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与总结

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与总结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并在其中扩增,导致机体发生症状和病理变化的过程。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进行治疗或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在一定时间后发生的与治疗无关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传播速度快、治疗难度大,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通过分析医院感染的病例,总结医院感染的相关问题以及预防措施。
1. 案例一:切口感染一个患有肝癌的病人在手术后出现了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原因可能是手术患者免疫力低下、手术器械或操作不符合规范等。
这种感染可以导致伤口愈合缓慢、发热、疼痛、脓液渗出等症状。
为了预防切口感染,医务人员在手术前应遵守严格的洗手和消毒操作,并选择合适的手术器具。
患者术后应做好切口伤口的清洁和包扎,注意防止伤口感染的交叉感染。
2. 案例二:尿路感染一个老年患者被诊断为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医院里常见的感染类型,尤其在长期插管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尿路感染主要由细菌侵入尿路引起,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和腰痛等症状。
为了预防尿路感染,医务人员需要注意正确插入导尿管的方法,及时更换导尿管并保持导尿管的清洁卫生。
对于长期插管的患者,还应加强观察尿液情况,并及时进行尿液培养和抗菌治疗。
3. 案例三:呼吸道感染一个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了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在医院是较为常见的感染类型,尤其是住院时间长的重症患者更容易感染。
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常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
为了预防呼吸道感染,医务人员应注意巧妙地使用呼吸治疗设备,保持设备的清洁卫生,定期更换过滤器和管路,并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传播。
4. 案例四:血液感染一个患有白血病的病人在化疗过程中发生了血液感染。
血液感染在医院是最为严重的感染类型之一,往往导致患者严重并发症和死亡。
血液感染主要由细菌侵入血液引起,可能是通过静脉通道、导管等途径进入体内。
为了预防血液感染,医务人员应注意正确操作静脉置管、输血和输液等操作,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并严格控制医疗器械的无菌操作。
最新2018年3月医院感染病例判断与分析-文档资料

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 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
入院后痰量增多并反复高热 ⑴发热。
白PC细T水胞平、中较性入粒院细前胞明反显复升升高高,例⑵ ⑶增白 X线高细显。胞示总肺数部和有(或炎)性中浸性润粒性细病胞变比。
复查肺部X片提示两肺多发斑 病原学诊断
片影
临床诊断基础上 ,符合下述条件
手术部位感染诊断标准(节 选) 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 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 天内。 【临床诊断】 具有下述两条 之一即可诊断。 1.表浅切口有红、肿、热、 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2.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 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 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二级以上医院《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4.20.8.2 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上 报医院感染监测 信息。
【C】 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上报医院感染监 测信息。 【B】符合“C”,并 有指定专人负责上报医院 感染监测信息,信息经过审核,保障真实、准确。
根据国家质控中心要求每季度必 须在《国家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平 台》实行“0”报告制度
★是哪个部位感染?
★是不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诊断的一般思路
※寻找感染诱发因素(患者因素、诊疗因 素) ※定性:确定感染(病史、症状、体征及 相关检查) ※定位:明确感染部位(呼吸道、泌尿道、 血液等) ※定病原体(主要通过微生物分离培养)
病例1:摘要
◆患者,女,53岁 ◆因“意识障碍2天”于2.10由外院转入院。 ◆入院诊断:意识障碍查因:桥脑中央脱髓鞘 病变?急性脑血管意外? ◆入院查体:外院带入留置尿管,生命征正 常,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嗜睡状态,无其他 异常体征。 ◆相关检查:头颅CT+肺CT平扫未见异常
2018上半年院感工作总结

