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化概述

合集下载

陕西的民俗文化

陕西的民俗文化

解说
• 关中地区把饭碗不叫饭碗而叫老碗。由此可见, 这个“老”字并不是代表了老碗的历史多么悠 久,而是碗中“老大”的意思。其实老碗在饭 碗当中,老碗绝对也是碗家族中当之无愧的 “老大”。 • 说起这老碗,产地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 属于青花粗瓷。虽然,这老碗表面打眼一瞅有 点愣头愣脑。但是,骨子里却透着一种朴实和 憨厚劲儿,这就像关中人的秉性一样。正宗的 关中地区大老碗,碗深而圆,其容量起码有一 般吃饭用的小碗七八个之多。
解说
• 由于关中地区地处北方,这里日照强烈, 干旱少雨,而且风沙天气较多。所以农村 妇女在辛勤劳作的时候,都要头顶着手帕。 • 手帕既可以防止强烈的日光对皮肤的侵害, 又能阻止尘土进入到头发,而且头发也不 能被风吹乱。当在外劳作,没有随身携带 毛巾的话,手帕又可以擦汗抹灰,实在既 实惠有美观。
解说
解说
• 在十大怪中,最怪就是秦腔吼起来。秦腔 产生于民间,生动的反映出人民的愿望、 爱憎、痛苦和欢乐,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斗 争。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 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 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 • 吼戏者,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 但只要观众叫声“好”,这吼戏者的高兴 程度不亚于获得什么大奖,人们认为,这 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 馋”、“燎得太(好极了)”。
•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 “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 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 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 边盖的房子能让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 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 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 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 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 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陕西民俗文化

陕西民俗文化

陕西民俗文化摘要陕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或重要政权先后在这里建都,又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所在地,典籍丰富、文化遗存也多,许多风俗习惯多有可供追寻的历史渊源。

地域上:东面黄河、西望关陇;北临塞外草原,南接巴蜀水乡,横跨陕北高原、渭水盆地和秦巴山区。

有着丰富多彩古朴独特的乡土文化、民风民俗既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又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关键词:陕西民俗文化表现形式措施保护产业一、什么是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

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

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

《礼记·王制》云:“岁二月,东巡守。

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

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

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

这里说的王者巡守之礼,就是国君深入民间,对乡村社会的民情风俗进行一番调查研究。

太师是掌管音乐及负责搜集民间歌谣的官吏,他把民间传承的民歌(国风)呈递给国君。

国君通过这些民歌,“观风俗,知得失”,制定或调整国家的方针政策。

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就是古代各民族之间流传的民歌。

这些民歌,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风俗习惯,包含着大量的古代民俗事象,对研究我国古民俗具有重大价值。

就比如《水浒传》中的江湖文化、侠义文化都属于民俗文化意识范畴。

研究民俗事象和理论的学科称为民俗学。

“民俗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如考古学要借助民俗学揭开古代社会神秘的面纱,民俗学要借助考古学提供古代传承文化的实证。

二、陕西民俗文化的地域划分民俗的地域划分为: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

陕西文化

陕西文化

• •
3/27/2016
三秦大地的区域分布
塞外文化—陕北
中原文化——关中
秦蜀楚文化——陕南
塞外文化—陕北
红色圣地--延安
中国第一帝都--咸阳
பைடு நூலகம்
秦蜀楚文化--陕南
十三朝古都--西安
华山
塞外文化——陕北
• 陕北地区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它们都在陕西的北部,所以称做陕 北。是革命老区。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 积92521.4平方公里。 陕北是中国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 战斗过13年,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 富——陕北革命精神。全市境内的革命文物达140多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延安市区内的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 陕北土地原本贫瘠,因为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战略后而生态环境完全改 变,又因发现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及盐业、稀土等重 要资源而迅速崛起 •
3/27/2016
中国第一帝都——咸阳
• • • 咸阳是陕西省第3大城市。省辖市,中国著名古都之一,为中国第一帝都。位于关中平原中部, 渭河北岸,九嵕山之南,因在山水之阳,故名咸阳。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咸阳成为全国政治、 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1952年设咸阳市。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 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地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及首批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市。2004年,又被评为首届中国魅力城市。 昭陵(唐太宗墓)、茂陵(汉武帝墓)、阳陵(汉景帝墓)等27座帝王陵墓和256座陪葬墓,形成绵 延百里、蔚为壮观的帝王陵墓群。 咸阳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已形成纺织、电子、煤炭、石油化工、机械为主体的工业体 系。纺织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棉纺、毛纺、化纤、印染、服装、纺织机械及纺 织科研门类齐全、相互配套的完整体系,成为全市出口创汇的主导产业,其年产值占全省 纺织业的I/3。电子工业已成为实力较强、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新兴产业,全国最大的彩 管厂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等13家大中型电子企业集中于市区西郊,其年产值占全省电子工 业的近一半。秦都已被人们誉为“纺织电子城”。咸阳市已成为陕西最大的果品生产加工 基地,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电子工业基地、能源化工基地,医药保健基地、纺织工业基 地。

