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历史文化介绍

合集下载

我的家乡—赤峰

我的家乡—赤峰
酒桌上,与长辈碰杯时杯子要略低于长辈,给长辈斟酒时也 要将杯子双手递过去,这是酒桌上豪爽之外的礼节。
若是朋友间,则不必拘泥这么多,大家开心就是最重要的。
平煤高级中学座落于塞 外煤城平庄,始建于 1959年,于2005年平 煤高中划归赤峰市元宝 山区地方政府管理。
2000-2015年16年学校连出内蒙古、赤峰市23名高考状 元。23名状元中有内蒙状元5人,内蒙第二名8人,内蒙 第三至第八名10人,创自全国恢复高考以来一所高中16 年连出省、市高考状元的奇迹。 2010--2015年学校六年考入清华北大57人。创自恢复高 考以来全国旗县区高中连续考取清华北大 人数之最,57 名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中只有13名同学初升高时来自 其他旗县,其余44名同学均为平庄地区百姓子女。
赤峰博物馆:
馆内馆藏文物一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 103件,二级文物228件,三级文物854
件。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红山文化石
雕人像、赵宝沟文化范、
辽代三彩鸳鸯壶、清代金字楠木骨灰罐、

清代金字《甘珠尔经》等都属馆藏精品,
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学术研究价值。
赤峰: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赤峰境内被国家考古界命名的原始人类文化类型有距今81507350年新石器早期的兴隆洼文化;距今7150-6420年的新石器中 期的赵宝沟文化;距今6660-4870年的新石器中晚期的红山文化; 距今5300年的新石器晚期的富河文化;距今5000-4870年新石器 晚期的小河沿文化;距今4500-4200年新石器晚期、北方青铜器 早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从考古发掘出来的石器、骨器、陶器、 青铜器等生产生活器物证明,早在8千余年前境内的原始先民已 经过着原始农耕、渔猎和畜牧的定居生活。20世纪70年代在翁牛 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距今5000余年前的大型玉龙,更在全国引起 轰动,被誉为"华夏第一龙"。证明赤峰地区的古文化和中原地区 一样,是远古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之一。

《赤峰的红山文化》高中作文800字

《赤峰的红山文化》高中作文800字

《赤峰的红山文化》高中作文800字标题:赤峰的红山文化——历史的瑰宝,民族的骄傲赤峰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这里,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红山文化。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它的发现和研究,对揭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赤峰,作为红山文化的发源地,也因此成为了人们探寻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红山文化的代表性遗物是“C”形玉龙。

它是我国最早的龙形象,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这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龙的崇拜,也体现了他们的艺术才能和智慧。

此外,红山文化的彩陶、骨器等工艺品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活情况。

红山文化遗址群是我国最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有众多的墓葬、祭祀坑和居住遗址,这些遗迹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信仰观念以及社会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在赤峰,你可以看到那些古老的遗址,感受到那份深沉的历史气息。

每一处遗址都像是一个故事,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沧桑。

走在赤峰的大地上,仿佛可以听到历史的声音,看到祖先们的身影。

红山文化是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认同,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我们应当珍视这份遗产,传承和发扬红山文化,让它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发光发热。

总的来说,赤峰的红山文化是一种深深植根于大地的文化,它既古老又鲜活,既神秘又亲切。

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情感寄托。

让我们一起走进赤峰,走近红山文化,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赤峰历史沿革

赤峰历史沿革

赤峰历史沿革收藏人:xuenizi2011-02-05 | 阅:483 转:13| 来源| 分享赤峰概况和历史沿革及文化《内蒙古晨报》提供资料: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接壤,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毗邻,北西与锡林郭勒盟相连,距首都北京和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沈阳均在500公里左右,全市总面积90021平方公里。

"赤峰"是因城区东北有一座赭红色的山峰而得名。

赤峰市地处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北部为大兴安岭南段山地,西南两面为燕山山地与辽西山地的边缘,中、东部为西辽河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多山,西部最高海拔2067米,东部海拔不足300米。

