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辅导典型案例记载___

合集下载

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典型案例

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典型案例

心理辅导案例(一)想揍人的男孩[案例]吴某,男,15岁,我校高二年级学生。

入学初,他发现自己看到不顺眼的同学就不由得握紧拳头,想揍人。

他明知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但他控制不住自己。

这种冲动十分强烈,使他苦恼不堪,以致不得不整天躲在宿舍里,连课也害怕上。

[分析]小吴主观上能感觉到有一种不能克制,不可抵抗的冲动(想揍人)存在,而且也意识到这种冲动是不合情理的,没必要的,但不能控制自己,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强迫症。

因为,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使他极度焦虑、恐惧,因此,这是一种典型的冲突性心理疾病。

访谈中,我了解到一年前小吴在初中时,因考试成绩落后从加强班调到普通班,坐在他后面的男生颇爱玩恶作剧,经常在他背上贴胶带、涂墨水,小吴与那位男生经常闹矛盾。

矛盾愈演愈烈,有一次,那位男生叫来一帮弟兄在下晚自习的时候将小吴打倒在地,并且每人向他挥了一拳。

从那以后,小吴满脑子都是那晚的情景,他在日记里发誓:以后只要有人欺负我,我一定要复仇。

[辅导]第一步,通过启发式谈话,引导小吴发现自己思维上的不合逻辑的因素。

“小吴,每个人无故被当众欺侮后,心里总是特别难受,我能理解你当时的心情,一个人的心灵受伤远比他的身体受伤更为严重。

特别是像你这样自尊心很强的男孩,你当时一定想找个缝钻进去,永不出来。

是吗?”为拉近与患者的心理距离,与患者进行共情是必要的。

“那样的奇耻大辱我受不了,现在大家都知道我是个懦夫,我要报仇,要让他们知道我不是懦夫。

”在患者自我暴露的基础上,分析其深层的认知结构,不难看出,他对被人打这件事的负性影响评价过高。

“可是你现在换了环境,没有人知道你的过去。

”“这所学校有我的老乡,我原来班上的同学肯定告诉了他们,他们肯定把这件事告诉了我现在的同学,所以大家都知道。

”小吴在认知过程中犯了逻辑错误,因此导致了他不合情理的情绪和行为。

“小吴,当你看到别人无故被欺,你会站到哪一方,支持谁?”“应该是有理的一方。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
日期:2022年5月15日
参与者:王小姐
问题描述:王小姐在最近的工作中感到压力很大,导致她经常失眠、食欲不振,情绪低落,对工作和生活感到失去信心。

个案辅导过程:
1. 确立问题:首先,我和王小姐详细地聊了一下她最近的状态,确定了她的压力来源和相关的情绪问题。

2. 资源建立:我询问了王小姐的爱好和擅长的事情,帮助她重拾信心和积极的态度,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

3. 情绪管理:我教导王小姐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比如呼吸练习、放松训练等,帮助她更好地面对压力和负面情绪。

4. 行动计划:最后,我们一起制定了一个可行的行动计划,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的工作安排和寻求支持的方式,帮助她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

结论:通过本次个案辅导,王小姐表示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同时也掌握了一些管理情绪的技
巧和行动计划,她表示会积极地尝试和践行这些方法,希望自己能够早日走出困境,重新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特需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记录

特需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记录

特需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记录学生基本信息- 姓名:***- 年龄:14岁- 性别:男- 年级:初中一年级- 家庭背景: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一名教师,家庭氛围和谐。

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情绪低落- 食欲不振- 睡眠质量差- 学习兴趣减退- 与同学关系紧张辅导过程第一阶段:了解情况1. 与学生沟通:通过与张三的交谈,了解他近期的心理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2. 与家长沟通:与张三的父母了解家庭情况,观察他们在家庭中的表现。

3. 与老师沟通:了解张三在学校的表现,包括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

第二阶段:制定辅导计划1. 确定辅导目标:帮助张三改善情绪、提高学习兴趣、改善人际关系。

2. 制定辅导方案:结合张三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

第三阶段:实施辅导1. 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技巧,帮助张三调整心态,缓解情绪低落。

2. 家庭教育指导:指导家长如何更好地与张三沟通,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3. 社交技巧训练:组织团体活动,帮助张三提高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第四阶段:跟进与评估1. 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辅导效果,及时调整辅导方案。

2. 评估辅导成果: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张三的心理健康状况。

辅导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张三的情绪得到了缓解,学习兴趣逐渐恢复,与同学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但在家庭沟通方面,仍需进一步指导。

