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础及围手术期常见心律失常的处理
围手术期处理【精选文档】

围手术期处理一、合并症的围手术期处理1.心血管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高危患者,术前完善心脏彩超,心梗6月内不建议择期手术,心力衰竭患者,最好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在实施手术。
术前继续口服降压药物至术前,检测血压,控制血压在160/100mmHg以内。
术前1周停用利血平等长效降压药,房颤伴心率〉100者,术前应用心房纤颤伴心率增快(100次/分以上)者,术前应用毛花苷C或口服普萘洛尔,尽可能使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冠心病出现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以下)者,术前可皮下注射阿托品0。
5~1mg增加心率。
2.脑血管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近期有脑卒中病史者,择期手术推迟2周-6周。
3.肺功能障碍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高危患者,术前完善肺功能检查,术前戒烟,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择期手术推迟至治愈后1-2周,急诊手术,可加用抗生素,阻塞性肺疾病,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喘气发作者,择期手术应推迟。
4.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7天停用阿司匹林,术前2—3天停用非甾体抗炎药,术前10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血小板小于5×109 ,需要输注血小板,使血小板达到7。
5以上,脾亢所致者不建议输注。
易栓患者术后需应用抗凝药物,间断气袋加压下肢。
5.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6.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药物选择,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非甾体抗炎药。
7.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停服2—3天停服长效降压药如氯磺丙脲,口服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至术日晨,术后禁食病人以静脉输注葡萄糖加胰岛素维持正常糖代谢,维持血糖轻度升高(5。
6-11.2mmol/L,尿糖+~++),如应用降血糖药或长效胰岛素,均应改用短效胰岛素,可皮下注射,4~6小时一次。
8.营养不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轻34-28 中27-21 重〈21)白蛋白低于30g/l,需应用肠内或肠外营养()。
9.妊娠期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围手术期心血管功能的评估与处理

2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可能有心血管 并发症,需特别关注。
3 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
年龄和健康状况可能影响 手术后的康复过程。
心血管功能处理的常用策略
1
血流动力学监测
监测血压、心率和血氧水平,及时调整治疗。
2
液体管理
根据患者的体液状态和需要,调整液体管理。
3
药物治疗
使用血压调节药物、抗凝剂等,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常用的心血管功能评估指标
心电图
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和心律。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通过超声波检查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心肌酶
血液中心肌酶的水平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
动脉血气分析
检测血氧饱和度和酸碱平衡,以评估心血管功能。
影响手术后心血管功能的因素
1 血控制
高血压或低血压可能会影 响手术后的心血管功能。
围手术期心血管功能的评 估与处理
在围手术期,评估和处理心血管功能至关重要。了解常用的评估指标,影响 因素以及处理策略和药物治疗,以及心血管康复措施。
围手术期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性
在手术期间和术后,评估和处理心血管功能对患者的康复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全面的评估和有效的处理策略,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心血管保护的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降低心率和血压,保护心脏 免受损伤。
ACE抑制剂
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担。
阿司匹林
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心血管康复措施
1
运动疗法
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适当的运动方案,促进心血管功能恢复。
2
饮食管理
通过控制饮食摄入量和选择健康食物,维持心血管健康。
围手术期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评估制度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手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然而,手术不仅仅意味着治疗,也需要备受关注的围手术期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评估制度是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手术安全、预防并发症的一系列举措。
本文将从概念及意义、评估内容和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概念及意义围手术期评估制度是指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及体格检查、各项辅助检查和评估患者全身状况等。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患者手术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手术风险。
围手术期评估制度的意义在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手术质量。
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医疗团队可以提前发现患者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同时,通过评估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医疗团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手术计划,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及病人的康复。
