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北大宣传片之比较

合集下载

从耶鲁与北大的招生广告谈起

从耶鲁与北大的招生广告谈起

从耶鲁与北大的招生广告谈起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会汤敏最近我发了一条很火的微博,估计全国有几千万人都看到过它。

在这条微博中,我把耶鲁大学学生做的一个招生视频与北大的一个视频链接都放在一个微博里,由大家看后进行对比。

耶鲁大学的招生广告是由一百多个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拍摄的,内中载歌载舞,画面十分活泼。

在短短的几分钟中,就把年青人最想知道,也最容易被打动的耶鲁大学的几个侧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令我感动的是一对母女发的一则评论。

看过视频后她的女儿说,她以后每天要看一次耶鲁的片子,这样写作业时才有动力。

她妈妈则评论说, 无论今后女儿能不能上耶鲁,她都由衷地感谢这个极为打动人的视频。

而北大的视频据说是北大艺术学院的一个老师带一批专业摄影师制作的。

平心而论这个视频比我们其他大学八股式的招生广告好了许多倍,画面很美,意境也很深沉。

但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跟耶鲁的一比,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网上是骂声一片。

当然,也有赞许北大片子,对耶鲁片子不以为然的,但数量很少,不到5%。

有人说,拿北大与耶鲁大学来比,本身就不公平。

耶鲁是世界一流的学校,北大最多也只能是中国的一流。

然而,这里比的不是两校的教学设备,教师师资,而是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教学理念。

人们常说西南联大是世界上最短命的大学,只存在了七年。

它的教学条件非常艰苦,学生在煤油灯下看书,教授在茅棚里上课。

但西南联大却培养出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70多位院士和众多的大师。

这说明不是今天学校的硬件条件不够,而是我们办学的理念、办学的方式出了问题。

钱学森临终前振聋发聩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就是对我国当前的这种僵化的教育的又一个挑战。

怎么办?一方面我们要加紧教育改革, 迎头赶上。

另一方面,要另辟蹊径,别把希望都寄托在现有大学都能成功改革这一个篮子里。

应该采取邓小平当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建立一个大学中的“深圳”,一个大学中的“特区”。

在大学的池中引入一条“鲇鱼”。

北大宣传片《星空日记》观后感

北大宣传片《星空日记》观后感

北大宣传片《星空日记》观后感
北大宣传片《星空日记》是一部充满感人情节和深刻内涵的影片,它通过描绘一位年轻人追逐梦想的历程,向观众呈现了北大独特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

在整部影片中,导演将视角聚焦在一位梦想成为天文学家的年轻人身上。

他虽然被周围的人质疑和嘲笑,但他始终坚定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不放弃对星空的热爱和追求。

这种勇敢追梦的精神,正是北大精神的核心所在。

北大宣传片通过这个故事情节,向观众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只要心中有梦想、有信仰,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影片中,还有一些情节特别引人注目。

比如北大校园内的学生团体活动、充满个性的选修课和各种丰富多彩的学术研究,都展示了北大独特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

这些场景让观众感受到了北大学生的自由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面貌,以及北大教育理念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此外,《星空日记》还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位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实现了成为天文学家的梦想。

这个过程虽然充满艰辛,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这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正是北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星空日记》这部北大宣传片通过一个充满感性和理性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北大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

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宣传片,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电影作品,值得大家观看和思考。

耶鲁和北大宣传片观后感(中英文)

耶鲁和北大宣传片观后感(中英文)

简论中美文化差异——以耶鲁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形象宣传片为例A Brief Discussion on Sino - American Cultural Differences——A case study of Yale University and Peking University’s image videos专业:学号:姓名:Major:XXX Student ID:123456789 Name:XXX摘要: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向世界有效地传播积极的形象成为各著名高校的重要任务。

宣传片是传播学校形象最直观的方式,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各国大学的宣传片都会受到文化及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希望通过对北京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宣传片的比对,来更好地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cultural exchanges become more frequent, effective dissemination of a positive image as an important mandate of the famous universities of the world.Promo is spread most intuitive way to university image,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exchange, national universities will be affected promo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In this paper, I hop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Peking University and Yale University by comparing the films.关键词:形象宣传片文化差异文化交流Key words:Image videos Cultural difference Cultural exchange学校形象是反映在媒介和人们心理中的对于一所高校的历史、现实、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综合印象,对于展现本校特色,传播特有文化,树立学校形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北大宣传片摘星星观后感

