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语文六上(有注解)《日积月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及日积月累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及日积月累汇总本文档将对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全册课文及日积月累进行汇总。
以下是课文及日积月累的内容列表:课文1. 《故乡的秋天》2. 《一本小草书》3. 《细火支》4. 《小桥流水人家》5. 《故事你也会编》6. 《快递喵的春天》7. 《飞上云彩的小屋》8. 《我会拼读》9. 《弄潮儿》10. 《新的朋友》11. 《骆驼的神话》12. 《草房子》13. 《我的小小双刀》14. 《星星有声》15. 《我的诗词》16. 《满江红·糊涂》17. 《国旗》18. 《一次团圆的事》19. 《谁动了我的奶酪》20. 《农夫与蛇》21. 《牛郎织女》22. 《书香门第》23. 《咏柳》24. 《字的辩证法》25. 《往事读稿》26. 《乡土中国》27. 《永不分手的朋友》28. 《吃苦耐劳幸福多》29. 《论语》30. 《金钱巨魔》31. 《天上的二十一颗星》日积月累1.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2. 五言绝句的特点和写作要求3. 成语故事:盲人摸象、井底之蛙、画蛇添足等4. 字词:草书、行书、篆书等5. 小学常识: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的山川河流、地理名称识记等6. 名句欣赏: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Moon》等7. 成语故事大联想:平步青云、万马奔腾、画蛇添足等8. 拼字比赛:根据提示拼写单词9. 同义词辨析:例词辨析、动词辨析、形容词辨析等10. 综合能力训练:阅读理解、填空、写作等以上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及日积月累的汇总。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日积月累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日积月累一、古诗部分。
- 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解析:- 你看啊,诗人划着船,停靠在一个烟雾弥漫的小洲边。
这时候天都快黑了,人在旅途嘛,就特别容易发愁。
“日暮客愁新”,这个“新”字用得很妙呢,就好像之前的愁还不够,到了日暮的时候,又添了新的愁绪。
再看后面的景色描写,“野旷天低树”,野外特别空旷,感觉天空都比树还低呢,这是一种很奇特的视觉感受。
最后“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在水里,好像离人特别近。
这月亮就像是诗人孤独旅途中唯一的陪伴,有一种很孤寂又有点温暖的感觉。
- 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解析:- 这首诗就像在看一场超级精彩的魔术表演。
一开始,黑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不过还没把山全遮住呢。
然后呢,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一样,噼里啪啦地打进船里,这画面感超强。
可是突然之间,一阵大风刮过来,把这些乌云啊、雨点啊都吹散了。
再看望湖楼下,湖水就像天空一样平静、清澈。
苏轼真是个写景的高手,这么短的时间里,把天气的变化写得这么生动有趣。
- 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解析:- 晚上啊,月亮太亮了,把树枝上的喜鹊都惊到了。
清风一吹,半夜里蝉也在叫。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都在谈论着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呢,青蛙也在呱呱叫着,好像也在庆祝。
你看天上只有七八个星星,山前就开始下两三点雨了。
辛弃疾写这个景啊,特别有乡村的生活气息。
最后“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本来还在找以前住过的那个小茅草店呢,结果转过小路,过了桥,一下子就看到了,就像我们有时候找东西,突然就发现它在眼前一样,特别惊喜。
二、文言文部分。
- 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第8页)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注释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作者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望湖楼下的西湖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注释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完整版)部编六上必背必默课文、古诗词、日积月累

部编六上册必背必默课文、古诗词、日积月累第一单元1 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第二单元5 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宋]李纲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原文:过①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②鸡黍③,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④,青山郭⑤外斜。
开轩⑥面场圃,把酒⑦话桑麻⑧。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⑨。
注释;①过:拜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②具:准备,置办。
③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④合:环绕。
⑤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⑥轩:窗户。
⑦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拿起。
端起。
⑧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
这里泛指庄稼。
⑨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译文: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的乡村家里。
村外绿树环绕,城外有青山斜立。
打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一边举杯畅饮,一边谈论农事。
等到重阳节那天,我还要来观赏菊花。
赏析:这音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
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
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语言朴实清新,意境鲜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第二单元原文:鞠躬尽瘁①,死而后已②。
----诸葛亮捐躯③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位卑④未敢忘国忧。
----陆游注释:①瘁:劳累。
尽瘁:竭尽心力。
指贡献出全部精力。
②已:停止③捐躯:牺牲生命。
捐,舍弃。
躯,身体。
④位卑:地位低微译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去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
祖宗传下来的国土,应当用生命来捍卫,一尺一寸也不能让敌人占领。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
赏析:体现了诸葛亮在为国家社稷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第一单元: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第二单元: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宋】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
第三单元: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第四单元: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第六单元: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谷:稻、麦、黍(shǔ)、菽(shu)、稷(jì)
五音:宫、商、角、徵(zhi)、羽
五彩:黄、青、赤、白、黑
第七单元:
高山流水天籁之音余音绕梁黄钟大吕轻歌曼舞行云流水
巧夺天工惟妙惟肖画龙点睛笔走龙蛇妙笔生花栩栩如生
第八单元: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三魂》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6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和日积月累

