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复习课学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复习课学案)

第 1 页 共 7 页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中学高一化学教学案一体化(№.013)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复习课) 设计:许强 2013-3-30【复习目标】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

能正确判断氧化还原反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了解溶液形成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

4、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5、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知识归纳】 一、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合反应:A +B ==AB分解反应:AB ==A +B置换反应:A +BC ==AC +B复分解反应:AB +CD ==AD +CB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得失或偏移) 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发生电子转移) 离子反应 分子反应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见右图)2、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的关系二、氧化还原反应1、定义:①特征: ;②实质: 。

2、五组概念及相互联系:还原剂――――――――――――――――――――――――――→氧化产物(具有强还原性) (具有弱氧化性)氧化剂――――――――――――――――――――――――――→还原产物(具有强氧化性) (具有强还原性)3、表示方法:――“双线桥”法 强强得弱,相反相成①箭头指向: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②电子数目: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总数 按反应形式分 按反应本质分 按反应粒子分 按反应的热效应分 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分 化学反应失去n 个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得到n 个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第 2 页 共 7 页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 纯净物氧化剂 +() (较弱氧化性) 4、规律 (1)守恒律——化合价升高和降低总数 ,电子得失总数 。

2023年高三化学教案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专题复习(精选3篇)

2023年高三化学教案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专题复习(精选3篇)

2023年高三化学教案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专题复习(精选3篇)教案1: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 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方法;3. 能够区分化学方程式中的不同物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4. 能够使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方法;3. 化学方程式中的不同物质和其意义;4. 化学方程式的定量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符号表示方法;3. 理解化学方程式中的不同物质及其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从生活中找出化学反应的例子;2. 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强调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3. 介绍化学方程式的符号表示方法,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表示方法;4. 解释化学方程式中的不同物质,如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物的摩尔比例等;5. 示范化学方程式的定量计算方法,包括摩尔比计算和质量比计算方法;6.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化学方程式的定量计算练习;7. 答疑和总结: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知识总结和巩固。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示例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中的不同物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定量计算方法;3. 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评价方法1. 反应速度观察法:观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反应速度,快速掌握和理解的可以获得较高评价;2. 计算准确度评价法:评估学生的定量计算准确度,计算结果准确的可以获得较高评价;3. 问题解答评价法:评估学生在答疑环节中的问题解答能力,能够准确解答问题的可以获得较高评价。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复习导学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复习导学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复习目标】:1、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2、理解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原理(重点)3、利用电子守恒进行计算(难点)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自主复习1】一、反应热的概念1、化学上规定,当化学反应在_______________下进行时,反应所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的热量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

2、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中和热在________________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 三、燃烧热25摄氏度,101KPa__________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

四、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测定实验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___;(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五、焓变的计算方法1、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压强(298 K,101 kPa时不写)一般不写其他反应条件;不标明生成沉淀或气体符号。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复习导学案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复习导学案

1
二、中和热与燃烧热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点: 【问题思考】 2.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使用弱酸或弱碱为什么会使测得的中和热 的数值偏低? (2)注明物质状态:常用____、 ____、 ____、 ____分别表示固体、 液体、气体、溶液。 (3)注意符号单位:Δ H 应包括 “+”或“-”、数字和单位 -1 (kJ·mol )。 (4)注意守恒关系:①原子守恒 和得失电子守恒;②能量守恒。 (Δ H 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5)注意特殊反应: A.2H (aq)+SO4 (aq)+Ba (aq)+2OH (aq)==BaSO4(s)+2H2O(l) Δ H=-57.3 kJ·mol
25 -1 C.C8H18(l)+ O2(g) ===8CO2(g)+9H2O(g)Δ H=-5 518 kJ·mol 2 D.2C8H18(g)+25O2(g)===16C O2(g)+18H2O(l)Δ H=-5 518 kJ·mol 【我的疑问】
-1
【自主探究】 反应热大小的比较: (1)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复习导学案(无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 等概念。 【问题情境】 考点六 化学反应的焓变 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备 注
【问题思考】 1.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反应,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反应,对吗?
-1