后续计划1. 继续巩固张三的心理辅导成果,定期跟进。

2. 针对家庭沟通问题,给予更多的家庭教育指导。

3. 关注张三的社交能力,提供更多机会让他参与团体活动。

总结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张三的情绪、学习兴趣和人际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今后的辅导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他的成长,帮助他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记录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记录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记录
《小明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记录》
小明是一名四岁的男孩,最近在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观察下发现了一些行为问题。

他经常会在集体活动中情绪波动较大,有时候突然大哭大闹,有时候又会变得非常安静。

此外,他在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时也显得非常害羞,缺乏自信。

在和小明及其家长的沟通中,我们发现小明的爸爸经常加班,很少和小明交流,而妈妈又经常批评小明的一举一动。

这导致小明在家庭和社交环境中感到孤独和自卑,进而影响了他的情绪和自信心。

为了帮助小明,我们实施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首先,我们给小明和他的家长提供了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帮助小明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处理负面情绪。

其次,我们鼓励小明多参与集体活动,并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互动,以增加他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同时,我们还建议小明的爸爸尽量减少加班时间,多陪伴小明,多和他交流,以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和帮助,小明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变得更加活泼和开朗,也能更好地与其他小朋友交流。

同时,他在家庭中也得到了更多的关爱和陪伴,逐渐摆脱了孤独和自卑的情绪。

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和家庭的支持,小明逐渐拥有了更好的心理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2024年度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道典型案例

2024年度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道典型案例

2024年度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道典型案例以下是一个关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案例,供参考:案例概述:小李是一名大二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最近,他经常出现失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学习与生活。

在室友的劝说下,他来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

案例分析:通过与小李的沟通,心理咨询师了解到以下情况:1. 小李的家庭背景较为复杂,父母经常吵架,导致他对家庭关系感到很失望。

2. 小李在学习上一直很努力,但由于方法不当,成绩并不理想,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 小李很少参与课外活动,缺乏社交经验,导致他很难融入集体。

4. 小李曾因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轻度抑郁症。

案例指导:针对小李的情况,心理咨询师提出以下建议:1. 调整心态:帮助小李认识到家庭问题不是他的错,鼓励他积极面对家庭矛盾,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法。

同时,引导他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减轻学习压力。

2. 改善学习方法:帮助小李分析学习上的不足,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3. 增强社交能力:鼓励小李多参加课外活动,结交新朋友。

通过集体活动,培养他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巧。

4. 药物治疗与心理辅导:建议小李按照医生的指导服用抗抑郁药物,同时定期接受心理咨询,逐步走出心理阴影。

5. 建立支持系统:帮助小李建立稳定的社交关系,为其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值得信赖的师长,为其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

6. 关注身体健康:提醒小李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等。

7. 持续关注与反馈:定期与小李沟通,了解他的情况,及时调整辅导方案。

同时,鼓励小李的室友和同学为其提供支持和帮助。

案例总结:通过一系列的辅导措施,小李的情况逐渐好转。

他开始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学习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家庭关系也有所改善。

心理咨询师将继续关注小李的情况,为他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同时,也希望这个案例能为更多面临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启示和帮助。

心理健康案列分析自卑的小芳

心理健康案列分析自卑的小芳

心理健康案列分析自卑的小芳
典型案例:小芳长得胖,运动能力弱,性格内向,在上前滚翻课的时候,她始终不敢尝试。

我私下问她为何不尝试练习时,她胆怯地说同学们说她是熊猫,她不敢做,怕做错了同学嘲笑她。

自卑性格或有自卑情绪在体育教学中很普遍,表现出不主动、羞怯、紧张等,对此我采用以下方式调节:
第一种:让学生获得成功。

我单独辅导小芳,采用分腿前滚翻的方式,不断鼓励她、肯定她,告诉她每个人都是天下独一无二的,不要因为胖而烦恼,要做个开心自信的胖丫头。

我让她敢于用后脑勺触地,利用重心的移动获得初速度,又用海绵块夹在下巴下,强化她低头。

经过几次练习,小芳基本掌握了分腿前滚翻成直腿坐的动作。

接着,我让全体学生集中观察,让小芳示范,在我的鼓励和帮助下,她完成了示范,我带头鼓掌,祝贺她获得初步的成功。

小芳逐渐自信起来,在同伴的帮助下学会了蹲撑的前滚翻。

第二种:分层教学。

像小芳这样有自卑情绪的学生还有一部分,为此,我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设定差异的学习目标,目的在于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最近发展区。

我要求能独立完成单个前滚翻动作的学生争取连续两个前滚翻,且要滚的直、站起稳;我让不太熟练的学生在反复练习后
独立完成动作;要求不太会的学生能在同伴的保护帮助下完成动作;像小芳这样基础一般的学生能完成分腿前滚翻。