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俱全。

既有崇山峻岭,又有河谷平川。

既有浩瀚的坨沼沙地,又有广袤无垠的天然森林、草原和肥沃的良田。

中低山和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3.3%。

高平原占13.5%,平原占13.2%。

七老图山脉至亿合公熔台地至克什克腾旗西部高平原至黄岗梁至北大山至小罕山至乌兰坝至大罕山一线,构成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山地带,西拉沐沦河与老哈河中游至努鲁虎儿山脉一线,构成海拔10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地带,西拉沐沦河与老哈河下游、乌力吉沐沦河中游,构成海拔280米至400米左右的平原地带。

综合各地理因素,赤峰可分为四个地貌区,即:北部大兴安岭西南段石质中低山丘陵区、南部燕山北麓山地丘陵区、东部西辽河上游平原区、西部高原区。

赤峰市除周围一些大山外,市内还有红山、马鞍山、罕山、天山等,这些山有着著名的古迹、动人的传说和秀丽的景色,现都已开发为旅游区,各山之间均有隘口,可通四邻。

赤峰市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全市年平均最高气温11.6℃,年平均最低气温-1.8℃,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0至7℃。

全市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南北温差为9℃。

年日照时数为2800-3100小时,光能总辐射量为5700-6100焦耳/平方米;绝大部分地区有效积温在1800-3000℃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81毫米,蒸发量达2000-2300毫米,降水70%集中于6-7月份,雨热同季,年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

赤峰市历史文化介绍

赤峰市历史文化介绍

赤峰市历史文化介绍•死亡诗社•精灵夜路•19位粉丝•1楼1.目前以赤峰市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

赤峰市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地级市,敖汉旗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旗县,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小河沿均在敖汉旗境内。

2.赤峰市最久远的考古学文化:小河西文化是赤峰市目前已正式命名的历史最久远的考古学文化,也是辽西地区最早的一种原始文化,距今约10000年,因首次发现于敖汉旗木头营子乡小河西遗址而得名。

3.兴隆洼文化:兴隆洼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而得名,距今约8000年,经济形态除农耕外兼狩猎、采集。

兴隆洼遗址是内蒙古及东北地区时代较早、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总面积3.5万平方米,遗址周围有人工围沟,围沟内有成排平行排列的房屋,房址最大的140平方米。

出土陶器均为夹砂陶,深筒直腹罐和钵为其典型器物,并有玉玦、玉斧、玉锛等玉器出土。

该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

4.赵宝沟文化:赵宝沟文化是略晚于兴隆洼文化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首次发现于敖汉旗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距今约6800年。

赵宝沟遗址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发现房址和灰坑140余处,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古器、蚌器。

尊型陶器上有鹿、鸟、猪、鱼等图形,被学术界誉为“第一神图”、“最早的透视画”、“中国画坛之祖”。

该遗址2 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富河文化:富河文化首次发现于乌尔吉沐沦河河畔的巴林左旗浩尔吐乡富河沟门村,距今约5300年。

分布范围在西拉沐沦河以北和通辽境内,文化类型有别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近似于赵宝沟文化。

富河遗址面积5000平方米,出土了一批石器、陶器、骨器,其中一件骨器被学术界誉为“中华第一卜骨”。

内蒙古赤峰市名胜古迹介绍

内蒙古赤峰市名胜古迹介绍

内蒙古赤峰市名胜古迹介绍
赤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中心城市。

赤峰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后因古鲜卑拓跋氏建立了北魏政权,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北朝文化成为赤峰地区历史发展的主流和特征。

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红山文化遗址在赤峰分布比较集中,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其中敖汉旗约有100平方公里。

红山文化遗址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文化、早期铁器时代和早期青铜文明的发展轨迹。

赤峰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

从公元七世纪开始,这里就有了“三燕古都”之称。

这里是契丹王朝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和辽太宗耶律德光等三位杰出帝王的故乡;这里有“中国唯一以红山文化为主线而形成的民族发祥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的红山文化;
—— 1 —1 —。

