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冷负荷热负荷计算书

合集下载

暖通计算公式范文

暖通计算公式范文

暖通计算公式范文暖通计算是指对建筑物内部进行采暖、通风、空调、给排水等系统进行设计和计算的过程。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相关公式,能够合理预测房间的热平衡、空气质量等指标,以确保建筑物的舒适性和能源效益。

本文将介绍暖通计算中常用的一些公式。

1.热负荷计算公式:(1)空气传热热负荷计算公式:热负荷=U×A×δT其中,U为单位面积传热系数,A为面积,δT为室内外温差。

(2)冷负荷计算公式:冷负荷=Qs+Qv+Qr其中,Qs为传感热负荷,Qv为通风换热负荷,Qr为负辐射热负荷。

2.换气量计算公式:(1)基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的换气量计算公式:V=(0.2-0.1×θ)×Vv+Vm其中,θ为烟雾因子,Vv为持续通风量,Vm为瞬时通风量。

(2)基于人数的换气量计算公式:V=0.35×N其中,V为换气量,N为室内人数。

3.装置风机功率计算公式:(1)风箱功率计算公式:P=p×V×F×δP其中,p为空气密度,V为风量,F为风机效率,δP为风压。

(2)其他风机功率计算公式:P=p×Q×δP其中,Q为风量。

4.空调制冷量计算公式:(1)常用热负荷计算公式:Q=C×V×δT其中,C为换热系数,V为空气流量,δT为温度变化。

(2)高级热负荷计算公式:Q=1.163×C×W×δT其中,W为湿度变化。

5.管道水流量计算公式:(1)无压损计算公式:Q=A×v其中,Q为水流量,A为管道横截面积,v为流速。

(2)有压损计算公式:Q=K×A×v×√(2h)其中,K为系数,h为压力损失。

以上是暖通计算中常用的一些公式,通过合理应用这些公式可以准确计算出暖通系统所需的参数和能耗,从而为建筑物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当然,不同的项目和具体情况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公式和方法进行计算,建筑设计师和暖通工程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暖通空调设计负荷计算及送风量确定

暖通空调设计负荷计算及送风量确定

暖通空调设计负荷计算及送风量确定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暖通空调设计在整个建筑设计阶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规划和设计合适的暖通空调系统,可以确保建筑物内外部环境的舒适性,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和通风性,从而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在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负荷计算和送风量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负荷计算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的负荷计算是指对建筑物内部运行所需的热量、湿度、风量、水量等因素进行测算和分析,以确定系统所需的热负荷、冷负荷、通风负荷和湿负荷等参数。

(一) 热负荷热负荷是指建筑物内部需要供应的热量,它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室内环境温度、相对湿度、人员活动方式、照明及电器设备等综合因素。

其中,热负荷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传统的空气负荷法和热传导法。

(二) 冷负荷冷负荷是指建筑物内部需要供应的冷量,它的计算要考虑到气温、太阳辐射、室外风速和相对湿度等因素。

通常,冷负荷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负荷差法和从入口角度建立模型法。

(三) 通风负荷通风负荷是指室内空气的流通所需要的空气量,主要考虑到室内外的温度和湿度差异、室内外气压差、人员密度和呼吸率、室内设备的运行等因素。

其中,通风负荷的计算方法主要有补风法、正压法和负压法等。

(四) 湿负荷湿负荷是指室内空气中所存在的水分量,通常只存在于相对湿度很高的环境下。

对于人体来说,过度的湿度会使人感到不适,同时还会影响机房等设备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设计暖通空调系统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湿负荷计算,以确保所需的湿度满足建筑物的要求。

二、送风量确定送风是暖通空调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的设定应该考虑到室内空气的流通性、室内外温度差异和风速控制等因素。

在确定送风量的时候,需要根据建筑物负荷计算的结果来决定,一般分为总送风量和单机送风量两种。

(一) 总送风量总送风量是指建筑物所需要的总的空气量,通常通过热负荷和新风量来计算得出。

暖通工程计算书

暖通工程计算书

工程计算书1项目概况2建筑概况3规定指标检查3.1 建筑物3.1.1 体形系数建筑物体形系数:无效(请设定建筑物体积) 3.1.2 墙体工程3.121 夕卜墙3.122 内墙3.1.3 屋面工程3.1.3.1 屋顶3.1.4 楼地面工程3.141 中间楼板3.1.5 门窗工程3.1.5.1 户门3.1.5.2 夕卜窗无3.1.6 规定性指标检查结果外墙传热系数不满足标准要求。

