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读图方法指导
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地图可以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演变过程等,因此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地理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地图,如世界地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让学生感受到地图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可以结合一些生活实例,如当地的气候、地形、河流等,让学生感受到地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加强学生对地图基本知识的掌握要读懂地图,首先需要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如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这些基本知识,并逐渐应用到实践中。
例如,可以通过绘制简单的地图,让学生掌握比例尺和方向的运用;可以通过观察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了解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特征等。
三、引导学生学会看图和用图在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后,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图和用图。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地图的主题,即要解决什么问题。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气温分布图,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可以通过观察河流流向,了解地势的高低和流向等。
最后,要让学生学会将获取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加强读图训练读图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的训练和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读图训练。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绘制地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地图上的信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通过模拟考试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考试来检验自己的读图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
五、注重评价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和反馈是至关重要的。
初中地理教师对学生读图用图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地理教师对学生读图用图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图表、地图等图像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读图用图的指导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师可能忽视了图像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常没有接触过大量的图表和地图材料,缺乏对图像信息的理解能力。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图像阅读能力,例如引导学生观察图像中的关键信息、掌握图例的含义、理解图像的结构等。
教师可能未能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
有时候,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学生展示一张图像,却没有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图像的内容。
教师应该先向学生介绍图像所涉及的地理概念和相关背景知识,然后再展示图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像的含义。
教师可能未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有时候,教师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读图,但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图像中的信息。
教师应该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图像中的地理现象、规律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能未能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
有时候,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些图像,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来熟悉和运用图像。
教师应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或课堂上进行图像分析和解题,以提高学生的图像应用能力。
教师可能未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有时候,学生在读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教师没有及时纠正和指导。
教师应该在学生读图时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图像阅读和运用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师对学生读图用图的指导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图像阅读能力的培养、未能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未能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未能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以及未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图像阅读能力培养,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提供练习机会,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图像应用能力。
初中地理读图方法指导

初中地理读图方法指导学习初中地理时我们知道地图很难懂,读图方法需要良好的指导。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初中地理读图方法指导,任何学科都需要有技巧的学习。
初中地理读图方法指导(一)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不仅是学生学好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可问题是在课堂上,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挺浓,但成绩却提高不了,这是为什么呢?一、当今学生读图能力弱的原因1.对地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通过与很多学生的交谈以及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多学生对地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地图在地理学习中重要性的了解,总以为考试来临之前,拿本书,临时抱佛脚,就会万事大吉,不大注重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读图能力不足也有一些学生,认识到了读图的重要性,在地理学习中也注意认真仔细读图,但是对读图的步骤缺乏一定的了解,不会读图,更别说理解地图的整体含义。
二、针对读图问题采取的措施1.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在每节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读图能力的重要性,并通过举实例来分析论证。
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找一些地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让他们结合自身的经验,谈谈读图能力的培养过程和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读图热情。
2.创设良好的地理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的重要保证,学习地理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比如,在平时的课堂中,时不时有意无意地给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地理地图的图片,用直观、形象、易于接受、便于记忆的图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也可以做一些地理游戏,用地理地图做道具,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很快地培养读图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楼的走廊里、教室中等合适的位置悬挂地理展示图片,让学生时刻能感受到地理图片的存在,潜移默化中,联想到各个国家、地区、民族等地的风土人情、政治制度、民风民俗。
3.图文并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文字与图片紧密结合,对于重点图片要逐步引导,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从而一步一步地画图。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
