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到的意思及故事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说课稿第【1】篇〗设计说明本课由《论语》中的三句话和两则文言文组成,围绕读书方法进行阐述,给学生以启示。

本方案首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懂内容。

然后抓住“古人如何读书”这一主题,借助自主阅读、讨论互动、总结拓展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古人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初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1.导入:书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走进书就走进了一个丰富的世界。

那么,如何读书,才能与这位朋友心灵相通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感受古人带来的启示。

2.教师板书课题:古人谈读书。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明确主题,直接入课,让课堂教学变得简明而高效。

二、初读识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或者读不准的生字,再读一读生字上面的音节。

2.大声读一读圈出的生字,再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遇到不会断句的情况,向同伴求教。

3.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集中识记本课生字。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会认字的认读情况,要注意“耻”是翘舌音,“矣”和“岂”都是三声。

(2)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仔细观察9个要求会写的字的字形,针对识记困难的字商讨识记方法。

4.集体汇报交流自己小组遇到了哪个识记困难的字,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相机帮助学生总结:比一比识记:缺——缸诲——悔形声字识记:谓——胃窥——规字谜识记:岂——大山压倒自己。

恒——太阳留在天地间,竖心留在左半边。

皆——比一比谁更白。

5.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一个生字的音都读正确,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

(2)与组内同伴合作,轮读部分内容,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语句,大声朗读,正确断句。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疑难点,让识字教学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填空及答案(完整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填空及答案(完整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填空及答案(完整版)一、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那些孩子们从小_____________,表现了农村儿童的_____________,也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氛。

《稚子弄冰》选取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片段,表达了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抒发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祖父的园子》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3.《月是故乡明》通过讲季羡林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时所见美景,借离乡所见之月逊色于家乡之月来寄托作者_____________的情感。

4.《梅花魂》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了外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______,它们联结着_____________,也联结着_____________的情感。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手法,赞扬了搭石____________的精神和乡亲们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2.《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篇文章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介绍了____种事物的速度,告诉我们,在宇宙中,_____的速度更快。

3.《白鹭》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人读书的故事100字

名人读书的故事100字

名人读书的故事100字篇一:名人读书小故事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

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努力成为一名天才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郭沫若的阅读方法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

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华罗庚的阅读方法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

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

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

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高尔基救援书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

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

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

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在墙上钻一个洞,以便从邻居家获得一些光线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古人谈读书(三)的注释,意思

古人谈读书(三)的注释,意思

古人谈读书(三)的注释,意思
古人对于读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他们的言论至今仍具有很高的价值。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古人谈读书(三)”的注释及其深层含义。

一、原文
“古人谈读书(三)”的原文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细则眼不看,眼不细则心不记,心眼既到,而口不晓,则无以记其精微。

是以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也。


二、注释
1.读书有三到:指读书要达到三个层面的到位,即心到、眼到、口到。

2.谓心到:指读书时心思要集中,全身心投入。

3.眼到:指用眼认真看,观察每一个字词,理解其意义。

4.口到:指读书时要口中念念有词,通过朗读加深记忆和理解。

三、意思解析
这段话强调了读书的三个重要环节:心到、眼到、口到。

1.心到:读书首先要做到心思集中,全神贯注。

只有心无旁骛,才能真正投入到书中的世界,领略其中的真谛。

2.眼到:在心思集中的基础上,用眼认真观察每一个字词,理解其含义。

这样才能把握住书中的细节,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3.口到:口中念念有词,通过朗读的方式加深对书中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古人认为,口到是心到和眼到的巩固,只有三者相结合,才能真正领会书中的精微之处。

总之,“古人谈读书(三)”这段话告诉我们,读书不仅要用心去读,还要认真观察和朗读,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友谊出版社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友谊出版社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友谊出版社第一单元善学1 读书三到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读书“三到”。

2.通过阅读讨论,了解古人读书要求“心”“眼”“口”三到,其中“心到”最重要。

3.学习借鉴古人读书的方法,反思自己读书时是否做到了“三到”,,争取能熟练运用“三到”读书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例文范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边读边反思:我的读书姿势正确吗?平时读书有哪些好的方法?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再让学生自由读、互读、接句式诵读,直至背诵。

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学生熟读成诵后,教师可以结合导入图,让学生观察图中哪个同学做得最好,然后引入课文学习,对课文做出简单梳理,帮助学生理解“眼到口到,还须心到,有此三到,易熟晓”。