规定性指标不能全部满足,需要进行综合指标计算。

4计算依据1. 外墙和屋面传热冷负荷计算公式外墙或屋面传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 T (W),按下式计算:Q T =K F t 云(1.1)式中:F—计算面积,m1 2 3 4;T—十算时刻,点钟;T E—温度波的作用时刻,即温度波作用于外墙或屋面外侧的时刻,点钟;△t-T—作用时刻下,通过外墙或屋面的冷负荷计算温差,简称负荷温差,c。

注:例如对于延迟时间为5小时的外墙,在确定16点房间的传热冷负荷时,应取计算时刻T =16,时间延迟为E =5作用时刻为-5=11 。

这是因为计算16点钟外墙内表面由于温度波动形成的房间冷负荷是5小时之前作用于外墙外表面温度波动产生的结果。

当外墙或屋顶的衰减系数 3 <0.2时,可用日平均冷负荷Qpj代替各计算时刻的冷负荷Q T:Qpj=K • F △ tpj (1.2)式中:△tpj —荷温差的日平均值,C。

2. 外窗的温差传热冷负荷通过外窗温差传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 T按下式计算:Q T二a K ・F 込t T(2.1)式中:△t T计■算时刻下的负荷温差,C;K—传热系数;a—窗框修正系数。

3. 外窗太阳辐射冷负荷式中:F1 —窗口受到太阳照射时的直射面积,m2。

透过外窗的太阳辐射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 T,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按下列各式计算:2 .当外窗无任何遮阳设施时Q T =F Xg •Jw T(3.1)式中:Xg —窗的构造修正系数;Jw T—计算时刻下,透过无遮阳设施玻璃太阳辐射的冷负荷强度,W/ m。

暖通空调-第2章-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计算

暖通空调-第2章-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计算

第2章 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计算华北电力大学-荆有印为了保持建筑物的热湿环境,在某一时刻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冷负荷;相反,为了补偿房间失热需向房间供应的热量称为热负荷;为了维持房间相对湿度恒定需从房间除去的湿量称为湿负荷。

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是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暖通空调设备容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的大小。

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f(室外气象参数,室内空气参数)2.1 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2.1.1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1.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取室外历年平均不保证50h 的干球温度;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取室外历年平均不保证50h 的湿球温度。

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取室外历年平均不保证5d 的平均温度;空调室外设计日逐时温度,按下式计算:d m o r t t t ∆+=β. (2-1)式中 m o t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β—室外空气温度逐时变化系数,按表2-1确定;d t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平均日较差,℃,s o t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表2-1空调室外空气计算温度: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d 的日平均温度;空调室外空气计算相对湿度:采用历年一月份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3.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和冬季通风计算温度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取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取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4.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和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取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取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2.1.2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1.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的主要影响因素 ⑴建筑房间使用功能对舒适性的要求。

⑵地区、冷热源情况、经济条件和节能要求等因素。

2.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的选择根据我国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的规定: ⑴对舒适性空调和采暖夏季:温度 24-28℃ 相对湿度 40%-65%: 风速 ≯0.3m/s 。

暖通冷负荷热负荷计算书.

暖通冷负荷热负荷计算书.

XXXX大学环境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暖通空调》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月第1篇采暖设计1 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1、本工程建筑面积约1600㎡,砖混结构,层高均为3.6M。

本工程建筑所在地湖北咸宁,供暖室外计算温度0.3℃.根据设计要求供暖室内设计温度为18℃2、窗均为铝合金推拉窗,窗高为1.5M采用中空双层玻璃,在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前提下查得K=4 w/(㎡.℃).3、内门为木门,门高均为2M, 在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前提下查得K=2 w/(㎡.℃) .4、走廊根据要求没有做供暖设计5、墙均为200空心砖墙,外墙做保温设计在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前提下查得K=1 w/(㎡.℃).内墙在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前提下查得K=1.5 w/(㎡.℃) .6、走廊因为有两侧传热作用的存在查节能设计手册差的修正系数为0.37、冷风渗入由所在供暖房间窗布置情况和数量查建筑节能手册应用换气次数法计算而得。

屋面为现浇为现浇板厚100MM,做保温和防漏水设计,在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前提下查得K=0.8 w/(㎡.℃)2 负荷计算2.1 采暖负荷1.围护结构耗热量(1) 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Q1j=αKF(t n+ t wn)(2) 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①朝向修正率:北、东北、西北:0- +10%东、西:-5%东南、西南:-10%- -15%南:-15%- -30%2.冷风渗透耗热量Q2=0.28c pρwn L(t wn-t n)2.2 算例:以四层办公室(编号为401)为例咸宁市为夏热冬冷地区,由《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查得夏热冬冷地区外围护结构外墙的传热系数K≦1W/(m²·k),屋面传热系数≦0.7 W/(m²·k),窗墙面积比>0.2,由《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查得窗的传热系数K≦3.5 W/(m²·k).空调设计1 工程概况本工程建筑为宾馆大楼,建筑地点在湖北咸宁,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为35.7℃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为28.5℃空调室内计算温度26℃部分空调房间是25℃。

