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学语文文言文语句解释
普通高等专升本文言文解释

143、中原干戈古亦闻。干戈:古代兵器,这里指战争。
144、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怅惘,茫然无措。
145、渐霜风凄紧。霜风:秋风。
146、料得年年肠断处。料得:料想。
147、最难将息。将息:调养,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48、窃以为过。窃:私底下。
149、屡见不鲜。鲜:少。
21、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故:通“胡”,哪里。
22、且夫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以''''''少。
23、争名利,何年是彻?彻:尽,毕。
24、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术:方法。
25、请以遗之。遗:赠送。
2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焉:于是,于此,在这里。
27、以铁如意击之。以:用。
70、讫:终了,完毕。
71、上山陈。陈:通“阵”布置阵地。
72、正恁凝愁。恁:如此。
73、严相国俦也。俦:同类。
7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危险。
75、隽永:意味深长。
76、兵刃既接。接:接触,交锋。
77、向使四君却宾客而不内。却:拒绝。
78、而其无忘乃父之志。乃:你的。
79、野上也有饿殍。饿殍:饿死的人。
165、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固:本来。安:何在,哪。
166、中不索交诸侯。索:谋求。
167、辟邪说。辟:驳斥,抨击。
168、厚将崩。厚:土地扩大。
169、足相蹑于其门。蹑:追随,跟随。
170、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苒苒:同“荏苒”,渐渐的意思。
171、依歌而合和之。和:伴奏。
专升本必备文言文翻译题

一、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味地专注于某一技艺或学问,而是要有广博的学识和修养。
”二、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过量,居住不求安逸,对事情勤勉而言语谨慎,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三、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四、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参考译文】孔子说:“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认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五、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参考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则加以改正。
”六、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参考译文】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从中得到乐趣的人。
”七、原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参考译文】孔子说:“不担心没有地位,担心的是没有立身之本;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而是追求让自己变得值得了解。
”八、原文: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参考译文】孔子说:“有仁德的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
”九、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十、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常常忧虑。
”以上是专升本必备的文言文翻译题,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在翻译过程中,注意理解原文意思,准确表达,力求简洁明了。
同时,多积累文言文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专升本考试做好准备。
自考新版大学语文古文翻译

新版大學語文古文翻譯(一)寡人之于国也[译文]粱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很尽心了吧!如果黄河北部地区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河东,迁移河东的粮食到河内;如果河东地区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办。
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
但是邻国的百姓不会少一点,而我的百姓也不会多一点,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以打仗来做个比喻:(在)战鼓咚咚敲响,兵器刚刚交锋(的时候),(有人)就丢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了下来,有的人的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了下来,用只是逃跑了五十步来嘲笑逃跑一百步的,那怎么说呢?”梁惠王说:“不行,那只是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耕作)不违背农时,那么粮食就吃不完了;如果细密的网不进入池塘,那么鱼鳖就吃不完了;如果按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砍伐,那么木材就用不完了。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老百姓供养家人,丧葬死者没有遗憾了。
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让每一家)有五亩地的宅院,又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上(轻软的)丝织衣服;鸡、猪、狗等家禽家畜,不要失去养育它们的时机,那么七十岁的人可以吃上肉了;(每家)百亩的农田,不要占用他们的农作季节,那么数口之家就可以没有饥饿了;认真办好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来反复教导他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身背头顶(重物)走在路上了。
七十岁的人有丝织衣服穿,有肉吃,黎民百姓不挨饿不受寒;这样做了却不能统一天下的事,还从来不曾有过。
“(现在是)狗和猪在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去制止,路上有饿死的尸体还不知道开仓发粮赈救饥民;人死了,却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不好的缘故。
’这和用兵器杀死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两样呢?大王如果不归罪于年成,那么这样天下的老百姓就会到您这儿来了。
”<<秋水>>[译文]秋天的雨水按季节到来,很多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水流宽大到辨别不清两岸之间、河中小洲之间是牛是马。
自考 中国古代文论 常考名句翻译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文论选译《论语》选录译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孔子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它,可以说:‘思想内容没有邪曲的东西。
'”提示:理解其“思无邪”说。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抒发快乐的感情,但不过分,抒发哀怨的感情,但不悲伤。
”提示:理解《关雎》为什么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孔子谈到《韶》乐时说,“美到极点了,好到极点了”;谈到《武》乐时说,“美到极点了,但还不够好。
”提示:理解其“尽善”、“尽美”说。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
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提示:与“辞达”一条联系起来,理解其“文质”说和“辞达”说。
子曰:“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
”孔子说:“修身当先学诗,立身则要学礼,人性完善依靠音乐的陶冶。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说:“熟读《诗》三百篇,叫他去从政做官治理百姓,却不能通达行政;叫他出使四方各国,却不能切当地赋诗应对;这样,就是诗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提示:谈到了诗歌的政治、外交作用。
子曰:“辞达而已矣。
”孔子说:“(说话、写文章)言语能够表达意思就行了。
”提示:与“文质”一条联系起来,准确理解其“辞达”说。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年青人为什么不学习《诗》呢?《诗》可以触发人们的感情志意,可以考察社会政治和人心的得失,可以团结人,可以抒发怨愤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国君;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怎么能行礼仪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怎么能懂音乐呢?”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自考大学语文-词语解释

