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语言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林清玄散文特点

林清玄散文特点

林清玄散文特点
1、赋予了自然的灵性
在林清玄的笔下,所有的花、草、树、虫,都是有灵性,有生命的,每个生命自有其独特的灵魂。

2、语言质朴典雅
林清玄的散文语言有种浪漫的气息,尽管文字质朴没有过多修饰,但是读过后萦绕在内心深处的那种典雅脱俗的浪漫让人印象深刻。

3、饱含佛理禅宗
读他的文章,最能感受到的是那东方的审美智慧和佛家的哲学情怀。

林清玄则是一派佛家风范,清清玄玄,不悲不嗔,在博大精深、烟波浩渺的佛教艺术和佛教哲学的海洋里潜泳泅渡,将之化为气息,化为血脉,是内容和形式,灵魂和肉体,历史和现实,瞬间和永远的结合体。

4、以小见大,虚实交映
关注卑微的小人物形象,农民、士兵、小商贩、小职员,甚至有一些生活在最底层的“被侮辱的被损害的”人,但与鲁迅等作家不同的是,他并不着意去刻画和批判左右他们命运的社会力量。

5、节奏明快,柔中带刚
林清玄说过:“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

他的散文语言柔中带刺,一句一句的组合起来灵动而有铿锵有力。

准确表达了句子的意蕴,富有节奏,酣畅淋漓。

林清玄作品风格特点

林清玄作品风格特点

林清玄作品风格特点简介林清玄(1933年-2003年),字君白,号柏黄。

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艺术评论家和教育家,被誉为“现代散文的领军人物”。

林清玄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婉约淡雅的风格闻名,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重点探讨林清玄作品的风格特点。

1. 淡雅清新的语言风格林清玄作品的语言风格以淡雅清新为主,不拘一格,不夸张,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

他熟练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使读者能够轻松进入作品的世界,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思考。

他的文字纯净,没有繁杂的修饰,却能表达出深邃的含义,这是林清玄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

2. 睿智哲理的思想内涵林清玄的作品常常涵盖睿智哲理的思想内涵,在平凡的事物中展示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琢磨。

他追求思想的深度和内涵,通过作品表达出对人生、爱情、友谊、自然等话题的独特见解。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追问。

3. 对自然的深情表达林清玄热爱自然,他的作品常常能够从细微的自然观察中发现潜在的美和哲理。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花草树木,展示出对自然的深情表达。

读者在阅读他的作品时,常常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也能够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4. 唯美情感的流露林清玄的作品常常流露出一种唯美的情感,他对人生中的温暖、感动和心灵的触动有着敏感的洞察力。

他通过作品表达对人性的信任和对美好的向往,通过文学的力量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他的文字带有一种温暖和安慰,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5. 清新朴素的艺术风格林清玄的作品的艺术风格清新朴素,不追求浮华和炫技。

他的文字和形象表达通俗易懂,不刻意把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加之于文字中。

他善于用简单的文字和故事,传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给予读者以真实而深刻的体验。

结论林清玄作品的风格特点可以总结为淡雅清新的语言风格、睿智哲理的思想内涵、对自然的深情表达、唯美情感的流露以及清新朴素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以优美的文字、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观察展现出对生命和人性的独特见解。

林清玄散文自选集少年版猫头鹰人句子赏析

林清玄散文自选集少年版猫头鹰人句子赏析

林清玄散文自选集少年版猫头鹰人句子赏析摘要:一、林清玄散文自选集简介二、少年版猫头鹰人背景介绍三、句子赏析1.文学价值2.寓意及启示3.语言特色正文:一、林清玄散文自选集简介林清玄,台湾著名作家,以散文创作著称。

他的作品富含哲理,文字优美,深受读者喜爱。

此次推出的《林清玄散文自选集少年版》旨在为广大青少年读者呈现林清玄散文的精髓,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到文学的魅力和生活的智慧。

二、少年版猫头鹰人背景介绍《少年版猫头鹰人》是林清玄散文自选集中的一篇佳作。

本文以少年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探索和自我认知的故事。

少年在童年时期对猫头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观察和研究猫头鹰,他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