物业办公楼2层暖通空调负荷计算书上海市

物业办公楼2层暖通空调负荷计算书上海市

上海市物业办公楼暖通空调负荷计算书1工程信息1.1大体参数2气象参数2.1大体参数2.2夏日参数2.3冬季参数3工程负荷统计3.1夏日负荷统计4建筑物信息4.1大体参数4.1.1物业办公楼5建筑物负荷统计5.1夏日负荷统计5.1.1物业办公楼6楼层信息6.1物业办公楼所有楼层信息6.1.1大体参数6.1.1.11楼层6.1.1.22楼层7楼层负荷统计7.1物业办公楼所有楼层负荷统计7.1.1夏日负荷统计7.1.1.11楼层7.1.1.22楼层8房间负荷统计8.1物业办公楼所有房间负荷统计8.1.1夏日负荷统计8.1.1.11001[南1]8.1.1.21002[南2,7]8.1.1.31003[南3,3]8.1.1.41004[南4]8.1.1.51005[北1]8.1.1.61006[北2,3]8.1.1.71007[北3]8.1.1.81008[北4]8.1.1.91009[北5]8.1.1.102001[南1]8.1.1.112002[南2,7]8.1.1.122003[南3,3]8.1.1.132004[南4]8.1.1.142005[北1]8.1.1.152006[北2,3]8.1.1.162007[北3]8.1.1.172020[北4]8.1.1.182020[北5]9房间详细计算9.1物业办公楼所有房间详细计算9.1.11001[南1]房间信息9.1.1.1大体参数9.1.21002[南2,7]房间信息9.1.2.1大体参数9.1.31003[南3,3]房间信息9.1.3.1大体参数9.1.41004[南4]房间信息9.1.4.1大体参数9.1.51005[北1]房间信息9.1.5.1大体参数9.1.61006[北2,3]房间信息9.1.6.1大体参数9.1.71007[北3]房间信息9.1.7.1大体参数9.1.81008[北4]房间信息9.1.8.1大体参数9.1.91009[北5]房间信息9.1.9.1大体参数9.1.102001[南1]房间信息9.1.10.1大体参数9.1.112002[南2,7]房间信息9.1.11.1大体参数9.1.122003[南3,3]房间信息9.1.12.1大体参数9.1.132004[南4]房间信息9.1.13.1大体参数9.1.142005[北1]房间信息9.1.14.1大体参数9.1.152006[北2,3]房间信息9.1.15.1大体参数9.1.162007[北3]房间信息9.1.16.1大体参数9.1.172020[北4]房间信息9.1.17.1大体参数9.1.182020[北5]房间信息9.1.18.1大体参数10负荷计算方式和公式10.1冷负荷计算依据和公式1.外墙和屋面传热冷负荷计算公式外墙或屋面传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τ(W),按下式计算:Qτ=K·F·Δtτ-ξ式中:F—计算面积,㎡;τ—计算时刻,点钟;τ-ξ—温度波的作历时刻,即温度波作用于外墙或屋面外侧的时刻,点钟;Δtτ-ξ—作历时刻下,通过外墙或屋面的冷负荷计算温差,简称负荷温差,℃。

暖通计算书

暖通计算书
qs=1000n 1aηN (7.5)
式 中 N— 设备的总 安装功 率,kW;
η—电动 机的效 率;
n1—同时 使用系 数,一般 可取0.51.0;
n2—利用 系数,一 般可取 0.70.9;
n3—小时 平均实耗 功率与设 计最大功 率之比, 一般可取 0.5左 右;
n4—通风 保温系 数;
a—输入 功率系数 。
(1) 渗透 空气带入 室内的湿 量 (kg/h), 按下式计 算:
D=0.001G (dw-dn) (10.3)
(2) 渗入 空气形成 的潜热冷 负荷 (W),按 下式计 算:
Q=0.28G( iw-in) (10.4)
式 中 dw— 室外空气 的含湿 量, g/kg;
dn—室内 空气的含 湿量, g/kg;
Xz—内遮 阳系数。
3.当外窗 只有外遮 阳板时
Qτ =[F1Jwτ +(FF1)Jwn τ]XgXd (3.3)
式 中 F1— 窗口太阳 直射的面 积,W/m2 。
Jwnτ— 计算时刻 下,无内 遮阳北向 外窗的太 阳总辐射 负荷强 度, W/m^2。
注:对于 北纬27度 以南地区 的南窗, 可不考虑 外遮阳板 的作用, 直接按式
tn—夏季 空气调节 室内计算 温度, ℃;
Δtls— 邻室温 升,可根 据邻室散 热强度采 用,℃。
(五)、人 体冷负荷
人体显热 散热形成 的计算时 刻冷负荷 Q,按下 式计算:
Qτ=φ nq1Xτ-T (5.1)
式 中 φ—群体 系数;
n—计算 时刻空调 房间内的 总人数;
q1—一名 成年男子 小时显热 散热量, W;
T—人员 进入空调 房间的时 刻,点 钟;

