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学会自我保护 教案
小学法制教育《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案

小学法制教育《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案第一章:认识法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尊重和遵守法律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什么,法律的来源和种类。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法律?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案例分析:讨论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权利和义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培养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权利的定义,义务的含义。
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权,遵守学校规定的义务。
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教师讲解: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及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展示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情景。
第三章:个人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权益。
培养学生面对侵犯时的自我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个人保护的方法: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如何拒绝陌生人的侵犯。
应对侵犯的措施:寻求帮助,报警等。
3.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权益?教师讲解:个人保护的方法和应对侵犯的措施。
情景模拟: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练习自我保护的技巧。
第四章:网络安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行为。
4.2 教学内容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网络信息的真实性,网络欺诈的类型。
正确的网络安全行为:保护个人信息,不轻信陌生信息。
4.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网络安全的意义是什么?教师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网络安全行为。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网络上保护自己的权益。
第五章:交通安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5.2 教学内容交通安全的基本规则:遵守红绿灯,不在车上随意开车门。
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学会自我保护——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学会自我保护——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情况也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自我保护。
在我们的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中,学会自我保护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课程内容。
本文将会对这个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1. 学会预防为主学会预防是最重要的一步。
我们要从威胁和危险出发,想尽一切办法,事先预防情况的发生。
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比如说要走人行道,并且跟着交通信号走。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时刻注意来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我们要保护个人隐私,注意网络上的个人信息安全。
在上网时,要遵守网络规则,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和认识的人。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应急处理,当意外情况发生时,要镇静、冷静,迅速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例如,当突发火灾发生时,我们要紧急报警,同时设法逃生,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伤害和危险的发生。
2. 做好身体保护与预防有关的还有身体保护。
我们需要通过锻炼和保持健康的身体,增强自己对控制和保护身体的能力。
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保证充足的休息,以及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
我们还应该知道如何进行急救处理。
当自己或他人遭遇意外损伤或生病时,我们应该知道如何遵循正确的急救处理方式,采取及时的措施处理。
3. 学会安全防范我们要学会安全防范,避免自己或他人遭受危险。
我们应该认识到危险的形式,这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伤害或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隐患。
我们还应该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常识和技能。
例如,当我们需要独自一人外出或乘坐交通工具时,需要注意与陌生人的接触,要保持警惕,防止身体遭受伤害。
当我们遇到惊恐、威胁或以身体为基础的暴力行为时,应该寻求援助或立即报警。
4. 学会向社会寻求帮助理解和掌握如何向社会寻求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们遇到身份盗窃、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时,应该寻求警察和其他执法机构的帮助。
当我们需要保护个人隐私时,也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委员会、律师或就业服务中心等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小学法制教育《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保护自己权益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二、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法律的具体内容和条款。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案例。
3. 法律知识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一幅图片,图片内容为一个小朋友在公共场所玩耍,突然有人要抢他的玩具。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小朋友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2. 讲解法律基本概念和作用:介绍法律的概念、种类和作用,让学生明白法律对于保护自己权益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的,并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 总结讲解: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对于保护自己权益的重要性,以及遵守法律、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方法。
6.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编写一个保护自己权益的小故事。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警察局等法律机构,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的工作过程和作用。
2. 邀请律师或法官等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为学生普及更多的法律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律基本概念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遵守法律的认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3. 学生对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小学生自救自护安全法制教育课教案

小学生自救自护安全法制教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 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点:1. 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
2. 法律法规的遵守。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2.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的自救自护知识和法律法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
3. 情景模拟法: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第一节:地震时的自我保护1. 地震时的正确行动。
2. 地震时的安全逃生方法。
3. 地震后的自救互救。
第二节:火灾时的自我保护1. 火灾时的正确行动。
2. 火灾时的逃生方法。
3. 火灾后的自救互救。
第三节:水灾时的自我保护1. 水灾时的正确行动。
2. 水灾时的逃生方法。
3. 水灾后的自救互救。
第四节:交通安全1. 遵守交通规则。
2. 交通安全常识。
3. 遇到交通事故时的自我保护。
第五节:人身安全1. 防范陌生人。
2. 避免危险场所。
3. 遇到人身安全问题时如何求助。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
2. 学生能理解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3. 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七、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安全器材和道具。
3. 教学场地和环境布置。
八、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讲解基本的自救自护知识和法律法规。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
4. 情景模拟: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注意事项。
九、教学延伸:1. 开展自救自护技能培训和演练。
2. 组织学生参观法制教育展览馆。
3. 邀请法制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小学生自救自护安全法制教育课教案

