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50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情景及路径

合集下载

2024年全球范围实现可再生能源普及

2024年全球范围实现可再生能源普及
和地缘政治风险。
实现可再生能源普 及的路径和措施
提高技术水平:通过持续创新和技术进步,降低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成本,提高其效率和可靠性,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降低成本: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政策支持等手段,降低可再生能源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使其在经济上更具竞争力,进一步促进可再 生能源的普及。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降低技术门槛和成 本。
建设大规模储能设施,以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问题 建设智能电网,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接入和调度 增加对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加快其建设和运营速度 制定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2024年全球范围实现 可再生能源普及
汇报人:XX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 展现状
可再生能源普及的挑 战和机遇
实现可再生能源普及 的路径和措施
可再生能源普及对全 球的影响和意义
添加章节标题
全球可再生能源的 发展现状
太阳能:全球范围 内广泛分布,技术 成熟
风能:主要分布在 欧洲、北美和亚洲 地区
水能:主要分布在 亚洲和非洲地区
生物质能:主要分 布在北美洲和欧洲 地区
装机容量:截至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达到约3500吉瓦(GW), 其中太阳能和风能是主要的贡献者。
发电量: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在2024年占全球总发电量的比例已经超过30%,其 中水电仍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但占比正在逐渐下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缘政治:可再生能源普及将有助 于减少地缘政治紧张,促进国际合 作与和平。
应对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普及将 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环境。

舒印彪:205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将突破36亿

舒印彪:205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将突破36亿
据预计,205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将突破36亿千瓦,占 全 部 电 力 装 机 的 70% 以 上,水 电、风 电、光 伏 发 电 装 机 将 分 别 达 到 7 亿 、13 亿 和 12.5 亿 千 瓦 。
舒印彪:205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将突破36亿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于2019年3月23~25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 司 董 事 长 舒 印 彪 以“再 电气化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助力推动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题发表演讲。能源转型发展 是 我 国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改 革 的 重 要组成部分,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近19亿千瓦,其 中 非 化 石 能 源 的 发电装机达到40%,新能源发电、燃煤发电、核电、智 能 电 网、特 高 压 输 电 等 高 端 技 术 也 达 到 了 世 界 领 先 或 先 进 水 平,实 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笔者针对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日常管控工 作 进 行 了 详 细 的 阐 述 ,从 门 禁 管 理 到 自 动 监 控 ,再 到人工巡检以及各工序施工中的把控。油汽田瓦 斯隧道施工中瓦 斯 的 不 可 预 见 性、突 发 性 决 定 了 瓦斯防控不可能 一 劳 永 逸,只 能 靠 加 强 日 常 安 全 管控工作来保障 施 工 安 全,而 龙 泉 山 隧 道 正 是 在 如此日复一日的严格安全管控中安全顺利地完成 了整个隧道的施 工 工 作,所 取 得 的 经 验 值 得 类 似 工程借鉴。
作者简介: 陈 涛 (1987),男,四 川 成 都 人,工 程 师,学 士,从 事 市 政 工 程 施
工技术与管理工作; 杨继恒(1989),男,四川会理人,助 理 工 程 师,从 事 轨 道 交 通 工 程

中国能源的现状及出路

中国能源的现状及出路

中国能源现状及出路————许志鸿众所周知,世界的主要三大能源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其中中国煤炭保有储量为10024.9亿吨,但精查可采储量只有893亿吨,石油的资源量为930亿吨,天然气的资源量为38万亿立方米,现己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只占资源量的约20%和约6%,仅够开采几十年;煤层气资源量为35万亿立方米,相当于450亿吨标准煤,排世界第三位,但尚未成规模开发利用。

因此,我国常规能源资源并不丰富,应建立正确的“资源意识”,并具有相应的“忧患意识”。

从目前看,我国现行的能源开发与使用方式不适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矛盾非常突出。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日益创新,国际能源格局的风云变幻,国家能源供需平衡面临着严峻挑战,人均能源占有水平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环境透支严重,还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废气排放所引发的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无一不说明当下中国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十分严峻。

同时这也是我国经济增长来自能源约束的主要问题所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关系,对于社会经济的长远规划、能源发展战略以及有关法规的制定都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国家能源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仅如此,中国也正面临着世界各国能源战略部署所带来的新挑战,这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也是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严峻考验。

