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昆虫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第一部分,资源昆虫学概述

第一部分,资源昆虫学概述

3.昆虫是蛋白资源
昆虫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类、微量 元素等,营养丰富。 营养价值极高、又兼有药用保健价值的食用昆虫产品将 进入规模化生产,昆虫营养蛋白将大规模进入市场。饲料昆 虫将出现规模化生产,与家禽、畜牧场相结合的利用畜牧粪 便饲养苍蝇幼虫,生产昆虫营养饲料的生态型饲用昆虫生产 线将应运而生,既解决了饲料问题,也解决了污染问题。 如作为饲料昆虫的苍蝇幼虫、黄粉虫,食用的各种昆虫 。
5.昆虫是仿生研究资源
昆虫的精巧结构是仿生学的良好模版,模仿昆虫的结 构和功能可以创造出奇妙的高科技产品。 通过对昆虫触角、眼、翅等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可仿 制出有特殊功能的机器人、昆虫生物传感器、生物反应器 等产品。
1
利用概况
七 资源昆虫的利用方式
1.本体利用:主要指对虫体、体细胞及其基因的直接或间接利
6 适应力强
昆虫无论对温度、饥饿、干旱、药剂等方面均有很 强的适应力,并且昆虫生活周期短,比较容易把对种群有 益的突变保存下来。对于周期性成长期的不良条件,昆虫 还可以休眠或滞育,有些种类可以在土壤中滞育几年、十 几年或更长的时间,以保存其种群的延续。
三 昆虫与人类关系
传粉昆虫,如蜂类、蝶类 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
1
利用概况
五 资源昆虫利用历史、现状和前景
利用历史:



各民族已经形成了各自的食虫文化,如吃虫节、特色菜 谱等。 7000年前已经利用蚕丝作为织物的原料,5200年前的 炎黄时代已实现家蚕的饲养。 以昆虫作为观赏娱乐和业余消遣的对象在我国也约有 2000年以上的历史。 《神农本草》中已记载药用昆虫21种,李时珍的《本草 纲目》记载药用昆虫73种。 我国农耕生产距今约6000年的历史,害虫防治的记载在 3000年前就开始,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的历史也有 1700年。

《资源昆虫学》课程大纲

《资源昆虫学》课程大纲

《资源昆虫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资源昆虫学(英文):Resource Entomology课程编号:14371120课程学分:2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资源昆虫学是研究如何开发、利用资源昆虫的一门昆虫学分支学科,研究食用、药用、观赏娱乐、工业原料及饲料资源昆虫的经济意义、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养殖及应用技术,以便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资源昆虫,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常见食用昆虫、药用昆虫、观赏昆虫、工业原料昆虫和饲料资源昆虫种类的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利用价值、应用方式以及人工繁殖技术。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资源昆虫的概念、资源昆虫的种类及用途;了解国内外各类资源昆虫的开、发利用概况。

掌握食用资源昆虫、医用资源昆虫、观赏娱乐资源昆虫、工业原料资源昆虫及饲料资源昆虫的生命活动规律、保护、经济意义及应用。

掌握主要资源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经济意义、养殖及应用方法、技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2学时)一、讲解资源昆虫及资源昆虫学的概念。