赤峰概况和历史沿革及文化

赤峰概况和历史沿革及文化

赤峰概况和历史沿革及文化展开全文赤峰概况和历史沿革及文化《内蒙古晨报》提供资料: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接壤,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毗邻,北西与锡林郭勒盟相连,距首都北京和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沈阳均在500公里左右,全市总面积90021平方公里。

"赤峰"是因城区东北有一座赭红色的山峰而得名。

赤峰市地处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北部为大兴安岭南段山地,西南两面为燕山山地与辽西山地的边缘,中、东部为西辽河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多山,西部最高海拔2067米,东部海拔不足300米。

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俱全。

既有崇山峻岭,又有河谷平川。

既有浩瀚的坨沼沙地,又有广袤无垠的天然森林、草原和肥沃的良田。

中低山和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3.3%。

高平原占13.5%,平原占13.2%。

七老图山脉至亿合公熔台地至克什克腾旗西部高平原至黄岗梁至北大山至小罕山至乌兰坝至大罕山一线,构成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山地带,西拉沐沦河与老哈河中游至努鲁虎儿山脉一线,构成海拔10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地带,西拉沐沦河与老哈河下游、乌力吉沐沦河中游,构成海拔280米至400米左右的平原地带。

综合各地理因素,赤峰可分为四个地貌区,即:北部大兴安岭西南段石质中低山丘陵区、南部燕山北麓山地丘陵区、东部西辽河上游平原区、西部高原区。

赤峰市除周围一些大山外,市内还有红山、马鞍山、罕山、天山等,这些山有着著名的古迹、动人的传说和秀丽的景色,现都已开发为旅游区,各山之间均有隘口,可通四邻。

赤峰市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全市年平均最高气温11.6℃,年平均最低气温-1.8℃,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0至7℃。

全市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南北温差为9℃。

年日照时数为2800-3100小时,光能总辐射量为5700-6100焦耳/平方米;绝大部分地区有效积温在1800-3000℃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81毫米,蒸发量达2000-2300毫米,降水70%集中于6-7月份,雨热同季,年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

草原明珠--赤峰历史介绍

草原明珠--赤峰历史介绍

赤峰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现已发现古人类文化遗址6,800多处。

有史文明以后,赤峰成为我国北方各少数民族活动的中心,是草原青铜文化和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

“八五”时期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敖汉“兴隆洼聚落遗址”,确立了中华民族8,000年的文明史,被史学界定名为“华夏第一村”。

在翁牛特旗出土的红山文化标志性器物---玉龙,被史学界定为“中华第一龙”。

赤峰资源较为丰富,贵重金属、有色金属储量均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

草原、沙漠、冰臼、石林、温泉等自然资源和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人文资源富集,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

赤峰地处东北与华北经济区的结合部,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很容易接受北京、天津、沈阳、大连等几个中心城市的辐射。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

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常,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

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发展中具备了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因赤峰境内多有龙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称为龙的故乡,红山文化的先民应为龙的传人。

鸡血石其中叶腊石(已定名为巴林石)储量约12 000吨,是雕刻工艺品的优质原料,产于巴林右旗沙布尔台苏木牙乌图山,其含千分之五鸡血石,被誉为稀世之宝,中外闻名西拉姆论和赤峰主要旅游景点: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大明塔梵宗寺辽太祖陵喀喇沁王府龙泉寺荟福寺辽“真寂之寺” 辽祖州城遗址荣宪公主墓乌兰布统古战场兴源寺巴拉奇如德庙百岔川岩画根丕庙后召庙辽石窟寺辽庆陵奈曼王府喀喇沁亲王府城子山遗址大井古铜矿遗址宝山墓群释迦佛舍利塔阿斯哈图冰石林大青沟玉龙景区冰臼奇观贡格尔草原勃隆克沙漠其甘沙漠达里诺尔湖第四纪冰川遗迹红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山生态园赛罕乌拉巴彦他拉草原响水玉瀑克什克腾国家地质公园打虎石水库罕山自然风光沙地云杉巴彦花水上游乐园百兴图达拉哈草原翁旗红山水库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锡伯河赤峰市乌兰布统达里湖花山公园黑里河自然保护区宁城法轮寺特色活动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

