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世说新语二则复习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复习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复习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复
习要点
内容预览: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要点
一、重点词语解释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
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子侄们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骤:急速
公欣然曰欣然:高兴的样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拟:比,比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去:离开。

乃:才
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
待君久不至君:您
相委而去委:舍弃
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在别人面前称自己的父亲
下车引之引:拉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二、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1、《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咏雪》中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3、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

没有失礼: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七年级《世说新语》两则语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世说新语》两则语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世说新语》两则语文知识点归纳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挛yì撒sǎ柳絮xù拟n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寒雪日内集集:聚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似:像
(3)俄而雪骤骤:急、大
(4)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凭借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6)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7)下车引之引:拉
(8)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
(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规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做凭借风吹起的柳絮。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他,元方进门而去,连头都不回。

点拨:重点理解"未若""因""到""顾"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部编版七上语文《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上语文《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梳理

《世说新语》二则一、重点字词解释1.寒雪日内集..(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与儿女..(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文义:文章的义理)..讲论文义3.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所似:像什么)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6.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因风:乘风)(因:趁,乘)7.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8.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9.太丘舍去..(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10.去后乃.至(乃:才)11.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12.相委..而去(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13.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14.下车引.之(引:拉,牵拉)15.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二、.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三、古今异义词1、儿女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指子女2、因古义:趁,乘今义:因为3、文义古义:文章的义理今义:文章的意思4、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5、委古义:舍弃今义:委屈、委托6、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7、引古义:拉,牵拉今义:领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3、寒雪日内.集(内:名词作状语,在家里)五、一词多义1、则A.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就是)B.学而不思则.罔(就)2、信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守信)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3、日A.谢太傅寒雪日.内急(日子)B.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太阳)4、是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是,判断词)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代词)5、时A.元方时.年七岁(当时)B.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6、乃A.去后乃.至(才)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六、重点句子翻译1.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2.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3.未若柳絮因风起。

(完整版)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归纳

《世说新语》两则考点复习一、生字读音.陈寔(shí) 在不(fǒu)谢道韫(yùn)无奕女(yì) 王凝之(níng)二、句读停顿: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陈太丘与友/期行⑥君与家君/期日中⑦元方/入门不顾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一)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 古义:离去、离开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三)一词多义1、而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2、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四)表谦称与敬称的词1、解释下列词语君:对对方的尊称,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2、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令郎⑦老朽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其它重要词语,《陈太丘与友期》①相委.而去.委:丢下去:离开②下车引之..引:拉之:代词,他③乃至乃: 才④则是无信则:就《咏雪》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雪骤:俄而:不久..内集:家庭聚会②俄而③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欣然:高兴地似:像④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差:差不多拟:相比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 未若:不如因:凭借⑥即.公大兄无奕女即 :就五、句子翻译【特殊句式及难译易错句】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知识点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知识点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知识点《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一部记载晋朝至南朝历史文化风貌的杂书。

本书以言行谈论、隐讳讲究等事实资料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风貌、政治局势、文人雅士的品性和学问水平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选取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

知识点一:晋氏兄弟之争晋元帝司马睿即位后,因忧心弟弟晋明帝的野心,曾试图废黜晋明帝,改立自己的养子司马寿为继承人。

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晋明帝得以成为晋朝后继者。

但晋明帝对于晋元帝的这种意图心存疑虑,对文士高士进行了严密的管控,以消除异议。

晋明帝对待晋元帝的后妃和亲信也颇为残酷。

晋元帝有位妃子叫尚书令张华的女儿,晋明帝先是罢黜她的官职,后又软禁了她。

在晋元帝生病时,晋明帝派人毒死了她。

此外,晋元帝的侍中贾充也成了晋明帝的杀手之一、贾充在接替晋明帝处理朝政之前,以贤良深知世事的名声为突破口,与晋元帝取得了颇高的声望。

贾充成为尚书令后,开始实施清算,不断打击政敌,甚至采取“剑诛”之法,直接将政敌杀掉。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晋明帝也破坏了贾充与晋元帝的友谊,将二人分开处理。

