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教案标题: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理解他在中国核武器和航天事业中的贡献。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介绍a. 邓稼先的早年经历和学术背景b. 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研究中的贡献c. 邓稼先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的贡献2. 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a. 探讨邓稼先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思维和方法b.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合作小组活动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邓稼先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b.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研究报告和展示,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 介绍邓稼先的早年经历和学术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他在科学领域的成就和贡献。

3. 分别介绍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和航天事业中的贡献,让学生了解他对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讨论与思考:4. 引导学生讨论邓稼先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思维和方法,鼓励他们思考如何运用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活动:5.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邓稼先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如邓稼先的研究方法、他的科研团队等。

6.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研究报告和展示,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总结与展示:7. 邀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8. 总结邓稼先的贡献和他所体现的科学精神,鼓励学生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教学评价:9.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小组展示和研究报告的质量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合作能力。

拓展活动:10.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邓稼先的相关著作或其他科学家的传记,进一步了解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和科学研究。

教学资源:1. 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介绍资料2. 邓稼先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源3. 学生小组研究报告和展示的评价表格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邓稼先的贡献和他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邓稼先优秀教案》PPT课件讲义

《邓稼先优秀教案》PPT课件讲义
邓稼先优秀教案
(Suitable for teaching courseware and reports)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 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
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邓稼先、王淦昌、赵九章、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 “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 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 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 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 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 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 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 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 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 句话。
▪ 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 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 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 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试阐释这句话。
主旨概括: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 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 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 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 奉献精神。
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以来的 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 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 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 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 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⑤1971 年 被 “ 四 人 帮”批判围攻,竟 能说服工宣队军宣 队的队员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设计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感受邓稼先的崇高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拼搏、献身科学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关键语句,感悟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邓稼先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关键语句表现了邓稼先的品质?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4.案例分析教师选取课文中的经典语句,如“我不能走,我还有任务没有完成”,引导学生分析邓稼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献身精神。

5.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邓稼先的事迹对你有什么启示?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邓稼先的哪些品质?2.课文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3.情感体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邓稼先的崇高精神。

4.写作训练教师出示写作题目:以“我心中的邓稼先”为题,写一篇短文。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写作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邓稼先的思维导图。

2.搜集有关邓稼先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和贡献,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邓稼先的崇高精神。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邓稼先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在写作训练环节,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写作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邓稼先在面对国家利益和个人情感时的抉择,感受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邓稼先》PPT教学课件

《邓稼先》PPT教学课件

02
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品质
追求真理,勇于创新
敢于质疑权威
邓稼先在科研过程中,不 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 的见解和质疑,为科学研
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勇于创新实践
他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建树 ,更注重将理论应用于实 践,通过反复试验和不断 改进,取得了卓越的科研
成果。
追求科学真理
邓稼先始终把追求科学真 理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不断攀登科学高峰,为我 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
社会责任感
邓稼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当代青年应 树立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 己的力量。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文化
01
爱国主义精神
邓稼先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核事业奋斗终身。当代青年
应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02 03
传承优秀文化
邓稼先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 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当代青年应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 文化自信。
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敢于突破常 规,提出新的理论和实验方法。 当代青年应培养创新思维,勇于
探索未知领域。
实践能力
邓稼先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 还注重实验和实践。当代青年应提 高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 作相结合。
团队协作
邓稼先在科研团队中善于协作,发 挥集体智慧。当代青年应学会团队 协作,共同攻克难题。
03
邓稼先在科研团队中的作用
科研团队组建与领导才能
组建专业科研团队
邓稼先凭借深厚的学术背景和敏 锐的洞察力,成功组建了一支高 水平的科研团队,为我国的核武 器研制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设计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设计

两弹元勋邓稼先优秀教案设计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他的贡献和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1.1.2 引导学生学习邓稼先的科研精神和崇高品质,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1.1.3 结合时事,让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知识点讲解2.1 邓稼先生平事迹2.1.1 出生背景: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2.1.2 教育经历:1940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毕业。