三、句子赏析1.文学价值在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富有哲理和文学价值的句子。

如:“童年的时候,我对猫头鹰的喜爱,近乎痴迷。

”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表达了少年时期对猫头鹰的热爱,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2.寓意及启示通过对猫头鹰的观察,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悟出了许多人生道理。

如:“猫头鹰的眼睛,在黑暗中熠熠生辉,仿佛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这句话寓意着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目标,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3.语言特色这篇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如:“夏夜,我躺在竹床上,听着窗外猫头鹰的叫声,想象着它们在月光下的翩翩起舞。

”这句话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了一个宁静的夏夜,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综上所述,《少年版猫头鹰人》这篇散文,以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猫头鹰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林清玄散文《随风吹笛》的文学特点

林清玄散文《随风吹笛》的文学特点

林清玄散文《随风吹笛》的文学特点林清玄散文《随风吹笛》的文学特点林清玄作为当代著名作家,所创作的散文以文笔优美意境突出而闻名。

在其所创作的散文作品中,《随风吹笛》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

一、前言散文在创作过程中,除了要保证语言凝练优美之外,还要带给读者一定的启发和意境体验。

阅读林清玄的《随风吹笛》之后,不但为优美的语言所折服,作品所带来的美好感受和清新的意境,更是带给读者以全新的体验。

使读者能够如沐春风,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启发和美妙的感受,让读者爱上散文,喜欢上散文阅读。

所以,正确分析林清玄创作《随风吹笛》的背景、作品的文学内涵以及意境和文学特点,对理解林清玄散文作品特点和加深其散文的深度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二、林清玄创作《随风吹笛》的背景林清玄的散文识见开阔,境界高雅,每有关于人在自然中的意义探讨。

《随风吹笛》是其散文中颇有代表意味的一篇,叙写了他见闻竹林因风雨而成交响的故事。

在作者笔下,一次生活的偶遇,其实就是一声心灵的沐浴,一种审美的体验。

从《随风吹笛》中所描写的景象来看,其散文创作有效利用了背景的优点,提高了背景的描写质量,做到了以景动人、以情感人,带给了读者优美的感受。

其背景创作优势主要表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1、散文背景可以当作一种引入手段。

在林清玄《随风吹笛》这篇散文作品中,散文的背景不但交代了散文的场景,同时也将读者引入了散文内容中,使得读者能够跟着作者的思路,走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之中,提高了散文的描写效果。

因此,在林清玄的散文中,散文的背景被当作了一种重要的`引入手段,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背景那么简单,表明了作者的独特匠心。

2、散文背景可以活跃读者思路。

在阅读林清玄《随风吹笛》这篇散文中,细心的读者已经不经意间受到了散文背景的启发和影响,跟着作者的思路一起,与作者一道,实现了一次竹林的体验,在风声雨声的竹林中感受到了作者所想表达的意思。

因此,林清玄散文的背景成为了活跃读者思路的重要内容,对启发读者和加深读者印象具有重要作用。

林清玄散文精选书评

林清玄散文精选书评

林清玄散文精选书评
《林清玄散文精选》书评
《林清玄散文精选》是一部汇集了林清玄先生多年散文创作的经典之作。

作为一位备受尊敬的文学大师,林清玄的文字充满了智慧、情感与深思。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散文集,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一个民族的文化印记。

林清玄的散文风格独特,他擅长用平实、简洁的语言去描绘生活中的点滴,去阐述深奥的人生哲理。

这种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可以轻松地沉浸在他的文字之中,感受到那份来自生活的真实与深沉。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仿佛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各自独立,却又相互映照,共同构建了一个绚丽的文学世界。

无论是写景、抒情还是议论,林清玄都能够信手拈来,挥洒自如。

他笔下的世界充满了诗意与哲理,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感悟。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林清玄个人文学造诣的展示,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林清玄的文字中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佛教思想、诗词意境等。

这些元素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对于广大读者来说,阅读《林清玄散文精选》无疑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它不仅仅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更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生活、洞察人性。

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不妨放慢脚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让林清玄的智慧点亮我们的人生之路。