负荷计算书

负荷计算书

文鑫什川接待中心1号楼暖通空调负荷计算书一房间负荷统计结果建筑物名称:1号楼总房间面积(㎡): 375.00 最大冷负荷时刻(h): 16:00 总冷负荷(W)(含新风): 45151.68 总冷指标(含新风): 120.40 冷负荷(W)(不含新风): 43563.57 冷指标(不含新风): 116.17 总湿负荷(kg/h)(含新风): 3.4824 总湿指标(含新风): 0.0093 湿负荷(kg/h)(不含新风): 5.7388 湿指标(不含新风): 0.0153 总热负荷(W)(含新风): 43823.47 总热指标(含新风): 116.86 热负荷(W)(不含新风): 30226.19 热指标(不含新风): 80.60 热负荷(W)(不含户间): 43144.53 热指标(不含户间): 115.05 户间传热负荷(W): 678.94 户间传热指标: 1.81 冬季总湿负荷(kg/h): -9.9605 冬季总湿负荷指标: -0.0266 楼层名称:1层总房间面积(㎡): 136.00 最大冷负荷时刻(h): 16:00 总冷负荷(W)(含新风): 19275.38 总冷指标(含新风): 141.73 冷负荷(W)(不含新风): 18507.02 冷指标(不含新风): 136.08 总湿负荷(kg/h)(含新风): 1.4695 总湿指标(含新风): 0.0108 湿负荷(kg/h)(不含新风): 2.5144 湿指标(不含新风): 0.0185 总热负荷(W)(含新风): 15174.10 总热指标(含新风): 111.57 热负荷(W)(不含新风): 10495.90 热指标(不含新风): 77.18 热负荷(W)(不含户间): 14754.52 热指标(不含户间): 108.49 户间传热负荷(W): 419.58 户间传热指标: 3.09 冬季总湿负荷(kg/h): -3.3542 冬季总湿负荷指标: -0.0247房间编号[名称]:1001[高级起居室]房间面积(㎡): 68.00 最大冷负荷时刻(h): 16:00 总冷负荷(W)(含新风): 10557.00 总冷指标(含新风): 155.25 冷负荷(W)(不含新风): 10367.67 冷指标(不含新风): 152.47 总湿负荷(kg/h)(含新风): 0.4829 总湿指标(含新风): 0.0071 湿负荷(kg/h)(不含新风): 1.0271 湿指标(不含新风): 0.0151 总热负荷(W)(含新风): 5381.73 总热指标(含新风): 79.14 热负荷(W)(不含新风): 4233.00 热指标(不含新风): 62.25 热负荷(W)(不含户间): 5239.24 热指标(不含户间): 77.05 户间传热负荷(W): 142.49 户间传热指标: 2.10 冬季总湿负荷(kg/h): -0.5698 冬季总湿负荷指标: -0.0084房间编号[名称]:1002[餐厅、门厅]房间面积(㎡): 30.00 最大冷负荷时刻(h): 18:00 总冷负荷(W)(含新风): 4767.28 总冷指标(含新风): 158.91 冷负荷(W)(不含新风): 4300.21 冷指标(不含新风): 143.34 总湿负荷(kg/h)(含新风): 0.6928 总湿指标(含新风): 0.0231 湿负荷(kg/h)(不含新风): 0.8739 湿指标(不含新风): 0.0291 总热负荷(W)(含新风): 5430.91 总热指标(含新风): 181.03 热负荷(W)(不含新风): 4372.83 热指标(不含新风): 145.76 热负荷(W)(不含户间): 5300.51 热指标(不含户间): 176.68 户间传热负荷(W): 130.39 户间传热指标: 4.35 冬季总湿负荷(kg/h): -0.8255 冬季总湿负荷指标: -0.0275房间编号[名称]:1003[楼梯间]房间面积(㎡): 20.00 最大冷负荷时刻(h): 16:00 总冷负荷(W)(含新风): 2090.60 总冷指标(含新风): 104.53 冷负荷(W)(不含新风): 2034.62 冷指标(不含新风): 101.73 总湿负荷(kg/h)(含新风): 0.2797 总湿指标(含新风): 0.0140湿负荷(kg/h)(不含新风): 0.4395 湿指标(不含新风): 0.0220 总热负荷(W)(含新风): 2193.58 总热指标(含新风): 109.68 热负荷(W)(不含新风): 957.88 热指标(不含新风): 47.89 热负荷(W)(不含户间): 2046.88 热指标(不含户间): 102.34 户间传热负荷(W): 146.70 户间传热指标: 7.34 冬季总湿负荷(kg/h): -0.8698 冬季总湿负荷指标: -0.0435房间编号[名称]:1004[厨房]房间面积(㎡): 18.00 最大冷负荷时刻(h): 18:00 总冷负荷(W)(含新风): 2097.43 总冷指标(含新风): 116.52 冷负荷(W)(不含新风): 2041.45 冷指标(不含新风): 113.41 总湿负荷(kg/h)(含新风): 0.0141 总湿指标(含新风): 0.0008 湿负荷(kg/h)(不含新风): 0.1739 湿指标(不含新风): 0.0097 总热负荷(W)(含新风): 2167.88 总热指标(含新风): 120.44 热负荷(W)(不含新风): 932.18 