晋朝的这段兄弟之争,展现了当时皇帝的权力逐渐增强以及对异己和政敌的镇压程度。

这些故事也体现了当时社会政治风气的黑暗和晋明帝残暴的本性。

知识点二:文人雅士的品性和学问水平世语新语中提到了很多文人雅士,通过他们的言行,可以窥探到当时文化人的品性和学问水平。

1.“欧阳修无雪儿”:欧阳修为人豪爽,将计就计,在与蔡公谈笑时,自嘲“欧阳修无雪儿”。

他把自己姓“修”(现便与“雪”类音)与江州城中的一个妓女“雪儿”联想在一起,以此自嘲,表现了他不拘小节的个性。

2.“曹植千里奔袢”:曹植是一个才情出众的文人,被誉为“曹丕之才子”。

为了表达自己的积极,他用自己写的《孟光临绝命诗》来表白。

这首诗将自己比作孟光,以表白曾受父亲曹操猜疑的痛苦。

3.“谢滕式”的故事:谢滕是晋朝的大文学家,他在大家的帮助下创作《梅花草谱》。

古代诗歌四首---世说新语二则复习知识点归纳

古代诗歌四首---世说新语二则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二、《观沧海》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三、《次北固山下》1、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2、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

既写景又点出时令。

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含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含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王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小说集。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本文所选两则中,《咏雪》出自篇,《太丘与友期行》出自篇。

二.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1)通假字尊君在不(2)古今异义①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今义:)②与友期.行(古义:今义:)③太丘舍去.(古义:今义:)④相委.而去(古义:今义:)⑤下车引.之(古义:今义:)⑥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1.而:俄而.雪骤:相委而.去:2.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下车引之.(4)特殊句式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

疑问代词“何”做宾语前置,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

“……也”是判断句的标志)三.其它重要词语1.《咏雪》①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俄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欣然⑤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未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太丘与友期》①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子翻译【特殊句式及难译易错句】。

1.太傅寒雪日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整理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整理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整理《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背诵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掌握注释:(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2)撒盐空中差可拟(差[chà]:大致,差不多)(拟[nǐ]:相比)(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论)(5)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会儿)(骤[zhòu];急速,大)(欣然:高兴的样子)(6)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指“子侄辈”,即年轻一辈)(7)内集:家庭聚会。

(8)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9)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10)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11)无奕[yì]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2)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13)古今异义儿女古义:子侄辈的年轻一代今义:自己亲生的儿子与女儿因古义:凭借今义:因为背诵翻译: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讲解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太傅的哥哥的儿子谢朗说:“(这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太傅的大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把这)比作柳絮凭借着风而满天飞舞。

”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谢道韫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你认为两个比喻哪个更好?(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纷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二、《观沧海》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三、《次北固山下》1、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2、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

既写景又点出时令。

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

“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3、中心思想:《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壮丽画面,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漂泊之情,并流露出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怀。

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

【全文翻译】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1、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3、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1)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

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2)“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通过特定的景物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

6、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7、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8、人们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赞赏,请你说说其妙处。

答: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五、《天净沙·秋思》1、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

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2、题目解说:“天净沙”,曲牌名。

“秋思”,是题目,意为秋天里的思念。

题眼是“思”,“秋”是特定时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

3、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

“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

“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

“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

4、此曲描绘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了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知识点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是六朝志人小说代表作。

是由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东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二、字词拼音讲论(lùn)雪骤(zhòu)差(chà)可拟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三、译文及注释【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讲:讲解)(论:讨论)(5)俄而:不久,一会儿(6)骤:急速(7)欣然:高兴的样子(8)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9)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10)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1)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四、重点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不久,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五、理解性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六、问题探究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参考答案:和睦、融洽、欢快、轻松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参考答案: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

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参考答案: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4、有人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描写雪景比“柳絮”一句更贴切,请为他谈谈理由?参考答案: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5、假设你也参与了谢太傅一家对雪的讨论,请仿照文中句式再写出一两句。

例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参考答案:梨花飘落差可拟。

未若鹅毛风中舞。

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谢道蕴《咏雪联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文章出自《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陈太丘,即陈寔,字仲弓。

二、字词拼音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三、译文及注释【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