二、介绍资源昆虫的种类、用途及学习本课的目的意义。

第一章食用昆虫(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的食虫历史、食虫原因,适于开发的昆虫以及昆虫食品的加工方法;各种食用资源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为食用资源昆虫的种类、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难点为适于开发的判定标准第一节概述(2学时)一、人类的食虫历史二、为什么人类喜食昆虫?三、适于开发的昆虫种类四、昆虫的食用方法五、食用昆虫的加工方法第二节等翅目Isoptera (0.5学时)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 Shiraki第三节直翅目Orthoptera (1学时)一、蝗虫类1、中华稻蝗Oxya chinens (Thunb)2、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 (Meyen)3、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 L.二、蟋蟀类1、大蟋蟀Brachytrupes porlentosus Lichtenstein2、油葫芦Gryllus testaco Walkes三、螽斯类1. 蝈蝈Gampsaocleis gratiosa Br. Wat.第四节同翅目Homoptera(0.5学时)黑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 熟练掌握第五节鳞翅目Lepidoptera(1学时)一、蚕类1. 家蚕Bombyx mori L. 熟练掌握2. 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二、袋蛾类1. 大袋蛾Cryptothelea variegata Snellen2. 褐袋蛾Mahasena colona Sonan三、螟蛾类1. 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 Hubner2. 桃螟Dichocrocis puntiferalis Guenee第六节鞘翅目Coleoptera (0.5学时)象鼻虫类:笋螭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第七节膜翅目Hymenoptera (0.5学时)一、蜂类1. 蜜蜂: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2.意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ligustica Spin. 熟练掌握二、蚂蚁类1. 双齿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 熟练掌握2. 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 Fabr.第八节双翅目Diptera丽蝇(五谷虫)Chrysomyia megacephala (Fab.) 思考题:1、昆虫有何食用价值? 2、目前已开发的食用昆虫有哪几大类?在营养价值上有何共性? 3、如何加工食用昆虫?第二章药用昆虫(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药用昆虫的开发、利用概况,了解主要药用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采集加工、性状鉴别、功效及用法。

资源昆及其利用

资源昆及其利用

《资源昆虫开发与利用》教学大纲Insect Resources Exploitation总学时:36 学分:2理论学时:27 实验学时:9面向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及其他各类学科课程代码:ZRX009004大纲执笔人:卢希平大纲审定人:刘玉升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资源昆虫及其利用是高等院校农林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开发和利用昆虫资源,研究各类资源昆虫的人工养殖、加工利用技术;学会并掌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研究、养殖、利用昆虫资源的方法和技术,了解各类资源昆虫的生物学习性、饲养条件与要求,明确保护和利用昆虫资源的关系,进而能根据社会和生产的需要掌握开发和利用昆虫资源的原理和方法。

是生产上的前沿应用新技术,属于应用科学范畴,可为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

因此,该课程必须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利用一切现代技术为生产服务。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理论知识方面: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常见的资源昆虫的类群,熟悉资源昆虫的形态及生物学习性,掌握常见资源昆虫的养殖技术、管理方法及应用。

(2)实践技能方面:通过课程设计、现场制作等环节,能识别常见的资源昆虫种类,掌握主要资源昆虫的饲养、管理新技术,熟悉昆虫工艺制作的技术和方法。

3、课程教学改革资源昆虫及其利用是新兴的一门学科,对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开拓视野、拓展就业渠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有关资源昆虫饲养及利用的理论和知识,将生产上的高科技饲养及利用技术尽快地传授给学生,尽量用多媒体将有关图片及文字传授给学生。

二、教学大纲内容(一)课程理论教学绪论(3学时)1我国资源昆虫利用的历史2资源昆虫利用的现状和前景3资源昆虫及其利用方式4资源昆虫的应用状况5资源昆虫的发展趋势教学要点:资源昆虫利用方式、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资源昆虫的利用教学法建议:现场参观资源昆虫的养殖基地。

习题讨论:资源昆虫的利用现状、利用方式及前景。

昆虫的自然教育课程设计

昆虫的自然教育课程设计

昆虫的自然教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昆虫的基本分类特征,了解常见昆虫的生态习性;2. 学生能描述昆虫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学生了解我国昆虫资源的多样性,认识到保护昆虫多样性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 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等形式,提升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2. 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3.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类课程,以探究昆虫世界为主题,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好奇心,对自然界充满兴趣,但需引导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 昆虫的基本概念:介绍昆虫的定义、分类特征,以及昆虫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章节:《自然》四年级上册第二章“生物的分类”。

2. 昆虫的生态习性:讲解昆虫的生活环境、食性、运动方式等,以常见昆虫为例进行说明。

教材章节:《自然》四年级上册第二章“昆虫的生活习性”。

3. 昆虫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介绍昆虫的变态发育、生命周期,以及繁殖过程中的特点。

教材章节:《自然》四年级上册第二章“昆虫的生长与繁殖”。

4. 昆虫的多样性及其保护:阐述我国昆虫资源的丰富性,以及保护昆虫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