所以,从战略高度全面分析能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发展问题,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概况随着世界范围内对能源的需求和争夺态势的加强,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综合考虑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能源储备、能耗效率、未来能源需求预测、环境条件制约等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力求缓和能源问题。

如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避免单一化,积极开发新能源,建立新的海上石油基地以及开展节能研究和采取节能措施等。

我国碳中和目标的路径、机遇与挑战

我国碳中和目标的路径、机遇与挑战

我国碳中和目标的路径、机遇与挑战“碳中和”意味着社会活动引起的碳排放和商业碳汇等活动产生与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

实际生产生活中不可能不排放二氧化碳,即使电力行业实现了全额可再生能源,但其他行业很难做到生产过程的零排放(包括可再生能源制造过程),还有其他例如水泥生产的导致碳排放等。

“碳中和”的概念就是可以通过拥有等量碳汇或者国外的碳减排信用抵消自身的碳排放,使净碳排放接近零。

实现“碳中和”,从排放端必须考虑工业和电力的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但受资源、技术局限或安全、经济等因素,部分排放并不能完全避免,其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森林、海洋等碳汇进行自然吸收,同时还需要一定量的人工碳汇,比如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等。

2060年“碳中和”路径“碳中和”的基本公式为:商业活动导致的碳排放=碳汇总量+碳信用总量。

我们需要考虑的技术不仅仅是节能减排技术,同时还要考虑负碳排放技术。

根据麦肯锡推出的温室气体减排成本曲线,可以对各类减排的技术与手段的先后顺序进行相应的排序。

每个阶段都有很多的减排途径,这个顺序应是综合考虑各类减排措施的成本效益与实施难易度来决定的。

可以将“碳中和”路径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阶段I(2020年-2030年)。

主要目标为碳排放达峰。

在2030年达峰目标的基本任务下,主要任务是降低能源消费强度,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煤炭消费,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继续推进电动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倡导节能(提高工业和居民的能源使用效率)和引导消费者行为。

阶段口(2030年-2045年)。

主要目标为快速降低碳排放。

而达峰后的主要减排途径转为可再生能源为主,大面积完成电动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同时完成第一产业的减排改造,以CCUS等技术为辅的过程。

在阶段III(2045年-2060年)。

主要目标为深度脱碳,参与碳汇,完成“碳中和”目标。

深度脱碳到完成“碳中和”目标期间,工业、发电端、交通和居民侧的高效、清洁利用潜力基本开发完毕,此时应当考虑碳汇技术,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BECCS)等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负排放技术为主。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发展的问题与挑战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发展的问题与挑战一、存在的问题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概括。

从可再生能源未来发展与能源转型的关系角度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1.现有体制难以协调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的利益冲突尽管我国能源转型还处于初级阶段,2017年风光等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仅为7.3%,但全国平均风电限电率达到12%,光伏发电限电率为6%。

2018年风电限电率下降到6.2%,光伏发电限电率下降到3%。

根据欧洲主要国家的经验,在风光电比重在10%左右时,限电率已经下降到了1%以下,并随着风光电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限电率呈现稳步下降特征。

《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2020年我国(水、风、光)弃电率实现5%的目标,但进一步大幅降低弃风弃光率必然要受到现有体制机制的制约。

现有能源体制难以有效协调能源转型推进中相关方的利益冲突。

当前的能源转型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为核心内容。

当可再生能源规模不大时,这种替代关系导致的利益冲突不明显、不严重,政府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各项政策因为阻力小也能够顺利实施。

随着可再生能源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利益冲突越来越大,而政策制定和实施部门难以有效解决这些冲突和矛盾时,能源体制的这一问题就会日益凸显,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制约作用就日益突出。

随着风电与光伏发电逐渐进入平价时代,2020年后我国将迎来光伏与风电大规模建设高峰。

如果当前阻碍波动性风光电并网的体制因素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要实现在既有的电力系统中进一步大幅提高波动性风光电量的比重的目标较难。

2.后补贴时代风力和光伏发电的“非技术成本”的不利影响将日益凸显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我国风电与光伏发电的成本快速下降。