北大宣传片摘星星观后感

北大宣传片摘星星观后感
看了北大的那个摘星星宣传片,就感觉像被拉进了一场超级梦幻又热血的旅程。

一开头就被那股子充满希望和探索欲的氛围给包围了。

那些画面里,北大就像是一个充满魔法的地方,里面的人眼睛里都闪着光呢。

看到他们谈着摘星星的梦想,我心里就在想,“哟呵,这可太酷了吧!”
宣传片里的那些学生,一个个都像是带着满满的能量。

他们在校园里钻研知识,感觉知识就像是他们手中最厉害的武器,用来去挑战摘星星这个超牛的目标。

就好像他们不是在做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儿,而是在一步步稳稳地走向宇宙,把星星给摘下来放到自己的口袋里。

而且啊,北大的校园风景穿插在这些梦想画面里,真的是绝了。

古老的建筑就像是智慧的长者在默默地支持着这些充满梦想的年轻人。

那图书馆、那操场、那林荫道,感觉每一个角落都在诉说着:“在这里,啥梦想都能发芽长大。


我还特别喜欢里面那种青春活力的感觉。

那些年轻的面孔,洋溢着的笑容,让我觉得梦想这东西啊,不是那种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的包袱,而是像个好玩的玩具,虽然很难拿到手,但大家都玩得特别开心地去追逐。

看完这个宣传片,我就特别向往北大了。

感觉那里就像是一个梦工厂,能把最疯狂的梦想变成现实。

它也让我觉得自己的梦想也不能就这么搁着,不管是大梦想还是小梦想,都得像北大的这些人一样,充满干劲儿地去追。

哪怕我的梦想不是摘星星,也得让它在自己的小宇宙里闪闪发光呀。

说不定哪天,咱也能像他们一样,站在自己梦想的巅峰,看着自己一路走过来的脚印,说一句:“我做到了呢!”。

北大VS耶鲁,宣传片风格迥异

北大VS耶鲁,宣传片风格迥异

北大VS耶鲁,宣传片风格迥异作者: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2年第15期“两所大学宣传片对比分析,耶鲁的优势是人,北大的优势是景;耶鲁的自信是当下,北大的自信是历史。

”近日,网友“光头王凯”发微博,公布了北大宣传片与耶鲁大学宣传片的视频链接,并对两所大学宣传片的优势进行了比较。

微博发出后,立即成为网络热点,部分网友认为北大宣传片“拍摄跑偏,北大成了风景名胜”,而耶鲁宣传片更关注人;也有不少人认为北大宣传片“更有内涵,看了很感动”。

1.北大太看重历史,我们太看重北大其实,耶鲁比北大更有资格说历史。

北大创办于1898年,而耶鲁创始于1701年,比北大早了将近两百年。

仅仅近50年来,耶鲁大学就有13位学者获得诺贝尔奖。

耶鲁不说历史,不是因为没有历史可说;而北大之所以说历史,是因为只有历史才值得一说。

北大的辉煌似乎早已尘封在历史的故纸堆中,其宣传片中所刻意强调的“薪火相传的人文精神”,在现实中更是难以寻觅。

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历史固然值得珍视,但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才是使命所在。

(吴龙贵《南方日报》)2.风格迥异的背后是理念的博弈几年前,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就表示,国内的科学研究缺少原始创新,在耶鲁大学,多数人从事学术研究是因为喜爱它,陶醉于其中。