教材章节:《自然》四年级上册第二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昆虫观察、采集和制作昆虫标本,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资源昆虫学》教学大纲

《资源昆虫学》教学大纲

《资源昆虫学》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学科专业课课程代码:020263适用专业:森林保护、植物保护、林学、农学、食品科学等一、理论课教学大纲(一)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资源昆虫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资源昆虫的概念、资源昆虫的种类及用途;了解国内外各类资源昆虫的开发、利用概况。

具体掌握食用资源昆虫、药用资源昆虫、观赏娱乐资源昆虫、工业原料资源昆虫及饲料资源昆虫的生命活动规律、保护方法、经济意义及应用现状。

使学生熟练掌握主要资源昆虫的生活习性、经济意义、养殖方法,全面了解、掌握我国资源昆虫开发、应用技术。

(二)本课程教学内容说明资源昆虫学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完善形成、研究如何开发、利用资源昆虫的一门昆虫学分支学科。

研究食用、药用、观赏娱乐、工业原料及饲料资源昆虫的经济意义、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养殖及应用技术,以便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资源昆虫。

本课程作为森林资源保护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使学生在了解昆虫有害的一面的同时,也了解、掌握昆虫造福人类的一面,极大地丰富了森林保护专业的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本课程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课堂采取多媒体讲授,通过课内实践和野外实习加强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消化和理解,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思维。

(三)本课程各章教学结构及具体要求第一章绪论(1学时)1.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讲解资源昆虫及资源昆虫学的概念,介绍资源昆虫的种类、用途及学习本课的目的意义。

掌握资源昆虫的概念及资源昆虫的类型。

2. 本章重点:资源昆虫特征和类型。

3. 本章教学内容和要点:1)我国资源昆虫利用的历史2)资源昆虫的概念及其类型3)资源昆虫学的内容与任务4.本章思考题:1)资源昆虫的概念及资源昆虫的种类2)资源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第二章食用和饲用昆虫(7学时)1.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介绍人类的食虫历史、食虫原因,哪些昆虫适于开发以及昆虫食品的加工方法;介绍各种食用资源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

昆虫课程设计

昆虫课程设计

昆虫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昆虫的基本知识,包括昆虫的分类、特征、生活习性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如昆虫的身体结构、翅膀、触角等。

2.了解昆虫的分类,能够识别常见的昆虫种类。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昆虫的繁殖、捕食、防御等行为。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昆虫现象。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昆虫的基本特征:介绍昆虫的身体结构、翅膀、触角等特征。

2.昆虫的分类:讲解昆虫的分类体系,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昆虫种类。

3.昆虫的生活习性:讲解昆虫的繁殖、捕食、防御等行为,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4.昆虫现象的解释: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昆虫现象。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等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昆虫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昆虫现象的看法和理解。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具体的昆虫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释昆虫现象。

4.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昆虫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合适的昆虫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昆虫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昆虫学参考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昆虫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昆虫。

4.实验设备:准备显微镜、昆虫标本等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昆虫相关的研究报告、观察日记等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关于昆虫的自然课程设计

关于昆虫的自然课程设计

关于昆虫的自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昆虫的基本分类、特征及生物学意义;2. 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三种常见昆虫的名称、生活习性及生命周期;3. 学生能够了解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对昆虫进行科学探究;2. 学生能够通过绘图、制作模型等方式,展示昆虫的主要特征;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昆虫对环境的影响及人类应对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昆虫产生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学科,以探究昆虫的奥秘为主线,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培养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但昆虫知识有限。

教学要求:课程内容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与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昆虫基本知识:- 昆虫的分类与特征;- 常见昆虫的名称、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昆虫的分类与特征,引导学生认识昆虫的主要特征,了解昆虫的多样性;- 第二课时:常见昆虫介绍,学习蝴蝶、蜜蜂、蚂蚁等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 第三课时:昆虫与人类生活,探讨昆虫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与昆虫和谐共处;- 第四课时: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析昆虫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3. 教材章节:- 《自然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章:生物多样性;- 《自然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章:昆虫世界。