-1
2.(2011·盐城质检)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 Δ H 的绝对值能表示可燃物 的燃烧热的是( ) A.H2(g)+Cl2(g)===2HCl(g) Δ H=-184.6 kJ·mol
-1

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

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编号:04【学习目标】1、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燃烧热的计算3、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加*的内容为本章重难点。

【基础自学】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相结合的,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能量。

2、决定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因素(1)E(吸收) E(释放)——放热反应E(吸收) E(释放)——吸热反应(2)∑E(反应物)∑E(生成物)————放热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吸热反应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⑴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中物质发生变化时,不变。

⑵能量守恒定律: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可以转化为能量,如转化为等。

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放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3、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思维拓展】1、“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不对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2、凡是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3、是否存在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为什么?4、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物、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化学键强弱有何关系?三、焓变、反应热1、在吸热反应中,由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吸热反应的反应热 0,即△H为、(填+、—)。

在放热反应中,由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放热反应的反应热 0,即△H为。

2、计算△H的方法:△H= 的总能量- 的总能量=*四、热化学方程式观察例1——例3中的热化学方程式例1.在2000C、101KPa时,1molH2与碘蒸气作用生成HI的反应,有关文献上表示为:例2.在250C、101KPa时,有2mol由H2和O2化合生成1molH2O的反应,一个生成气态水,一个生成液态水,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例3. 合成氨的反应热可以表示为:【自主总结】: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和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复习学案、针对训练及参考答案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复习学案、针对训练及参考答案

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复习学案编辑人:44级高二化学组 2013.12第1部分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一、反应热(焓变)1.焓变:在 条件下进行反应的 。

表示符号 ;单位: 。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产生原因 (2)表示方法①吸热反应:ΔH 为 或ΔH 0;②放热反应:ΔH为 或 ΔH 0。

⑶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 反应 ②所有的 反应 ③所有的 反应 ④金属与 或 的反应 ⑤ 反应①大多数 反应 ② 与碱的反应③C 和 或 的反应 [注意]一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填能或不能)通过反应过程中是否需要加热来判断。

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计算方法方法1:应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加减)方法2:应用焓变计算ΔH = 总能量- 总能量方法3:应用化学键能计算ΔH = 的总键能- 的总键能 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明 的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 的 。

例如:2H 2(g)+O 2(g)===2H 2O(l) ΔH (298 K)=-571.6 kJ/mol 表示 。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⑴要在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式后面用括号注明各物质的 。

一般用英文字母 、 、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和气态,水溶液中的溶质则用 表示。

⑵在方程式后空一格写 ,在△H 后要注明反应温度,对于298k 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温度。

一般不写其他反应条件;不标明生成沉淀或气体符号。

⑶ΔH 的单位为 或 。

⑷ΔH 的值必须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对应。

计量数加倍时, ΔH 也要 。

当反应逆向进行时, 其ΔH 与正反应的数值 ,符号 。

⑸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以“ ”为单位,不表示分子数,因此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复习教案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复习教案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复习教案[高考要求分析]1.理解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概念。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和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能应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规律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2.能配平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包括常规配平、缺项配平、离子方程式配平、简单的有机反应配平等)。

3.掌握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并能进行判断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每年必考的内容,从考查试题类型来说可以是氧化还原概念的应用、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和书写或有关氧化还原的化学计算等等。

4.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5.能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

6.能根据无机反应和有机反应的一般规律分析判断能否发生离子反应。

7.熟悉常见离子的性质,掌握离子间的反应。

判断离子共存问题。

能够用平衡移动观点理解一些特殊的离子反应发生的原理。

8.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9.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判断。

10.比较反应热的大小,结合反应热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基本规律。

11.反应热跟化学键的综合联系。

[知识综合脉络]一、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规律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规律2.根据非金属元素活动顺序表比较规律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

规律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发生反应条件难易等进行判断如,氯气、硫分别跟铜反应:Cu +Cl 2 −→−∆ CuCl 2 ,2Cu + S −→−∆Cu 2S ,氯分子能把铜氧化成+2价态,硫只能把铜氧化到+1价态,所以可得出氧化性Cl 2>S 。

