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5产科麻麻醉】血管药物使用
血管收缩药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简道林)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 麻醉科 简道林
一 产科椎管内麻醉低血压的概述 二 产科麻醉低血压的处理方法 三 血管收缩药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
一 产科椎管内麻醉低血压概述
Hale Waihona Puke 脊麻和以脊麻作用为主的腰硬联合麻醉(CSEA) 是现在使用最普遍的剖宫产手术麻醉技术。 优点是操作简单、起效迅速且麻醉效果确切而稳定, CSEA 还可以通过经硬膜外导管追加药物延长麻醉 时间。
由于子宫胎盘循环缺乏自身调节机制,灌注完全依赖于合适的 母体血压的维持,而胎儿的正常氧化代谢需要良好的胎盘灌注。
母体血压降低会造成胎儿循环障碍和缺氧。因此,如果低血压 严重或者持续较久可能会使胎儿出现酸中毒。 在一项Meta分析中,Reynolds 等确认相比于硬膜外麻醉和全 身麻醉,脊麻造成了更多的新生儿酸中毒。因此,探寻一种能 够有效的防治剖宫产脊麻低血压并发症的方法一直为产科麻醉 临床研究所关注。
产妇比非妊娠妇女脊麻醉时更容易发生低血压(二)
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术前分析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可以有效地预测哪些病人存在低血压的风险。 Hanss 等分析HRV后发现那些基础交感神经活性更高的产妇脊麻后低 血压往往更严重。这种预测方法目前还不具有临床意义。 产妇对升压药的反应减弱:可能与内源性一氧化氮合成和释放增 加有关。因此需要相对大剂量的升压药来维持产妇的血压,然而,这 也会使升压药的不良反应凸现出来。最近发现产妇β 肾上腺素受体的 基因类型也影响血管加压药的需要量,今后基因类型可能影响麻醉和 用药方案。
低血压的发生率
产科椎管内麻醉的低血压通常被限定为收缩压低于100 mmHg 或者低于基础值的20% 以上,脊麻时母亲低血压的 发生率在大多数研究中都超过了50%,可高达80%-85 % , 在既不采用合适体位也不给予容量预负荷时,低血压的发生 率可达到92%,远高于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45%)。低 血压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取决于阻滞平面的高低、产妇的体 位以及是否采取了预防措施来避免这种低血压。
血管收缩药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

血管收缩药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
梁启恒;田敉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下半月刊)》
【年(卷),期】2010(019)008
【摘要】@@ 产科麻醉常伴随低血压,尤其是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发生率更高(达到90%)且低血压程度更严重[1].低血压导致产妇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和相关并发症发生,如恶心、呕吐,眩晕等,持续的低血压则对胎儿有影响.现就血管收缩药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总页数】2页(P1068-1069)
【作者】梁启恒;田敉
【作者单位】恩施市中心医院麻醉与重症监护科,湖北,恩施,445000;恩施市中心医院麻醉与重症监护科,湖北,恩施,4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
【相关文献】
1.不同局部麻醉药在全身麻醉患者留置导尿管中的应用 [J], 姚纹纹;张骐;崔雯;方明星;王玉龙;李成
2.七氟烷联合短效麻醉药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J], 柏玲;王海;白郑海;缪菲;吕建瑞
3.重新认识产科麻醉中升压药的选用 [J], 黄绍强
4.常用巴比妥类麻醉药在动物非吸入性麻醉中的应用 [J], 杨振坤
5.基于故障树分析法拟定的手术室药护联合麻醉药品管理模式在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J], 叶美凤;何柳君;陈光;黄炜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产科麻醉处理