2018上半年院感工作总结上半年院感工作主要围绕市质控中心督导检查存在问题,逐步完善各项工作。
具体情况如下:一、监测工作:1-6月医院感染病例发生13例,发病率为0.62 %,病原学送检率84.6%;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监测中留置尿管53例次,尿管使用率3.27 %,发生尿路感染1例,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是1.49‰;外二科出现1例二类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85%。
共检出多重耐药菌患者2人次,按照要求进行隔离诊治。
按照计划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将数据上传至全国感控基地。
二、手卫生:上半年抽查手卫生时机558次,实际实施464次,手卫生依从性83.15%,时机主要是接触患者或清洁/无菌操作前依从性差;正确率77.59%,主要存在洗手法执行时间不足15秒,个别人六步洗手法不正确。
三、培训:1.院内:对新招录人员进行岗前医院感染知识培训14人次,且考核合格;针对2017年职业暴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聘请专家来我院授课,提升医护人员防控水平;根据临床科室需要深入科室进行针对性的培训4次(内容流感防控、手卫生、医疗废物、安全注射、感染病例诊断、横断面调查)。
2.院外:11人次参加市区组织的培训会议;参加市质控中心组织的研修班人员5月份通过考核。
四、重点环节管理:1.手术室:1月份对手术室空气进化设施进行维护-更换过滤网,经洁净检测及空气培养结果合格后重新开展手术;针对质控中心专家提出的手术室存在的器械清洗等问题逐一进行整改。
2.胃镜室:根据天津市内镜质控要求对我院的消毒记录进行规范。
3.口腔科:选派3人次分别参加医大口院组织的培训,提升口腔科感染防控意识。
4.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演练:4月份进行了演练,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相关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明确各科室职能,完善机制,提高临床科室的鉴别能力,快速响应及处置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危害,保障医疗安全。
五、修订相关制度:依据院感相关规范及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标准执行手册与我院现有的制度流程进行对照,不断完善我院的相关制度。
医院感染分析报告5篇

【第1篇】医院感染血液透析专项督导自查报告范文一、科室布局流程标识方面布局合理,人、物和洁、污流向满足工作需求,每个透析单元设置符合要求,水处理间合理,有专门配液间和配液桶处理间。
各项操作规范。
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预防措施。
患者接受透析治疗前须检测传染病,每半年复检一次。
我院目前透析病人均为正常病人,如有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患者建议转至传染病医院进行透析治疗。
我院患者均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透析管路,不存在复用血液透析器和透析管路。
各种清洗、消毒操作规范、记录详实。
各区域有非接触式流动水洗手,干手设施,医用洗手液。
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规范。
每个透析单元均配备快速手消毒剂,以便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三、医务人员管理情况着装规范,戴工作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等。
进行有创操作,戴一次性医用外科手套,且一人一用一更换。
严格执行职业安全防护措施,防护用品,职业暴露处理物品配备齐全,使用、操作规范,工作人员严格传染病检测1次/半年。
四、加强透析用水、透析液制备和输入过程的管理和质量监测严格执行透析液制备,成品a液、b透析粉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准”字号注册证,透析用水、透析液的细菌监测1次/月,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和空气净化效果、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1次/季度,内毒素监测1次/季度,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监测1次/年。
五、加强各种物品管理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和消毒物品合格,严禁重复使用。
无菌物品和消毒类物品管理规范。
分类、分柜存放,均在有效期内。
针对各项制度,逐项检查,发现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库房面积小,不能实现干湿物品分开存放;2、库房内存放物品要求离地5cm,离墙20cm,离天花板50cm,物品存放不合要求。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整改如下:1、库房问题已上报院部,等待整改库房。
2、库房内物品重新摆放,让其符合要求。
对某医院2018年上半年为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的分析

74《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19年第17卷第22期•临床医学■[8]李蕴航•探讨抗生素使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1):54.[9]项蕾红.中国痙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52-57.[10]李雨濛,马军,段芳龄.ACG临床指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6):601-624.[11]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理论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6):409-446.[12]熊旭东.PK/PD参数与抗菌药物的优化用药[J].抗感染药学,2012,9(1):11-13.[13]王健•唾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活性和细菌耐药性进展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8):191-192.[14]杜鹃,谢峻,郑颖城,等.《抗生素耐药:全球监测报告2014》解读与反思[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28⑻:814-817.对某医院2018年上半年为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的分析唐毅恒(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药剂科,江苏仪征211900)[摘要]目的:分析某医院2018年上半年为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曲情况。
方法:将2018年上半年集医皖为住皖患者开具的202张抗菌药物处方(共涉及2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这些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处方申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用药种类、联合用药的情况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结果:在这202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的患者分别有190例和12例。
其中,用药时间<7d、为7~14d及〉14d的患者分别有117例、52和33例。
在这202例患者中,联用两种抗菌药物和三种抗菌药物的患者分别有49例和16例,单用一种抗菌药物的患者有137例。
2018科室上半年医疗质量分析总结