白白流淌海桑赏析

白白流淌海桑赏析

白白流淌海桑赏析摘要:一、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1.介绍《白白流淌的海桑》作品背景2.作者林清玄简介二、作品主题及风格特点1.作品主题2.作品风格特点三、作品赏析1.结构布局2.语言表达3.思想内容4.艺术特色四、作品影响及意义1.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对社会思想的作用正文:《白白流淌的海桑》是我国著名作家林清玄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对海桑树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一、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白白流淌的海桑》是林清玄在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一篇散文,以一种富有诗意的手法描绘了海桑树的形象。

林清玄,原名林金生,台湾著名作家,作品以散文为主,文风独特,思想深邃,被誉为“台湾散文的代表人物”。

二、作品主题及风格特点1.作品主题:通过对海桑树的描绘,表现了生命的顽强和生活的美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作品风格特点: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融合了诗、画、禅等多种艺术手法。

三、作品赏析1.结构布局:文章以海桑树为主线,通过对海桑树的生长环境、外貌特征、内在精神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生活的美好。

2.语言表达:林清玄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使得文章语言优美,极富诗意。

3.思想内容:文章通过对海桑树的赞美,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艺术特色:林清玄将诗、画、禅等多种艺术手法融入文章中,使得文章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四、作品影响及意义1.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白白流淌的海桑》作为林清玄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散文这一文学体裁,推动了散文创作的发展。

2.对社会思想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海桑树的赞美,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形容林清玄的文字

形容林清玄的文字

形容林清玄的文字
林清玄的文字有以下特点:
耐人寻味:林清玄的散文创作通常起源于平常之物,在优化文字语言的同时,意蕴也会得到系统性展现,透露出生命的玄机,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怦然心动的感受。

充满禅意:由于受到佛教精神的影响,林清玄的散文往往充满了禅意,体现出一种宗教情怀中的道德观念,展现出佛学慈悲仁爱、普度众生的特点,散发出浓浓的平民情怀及平等意识。

语言清新隽永:林清玄散文的语言清新隽永,语言形式十分灵活,在艺术传达过程中具有非常浓厚的意境特点。

清新幽默:林清玄的散文语言还以清新幽默的禅语助长。

一般来说,幽默性的语言形式只有在活泼的环境下,才可以展现语言的风趣特点,而在林清玄笔下,语言在慢条斯理的述说中尽显风趣幽默,还带有禅语淡雅清香的特点。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林清玄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

他的散文作品流传广泛,深受读者喜爱。

在阅读了一部分林清玄的散文作品之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在这篇读书心得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林清玄散文的风格、哲理以及思想表达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我想谈谈林清玄散文的风格。

林清玄的散文作品以自由洒脱、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著称。

他善于运用平实的文字,通过直观的描写,展现出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在他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关注,以及对人类情感的细腻触动。

他的文字没有华丽的修饰,却能够触动人心,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他用简单的语言抒发深情,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其次,林清玄散文的哲理思想令人深思。

从他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爱情、家庭等人生重要议题的思考和感悟。

他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日常琐事的关注,以及对于自然界和宇宙的敬畏,都融入到他的散文中。

他通过富有哲理的句子和情感深刻的描写,传递出对人类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人生意义的追寻。

他的散文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述和感受,更深入到内心深处,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最后,我想谈谈林清玄散文的思想表达。

林清玄的散文中充满了深度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他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抽象出一种普遍的哲学思考,让读者领略到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意义。

他的散文中体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他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情感的描绘,表达出对美、对真实的追求。

他通过对生活的琐碎细节的关注,表达出对于生命的敬畏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总之,林清玄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深远的哲思以及丰富的思想表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散文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通过阅读林清玄的散文,我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纯真,以及对于真理的追寻和对于幸福的追求。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体现了人类精神和价值观的追求。

读完林清玄的散文,我深感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艺术与写作
结课论文
林清玄散文语言艺术特色分析
新闻二班梁雪玉
学号:20144103069
林清玄散文语言艺术特色
林清玄,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

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

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林清玄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尤爱他的散文。

