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鉴赏

合集下载

中国经典民族音乐鉴赏

中国经典民族音乐鉴赏

《中国经典民族音乐鉴赏》赏析心得在这学期我选修了《中国经典民族音乐鉴赏》这个课程。

之所以选它是因为,音乐欣赏是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发展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在这几讲中,我随着老师见识到了各种的民族乐器,欣赏到了各种古典的民族音乐。

比如琵琶曲《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古筝演奏的《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扬琴独奏《彝族舞曲》;唢呐吹奏的《百鸟朝凤》;竹笛演奏的《苏州行》;扬琴弹奏的《步步高》等等。

当然在这些乐曲中有我很喜爱的几首民乐。

唢呐独奏曲之一就是《百鸟朝凤》这首曲子。

原是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

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1953年春,由山东省菏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全国会演,受到热烈欢迎。

自《百鸟朝凤》搬上舞台以来,经过了多次加工改编。

原在民间流传的《百鸟朝凤》,乐曲结构松散,没有高潮,即兴发挥时,公鸡啼晓、母鸡生蛋,甚至连小孩的哭叫声等都随意加入。

当《百鸟朝凤》被选为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节目时,经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进行加工,针对原曲缺陷,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长音技巧的华彩乐句,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

后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

七十年代,在任同祥演奏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呈现百鸟齐鸣意境的引子,以加强音乐性,还扩充了华彩乐句,使用快速双吐演奏技巧,使乐曲更为完整。

神话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凤凰只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鸟,羽毛也很平常,丝毫不象传说中的那般光彩夺目。

但它有一个优点:它很勤劳,不像别的鸟那样吃饱了就知道玩,而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收藏在洞里。

有些鸟说:“这有什么意思呀?这不是财迷精,大傻瓜吗?”可别小看了这种贮藏食物的行为,到了一定的时候,他可发挥大用处了!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

音乐鉴赏——民族音乐

音乐鉴赏——民族音乐

音乐鉴赏——民族音乐周洪民族音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无限的生命力,它犹如黄河长江一样,经久不衰,同时又保持了民族的气魄和特性。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审美情绪,具有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我国民族音乐是以线状为主的思维方式;以五声为骨干的调式音列,由于民族音乐长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因此被人们提炼过的必然是最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且内容多是人民思想感情的真挚流露,是人民生活的生动反映。

流传最广泛的大都是生动形象,意境鲜明,朗朗上口的曲子。

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我国民族音乐还具有以下特点:1.即兴性。

每个人对同一首曲子的理解和演绎都不尽相同,因此在传承过程中,加入了个人的风格及即兴发挥,这也是民族音乐出现新发展的动力所在。

因此,即兴性也是民族音乐的一个显著特点。

2.变异性。

由于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人文风俗,性格特征等不同,因此对同一首作品的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也各异。

以《绣荷包》为例,这首曲子在山西中部和陕西北部就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前者明媚、俏丽,带出喜悦之情;后者淳朴、抑郁,流露出凄凉之感。

3.地方性。

我国国土面积宽广、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因此各民族的音乐的地方性首先表现在方言上。

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除了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他各民族均有属于本民族的语言,而各民族中也并非只有一种语言,各族歌曲首先以各地方言为基调。

其次还表现在各族人民的性格特征上。

如北方人较直率、粗犷,因此其音乐风格也较为大方、宽阔,如《好汉歌》;南方人较为细腻、温柔,因此其音乐风格也较为舒缓优美,如《无锡景》。

我认为地方性也是民族音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

民族音乐特点使我们认识到什么叫做民族音乐,而要真正找出民族音乐的内涵,就必须理解到民族音乐对于我们中华民族以及中国人民的意义所在。

只有了解到民族音乐的意义,才能端正我们对于民族音乐的态度。

中国民族音乐及作品鉴赏复习资料

中国民族音乐及作品鉴赏复习资料

一、京韵大鼓:是用北京语言声调演唱的北方鼓曲,又名“京音大鼓”属于鼓曲
类曲种,是北方鼓词类曲艺最具代表性的曲种之一,是在木板大鼓的基础上,与子抵艺术相结合,并不断吸收京剧,梆子腔等声腔发展而成,曲调流畅明亮,强调字正腔圆。