森林昆虫学课程设计

森林昆虫学课程设计

森林昆虫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森林昆虫的生态特点、生活习性及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

2. 学生能掌握森林昆虫的分类、主要昆虫的识别及其生物学特性。

3. 学生了解森林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包括传粉、捕食、分解等。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观察、记录和分析森林昆虫的能力,能运用适当的观察方法进行实地调查。

2. 学生能运用分类知识对森林昆虫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识别。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简单的昆虫生态实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森林昆虫的兴趣,激发关爱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 学生通过学习森林昆虫学,认识到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类课程,以实践性、探究性为主要特点。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启发式、互动式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生态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森林昆虫生态学基础理论:- 森林昆虫的生态特点、生活习性- 森林昆虫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森林昆虫生态学概述2. 森林昆虫分类与识别:- 昆虫的分类原则及方法- 常见森林昆虫的识别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 教材章节:第二章 森林昆虫的分类与识别3. 森林昆虫的生态功能:- 森林昆虫在传粉、捕食、分解等方面的作用- 昆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 森林昆虫的生态功能4. 实践活动与探究:- 实地观察森林昆虫,进行记录与分析- 小组合作设计昆虫生态实验,观察实验结果-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践活动与探究5.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昆虫:- 森林昆虫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保护森林昆虫多样性的措施- 教材章节:第五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昆虫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森林昆虫生态学基础理论第二周:森林昆虫分类与识别第三周:森林昆虫的生态功能第四周:实践活动与探究第五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昆虫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森林昆虫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原则和生态功能等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资源昆虫学英文名称:Resource Entomology课程编码:00810110学时/学分:32/2适用专业与层次:生物科学、本科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资源昆虫学是研究资源昆虫生命活动规律和保护、养殖、利用的一门昆虫学分支学科。

它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是动物学、昆虫学等的后继课程。

目的和任务:1、了解资源昆虫的概念、资源昆虫的种类及用途;了解国内外各类资源昆虫的开、发利用概况。

2、掌握食用资源昆虫、医用资源昆虫、观赏娱乐资源昆虫、工业原料资源昆虫及饲料资源昆虫的生命活动规律、保护、经济意义及应用。

3、熟练掌握主要资源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经济意义、养殖及应用方法、技术。

4、通过学习全面了解、掌握我国资源昆虫开发、应用技术。

教学的一些设想:1、进行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学科体系;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2、处理好学科各章节的内容,把握经典知识与现代知识、宏观知识与微观知识、多学科间知识交叉的关系。

3、本课程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采取课堂讲授,通过实验课加强对讲授内容的消化、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1 绪论1.1 什么是资源昆虫?1.2 资源昆虫的种类及用途1.3 本课程的内容及任务基本要求:讲解资源昆虫及资源昆虫学的概念,介绍资源昆虫的种类、用途及学习本课的目的意义。

本章内容先使学生了解资源昆虫及资源昆虫学的概念,介绍资源昆虫的种类、用途。

教师结合内容指导学习方法。

2 食用昆虫2.1 概述2.1.1 人类的食虫历史2.1.2 人类喜食昆虫原因2.1.3 适于开发的昆虫种类2.1.4 昆虫的食用方法2.1.5 食用昆虫的加工方法2.2 等翅目 Isoptera2.2.1家白蚁2.3 直翅目Orthoptera2.3.1 蝗虫类中华稻蝗、亚洲飞蝗2.3.2 蟋蟀类大蟋蟀、油葫芦2.3.3 螽蜞类蝈蝈2.4 同翅目Homoptera 黑蚱蝉2.5 鳞翅目Lepidoptera2.5.1 蚕类家蚕、柞蚕2.5.2 袋蛾类大袋蛾、褐袋蛾2.5.3 螟蛾类玉米螟、桃螟2.6 鞘翅目Coleoptera 象鼻虫类:笋螭2.7 膜翅目Hymenoptera2.7.1 蜂类蜜蜂: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2.7.2 蚂蚁类鼎突多刺蚁、黄京蚁12.8 双翅目Diptera 丽蝇基本要求:介绍人类的食虫历史、食虫原因,哪儿些昆虫适于开发以及昆虫食品的加工方法;介绍各种食用资源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