2018科室上半年医疗质量分析总结在合理用药方面,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药占比超标,部分病历使用抗生素前无细菌培养,使用抗生素后无实验室复查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抗生素疗效无法判断,抗生素选择不合理,疗程不合理,甚至存在无指征用药,药物使用无临床诊断,无病史记录等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分析了原因。
发现个别医师对抗菌药物使用掌握不到位,导致抗药物使用时间过长。
此外,病程记录书写不认真,无用药分析。
出院带药剂量过大,腹膜透析液使用量也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医师培训,提高诊疗水平;加强医患沟通;完善双向转诊,对需长期治疗病情稳定的患者说服其下转乡镇医院;对于出于个人目的延长住院日,浪费医疗资源的患者,要积极说服出院,并通过宣教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正确的认识;加强住院病人管理,规范诊疗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病区医疗安全管理,严格把控住院指征,确保达出院指征者及时出院。
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工作态度不端正部分医生存在病历书写不认真、不负责任的情况,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不充分,对治疗方案的制定不够细致,对医嘱的执行不够严格,对病人的生命安全不够重视,对医疗纠纷的处理不够谨慎。
这些问题表明医生的责任心不够强,工作态度不够端正,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管理。
同时,医院也应该加强对医生的考核和监管,对不认真书写病历、不负责任处理医疗纠纷的医生进行惩戒和纠正。
个别医务人员在询问病史、查体和观察病情等方面存在责任心不够强的情况,导致病历质量下降。
另外,个别医生的知识面和经验不足,导致对本系统以外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够及时、正确。
同时,低年资的年轻住院医生缺乏基础训练,书写病历时可能存在急躁情绪,影响病历书写质量。
此外,病历形成的环节质量控制中未做到层层把关,二级质控未完全发挥质控职能。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需要科室人员认真研究《病历书写规范》和《住院病历质量评分标准》,重视病历书写质量。
医院感染的院内感染病例分析

医院感染的院内感染病例分析近年来,医院感染成为了世界各地医疗机构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生给患者健康和生命带来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应对措施,旨在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案例描述:该院内感染病例发生在某市某医院的普通外科病房。
李女士,45岁,患有腹痛症状,在医院住院接受治疗。
住院期间,李女士出现了高热、发炎等明显感染症状。
经过医疗团队的配合和诊断,李女士被确诊为院内感染。
分析:1. 医院环境与设备医院环境和设备是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该病例中,医院普通外科病房存在以下问题:空气流通不畅、病房清洁不彻底、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设备消毒不严格等。
这些问题导致病房空气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细菌和病毒,为院内感染提供了营养土壤。
2. 医疗操作与规范医疗操作和规范的缺失也是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
在这起病例中,护士和医生在给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存在操作不规范、拿取和使用医疗器械不洁净等问题。
这些操作失误和违规行为增加了感染的风险,使患者暴露在病原体面前。
3. 患者抵抗力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状况也是影响院内感染发生的因素之一。
在该病例中,李女士由于腹痛症状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疗,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使得她更易感染病原体。
此外,李女士可能患有潜在的基础疾病,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对策和建议:为了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医院应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制定详细、科学、实用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操作规范,并进行员工的培训和宣导。
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和工作纪律的监督,确保操作规范的执行。
2. 加强环境和设备管理医院应加强病房环境和设备管理,加强定期消毒和清洁工作,保障空气流通和废物处理的规范。
对医疗器械的管理也要严格把关,杜绝器械交叉感染的发生。
3. 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术和卫生意识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术和卫生意识。
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