二、声腔系统:是戏曲中主要的表现手段。

一般是把戏曲中某些音乐和演唱相类似
的腔调称为一种声腔,或归为一个声腔系统。

中国古典戏分为南杂剧和南戏两派,由于流传地域不同,逐渐形成昆腔,高腔,皮黄和梆子腔四大声腔。

三、中国汉族民歌的体裁划分,每一种体裁形式的艺术特征。

民歌的体裁按其音乐的特点及地方色彩一般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

号子的艺术特征:
1.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
2.节奏的律动性
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4.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
山歌的艺术特征:
1.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
2.自由、悠长的节奏、节拍
3.高亢的曲调
4.较单纯的表现手法
小调的艺术特征:
1.婉转、曲折的表达方式
2.节奏规整、均衡
3.叙事、抒情的表现特点
4.形式规整、结构独立,乐段的终止感强
江苏孟姜女调的民歌遍布中国城乡,流传面极广,擅长表现哀怨之情,其基本音乐形态是徵调式,起承转合性的四句体单乐段,每句落音分别为商徵羽徵,如江苏的《孟姜女》曲调以级进与环绕进行为主,玩转柔美,具有典型的江南风格。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教学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教学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教学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教学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传统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歌谣、信号抒情以及无与伦比的型态,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明珠,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民族音乐这一概念,涵盖着多种文化和多种民族,有极其复杂的历史渊深,内涵着多种文化形态。

民族音乐作品是不同时代中,不同地区、社群与民族开展社会生活的共同结晶,而民族音乐的传播、发展,则涉及民族思想的历史变迁,也提示了当代各民族社会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祖先们在3000多年前就以自身行使技艺,经过不断地劳动生活,及长期以来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今日的传统中国民族音乐。

传统民族音乐各地古变新,活跃的音乐活动正日益成为当下广大文化活动的一股活力。

民族音乐作品鉴赏教学,是一种以中国当代传统民族音乐作品为基础,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自我鉴赏的民族音乐教学活动。

通过传统民族音乐鉴赏教学,旨在让学生认识、探究不同地区如江苏、四川、广东等民间音乐,提高民族音乐作品鉴赏能力,并使学生更加深刻体会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拉近。

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中,涉及合唱朗读、绘画等多种形式,使重要乐曲成为受教育的重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民间音乐传统的领会,塑造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氛围。

聆听、抒发、表达的三大要素,成为民族音乐作品鉴赏教学融合解读的核心内容,为学生打开认知民族音乐和构造民族音乐的新视野,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民族文化,增进彼此的友谊和信任。

未来,中国民族音乐作品教学活动,将力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加强民族精神价值观念的践行。

同时,学校将会积极探索,创新民族音乐作品教学技巧,增强民族。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美学鉴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音色、旋律和节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情感与智慧,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本文将从音乐的审美特点、文化融合以及艺术表达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

一、音乐的审美特点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表达情感。

它以音乐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如忧愁、喜悦、思乡等。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注重音色的变化。

它运用不同的乐器和演奏技巧,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色,使音乐更具层次感和表现力。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旋律的变化。

它以其独特的旋律构建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旋律风格,如南音、北音等。

最后,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节奏的变化。

它通过不同的节奏变化,展现了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二、文化融合的美学鉴赏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民族音乐的特点。

不同民族的音乐元素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得以融合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唐卡等。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古代文学的精华。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和散文被融入到音乐中,形成了音乐作品的文学性,使音乐更具诗意和意境。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哲学思想的智慧。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等,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使音乐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最后,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民间艺术的元素。