二、评估内容围手术期评估制度的评估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及体格检查:通过与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疾病史、手术史、过敏史以及体征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患者手术的风险和预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 实验室检查:围手术期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的检测。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血液状态、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平衡等情况,为手术的安全进行基础评估。
3.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胸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心功能检测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心脏、肺部、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状态,为手术选择提供依据,并发现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
4. 专科评估:根据患者手术的特殊性质,可能需要进行更多的专科评估。
例如,在进行心脏手术之前,需要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评估;在进行腹部手术之前,需要进行腹部彩超、胃镜等检查。
三、实施措施基于围手术期评估结果,医疗团队将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常见的心律失常如何治疗

常见的心律失常如何治疗1.房性早搏:偶发房早无症状者,不需服药。
频发房早或有不适症状者,可选用倍他乐克,异搏定,心律平或胺碘酮。
2.室性早搏:偶发无症状者,随访观察暂不治疗。
频发者(每小时30次左右),联律出现或呈多源性,不论有无症状,都应进行药物治疗。
首先选用慢心律或心律平,胺碘酮(可达隆),如是急性心肌炎或急性心肌梗塞引起,属”不稳定性”心律失常,应静脉推注利多卡因。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刺激迷走反射,抑制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用刺激咽喉诱发恶心或压迫眼球(青光眼禁用)的方法。
静脉推注西地兰,异搏定,心律平针剂通常均有效,如无效可用同步直流电复律。
4.预激综合征:有时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可用心律平或胺碘酮治疗,如反复发作应用射频电极放电消融治疗,放电时间一般应少于60秒,电功率不超过40瓦,防止发生并发症。
5.心房颤动:先用药物治疗,对非阵发性的,可用奎尼丁或达舒平,但前者易致心律失常,后者有口干,排尿不畅等不良反应,已不多用。
阵发性永颤可静注西地兰(预激引起禁用),同时治疗原发病,如甲亢,冠心病,心肌炎等。
同时可用同步直流电击除颤,从小剂量开始,一般150瓦秒(焦尔),如未秦效,递加50瓦秒,直至转复窦性心律,但最大能量不宜超过350瓦秒。
6.心房扑动:用洋地黄类药物或胺碘酮纠正,如无效,可同步直流电复律,通常30-50瓦秒即可纠正,后口服奎尼丁或胺碘酮维持数日。
7.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立即静注利多卡因75-100毫克,如无效,每5分钟增加50毫克静注,但不宜超过300毫克。
如仍无效,立即同步直流电复律,首次剂量200瓦秒,如无效,以50瓦秒递增复律,但不宜超过400瓦秒。
8.病窦伴有房室传导阻滞:II度或II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或病窦心率少于45次/分,有心脑缺血症状,出现错厥,黑朦现象,应置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
9.心室颤动:立即进行人工心肮复苏,扣击,按压,人工呼吸,力争尽早恢复心脏泵血和呼吸功能。
围手术期监测和处理

围手术期监测和处理并存心律失常病人在围手术期需要观察心电变化,必要时应持续监测。
病情严重时还应监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心排血量及尿量等,利于及时调控,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对性质严重的心律失常如高危室早、室速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者必须立即处理。
2.1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脉搏为100~160/min。
病人紧张、疼痛、浅麻醉、发热、低血容量及输液过量、缺氧、药物等均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治疗重点在于寻找并消除病因,必要时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等。
2.2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脉搏为40~60/min,也有低于40/min的。
常由于窦房结激动降低和传导异常而致,如术中刺激迷走神经、冠心病、颅内高压、黄疸等。
当心动过缓且有血流动力学异常时可静注阿托品治疗,必要时可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
2.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心电图表现为:P>160/min,心律齐整,QRS时间在0.10秒以内。
PSVT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预激综合征、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狭窄、低钾、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使用各种方法刺激迷走神经,常可终止PSVT;血压正常时可用心律平、普萘洛尔或维拉帕米等,严重者可采用电复律或超速抑制。
2.4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3次或3次以上快速而连续的搏动,其QRS时间≥0.12秒,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P波比QRS波群慢且无固定关系。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发生于并存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如心肌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一旦发生应仔细判断病因,积极进行治疗,并做好电击除颤的准备。
利多卡因是首选药,1~2mg/kg稀释后静注,5分钟后可重复。
效果不佳也可选用普鲁卡因酰胺(静脉给药不超过50mg/min)或溴苄铵(5mg/kg静脉缓注)。
2.5过早搏动胃肠道及胆道疾患、急性感染、手术及麻醉、导管介入、电解质紊乱、低钾等是引起过早搏动的主要原因。
胸外科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防治

332 窦性心 动过 缓 ..
