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整理
世说新语知识点

《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学而时习之(时常)3.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4.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5.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6.字音字形谢太傅(fù)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7.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公欣然曰(愉快的样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至(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8.文章主旨《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论语》十二章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
根据《世说新语》两则,归纳出的考点有哪些?

根据《世说新语》两则,归纳出的考点有
哪些?
根据《世说新语》两则,可以归纳出以下考点:
1. 哲学思想:《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其中融
合了许多哲学思想。
通过分析其中的两则故事,可以探讨其中蕴含
的哲学思想,例如道德观念、人生价值等方面。
2. 社会伦理:《世说新语》是对古代社会风俗、礼仪惯的记录,通过阅读其中的两则故事,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伦理观念、道德准
则等。
例如,故事中的人物行为举止能够揭示古代社会对于忠诚、
义气、友情等价值观的看重。
3. 文学欣赏:《世说新语》是一部文学性较强的书籍,其中的
两则故事体现了作者的叙事技巧和文学风格。
通过对这些故事的分析,可以欣赏和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表达。
4. 历史文化:《世说新语》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其中的两则故事反映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
通过对这些故事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些方面。
以上是根据《世说新语》两则归纳出的考点。
请根据具体需求进一步展开探讨和研究。
(完整版)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归纳

《世说新语》两则考点复习一、生字读音.陈寔(shí) 在不(fǒu)谢道韫(yùn)无奕女(yì) 王凝之(níng)二、句读停顿: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陈太丘与友/期行⑥君与家君/期日中⑦元方/入门不顾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一)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 古义:离去、离开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三)一词多义1、而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2、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四)表谦称与敬称的词1、解释下列词语君:对对方的尊称,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2、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令郎⑦老朽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其它重要词语,《陈太丘与友期》①相委.而去.委:丢下去:离开②下车引之..引:拉之:代词,他③乃至乃: 才④则是无信则:就《咏雪》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雪骤:俄而:不久..内集:家庭聚会②俄而③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欣然:高兴地似:像④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差:差不多拟:相比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 未若:不如因:凭借⑥即.公大兄无奕女即 :就五、句子翻译【特殊句式及难译易错句】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请列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重要知识点。