在他的写作生涯中,散文创作居多,特别是十本“菩提”系列,震撼文坛。

他的散文,朴素自然,温润细腻,清新浪漫,不特别铺设辞藻,也不设故意的修辞,但是却有使人宁静下来的巨大力量。

读其文字,犹如一泓清泉潺潺流过心田,伴随着花鸟鱼虫对生命和诗意的礼赞,伴随着檀香和禅音,伴随着朴实却厚重的人生智慧,在我们被膨胀的世俗利益占满的内心开出一丛清净之莲。

林清玄的散文浑然天成,若是分析其用词运句、辞藻修辞,就像是把一个完整的艺术品打碎,好的东西是不能割裂来看的。

而且林清玄的散文重文意而轻结构,着重分析字词会导致点金成铁。

但一个作家笔耕数十年,再怎么自由也会形成其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

所以,在此,我谨以一个读者的视角,用我的阅读体验,来分析林清玄散文的语言艺术特色。

1、自然灵性——人道主义,万物有灵
在林清玄的笔下,所有的花、草、树、虫,都是有灵性的,每一
个生命自有其独特的灵魂,它们有个性,它们懂生活,它们善思索。

于是,在他的笔下,“无花堪比伦”的昙花“吐出了美丽的网,绊住我们的眼睛,使我们一秒也不舍得移开”;于是,在他的笔下,草上有珍珠宫殿,万蚁留恋其间,“品尝到青菜最甘美的滋味,仿佛山上的青翠与流云一起来拜访了我们”;于是,在他的笔下,“朵朵璀璨,蕊蕊晶莹”的山茶花是聊斋中美丽的绛雪,“在历经红尘劫波时,还像清风拂面”;于是,在他的笔下,“这树见过温柔的月光,看过飘流的白云,听过悠扬的鸟声”;于是,在他的笔下,花开不是因为寂寞难耐,“雄孔雀喜欢独自开屏跳舞,公黄莺只是喜欢唱歌,它们只是想唱歌跳舞,心里自有神秘与美丽的国度”。

生命在林清玄的世界里得到了充分尊重,再细微的、再轻卑的存在都蕴含着自然界一个厚重的真理,而林清玄用他柔软清净的眼窥见并表述出来。

2、质朴典雅——寻求大自然中的浪漫
“传说在北极的人因为天寒地冻,一开口说话就结成冰雪,对方听不见,只好回家慢慢地烤起来听……”林清玄的散文语言有种浪漫的气息,尽管文字质朴没有过多修饰,但是读过后萦绕在内心深处的那种典雅脱俗的浪漫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次与美相逢,我还是少不经事的少年,美便会与我会面,点头,微笑,错身,如翼飞入花丛,逸失于天空。

多年以后,我们已识得门外的青草,品过甜美沁人的气息,听过深深叹息的声音,走过黑暗中长路点燃的灯光,这时又与美相会,心里的火被点燃、心里的水起波澜,从最深的地方传来一声惊
呼:‘呀!我认得你!’那像是一只蝴蝶与一朵白玫瑰的相遇!”读来让人心向往之。

“呀!我认得你!”——原来浪漫还有这样清新质朴的表达方式。

浪漫像是嵌在作者的身体里,所以在他的眼中“我们可以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装起来,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

把初恋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的时候,掀开盒盖,扑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所以在他的散文里,月光可温可下酒,云上可达可逍遥。

“梦境迷离,明月依稀,繁华如斯,美丽的马蹄还在响动,心中的金鸟还拍打着羽翼”,作者在更高的地方看风景,我在铅字的背后看你。

3、佛理禅宗——神思的抵达
不得不说的是,林清玄的散文里氤氲着禅寺的味道,这也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

他32岁遇见佛法,高规格入山修行,深入经藏。

35岁出山,四处参学。

修禅的所思所得在他的散文里得到体现。

“这苦谛的人生呀!不管透过什么,透过灵命双修或透过灯红酒绿;不管走过什么,走过权势名利或走过潦倒暗淡;不管穿过什么,穿过文史哲学或穿过酒色财气,人生本质的苦都不会改变,在棚架里的苦瓜,放在富豪的餐宴,与鱼翅燕窝同席,或放在穷人的饭桌,与咸菜豆腐共枕,滋味都是一样的苦呀!”
散文中无处不见其禅思。