热指标(不含新风): 51.79 热负荷(W)(不含户间): 2167.88 热指标(不含户间): 120.44 户间传热负荷(W): 0.00 户间传热指标: 0.00 冬季总湿负荷(kg/h): -1.0890 冬季总湿负荷指标: -0.0605 楼层名称:2层总房间面积(㎡): 140.00 最大冷负荷时刻(h): 16:00 总冷负荷(W)(含新风): 17118.67 总冷指标(含新风): 122.28 冷负荷(W)(不含新风): 16678.89 冷指标(不含新风): 119.13 总湿负荷(kg/h)(含新风): 1.0315 总湿指标(含新风): 0.0074 湿负荷(kg/h)(不含新风): 1.8496 湿指标(不含新风): 0.0132 总热负荷(W)(含新风): 15815.88 总热指标(含新风): 112.97 热负荷(W)(不含新风): 10684.45 热指标(不含新风): 76.32 热负荷(W)(不含户间): 15556.53 热指标(不含户间): 111.12 户间传热负荷(W): 259.35 户间传热指标: 1.85冬季总湿负荷(kg/h): -3.8322 冬季总湿负荷指标: -0.0274房间编号[名称]:2002[楼梯间]房间面积(㎡): 26.00 最大冷负荷时刻(h): 17:00 总冷负荷(W)(含新风): 2492.09 总冷指标(含新风): 95.85 冷负荷(W)(不含新风): 2436.11 冷指标(不含新风): 93.70 总湿负荷(kg/h)(含新风): 0.2797 总湿指标(含新风): 0.0108 湿负荷(kg/h)(不含新风): 0.4395 湿指标(不含新风): 0.0169 总热负荷(W)(含新风): 2555.92 总热指标(含新风): 98.30 热负荷(W)(不含新风): 1320.22 热指标(不含新风): 50.78 热负荷(W)(不含户间): 2420.45 热指标(不含户间): 93.09 户间传热负荷(W): 135.47 户间传热指标: 5.21 冬季总湿负荷(kg/h): -0.8698 冬季总湿负荷指标: -0.0335房间编号[名称]:2003[高级起居室2]房间面积(㎡): 51.00 最大冷负荷时刻(h): 16:00 总冷负荷(W)(含新风): 9678.09 总冷指标(含新风): 189.77 冷负荷(W)(不含新风): 9536.09 冷指标(不含新风): 186.98 总湿负荷(kg/h)(含新风): 0.3577 总湿指标(含新风): 0.0070 湿负荷(kg/h)(不含新风): 0.7658 湿指标(不含新风): 0.0150 总热负荷(W)(含新风): 4301.71 总热指标(含新风): 84.35 热负荷(W)(不含新风): 3152.97 热指标(不含新风): 61.82 热负荷(W)(不含户间): 4177.82 热指标(不含户间): 81.92 户间传热负荷(W): 123.88 户间传热指标: 2.43 冬季总湿负荷(kg/h): -0.6636 冬季总湿负荷指标: -0.0130房间编号[名称]:2004[客房1]总湿负荷(kg/h)(含新风): 0.1426 总湿指标(含新风): 0.0062 湿负荷(kg/h)(不含新风): 0.2339 湿指标(不含新风): 0.0102 总热负荷(W)(含新风): 2733.71 总热指标(含新风): 118.86 热负荷(W)(不含新风): 1776.43 热指标(不含新风): 77.24 热负荷(W)(不含户间): 2733.71 热指标(不含户间): 118.86 户间传热负荷(W): 0.00 户间传热指标: 0.00 冬季总湿负荷(kg/h): -0.7807 冬季总湿负荷指标: -0.0339房间编号[名称]:2005[客房2]房间面积(㎡): 20.00 最大冷负荷时刻(h): 18:00 总冷负荷(W)(含新风): 1699.92 总冷指标(含新风): 85.00 冷负荷(W)(不含新风): 1623.16 冷指标(不含新风): 81.16 总湿负荷(kg/h)(含新风): 0.1257 总湿指标(含新风): 0.0063 湿负荷(kg/h)(不含新风): 0.2052 湿指标(不含新风): 0.0103 总热负荷(W)(含新风): 2766.75 总热指标(含新风): 138.34 热负荷(W)(不含新风): 1809.47 热指标(不含新风): 90.47 热负荷(W)(不含户间): 2766.75 热指标(不含户间): 138.34 户间传热负荷(W): 0.00 户间传热指标: 0.00 冬季总湿负荷(kg/h): -0.7898 冬季总湿负荷指标: -0.0395房间编号[名称]:2006[客房3]房间面积(㎡): 20.00 最大冷负荷时刻(h): 13:00 总冷负荷(W)(含新风): 2066.73 总冷指标(含新风): 103.34 冷负荷(W)(不含新风): 1989.97 冷指标(不含新风): 99.50 总湿负荷(kg/h)(含新风): 0.1257 总湿指标(含新风): 0.0063 湿负荷(kg/h)(不含新风): 0.2052 湿指标(不含新风): 0.0103 总热负荷(W)(含新风): 3457.81 总热指标(含新风): 172.89 热负荷(W)(不含新风): 2625.36 热指标(不含新风): 131.27 热负荷(W)(不含户间): 3457.81 