而北大的宣传片从头到尾,都看不到个性化、多元化和创新型人才所处环境的演绎,这是北大应沉下心气向耶鲁学习借鉴的地方。

(梁江涛《钱江晚报》)1.正方:没有可比性两个宣传片拍片的目的不同,没有可比性。

北大宣传片除了承载宣传学校之外,更是一部艺术片,片中加入了历史等人文素材,旨在突出中国文人薪火相传的精神气质。

而耶鲁大学宣传片旨在“招生”,风趣活泼地反映耶鲁生活学习场景。

(北大宣传片拍摄者陈宇)2.反方:北大需要更多的“可比性”迄今中国为什么没有一流大学?恰恰是因为我们少了跟外国大学的“可比性”,没有比对,又哪来进步呢?北大要扬长避短,在高等教育全球化潮流中占得应有一席之地,就应该敢于跟世界一流大学“较劲”。

北大PK耶鲁

北大PK耶鲁

反干我资我后我主我工 正其们料们勤们持们作 都他组:组:组人组人 是事的 的 的:的员 我的; ; : 们: 组 的 。 ; ;
为何选择耶鲁”这样的主题贯穿, 全程采用音乐剧的说唱形式,载歌 载舞的老师和学生们为家长介绍了 校园生活的各个细节。“每个学生 都有一个共享客厅,学习聚会”、 “每个住宿学院由一位院长管生活, 他们将与我们一起吃住”、“你有 机会和喜欢的世界名人会面”、 “你身边就可能有诺贝尔奖得 主”……这则宣传片在网上显然吸 引了更多学生。
供之造写校 什后成意的对 么,许,景于 样无多而观大 的法没忽和学 学了有略历来 习解来了史讲 和北过宣,, 生大北传北主 活这大片大体 环所的本的是 境百学身宣学 。年生的传生 学看服片和 府了务过老 能这性于师 为个。强, 学宣这调并 生传容唯非 提片易美学
就 是 这 样 , 喵 。
同祝带尤感感最 学老领其谢谢后 们大咱感同社感 也身班谢学会谢 一体学刘们主国 样健习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义家 一康、大收的感 样万进 看领谢 。事步 ,导党 如与 ,, 意成 ,长 。
近日,北京大学和耶鲁大学的校园宣传片在网上引发热议。
网友甚至提出“去北大旅游去耶鲁上学”的说法。
“两所大学宣传片对比分析,耶鲁的优势是人,北大的优
势是景;耶鲁的自信是当下,北大的自信是历史;耶鲁有 话唱出来,北大有话说不出。”近日,一位名为“光头王 凯”的网友微博评论并发布了北京大学和耶鲁大学宣传片 的两段视频链接后,立刻受到关注,并引发数万人转发和 评论。国内某门户网站还发起了“耶鲁和北大宣传片,你 更喜欢谁?”的投票。投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挺耶 鲁派”的网友人数是“挺北大派”网友的将近5倍。
保劣本会不 持之国运同这 特分特用文就 色,有不化是 才正的同背两 能所文的景种 找胃化表和文 到只色现文化 自有彩形化、 我民和式心两 。族底和理种 的蕴手下价 才。法的值 是文,影观 世化并像的 界没且作展 的有一品示 ,高定,与 只下带自对 有优有然话 。

大学是什么

大学是什么

大学是什么?近日,北京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的校园宣传片被网友放在网上,引起围观和热议。

北大宣传片中没有语言对白,在光影和音乐的牵引下,记录博雅塔、日晷、竹林、伟人像、未名湖等北大特有的景点,呈现100多年来北大的变化。

而耶鲁的宣传片,则是一位招生处的老师以说唱的形式介绍耶鲁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共享客厅,学习聚会”、“你有机会和喜欢的世界名人会面” ……片中,耶鲁学生载歌载舞,满脸洋溢着欢笑。

“两所大学宣传片对比分析——耶鲁的优势是人,北大的优势是景;耶鲁的自信是当下,北大的自信是历史。

”腾讯网网友“Ghost Gentry”说,耶鲁宣传片中的“演员”来自世界各地,有亚裔、黑人、白人,有老人也有孩子。

这就体现一种包容的态度。

一所国际化的大学当如是。

国内高校的宣传片也应站在学生、家长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如果一直摆着高高在上的架子,怎能走向世界?华声在线网友“李云勇”感叹,两个宣传片的对比让我们不得不沉思:大学的成就感从何而来?大学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大学何以为大学?国内高校应回归人才本位,大学精神没落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