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观察地图,掌握地理信息。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地图,在需要学生详细了解某个地理事物信息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理信息,这更利于学生的观察与信息的采集,并且有利于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例如,在介绍《我国人口的变化》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地图,用鼠标准确指出地图中的事物与信息。
通过地图,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与了解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
教师以动画的形式把相关知识点形成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口头填补,十分方便。
地图所呈现的是直观的地理信息,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地图分析地理现象,如分析我国人口密集的原因,可以结合地图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不同国家与地区的范围,以及在地图上所呈现的形状等,促进学生地理空间感的形成。
三、开展小组合作,提高读图能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拓展思维,取长补短,使认知更加全面与深入。
在地理读图教学环节有效开展合作读图活动,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学会对地图所呈现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因此,在小组分组中,教师要把读图能力较强与读图能力较弱的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中,这样可以保障小组成员在探究时能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读图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受到读图能力较强学生的影响,发挥优生的带动作用,实现优势互补。
教师要结合地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组织小组合作,达到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共同发展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呈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通过探究让学生明确我国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与特点,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区域的地理景观、自然环境及各自的生活习俗,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对于类似的问题,学生如果仅仅依靠读图有可能不能深入理解相关地理信息与知识,而小组合作可以实现信息的整合、思维的共享,进一步提高读图能力。
初中地理读图指导: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一、判断部位名称: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鞍部: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二、比例尺问题:1.比例尺三种表示表示方式是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比例尺三种表示方式间的相互转化。
2.比例尺公式的计算。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三.相对高度:标注在等高线上的数字,是该条等高线经过地的海拔高度,在同一条等线上,海拔高度相同;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程差叫等高距,同一副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不变;相对高度为两地的海拔高度之差。
四.定方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在此基础上,还可再分出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的方向。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来定方向。
在判别方向时,应采用平移指向标确定。
指向标的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但不一定指图的下方,因此,可以通过旋转,使箭头向上,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其他方向。
五.爬山运动: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和,易于爬山;等高线稠密,坡度陡峻,越难于爬山。
六.攀岩运动与观赏瀑布:攀岩与观赏瀑布最好选择在陡崖。
七.小河、水库与大坝:小河常形成与山谷之中,山脚的口袋型洼地、小盆地,因为有较大的集水面积适宜建设水库,大坝的坝址宜选择在河流流出的洼地或小盆地的最窄处,利于施工和减少工程量。
八.修路:沿等高线修筑,可减少修路的工程量,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
九.气温: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十.居民区:依山傍水、靠近水源、河段上游、地势平坦开阔、向阳坡、上风向、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以减少大气和水体污染的地方。
十一.农业区:在山地或坡度较陡的地方,以发展生态林为主;在丘陵或坡度较缓的地方,以发展经济林为主;发展粮食作物和蔬菜、花卉生产应在坡度平缓且最好有灌溉水源的地方;例一.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则其实地距离是米。
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水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自己动手绘图,不但有助于学生将地图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读图水平和填图水平的提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想象水平,依照初中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我感受很深的是实行了几种简单的描绘技能的培养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描绘训练。
利用课本插图,让学生用彩色笔绘出所要掌握的地理要素,使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简明扼要、表现力强。
例如:在学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时,让学生在“人口分布图”上,用彩色笔描绘出“腾冲到黑河”的一线,突出我国人口东西分布差异的特点,以此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是拟绘训练。
依照课本插图或地图实行绘图。
指导学生边描边熟悉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名称、特片等,通过多次勾绘,学生对区域的轮廓、海陆位置、海岸线状况就有了深刻记忆,使头脑中的地图形象更加准确,利于协助学生建立准确的空间概念。
例如:学习“中国政区”时,将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按方位分成七大块,然后教师逐一指图读名,让学生借助地图依次拟绘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轮廓,就性状特征作拟物形象比喻,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让学生勾出北回归线、长江、黄河,提醒学生注意: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哪些省区?长江、黄河各流经我国哪些省、自治区、直辖市?我国自北而南沿海地区有哪些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还能够让学生标出各省级行政单位的行政中心及其简称等。
有的同学将黑龙江画成了天鹅,有的将内蒙古画成了展翅的雄鹰等等,这些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三是绘简图训练。
这也是我最常用的训练学生记忆地图的手段。
用简洁的线条快速地把复杂的地理事物绘成简图。
这类图像,只取神似,不究细节,起到精讲多练、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
例如:在“中国地形”的教学中,先用简练的线条把中国轮廓画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在图中画出山脉符号,然后让学生轮流上讲台,在空白的地图上填出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名称。
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教师手记©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翁淑琴地图中所承载的地理知识是非常丰富的,从某种角度来说如果能够读懂图,那么相对于学习相关文字知识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由此能够看出,读图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当在此方面给予高度重视。
下面,笔者针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要性地理在分布上都拥有十分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且还拥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各个地理事物间都存在相应的空间联系。