民间艺术中的歌曲、舞蹈等元素被融入到音乐中,使音乐更加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

三、艺术表达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通过艺术表达,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体现在音乐中,如山水画的意境被融入到音乐中,使音乐具有了自然的韵律和美感。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京师范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讲求理论与()相结合()。

A:个案研究 B:问卷调查 C:民族采风 D:社会实践答案:个案研究2.《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这门课程的课程目标是()。

A:思政教育 B:审美教育 C:破旧立新 D: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答案:思政教育;审美教育;继承中国传统文化3.民族音乐学的动机来源于()。

A:传承口头流传的音乐文化 B:解决边缘化学课困境 C:人类文化无限丰富的象征 D:寻求普遍性因素答案:人类文化无限丰富的象征;寻求普遍性因素第一章测试1.传统音乐包括以下哪几个类型?A:民间音乐 B:文人音乐 C:宫廷音乐 D:宗教音乐答案: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2.文人音乐主要是指哪一类音乐?A:宴乐 B:古琴音乐 C:文人自度曲 D:朝会乐答案:古琴音乐;文人自度曲3.春秋战国时期,墨家主张的音乐观念是?A:非乐 B:天籁之音 C:道法自然 D:礼乐答案:非乐4.宫廷音乐是指下面哪一种音乐形态?A:宴乐 B:朝会乐 C:祭祀乐 D:国风答案:宴乐;朝会乐;祭祀乐5.下面哪个观点属于孔子的音乐思想?A:大音希声 B: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C:声无哀乐 D:礼乐答案: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礼乐第二章测试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民间音乐?A:说唱音乐 B:民间歌曲 C:民间歌舞 D:宫廷音乐答案:宫廷音乐2.民间歌曲包括以下哪三项?A:小调 B:山歌 C:号子 D:苏州弹词答案:小调;山歌;号子3.一般用“节奏的律动性”来形容哪一类民间歌曲?A:京剧 B:小调 C:山歌 D:劳动号子答案:劳动号子4.“孟姜女调”属于下列哪一种小调类别?A:吟唱调 B:插秧山歌 C:时调 D:谣曲答案:时调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调的是?A:摇篮曲 B:茉莉花调 C:花儿 D:对花调答案:花儿第三章测试1.云南省丽江市主要是哪个民族的聚居地?A:傈僳族 B:纳西族 C:普米族 D:白族答案:纳西族2.蒙古族中最具有特色的有以下哪些音乐?A:长调 B:十二木卡姆 C:呼麦 D:冬不拉弹唱答案:长调;呼麦3.侗族大歌是一种什么样的歌唱方式?A:多声部 B:单声部 C:个人歌唱 D:有伴奏答案:多声部4.《印象·丽江》反映的是以下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A:藏族 B:彝族 C:回族 D:纳西族答案:纳西族5.以下属于世界三大乐系的是?A:波斯-阿拉伯乐系 B:非洲乐系C:中国乐系D:希腊乐系答案: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希腊乐系第四章测试1.乐舞类音乐是指舞蹈与谁的结合?A:歌唱 B:风俗 C:体育 D:器乐答案:器乐2.采茶歌舞主要流行在我国哪几个省份?A:安徽 B:山东 C:福建 D:河南答案:安徽;福建3.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属于以下哪一类?A:歌舞类 B:综合类歌舞 C:器乐 D:乐舞类答案:综合类歌舞4.下列哪项属于歌舞类?A:十二木卡姆 B:打跳 C:堆谐 D:芦笙舞答案:打跳 ;堆谐5.凤阳花鼓属于下面哪种体裁?A:乐舞类 B:民歌类 C:综合类 D:歌舞类答案:歌舞类第五章测试1.根据乐器演奏方法,我国独奏乐器大概可分为以下哪几类?A:吹奏 B:弹拨 C:打击 D:拉弦答案:吹奏;弹拨;打击;拉弦2.《二泉映月》是一首什么乐器演奏的经典曲目?A:二胡 B:琵琶 C:阮 D:笛子答案:二胡3.琵琶曲《十面埋伏》属于那一类别?A:文曲 B:武曲 C:大曲 D:小曲答案:武曲4.民间合奏乐中的锣鼓乐是指全部用哪一类乐器演奏?A:打击乐器 B:弦乐器 C:吹奏乐器 D:弹拨乐器答案:打击乐器5.《光明行》是什么乐器的独奏曲目?A:板胡 B:京胡 C:二胡 D:高胡答案:二胡第六章测试1.说唱音乐是指音乐与以下哪一类的结合?A:戏剧 B:歌舞 C:语言 D:相声答案:语言2.我国鼓书类说唱音乐主要包括以下哪两种?A:京韵大鼓 B:苏州弹词 C:单弦牌子曲 D:四川清音答案:京韵大鼓;苏州弹词3.刘保全是哪一类说唱音乐的代表性人物?A:京韵大鼓 B:苏州弹词 C:四川清音 D:单弦牌子曲答案:京韵大鼓4.说唱音乐包括下面哪个选项?A:清音 B:鼓书 C:戏曲 D:牌子曲答案:清音;鼓书;牌子曲5.京韵大鼓的板式特点可以用下列哪些选项来描述?A:紧板 B:慢板 C:柔板 D:广板答案:紧板;慢板第七章测试1.我国戏剧的主要角色行当是以下哪几类?A:丑 B:旦 C:生 D:净答案:丑;旦 ;生;净2.梅兰芳主要是演绎了京剧的哪一个行当?A:末 B:丑 C:旦 D:生答案:旦3.《牡丹亭》是哪一个剧种的代表性作品?A:鲁剧 B:昆剧 C:沪剧 D:京剧答案:昆剧4.我国戏曲的四大声腔不包含以下哪个选项?A:昆腔 B:梆子腔 C:弋阳腔 D:高腔答案:弋阳腔5.京剧的主要声腔是什么?A:西皮 B:二黄 C:反二黄 D:反西皮答案:西皮;二黄第八章测试1.音乐是一种____艺术?A:时间艺术 B:造型艺术答案:时间艺术。