本章重点介绍食用昆虫生物学特性,宜较多地采用多媒体手段, 力求讲透学懂。

3 药用昆虫3.1 蜚蠊目Blattodea 中华地鳖虫、金边土鳖虫、冀地鳖虫3.2 螳螂目Mantodea3.2.1 大刀螳螂3.2.2 小刀螳螂3.2.3 薄翅螳螂3.2.4 巨斧螳螂3.3 直翅目 Orthoptera3.3.1 蝗虫类东亚飞蝗、中华稻蝗等3.3.2 蟋蟀类蟋蟀3.3.3 螽斯类3.4 同翅目Homoptera3.4.1 黑蚱蝉3.4.2 五倍子3.4.3 紫胶虫3.4.4 白蜡虫3.5 鳞翅目Lepidoptera3.5.1 冬虫夏草3.5.2 家蚕3.5.3 柞蚕3.5.4 蓖麻蚕3.5.5 黄刺蛾3.5.6 化香夜蛾3.5.7 高梁条螟3.5.8 玉米螟3.5.9 大袋蛾3.5.10 金凤蝶3.5.11 柑桔凤蝶3.5.12 菜粉蝶3.6 鞘翅目Coleoptera3.6.1芫菁类黄黑小斑蝥、南方大斑蝥、绿芫菁3.6.2 天牛类桑天牛、星天牛、云斑天牛3.6.3 蜣螂类蜣螂、粪金龟、大黑金龟子、铜绿丽金龟、白星金龟子、小青花金龟3.6.4 叩头虫类沟叩头虫、细胸金针虫3.6.5 龙虱类三星龙虱、黄边大龙虱3.6.6其它类洋虫、多毛隐翅虫3.6.7萤火虫类3.7膜翅目Hymenoptera蜜蜂、大黄蜂、长脚黄蜂、胡蜂3.8 双翅目Diptera 五谷虫、复带虻、华虻3.9 其它目家白蚁、蜻蜓、九香虫、衣鱼、咬蜻蛉基本要求:介绍药用昆虫的开发、利用概况,讲解主要药用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采集加工、性状鉴别、功效及用法。

重点为药用昆虫生物学特性及药效。

本章内容普遍较难, 应注意复习有关形态结构, 以帮助理解。

4 观赏娱乐昆虫4.1 蝶蛾类4.1.1 蝶类阿波罗绢蝶、金斑喙凤蝶、中华虎凤蝶、三尾褐凤蝶、双尾褐凤蝶、双尾褐凤蝶、软尾玉凤蝶、柑桔凤蝶、玉带凤蝶、丽蛱蝶、大红蛱蝶、翠蛱蝶、二尾蛱蝶、木叶蛱蝶、裙纹蛱蝶4.1.2蛾类绿尾大蚕蛾、樗蚕、樟蚕4.2 甲虫类白星花金龟、小青花金龟、铜绿丽金龟、星天牛、云斑天牛、金缘吉丁虫、松丽叩头虫4.3蜻蜒类斑丽翅蜻、黑丽翅蜻、褐带赤蜻、玉带蜻、华斜痣蜻、尖板曦箭蜒、宽纹北箭蜒 4.3.1蜻蜒标本制作及保存技巧4.4 鸣虫类蚱蝉、螽斯、纺织娘、锐声鸣螽、斗蟋、大扁头蟋、油葫芦4.5 观赏昆虫手工艺品的制作4.5.1 蝶翅画的制作4.5.2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昆虫工艺品的制作基本要求:介绍色彩鲜艳、形态奇特、鸣声动听、好斗成性或会发出闪烁荧光等具有观赏娱乐价值昆虫的形态、习性、养殖以及标本、手工艺品的制作技术、技巧。