2.1.3 科研成就:参与原子弹、氢弹研究,被誉为“两弹元勋”。

2.2 邓稼先的科研精神2.2.1 无私奉献:为了国家的核事业,邓稼先甘愿隐姓埋名,长期从事艰苦的科研工作。

2.2.2 勇于创新:在科研工作中,邓稼先敢于挑战权威,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

2.2.3 严谨治学:邓稼先对待科研工作严谨认真,注重实践和验证,确保研究成果的可靠性。

2.3 邓稼先的崇高品质2.3.1 爱国主义:邓稼先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国家的核事业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2.3.2 敬业精神:邓稼先对科研工作充满热情,始终坚守岗位,为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而努力。

2.3.3 团结协作:邓稼先注重团队建设,与同事共同奋斗,共同为国家的科技事业作出贡献。

三、教学内容3.1 邓稼先生平事迹介绍3.1.1 讲述邓稼先的生长背景、教育经历和科研成就,让学生了解他的基本情况。

3.1.2 通过展示邓稼先的工作照片和科研成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他的贡献。

3.1.3 分析邓稼先在核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他的价值和历史地位。

3.2 邓稼先的科研精神讲解3.2.1 阐述邓稼先的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和严谨治学的精神,让学生认识到他的崇高品质。

3.2.2 通过实例展示邓稼先的科研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他的伟大和可敬。

3.2.3 引导学生学习邓稼先的科研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3 邓稼先的崇高品质传承3.3.1 讲述邓稼先的爱国主义、敬业精神和团结协作品质,让学生了解他的优秀品质。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精选4篇)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精选4篇)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精选4篇)《“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篇1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崇高品质和鲜明的性格特征。

2、体会文章运用小标题,使文章层次清楚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崇高品质和鲜明的性格特征。

2、文中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课前准备收集邓稼先的事迹,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1、谈话导入:一百多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过联军的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血雨腥风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之中站稳脚跟,在国际的大舞台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向人们宣告: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2、介绍邓稼先的主要事迹:邓稼先,安徽人,核物理学家。

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隐姓埋名28年,在戈壁荒漠艰苦创业,先后领导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方案和一系列的模拟试验,为“两弹”的研制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整体感知1、学生熟悉课文,朗读课文。

2、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指导。

3、掌握课文结构,简要概括每部分内容。

三、师生互动1、结构特点(1)本文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个部分组成。

引子:(引起正文的文字)从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

第一部分:“要放一个‘大炮仗’”。

写邓稼先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从此销声匿迹。

第二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

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事迹。

第三部分:“这里就是战场”。

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事迹。

(2)提问:按小标题安排文章层次,可以以时间、空间为序,也可以以人物性格为序,本文的小标题以什么为序?回答: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的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

语文: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第1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第1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8、两弹元勋邓稼先 节次 第1课时 备课人 赵群友 授课时间 总课时数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字词,把握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

教 学 重、难 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

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 一、课文导入一百多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过联军的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血雨腥风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之中站稳脚跟,在国际的大舞台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向人们宣告: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二、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两弹元勋邓稼先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归纳学生发言:1、两弹指什么?2、什么叫元勋?3、邓稼先是谁?他有什么事迹?为什么称他为两弹元勋? 师:有了问题谁来解决?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感到: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解决。

三、自读课文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提出要求: 1、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含义。

3、三读: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这课介绍了邓稼先的什么? 四、自学反馈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元勋x ūn 彭桓武hu án 淦昌 g àn 惶恐hu áng k ǒng 胆怯d ǎn qi â 许德珩h ãng 和泥 hu ï 聂荣臻zh ēn 蓦地m îd ì 浩瀚h àoh àn 欺凌q īl íng 寥寥无几li áo 销声匿迹n ì 含辛茹苦r ú 风尘仆仆p ú 2.解释下列词语。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授课人:罗平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邓稼先,了解中国的“两弹”研制过程的故事,认真完成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感受邓稼先可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课文生字词、邓稼先的事迹和可贵的精神。