林清玄在散文里说禅参禅,目的是抵达一种神思而不是沉思。

神思不是呆若木石,是在起心动念时静观,意念穿到高高的天空与深深的海底,他不逐取、不随念,也不追索。


说,“我们在生命中的沉思,就如小鱼对大海的沉思,大海太苍茫、太广大,人生太复杂、太幽渺,放下吧!”
4、以小见大,虚实生辉
林清玄善于从细微的事态变化中得出大的人生见地,这在他的散文里很常见,或许可以说,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支撑了他的散文。

“我觉得面包皮是很美味的食物,常拿出来与朋友分享。

有的朋友非常喜悦,有的朋友并不喜欢。

”于是他说,“我们一直在寻找知味的人,来分享我们生命中的种种体会,这种体会有时是来自大的震慑,有时是来自一片小小的面包皮。

可惜知味的人难觅,大部分的苦乐我们都要独自品尝。

”由面包皮上升到人生苦乐,由喜爱上升到知味,“与知味的人分享生之苦乐,意味着,对那些不知味的人不必强求,诗人艾略特说:‘别人讲我们几句闲话,我们应不加理会,一如教堂的尖塔不理会群鸦争噪!’”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大概修禅者都善于这般观察、顿悟吧。

林清玄的散文,虚虚实实相映生辉。

有时候,虚用来比喻实;有时候,实又用来验证虚;有时候,虚虚相映。

“要让世俗的人了解创作心灵,就像让他们了解雄孔雀为何跳舞那么艰难。

”“我写的文章”就如同“雁行蓝天,使某些细腻的心灵,展颜微笑。

”“在我穿过静谧的山林或喧嚣的街市时,总会不期然地听见某些相思的召唤,像是相思花雨突然落在我的头上。

”虚实结合,融为一体,既抽象又具象,既出尘又入世,就这么在理想和现实中自由转换,让人感觉虚实其实是一体的,有着共同的特质,并无太大隔隙。

能看到虚中的实,又能
看到实中的虚,这样是不是就通灵了呢?
5、节奏明快,柔中带刚
林清玄说,“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

”散文中的语言无疑是柔软的,可并不像安意如或者白落梅这种女性作家那样柔美,他的语言柔中带刚。

比如,他的散文中常见长气势的排比句:“散步时看见一朵花,时光静止。

蓝天飞过飞机,留下飞机云,时光静止。

与人相会,惊鸿一瞥,时光静止。

看到孩子安甜的睡姿,童颜无染,时光静止。

”分句最后的四字短小精悍,使句子戛然而止带有力度,每句一重复也使整个排比句整齐有力。

再如:“我说不动的山,也说流动的云;我说不变的芒草,也说无常的芒花;我说欢愉的短暂,也说忧伤的恒久……”每一小分句内部各设一组矛盾,句式一致,组合起来,显得灵动而劲道。

除了排比句,林清玄的散文语言中字词的斟酌也使句子柔中带刚,并有化简生繁的奇妙效用。

“这颗罕见的山茶花已经有七百多岁了,开起花来真是红火燎原,同时又上万朵山茶盛放,春风一吹,红瓣如雨。

”长短句结合,具有音韵之美,“春风一吹,红瓣如雨”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无穷,字词简练,意境留待读者自行想象。

再如,“若有广大的心,一片茶叶,也可以跨泰山、超北海,与千里外的知音相逢聚叙。

若有细腻的请,一片茶叶,也能润灵台、破孤寂,与我们最微细的心思相会同行。

”“跨”、“超”、“润”、“破”四字,如四把尖利的锥子,形象生动,铿锵有力,准确地表达了句子所要表达的意蕴,富有节奏,读罢温润宁和,却也酣畅淋漓。

结语:如果把所有林清玄散文的语言艺术特色总结出来,必定是真诚、感性。

他的笔触永远是真诚的,也永远是感性的,是心的泼墨,是佛的抵达。

感性多了,不免矫揉造作,但林清玄的散文却真诚质朴;说理多了,不免枯燥乏味,但林清玄的散文却温润清新。

他说:“散文家的幸运是诗歌与哲学都一起进入生活。

”他以哲学和诗歌佐茶,又以茶心润泽了苦涩哲学,唱出动人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