小学生自救自护安全法制教育课教案第一章:认识安全教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安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知道如何寻求帮助和应对突发事件。
二、教学内容1. 安全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2. 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3. 寻求帮助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安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安全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寻求帮助和应对突发事件。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安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 分析安全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4.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寻求帮助和应对突发事件。
5. 总结并提出要求。
五、课后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自己的短文。
2. 家庭成员一起讨论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二章:防火安全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和防火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防火知识和技能。
3. 引导学生知道如何在火灾中进行逃生和自救。
二、教学内容1. 火灾的危害和防火的重要性2. 基本的防火知识和技能3. 火灾逃生的方法和自救技能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火灾的危害和防火的重要性。
2. 演示法:演示防火设备和火灾逃生的方法。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火灾逃生演练。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火灾的危害和防火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的防火知识和技能。
3. 演示防火设备和火灾逃生的方法。
4. 组织学生进行火灾逃生演练。
5. 总结并提出要求。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防火宣传海报。
2. 家庭成员一起检查家中的防火设施,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章:防溺水安全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溺水的危害和防溺水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防溺水知识和技能。
3. 引导学生知道如何在溺水事故中进行自救和救助他人。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安全常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方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安全常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方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主题:安全常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人身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避免危险。
3.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培养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内容:1. 安全常识学习——知晓危险品和安全隐患。
2. 保护自己的方法——防范人身侵害。
3. 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课堂氛围营造)老师可以通过引用一个有关安全的小故事或者照片展示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安全问题的关注。
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进而引发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
第二步:知识讲解与探究1. 安全常识学习——知晓危险品和安全隐患- 运用多媒体或图片展示常见的危险品和安全隐患,如火、电、毒药、尖锐物等,并解释其危害性和如何避免接触。
- 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保护自己的方法——防范人身侵害-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常见的人身侵害形式,如欺凌、绑架、拐卖等,让学生了解其危害以及如何避免遭受侵害。
- 教授基本的自我保护技巧,如遇到陌生人的应对方法、寻找安全场所、大声呼救等。
-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案例讨论,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
第三步:道德与法治教育1. 培养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责任感,为什么需要有责任感,以及责任感与公民意识的关系。
- 通过探讨和讨论案例,让学生体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和重要性。
-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从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牵引与延伸-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活动或设计小课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内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 要求学生制作或演示以保护自己为主题的海报、PPT等,增加学生的创造性表达和动手能力。
第四步:总结与反思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学习安全常识和掌握自我保护方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学会保护自己。
培养小学生自我保护的教案(精选5篇)

培养小学生自我保护的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培养小学生自我保护的教案培养小学生自我保护的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学校、家庭、社会等生活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2.提高学生的预防、自护和自救能力,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时时刻刻建立起安全防范的意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
但是,日常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可能危及我们健康和安全的经常被我们忽视的隐患。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安全自护自救。
二、探究新知(一)、课间活动的安全知识1.不跳楼梯,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栏杆,不滑扶手,同学之间不推搡。
不做有危险的活动。
2.上下楼梯不奔跑,开展体育活动、课间游戏要到运动场。
(二)、教室活动安全知识1.防磕碰。
不在教室中追逐、打闹,做剧烈的运动和游戏,防止磕碰受伤。
2.防摔。
需要登高打扫卫生、取放物品时,要请他人加以保护,注意防止摔伤。
3.防坠落。
无论教室是否处于高层,都不要将身体探出阳台或者窗外,谨防不慎发生坠楼的危险。
4.防挤压。
教室的门、窗户在开关时容易压到手,也应当处处小心,要轻轻地开关门窗,留意是否会夹到他人的手。
5.防火灾。
不带打火机、火柴、烟花爆竹、小鞭炮等危险物品进校园,杜绝玩火、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
6.防意外伤害。
不准带锥、刀、剪等锋利、尖锐的工具,图钉、大头针等文具,不能随意放在桌子上、椅子上,防止有人受到意外伤害。
三、合作探究1、(画面显示)a一个女孩爬在高楼阳台上,上半身露在窗外。
b校园内一群孩子都挤在大门口。
c一个男孩在被禁止游泳的河里单独游泳。
d一个男孩在马路上翻越护栏。
小学学会保护自己安全教案(精选5篇)