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

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

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音乐不仅抽象,而且转瞬即逝,没有画的直观,也无文学作品的具体。

所以,在鉴赏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要注意重点的把握以及方法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其精髓所在。

中国民族音乐鉴赏方法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其根源可追溯到四千年多前的原始社会,那时就已经有了歌舞这种表现形式;到了商周时代,随着时间的沉淀,音乐文化已经较为发达;在后续的中国历史上,音乐文化繁荣昌盛之局面更是屡见不鲜。

中国民族音乐,是音乐,是一种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结晶,还是中华民族情感、意志、力量以及追求的艺术抒发。

中国民族音乐经历了千年的沉淀,积累了人民的无穷艺术智慧与创造才能,不仅拥有鲜明的本土性和民族性,还拥有优秀的传承性以及世界性。

所以,有必要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进行充分的发掘、鉴赏。

当然,在鉴赏的过程中,要注意重点的把握以及方法的运用,只有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一、创作背景的了解以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为例。

《二泉映月》的作者华彦钧是一位盲人艺术家。

他自幼丧母,30岁时便因病致盲。

在动乱的社会中,他生活无着,十分窘迫,最终流落街头,遍尝了人世间的艰难困苦,开始了一段传奇的流浪卖艺生涯。

但是华彦钧并没有被艰难的生活所击败,反而愈加好学,不断从其他艺人那里学习民间音乐,并融入自己的生活感受,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从民间艺人中脱颖而出,创作了诸如《二泉映月》在内的传世佳作。

《二泉映月》是作者在颠沛流离的卖艺生涯中,反复演奏、多次琢磨、不断加工而创作完成的,与其说是音乐作品,还不如说是作者人生历程的真实写照。

深情辗转的旋律,有悲怨,有伤感,时而沉闷压抑,时而激昂奋进,将作者心中的酸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如果不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就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也就无法了解其精髓。