这里要注意的是,氧化性的强弱是指氧化剂能使其他物质的化合价升高(或失去电子)的能力,并不是指氧化剂本身被还原的程度,同样,还原性也是如此。

规律5.根据自已总结成的经验进行判断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较多,用以上任何一条规律去比较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时,都可能出现例外情况。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学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学案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课时[项目设置]1.认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和本质,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学会定性和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3.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重点、难点]重点:1、化学键与能量变化的关系;2、定性和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难点: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项目完成]项目一 化学键与能量变化回顾必修2知识,完成项目一1.化学反应的本质:_________的断裂,_________的形成。

2.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键断裂时_________能量,化学键形成时_________能量。

3.化学键的__________________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项目二 能量变化的判断1.定性判断(参照必修2课本33页)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_________与生成物的_________的相对大小。

E ∑(反应物)_________E ∑生成物)的反应为放热反应E ∑(反应物)_________E ∑生成物)的反应为吸热反应[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是否相等,并从该角度解释:222H O +===22H O 为什么是放热反应?点燃2.定量判断:折开1 mol 某共价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

单位/kJ mol ,已知25℃,101k Pa 条件下,H —H 的键能为436kJ/mol ,C —H 的键能为415kJ/mol 。

在25℃,101k Pa 下,由H 原子形成1mol H —H 要_________436kJ 的能量,而断开1 mol H —H 重新变为H 原子要_________436kJ 的能量。

断开1mol 4CH 重新变为C和H 需要吸收_________kJ 的能量。

[练习]已知拆开1 mol 2O 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96kJ 的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 mol H —O 键要放出436kJ 的能量,试说明反应22222H O H +=的能量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复习学案[知识梳理]一、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限度(1)表示方法:v=【单位:】简单计算:同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变化浓度之比化学反应限度: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具有,故化学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可逆反应的限度以到达为止。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等于、各组分浓度时,反应到达化学平衡状态。

例1:某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2(g)+2(g) ⇌2HI(g),下列情况一定能说明反应已达到限度的是A.压强不再随时间而改变时B.气体的总质量不再改变时C.混合气体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再改变时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 mol I2,同时有2 mol HI生成时例2: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量越多越好 B.应通入适量的空气C.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 D.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例3:100 mL浓度为2 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入适量的6 mol·L-1的盐酸 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C.加入适量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二、化学能与热能【知识归纳】①了解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A. 所有燃烧反应;B. 中和反应;C. 大多数化合反应;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 物质的缓慢氧化常见的吸热反应: A. 大多数分解反应;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放热反应②判断反应放热或吸热的方法:a.当断开反应物中化学键所的能量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的能量时,反应放热,反之则反应吸热;b.当的总能量大于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反之则反应吸热。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例1:拆开1mol H—H键,1mol N—H键,1mol 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436kJ,391kJ,946kJ,求:①1molN2气生成NH3需热量,②1molH2气生成NH3需热量______ 写出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molH2S04与l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说明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总能量比生成物水的总能量高 D.CO燃烧是吸热反应(1)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构成原电池的三个主要条件2、如何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电极反应类型3、常见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关于原电池1. 原电池形成条件铜锌原电池(电解质:稀硫酸)负极(),电极反应:(反应);现象:正极(),电极反应:(反应);现象:总反应式:。

(溶液PH值)用作电源3.原电池的应用判断金属的活泼性加快某些反应的反应速率(2)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1、电解池的阴阳极判断、电极反应类型2、电解CuCl2、饱和NaCl溶液、熔融NaCl、H2O的电极反应例1: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了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