自考大学语文-词语解释议论文一、寡人之于国也1.尽心焉.耳矣焉:于是,作兼词用2.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凶:灾凶,此指饥荒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仅,只4.谷不可胜.食也胜:尽5.数罟..不入池数:细密。
罟:网6.斧斤以.时入山林以时:按照一定的时间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制止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指开仓放粮以赈救饥民9.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这样10.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即称王天下,指以仁政来统治天下。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从来不曾有过1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岁:归罪于年成不好12.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弃甲曳兵而走:丢弃铠甲、拖着武器而逃跑1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谨:谨慎从事,认真办好。
申:重复,一再。
这里有反复教导的意思二、秋水(节选)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时:按季节。
灌:注入。
涘:水边。
渚崖:水洲岸边2.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东面:脸朝东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旋:转;转变望洋:仰视的样子4.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折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子:您。
本指海神,这里借指东海。
穷:尽。
殆:危险。
长:长久,永远。
5.井蛙不可以.语海者,拘于虚.也以:与。
虚:同“墟”,居住的地方6.方存乎少见..自多...,又奚以方:正。
见少:所见甚少。
奚以:何以,怎么。
多:自我夸耀7.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卒:“尽”8.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尽此矣:全在这里了9.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仲尼之闻:小看孔子的学识(以孔子的学识为少)三、五代史伶官传序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矣原:推究,推本求源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与:给。
自考大学语文(本)文言文泛读九篇(附注解)

第一篇《赵威后问齐使》1.齐王使使赵威后:使使:派遣使者的意思,前一个“使”为动词,派遣的意思;后一个“使”为名词,是使者。
2.臣奉使使威后:前一个“使”为名词,使名;后一个“使”为动词,出使。
3.有粮者亦食:“食”当给予食物讲,读“sì寺”做动词用。
4.有衣者亦衣:“衣”给衣穿,做动词用。
5.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王齐国的“王”读“wàng旺”,统治齐国的意思,作动词用。
子万民:视万民如子女:“子”作动词,意动人用法。
6.上不臣于王:这个“臣”是称臣,动词7.书未发:发:是启封的意思。
8.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故:通“胡”,哪有,岂,难道之意。
9.振困穷,补不足:振:同“赈”救济的意思。
10.彻其环瑱:瑱:是戴在耳垂上的珠玉。
11.中不索交诸侯:索:是谋求。
12.此率民出于无用者:无:没有良好的作用。
第二篇《答李翊书》1.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期是期望,期许。
几是接近。
2.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遗,是丢失的意思,俨乎,是端庄严肃的意思,茫乎茫茫然。
3.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垂是流传;法,效法。
4.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亟,屡次的意思,又可以解释为急迫的;劝,就是鼓励、勉励的意思。
5.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第一个于当从讲,或者是把讲也行。
第二个于当在讲。
6.其观于人,也这个于当被讲。
7.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这第一个于当被讲,第二个于当跟、和讲。
8.问于愈者多矣,这个于当向讲。
第三篇《五代史伶官传序》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原就是推究探求的意思。
之是连词,连接主谓关系可以不译。
第二个之字是助词当“的”讲,这里是的原因的意思。
第三个之字是代词,代道理译为这个道理亦可。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与是给,矢是箭,其是语气副词,表期许命令的语气,也可以视成一定、要或等的意思。
就是可以解释成一定、必须这种命令式的语气。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
自考大学语文(本)文言文泛读九篇(附注解)