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接受诊断、治疗或护理过程中患者原无但在医院感染上某种疾病或是疾病的并发症。
医院感染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
1. 引言医院感染作为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医院的声誉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通过对医院感染病例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2. 病例分析2.1 病例一患者A,52岁,男性,前往医院就诊后发生感染,主要症状为高热、呼吸困难。
经检查发现患者患有肺炎。
病因分析发现该患者在住院期间并未向医护人员及时报告症状,并未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进行隔离。
并且在医院病区内接触了其他患者,导致肺炎病毒传播。
2.2 病例二患者B,65岁,女性,接受手术治疗后发生感染,主要症状为伤口红肿、疼痛。
经检查发现患者患有切口感染。
病因分析发现在手术前并未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手术器械也未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导致切口感染的发生。
3. 结果讨论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医院感染的病因主要包括患者个人不合理行为、医护人员的操作不规范以及医院环境的不洁净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善。
3.1 患者教育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告知他们及时报告症状、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等个人防护措施的重要性,以减少患者个人不合理行为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3.2 医护人员培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的认识,确保操作规范,包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具、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3.3 环境管理加强医院清洁和消毒,定期检查并更新医疗设备以确保其正常运作,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4. 结论医院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但通过正确的分析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其发生。
患者教育、医护人员培训和环境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1-6月份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一、目标性监测:
2018年全院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信息汇总表
1、全院留置导尿1007人次,留置导尿总日数为3255日,发生导尿相关泌尿道感染1例,导尿相关人数感染率为0.10%,导尿千日感染率为0.3‰。
2、外科系统:1-6月份共计实施Ⅰ类手术545台次,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病例;
3、使用呼吸机53人,呼吸机辅助呼吸总日数为335日,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病例0例,呼吸机相关感染率为0%。
4、使用中心静脉置管8人,中心静脉置管总日数75日,未发生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病例,感染率为0。
二、医院感染病例分布表:
2018年1-6月全院院内感染情况汇总分析与反馈
总结与分析:
1、本年内全院发生医院感染36人次/37例次,共发生了5个部位的感染,上呼吸、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42%;
2、医院感染各部位发病率: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0.22%;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0.13%;胃肠道、泌尿道感染发病率为0.03%,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为0.01%。
3、各部位医院感染分布比:上呼吸道感染占51.35%,下呼吸道感染占39.73%,胃肠道、泌尿道感染占8.1%,手术切口感染占2.7%。
三、2018年1-6月份出院人数
2018年1-6月份医院感染发病部位分布表:
上呼吸道感染明显的季节性,3月份多发,切口感染仅6月份1例,下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
2018年第三季度各部位感染例数:
(一)上呼吸道感染19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53%,占出院人数的0.22%。
分布在1月份5例、2月份2例、3月份8例、4月份2例,5月份2例、6月份0例
(二)下呼吸道感染11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31%,占出院人数的0.13%。
分布在1月份5例、2月份2例、3月份8例、4月份2例,5月份2例、6月份0例
(三)胃肠道感染2例。
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6%,占出院人数的0.02%。
分布在2月份、3月份6月份各1例
(四)泌尿道感染3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8%,占出院人数的0.03%,分布在3月份1例、5月份2例
(五)表浅切口感染1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3%,占出院人数的0.01%。
分布在6月份1例
四、感染原因分析:
1、陪护、探视人员较多,医院外人群呼吸道感染处于高发季节(1月份、3月份)。
2、病房环境和空气污染,不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悬浮致病菌,患者免疫力相对低,容易感染。
3、患儿包裹较厚,散热不及时,家长过于粗心,对感染预防意识不强。
4、泌尿道感染与病人长期卧床留置导尿、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和会阴部清洁不到位有关。
5、长期卧床病人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功能下降。
五、改进措施及建议:
1、加强病房管理,定时通风,保持室内洁净和空气新鲜。
2、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对昏迷病
人加强相关护理,定时翻身,叩背,使痰液及时充分排出。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做好与呼吸系统治疗有关器具的消毒,有明显
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氧气湿化瓶及管道严格消毒并晾干后干燥保存以免细菌滋生,湿化器添加水使用蒸馏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防止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对绿脓杆菌患者的湿化瓶可用75%的乙醇冲涮,利于尽快干燥。
4、对手术病人进行预防肺炎的教育与指导,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
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5、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必须遵循我院手卫生制度和采取必要
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6、正确管理病人体位,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
7、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8.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或制酸剂。
9、对于危重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包括安置于单间,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严格无菌操作等。
10.医务人员应该定期参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学习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8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