目前,在资源条件优良、建设成本低、投资和市场条件好的地区,风电、光伏发电成本已达到燃煤标杆上网电价水平,具备了不需要国家补贴平价上网的条件。

2020年风力发电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风力发电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风力发电行业分析报告2020年9月目录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6)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6)(1)行政监管部门 (7)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7)②自然资源部 (7)③国家能源局 (8)(2)行业自律组织 (9)①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9)②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风能协会(CWEA) (9)③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CREIA) (10)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0)(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10)(2)行业相关政策 (10)二、电力行业发展概况 (16)1、电力消费平稳增长,电力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16)2、清洁能源替代是长期趋势,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 (17)3、电力行业市场化交易改革,发电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20)三、风力发电行业概况 (21)1、全球风力发电行业概况 (21)(1)全球风电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21)(2)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陆上风电、世界第三大海上风电国家 (22)2、我国风力发电行业概况 (23)(1)我国风能资源概况 (23)(2)我国风电行业发展历程 (24)①早期示范阶段(1986年-1993年) (25)②产业化探索阶段(1994年-2003年) (25)③产业化发展阶段(2004年-2007年) (25)④高速发展阶段(2008年-2010年) (26)⑤调整阶段(2011年-2013年) (26)⑥稳步增长阶段(2014年-至今) (27)(3)我国风力发电产业发展情况 (28)①风电市场规模 (28)②弃风现象有效缓解 (30)四、进入行业的主要障碍 (30)1、政策壁垒 (30)2、技术壁垒 (31)3、资金壁垒 (32)4、人才壁垒 (32)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33)1、有利因素 (33)(1)我国能源需求旺盛,行业增长空间广阔 (33)(2)政策支持推动风电持续增长 (33)(3)能源结构优化的需求 (34)(4)技术研发推动风电产业快速发展 (35)2、不利因素 (36)(1)风电发展与电网规划和建设不协调 (36)(2)经济性仍是制约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 (36)(3)国家补贴滞后 (37)六、行业技术水平与技术特点 (38)1、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持续增大 (38)2、高塔架技术提升风电机组发电量 (40)3、海上风电技术成为重要研发方向 (40)4、风电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迅速 (41)七、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 (41)1、行业上游 (41)2、行业下游 (42)八、行业经营模式 (43)九、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 (44)1、周期性 (44)2、区域性 (44)3、季节性 (44)十、行业竞争格局 (45)1、行业主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 (45)(1)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6)(2)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47)(3)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47)(4)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47)(5)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 (48)(6)甘肃电投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48)(7)江苏省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48)(8)宁夏嘉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48)(9)北京京运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9)(10)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9)2、区域市场集中度较高 (49)3、行业市场化程度 (50)十一、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50)1、风电装机成本逐年下降 (50)2、上网电价下调 (51)3、弃风率下降,弃风电量减少 (52)十二、行业发展趋势 (53)1、风电机组大型化成为发展趋势 (53)2、分散式风电将成为行业未来新增长点 (54)3、海上风电迎来快速发展期 (55)4、可再生能源配额考核和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将是未来能源转型的有效市场化措施 (55)。

