几何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数。 B.× 9、用量尺测得的学生身高数据属于测量数据。 A.√ 10、t分布是一种标准正态分布。 B.× 11、直条图是表示连续变量的统计图。 B.× 12、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A.√ 13、样本上的数字特征称为样本容量。 B.× 14、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在实验前后进行两次测验,所获得的两组测验结果属于相关样本。 A.√ 15、在分层抽样中,将总体分层的基本原则是各层内部以及层与层之间差异都要大。 B.× 16、点估计是直接用样本统计量的值估计相应总体参数的值。 A.√ 17、数据60、45、90、66、80的中位数是90。 B.× 18、分层抽样是按照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把总体划分成几部分(即几个层),然后从各层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的抽样方法。 A.√ 19、机械抽样的基本方法是:排序、确定间隔、抽取个体。 A.√ 20、机械抽样是把总体中所有的个体按一定顺序编号,然后依固定的间隔取样的抽样方法。 A.√ 21、统计图的标题要写在图形上方。 B.× 22、统计表的标题要写在表的下方。 B.× 23、样本内个体数值的分布称为某种统计量的抽样分布。 B.× 24、差异系数是方差与算术平均数的百分比。 B.×

教育统计学与SPSS课后作业答案祥解题目

教育统计学课后作业 一、P118 1 题目:10位大一学生平均每周所花的学习时间与他们的期末考试成绩见表6-17.试问: (1)学习时间与考试成绩之间是否相关? (2)比较两组数据谁的差异程度大一些? (3)比较学生2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表6-17 学习时间与期末考试成绩 1 2 3 4 5 6 7 8 9 10 学习时间考试成绩40 58 43 73 18 56 10 47 25 58 33 54 27 45 17 32 30 68 47 69 解题步骤: (1)第一步:定义变量:“xuexishijian”、“xuexichengji”后,输入数据.如下图: 1

第二步:单击选择“分析(Analyze)”中的“相关(Correlate)”中的“双变量(Bivariate Correlations)”, 将上图中的“xuexishijian”和“xuexichengji”添加到右边变量框中,如下图: 第三步:点击“确定“后,输出结果如下图: 第四步:分析结果

3 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的pearson 相关系数为0.714,p (双侧)为0.20。自由度 df=10-2=8时,查“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显著临界值表”知:r 0.05= 0.623 ; r 0.01=0.765。 因为0.765 > 0.714 >0.623,所以在0.05水平上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是相关显著的。 (2)SPSS 软件分析结果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 1=12.037 ?X 1= 29.00 ;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 2=12.437?X 2=56.00 根据差异系数公式可知: 学习时间差异系数为:%100?=X S CV S =12.037/29.00×100%=41.51% 学习成绩差异系数为:%100?= X S CV S =12.437/56.00×100%=22.27% 有上述结果可知学习时间差异程度大于学习成绩差异程度。 (4) 把学生2和学生9的期末考试成绩转化成标准分数: Z 2=(X -?X) /S= (73—56)/12.437=1.367 Z 9=(X-?X)/S=(68—56)/12.437=0.965 由上计算可知:学生2期末考试测验成绩优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二、P119 2 题目:某班数学的平均成绩为90,标准差10;化学的平均分为85,标准差为8;物理的平均分为79,标准差为15.某生这三科成绩分别为95,80,80.试问 (1) 该生在哪一学科上突出一些? (2) 该班三科成绩的差异度如何?有无学习分化现象? (3) 该生的学期分数是多少? (4) 三科的总平均和总标准差是多少? 解题步骤:

教育统计学0282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 试答题卷 学号: 1510810143010 姓名: 黄贝贝 层次: 专升本  类别: 网教 专业: 小学教育 201 6年 6 月 课程名称【编号】:教育统计学 【0282】 A 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得分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 一、论述题(2道题,每道题35分,共70分。请根据题目要求对要点展开充分论述) 1.联系实际阐述教育统计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35分) 答:教育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 教育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实验设计。 2.结合实例阐述相关关系的含义和类型。(35分) 答:相关关系: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不确定关系,它反映的是变量之间不十分严格,但却存在的依存关系。相关关系包括正相关、负相关和零 相关。正相关是两个变量的变化方向一致的相关。负相关是两个变量的变化方向相反的相关。 零相关是两个变量的变化方向无一定的规 律的相关。 二、应用题(下面两道题中选做1道,30分。必须有完整的解题过程) 4. 在某幼儿园随机抽取了40名大班和60名中班小朋友进行一项心理测 试,测查结果:大班小朋友的平均分是83.2分,标准差是4分;中