吴新海
产科是医闹的重灾区,产科麻醉是 麻醉学专业的高危领域
第一部分
一般产科情况的处理
孕妇的生理变化
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
血液系统
孕期呼吸系统改变
氧消耗增加20%以上,功能残气量降低20%
出现低氧的趋势增加
麻醉诱导前充分给氧很重要
孕期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心输出量增加 每搏输出量增加
内分泌系统
孕妇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机体基础代谢率增加
肾上腺皮质激素处于功能亢进状态,血 清皮质醇浓度增加
孕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分泌量 增加,高肾素活性和高醛固酮可抵消大量孕酮所的 排钠利尿及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起防止发生负钠衡 及血容量减少的作用
麻醉对胎儿的影响
对胎儿的抑制有两种途径
妊娠合并心脏病麻醉处理原则
获得性心脏病:
病人应吸氧,侧卧以避免仰卧位综 合征,充分镇痛,减少应激引起的 血压波动 对于术前应用抗凝药物的病人,凝 血功能异常者应避免使用区域阻滞
妊娠合并心脏病麻醉选择
对关闭不全的病人,选择区域阻滞 较好
对维持血压稳定要求高者:全麻
相对固定的心输出量 : 瓣膜狭窄 右向左分流: Eisenmenger综合征, Fallot’s 四联征,肺动脉高压
常规检查凝血功能 血小板降低的病人,应输入血小板 如果时间允许,术前应尽量纠正降低的 血小板,减少术中出血 常备RBC,FFP,特别是重度妊高征病 人,易于出现胎盘早剥和DIC
妊高征病人的麻醉
控制惊厥发作:-硫酸镁的应用
手术室护理常用药物的使用1

手术室护理常用药物的使用手术是药物种类有很多,虽然大多药物都是由麻醉师亲自来使用,但作为手术室的护士,很多时候是要听从医嘱,协助麻醉师一起用药的,所以有些药物还是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的。
现把与护理有关的几类常用药物大体归结如下:<一>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物和血浆代用品。
1.0.9%氯化钠(500ml.100ml):主要用于各种缺盐性失水,手术室多用于手术台上体腔冲洗,配制术中用药,输血时冲洗管路等。
2.乳酸钠林格氏液(500ml)(一般是我们麻醉开始前的第一袋液体)用于补充体液。
不要用其配制抗生素,易发生浑浊。
极易与低分子右璇糖酐注射液混淆。
3.葡萄糖溶液(常用.10%.100ml):能够供给能量补充体液等,4.碳酸氢钠:为常用的弱碱性药物。
用于急性酸中毒,输入过多会引起水肿。
5.(1)维容(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6%.500ml,国产)(2)万汶(500ml)(中外合资)(3)高渗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外合资)。
这三种药物具有明显扩张血容量、升压作用。
主要用于低血压、创伤性休克等患者,效果好但价格比较贵,尤其是第(3)种,根据手术需要,但也要考虑到病人的经济负担能力,更换液体时一定要请示麻醉老师。
6.氯化钙和葡萄糖酸钙: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用于低血钙患者。
手术室多用于大量输血后钙剂的补充。
7.硫酸镁注射液:手术室常用于心脏停跳液的配制。
<二>局部麻醉药:提起手术,大家自然会想到麻药,全麻药(异丙酚、芬太尼、力月西等)都是由麻醉师自己去使用,普鲁卡因和地卡因现已不太常用,就不做说明了,主要学习一下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
1.利多卡因(10ml 0.2g 2%盐酸利多卡因;5ml 86.5mg 1.73%碳酸利多卡因):酰胺类局麻药,起效快,穿透力强,维持时间较长,一般为1.5~2小时。
作用强度为普卡的2~3倍,毒性反应比普卡高,但过敏反应较脂类局麻药低。
专科手术麻醉之妇产科手术麻醉管理

专科手术麻醉之妇产科手术麻醉(-)麻醉特点1.全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充血扩张,使声门口变小,为减少气道梗阻的发生,行气管插管时宜选用内径6. 0〜6.5mm的气管导管。
气道水肿使气管插管更加困难。
2.由于潮气量增加,分钟通气量增加,功能残气量减少,耗氧量显著增加,使妊娠妇女更易发生低氧血症。
3.妊娠患者误吸的危险性增高。