热指标(不含户间): 172.89户间传热负荷(W): 0.00 户间传热指标: 0.00 冬季总湿负荷(kg/h): -0.7282 冬季总湿负荷指标: -0.0364 楼层名称:3层总房间面积(㎡): 99.00 最大冷负荷时刻(h): 15:00 总冷负荷(W)(含新风): 8820.65 总冷指标(含新风): 89.10 冷负荷(W)(不含新风): 8440.68 冷指标(不含新风): 85.26 总湿负荷(kg/h)(含新风): 0.9814 总湿指标(含新风): 0.0099 湿负荷(kg/h)(不含新风): 1.3747 湿指标(不含新风): 0.0139 总热负荷(W)(含新风): 12833.48 总热指标(含新风): 129.63 热负荷(W)(不含新风): 9045.85 热指标(不含新风): 91.37 热负荷(W)(不含户间): 12833.48 热指标(不含户间): 129.63 户间传热负荷(W): 0.00 户间传热指标: 0.00 冬季总湿负荷(kg/h): -2.7742 冬季总湿负荷指标: -0.0280房间编号[名称]:3001[客房1]房间面积(㎡): 23.00 最大冷负荷时刻(h): 18:00 总冷负荷(W)(含新风): 1852.97 总冷指标(含新风): 80.56 冷负荷(W)(不含新风): 1764.69 冷指标(不含新风): 76.73 总湿负荷(kg/h)(含新风): 0.1426 总湿指标(含新风): 0.0062 湿负荷(kg/h)(不含新风): 0.2339 湿指标(不含新风): 0.0102 总热负荷(W)(含新风): 2890.15 总热指标(含新风): 125.66 热负荷(W)(不含新风): 2057.70 热指标(不含新风): 89.47 热负荷(W)(不含户间): 2890.15 热指标(不含户间): 125.66 户间传热负荷(W): 0.00 户间传热指标: 0.00 冬季总湿负荷(kg/h): -0.7191 冬季总湿负荷指标: -0.0313房间编号[名称]:3002[客房2]房间面积(㎡): 20.00 最大冷负荷时刻(h): 18:00 总冷负荷(W)(含新风): 1722.11 总冷指标(含新风): 86.11冷负荷(W)(不含新风): 1645.35 冷指标(不含新风): 82.27 总湿负荷(kg/h)(含新风): 0.1257 总湿指标(含新风): 0.0063 湿负荷(kg/h)(不含新风): 0.2052 湿指标(不含新风): 0.0103 总热负荷(W)(含新风): 2952.21 总热指标(含新风): 147.61 热负荷(W)(不含新风): 1994.90 热指标(不含新风): 99.74 热负荷(W)(不含户间): 2952.21 热指标(不含户间): 147.61 户间传热负荷(W): 0.00 户间传热指标: 0.00 冬季总湿负荷(kg/h): -0.7898 冬季总湿负荷指标: -0.0395房间编号[名称]:3003[客房3]房间面积(㎡): 28.00 最大冷负荷时刻(h): 12:00 总冷负荷(W)(含新风): 2922.94 总冷指标(含新风): 104.39 冷负荷(W)(不含新风): 2815.47 冷指标(不含新风): 100.55 总湿负荷(kg/h)(含新风): 0.1706 总湿指标(含新风): 0.0061 湿负荷(kg/h)(不含新风): 0.2819 湿指标(不含新风): 0.0101 总热负荷(W)(含新风): 3266.31 总热指标(含新风): 116.65 热负荷(W)(不含新风): 2433.87 热指标(不含新风): 86.92 热负荷(W)(不含户间): 3266.31 热指标(不含户间): 116.65 户间传热负荷(W): 0.00 户间传热指标: 0.00 冬季总湿负荷(kg/h): -0.7039 冬季总湿负荷指标: -0.0251房间编号[名称]:3004[楼梯间、过道]房间面积(㎡): 28.00 最大冷负荷时刻(h): 17:00 总冷负荷(W)(含新风): 3228.54 总冷指标(含新风): 115.30 冷负荷(W)(不含新风): 3121.07 冷指标(不含新风): 111.47 总湿负荷(kg/h)(含新风): 0.5425 总湿指标(含新风): 0.0194 湿负荷(kg/h)(不含新风): 0.6537 湿指标(不含新风): 0.0233 总热负荷(W)(含新风): 3724.81 总热指标(含新风): 133.03 热负荷(W)(不含新风): 2559.39 热指标(不含新风): 91.41热负荷(W)(不含户间): 3724.81 热指标(不含户间): 133.03 户间传热负荷(W): 0.00 户间传热指标: 0.00冬季总湿负荷(kg/h): -0.5614 冬季总湿负荷指标: -0.02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大学环境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暖通空调》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
第1篇采暖设计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1、本工程建筑面积约1600㎡,砖混结构,层高均为3.6M。