通过对比诗文,让学生认真反省自己,制订改正措施,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课堂活动,学以致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成语故事的大意,也可以先给学生讲故事或播放成语故事音像资料,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要让学生明白,读书时同样不能生吞活剥,缺乏思考;含糊笼统地读书,是学不好的。

学习重在实践运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读书姿势、读书方法有了深入认识,要让学生比比看谁的读书写字姿势最端正,谁读书能很好地做到“三到”。

四、课堂活动,拓展延伸1、学生回家要把这些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让爸爸妈妈监督执行。

2、建议学生查阅资料或请教长辈,了解古代私塾内读书的要求,说说这样做的好处,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今后读书时的做法,了解一要意诚,二要身正,五、课后反思2 循序渐进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熟读背诵《弟子规》中的经典名句。

2.通过阅读讨论,了解古人读书做学问是如何循序渐进的,明白读书要有始有终。

3.学习借鉴古人的读书方法,总结反思自己的读书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可引导学生集体回忆《弟子规》的“余力学文”部分,指导学生熟读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达标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达标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积累与运用(44分)一、【立德树人】读拼音,写词语。

(6分)一百多年前,无数革命xiān bèi( )为了国家的独立与民族的解放奔走呼号,他们谨记心中的shì yán( ),即使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也wú yuàn wú huǐ( )。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当zhēn xī( )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牢记父母、老师的d īng níng( )和zhǔ tuō( ),好好学习,为建设更强大的祖国而发奋努力!二、选择题。

(1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衰.老(shuāi) 打瞌.睡(ké)B.节俭.(jiǎn) 拗不过(yòu)C.嫂.子(sǎo) 珊瑚礁.(jiāo)D.梭.子(shuō) 恳.求(kěn)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酬.谢酬:用财物报答。

B.崩塌.塌:倒,下陷。

C.酿.的葡萄酒酿:美酒。

D.无拘.无束拘:限,限制。

3.下面句子中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A.:“,! ”B.,“。

”C.,“,。

”D.:‘,!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别人请教,防止不要不懂装懂。

B.妈妈,看到您温暖的笑容和温柔的声音,我觉得特别幸福。

C.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赛场上打破了一次又一次纪录。

D.华华非常喜欢读民间故事,她一拿起这类书就舍不得放下。

5.下列不属于中国民间故事的一项是( )A.《白蛇传》B.《列那狐的故事》C.《梁山伯与祝英台》D.《田螺姑娘》6.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意思与句尾括号里的四字词语表达不相同的一项是( )A.爸爸出差好久了,我每天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着他回家。

(望眼欲穿)B.“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从小就要学会感恩。

部编版五上语文24 古人谈读书】PPT课件

部编版五上语文24 古人谈读书】PPT课件

读下面的长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 东曲阜)人。著名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 想创始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 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与《孟子》《大学》《中庸》 合称“四书”。
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 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 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 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 文章还要有感情地大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 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 “脑到”指善于动脑筋,勤思考,多分析。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结构梳理
读书有三到
心到 眼到 口到
最重要
主题概括
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读书 要 心想 、眼看、口诵。“ 心到”, 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 了,自然就会看得字,也会读得正 确并记忆犹新。
课堂小结
• 勤奋 + 三到 • 态度最重要
课堂演练
一、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
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二、说一说,读书如何做到“心到”?
想要做到心到,先要放平心态,确定心无 杂念,没有别的事情困扰着自己,读进去即可。 可以用笔辅助读书,也可以在安静的地方读书, 读书时要做到心无杂念,自然会被书中的文字 吸引了。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课内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余尝谓___________ (2)心不在此________(3)却只漫浪通读_______ (4)心到最急___________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原因是:心到,眼、口才能到。

B.文段阐述了怎么读书的问题,其中心到最重要。

C.文段告诉我们读书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样不仅能够加快阅读速度,还能提高阅读质量。

2. 古文阅读。

赵普读书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①,阖(hé)户②启箧(qiè)③取书,读之竟日④。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hōnɡ)⑤,家人发箧视之,则⑥《论语》二十篇也。

(注释)①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

②阖户:关门。

③箧:小箱子。

④竟日:整天。

⑤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

⑥则:乃,就是。

孙权劝学初,权谓①吕蒙曰:“卿今当涂②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③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④,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⑤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①谓:告诉。

②当涂:当道,当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三到的意思及故事
导读:【成语】:
读书三到
【拼音】:
[dúshūsāndào]
【解释】: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出处】:
南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举例造句】:
三到之中,心到最为重要。

思想集中了,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吗?
【成语典故】: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要是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