如拟施全麻,常规给予非颗粒状抗酸药,如组胺受体阻滞药或甲氧氯普胺,并行快诱导插管。
4.可出现仰卧位综合征。
仰卧致静脉回流减少,心排血量下降,子宫胎盘血流减少。
为防止仰卧时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受压迫,可将子宫移向左侧,即患者体位向左侧倾斜30°。
5.妊娠期间吸入麻醉药的MAC降至原来的40%。
6.由于腹内压升高,硬膜外静脉扩张,置入硬膜外导管时,血性回流更为常见。
7.妊娠患者产生同样程度的硬膜外阻滞所需局麻药用量较非妊娠患者少。
8.椎管内麻醉、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受压、围产期出血等皆可导致低血压。
产科麻醉中理想的血管加压药应在升高母体血压的同时不减少子宫胎盘血流。
(1)麻黄碱同时兴奋a、P受体,使外周及子宫的血流都有所增加,为治疗母体低血压的首选药。
(2)纯粹的a肾上腺能受体激动药如去氧肾上腺素和甲氧胺,混合性a受体激动药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提升母体血压但减少子宫胎盘血流。
但是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治疗母体低血压时对子宫胎盘血流并无影响,用于麻黄碱无效或禁忌的情况。
(-)阴式分娩的麻醉1.为减轻产程中的疼痛和焦虑,可全身用药,但并无理想的药物,因为所有这类药都可透过胎盘对胎儿产生抑制,故尽量不用。
2.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止痛(1)通常在宫缩达到活跃期时(初产妇宫颈口扩张至5〜6cm,经产妇3〜4cm)开始进行。
(2)可减少疼痛引起的内源性儿茶酚胺的分泌释放,从而增加子宫胎盘灌注。
(3)疼痛的减轻可缓解子宫收缩时的过度通气,从而减少碱中毒引起的子宫胎盘灌注下降。
(4)凝血功能障碍(如胎盘早剥或先兆子痫患者)禁用,低血容量禁用。
妇产科手术麻醉如何用药

妇产科手术麻醉如何用药妇产科的手术麻醉,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麻醉难度较普通病人更高,是令所有麻醉医生都感到头疼的一种手术麻醉。
在进行麻醉期间,所承担的风险性也较其他普通手术更大。
因此,在对该类患者进行麻醉时,需要在麻醉前充分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根据相应指标严格用药,切不可药物过量,以免最终产生严重后果。
以下会通过两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妇产科手术麻醉如何用药。
一、妇产科门诊的无痛操作妇产科门诊的无痛手术,是妇产科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麻醉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对于门诊的无痛,可以进行的术式较多,如无痛人流,无痛清宫术等。
在门诊进行无痛操作,使用麻醉药时,需要格外谨慎注意,甚至专注度要高于手术室的麻醉操作。
一般情况下,由于门诊没有手术室的丰富的抢救设备,如麻醉机,呼吸机,气管插管,喉镜等设备,因此,如果患者出现了麻药引起的不适,如麻药导致的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那么能做的非常有限,大多只能进行面罩抢救吸氧。
在进行门诊无痛操作时,麻药一般选择为常用的丙泊酚注射液联合芬太尼。
丙泊酚提供镇静效果,芬太尼提供镇痛效果,共同对患者进行麻醉。
在使用麻醉药物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
丙泊酚注射液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身体情况来选用。
我们经常使用丙泊酚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mg-2.5mg,在进行诱导时,可以推注70mg丙泊酚,让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后续,根据患者生命体征,选择合适用药剂量,来维持患者的镇静状态。
同时,为了保证患者的镇痛效果,我们会加用芬太尼,芬太尼的使用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来定,一般为1ug/kg。
使用药物后,需要严格检测患者生命体征,保证患者的安全。
对于过度肥胖的患者,患有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的患者以及高龄、既往疾病较多的患者,需要重点评估,不能耐受麻醉的情况下,需要及时与患者沟通,一切以患者生命安全为首要。