5 工业原料昆虫5.1 绢丝昆虫家蚕、柞蚕、蓖麻蚕、天蚕、樗蚕、樟蚕、大乌桕蚕、琥珀蚕5.1.1 蚕的综合利用蚕蛹的利用、蚕蛾的利用、蚕粪的利用25.2 蜜蜂意大利蜜蜂、中华蜜蜂、排蜂5.2.1 蜂产品的综合利用蜂蜜、蜂王浆、蜂胶、蜂毒、蜂蛹及幼虫5.3 五倍子蚜虫角倍蚜5.4 蚧类5.4.1 白蜡虫5.4.2 紫胶虫5.4.3 胭脂及洋红基本要求:介绍工业原料资源昆虫的形态、生物生态学习性、饲养技术及其产物的综合利用。

6 饲料昆虫6.1 双翅目家蝇6.2 鞘翅目黄粉虫6.3 鳞翅目蚕类6.3.1 家蚕蛹6.3.2 柞蚕蛹6.3.3 蚕沙6.4 其它类蝗虫、蝼蛄、蛴螬、蚂蚁基本要求:介绍饲料昆虫的形态、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

7 其它类资源昆虫(自学)7.1 环保7.2 科研7.3 传粉7.4 仿生学基本要求:介绍资源昆虫在其它方面的应用,如:在传粉、环境保护、科研、仿生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课堂理论讲授与实验观察、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二者互为补充,互相加强,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建议自制或购买相关课件,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增大课容量,解决教学内容多而教学时数少的矛盾。

四、考核形式本课程成绩应包括理论课成绩、实验课成绩和平时成绩。

理论课成绩占总成绩的70%为宜,主要以纸笔测试形式评定;实验课成绩可占总成绩的20%,以操作测试为主;平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10%,可根据作业、笔记、文献阅读、学期论文等综合评定。

五、学时分配表本课程计划54学时(依学期周数和周学时数而异),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18学时。

各章的教学时数分配如下表。

3六、学生自学内容七、重要思考题1、绪论①什么是资源昆虫?②资源昆虫主要有哪些?2、食用昆虫①昆虫有何食用价值?②目前已开发的食用昆虫有哪几大类?在营养价值上有何共性?③如何加工食用昆虫?3、药用昆虫①金边地鳖虫与中华地鳖虫各以什么入药?有什么功效?二者在生活习性、饲养技术方面有何不同?②冬虫夏草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进行人工繁殖?③虫茶是什么?有何功效?我国的产虫茶昆虫主要为哪种?如何生产虫茶?④斑蟊素有何功效?由哪类昆虫分泌?常见的有哪几种?有何相似的生活习性?⑤斑蟊素有何功效?由哪类昆虫分泌?常见的有哪几种?有何相似的生活习性?4、观赏娱乐昆虫①什么是观赏娱乐昆虫? 主要包括哪几大类群?②蜻蜓目国家二级保护种类有哪几种? 制作蜻蜓标本有何技巧?③鸣虫包括哪些类群? 如何诱叫?5、工业原料昆虫①家蚕、柞蚕的外部形态、生物学特性及饲养技术有何不同?②如何制作樟蚕丝? 与其它绢丝昆虫制丝方法有何不同?4③中蜂与意蜂的生物学特性有何不同?④角倍蚜有几个寄主? 各为什么植物? 如何进行人工繁殖?⑤蚧虫类分泌物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的是哪两种?各为哪性虫的产物? 寄主各为什么植物? 如何进行人工繁殖?6、饲料昆虫①解为什么开发饲料昆虫?②家蝇有何生物学特性?如何进行人工繁殖?③说明黄粉虫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及饲养方法。

八、教材与参考书㈠教材张雅林(主编).资源昆虫学(第一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㈡参考书①严善春.资源昆虫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②方三阳,严善春.昆虫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5③胡萃.资源昆虫及其利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九、说明本课程标准依据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高师本科生物教育类专业新教学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高师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实际,对资源昆虫学内容进行了精心组织和筛选,兼顾了学科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和昆虫学现代理论及新成果、新方法的补充、更新和完善,适用于高师生物科学专业。

80年代末随着资源昆虫产业的发展,本课程于90年代初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近年来本课程的知识在国内外发展较快,不断开发出新的资源昆虫种类及新的应用技术,极大丰富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2. 本课程做为生物科学专业的选修课,极大地丰富了生物科学的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益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3. 本课程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采取课堂讲授,通过实验课加强对讲授内容的消化、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