班小朋友的平均分是81.5分,标准差是6分。请检验大班和中班小朋友的测试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30分) 答:检验的步骤: (1)提出假设 H0:μ1=μ2 H1: μ1≠μ2 (2)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其值 大班和中班的小朋友的测验分数是从两个总体随机抽出的**样本,两个总体标准差未知,但两个样本容量较大,即n1=40>30,n2=60>30,因此可用公式(7.15)作为平均数之差的标准误,并用Z检验近似处理。其检验统计量为Z=1.7。 (3)确实检验形式:没有资料可以说明大班和中班的小朋友心理测试谁优谁劣,故采用双侧检验。 (4)统计决断:根据表6.2双侧Z检验统计决断规则,|Z| =1.7<1.96=Z0.05,于是保留H0拒绝H1。其结论为大班和中班小朋友的测试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平时作业之-教育统计学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平时作业之《教育统计学》 2008-12-17 16:13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下列分布中哪一种是单峰对称分布( C ) A. F分布 B. χ2分布 C. t分布 D.二项分布 2、当一组数据用中位数来反映集中趋势时,这组数据最好用哪种统计量来表示离散程度( B ) A.全距(差异量) B.四分位距(差异量) C.方差(差异量) D.标准差(差异量) 3、总体不呈正态分布,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1000的一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接近于:( D ) A.二项分布 B. F分布分布 D.正态分布 4、检验某个频数分布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时需采用:( C ) A. Z检验 B. t检验 C.χ2 检验 D. F检验 5、对两组平均数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时,在下面哪种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B ) A.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小于30; B.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大于30; C.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小于30,n2大于30; D.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大于30,n2小于30。 6、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C ) A.若r1=,r2=,那么r1就是r2的2倍; B.如果r=,那么就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达到80%; C.相关系数不可能是2; D.相关系数不可能是-1。 7、当两列变量均为二分变量时,应计算哪一种相关( B )

A.积差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 B.φ相关 C.点二列相关(一个是连续型变量,另一个是真正的二分名义变量) D.二列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其中之一被人为地划分成二分变量。) 8、对多组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时需计算:( A ) 值 B. t值 C. χ2 值值 9、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何种差异量(A ) A.差异系数 B.方差 C.全距 D.标准差 10、教育统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B ) A. 描述统计学、量化统计学 B. 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量化统计学 C. 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多元统计 D. 描述统计学、多元统计、量化统计学 11、统计分析包括(D ) A. 多元分析与方差分析 B. 回归分析与区间分析 C. 方差分析与区间分析 D. 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 12、从自变量的一个取值去估计因变量的相应取值的完整分析与计算过程称为( B ) A. 多元分析 B. 回归分析 C. 方差分析 D. 区间分析 13、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是(A ) A. 最小二乘法 B. 点二列相关 C. 二列相关 D. 标准差 14、当一个测验多次测量的结果一致时,它就被认为是可靠的,这一个概念指是统计学中的(A ) A. 信度 B. 效度 C. 一致性 D. 准确性 15、估计测量一致性程度的指标指的是(C ) A.效度 B.一致性 C.信度 D.准确性

生物统计学教案(5)

生物统计学教案 第五章统计推断 教学时间:5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板书讲授 教学目的:重点掌握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掌握一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了解二项分布的显著性检验。 讲授难点:一个、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统计假设检验:首先对总体参数提出一个假设,通过样本数据推断这个假设是否可以接受,如果可以接受,样本很可能抽自这个总体,否则拒绝该假设,样本抽自另外总体。 参数估计:通过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5.1 单个样本的统计假设检验 5.1.1 一般原理及两种类型的错误 例:已知动物体重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实验要求动物体重μ=10.00g。已知总体标准差σ=0.40g,总体平均数μ未知,为了得出对总体平均数μ的推断,以便决定是否接受这批动物,随机抽取含量为n的样本,通过样本平均数,推断μ。 1、假设: H 0: μ=μ 或H0: μ-μ0=0 H A : μ>μ μ<μ μ≠μ 三种情况中的一种。 本例的μ =10.00g,因此 H : μ=10.00 H A : μ>10.00或μ<10.00或μ≠10.00 2、小概率原理小概率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会发生的,若根据一定的假设条件计算出来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而在一次试验中,它竟然发生了,则可以认为假设的条件不正确,从而拒绝假设。 从动物群体中抽出含量为n的样本,计算样本平均数,假设该样本是从N(10.00,0.402)中抽取的,标准化的样本平均数