我国能源现状与战略对策PPT

我国能源现状与战略对策PPT
不需要特殊的技术突破, 同现有技术是连贯一致的。 富集的 CO2容易捕捉和分离,易与天然气化工过程衔接, 即 多联产具有捕捉CO2的天性。 这是中国CO2减排的战略方向。
11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12
多联产系统的简单阐释:一次通过法制甲醇
Slurry Bed Synthesis
7
不可改变的事实
煤现在是、将来仍是我国能源的主力。
70% 50% 煤炭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数量大、比重高,短 期内难以替代。
煤用于发电的比例将越来越大。
从目前的50%上升到70%以上,绝对量的增加更大。
煤的直接燃烧已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
70%~80%以上的SO2,NOX,汞,颗粒物,CO2等。
CO2 emission 10 t
8
Peak time Peak value (108 t/a) 2050 emission value (108 t/a)
2030 80 30
2035 90 40
2040 100 50 6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上可能留给中国的CO2排放 空间已经非常小——应及早主动应对而不是被动减排
coal oil NG hydro power nuclear power wind power solar power biomass power alcohol gasoline biodiesel
10 tce
8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2005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108 tce/a) Annual increase (108 tce/a) 21.9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2050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2050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 2050
8 996
4 498
考虑接入和输电成本时,2020 年(左)和 2030 年(右)各风电基地的风电供应曲线。
0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2 490
17 992
13 494
8 996
4 498
0
0.3
0.4
0.5
0.6
l 在基本情景下,到 2050 年,风电累 计投资 12 万亿元(2010 年价); 在积极情景下,累计投资 24.5 万亿 元(2010 年价)。
l 实现上述目标,可带来巨大的环境和 社会效益。两个情景下,2050 年当 年二氧化碳减排量分别达到 15 亿吨 和 30 亿吨,风电带来的就业岗位分 别达到 72 万人和 144 万人。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2 490 17 992 13 494 8 996 4 498
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0.60 0.65 0.70 0.75 0.80 0.85 0.90 0.95 1.00 1.05 1.10
22 490
0.7
0.8
0.9
1.0
1.1
1.2
22 490 17 992 13 494 8 996 4 498
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0.60 0.65 0.70 0.75 0.80 0.85 0.90 0.95 1.00 1.05 1.10
图 2b 考虑接入和输电成本的供应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世纪煤炭驱动的蒸汽机代替了人力和畜力,为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时代 提供了强大动力。19 世纪末及 20 世纪,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共同驱动 了发电机和内燃机,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便捷、自由的电气化和汽车时代。在这 两次能源转型的推动下,发达国家在先后完成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同时也形成 了化石能源资源高消耗模式。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快速步 入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也呈持续增加态势。
01
中国 2050 年高比例 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路径研究
优化比选发展路径
在广泛征询专家意见,学习总结国际先进研究内容及方法学基础上,确认并建立我国可再生能源高 比例发展目标的决策思路,即结合技术经济评价、能源系统优化、政策措施及社会经济评价、能源外部 性分析和系统理论等方法进行决策分析。
模型 系统
模型决策系统平台
模型 产出
信息输出平台
区域优化部 署模型系统
宏观经济影 响评价模型
系统
政策后评价 模型系统
技术经济评 价系统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 划、可再生能源总量 目标分配
国家宏观经济部门和 经 济 指 标(GDP, CPI 等)的影响
政策结果、社会经济 影响、政策效率和成 本
可再生能源能技术经 济指标、装备制造和 技术研发路线图、产 业发展预测
一、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之路坚持了市场化选择
在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的比选上,该研究坚持通过市场发现,选择有质量、 有效益、可持续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之路。通过结合技术经济评价、能源系统优化、 政策措施及社会经济评价、能源外部性分析和系统理论等方法进行决策分析,对包括能源 替代、环境影响、经济拉动、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各种效益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直接和间接 成本投入等进行了测算。并以此为基础,从地理分布、时间分布和电力系统运营等方面, 在不同情景下优化部署 2015 年 -2050 年间电力系统发展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 方案。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还显著替代了煤炭消耗,通过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将保障大气主 要污染物(SO2 和 NOx)排放总量持续降低的力度和速度,并在 2050 年分别控制在 250 万吨 和 270 万吨左右,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汞等)的排放量与 1980 年的排放水平持平,中国大 地将重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碧水蓝天。
但是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导致全球能源资源约束和生态环 境不断恶化,化石能源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正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资 源环境挑战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人类社会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个能 源时期,完成了两次能源变革,能源消费结构逐步向多元化发展。逐步摆脱对 化石能源的依赖已经成为人类发展进程中已被证明的不可逆转的前进方向,为 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世界能源发展必须进入以无碳化为核心内容的第 三次能源变革时代,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则是这宏伟变革中的重要 标志。 “中国 2050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路径研究”也正是为探索化 石能源,特别是煤炭逐步退出主导中国能源发展所进行的情景及路径研究,为 中国探索一条通往未来以可再生能源供应及消费为核心的能源创新之路。
02
China 2050 High Renewable Energy Penetration Scenario and Roadmap Study
实行发展目标导向
全面推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重大变革,到 2050 年基本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以打造清洁、低碳、安全、可靠的能源系统为目标,考虑传统能源系统锁定效应,提前统筹 规划未来能源体系,提早布局能源的生产和应用模式,使化石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的比例降 到最低,甚至退出历史舞台,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大幅提高,逐步形成以可再 生能源为主导的多元、低碳、安全能源供应体系,实现能源节约、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可再 生能源充分结合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刘琦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指导委员会主任
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CONTENTS
01
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 展的共识及愿景
06
实践高比例可再生能源 发展的未来之路
28
实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 发展的行动计划
中国 2050 年高比例 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路径研究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 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之路强化了技术及制度支撑
要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我们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还面临着很多技术和制度上的 挑战。包括低需求阶段的管理,以及削减过剩发电量等。同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技术与制度 措施,降低弃风、弃光、弃水幅度。为了适应可再生能源发电水平的提高,需要配置更加 灵活的系统。额外的远距离电力输送能力也是未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情景的一个重要特 征。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该研究也从技术和制度层面进行了周密的设计研究。包括采用充 足的灵活发电容量,使用储能装置和需求侧响应技术,扩展传输基础设施,提高常规发电 厂调节灵活性,包括增加火力发电机组的灵活性,以及电力市场的建立,可以对与高比例 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相关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进行适应性管理。
二、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之路践行了经济可承受
与电力系统大规模变革的其他清洁能源发电情景类似,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情景成 本分析,研究了传统发电技术占主导地位的系统变革产生的直接增量成本构成,其中燃料 成本大幅下降,容量成本和输电成本上升。容量成本、储能设备和输电线路建设是实现高 比例可再生能源需要支出的额外成本。这些相关增量资本投资,绝大部分都可以通过节约 化石燃料的燃料成本而抵消。因此,通过可再生能源技术不断进化和完善,可以在较小成 本或无增量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比基年水平大幅增加。
摘要报告
中国 2050 高比例 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路径研究
CHINA 2050 HIGH RENEWABLE ENERGY PENETRATION SCENARIO
AND ROADMAP STUDY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能源研究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2015 年 4 月