赤峰市历史文化介绍学习资料

赤峰市历史文化介绍学习资料

赤峰市历史文化介绍赤峰市历史文化介绍•死亡诗社•精灵夜路•19位粉丝•1楼1.目前以赤峰市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

赤峰市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地级市,敖汉旗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旗县,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小河沿均在敖汉旗境内。

2.赤峰市最久远的考古学文化:小河西文化是赤峰市目前已正式命名的历史最久远的考古学文化,也是辽西地区最早的一种原始文化,距今约10000年,因首次发现于敖汉旗木头营子乡小河西遗址而得名。

3.兴隆洼文化:兴隆洼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而得名,距今约8000年,经济形态除农耕外兼狩猎、采集。

兴隆洼遗址是内蒙古及东北地区时代较早、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总面积3.5万平方米,遗址周围有人工围沟,围沟内有成排平行排列的房屋,房址最大的140平方米。

出土陶器均为夹砂陶,深筒直腹罐和钵为其典型器物,并有玉玦、玉斧、玉锛等玉器出土。

该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

4.赵宝沟文化:赵宝沟文化是略晚于兴隆洼文化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首次发现于敖汉旗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距今约6800年。

赵宝沟遗址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发现房址和灰坑140余处,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古器、蚌器。

尊型陶器上有鹿、鸟、猪、鱼等图形,被学术界誉为“第一神图”、“最早的透视画”、“中国画坛之祖”。

该遗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富河文化:富河文化首次发现于乌尔吉沐沦河河畔的巴林左旗浩尔吐乡富河沟门村,距今约5300年。

分布范围在西拉沐沦河以北和通辽境内,文化类型有别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近似于赵宝沟文化。

富河遗址面积5000平方米,出土了一批石器、陶器、骨器,其中一件骨器被学术界誉为“中华第一卜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峰市历史文化介绍•死亡诗社•精灵夜路•19位粉丝•1楼1.目前以赤峰市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

赤峰市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地级市,敖汉旗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旗县,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小河沿均在敖汉旗境内。

2.赤峰市最久远的考古学文化:小河西文化是赤峰市目前已正式命名的历史最久远的考古学文化,也是辽西地区最早的一种原始文化,距今约10000年,因首次发现于敖汉旗木头营子乡小河西遗址而得名。

3.兴隆洼文化:兴隆洼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而得名,距今约8000年,经济形态除农耕外兼狩猎、采集。

兴隆洼遗址是内蒙古及东北地区时代较早、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总面积3.5万平方米,遗址周围有人工围沟,围沟内有成排平行排列的房屋,房址最大的140平方米。

出土陶器均为夹砂陶,深筒直腹罐和钵为其典型器物,并有玉玦、玉斧、玉锛等玉器出土。

该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

4.赵宝沟文化:赵宝沟文化是略晚于兴隆洼文化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首次发现于敖汉旗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距今约6800年。

赵宝沟遗址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发现房址和灰坑140余处,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古器、蚌器。

尊型陶器上有鹿、鸟、猪、鱼等图形,被学术界誉为“第一神图”、“最早的透视画”、“中国画坛之祖”。

该遗址2 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富河文化:富河文化首次发现于乌尔吉沐沦河河畔的巴林左旗浩尔吐乡富河沟门村,距今约5300年。

分布范围在西拉沐沦河以北和通辽境内,文化类型有别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近似于赵宝沟文化。

富河遗址面积5000平方米,出土了一批石器、陶器、骨器,其中一件骨器被学术界誉为“中华第一卜骨”。

该遗址2006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古文化中一支极其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于赤峰红山后发现了该文化的遗存,五十年代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尹达先生著《关于赤峰红山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红山文化正式命名。

红山文化是以农业为主、兼有牧、渔、猎并举的原始文化,分布范围以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流域为中心区域,西起张家口、东达辽河中游、北至大兴安岭、南逾大凌河谷,距今5000——6000年,延续2000年之久。

红山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辽河流域相碰撞而产生的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