服从N (0,1)分布,可以从正态分布表中查出样本抽自平均数为μ的总体的概率,即 P (U >u ), P (U <-u ), 以及P (|U |>u )的概率。如果得到的值很小,则 x 抽自平均数 为μ0的总体的事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它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会发生的,但实际上它发生了,说明假设的条件不正确,从而拒绝零假设,接受备择假设。 显著性检验:根据小概率原理建立起来的检验方法。 显著性水平:拒绝零假设时的概率值,记为α。通常采用α=0.05和α=0.01两个水平,当P < 0.05时称为差异显著,P < 0.01时称为差异极显著。 3、临界值 例 从上述动物群体中抽出含量n =10的样本,计算出 x =10.23g ,并已知 该批动物的总体平均数μ绝不会小于10.00g ,规定的显著水平α=0.05。根据以上条件进行统计推断。 H 0: μ=10.00 H A : μ>10.00 根据备择假设,为了得到x 落在上侧尾区的概率P (U > u ),将x 标准化,求 出u 值。 P (U >1.82)=0.03438,P < 0.05,拒绝H 0,接受 H A 。 在实际应用中,并不直接求出概率值,而是建立在α水平上H 0的拒绝域。从 正态分布上侧临界值表中查出P (U > u α)= α时的u α值,U > u α的区域称为在α水平上的H 0拒绝域,而U < u α的区域称为接受域。接受域的端点一般称为临界值。本例的u =1.82,从附表3可以查出u 0.05=1.645, u > u α,落在拒绝域内,拒绝H 0而接受H A 。 4、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 上尾单侧检验:上例中的H A :μ>μ0,相应的拒绝域为U > u α。对应于H A :μ>μ0时的检验称为上尾单侧检验。 下尾单侧检验:对应于H A :μ<μ0时的检验称为下尾单侧检验。 n x n x u 40 .000.100 -= -= σ μ82 .110 40 .000 .1023.100 =-= -= n x u σ μ

(0282)《教育统计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282)《教育统计学》网上作业题及答 案 1:第一批次 2:第二批次 3:第三批次 4:第四批次 5:第五批次 1:[判断题] 要了解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需计算该组数据的差异量。 参考答案:正确 一、名词解释题 1、自学辅导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 2、教学过程就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认识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3、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4、微型课程是一种容量很小的课程,它一般是作为短期的选修课程,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强调深度而不强调广度的课程。 二、简答题 1、在“教”和“学”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即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教师的教应围绕学生的学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学生唯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认识社会,把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纳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唯有发挥主观积极性,才能在主动探究的学习中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唯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班级教学的不足: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学活动往往需要教师加强控制,因此学生的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 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一致,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由于班级教学常常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虽然对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但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 3、教学环境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激励功能、健康功能、美育功能。 4、布置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应该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经验水平相适应;学习任务应该与训练目标相关,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应该是巩固新知识的过程;学习任务应该是积极有效的。 布置学习任务应该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学习任务的内容与形式应该多样化。 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三、判断说理题

统计学课程教程教案

统计学课程教程教案(1)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统计学(statistics)课程代码:62251020(62251030) 学时:54 学分:3 适用专业:税务财务管理会计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参考教材:《统计学基础》陈仁恩、厦门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目的、任务 统计学是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国民经济的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因此,在教学上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在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中,对统计知识的需求不一样,因此有的内容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具体的要求将在各章的教学内容中加以说明。 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按“了解、一般了解、重点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指标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等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学习《统计学》课程,总的要求是要熟悉统计学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学生初步掌握对统计信息资料基本分析方法的运用。 主要教学环节安排:理论教学45学时,实验教学9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授与实例分析相结合。本课程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同时组织相应教辅材料、教学活动以配合本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的板书内容为主(教学内容中的粗体字),同时组织相应统计实验(以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为标准)、统计习题。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实践报告 三、课程教学重点 1、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 2、统计实践活动的环节; 3、统计基本分析方法。 课程教学难点 统计调查方式理解与选择;统计资料的分组整理;统计分析指标及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学作业最新

