醚的资料

合集下载

常见有毒有害品化学物品的安全资料

常见有毒有害品化学物品的安全资料

,蒸气密度2.07爆炸极限2.0%~10.1%物化性质:暗红色粘性液体,有轻淡的油味;相对密度大于5(0℃)包装标志物化性质:灰色的重粘性浆体,气味轻淡:受高热时发出有毒的铅烟包装标志不溶于水,溶于大多包装标志1.000(0℃)。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蒸气能与空气形成,沸点78.5℃,℃,临界压力6.39*106Pa78℃,能与水、爆炸极限3.3~19%,沸点144.4℃,蒸能与乙醇、乙醚、氯仿等混溶。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1.349(0℃),沸点;不溶于水,能与乙醇、氯仿、苯、物化性质:易燃,碰到高热、明火、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的危险,蒸气危险特性:应使吸入气体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眼睛蒸气密度2.072.0%~10.1%1.349(0℃),沸点;不溶于水,能与乙醇、氯仿、苯、蒸气密度2.072.0%~10.1%消除方法:禁止用水枪施救,如有必要扑灭少量乙醚的火种时,可用水、干粉、二氧化碳、卤素灭火剂灭火。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隔绝式面具,对空气不易流通的场所要进行强制风置救:应使吸入气体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如果包 装 标 志。

沸点140~145℃,同时发生分解。

微溶于水。

易溶于甲醇、二杀螟硫磷乳油为黑褐色油状液体,具体殊臭0.6837。

熔点临界温度267.0℃,0.65~0.8g/cm3受热后迅速分解为氯化钠、氯酸钠和氧。

只有在碱性状态时较稳定。

市上一般均为碱性溶液,为微黄色液体,有氯的气味。

碱度不低碱性较小时分解较快,包装标志蒸气比空气重,。

二甲醚

二甲醚

二甲醚(甲醚)甲醚为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

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目录∙二甲醚别名:甲醚∙∙三维结构∙∙溶解的甲醚∙由于石油资源短缺、煤炭资源丰富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二甲醚作为从煤转化成的清洁燃料而日益受到重视,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竞相开发的性能优越的碳一化工产品。

∙作为LPG和石油类的替代燃料,二甲醚是具有与LPG的物理性质相类似的化学品,在燃烧时不会产生破坏环境的气体,能便宜而大量地生产。

与甲烷一样,被期望成为21世纪的能源之一。

∙总之,二甲醚特有的理化性能奠定了其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基础产业地位,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日常生活等领域。

二甲醚未来主要用于替代汽车燃油、石油液化气、城市煤气等,市场前景极为广阔,是目前国际、国内优先发展的产业。

∙∙甲醚溶解在重油∙摩尔质量46.07 蒸气压(20℃) 0.51Mpa∙熔点-138.5℃ 气体燃烧热28.8MJ/Kg∙沸点-24.9℃ 蒸发热(-20℃) 410KJ/Kg∙临界温度127℃ 自燃温度235℃∙液体密度(20℃) 0.67Kg/L 爆炸极限、空气3~17vol%∙蒸气密度 1.61Kg/m3 闪点 -41℃(空气密度1.2936Kg/m3)∙二甲醚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无臭气体,在压力下为液体,性能与液化石油气(LPG)相似,不同温度下的蒸汽压见表1.2。

∙表1.2 不同温度下二甲醚蒸气压∙温度(℃) -23.7 -10 0 10 20 30 40∙蒸气压(Mpa)0.101 0.174 0.254 0.359 0.495 0.662 0.880 ∙Copyright@6chem Inc∙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麻醉作用弱。

乙醚

乙醚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醚化学品英文名称:Diethyl ether;Ethyl ether;Ether企业名称: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地址:广东汕头市光华北四路26号邮编:515021电子邮件地址:service@,sales@传真号码:(86)(754)(8115161)企业应急电话:(86)(754)(8101881)技术说明书编码:生效日期:年月日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乙醚化学品分子式:(C2H5)2O分子量:74.12有害物成分:含量CAS号乙醚100%60-29-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食入有害,长期接触可导致皮肤干燥、破裂。

其蒸气可导致头昏、晕眩。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极度易燃。

可形成爆炸性过氧化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0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有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或机械通风。

食入:避免呕吐,就医。

泻药:石蜡油(3ml/kg),保持空气流通。

如发生呕吐:危及呼吸,危害肺部。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可燃,其蒸气比空气重,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远离火源。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干粉、泡沫。

可使用的灭火器:干粉、二氧化碳。

灭火注意事项:没有配备化学防护衣和供氧设备请不要待在危险区。

采取措施防止静电聚积,谨防回火。

防止化学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个人防护:避免接触物质,勿吸入其蒸气/浮尘。

保证空气流通。

环境保护措施:化学品未经处理严禁排入排水系统。

有爆炸的危险!清洁/吸收措施:采用安全的方法将泄漏物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根据化学品性质进一步处置。