9.登楼赋登上这座楼向四面瞻望,暂借假日销去我的心忧。
看看这里所处的环境,宽阔敞亮再也很少有同样的楼。
漳水和沮水在这里会合,弯曲的沮水环绕着水中的长洲。
楼的北面是地势高平的广袤原野,面临的洼地有可供灌溉的水流。
北接陶朱公范蠡长眠的江陵,西接楚昭王当阳的坟丘。
花和果实覆盖着原野,黍稷累累布满了田畴。
这地方确实美,但不是我的故乡,竟不能让我短暂地居留。
生逢乱世到处迁徙流亡啊,长长地超过了一纪直到如今。
念念不忘想着回家啊,这种忧思,谁能承受它的蚀侵。
靠着栏杆遥望啊,面对北风敞开胸襟。
地势平坦可极目远望啊,挡住视线的是那荆山的高岑。
道路曲折而漫长啊,河水荡漾长而深。
故乡阻隔令人心悲啊,涕泪纵横而难禁。
从前孔丘在陈遭受厄运啊,发出“归欤,归欤”的哀吟。
钟仪被囚弹出楚曲啊,庄骂显贵越免不了露出乡音。
怀念故乡的感情人人相同啊,哪会因为穷困或显达而变心。
日月一天天过去啊,黄河水清不知要到何日。
希望国家能统一平定啊,凭借大道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力。
担心有才能而不被任用啊,井淘干净了,却无人来取食。
在楼上徘徊漫步啊,大阳将在西匿。
萧瑟的风声从四处吹来啊,天暗淡而无色。
兽惊恐四顾寻找伙伴啊,鸟惊叫着张开双翼。
原野上静寂无人啊,远行的人匆匆赶路来停息。
内心凄凉悲怆啊,哀痛伤感而凄恻。
循着阶梯下楼啊,闷气郁结,填塞胸臆。
到半夜难以入睡啊,惆怅难耐,辗转反侧。
10. 陈情表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
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
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
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而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
自考古代汉语 译文