术 前多 见 , 除心脏 本 身病变外 , 窦性 心
动 过缓 的发生 与病 变肿块 对迷 走 神经产 生挤 压及 刺激 作用 而 使其 紧张性增 高及 窦房 结退行 性变有关 。因此 , 对合 并有 心动
过缓 的食 管癌 、 门癌 患者 术前 均应 行 阿托品试 验 , 贲 以免遗 漏
333 房 性 心 动 过 速 .. 房 速 的 药 物 治 疗 取 决 于 心 动 过 速 的 发
综上 所述 , 胸外科 围手术 期对 年龄 较大 者 、 术前 心 电图异
作 类 型 、 续 时 间和 对血 流 动力 学 的影 响 。短 阵房 速 发作 频 持
常 、 发心肺疾 病或糖 尿病 、 并 手术 时问长的 开胸患者 , 高度警 应 惕 发 生心律 失常 的可 能 。术前要 准备 充分 , 积极治 疗合 并症 ,
或痊愈 。 结论 积极术前 准备 , 选择合适 术式 , 强麻醉管 理 , 早发现并 治疗并 发症 , 加 尽 围手术 期加强 心 电监护 , 维持水 、 电解质及 酸碱平衡 , 合理镇痛 、 镇静 , 保证 患者充足 睡眠 , 运用适 当控制心律失 常药物 , 防治心律 失常具有积极 的作用 。 对 【 关键词 】 外科 ; 胸 围手术期 ; 心律 失常 ; 防治
脉高压 , 循环阻力 增大 , 肺 可引起右心 衰竭及心律 失常 ; 术后 如 缺氧 、 疼痛 、 高热 、 电解 质紊乱 、 发症 、 并 心理负 担的影 响 以及 胸
管、 胃管的刺激 等 , 均可影 响患者机 能 的改变 , r t 引起 心律 /,或 J ̄ ]l
失 常 [5 4 -。 J 32 胸 围手 术 期 心律 失 常 的 血管并发症发生 。术前阿托 品试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共识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共识xx年xx月xx日•引言•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病理生理特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临床处理•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常见问题及处理目•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1背景与意义23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老年人比例逐渐上升。
人口老龄化趋势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患者对于手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老年患者手术需求增长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多种疾病和生理功能减退,围手术期管理面临较大挑战。
围手术期管理挑战目的和任务提高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和效果通过规范化的围手术期管理,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制定针对老年患者的手术前评估和准备方案针对老年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手术前评估和准备方案,以便更好地应对手术风险。
推广北京协和医院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经验通过经验分享和交流,推广北京协和医院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03实践经验分享分享北京协和医院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经验,以便更好地推广应用。
研究方法01文献回顾与综述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
02专家共识与建议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研讨和协商,提出针对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建议和方案,形成专家共识。
02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病理生理特点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营养状况等。
手术耐受力评估充分准备手术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控制血糖、血压等危险因素。
术前准备老年患者手术耐受力下降心肺功能减退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心肺功能减退,影响手术耐受力。
肝肾功能减退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也降低。
脏器功能减退免疫力下降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免疫调节通过合理的免疫调节,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免疫功能减退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如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围手术期处理ppt课件(2)

✓ 器官移植术
8
常 见 心 律 失 常心电 图诊断 的误区 诺如病 毒感染 的防控 知识介 绍责任 那些事 浅谈用 人单位 承担的 社会保 险法律 责任和 案例分 析现代 农业示 范工程 设施红 地球葡 萄栽培 培训材 料
胃肠道准备:
成人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 以下情况,术前应放置胃管: ✓ 胃肠道手术 ✓ 对胃肠道干扰较大的腹部手术 ✓ 特殊疾病(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等) 幽门梗阻患者术前应洗胃并胃肠减压数天 结肠或直肠手术患者应进行肠道准备: ✓ 术前3天进流食、 ✓ 口服肠道制菌药物, ✓ 术图诊断 的误区 诺如病 毒感染 的防控 知识介 绍责任 那些事 浅谈用 人单位 承担的 社会保 险法律 责任和 案例分 析现代 农业示 范工程 设施红 地球葡 萄栽培 培训材 料
围术期处理包括以下内容:
4
常 见 心 律 失 常心电 图诊断 的误区 诺如病 毒感染 的防控 知识介 绍责任 那些事 浅谈用 人单位 承担的 社会保 险法律 责任和 案例分 析现代 农业示 范工程 设施红 地球葡 萄栽培 培训材 料
✓ 术前先测空腹血糖,后开始静滴5%葡萄糖,并取平时清晨胰岛素用量
的1/3~2/3作皮下注射。
✓ 术中按5:1比例(葡萄糖5g加胰岛素1U)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胰岛素。
✓ 术后据尿糖(4~6小时一次)调整胰岛素用量,如尿糖为++++,用
12U;+++,8U;++,4U;+,不用胰岛素。如尿液酮体阳性,胰岛
免疫补偿应以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为主。
同时应加强患者的隔离和消毒措施,防止传染。
可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决定是否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间期正常直到传导中断引起QRS波突然脱落。心房律 为正常窦律,脱落一跳的RR间期为两倍的窦律间期。
Dropped Beats
32
缓慢型心律失常
III°房室传导阻滞
PR (PQ): QRS: HR: 无规律 0.06-0.10s,室性逸搏者更宽 20-60bpm
P波与QRS波无相关性,保持各自节律,房率高于室率。
35
缓慢型心律失常
右束支传导阻滞
QRS时限≥ 0.12s V1主波向上
右束支传导受阻 右室的电活动必须靠心肌间传导 传导较正常缓慢 QRS波增宽
缓慢型心律失常
右束支传导阻滞
V1导:可看到第二个R’波. 电轴在QRS波群末段向V1偏移.