介绍家乡陕西

介绍家乡陕西

介绍家乡陕西
- 历史文化: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多个朝代的古都所在地。

西安是陕西的省会,也是世界闻名的古都,曾是中国古代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等众多历史遗迹见证了陕西的辉煌历史。

- 自然景观:陕西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如华山、秦岭、壶口瀑布等。

华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以险峻著称;秦岭是中国重要的山脉之一,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壶口瀑布则是中国第二大瀑布,气势磅礴。

- 美食文化:陕西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如肉夹馍、凉皮、油泼面等。

这些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而闻名,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 民俗文化:陕西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秦腔、腰鼓、民间艺术等。

秦腔是陕西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具有独特的音乐和表演风格;腰鼓是陕西民间的传统舞蹈,以其热情奔放的表演形式而闻名。

陕西历史文化与习俗

陕西历史文化与习俗

陕西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经济地 位。在农业社会时期,陕西地区以其 肥沃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成为了 全国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基地之一。同 时,陕西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如煤炭、石油等,这些资源也为当 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陕西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化地 位。陕西地区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 一,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如秦始皇陵、汉长安城遗址、唐大 明宫遗址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代表 了陕西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更是 中国文化的瑰宝和代表。
史前时期
陕西地区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如西安蓝 田人等。到了新石器时代,陕西出现了著名的仰韶文化和 龙山文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夏商周时期
陕西地区在夏商周时期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时政治、经 济、文化的中心之一。这一时期,陕西地区建立了许多著 名的城邦和国家,如岐山、镐京等,成为了中国历史的开 端。
02 陕西文化特色
陕西的方言与民间艺术
方言
陕西话属于北方方言,具有独特 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是陕 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艺术
陕西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包括 皮影戏、秦腔、陕北民歌等,具 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陕西的文学与艺术
文学
陕西文学历史悠久,涌现出许多优秀 的作家和作品,如贾平凹、陈忠实等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陕西的历史、文 化和人民生活。
皮影戏
陕西的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独 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风格而著名。
陕西的饮食文化
01
02
03
面食为主
陕西的饮食以面食为主, 如肉夹馍、羊肉泡馍、油 泼面等。
口味偏辣
陕西菜口味偏辣,以油大、 味重著称。
特色小吃

陕西地域文化特色调研报告

陕西地域文化特色调研报告

陕西地域文化特色调研报告陕西地域文化特色调研报告陕西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陕西地域文化的独特之处,以下是对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调研报告。

一、历史文化陕西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首先是兵马俑,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陪葬的制陶工艺精美、数量众多的陶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我国古代艺术的杰作。

其次是秦始皇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此外,陕西还有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二、建筑文化陕西的建筑文化以古代建筑为主,具有独特的风格。

首先是古城墙,位于西安城内的古城墙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城墙,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垣工程中的杰出代表。

其次是大雁塔,大雁塔是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的珍品之一,是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为了收藏文物而修建的,是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址。

此外,陕西还有华清宫、陕西历史博物馆等重要的建筑文化景点。

三、民俗文化陕西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首先是皮影戏,陕西皮影戏是中国三大皮影戏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次是莜麦文化,莜麦是陕西的传统农作物,它不仅是当地人民的重要食品,也是陕西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陕西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和传统手工艺品,如关中彩灯、西安刺绣等。