教学难点:根据邓稼先的事迹,归纳他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谦虚、有胆识、身先士卒、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方法本文以讲解、讨论为主,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课文引入由近代中国遭受了世界列强的欺辱,纷纷侵略中国,中国人民了为抵抗外国的侵略,增强国防实力,并提出了“放个大炮仗”的计划,并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在这功绩举世瞩目的后面,是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呢?(二)人物介绍:1、顾迈南,女,1931年11月29日生于山东章丘,1950年参加工作,1951年进入新华社,1962年起任专职科学记者。

出版了专著《炎黄之光》、《华罗庚传》等。

2、邓稼先: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48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1958年8月调任二机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1972年起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三)生字词积累:1、给红色的字词注音:浩瀚( hàn )元勋( xūn )蓦地( mò dì)胆怯( qiè)宰割( zǎi )模型( mó)销声匿迹( nì)轮廓( kuò)桓( huán )淦( gàn )臻( zhēn )兴奋(xīng )2、词语解释: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才能和本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后升起的蘑菇云
1967年6月17日,我 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 功。从爆炸第一颗原子
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 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 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 上最快的。
顾迈南
顾迈南,女,新华 社专职科学记者,报道 了中国科技界发生的许 多重大事件。她与人合 作写了6集电视连续剧 《华罗庚》,出版了专 著《中国当代科学家的 奋斗之路》、《炎黄之 光》、《华罗庚传》等。
写作特点 1、过程为序,各有侧重。 2、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3、注重细节,刻画人物。 4、环境烘托,表现人物。
邓稼先的临终遗言是:“不 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为了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 为了邓稼先们曾经奋斗过的事 业,同学们,我们又该去做些 什么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再读课文,看一看每部分各侧重写什么?
接受使命,参加研制:重点写激动心情。 ---爱国情怀,崇高使命
扎实敬业,完成设计:重点写敬业精神。 ---艰苦创业,扎实严谨
再接再厉,无私奉献:重点写献身精神。 ---身先士卒,献身精神
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的? 这对突出人物有何作用?
只是一片庄稼地、 大戈壁的风
第二部分: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 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作 出了重大贡献的事迹。
第三部分: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 代价的事迹。
本文的三个小标题的位置可以互换吗? 为什么?
不可以。本文以邓稼先参与“两 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顺序,从接 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进而写到 氢弹研制。
自然环境:刀霜剑、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
政治环境: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 物质条件:科技人员寥寥无几、没有大型计算
机,等等。
作用: 突出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起烘托作用。
找出最能表现人物精神的 语言、动作、典型事例。
①“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 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 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
③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无私奉献。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 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 细致的描绘。
细节一:手摇计算机
细节二:地下核试验
探究主题
文章记叙了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 件下,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取得 一个又一个成就的事迹,表现了他热爱 祖国,敬业奉献,身先士卒,鞠躬尽瘁 的可贵精神。
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含辛茹苦:经受艰难困苦。辛,辣。茹,吃。 汗马功劳:指将战士功骑。马后作也战泛,指马大累的得功出劳汗。。汗马,
风尘仆仆:形容旅途辛苦劳累。风尘,比喻旅
途辛苦。仆仆,旅途劳累的样子。
元勋:指有极大功绩的人。 蓦地:突然。 浩瀚:形容非常广大。 寥寥无几:形容非常稀少。 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爆炸了 第一颗原子弹。1939年10月, 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 1945年造出了三颗。其他国 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 如下: 苏联:1949年8月29日; 英国:1952年10月3日; 法国:1960年2月13日; 印度:1974年5月18日。
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风刀霜剑:比喻十分恶劣的天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者环境。
本文体裁是什么? 通讯
通讯有四大特点: ①严格的真实性; ②报道的客观性; ③较强的时间性; ④描写的形象性。
归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引 子: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 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
第一部分:写邓稼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从此销 声匿迹。
①邓稼先有爱国热诚
②在外国资料严密封锁的情况下,邓 稼先边读书,边讲授。年轻人叫他邓 老师,他说:“你们甭叫我邓老师, 咱们一块干吧!”细节:手摇计算机
②邓稼先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③有人见他实在太疲倦了,劝他说:“邓院 长,你回去吧!”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 “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 细节:地下核试验。 在庆祝会上晕倒,一量血压竟然是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