陶器多为红陶黑彩,花纹丰富,造型生动。

玉器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剔透,极具神韵。

其中1972年在翁牛特旗赛沁他拉出土的红山文化代表性器物大型“c”型碧玉雕龙,周身卷曲,整体磨光,首尾相顾,吻部高昂,眉目流盼,高鬃飘举,给人以飘洒、俊逸、神奇、威武的美感,是中国最早的龙型玉器,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赤峰由此而成为中华龙的故乡和龙文化的发祥地。

红山文化近年不断有新发现,在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和凌源、建平交界处牛河梁先后发现了牛神庙、积石冢和祭坛。

2003年在红山后新发现了一处保存完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祭祀遗址。

红山遗址群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2010-5-4 12:34•回复•死亡诗社•精灵夜路•19位粉丝•2楼红山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红山文化的发现,使西拉沐沦河流域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把原来以夏代为开端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表明赤峰是龙文化的发祥地,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两大玉文化中心。

7.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都因首次发现于松山区王家店乡夏家店村而得名,为中国北方青铜文化。

青铜时代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指夏、商、周至春秋时期。

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为中国北方早期青铜文化,范围以赤峰为中心,东至辽宁西部,南达京津地区,西到张家口以东,北抵西拉沐沦河流域,其中大量山城遗址最引人注目。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兼畜牧业和狩猎。

主要农业作物为粟和稷,其农业文明不晚于中原地区。

出土的彩绘陶器系用红白两彩在烘制后的陶器上绘有饕餮纹、云雷纹、蟠螭纹、龟蛇纹等图案,与商周时期青铜器同等重要。

夏家店上层文化属晚期青铜文化,距今3000年左右,分布范围北至查干沐沦河、乌尔吉沐沦河流域,东南到凌河上游,东北至敖来河、孟克河,西南达承德地区,以西拉沐沦河和老哈河流域最为密集,系中华民族史上影响较大的北方少数民族东胡族所创造,被史学界称为“东胡文化”。

先后出土了多为本土铸造的大量青铜器,融中原和漠北青铜文化于一体,与中原同期青铜文明互相影响、互见短长,工艺精湛,特色鲜明。

夏家店遗址群面积380000平方米,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小河沿文化:小河沿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敖汉旗原小河沿乡(现四道湾子镇)白斯朗营子村而得名,距今约5000年。

分布区与红山文化基本一致,经济形态为农牧结合兼狩猎。

出土器物的器型、彩陶图案和纹饰具有既与红山文化有承袭关系又不尽相同的风格和特点。

遗址中出现了双间式房址,墓葬中发现了男女合葬墓,证明小河沿文化已进入原始公社解体阶段。

9.契丹辽文化:契丹族是发源于赤峰境内西拉沐沦河和老哈河流域的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强族,从公元四世纪始兴至十三世纪初西辽灭亡,存在近千年。

契丹民族所建立的辽王朝,自公元907年建国至1125年被金所灭,与北宋共存,疆域东至今渤海、西达河套、南抵京津、北扩蒙古,辖五京六府、156座州城、209县,统治中国北方200余年。

辽王朝的建立,在中国古代北方形成了统一的格局,对此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北方多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交融发展。

终辽一代,赤峰地区始终为之统治中心,境内辽代遗存丰富。

赤峰由此成为国内外契丹辽文化展示和研究中心。

10.赤峰市境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国以来,国务院先后公布了6批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赤峰市有25处名列其中,占1%强。

它们是: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辽陵及奉陵邑(含祖陵祖州、庆陵庆州、怀陵怀州)、兴隆洼遗址、大甸子遗址、缸瓦窑遗址、架子山遗址群、大井古铜矿遗址、城子山遗址、金界壕遗址、应昌路故城遗址、宝山·罕苏木墓群、福会寺、喀喇沁亲王府及家庙、赵宝沟遗址、红山遗址群、夏家店遗址群、汉代黑城城址、辽知明代查干浩特城址、清代宝善寺、元代张应瑞墓地、清代灵悦寺、元代龙泉寺、辽代真寂之寺、辽代韩匡嗣家族墓地。