地理所具有的特点,利用地图才能够更加直观地体现出来。
所以,在学习地理时应当充分利用地图,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简化学生在学习地理时的难度,而且学生也可以凭借读图获取相应的地理知识。
由此能够看出读图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具有重要作用,谁拥有更强的读图能力,谁就能够掌握更多地理内容。
地图上包含很多颜色、符号等,向人们所展示的地理知识是丰富且详细的,反映了地理在发展与运动时的规律,为学生在地理知识上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1.看图。
从地理实践教学来看,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字之中,对于教材中的地图仅仅是一种欣赏或是一带而过,这反映出学生本身十分缺乏读图意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生读图能力十分薄弱。
地图中承载了庞大的信息量,很多地理内容都是以地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所以地图是教材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生需要着重学习的内容。
基于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应当先让其看图,了解地图上的信息,然后教学生如何看地图,以便能够提升其看地图的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看图的良好习惯。
例如,欧洲和北美洲相比较,为什么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覆盖面积较大?此时学生只需要通过读图便能够得到答案,并且还能够通过分析掌握对气候分布产生影响的因素。
2.讲图。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将教学内容与地图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根据地图进行提问,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分析地图中所呈现的信息,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借助双边活动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跃,从而使学生读图思维得到培养。
初中地理读图方法

初中地理读图方法:看图看图是读图的第一步。
为了正确读图,首先就要正确观察图像。
(1) 要排除看图的“障碍”。
看图时,往往由于一两个关键点没有搞懂而发生“卡壳”现象。
因此,要及时排除“障碍”,看懂图像。
(2) 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
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
如看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图,首先要看石油分布是否均匀,南半球多还是北半球多;其次看分布的地区和国家;再次是石油输出地区和石油输入国;最后看输油路线,途径的海、海湾、海峡、港口、运河、岛屿等,这样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识。
看水系图一般循着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
然而,看图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根据需要及学习情况可以灵活变通。
如看我国山脉分布图,可以按几组走向确定看图顺序,也可以按我国的方位依次看下来。
但无论怎么看图,总要有一定的“序”。
(3)要变换看图的角度。
看图一般总要进行几遍,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细的。
然而,反复看图,不能老是从原来的角度机械地重复看图,而要适当变换看图的角度。
这样往往能收到很好效果。
比如,在一张世界政区图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关于地理位置、方向的知识,沿着赤道、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有特殊意义的“线”,去找一找这些线经过了哪些主要国家。
这种变换角度的观察,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4)要注意看图的整体性。
在看区域地图时,不能孤零零地看一条“线”或一个“点”,而要进行组合观察,扩大到一个“块”或一个“面”。
如看中国铁路分布图,要沿线观察途经哪些地形区,主要河流、省区市、矿产地、农业基地等等。
看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要顾及它的“左邻右舍”的相对位置。
这样整体性看图,有助于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观念。
初中地理读图方法:析图所谓析图,就是对图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思维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的目的。
如若说看图是为了解决“有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的话,那么析图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雨
读图的一般步骤 :
1、看图名 2、看图例 3、看注记 4、回归材料、找遗漏点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标出我国国庆节 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 位置。 2、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 夏至 ,太阳 此时的节气是____ 直射的纬线是 _____,此时 北回归线 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 长 短 。 __夜__
3、国庆节时太阳直射点在___ 南 半球,我国的季节是
这样有助于我们确定考察方向、及时
调动和回忆相关知识。
课本 P24 图K 六大板块分布
1 读图的一般步骤 :
1.2 看图例 图例能够告诉我们地图中各个事
物所代表的地理意义以及各个地理事
物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
地图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因此,在
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图例,扣准
点是保证高分的重要条件。
卑尔根 海参崴
卑尔根
海参崴
乞 拉 朋 齐
读材料,回答问题:
台湾省
火烧寮
火烧寮位于台湾岛东北端,
是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据 1906 ~ 1944 年 38 年资 料统计,年平均降水量达 6557.8 毫 米 , 1912 年 降 水量高达8409毫米,降水 日数也多,年均降水日数 达 214 天,有我国“雨极” 之称。尝试用学过的知识 解释台湾火烧寮降水多的 原因 ?
秋 季。 ____
2 案例分析
2.2 海陆分布
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 称、分布、轮廓、大小、分 界线及相对位置关系
课本 P13 图G 七大洲和四大洋
读图,填出图中的地理事物
D A
苏伊士运河
白令海峡 巴拿马运河
E B
C
2 案例分析
2.3 世界年降水量
重点: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及影响因素
课本 P39 图M 世界年降水量
偏的题,材料里面还往往隐藏着解题的突破点。 因此,所有的读图题最终都要回归材料。
2008年5月12 日14时28分,我 国四川省汶川县 发生里氏8.0级特 大地震,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B.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C.地处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D.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1 读图的一般步骤 :
1.4 回归材料、找遗漏点
在所有的地理考题中,题目呈现的方式几乎
都是图文结合的。地图是地理事物的直接呈现, 而材料里面则一般会隐藏着一些解题的信息点。 因此,在答题时,除了地图中所反映的知识点外, 还要回归材料,认真研读,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
息点,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同时,一些比较难、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2 案例分析
2.1 地球运动
重点:各节气的名称、日期、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北 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
A
B
D
C 课本 P6 图E 地球公转示意图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春分 秋分 夏至 春分
冬至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白昼越来越长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白昼越来越短
——《以中图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 第二章 世界气候》为例
1、了解读图的一般方法。
★2、在了解读图方法的基础上,掌握 读图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在做题实践中 熟练运用。
1 读图的一般步骤 :
1.1 看图名
图名是一幅图的灵魂所在,它直
接表明了这幅图要反映的主题。因此,
在做有图的题的时候,首先要看图名,
课本 P24 图K 六大板块分布
课本 P27 图Q 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1 读图的一般步骤 :
1.3 看注记
有部分地图,除了图名和图例
外还会有一些文字的注和切入口,所以,读图的时候一 定要仔细认真,不能错过地图所要 传递的信息。
课本 P39 图M 世界年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