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其二)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赠从弟 其二》

古诗词鉴赏《赠从弟 其二》

古诗词鉴赏《赠从弟其二》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注释亭亭:高耸的样子。

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一何:多么。

惨凄:凛冽、严酷。

罹(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从弟:堂弟。

赏析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

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

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

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

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

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赠从弟(其二)

赠从弟(其二)
赞美松树狂风中挺立不倒的坚忍不拔精神的句子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与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诗意相似的句 子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
正。
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零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 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句子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中心思想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 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 头、不向残暴弯腰的精神气节,融入了对 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 诗人并没有讲他希望堂弟应当如何,但 其劝勉之意却又不言而喻。
在恶劣的环境中要正气凛然、不屈 服。
考一考
写出松
赏析
•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松树的整体形象:挺拔高耸,傲然立在山上。
赏析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作用: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在狂风吹拂下挺立不倒,坚忍不拔。 不畏风暴
赏析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通过冰雪的残酷,再次反衬松树 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赏析
•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直接写松柏不 畏严寒的品格,点明主题。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 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 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 狂风和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 节。
别 董 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考一考
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既表现作者阔大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 隔的语句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

《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赠从弟·其二》原文及赏析《赠从弟·其二》为魏朝词人刘桢所著。

《赠从弟》刘桢 阅读鉴赏题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赠从弟》刘桢 阅读鉴赏题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赠从弟》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赠从弟(其二)(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1、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
答:“一何盛”突出了风的迅疾凶猛,“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表现了松柏顽强的生命力。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象征手法。

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3、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答: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即使处于乱世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4、这是一首咏物诗,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1。

赠从弟(其二)的意思

赠从弟(其二)的意思

赠从弟(其二)的意思嘿,咱来说说《赠从弟》(其二)哈!你看那高山上的青松,那可真是厉害得很呐!不管是寒风多么凛冽,冰霜多么冷酷,它就那么直直地挺立着,就像个不服输的勇士。

咱的生活不也这样嘛!有时候会遇到各种风风雨雨,就像那寒风冰霜往咱身上招呼。

但咱不能怕呀,得学学那青松,站直了别趴下!你想想看,要是一遇到点困难就退缩了,那多没出息呀!就好比爬山,才爬了几步就喊累,就想放弃,那能看到山顶的美景吗?肯定不能呀!咱得咬咬牙,坚持往上爬,哪怕累得气喘吁吁,也不能半途而废。

青松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能顽强生长,咱在生活里遇到的那些事儿算个啥呀!工作上有点压力?那怕啥,当成是锻炼自己的机会呗。

感情上有点小挫折?哎呀,这都不是事儿,谁还没点起起伏伏呀。

再看看周围的人,有的人遇到点困难就唉声叹气,整天愁眉苦脸的,这能解决问题吗?不能呀!咱得乐观起来,像那青松一样,不管啥时候都保持着那份坚韧。

你说,要是咱都像青松一样,那还有啥困难能难住咱?不管是学习上的难题,还是生活中的琐事,咱都能迎刃而解。

就像歌里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

”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咱才能变得更强大,更有韧性。

咱可不能做那温室里的花朵,经不得一点风雨。

咱得做那高山上的青松,不管啥样的天气,都能稳稳地站立着。

咱的人生道路还长着呢,一路上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挑战。

但咱别怕,只要咱有那青松的精神,啥都能扛过去。

别总是羡慕别人过得多好,人家也是经历了一番风雨才有的收获呀。

咱也得加油,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遇到困难别退缩,勇敢地去面对,去挑战。

相信自己,咱一定行!就像那青松,永远那么挺拔,那么有力量。

咱也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这就是我从《赠从弟》(其二)里悟出来的道理,咱可得记住咯,别到时候给忘了呀!。

初二上《赠从弟》

初二上《赠从弟》

《赠从弟》(其二)鉴赏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字公干,东汉末东平国人,东汉末诗人,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并称“建安七子”。