四、风俗习惯陕西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首先是陕北的坨子宴,坨子宴是陕北地区的一种传统风俗,是一种由土豆制成的面点,口感独特,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其次是陕西的脑白菜宴,脑白菜是一种在陕西特产,被当地人民视为富贵之物,而举办脑白菜宴则被看作是一种独特的风俗习惯。

此外,陕西的人们还会在正月初一吃酸辣豆腐羹,这是陕西的传统风俗。

总结起来,陕西地域文化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筑文化独特,民俗文化丰富多彩,风俗习惯引人注目。

这些特色使陕西成为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也为陕西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陕西文化特色简介500字左右

陕西文化特色简介500字左右

陕西文化特色简介
陕西,这个位于中国西北的省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从秦始皇陵的壮观,到华清池的婉约,再到兵马俑的神秘,陕西的文化特色无处不在。

一、历史文化的厚重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秦始皇陵、大雁塔、华清池等历史遗迹,无不展示了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里,你可以亲身体验到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辉煌历程。

二、民间艺术的璀璨
陕西的民间艺术璀璨多彩,其中包括皮影戏、秦腔、剪纸等。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各具特色,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它们是陕西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美食的诱人
陕西的美食独具特色,以酸辣著称。

肉夹馍、羊肉泡馍、凉皮等都是陕西的特色美食。

这些美食味道浓郁,让人回味无穷。

品尝陕西美食,不仅能满足味蕾的需求,还能让你更深入地了解陕西的文化和生活。

四、黄土高原的风情
陕西的黄土高原是中国黄土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这里的自然景观独特,人文风情浓厚。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壮观的黄土高原风光,感受到当地人民的淳朴和热情。

这里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如陕北民歌、安塞腰鼓等,都让人流连忘返。

五、现代化的发展
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陕西也在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

西安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同时,陕西也在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等产业,努力打造现代化强省。

古老的城市探索陕西西安的历史文化

古老的城市探索陕西西安的历史文化

古老的城市探索陕西西安的历史文化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

本文将带您一起深入了解陕西西安这座古老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

1. 西安的历史渊源西安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作为古代中国的首都,它曾是13个朝代的首都,包括秦朝、西汉朝、唐朝等。

西安的历史渊源可以从兵马俑开始探索。

2. 兵马俑:秦始皇的陪葬宝藏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中国古代秦始皇陵的陪葬品。

秦始皇帝想要在死后拥有自己的军队,于是在陵墓中埋葬了数千个兵马俑。

如今,游客可以亲眼目睹这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深入感受秦朝的辉煌和庄严。

3. 大雁塔:千年佛寺的文化瑰宝位于西安市南郊的大雁塔建于唐朝,是佛教寺庙之一,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象征。

大雁塔内珍藏了大量的佛教文物和经典,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登上大雁塔,不仅可以俯瞰整个西安市区的美景,还能感受到千年文化的底蕴。

4. 古城墙:守望历史变迁的巍峨壁垒西安古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之一,也是历代王朝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基地。

登上城墙,可以一览西安市区的全貌,并感受当年守望城市的历史氛围。

城墙上还设有多处瞭望台和炮台,游客可以想象当年的战争场景,沉浸在历史的沧桑之中。

5. 钟楼鼓楼:时代的守望者西安的钟楼和鼓楼位于城市的中心,是古代城市交通的标志和商业繁华的象征。

钟楼作为时间的计量,鼓楼则打响每个新的一天。

登上钟楼和鼓楼,可以俯瞰古城的全景,近距离感受到古代城市的繁忙和时光的流转。

6. 大唐芙蓉园:唐代文化的再现大唐芙蓉园是一座以唐代文化为主题的园林景区,位于西安市南郊。

园内建筑和景观融合了唐代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还有许多唐代服装秀和音乐舞蹈表演。

在这里,游客可以穿越时空,仿佛回到了盛唐时期,感受到丝路贸易和文化繁荣的魅力。

7. 铭记历史的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集陕西历史文物和现代展示于一体的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南门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文化概述
陕西在上古时代是华夏“九州”中的“雍州”,历史悠久,早在11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灞河两岸生息繁衍;西安城东的半坡遗址,展示着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大约五千年前,华夏始祖炎帝、黄帝带领各自的部落,在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一带开创了中华文明;后稷开启农耕文明,仓吉创造汉字,张骞发轫丝绸之路,司马迁独领传记史书之风骚……无不标志着陕西古代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中心。