其中,尤以北大“兼容并包”这一曾照亮一代人思想自由之路的大学精神,为人们讨论缅怀得最多。

北大宣传片浓墨重彩地体现了那段辉煌的历史,却在大学精神如何薪火相传上,缺乏有效的阐述。

“大学该怎样宣传自己?一部简单的宣传片显然难以尽述。

作为最重要的功能,在教育与学术上,大学应该思考如何让师生都产生认同与归属感,思考如何尊重个体思想与学术的自由独立,却又能通过某种笃定统一的价值观凝聚人心。

大学如果先做好了这些事情,文化与价值魅力的口碑相传,自然会是大学精神的最好宣传。

”。

为什么选择耶鲁大学宣传片观后感

为什么选择耶鲁大学宣传片观后感

为什么选择耶鲁大学宣传片观后感最近看了耶鲁大学的宣传片,那可真是让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下面就和你们唠唠为啥我对这个宣传片这么有感触。

首先呢,一开场那画面就把我给“抓”住了。

宣传片里耶鲁的校园就像从童话书里走出来的一样。

古老的建筑,爬满藤蔓的墙壁,那绿色的草地简直就像一块超级柔软的绿色毛毯,我感觉自己要是能在上面打个滚儿,那肯定特舒服。

而且那些建筑风格独特,每一块砖仿佛都在诉说着耶鲁悠久的历史。

就这校园环境,让我觉得在耶鲁上学就像是住在一座历史与美景交融的城堡里,谁能不心动啊?再说说宣传片里展现的学生生活。

哇塞,那简直是丰富多彩得不像话。

我看到学生们在教室里热烈地讨论问题,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就像一群探索未知世界的小探险家。

他们的教授看起来也特别酷,像是知识的超级传播者,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分享着各种有趣的知识。

而且耶鲁的学生可不是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他们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有玩音乐的,有搞戏剧表演的,还有做各种公益活动的。

这让我觉得在耶鲁,你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去做那些超级酷的事情,把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像一场精彩的冒险。

还有啊,耶鲁大学的资源真的是让我惊掉了下巴。

从宣传片里可以看到他们的图书馆,那简直就是知识的海洋啊。

数不清的书籍、资料,还有现代化的设施,感觉只要你想学习,想探索知识,这里就有无尽的宝藏等着你去挖掘。

而且他们还有各种先进的实验室、研究中心,这对那些想要在学术上大展身手的学生来说,就像是拥有了一个超级武器库。

我就想啊,要是我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那我不得像海绵吸水一样疯狂地吸收知识啊。

宣传片里还特别强调了耶鲁大学的多元性。

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汇聚在这里,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想在这里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我看到学生们在一起交流各自的文化习俗,互相学习,互相尊重。

这种多元性就像一个大熔炉,把每个人都变得更加包容、开放和有创造力。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能在这样一个多元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那肯定会让自己的视野变得超级开阔,以后走向世界也更有底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Comparison of Propaganda Films from Peking University and Yale University Recently,I have watched two propaganda films for school admissions.one is from Peking University,another comes from Yale University.The films have present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e of the two schools with different ways,aiming for attracting students to come.
There are some obvious similarities in the propaganda films from both Peking University and Yale University. There was a head and tail echo in both films,the film of Peking University started with a kerosene lamp lighted by a match,and ended with a lighting match,Yale University took a traditional Yale information session as the beginning,and finished the film by returning to the session.Besides,both universities exhibited their diverse subjects and academic atmosphere.
However,there are number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propaganda films. Peking University centered on the course of school developing for century,with sombre hue and depressive music which wa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and it lacked the presentation of moder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while Yale University raised a question straightly with”why do you choose Yale”,and begined with the view of a admission officer,introducing the condition and facilities in the school ,presenting their housing system,diverse societies including dancing、singing、sports、play and so on,as well as academic opportunities,emphasizing the globalization by exhibition of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From a personal perspective,I prefer to the film of Yale University,although the film of Peking University have presented the developing history with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it is difficult for the public to understand.Yale University have shown its advantages by a relax way,full with vitality ,thus it attracts me to know mo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