1、21页《夫子至于是邦也》译文:子禽问子贡说:“孔老夫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与闻政治,是他自己要求的呢?还是国君们要他过问的呢?”子贡回答说:“先生以他的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而得到,他要求的方式大概不同于别人的方式吧。
2、21页《贫而无谄》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3、22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22页《哀公问社》: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
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
”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4、22页《我未见好仁者》译文:孔子说:「我不曾见到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
爱好仁德的人,那是「最高尚,」没有再好的了。
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只是不使那种不仁德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
有没有能够一旦使用他的力量於仁德的人呢?我不曾见过力量不够的。
「但是,为什么没有呢?」大概还是有的,只是我不曾见到吧了。
」5、23页《汝与回也孰愈》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好些?”子贡说:“我怎能和他比!他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
” 孔子说:“是不如,我和你都不如颜回啊!”6、23页《颜渊季路侍》译文: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把它们用坏了也不遗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更加)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走:跑)
3.直不百步耳。
(直:只)
4.数罟不入洿池。
(数:细密)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动词,王天下,即以仁政统治天下)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岁:一年的收成斯:这样)
7.谨庠序之教。
(认真办好学校的教育)
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检;约束,制止;发:发放。
)
1.东面而望,不见水端。
(东面:面朝东;东:动词,向东)
2.望洋向若而叹。
(望洋:仰视的样子)
3.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少:小看,以……为少,动词;轻:轻视,以……为轻,动词)
4.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已:停止;虚:虚空)
5.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以:因为;自多:自夸;多:自负)
6.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听到各种道理,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这就是说的我呀。
)
7.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现在我看你难以穷尽……我将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耻笑)
8.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不是像你刚才那样自夸水势的浩大吗?)
9.拘于虚也。
(虚:居住的地方)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与:给;其:语气副词,表命令。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当他用绳索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用匣子放入梁朝君臣的首级,送进太庙,把箭还给先王,把成功的喜讯向他报告时,他的气概盛大,可说是够豪壮的。
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一个军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四处响应,庄宗仓皇从东门逃出,没等见到叛贼,士卒就逃散,君臣面面相视,不知逃到哪里,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盟誓,泪流满面,沾湿衣襟,是何等衰败的景象。
4.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全部,所有的。
5.智勇多困于所溺。
溺:沉溺的人或事情。
1.左右以为君贱之,食以草具。
左右认为孟尝君看不起他,就给他吃很差的饭。
2.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 这就是那个唱长铗回去吧的人。
3.窃以为君市义。
我私下认为是为你买了义。
4.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 食物与门下其他客人一样。
5.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揭:高举;过:拜访。
6.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怪:奇怪;衣冠:穿好衣服。
7.以何市而反?买了什么东西回来?
8.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市义者:买的义;乃:才。
.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就虏:被俘;辞服:说了屈服的话。
2.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尤:责备。
3.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就尽:就要覆灭;日滋:一天天增加。
4.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具:备办;延:请。
5.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颜色:脸色;阳阳:安祥的样子。
6.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即使是很笨的人也能计算时日而且知道死期快到了。
7.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精:精密,周到。
1.驼业种树。
业:以……为业。
2.且硕茂、早实以蕃。
硕茂:高大茂盛;实:结果实;蕃:多。
3.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寿:活得长久;孳:繁殖得多。
4.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天:自然规律;致:使获得,让……自然发展;性:树木的本性。
5.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用手指去抓;肤;树皮。
6.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字:养育;遂:喂养好,使动用法。
7.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在移栽它时,像爱护自己的子女,栽完后,不再管它,就像弃掉一般。
8.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所以我是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什么办法能使它高大茂盛;我只是不抑制损伤他的果实罢了,并不是有什么办法能使它的果实结的又早又多。
9.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可是,我住在乡里,看见当官的喜
欢繁琐地发布命令,好像是很爱百姓,结果因此给人民带来祸患。
10.故病且怠。
病:困苦;怠:疲劳。
1.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译:等演到一半,演唱合音律节拍,声音高低快慢,两个班子都演得很好。
……因为马伶比不上李伶的演技,感到耻辱,脱掉戏衣走了。
……兴化部不肯换别的演员,就停止演出了,而华林部就此特别出名。
2.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
俦:同类。
3.问桃花渡,游雨花台。
问:探访。
4.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凌:超出。
1.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坐:因为。
2.秦氏有好女。
好:美女。
3.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颇:略微。
4.何用识夫君,白马从骊驹。
从:跟从。
1,忽复乘舟梦日边。
忽复:忽然又。
2,直挂云帆济沧海。
直:毫不犹豫;济:渡。
1.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霜风:秋风。
凄紧:凄凉逼近。
残照:落日余辉。
2.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是处:到处。
红:花。
翠:绿叶。
苒苒:渐渐。
3.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争:怎。
恁:如此。
凝愁:秋思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