第二章习题(离散程度指标) 1.[习题集P23第9题]某车间有两个小组,每组都是7人,每人日产量数如下:第一组:20、40、60、70、80、100、120;第二组:67、68、69、70、71、72、73。已知两组工人每人平均日产量件数为70件,试计算:(1)R;(2)A.D;(3)S.D,并比较哪个组的平均数代表性大? 要求:如计算过程有小数,请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余均同。 试据此分别计算其平均日产量,并说明哪个班的平均日产量代表性大? 假定生产条件相同,试计算这两个品种的收获率(产量/播种面积),确定哪一品种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推广价值。 注意:播种面积是“f”,而产量等于收获率乘以播种面积,因而是“xf”。 4.[习题集P25第15题]各标志值对任意数的方差为500,而这个任意数与标志值平均数之差为12,试确定标志值的方差(提示:方差是离差平方的平均数。本题中的500是标志值与任意数的方差,即所测度的离差发生在标志值与某一任意数之间,而所求的方差是标志值与均值之间的方差)。 第二章习题(平均指标)

试计算该局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以及第20百分位数。 2.[习题集P21第3题]某乡播种2800亩早稻,其中35%的稻田使用良种,平均亩产750斤,其余的稻田平均亩产仅480斤。试问:(1)全部耕地早稻平均亩产是多少?(2)早稻的全部产量是多少? 试计算产品计划与实际的平均等级和平均出厂价格,指出两者间的经济联系(提示:可对产品等级进行赋值,尔后计算)。 根据该资料计算亩产的中位数和众数,并判断其分布态势。

又知该厂7月初的工人数为1270人,前年12月份工业总产值为235万元。要求计算该厂去年上半年的: (1)月平均工业总产值; (2)工业总产值的月平均增长量(以前年12月份为基期); (3)平均工人人数; (4)月平均工人劳动生产率。 要求:计算该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 试计算该企业这一时期总增加值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试计算2001年该乡平均拥有的彩电台数。 5.[习题集P52第5题]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水平在“八五”计划期内,计划规定每年比上年的降低率分别为:5.2%、4.8%、3.8%、3.5%和2.4%。试计算其平均每年的降低率。 6.[习题集P53第6题]某地区1985年粮食产量为25万吨。 (1)假定“七五”期间(1986~1990)每年平均增长4%,以后每年平均增长4.5%,问2000年将达到什么水平?

统计学基础教案

统计学基础教亲 哈尔滨金融髙等专科学校管理系 第一章总论 学习重点:本章是全课程的总纲,主要讲述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统计的作用和统讣学的基本概念,难点是统计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看了上面的资料,你能说出什么是统计吗?你能否体会到统计已是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人们认识世界、探索现象数量差异的本质极其规律的方法,是人们进行明智决策的一门艺术,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统计作为一种方法和工具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统计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统计”这一术语。一提到统计,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统讣工作,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已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统计实践活动。最初,统计只是一种讣数活动,为统治者管理国家的需要而搜集资料,通过统计计数以弄清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为国家管理的依据。然而在今天,"统计”一词已被人们赋予多种含义,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已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 请思考:下列资料中"统计” 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1)小王是学统计的 (2)他已搞了儿十年统计了 (3)据统计,今年一季度物价指数出现负增长 (4)请找统计登记一下 (5)请统计一下今天的销售量 那么,把统讣作为一种专业用语,其含义到底是什么?目前,在国际统计理论界,关于统计?一词的含义比较趋于一致的解释为:统计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统计工作,即统讣实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预测等活动的总称。一个完整的统汁工作过程一般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环节。 统计工作是统计一词最基本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如银行的讣划统计科,每月编制项LI报表,这个过程就是统计?工作。乂如:我国进行人口普查时要经过方案设计、入户登记、数据汇总、分析总结和资料公布等一系列过程都是统计工作。在我国, 各级政府机构基本上都有统计部门,如统讣局,它们的职能主要就是从事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二是统计资料(统计信息):统计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如: (1)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顷,其中山地约320万平方公顷,高原约250 万平方公顷,平原约"5万平方公顷,丘陵约95万平方公顷。 (2)2003年我国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3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7.0%。工业产品销售率98.1%,比上年提i?0.1个白分点。 这些山文字和数字共同组成的数字化的信息就是统汁资料,是统计提供数据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统计工作的直接成果。 统计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整理后的资料即次级资料。例如企业各车间的统计抬帐、人口普查时初次登记的资料就是原始资料,而统讣公报、调查分析报告等现实和历史资料就是次级资料。统讣资料的表现形式有统计表、统计图、统计分析报告、统