二、手术室中妇产科麻醉用药一般手术室中需要进行麻醉操作所选用的麻醉方式是腰硬联合麻醉。
对需要进行剖宫产的手术患者,需要在手术前一天对患者进行麻醉前访视,了解患者既往身体情况,是否有药物过敏,最近是否喝酒,以及腰部是否有外伤史,是否做过手术等。
产科基本急救药品

产科基本急救药品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是指在产科急救过程中常用的药品,用于处理产科急症和紧急情况。
这些药品具有快速、有效地处理产科急症的特点,能够保护孕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产科基本急救药品及其作用:1. 氧气:用于氧合血液,维持孕产妇和胎儿的正常呼吸功能。
常见的给氧方式有面罩给氧和鼻导管给氧。
2. 心脏抢救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心脏复苏药物。
这些药物用于处理孕产妇心脏骤停、心律失常等紧急情况。
3. 血管活性药物:如酚妥拉明、甲氨蝶呤等,用于处理孕产妇的高血压、子痫前期等急症情况,能有效降低血压并保护母婴安全。
4. 抗凝药物:如肝素、低分子肝素等,用于处理孕产妇的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等紧急情况,能够防止血栓的进一步发展。
5. 止血药物:如纱布、氯化钙等,用于处理孕产妇的产后出血、子宫出血等紧急情况,能够迅速止血并防止大量出血。
6. 抗感染药物: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用于处理孕产妇的感染性疾病和感染性并发症,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并防止感染的扩散。
7. 镇痛药物:如吗啡、丙泊酚等,用于处理孕产妇的剧烈疼痛,能够缓解痛苦并提高孕产妇的生活质量。
8. 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川芎等,用于处理孕产妇的血液循环不畅、血栓形成等情况,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症状。
以上仅为常用的产科基本急救药品,具体使用时还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在使用这些药品时,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用药安全和疗效。
此外,产科基本急救药品的存放也需要注意,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避免药品受潮、变质。
总之,产科基本急救药品对于处理产科急症和紧急情况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在使用这些药品时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孕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同时,患者在接受急救治疗时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围术期麻醉常用血管活性药物泵入用法

围术期麻醉常用血管活性药物泵入用法1. 硝普钠50mg/支50 mg+5%GS 50ml /iv泵入0.6ml/h(10ug/min起始),可用到200-300ug/min2.多巴胺,多巴酚丁胺20mg/2ml(Kg×3)mg加NS至50ml/ iv 泵入,1ml/h 相当于1ug/Kg/min如:体重60Kg的患者,用量为: 5ug/Kg/min180mg+NS32ml / iv 泵入,5ml/h60mg+5%GS500ml iv drip 1ml/min(2ug/Kg/min)500mg (原液)/ iv 泵入 1ml/hr约等于2.8ug/kg/min(60kg)3.硝酸甘油50mg/支30mg+5%GS50ml /iv泵入1ml/h(10ug/min起始),4. 压宁定50mg/10ml25mg+NS20ml 慢推可用到400ug/min250ml原液(50ml)/iv 泵入1.2ml/h(100ug/min)100mg+5%GS500ml iv drip 1ml/min(200ug/min)6.酚妥拉明(瑞支停)10mg/2ml50mg+40ml/ iv 泵入2ml/h(2mg/h)7.吗啡10mg/1ml50mg + NS 45 ml/iv 泵入,1-6 ml/h(1-6 mg/h)8.