本工程建筑所在地湖北咸宁,供暖室外计算温度0.3℃.根据设计要求供暖室内设计温度为18℃
2、窗均为铝合金推拉窗,窗高为1.5M采用中空双层玻璃,在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前提下查得K=4 w/(㎡.℃).
3、内门为木门,门高均为2M, 在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前提下查得K=2 w/(㎡.℃) .
4、走廊根据要求没有做供暖设计
5、墙均为200空心砖墙,外墙做保温设计在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前提下查得K=1 w/(㎡.℃).内墙在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前提下查得K=1.5 w/(㎡.℃) .
6、走廊因为有两侧传热作用的存在查节能设计手册差的修正系数为0.3
7、冷风渗入由所在供暖房间窗布置情况和数量查建筑节能手册应用换气次数法计算而得。

屋面为现浇为现浇板厚100MM,做保温和防漏水设计,在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前提下查得K=0.8 w/(㎡.℃)
2 负荷计算
2.1 采暖负荷
1.围护结构耗热量
(1) 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Q1j=αKF(t n+ t wn)
(2) 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①朝向修正率:
北、东北、西北:0- +10%
东、西:-5%
东南、西南:-10%- -15%
南:-15%- -30%
2.冷风渗透耗热量
Q2=0.28c pρwn L(t wn-t n)
2.2 算例:以四层办公室(编号为401)为例
咸宁市为夏热冬冷地区,由《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查得夏热冬冷地区外围护结构外墙的传热系数K≦1W/(m²·k),屋面传热系数≦0.7 W/(m²·k),窗墙面积比>0.2,由《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查得窗的传热系数K≦3.5 W/(m²·k).
更多暖通毕业设计图纸、计算书、参考资料:https:///item.htm?id=550576768629
暖通毕业设计:
https:///item.htm?id=550576768629
空调设计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为宾馆大楼,建筑地点在湖北咸宁,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为35.7℃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为28.5℃空调室内计算温度26℃部分空调房间是25℃。

由设计要求和建筑特点,设计选取外墙为5(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查得)K=0.61W/(㎡.K) 选取屋面为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查得)K=0.49W/(㎡.K) .外窗根据建筑窗户设计特点及应用选取的为铝合金玻璃窗(辐射率<0.25,low-E中空玻璃,间隔层厚9mm,夹层为空气,框窗比为20%)K=2.2W/(㎡.K). 内门在建筑节能的前提下选取空心砖墙体,两面抹灰,K=2W/(㎡.K),门K=2W/(㎡.K) 。

1,、内围护结构可按稳态传热计算,例如内门,内墙,在计算时查取夏季空气调节日平均计算温度再根据与空调房间相连的非空调房间有无热源情况对温度进行附加,然后根据计算公式计算。

2、人员没有规定个数的按相关空调房间用途特性,查阅相关设计规范进行估算,然后再计算人员散热冷负荷。

3、设备产热量按相关空调房间用途特性,查阅相关设计规范进行估算,然后再根据课本公式和所提供的修正系数进行修正,算出设备散热逐时冷负荷。

4、照明可根据相关资料提供的照明功率密度,进行估算,查阅规范的照明冷负荷系数,计算照明逐时冷负荷。

5、对人员停留在空调房间的时间,设备开启的连续时间,照明用具连续工作的时间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保证在合理的情况下计算出相应的冷负荷。