请列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重要知识点。
请列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重要知识点
1. 晋代世情:《世说新语》是晋代文学家刘义庆编纂的一部记
载晋代人物及其风评的散文集。
通过其中的两则故事,我们可以了
解晋代社会的一些特点和价值观。
2. 社交俗:《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描绘了晋代社交生活中的种
种俗和礼仪。
例如,其中一则故事《刘琨谢安》中的琴宴场景,展
示了宴会上的礼仪和交际技巧。
3. 忠臣义士:《世说新语》记录了许多忠臣义士的故事,这些
人物以忠诚、正直和坚持原则为特点。
其中一则故事《孔子登堂》
描述了梁王重用忠臣的情节。
4. 文化传承:《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反映了晋代社会的文化传
承和学术氛围。
例如,其中一则故事《让梨》描绘了文人雅士之间
的谦让和学术交流。
5. 哲学智慧:《世说新语》中的一些故事蕴含着哲理和智慧。
例如,《掩锢瀆漫》讲述了一个智者如何通过比喻教育他人,寓言故事中的智慧引发人们的思考。
6. 历史人物:《世说新语》通过描写晋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使我们更加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
例如,《庄子与庞涓》中的庞涓是晋代著名的反叛军队领导人。
以上是《世说新语》中两则重要知识点的例子。
这本书涵盖了丰富的晋代社会、文化和人物,对于研究晋代历史和文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知识点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知识点《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一部记载晋朝至南朝历史文化风貌的杂书。
本书以言行谈论、隐讳讲究等事实资料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风貌、政治局势、文人雅士的品性和学问水平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选取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
知识点一:晋氏兄弟之争晋元帝司马睿即位后,因忧心弟弟晋明帝的野心,曾试图废黜晋明帝,改立自己的养子司马寿为继承人。
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晋明帝得以成为晋朝后继者。
但晋明帝对于晋元帝的这种意图心存疑虑,对文士高士进行了严密的管控,以消除异议。
晋明帝对待晋元帝的后妃和亲信也颇为残酷。
晋元帝有位妃子叫尚书令张华的女儿,晋明帝先是罢黜她的官职,后又软禁了她。
在晋元帝生病时,晋明帝派人毒死了她。
此外,晋元帝的侍中贾充也成了晋明帝的杀手之一、贾充在接替晋明帝处理朝政之前,以贤良深知世事的名声为突破口,与晋元帝取得了颇高的声望。
贾充成为尚书令后,开始实施清算,不断打击政敌,甚至采取“剑诛”之法,直接将政敌杀掉。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晋明帝也破坏了贾充与晋元帝的友谊,将二人分开处理。
晋朝的这段兄弟之争,展现了当时皇帝的权力逐渐增强以及对异己和政敌的镇压程度。
这些故事也体现了当时社会政治风气的黑暗和晋明帝残暴的本性。
知识点二:文人雅士的品性和学问水平世语新语中提到了很多文人雅士,通过他们的言行,可以窥探到当时文化人的品性和学问水平。
1.“欧阳修无雪儿”:欧阳修为人豪爽,将计就计,在与蔡公谈笑时,自嘲“欧阳修无雪儿”。
他把自己姓“修”(现便与“雪”类音)与江州城中的一个妓女“雪儿”联想在一起,以此自嘲,表现了他不拘小节的个性。
2.“曹植千里奔袢”:曹植是一个才情出众的文人,被誉为“曹丕之才子”。
为了表达自己的积极,他用自己写的《孟光临绝命诗》来表白。
这首诗将自己比作孟光,以表白曾受父亲曹操猜疑的痛苦。
3.“谢滕式”的故事:谢滕是晋朝的大文学家,他在大家的帮助下创作《梅花草谱》。
《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要点

《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要点《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的一部文学著作,由刘义庆编撰,收录了420余则故事和引言,以及一些诗文和杂谈。
这部书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了解南朝时代社会背景和人物形象的重要资料。
下面将对《世说新语》中的两则故事进行复习要点的总结。
第一则故事:马融论葬故事概述: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马融和朋友们关于人的死后应如何下葬的讨论。
马融提出,一个人应该以诚实和正直的态度待人处世,而不必追求在死后的荣华富贵。
他认为,人死后只剩下骨骸,应该以简朴的方式下葬,不需要奢华的棺木和陵墓。
朋友们对马融的观点表示赞同,并纷纷表示自己的赞同意见。
复习要点:1.马融的观点:强调人应该以诚实和正直的态度待人处世,不追求死后的荣华富贵。
2.马融的建议:死后以简朴的方式下葬,不需要奢华的棺木和陵墓。
3.朋友们的回应:纷纷表示赞同马融的观点,并表达自己的意见。
4.这个故事反映了南朝时期社会风气的一种特点,即崇尚朴素和简朴的生活方式。
5.与现代的价值观对比:这个故事中的观点在现代看来,也有一定的道理。
现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简约和朴实的生活方式。
第二则故事:杨修讥讽鲍叔故事概述:这个故事讲述了杨修讥讽鲍叔的情节。
有一天,杨修和鲍叔一起乘船出行。
杨修在船上假装在咳嗽,鲍叔表示关切,询问杨修的身体状况。
杨修回答说他正在吐血,只有死后才能解脱痛苦。
鲍叔听后十分惊慌,杨修笑称自己不过是冒个弄病而已。
复习要点:1.故事的主要情节:杨修假装咳嗽并声称正在吐血,鲍叔表达关切。
2.杨修的目的:用讽刺的语言揭露人们虚伪关切的现象。
3.故事的寓意: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有时会出于一种形式而流于虚伪,不会真正关心对方的处境。
4.这个故事反映了南朝时期社会风气的一种特点,即人们重视言辞和表面的礼仪,但缺乏真正的诚实和关心。
5.与现代的价值观对比:现今社会中,虚假的关心同样比比皆是。
这个故事让人们意识到,真正的关爱和诚实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归纳整理