二、旋律的鉴赏毫无疑问,对于民族音乐而言,旋律最能表现民族特性,是各种民族音乐最为显著的特征。

旋律植根于民族文化,是民族气质、生产模式以及生活习惯综合作用的结果,最能够表现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与情感走向。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800字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800字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800字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中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民间音乐是指在中国各民族中流传的、以口头传承为主的音乐形式,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有哪些种类。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比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唐卡舞、壮族的锣鼓舞等等。

这些音乐形式不仅具有美妙的旋律和节奏,还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我们来谈谈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

首先是地域性,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音乐特色;其次是群众性,它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发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最后是多样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方式。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我最喜欢的一种民族民间音乐——京剧。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起源于北京地区,被誉为“中华戏曲之花”。

它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手段,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京剧中,演员们通过唱腔、身段、化妆等手段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除了京剧之外,我还喜欢听一些其他的民族民间音乐,比如说二泉映月、梁祝等等。

这些音乐作品不仅具有美妙的旋律和节奏,还能让人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

最后,我想说的是,民族民间音乐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珍惜它们、传承它们。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和欣赏民族民间音乐来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民族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让我们一起为保护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
音乐不仅抽象,而且转瞬即逝,没有画的直观,也无文学作品的具体。

所以,在鉴赏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要注意重点的把握以及方法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其精髓所在。

中国民族音乐鉴赏方法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其根源可追溯到四千年多前的原始社会,那时就已经有了歌舞这种表现形式;到了商周时代,随着时间的沉淀,音乐文化已经较为发达;在后续的中国历史上,音乐文化繁荣昌盛之局面更是屡见不鲜。

中国民族音乐,是音乐,是一种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结晶,还是中华民族情感、意志、力量以及追求的艺术抒发。

中国民族音乐经历了千年的沉淀,积累了人民的无穷艺术智慧与创造才能,不仅拥有鲜明的本土性和民族性,还拥有优秀的传承性以及世界性。

所以,有必要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进行充分的发掘、鉴赏。

当然,在鉴赏的过程中,要注意重点的把握以及方法的运用,只有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一、创作背景的了解
以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为例。

《二泉映月》的作者华彦钧是一位盲人艺术家。

他自幼丧母,30岁时便因病致盲。

在动乱的社会中,他生活无着,十分窘迫,最终流落街头,遍尝了人世间的艰难困苦,开始了一段传奇的流浪卖艺生涯。

但是华彦钧并没有被艰难的生活所击败,反而愈加好学,不断从其他艺人那里学习民间音乐,并融入自己的生活感受,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从民间艺人中脱
颖而出,创作了诸如《二泉映月》在内的传世佳作。

《二泉映月》是作者在颠沛流离的卖艺生涯中,反复演奏、多次琢磨、不断加工而创作完成的,与其说是音乐作品,还不如说是作者人生历程的真实写照。

深情辗转的旋律,有悲怨,有伤感,时而沉闷压抑,时而激昂奋进,将作者心中的酸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如果不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就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也就无法了解其精髓。

二、旋律的鉴赏
毫无疑问,对于民族音乐而言,旋律最能表现民族特性,是各种民族音乐最为显著的特征。

旋律植根于民族文化,是民族气质、生产模式以及生活习惯综合作用的结果,最能够表现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与情感走向。

以《梁祝》为例。

《梁祝》以小提琴协奏曲的形式迅速走红,成就了经典的美名。

它之所以成功和旋律的正确运用密不可分。

它的旋律轻转灵动,将美好的爱情主题抒发的酣畅淋漓,也将西方乐器小提琴的演奏神韵推到了极致。

开始,《梁祝》并没有获得业内人士的广泛赞同,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其对创作技法的运用不屑一顾,认为它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作品”。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它那悠扬动听的旋律高度契合大众的审美观,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最终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旋律中所蕴含的独特民族风味,不仅赋予了音乐作品强大的生命力,也契合大众化的审美趣味。