清理污染区,洗液排入废水处理池。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远离火源,采取措施防止静电聚集。

冠醚的发现及应用-文档资料

冠醚的发现及应用-文档资料
15
液晶冠醚是具有特殊功能的液晶品 种。在液晶结构中,由于冠醚的冠 醚环有亲水性,而末端的烷基链等 基团又具有疏水性,所以具备了两 亲分子的特点,再加上具有选择性 络合金属离子的特性,使这种物质 形成的膜表现出离子识别功能。
16
在冠醚型表面活性剂中,由于长链 烷基的引入,使其分子对称性和空 间结构等都受到影响,从而使其物 理状态、溶解性能等发生了变化。 具体表现在脂溶性增大,与离子络 合的选择性改变。
7
二苯并-18-冠醚-6
二苯并-18-冠醚-六 8
冠醚的性质
冠醚最大的特点就是能与正离子, 尤其是与碱金属离子络合,并且随 环的大小不同而与不同的金属离子 络合。
9
18-冠-6与一个钾离子配位
10
Zn(II)与环楞胺和乙醇配位的晶体结构
11
冠醚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一、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二、模拟膜结构 三、在感光材料中的应用 四、在膜分离中的应用 五、离子选择电极
3
冠醚,又称“大环醚”,是 对发现的一类含有多个氧原子的 两种常见的冠醚\n大环化合物的 总称。
4
5
冠醚通常采用威廉森合成法制取 ,即用醇盐与卤代烷反应:
6
命名方法
冠醚有其独特的命名方式,命名时把环上 所含原子的总数标注在“冠”字之前,把其中 所含氧原子数标注在名称之后,如15-冠( 醚)-5、18-冠(醚)-6、二环已烷并-18冠(醚)-6。
冠醚的发现及应用
一、冠醚的发现. 二、冠醚的命名. 三、冠醚的性质. 四、冠醚的应用.
2
20世纪6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的C.J.Pedersen在研究烯烃聚合催化剂 四氟硼酸重氮盐经冠醚催化,发生偶联反应
20世纪6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的C.J.Pedersen 在研究烯烃聚合催化剂时首次发现。之后美国 化学家C.J.Cram和法国化学家J.M.Lehn从各个角 度对冠醚进行了研究,J.M.Lehn首次合成了穴 醚。为此,1987年C.J.Pedersen、C.J.Cram和 J.M.Lehn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86乙醚msds

86乙醚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1.1 中文名称:乙醚1.2 英文名称:Ether1.3 中文别名:二乙醚;乙氧基乙烷; 1,1'氧代二乙烷: Et201.4 英文别名:Ethyl ether;Diethyl ether;Ethoxyethane; 1, 1'-Oxybisethane; Et20 1.5 推荐用途:实验室用化验、试验及科学实验。

1.6 限制用途:不可作为药品、食品、家庭或其它用途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2.1 GHS危险性分类:易燃液体(类别1),急性毒性(经口)(类别4),急性毒性(吸入)(类别5),眼睛刺激(类别2A),特异性靶器官系约(一次接触)(类别3)2.2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3 健康危害:造成严重眼刺激。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昏睡或眩晕。

2.4 环境危害:不适用。

2.5 物理化学危险性信息:极端易燃液体和蒸气。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3.1 主要成分:乙醚3.2 含量:≤100%3.3 CAS No.:60-29-7第四部分:急救措施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并请教医生。

食入: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接触眼睛会引起:,发红,视力模糊,催泪。

延长或重复与皮肤接触可能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头晕,昏睡。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5.1 特别危险性描述:无资料5.2 灭火方法或灭火剂:火灾时:使用二氧化碳、沙粒、灭火粉末灭火。

5.3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6.1 作业人员的防护措施、防护设备和应急处置程序: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避免吸入蒸气、气雾或气体、保证充分的通风,消除所有火源。

有机化学-第十章 醚与环氧化合物-文档资料

有机化学-第十章  醚与环氧化合物-文档资料
Oxonium salt
17
10.5.2 酸催化醚键断裂
例如: (1) 对称醚键的断裂: 两侧醚键断裂均等
18
(2) 甲基伯烷基醚:醚键断裂在甲基一侧
(3) 叔烷基醚:醚键断裂在叔丁基一侧
(4) 芳基醚:醚键断裂在烷基一侧
19
醚键开裂机理
甲基伯烷基醚:SN2机理(主要考虑位阻影响为主)
叔烷基醚:SN1机理(主要考虑碳正离子稳定性)
11
(3) 立体专一性反应——邻基参与作用
12
10.3.3 不饱和烃与醇的反应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可利用异丁烯与醇反应生成的叔 丁基醚保护醇羟基。
13
10.4 醚的物理性质和波谱性质
IR:
C–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00 ~ 1050cm-1
14
10.4 醚的物理性质和波谱性质
δ 3.4 ~ 4.0
1H
NMR:
20
两类较易水解的醚类化合物
• 叔丁基醚
用于醇的保护和脱保护
• 烯基醚
21
烯基醚的水解机理
22
10.5.3 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
稀酸介质 HX溶液
23
反应机理
不对称环氧化物的酸性下开环
反应取向:在取代基多的一端开环,具有SN1性质。
立体化学: 反式开环。
酸的醇溶液
碱性条件下的环氧化物开环
2