去甲肾上腺素 2 mg/1ml(Kg×0.3)mg加NS至50ml/ iv 泵入,1ml/h 相当于0.1ug/Kg/min如:体重60Kg的患者,用量为: 0.5ug/Kg/min18mg+NS 41 ml / iv 泵入,5ml/h常用剂量为0.1-2.0 ug/kg/min报告最大剂量可达10.0 mcg/kg/min8.肾上腺素 1 mg/ml(Kg×0.3)mg加NS至50ml/ iv 泵入,1ml/h 相当于0.1ug/Kg/min如:体重60Kg的患者,用量为: 0.5ug/Kg/min18mg+NS 32 ml / iv 泵入, 5 ml/h常用剂量为0.1 - 2.0 ug/kg/min报告最大剂量可达10.0 mcg/kg/min9.异丙肾上腺素 1mg/2ml1mg+5%GS500ml iv drip 7滴/min(1ug/min)3mg+NS44ml /iv泵入1ml/h(1ug/min)10.利多卡因400mg/2%20ml1000mg/ iv 泵入 6ml/h (2mg/min)1000mg+5%GS500ml iv drip 1-2ml/min(2-4mg/min)11.垂体后叶素 6U/1ml 12U-18U入壶用于消化道出血: 300U/iv泵入2-4ml/h(0.2-0.4U/min)102U+5%GS500ml iv drip 1-2ml/min(0.2-0.4U/min)咯血:54U+5%GS500ml iv drip 1ml/min(0.1U/min)12.思他宁 3mg/支250 ug/支250ug入壶3mg+NS48ml /iv泵入4ml/h(250ug/h)13.肝素100mg/12500U/2ml/支12500U+NS48ml /iv泵入2ml/h(500U/h) 根据APTT调整按照U/kg/hr记录用量14.艾司洛尔200mg/5ml →100mg/10ml5mg/Kg iv 入壶500mg/ iv 泵入18ml/h(0.05mg/Kg/min, 60Kg, 100mg/10ml)剂量可加大,首剂也加大15.安定50ml纯安定(250mg)5mg/ml16.善宁500ug/支NS 50+0.5Mg iv 泵入5ml/H (5ug/hr)最大50ug/hr17.乌拉地尔(压宁定)25mg/5ml/支控制高血压先缓慢静注10-50mg,监测血压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丽
专家共识概要
◆剖宫产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引起的低血压会给产妇和新生儿带来不良影响。 ◆低血压很常见。血管升压药应该常规使用,优先推荐预防性使用。 ◆α 受体激动剂是治疗或预防腰麻后低血压最合适的药物。虽然具有较弱的β 受体兴奋作 用血管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或间羟胺)可能更加有优势,但基于现有的研究结果, 推荐使用去氧肾上腺素。给药方式可以采用单次静脉注射或微泵持续输注。 ◆除了血管升压药,还应采用子宫左倾位、胶体液预扩容或晶体液同步扩容等措施防治低 血压。 ◆目标为:维持收缩压≥90%基础值(腰麻前),避免低于基础值的80%。因此建议应用微 泵预防性输注可变速率的去氧肾上腺素,在鞘内注射局部麻药后即刻输注,初始速率 为25-50μ g/min,并根据血压和脉搏监测值调整速率,必要时给予单次剂量去氧肾上 腺素。 ◆如未能监测心输出量,产妇心率监测可作为其代替指标。应避免发生心动过速或心动过 缓。 ◆当α 受体激动剂作为一线血管升压药时,小剂量的麻黄碱适合用于收缩压低于基础值的 90%伴有心率偏慢者。当低血压合并心动过缓时,可能需要加用抗胆碱药物(格隆溴铵 或阿托品)。循环衰竭时应选用肾上腺素。 ◆与人工控制输注相比,采用智能泵输注或两种血管升压药联合输注能更好地维持心血管 功能的稳定。 ◆子痫前期产妇发生腰麻后低血压的概率比健康产妇低。避免发生血压骤降。血压骤降可 导致子宫胎盘血流减少,从而产生不良后果。子痫前期产妇一般不需要预防性输注血 管升压药,如选用预防性输注,初始速率应低于健康产妇。 ◆患有心脏疾病的产妇应该进行个体化评估,有些产妇适合选用去氧肾上腺素(具有血管收 缩作用,没有心脏正性肌力作用),而另外一些产妇则适合选用麻黄碱(具有正性心力 和正性心率作用)。
预防性治疗与出现低血压时治疗的比较
• Heesen等人进行一项Meta分析,结果发现预防性给药可以明显减少低血压以及恶心呕 吐的发生率。与出现了低血压再进行治疗相比,虽然预防性给药增加了去氧肾上腺素 总体剂量,但产妇高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并没有增加。 另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发现,持续预防性输注去氧肾上腺素可以更好地预防低血压和恶 心呕吐的发生,降低了单次静脉推注补救剂量的去氧肾上腺素的次数。
•
•
低血压的定义