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i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e-=Li+ B.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 C.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 nO2+e-=M nO2-D.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2e-=Li2+ 例2:由铜、锌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A.不变 B.先变小后变大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例3:若在铜片上镀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将铜片接在电池的正极上,②将银片接在电源的正极上,③在铜片上发生的反应是:Ag++e-=Ag,④在银片上发生的反应是:4OH--4e-=O2+2H2O,⑤需用CuSO4溶液,⑥需用AgNO3溶液作电解液(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③④⑥例4: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人稀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a>b>c>d B_a>c>d>b C.c>a>b>d D. b>d>c>a例5:.若某电能与化学能的转化装置(电解池或原电池)中发生反应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Cu+2H+===Cu2++H2↑,则关于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装置可能是原电池,也可能是电解池B.该装置只能是原电池,且电解质溶液为硝酸C.该装置只能是电解池,且金属铜为该电解池的阳极D.该装置只能是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不可能是盐酸【随堂检测】一、选择题(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1. 石油、煤、天然气等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为缓解能源危机:①可以利用电解水的方法得到氢气做能源;②可用酒精做能源;③砍伐树木做能源;④应开发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①B. ①和④C. ②和④D. ④2. 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A. C + CO2=2COB. C + O2=CO2C. C + H2O =CO + H2D. C + CuO=CO2 + Cu3. 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A. 原电池中溶液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B. 有两根导线将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连接C. 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生成物为电子D. 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转移4.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者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B. 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表示的意思是:时间为1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明显5. 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 加热B. 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C. 滴加少量CuSO4溶液D.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反应X + Y =M是放热反应,该反应一定不用加热。

B. 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 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

D. 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7. 如图所示,各烧杯中均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A. ②①③④B. ④③①②C. ④②①③D. ③②④①8. 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了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

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是Li+MnO2=LiMn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B. Li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e-=Li-C. MnO2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O2+e-=MnO2-D. 锂电池是一种环保型电池9. “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

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

该化学物质可能是 ( )A. 氯化钠B. 固体硝酸铵C. 生石灰D. 蔗糖10. 对于反应A2+3B2=2C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B2)=0.8 mol/ (L·s)B. v(A2)=0.4 mol/ (L·s)C. v(C)=0.6 mol/ (L·s)D. v(B2)=4.2 mol/ (L·s)11. 可逆反应H2(g)+I2(g) 2HI(g)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标志是()A. 混合气体的体积恒定不变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C. H2、I2、HI的浓度相等D. I2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与H2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相等12. 我国锅炉燃煤采用沸腾炉用鼓风机将煤粉吹起,成沸腾状况燃烧,采用沸腾炉的好处在于()A. 增大煤炭燃烧时放出的热量B. 减少炉中杂质气体(如SO2等)的形成C. 增大煤炭与氧气的接触几率,形成清洁能源D. 使得燃料燃烧充分,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13. 根据下列事实:①X+Y2+=X2++Y;②Z+H2O(冷)=Z(OH)2+H2↑;③Z2+氧化性比X2+弱;④由Y、W电极组成的电池,电极反应为W2++2e-=W、Y-2e-=Y2+,可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 X > Z > Y > WB. Z > W > X > YC. Z > Y > X > WD. Z > X > Y > W二、填空题14. 14C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14CO2+C 2CO,该反应是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含14C的粒子有。

15. 将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刚开始时产生H2的速率逐渐加快,其影响因素是,一定时间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其原因是。

16. 用铜、银与硝酸银设计一个原电池,此电池的负极是,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17. 用锌片、铜片连接后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了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锌片的质量减少了3.25克,铜表面析出了氢气L(标准状况下)。

导线中通过mol电子。

18. 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煅烧石灰石②木炭燃烧③炸药爆炸④酸碱中和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⑥食物因氧化而腐败三、计算题19. 可逆反应4A(g)+5B(g) 4C(g)+6D(g),取4molA和5molB置于容积为5L的容器中,20s后,测得容器内A的浓度为0.4mol/L。

则此时B、C的浓度是多少?若以物质D来表示这段时间的反应速率应为多少?【参考答案】一、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C/t;mol/(L·h)或mol/(L·min)或mol/(L·s) ;反应速率之比;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加快反应速率;减缓反应速率;正催化剂;压强、颗粒大小、光、超声波等化学反应限度:可逆性;化学平衡状态;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不再改变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1)有足够的空气或氧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的措施:(1)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