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长达1180年。

另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次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

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陕西具有重要的位置。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延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13个春秋,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

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文明发祥】陕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大约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开始制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采集果实和狩猎鸟兽。

1963年发现的“蓝田猿人”,是全国发现的时间最早、最为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

约三四万年前,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

1953年发现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农业发祥】陕西是我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集果实。

当时种植的谷物主要是粟。

传说中最早从事耕种稷和麦的人,是陕西关中周人的祖先。

到了西周末年,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并向其他地区传播。

【对外开放发祥】陕西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

大约在3000多年前,陕西长安就同许多国家有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交往活动。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古长安为起点的。

从两汉时期时,就以长安为中心,同南亚、西亚、欧洲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文化发祥】陕西是远古文化的摇篮之一。

陕西从西周起,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周族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

周人以周原为活动中心后,就有了文字记事,把卜辞和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刻在骨片上,后来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

周代的古阴阳历,就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等都记录印证了博大精深的陕西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号称世界第七大奇迹。

【自古帝王都】陕西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时代最长的省份。

大约在2000年前、公元前28世纪左右,传说夏部落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在陕西活动过,为中华民族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丰功伟绩。

公元前21~前16世纪的夏朝时期,陕西就有褒国、扈国、骆国出现。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在陕西建都。

此后,又有秦、西汉、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大夏等13个王朝先后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100多年。

此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次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计11年。

陕西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的历史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宝贵文物。

【革命圣地】近代的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

从此,中共中央在陕北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

延安成为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陕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3600万勤劳、勇敢、智慧的陕西儿女,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正在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昂扬的斗志,投身西部大开发,发扬光荣传统,重振汉唐雄风,再铸新世纪的历史辉煌。

【唐以前行政区划演变】陕西地方行政区划,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战国时,魏国在洛河下游设上郡,楚国在汉江中游设汉中郡,秦在陕北也设上郡。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

陕西境内除保留上郡和汉中郡外,在渭河流域另设内史,与郡同级。

西汉沿袭秦制,保留上郡与汉中郡,另将秦的内史分为3个相当郡的政区:京兆尹(分管今西安以东、渭河以南地区)、左冯翊(分管渭河以北、洛河中下游地区)、右扶风(分管咸阳以西地区),称为“三辅”,治所均在长安城。

汉武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13州刺史部,监察各郡。

后来改刺史部为州,州牧或州刺史为行政长官,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现今的陕西在西汉中期涉及3个州。

三国时期,现今陕西地区的大部分由雍州、荆州、益州管辖。

西晋时大致和三国相仿。

东晋至隋统一的二百多年间,南北分裂,战争频繁,行政区划十分混乱。

【唐以后行政区划演变】唐初对州、郡、县加以改革,全国共设10道,道辖州、郡。

今关中、陕北属关内道,陕南属山南道。

宋改道为路,今陕西的大部分属于永兴军路,治所在今西安市;今麟游、周至以西,南至凤县、留坝,另属秦凤路,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

这两路是由宋初的陕西路划分出来的,因此,习惯仍称它们为陕西路。

今佛坪、镇巴以西属利州路,治所在今汉中市。

今宁陕、石泉以东属京西南路,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市。

今神木、府谷、佳县属河东路,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

金仍用路制,完全设在陕西境内的有京兆府路、延路。

元代的政治中枢称中书省,在各地的分设机构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陕西行省的辖地包括今陕西全境及甘肃兰州以东和内蒙古伊克昭盟中部以南各地。

明在元行省基础上,除北京、南京外,在全国设13个布政使司,陕西布政使司所辖地区包括今陕西全境、甘肃嘉峪关以东各地、宁夏和内蒙古伊克昭盟的大部、青海湖以东部分。

清代废去布政使司的称号,仍称行省或省,嘉庆年间全国有18个省。

清初陕西仍辖今甘肃、宁夏和青海东部。

康熙二年(1663)年移陕西右布政使驻巩昌,五年改为甘肃布政使,移驻兰州。

从此,陕、甘两省分治。

自元代设行省起,陕西的省治一直设在现今的西安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