• • 在研究中最常用的低血压定义为“收缩压低于80%基础值”或“低于100mmHg”。1999 年英国调查显示大多数产科麻醉医生把低血压的阈值定为收缩压100或90mmHg。 Klohr等人发现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在择期剖宫产术中进行的,很少在分娩中的产妇中进 行。在分娩过程中血压升高,如果继续使用 “收缩压小于80%基础值”为低血压,会 明显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此外,许多关于剖宫产低血压的研究对象不包括高血压妇 女。患有妊娠高血压或先兆子痫的产妇发生低血压的阈值约设定在收缩压140mmHg。
前言
• 低血压是剖宫产腰麻很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交感神经阻滞引起相应血管扩张。 严重低血压常伴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也已证实,胎儿的不良结局(如低Apgar评 分和酸血症)与低血压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麻黄碱是一种α 和β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在动物羊药物诱发性低血压研究模型中 发现,麻黄碱是维持子宫血流的最佳血管升压药,随后被作为产科麻醉常用血管升压 药。然而,临床上使用较大剂量麻黄碱治疗低血压时,并不能改善新生儿酸中毒,反 而加剧。现在普遍认为麻黄碱对胎儿代谢有直接影响,抵消了其纠正低血压后对子宫 血流量的改善作用。本世纪以来大量临床数据表明α 受体激动剂可以有效提升血压, 与麻黄碱相比,纯α 受体激动剂明显减少了新生儿酸血症的风险。 美国临床指南建议使用麻黄碱和去氧肾上腺素来治疗低血压; 2011年英国的指南指出: “在区域麻醉下行剖腹产的产妇应给予静脉注射麻黄碱或去氧肾上腺素,以及晶体液 或胶体液预扩容等措施来降低低血压发生的风险”。2016年美国的指南给出更详细的 说明:“液体预扩容或同步扩容:预扩容或同步扩容可降低腰麻后产妇低血压的发生 率;但也不要为了输液扩容而推迟腰麻的操作。麻黄碱和去氧肾上腺素:两者都可治 疗腰麻导致的低血压,但在产妇无心动过缓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去氧肾上腺素,因为 其能改善无合并症的产妇胎儿的酸碱状况”。
•
•
血管升压药的药理学
• • • • • • • 血管升压药主要通过对α 1、β 1和β 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来调节其心血管效应,不 同的受体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此外,如心动过缓等变化可能是由心血管反射效应引 起的。 麻黄碱对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为间接作用,同时也有微弱的直接作用,表现为起效慢、 作用时间长。麻黄碱可刺激β 1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 去氧肾上腺素是强效α 1受体激动剂,直接作用于α 1受体,对β 受体几乎无作用。当 给予剂量过大时,会引起心动过缓,从而降低产妇心输出量。 间羟胺是具有兴奋α 、β 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但临床使用的剂量主要兴奋α 受体。 去甲肾上腺素是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的主要递质,属于儿茶酚胺类。它是强烈的 α 1受体激动剂,对β 受体的作用较弱,产生明显的缩血管作用以及正性变时变力作用。 相比之下,肾上腺素对α 1、β 1和β 2肾上腺素能受体都有很高的亲和力,低剂量时β 受体作用占主导地位,高剂量时主要表现为α 1受体作用。 美芬丁胺能兴奋α 、β 肾上腺素能受体,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而产生直 接和间接作用。是否会被胎盘吸收影响胎儿代谢目前尚不明确,但它是一些低收入和 中等收入国家常用药。
非药物治疗以及输液扩容