V1:rSR’ M形
37
缓慢型心律失常
右束支传导阻滞
高钾血症
血清钾6.0—7.0mmol/L,心肌细胞静期膜电位上移, 0相上升速 度减慢,心电图上表现为QRS增宽,呈不定型心室内阻滞图形。
高钾血症
血清钾7.0—7.5mmol/L,心房肌受到抑制,P波振幅减小, QRS增宽更明显。
高钾血症
血清钾大于8.0mmol/L,心房肌被抑制,窦房结的起搏功能尚存在 ,此时的窦性激动经பைடு நூலகம்结间束达到房室结进入心室,心电图上P波虽消 失,但QRS波群规则出现,此时称为窦室传导节律。
血钾异常的处理
个导联。两点的连线代表导联轴,具有方向性。
临床常用的心电图导联共12个。
3
心电图的导联系统:肢体导联
I aVR II aVF aVL III
4
胸前导联(precordial leads)
前 正 中 线 锁 骨 中 线 腋 腋 前 中
线 线
V1
V2 V3 V4
V5 V 6
包括V1、V2、V3、V4、V5、V6导联
PR间期长于0.2s,但心房激动可以传导至心室(1:1),多数为正常。
Long PR > 0.2s
30
缓慢型心律失常
II°I型房室传导阻滞
PR (PQ): QRS: HR: PR 逐渐延长直到 QRS 波脱落 0.06-0.10s 变化
PR间期渐进性延长直到心房激动不能传导到心室,QRS波 脱落。又称文氏现象。所以 PP间期和 RR间期不等。
心电图基础及围术期常见心律 失常的处理
扬州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 薛 刚
ECG 能够提供信息:
– 心电频率(快、慢)
– 传导时间(宽、窄) – 心电传导方向 – 心电起源部位(起源)
心电图导联系统
临床心电图的信号主要是从体表采集的。如 将探测电极安置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任意两点, 原则上约可测出心电的电位变化,此两点即构成一
抗凝: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
复律:尽量不在围术期复律
快速型心律失常
紧急处理
电复律
单向波:房 扑:50-100J, 房 颤:100-200J, 室上速:100-150J,室 速:100-200J, 室扑室颤:200-360J 双向波:常为单向波的一半 一次未成功可增加电能再次电击
P
T
胸导联≤0.15mv(心房肌厚度)
意义:正常的P波通常意味 着心脏的激动是从窦房结发 出的
PR Interval
Q
S
心电图基础
PR间期:心房和房室结的传导时间
组成: 心房除极 房室结的传导延迟 房室结到希氏束的时间 P ST T Segment R
位置 : 从P波起始到Q波起始
R R R R R
P
P
P
P
P
P
P
P
P
P
P
缓慢型心律失常
I°AVB:无需治疗
II°I型AVB:无需治疗
II°II型AVB:视情况而定(迷走↑:阿托品)
III°AVB:>50bpm且稳定,密切观察,必要时治疗 < 50bpm,起搏
缓慢型心律失常
心室内传导异常
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Q P
R ST Segment
T
S
意义: 代表了心室除极和复
极所需要的时间
PR Interval
心电图基础
体表图简单空间三轴
I
V1 I导为X轴-左右关系,正为 右到左
avF导为Y轴-上下关系,正为 上到下
V1导为Z轴-前后关系,正为 后到前 aVf
18
心电图基础
12导心电图的向量
I,V5,V6
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室率>100次/分
25
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
室早: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以下情况及时处理: 室性早搏伴器质性心脏病; 术前仍有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表现者; 术中突然出现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表 现者; 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的者; 术前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QT间期延长,心率 慢者; 心电图多形性室早、成对室早、短阵室速,R on T
监测心电图动态变化(q4-6h)
心血管内科会诊:溶栓 or PCI (PCI术前准备: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
低钾血症
T波低平、增宽 U波明显、TU融合 ST段下移 QT间期延长、PR间期延长 QRS波变小、增宽 异位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Tdp)、室颤 室上性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