另外,赤峰市境内的战国至明长城被归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项目。

11.契丹族始祖神话: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威武的天神骑白马沿土河(今老哈河)向东而行,一个俊美的仙女驾青牛车沿潢水(今西拉沐沦河)而下,二人相遇于两河交汇的木叶山(今翁牛特旗海金山)下结为夫妻,生八子,后分八部,这便是传说中的契丹族始祖。

这段神话反映了契丹族发祥于西拉沐沦河和老哈河流域。

从此,一个新的民族从神话中走出,为古代历史写下了崭新篇章。

•2010-5-4 12:34•回复•死亡诗社•精灵夜路•19位粉丝•3楼12.辽上京:辽上京是契丹建国初期在本土兴建的第一座京城,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在草原上建立的第一座都城。

辽上京遗址位于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郊,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载,上京为辽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水草便畜牧。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今敖汉旗东部)称帝建辽,918年命礼部尚书康默记充当版筑使建都城,仅百日便初具规模,名曰皇都。

辽太祖死后,太宗即位继续营建皇都。

938年,太宗改皇都为上京并设临潢府。

上京城分南北二城,北名皇城,为皇族居所;南名汉城,为汉族人居所。

两城相连呈“日”字形。

两城建筑与布局是辽“以国制治旗但,以汉制待汉人”的政治制度的反映。

辽上京作为辽之都城历经204年。

1120年金兵攻占上京。

金时将上京改为北京临潢路,至元代上京逐渐废弃。

皇城内现存石刻观音、龟形碑座各一具,附属建筑有南北二塔。

汉城现存残断墙三段。

2000年9月辽上京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为西部大开发文物保护维修重点项目之一,同年12月《辽上京遗址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论证审批。

目前规划正在实施中。

13.辽中京:辽中京是辽朝鼎盛时期建立的一座都城,是辽重要的陪都。

辽中京遗址位于宁城县大明镇。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中京始建于1002年,1007年竣工,后又逐年增建。

布局仿北宋都城汴梁,但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分外城、内城、皇城三重。

外城、内城略呈“回”字形,皇城城正方形。

周长约1 5公里,面积14.7平方公里。

中京城自辟地兴建到失于金,历经150年,一直为辽的重要都城和中、晚期的统治中心。

112 2年金攻占中京,金时改辽中京为北京大定府,元初改为北京总管府后为大宁路、武平路。

明初在此设大宁都指挥使司后改为被平行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年(1388年)设大宁卫。

明太祖死后诸王纷乱,中京城毁于战火。

遗址内现存辽、金时期砖塔3座。

14.喀喇沁王府:喀喇沁王府全称“喀喇沁右翼王府”,位于喀喇沁旗王爷府镇,是内蒙古自治区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蒙古王府。

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家庙)。

始建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时为郡王府。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第六代郡王喇特纳锡弟晋亲王品级后,在郡王府基础上扩建为亲王府。

占地300亩,建有房屋500余间,属清代官式建筑,建筑风格又具有一定的明代遗风。

主体建筑分三路布局,中路为王府核心区,遵照传统的中轴对称之制而建,东路、西路为东西跨院。

建筑功能以中路为主,为亲王办公、议事、接待宾客、举行大典之所。

东西跨院为亲王的生活居所。

近年来,喀喇沁旗政府斥资3000多万元对王府进行了复建维修,辟为中国清代蒙古王府博物馆,重现了其当年繁盛时期的风采。

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景区。

•2010-5-4 12:34•回复•死亡诗社•精灵夜路•19位粉丝•4楼15.贡桑诺尔布:贡桑诺尔布(1872——1931)字号亭,号夔庵,蒙古族。

其远祖为成吉思汗的功臣者勒蔑,姓兀良哈氏。

喀喇沁右翼旗第十二任王爷,在历代王爷中思想最为开放、政治上颇有建树。

特别是在1898年——1912年这14年中,他革除弊政、提倡人权,富旗强民、兴办实业,开启民智、首倡教育,派遣留学、博采众长,赞成共和、反对分裂,为中华民族的富强、为蒙古民族的振兴、为喀喇沁旗的繁荣昌盛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