1.依据“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发挥想象,做一段景物描写。

高山之巅,松树高耸挺立,枝干虬劲,绿荫凝碧。

山风呼啸而来,卷起沙石无数,松树却岿然屹立。

2.请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写了山上松柏挺拔,山谷中风声萧瑟,让“山上风”和“谷中风”展开较量,突出山上松柏挺拔的形象。

3.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4.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所描绘的画面。

松树在狂风中挺拔耸立,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刚劲!5.结合全诗谈谈“冰霜”“瑟瑟谷中风”这些景物在诗中的作用。

“冰霜”“瑟瑟谷中风”这些景物突出松柏生长环境之恶劣,反衬出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到,历经严寒而不凋的生命力。

6.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本诗进行赏析。

构思一,构思精巧,浑然无迹。

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

构思二,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以设问收束全文,一问一答作结,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牵出全篇主旨。

写法一,象征手法。

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写法二,托物言志。

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堂弟寄寓了无限期望。

语言一,用“亭亭”形容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赠从弟

赠从弟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
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又是多 么的刚劲。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 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 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两句的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 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 畏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品格, 点明主题。
诗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 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 描写风狂的诗句是: 主旨句:
刘桢(?-217),字 公干,东平(今山东 省东平县)人,“建 安七子”之一,刘桢 的诗风格劲挺,不重 雕饰。作品流传很少, 现仅存十五首。
赠从弟(其二 [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从弟:堂弟。亭亭:高貌。 瑟瑟:风声。一何:多么。 盛:大,凶猛。罹:遭受。 凝寒:严寒。
赠从弟(其二) [汉]刘桢 山上高耸挺拔的的松树,在 亭亭山上松, 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瑟瑟谷中风。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 风声一何盛, 多么的劲挺!当冰霜一片凄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惨凄凉景象之时,而松柏却 终岁常端正, 依然终年端正挺直。难道松 岂不罹凝寒? 柏不怕严寒吗?那是松柏具 松柏本有性。 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赠从弟其二的翻译

赠从弟其二的翻译

赠从弟其二的翻译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

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

尤其是结尾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诗人希望堂弟能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

人是环境的产物,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挫折、考验。

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注释1、本文选自《王子安集》(《四部丛刊》本)。

2、少府:官名。

3、蜀州:现在四川崇州。

也作蜀川。

4、城阙(què):皇宫门前的望楼,往往被用来代表京都。

这里指唐朝都城长安。

书法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6、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

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

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写松柏的品格,点明主题。
后四句写出了松柏的诗句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本文中赞美松柏在狂风中挺立不 倒的坚韧精神的句子是: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 且直.” 《赠从弟》中与其意思相似的 诗句是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本文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 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 然的句子是: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起首二句,“亭亭”——松的 傲岸姿态,“瑟瑟”——刺骨的 风声。以“谷中”映衬“山上”, 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 骨。
松柏的整体形象:高耸挺 拔,立于高山之上,不在恶势 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 铮。
三四两句加强了抒情的氛围。“一何” 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 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四 句呼应首句。
注释
①亭亭:高耸的样子。 ②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③一何:多么。 ④猛:猛烈 ⑤惨凄:凛冽、严酷。 ⑥罹( lí )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 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 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 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赠从弟
刘桢
作者简介
刘桢,字公干,东 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宁 阳县泗店古城村)人, 东汉著名文学家,诗人, 建安七子之一,今存诗 十五首,多为赠答之作。 明人辑有《刘公斡( wò ) 集》。
他以诗歌见长, 其五言诗颇负盛名, 后人将他与曹植并 称“曹刘”,为 “建安七子”中的 佼佼者。
原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主题思想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柏 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 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 高贵气节,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 厚感情,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 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 他的从弟。
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 突出了松柏的可贵品格。
前四句写出了松柏的形象。
五六两句,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 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松树和环境的对 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 加突现出来。
五、六两句通过冰霜的残酷再 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 骨。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 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 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