(0282)教育统计学复习思考题

(0282)《教育统计学》复习思考题 填空题 1.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的科学。 2.我们所研究的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个体总和称为。 3.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的样本。 4.表示总体的数字特征的特征量称为。 5.要了解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需计算该组数据的。 6. “65、69、72、87、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 “78、69、53、77、54”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8. 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9. 要了解一组数据的差异程度,需计算该组数据的。 10.有7个学生的语文成绩分别为:80、65、95、70、55、87、69分,他们的全距是。 11.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5分,平均分是85分,其差异系数是。12.比较某班学生在身高和体重两方面的差异程度,要把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标准差转化为。 13.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14.要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需要计算。 15. 若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则它们的相关系数是。 16.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7.质与量的相关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二列相关、相关和多系列相关。18.品质相关的分析方法包括、Φ相关和列联相关。 20. 某班50个学生中有30个女生,若随机抽取一个同学,抽到男生的概率是。21.某一种统计量的概率分布称为。 22.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中需要判断两个样本是相关样本还是。 23. 单纯随机抽样能保证抽样的和独立性。 24. χ2检验的数据资料是。 25. 单向表是把实测的点计数据按分类标准编制而得的表。 26. 单向表χ2检验是对的数据进行χ2检验,即单因素的χ2检验。 27. 双向表是把实测的点计数据按分类标准编制而得的表。 28. 双向表χ2 检验是对的数据进行的χ2检验,即双因素的χ2检验。29.假设检验的方法包括参数检验和检验。 30.符号秩次检验属于检验。 31.标准正态曲线在处为最高点。 32.直条图是表示变量的统计图。 33.直方图是表示变量的统计图。 34.教育统计资料的来源主要是经常性资料和资料。 35.教育调查从范围来看,可分为全面调查和调查。 36.对数据进行统计分类的标志按照形式可分为性质类别和类别。 简述题 简述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统计学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习题 一、填空题 6.统计总体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 , , 与。 7.标志就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与两种。 8.统计指标按其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与。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1)指标就是说明特征的,而标志则就是说明特征的;(2)标志有不能用表示的与能用表示的 ,而指标都就是能用表示的。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就是指( )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表示事物质的特征,不能以数值表示的就是(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3.调查某市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的分布情况,每一个工业企业就是( ). A、调查对象与报告单位 B、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 C、报告单位与填报单位 D、填报单位与调查对象 4.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 A 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 200家公司 C 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 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5.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就是( ) A全体学生 B 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6、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就是( ) A、职工人数 B、机器台数 C、工业总产值 D、车间数 7.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8.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9.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就是( )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10.某工人月工资为550元,工资就是(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12.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与95分,这四个数字就是( )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2019春西南大学[0282]《教育统计学》在线作业答案

1、两个变量之间精确和稳定的变化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1. A.√ 2. B.× 2、标准分数的数值大小和正负,可以反映其原始数据在团体中的位置。 1. A.√ 2. B.× 3、抽签法是单纯随机抽样的一种方法。 1. A.√ 2. B.× 4、通过计算所搜集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来反映变量分布的离散趋势。 1. A.√ 2. B.× 5、假设检验一般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 1. A.√ 2. B.× 6、算术平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所得之商。 1. A.√ 2. B.× 7、学生某科考试成绩属于随机变量。 1. A.√ 2. B.× 8、几何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数。

1. A.√ 2. B.× 9、用量尺测得的学生身高数据属于测量数据。 1. A.√ 2. B.× 10、直方图是表示间断变量的统计图。 1. A.√ 2. B.× 11、统计图由标题、图号和标目构成。 1. A.√ 2. B.× 12、推断统计的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 A.√ 2. B.× 13、样本上的数字特征称为样本容量。 1. A.√ 2. B.× 14、统计表由标题、表号、标目、线条、数字、表注等项目构成。 1. A.√ 2. B.× 15、

在分层抽样中,将总体分层的基本原则是各层内部以及层与层之间差异都要大。 1. A.√ 2. B.× 16、教育统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1. A.√ 2. B.× 17、点估计是直接用样本统计量的值估计相应总体参数的值。 1. A.√ 2. B.× 18、数据60、45、90、66、80的中位数是90。 1. A.√ 2. B.× 19、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分布越不整齐。 1. A.√ 2. B.× 20、 分层抽样是按照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把总体划分成几部分(即几个层),然后从各层中进行单纯随机械抽样的抽样方法。 1. A.√ 2. B.× 21、机械抽样的基本方法是:排序、确定间隔、抽取个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