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共3套)(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合集下载

赠从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赠从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赠从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赠从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1分)
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诗词鉴赏(3分)
⑴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1分)
⑵象征手法(1分)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意近即可)。

赠从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原文

赠从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原文

赠从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原文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注:从弟,堂弟。

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4分4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3分5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3分⑴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⑵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意近即可3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2分诗人采用反衬的手法,1分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松树的经寒不衰、凛然正气的品质、形象。

1分4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1分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即使处于乱世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2分51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高高的松柏,屹立在高山之上,承受着来自山谷中的瑟瑟寒风。

不论寒风刮得多么强大,松枝总是那么劲挺!即使面临着悲惨凄凉的冰雪景象,松柏依旧端正挺拔,痴心不改。

难道松柏就不怕严寒吗?那是因为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是采用的比兴手法。

本作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上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于高山之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①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②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③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殊风雨。

(曹植《梁甫行》)④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⑤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⑥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⑦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⑧杜牧《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维的《使至塞上》的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记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谧而不沉寂。

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

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jiǎo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

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

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炫.目()澄.明()jiǎo()洁(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

(2分)(3)文中“钟情”的“钟”意思是____________;“如练的月华”中,“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赠从弟》刘桢 阅读鉴赏题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赠从弟》刘桢 阅读鉴赏题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赠从弟》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赠从弟(其二)(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1、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
答:“一何盛”突出了风的迅疾凶猛,“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表现了松柏顽强的生命力。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象征手法。

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3、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答: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即使处于乱世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4、这是一首咏物诗,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1。

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模拟试卷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模拟试卷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模拟试卷附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诗的题目是“赠从弟”,内容是歌咏松柏,作者有何用意?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江上(宋)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第二句中“低徊”一词很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中的三,四两句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做简要分析。

3.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请解释“初平”、“暖树”两个词语。

(2)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古诗阅读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

(2)“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离愁?试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5.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问题。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

(2)“行人临发又开封”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

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细节描写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就体裁而言是,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月夜忆舍弟①(唐)杜甫戍鼓断人行②,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八上08《赠从弟》-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八上08《赠从弟》-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36赠从弟(其二)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字词解释:①亭亭:挺拔的样子②一何:多么。

③罹(lí )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凝寒,严寒。

内容描述: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全诗赏析:这诗咏物诗采用对比、衬托、象征手法,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

并以松柏为喻,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堂弟寄寓了无限期望,劝勉堂弟像松柏一样坚贞自守,不改本性。

主旨:托物言志,表现了作者希望自己的堂弟也如松柏一样坚贞自守,不应外力而改变本性。

写作特色: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柏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高贵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考点精练:第一组题目:(1)【画面描绘】“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思想感情分析】“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第二组题目:(3)【词语理解】“松柏有本性”的“本性”指什么?(2分)(4)【词语赏析】请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的表达作用。

(2分)第三组题目:(5)三、四两句诗用了什么手法?“风声“、”松枝“各有什么含义?(6)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第四组题目:(7)本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8)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简要分析诗人的用意何在。

第五组题目:(理解默写):(9)《赠从弟(其二)》在一问一答中突出松柏傲雪凝霜的美好品质,对堂弟寄寓了无限期望的诗句是:,。

《赠从弟(其二)》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赠从弟(其二)》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赠从弟(其二)》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刘桢(186~217)汉魏间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

字公干。

东平(今属山东)人。

父刘梁,以文学见贵。

建安中,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

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

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

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

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

曹丕就曾说他“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又与吴质书》。

其作品气势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调颇高。

他与王粲合称“刘王”。

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合称建安七子,他以诗歌见长,其五言诗颇负盛,后人将他与曹植并称“曹刘”,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二、创作背景《赠从弟》共三首,分别用蓣藻、松柏、凤凰作喻,“初言茹藻可充荐羞之用,次言松柏能持节操之坚,而末章复以仪凤期之,则其望愈深而言愈重也”(元代刘履《选诗补注》卷二)。

此为其二,作者勉励他的堂弟要具有像松柏一样坚贞高洁的品性,这也未尝不是作者的自勉。

三、理解诗义注释:1.亭亭:高耸的样子2.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3.一何:多么。

4.惨凄:凛冽、严酷。

5.罹(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6.从弟:堂弟。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四、作品赏析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赠从弟(其二)阅读答案-刘桢

赠从弟(其二)阅读答案-刘桢

赠从弟(其二)阅读答案-刘桢(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赠从弟(其二)阅读答案-刘桢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从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
赠从弟(其二)
刘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一何”是什么意思?两个“一何”各突出了风声和松枝的什么特点?(3分)
▲。

.这是一首咏物诗,标题是《赠从弟》,内容却写“松”,请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

(3分)

答案:
10. (1)多么。

第一个突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意近即可)。

(2).本诗以松柏为喻,赞扬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现作者坚贞自守的品格,也有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二)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⑴诗中描写“风声”“冰霜”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⑵“松柏有本性”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希望堂弟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3分)
答:
答案:
12.⑴这是环境描写。

(1分)渲染了风之凛冽和冬之严寒,(1分)烘托了松柏的坚韧不拔。

(1分)
⑵答:挺立风中不倒,历经严寒不凋(或刚正坚贞、不屈不挠)。

(1分)诗人希望堂弟要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不要因环境的压迫而改变操守。

(2分)
(三)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1分)
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3分)
⑴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1分)
⑵象征手法(1分)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意近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