5
6
胸前导联
7
8
心电图基础
心电图纸
心电图基础
横轴(时间):
走纸速度 1 小格 5 小格 5 大格 = 25mm/s = 0.04s(40ms) = 0.2s(200ms) = 1s
纵轴(电压): 1 小格 5 小格 = 0.1mV = 0.5mV = 1 大格
10
心电图基础
心率(HR)快速计算
40
缓慢型心律失常
心脏停搏
4960ms 4960ms
窦房结病变不能产生冲动
心房或整个心脏停止活动
长时间内无P波及QRS波
其长间期与正常窦性的PP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长间期后可 见交界区或室性逸搏心律
缓慢型心律失常
心脏停搏
4350ms
缓慢型心律失常
心脏停搏处理
意识丧失:CRP 血流动力学不稳:临时/永久起搏器
室性早搏
对心率快,血压高者:β 受体阻滞剂 伴低血压或心动过缓:予利多卡因前应先提升 血压和增快心率; 伴心功能不全者:纠正心衰,同时用可达龙 纠正低钾、低镁
缓慢型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 房室传导阻滞
束支传导阻滞
心脏停搏
29
缓慢型心律失常
I°房室传导阻滞
PR (PQ): QRS: HR: >0.20s 0.06-0.10s 60-100bpm
<130bpm:无需特殊处理 老年>150bpm:维拉帕米、β 受体阻滞剂
阵发性室上速:
药物治疗:腺苷、维拉帕米、普罗帕酮 术前反复发作可考虑根治消融
快速型心律失常
内科治疗
房速:毛花甙丙、维拉帕米、普罗帕酮、胺碘酮 房扑房颤:一般不需紧急处理
控制心室率:洋地黄、β 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
23
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方法
针对快速型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缓慢 型心律失常不能用 “窄普”抗心律失常药物针对室性或室上 性,而“广谱”针对是室上性和室性
只要是快速型心律失常均可用广谱抗心律
失常药物,最常用的是心律平和胺碘酮。
24
常见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
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室率<60次/分
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对心肌传导的影响
细胞外 高钾
静息电位负值减小
快钠通道INa失活
0期去极化 速度和幅度下降
传导性降低 窦房、房室、房内、室内阻滞 P波、QRS波增宽 PR间期延长
高钾血症
对心肌自律性的影响
高钾血症
血清钾5.5—6.0mmol/L,导致电位3相时间缩短,坡度陡峻,心 电图T波高耸,QT间期缩短。
电解质紊乱
22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针对室上性快速型:广谱(Ⅰa类、Ⅰc类、Ⅱ类、 Ⅲ类)、室上性( Ⅳ类-非二氢吡啶类)
针对室性快速型:广谱(Ⅰa类、Ⅰc类、Ⅱ类、
Ⅲ类)、室性(Ⅰb类-利多卡因) 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心律平、胺碘酮、美 托洛尔、利多卡因、异博定 其他:洋地黄、阿托品、异丙肾
V1正向
r
V1
R’
S
38
缓慢型心律失常
左束支传导阻滞
QRS时限≥ 0.12s V1主波向下
V1:rS 或QS 形
左束支传导受阻 左室的电活动必须靠心肌间传导 传导较正常缓慢 QRS波增宽
39
缓慢型心律失常
左束支传导阻滞
V1/V2:主波方向朝下
LBBB不像RBBB,整个心室的除极顺序发生改变。QRS轴比 正常偏左偏后。所以,正常心电图V1、V2、3导联初始的 r波在LBBB时减小甚至在V1V2导联消失。
电除颤+CRP
单向波:360J 双向波:200J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典型心电图表现
ST段抬高
T波倒置
病理性Q波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前间壁)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下壁、正后壁与右室)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处理
监测生命体征、胸痛变化、吸氧、必要时吗啡镇痛 监测心肌标志物(q4-6h)
心电图基础
P波
PR间期 QRS波 ST段 T波 QT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