在鉴赏中国民族音乐时,要注意对旋律的把握。

三、结构的鉴赏
中国民族音乐的结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7种,分别是:平叙、对应、起承转合、分合、起平落、层递、循环。

其中“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最具有代表性,一般常见于小调体裁的段落曲式结构中,也常见于山歌以及劳动号子中。

“起承转合”的原则:“起”部要具有引动、促成的作用;“承”部延续并巩固“起”部;“转”部有打开、分散的效果;“合”部一般发挥回环、作结的功能。

“起承转合”这种结构,最重逻辑性的严谨。

即使在不同地域中之间传播与交流,原有的曲式框架一般也是很难改变的。

《孟姜女》就是个代表性的例子,其在广为传唱过程中却能保持较为一致的“曲牌”,仿佛古诗中“七绝”一般,每首四句、每句七言。

自然而然,人们对这种相同或相近的“曲牌”便有一个统一的审美认识。

四、意境的鉴赏
优美的音乐作品是无法用语言诠释的。

文字性的描述很难完全或真正表达出民族音乐的深厚内涵。

只有深入到民族音乐的意境中去,才能得其三昧,体会到无穷乐趣与奥妙,唤起聆听者无限的遐想。

意境一般是指文艺作品或者自然景象中所营造出来的某种情调或者境界。

对于中国传统艺术而言,营造意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

想要深入了解中国民族音乐,则需要对其意境有一个较高层次的体悟。

以《春江花月夜》为例。

“月”文化毫无疑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描述“月”的文艺作品多如繁星,数不胜数。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月”不仅是一种和谐、圆满的象征,也是一种幽静的象征。

有“中国古典音乐之最”赞誉的《春江花月夜》,其最初版本只是一首名作《夕阳萧鼓》的琵琶独奏曲,先后经过多位音乐家、演奏家的不断完善,去萎存菁,最终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在乐器配置方面以及乐曲处理方面,该曲堪称完美。

全曲以自由变奏的形式实现了主题的循环展现,结构相当严密,更是在末尾处以一声飘渺而悠长的大锣作结,留下一种相当高远的意境,让人忍不住的联想到:月夜春江静谧、祥和,唯有月影伴随着一江流水缓缓流逝,并泛起粼粼波光……
五、由浅入深的渐进式鉴赏
在鉴赏中国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可先从那些通俗易懂、比较浅显的小型音乐作品入手,如某些声乐作品。

声乐作品一般既包含音乐的元素,也包含诗歌的元素。

那诗一般的歌词能够帮助人们去深入体会音乐的意境,在加上我国民歌本身便有着悠久、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还可以先听一些器乐独奏曲,如二胡独奏《光明行》又或者笛子独奏《牧民新歌》,积累一定经验之后,便可进一步,接触小型器乐作品,如《春江花月夜》《金蛇狂舞》和《春节序曲》等,最后便可去研究、鉴赏那些带有作者感情色彩以及故事情节的复杂作品,如管弦乐作品《北京喜讯到边寨》,还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交响诗《嘎达梅林》等。

采用这种由浅入深的
渐进式鉴赏模式,可以帮助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体会到中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并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放松身心,升华自我。

六、结语
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能够从中听出人生的感悟,从中听出世界的真、善、美,从中听出时代的脚步声,从而培养那种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推向极致,让人们不仅拥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以及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拥有敢于面向世界以及包容世界的情怀。

参考文献:
[1]郑喜燕.学校音乐教育与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大众文艺,2012,(24).
[2]冯长喜.谈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3]倪慧娣.从教育视角解析中国民族音乐发展[j].西北民族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4]姚沛彤.浅谈中国民族音乐[j].才智,2010,(21).
[5]周晓丽.浅议中国民族音乐的特性[j].学术交流,2010,(02).
[6]黄忠.中国民族音乐内涵解读及传承路径[j].华章,2009,(09).
[7]段红琼.关于中国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新音乐概念的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