6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和日积月累一、古诗部分。
- 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解析。
- 第一句“移舟泊烟渚”,就像在讲故事一样,诗人划着船,停靠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
这个“烟渚”呀,给人一种很神秘、很朦胧的感觉呢。
- “日暮客愁新”,太阳落山了,这时候诗人心里的忧愁就像小芽一样冒了出来。
为啥呢?因为他在旅途中呀,远离家乡,看到天黑了,就更觉得孤单和思念家乡了。
- “野旷天低树”,诗人往远处看,野外特别空旷,感觉天空都比树还低呢。
这是一种很奇特的视觉感受,就好像天空要压下来似的,也衬托出诗人那种孤独渺小的感觉。
- 最后一句“江清月近人”可有意思了。
江水很清澈,月亮倒映在江水里,离人很近。
这时候月亮就像诗人的好朋友一样,在他孤独的时候陪伴着他。
- 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解析。
- “黑云翻墨未遮山”,你看那黑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不过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呢。
这黑云来得特别快,就像有人在天上打翻了墨水瓶,这个比喻很形象吧。
- “白雨跳珠乱入船”,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一样,噼里啪啦地跳进船里。
这雨下得又急又大,那些雨点就像调皮的小珠子在乱蹦乱跳。
- 后面两句虽然课本上可能没有完整给出(完整的是“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但是前面这两句已经把夏天那种骤雨的景象描写得超级生动了。
- 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解析。
- “明月别枝惊鹊”,明亮的月亮升起来,把树枝上的喜鹊都惊到了。
这画面就像我们突然打开灯,把小动物吓了一跳一样。
- “清风半夜鸣蝉”,半夜里清凉的风一吹,蝉就开始叫了。
夏天的夜晚,有蝉鸣、有清风,多惬意啊。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同时还能听到一片青蛙的叫声。
这就像一幅田园丰收图,青蛙都在为丰收欢呼呢。
2020年部编版语文六上《日积月累》

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 P 14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 P 3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P 52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 P 66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语文园地五《日积月累》无★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 P 96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谷:稻、麦、黍、菽、稷五音:宫、商、角、徵、羽五彩:黄、青、赤、白、黑★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 P 108高山流水天籁之音余音绕梁黄钟大吕轻歌曼舞行云流水巧夺天工惟妙惟肖画龙点睛笔走龙蛇妙笔生花栩栩如生★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 P 125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 P 14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注释】
1、过:拜访。
2、具:准备。
3、场圃:农家的小院。
4、就:赴。
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译文】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 P 34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句子理解】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
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祖先们打下来的江山,应当拼死保卫,哪怕是一尺一寸的土地也不能让给他人。
)
位卑未敢忘忧国。
(即使官位卑微,我也不敢忘记为国为民担忧。
)
★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P 52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注释】
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译文】
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 P 66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注释】
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cui):现一些教材版本读“shuāi”。
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译文】
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语文园地五《日积月累》无
★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 P 96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谷:稻、麦、黍、菽、稷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彩:黄、青、赤、白、黑
★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 P 108
高山流水天籁之音余音绕梁黄钟大吕
轻歌曼舞行云流水巧夺天工惟妙惟肖
画龙点睛笔走龙蛇妙笔生花栩栩如生
【成语解释】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天籁之音: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
天籁与地籁、人籁相比较,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
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轻歌曼舞:曼:柔和。
意思是轻松愉快的音乐加上柔和的舞蹈。
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
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笔走龙蛇: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
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 P 125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句子理解】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表面意思,长满野草的地方,因为很多人路过,就踩出了一条路,深层意识是,谁也不能断定一种理想能不能最终得到实现,关键在于有没有人去追求,有人去追求,有更多的人去追求,就有希望,哪怕前方没有道路,我们也能开创出一条
道路;如果没有人去追求。
或者只有极少的人去追求,就没有希望或没有更大的希望。
)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中国与中华民族是一体的.中国想要发展,前提是中华民族的发展.而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就是民族魂.只有民族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立起来,国家才能发展。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只有继承和振奋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