2.负荷计算
算例1(以宾馆一层宾馆大堂为算例)
1. 北内墙冷负荷
通过空调房间隔墙、楼板、内窗等内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而产生的冷负荷,可视为不随时间变化的稳定传热,按下式计算
Q(t)=KA(To.m+ΔTa-Tr)
Q(t)=0.8×8×4..2×(32.4+2-26)=158.6
2.西外墙冷负荷
由《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续表H.0.1—3查得冷负荷计算温度逐时值,即可按课本公式2-7 :Qc(t)=AK(t.c(t)-t.R)算出西外墙逐时冷负荷,计算结果如下表。

3.南外玻璃墙瞬时传热冷负荷
根据ai=8.7W/(m²·K)、ao=3.5+5.6×2.1=15.26 W/(m²·K),由附录2-8查得Kw=2.91 W/(m²·K),再由附录2-9查得玻璃窗传热系数修正值。

由附录2-10查出玻璃窗冷负荷计算温度tc(t),根据暖通空调式(2-10)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表。

4.南外玻璃墙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由《暖通空调》附录2-15查得双层钢窗有效面积系数Ca=0.75,所以窗的有效面积Aw=12×4.2×0.75=37.8 m². 再由附录2-13查得遮挡系数Cs=0.74,由附录2-14查得遮阳系数Ci=0.5,所以综合遮阳系数Cc.s=0.74×0.5=0.37
5.人员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宾馆属于极轻劳动,查表2-13,当室温为26度,每人散发的潜热和显热量分别为86W和48W。

由表2-12查得宾馆旅店群集系数ψ=0.93.再由附录2-23查得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逐时值。

按式(2-22)计算人体显热散热逐时冷负荷。

计算结果如下表。

6.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由于明装荧光灯,镇流器装设在客房内,所以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n1取1,灯罩隔热系数n2取0.6。

由附录2-22查得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按公式(2-21)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表。

7. 将上述各表计算结果列如下表,并逐时相加,求得客房内冷负荷值。

8. 冷负荷汇总
1. 宾馆一层冷负荷汇总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看出宾馆最大冷负荷值出现在12:00,其值为21212.13W。

算例2(以宾馆二层小包厢201为算例)
1. 北外墙冷负荷
由《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续表H.0.1—3查得冷负荷计算温度逐时值,即可按课本公式2-7 :Qc(t)=AK(t.c(t)-t.R)算出西外墙逐时冷负荷,计算结果如下表。

2.北外窗瞬时传热冷负荷
根据ai=8.7W/(m²·K)、ao=3.5+5.6×2.1=15.26 W/(m²·K),由附录2-8查得Kw=2.91 W/(m²·K),再由附录2-9查得玻璃窗传热系数修正值。

由附录2-10查出玻璃窗冷负荷计算温度tc(t),根据暖通空调式(2-10)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表。

3北外窗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由《暖通空调》附录2-15查得双层钢窗有效面积系数Ca=0.75,所以窗的有效面积Aw=12×4.2×0.75=37.8 m². 再由附录2-13查得遮挡系数Cs=0.78,由附录2-14查得遮阳系数Ci=0.5,所以综合遮阳系数Cc.s=0.78×0.5=0.39
4 西内墙和南内墙冷负荷
通过空调房间隔墙、楼板、内窗等内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而产生的冷负荷,可视为不随时间变化的稳定传热,按下式计算
Q(t)=KA(To.m+ΔTa-Tr)
西内墙
Q(t)=0.8×7.6×3.9×(32.4+2-26)=139.9
南内墙
Q(t)=0.8×4×3.9×(32.4+2-26)=73.6
5.人员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宾馆属于极轻劳动,查表2-13,当室温为26度,每人散发的潜热和显热量分别为86W和48W。

由表2-12查得宾馆旅店群集系数ψ=0.93.再由附录2-23查得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逐时值。

按式(2-22)计算人体显热散热逐时冷负荷。

计算结果如下表。

6.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由于明装荧光灯,镇流器装设在客房内,所以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n1取1,灯罩隔热系数n2取0.6。

由附录2-22查得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按公式(2-21)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表。

7.将上述各表计算结果列如下表,并逐时相加,求得客房内冷负荷值。

更多暖通毕业设计图纸、计算书、参考资料:https:///item.htm?id=550576768629
毕业设计代做:
https:///item.htm?id=550576768629
8. 冷负荷汇总宾馆二层冷负荷汇总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看出宾馆最大冷负荷值出现在13:00,其值为21011.3W。

整栋楼的逐时冷负荷最大值之和Q=21096+21011+19203+21930*2+24471=129641W。

建筑面积指标是B=129641/3833.28=33.82w/㎡空调面积指标b=129641/2687.33=48.24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