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归纳整理知识点一:平斗《世说新语》中有一则故事叫做《平斗》。
故事讲述了曹操与刘备在刘备担任豫州牧期间的一次争斗,他们各自派出军队在野外对决。
曹操派出的是聚义军,刘备派出的是东吴军。
两军初战,东吴军明显占据上风,曹操的聚义军节节败退,曹操自己也陷入了危机之中。
这时,曹操的谋士贾诩提议曹操以平斗的方式解决此战。
曹操听从了贾诩的建议,下令停止军队的冲突,并与刘备达成协议,双方各自保持军队的规模与阵型不变,暂时放弃对彼此的攻击。
这个故事中的平斗,是指双方暂时停止冲突,通过达成协议来解决问题。
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双方的损失,为双方提供了一种和平解决争端的机会。
平斗关键的是双方都要有信守协议、遵守规则的心态和能力。
双方必须停止争斗,通过谈判来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知识点二:知己《世说新语》中有一则故事叫做《知己》。
故事讲述了孔融与王肃之间的交情。
孔融是当时名士,与王肃是好友。
一次,孔融因为王肃正在受到曹操的压迫而感到非常愤怒,决定去劝说曹操。
他与曹操见面后,直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希望曹操能释放王肃。
然而,曹操对孔融的劝说不予理会,自顾自地说:“你这是站在王肃的立场,而我是站在我的立场上。
”孔融听后非常伤心,他意识到与曹操的观点不合,不再有共同的价值观。
于是,孔融离开曹操,并向王肃表示了自己的决定。
这个故事中的知己,是指彼此理解、信任,并有共同价值观的朋友。
知己之间不光是因为兴趣爱好相同,也不光是因为互相扶持,更重要的是互相认同和理解。
知己能够在各种情况下互相支持、帮助,也能够坦诚地指出对方的错误或不足。
知己之间的关系是稳定且持久的,可以相互依靠,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世说新语”中的两个知识点是平斗和知己。
平斗是双方暂时停止冲突,通过达成协议来解决问题的方式。
而知己则是指彼此理解、信任,并有共同价值观的朋友。
这两个知识点都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平斗可以避免冲突,保持和平;知己关系可以给人带来相互的支持和共同进步。
请总结《世说新语》两则的考点内容。

请总结《世说新语》两则的考点内容。
请总结《世说新语》两则的考点内容
第一则考点内容
考点一:人物形象描写
在《世说新语》的第一则中,作者以流畅而生动的笔触,描写
了三个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刘洎、刘毅和邓艾。
通过刘洎才情过人,刘毅风度翩翩,邓艾聪明机智的描写,展现了这些人物的不同特点
和个性。
这个考点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描写的理
解和分析能力。
考点二:社会互动与价值观
第一则中,刘洎为了保护自己的声誉,选择了自杀,而刘毅则
选择了为他辩护。
这个故事展示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名誉和面子
的重视,并反映了人们对于义气和责任的不同看法。
这个考点主要
考察学生对于社会互动和价值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二则考点内容
考点一:政治斗争与权谋
在《世说新语》的第二则中,作者通过谈论孙翊和毌丘俭的政治斗争和权谋手段,揭示了古代政治中的阴谋和勾心斗角。
这个考点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政治斗争和权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考点二:人性的复杂性
第二则中,毌丘俭在与孙翊进行政治斗争时表现出的冷酷和无情,以及孙翊在孤立无援时的坚定和勇气,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这个考点主要考察学生对于人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总结
通过对《世说新语》的两则的考点内容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故事的主要考点涵盖了人物形象描写、社会互动与价值观、政治斗争与权谋以及人性的复杂性等方面。
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世说新语》时,需要注重发现和分析这些方面的内容,以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