小学学会保护自己安全教案(精选5篇)小学学会保护自己安全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学会保护自己安全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学会保护自己安全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应对敲诈、勒索、盗窃等行为2、引导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3、让学生认识到应对突发事件,不仅需要有效的.方法,也需要勇气和智慧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利用身边发生过或学生听说过的案例引入,并出示教材提供的案例,提醒学生要提高预防各种侵害的警惕性,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异常情况时机智地保护自己。
2、引导交流,学生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案例,结果如何?有何启示?二、模拟体验1、设定情景,让学生在设定的敲诈、勒索等情境中,通过个人思考、同桌交流等形式进行简单总结和归纳应对、保护的办法,教师根据需要进行点拨。
2、阅读理解,阅读“天天提醒”和“小学生自我保护歌”,了解抢劫易发生的地点及受害人群,理解和掌握正确应对危险的方法。
三、讨论提高1、小组讨论:在家里遇到盗窃分子,应该怎么办?2、师生共同总结并展示讨论结果,教育学生遇到异常情况,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地寻求帮助或自我保护四.拓展延伸1、观察图片,让学生判断有无危险,方法是否得当。
2、讨论正确的处理方法。
小学学会保护自己安全教案2活动目标:1 通过本教学活动,使学生有自我保护的初步意识。
2 学生在遇见突发事件时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
3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重点:学生在遇见突发事件时能够使用正确地方法保护自己。
活动难点:学生能够使用通讯工具求救,能够做到拒决陌生人的带领。
活动准备:场景1、场景2相关图片[坏人做坏事图,陌生人骗小孩图片]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场景1(发生突发事件,有坏人入园,并挟持学生并其领走)教师观察有而反应并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法制教育教案学会自我保护
课题名称:
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目标:
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重点难点:
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教学方法:
例举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保护未成年人虽然是全社会的责任,但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部门只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
要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避免身心伤害,还要未成年人自身的配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过程:
1.出示案例:
案例一:某日晚10点,由山东省某县某村13岁女学生杨某从叔父家吃过晚饭后徒步回家。
天色已黑,路途又远,她在途中碰到一个骑摩托车的男青年,男青年用骑车带她回家等花言巧语骗取了杨某对他的信任,上了他的摩托车。
半路上,他企图*污杨某,却被杨某狠狠地咬断一截舌头。
歹徒惨叫着逃走了,但他因落下伤残,很快就被公安机关捕获。
案例二:某日晚,浙江省某县的一所中学,四个女学生被一手持菜刀的歹徒侮辱,其中两名被强*。
案子破获后,公安人员既愤怒又惋惜。
案犯是个身高不足1米58,体重不足50公斤的瘦弱男子。
明明自己房间的对面就住着人,只要呼喊就可得救,却不敢喊也不敢逃;明明是4比1,而面对这个比自己矮小的歹徒,姑娘们却惊恐万状,在长达三个小时里,任歹徒凌辱,实在令人痛心。
2.讨论案例: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小组展开讨论。
谈谈自己的感受。
前者不但勇敢而且机智,因为她不但保护了自己,而且打击了歹徒。
而后者的胆小、恐惧不但助长了歹徒的气焰,还使自身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因此,面对不法侵害,特别是严重的不法侵害,首先要勇敢。
因为勇气能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3.案例三:学生袁帅遭绑架后,机智与歹徒周旋,最后得以逃生。
并协助公安机关将歹徒抓获。
4.讨论案例:
青少年年龄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身高力大,用心险恶的犯罪分子,不仅要勇敢斗争,更要强调善于斗争。
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护自己。
否则,单凭勇敢,鲁莽从事,硬拼硬干,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所以,“智勇双全”,才是预防和对付侵害的正确原则。
5.怎样预防侵害
学会自救,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尽量减少所受的损害,不要轻易付出生命的代价,不要错过任何逃生的机会,更不能放弃求生的信念。
这就要求当事人应当按照环境的变化,沉着应对,设法周旋,冷静处理,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预防侵害的手段和方法:
(1)义正辞严,当场制止。
(2)处于险境,紧急求援。
(3)虚张声势,巧妙周旋。
(4)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5)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6)心明眼亮,记劳特点。
(7)堂堂正正,不贪不沾。
(8)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教学反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案例分析,学生懂得了作为未成年人,当自己身心或生命受到威胁时,应该如何去面对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歹徒周旋,以保护自身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