10.1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分类
单醚:
乙醚 甲基叔丁醚

混醚: 环醚:
四氢呋喃(THF)
1,4-二氧六环
环氧化合物:
环氧乙烷
3
10.1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 1. 单醚: “二”+“烃基 + 醚”

醇、酚、醛、酮、醚类药物的性质资料

醇、酚、醛、酮、醚类药物的性质资料

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测定 ——方法分析

原理
本法是利用盐酸苯海拉明结构中脂 肪叔胺呈弱碱性,在冰醋酸的酸性溶剂中 提高碱性后,再与高氯酸滴定液产生定量 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CH3 CH O CH2 CH2 N CH3
.HCl
CH3COOH (CH3CO)2O
CH3 CH O CH2 CH2 N CH3
苯酚的鉴别试验: 取本品0.1g,加水10ml溶解后,取 溶液5ml,加溴试液,即生成瞬间溶解的 白色沉淀,但溴试液过量时,即生成持久 的沉淀。 甲酚的鉴别试验: 取本品的饱和水溶液,加溴试液, 即析出淡黄色的絮状沉淀。

鉴别试验——红外吸收光谱法
苯酚或甲酚的红外吸收光谱均应与对照的 图谱一致。 具体操作方法与对照图谱见《药品红外光 谱图集》
注意事项 1.本实验需加入适量醋酸汞试液,使其与 盐酸反应生成难电离的氯化汞,以防止盐 酸的干扰。 2.本法做空白试验的目的:以减少指示剂 消耗少量的高氯酸滴定液带来的误差。
麻醉乙醚的杂质检查
酸度 醛类 过氧化物 异臭 不挥发物

麻醉乙醚的杂质检查 ——酸度
主要是指在制备时引入的副产物如乙酸等, 采用酸碱滴定法检查。 取水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2滴, 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边 滴边振摇至显蓝色;加本品25ml,密塞振 摇混合,再加氢氧化钠滴定液 (0.02mol/L)0.30ml,振摇,水层应仍 显蓝色。

麻醉乙醚的杂质检查 ——醛类

原理
醛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加成物在碳酸氢 钠碱性下又分解成亚硫酸氢钠,而亚硫酸氢钠 能与碘发生反应。
O H3C C H +NaHSO3 H3C

石油醚资料

石油醚资料

石油醚
石油醚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中含有羟基。

由于其特殊的物理
化学性质,石油醚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将介绍石油醚的性质、用途以及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性质
石油醚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具有挥发性和易燃性。

其密度较低,溶解性良好。

石油醚的沸点一般在室温下,易挥发成气态。

由于其易燃易爆的性质,需要注意储存和使用时的安全问题。

用途
石油醚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石油醚可以作为有机溶剂,用于
化工合成、溶解和提取等工艺中。

其挥发性和溶解性使其在化工生产中成为重要的辅助剂。

此外,石油醚还可用于制备某些有机合成试剂和药物。

另外,石油醚还被用作清洁剂、去污剂等产品的原料。

安全注意事项
由于石油醚易燃易爆的性质,使用时须注意安全。

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要避
免高温、火源等可能引发火灾的场所。

使用时要保持通风良好,避免产生大量挥发性气体。

在处理石油醚时,要穿戴好防护装备,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若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帮助。

石油醚作为一种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其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同时,要注重安全使用,提高安全意识,避免事故的发生。

以上便是有关石油醚的一些基本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醚与碱、氧化剂、还原剂均不反应,与金属钠也不反应。

醚可与强酸生成盐,与缺电子化合物生成络合物:在较高温度下,强酸可使醚键断裂。

2、联苯醚在酸性条件下醚键会断裂吗?
不会。

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和苯环共轭,让C-O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难以断裂。

3、虽然醚能不轻易的发生水解反应,但于酸性条件下(如:氢溴酸或氢碘酸),可断裂为醇。

盐酸条件下,断裂醚的速度非常慢。

4、对于混合醚,碳氧键断裂的顺序是:三级烷基>二级烷基>一级烷基>芳基。

芳基与氧的孤电子对共轭,具有某些双键性质,因此难于断裂。

醚与浓强酸(如氢碘酸)共热,醚键发生断裂生成卤烷和醇,如有过量酸存在,醇将继续被转变为卤代烷。

如:
无色结晶或液体。

具有桉叶油气味。

溶于乙醇、乙醚、苯和冰醋酸,不溶于水、无机酸溶液和碱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