以坚定的信心走向未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之路
目前,以根本解决资源环境挑战、从根本上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一轮全球能源转 型已经启动,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可再生能源技术是实现低碳能源转型的关键,没有可再生能源的 发展就无法解决气候危机,而且发展可再生能源还能实现加强能源供应和提高竞争力等多重发展 目标。我们要顺应这一历人共同的 不懈努力,为全人类可持续能源的创造和开拓,贡献出自己的一份重要力量。

发展共识
强化环境倒逼约束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通过 环境约束倒逼能源发展思路与战略转折时间点。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 民族永续发展。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首先就要大幅度消减污染物排放量,逐 步改变环境污染状况,使之能恢复到上世纪 70、80 年代水平。为此各种大气、 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必须大幅削减,对煤炭消费、石油消费形成倒逼机制。另 外强化能源部门温室排放空间约束,情景设定 2050 年全国能源部门和电力部 门 CO2 排放空间分别为 35 亿和 15 亿吨。
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之路实现了全社会受益
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具备十分可观的宏观经济和环境效益。风电、太阳能、电 动汽车等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拉动作用。由可再生能源 发展所需的装备制造、电子仪器、气象预测预报、信息通讯等技术和产业发展需求,对
机械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研发产业和服务业都有显著拉动作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创 造了可再生能源行业及相关产业就业人数超过共 1200 万人。可再生能源发展所需的电子、研发、 电力等支持行业主要为新兴产业,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我国就业人口从传统制造业向高业 态产业的发展,优化了我国整体就业结构。
— 米兰·昆德拉
Do not ever think about that we can escape, our every each step determine the final outcome, our foot steps are moving towards the end of own chosen target.
2000 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从长安带队出使,开启了探索西域的“凿空 之旅”。后续历经数百年亚欧人民不断的艰辛努力,最终探索出数条东方与西 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陆路及海上通道,后人称之为“丝绸之路”。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的开拓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成为世界各 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在对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的探索征程上,人类也同 样在持之以恒、不间断地书写社会螺旋式上升发展的崭新历史篇章。
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之路兼顾了未来与当前发展需求
为适应中国未来的能源转型形势,研究将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作为国家能源战 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国家能源战略的过程中,应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作为实现国家 2020 年和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和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核心手段。在今后 出台的所有与能源相关的发展规划中,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都需要切实得到具 体体现。按照战略规划确定的方向、重点、目标和任务,将总目标分解成不同发展阶段的 具体目标,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基本条件、主要障碍、重点领域 和工作重点。
03
中国 2050 年高比例 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路径研究

发展愿景
社会经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
向能源主管部门报 送决策模型系统研 究 报 告、 政 策 建 议 报告等
面向社会的信息公 开和发布
行业和产业发展预 测报告等有偿信息 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