• 其他预防或治疗低血压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措施包括减少下腔静脉压迫和使用下肢 加压带,以及输液扩容。在仰卧位剖宫产术中可以通过左倾子宫15°来减轻下腔静脉 受压,这个倾斜度可以使产妇收缩压和心输出量更高,去氧肾上腺素剂量减少,但在 临床上很少能做到。如果左倾手术床15°,此时应该在产妇左侧手术床上加用防护措 施,这也许这会影响产科医生手术操作。发生低血压时,向左侧推子宫可能更加有效, 但是很难在外科消毒和手术时反复去推子宫。 下肢加压带也可以有效预防低血压,其有效性可能取决于使用物品类型和加压强度 (绷带,充气靴子或弹力袜)。该方法防治低血压的效果可能有限,可能与腰麻后静 脉扩张程度较小有关。 输液扩容也可改善剖宫产腰麻低血压,其中胶体比晶体能更有效预防低血压。在预防 性给予一定剂量去氧肾上腺素下,预负荷输注500 ml 6%羟乙基淀粉溶液和500 ml乳酸 林格氏液较单纯1000 ml乳酸林格氏液更能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37%和55%), 减少低血压症状(分别为4%和14%)。因此,推荐在预防性给予血管加压药时同时输注胶 体和晶体液来提高血流动力学稳定。
•
•
择期剖宫产术中血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压药的使用
• 药物的选择 主要激活α 受体的血管升压药是腰麻后维持循环稳定的首选药物,去氧肾上腺素就是 其中之一。但是,由于去氧肾上腺素反射性降低心率和心输出量,近年来具有较弱的 β 受体激动作用的去甲肾上腺素和间羟胺备受关注。近期的研究认为,去甲肾上腺素 可能是替代去氧肾上腺素的理想药物。然而,有人担心在分娩室这样的非重症监护环 境中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的安全性。因此,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数据支持去甲肾上 腺素和间羟胺的使用。 在英国,一项全国调查发现去氧肾上腺素的配方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将10mg/ml的去 氧肾上腺素稀释到100ml的盐水中,最终浓度为100μ g/ml。而另一个常用浓度 50μ g/ml通常被用作负荷给药浓度。 • 目标血压 如前所述,目前关于低血压的定义有许多。Ngan Kee等人认为当收缩压维持在基础水平 时,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将收缩压维持在90%或80%基础水平,并且新生儿脐 带血的血气指标也有明显改善。 我们建议直到胎儿娩出前都应将收缩压维持在大于 90%基础血压,减少低血压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当收缩压小于80%时,通常应立即 单次静脉推注血管加压药提升血压。 • 血压监测 临床实践指南对血压监测的建议是在没有活动或说话的情况下,每5分钟准确测量一次。 另外,基础血压的测量应该在与腰麻后相似的体位下测量。例如,如果腰麻后采取左 倾15°体位,那么术前也应该在左倾15°的体位下测量基础血压。 • 学术研究中要求血压测量有很高的准确度,尤其要有精确的基础血压值。但在日常临 床中,大多数麻醉医生只会测量一次基础血压。如果在一个不知道是否有高血压的产 妇,或者是在分娩的产妇,基础血压值往往高于预期,此时应该重复测量血压。必要 时我们可能需要查阅病历中最新一次血压测量结果,并考虑其作为基础值。腰麻后, 每分钟进行一次无创血压的测量。如果是在侧卧位下测量血压,无创血压袖带应绑在 与侧卧位方向一致的上臂,以减少流体静力学作用带来的误差。
•
持续静脉输注与单次静脉推注的比较
• 大多数的研究比较了预防性静脉持续输注血管加压药和出现低血压时再给予血管加压 药治疗的效果。但是,很少有研究比较预防性持续输注与预防性单次静脉推注去氧肾 上腺素的效果。das Neves等人的研究发现,相比预防性单次静脉推注50μ g去氧肾上 腺素,预防性持续输注去氧肾上腺素更能较好地预防低血压、恶心和呕吐的发生。Sen 等人也得出类似的结果,他们发现与预防性复合间断单次静脉推注去氧肾上腺素50μ g 相比,持续静脉输注去氧肾上腺素能维持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值得我们注意的 是,以上研究去氧肾上腺素的单次静脉推注剂量较小,临床上预防和治疗腰麻低血压 常用单次静脉推注去氧肾上腺素100μ g。与以上研究相反的是,有研究认为大剂量固 定速率输注去氧肾上腺素(120μ g/min)与单次静脉推注去氧肾上腺素120μ g相比并 不占优势,而后者在腰麻后早期能维持血压更接近基础值。 综上所述,去氧肾上腺素预防性持续静脉输注似乎优于单次静脉推注,延迟预防性静 脉持续输注可能会增加低血压的发生。在临床上,给予血管收缩药不会像在研究中那 么细致,更不会定时定点完成。与输注相比,注射负荷量的给药趋势将会一直延续, 之后还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因此在腰麻开始后应立即预防性注射给药。
腰麻后心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