人的情绪是复杂多变的,在教学中学生的情绪不可能是单一的,随着参与活动的变化,学生的情绪始终在变化,因此,对情绪的研究和调节始终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转变教育观念、学会关注和调节学生的情绪将是成功教师的第一步。

心理辅导典型案例记录

心理辅导典型案例记录

心理辅导典型案例记录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心理辅导作为一种专业技术与实践,已经成为帮助人们解决内心困扰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通过记录一则心理辅导典型案例,探讨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有效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提供给读者一些思考和启示。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高三学生,他因为即将面临高考而感到极大的压力。

家长的期望、同学间的竞争以及自身对未来的焦虑使得他日益无法集中精力。

最初,他只是感到疲惫和失眠,并认为这是正常情绪反应。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负面情绪逐渐积累,在学习上出现了困难,并开始影响他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关系。

问题分析:1. 学习压力过大:小明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学习状态下,缺乏放松与娱乐活动。

2. 忧虑焦虑情绪:小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焦虑,缺乏自信心。

3. 情绪积极消沉:小明逐渐失去对生活的乐趣,情绪低落。

4. 家庭关系紧张:由于学业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小明与家人之间产生了隔阂。

解决方案:第一步:建立良好的辅导师生关系在心理辅导中,建立稳定、开放和亲近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与小明进行初次接触时,我首先表达出对他困境的理解和关切,并承诺会全力帮助他重拾自信。

这种倾听和支持有助于打开沟通渠道,让小明愿意分享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步:正向引导改变思维模式为了帮助小明摆脱负面情绪并树立积极态度,我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引导他重新审视自己对学习和高考的期望以及压力来源,让他逐渐认识到过度焦虑只会阻碍自己发挥潜力。

同时,我鼓励他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认可自己的进步,并设立合理可行的目标。

第三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了帮助小明减轻学业压力和提升情绪稳定性,我建议他在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中适当安排放松和休息。

这包括进行身体锻炼、培养兴趣爱好以及与家人朋友交流等。

通过外界活动和社交网络的支持,小明能够更好地调整心态,增加对生活的美好感知,从而更有信心面对高考挑战。

成果展示:经过辅导一段时间后,小明逐渐恢复了自信并找到了应对学业压力的方法。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共3例有具体教育过程)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共3例有具体教育过程)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共3例有具体教育过程)第一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共3例有具体教育过程)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一)一、学生基本情况:1、辅导对象:陈某2、性别:男3、年龄:14岁4、年级:七年级5、个案表现:陈某在校成绩较差,爱捣乱课堂纪律,行为不能自控。

二、问题行为表现:1、学习成绩较差。

从苏州转入我校后,数学成绩保持合格,语文不合格现象经常发生。

2、违反课堂纪律。

课堂上有教师在时,陈某时有分心现象。

教师不在时,违反课堂纪律。

受批评后,屡教不改,带头影响全班自修。

3、作业完成欠佳。

课堂作业马马虎虎,应付老师。

家庭作业则不做或经常少做。

4、教育无效,反应剧烈。

教师对其多次教育,虽能虚心接受,却屡教不改,无心学习,我行我素。

家长教育后,也是不以为然。

三、背景资料调查:1、家庭背景:父母都在本地打工,父亲性格粗暴,对孩子已经打骂成习惯了,母亲性格懦弱,也不懂如何教育孩子,造成孩子有话不肯跟父母说的局面。

2、学校背景:(1)学校大环境镇中学,学习风气还可以。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普遍重视,要求较高,学生间能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2)班主任、同伴看陈某班主任认为陈某转入本校后,常有作业不做现象,并屡教不改。

同时,认为陈某喜爱表现自己。

教师在教室上课时,表现出非常的配合。

不在时,和同学争吵,甚至打架。

经批评后,泪流满面。

但却屡教不改。

四、辅导的对策和干预措施:1、整体策略根据陈某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辅导对策。

从陈某本人来说,首先从稳定情绪入手,调整认知,指导行为。

最主要是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入手,其中争取学校班级的支持作为辅导的关键。

主要过程:建立关系——调整认知——助其行为转变——积极体验2、辅导实施干预的策略(1)与该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引导陈某倾诉自己的烦恼,从中了解到陈某大量情绪的认知困扰和心理矛盾。

发现陈某对老师和同学过激的话语很在意,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多元评价,促进其自信。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让她通过自评、小组评,在评价中她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她的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她以正确的评价,把她突出的进步告诉她的父母,使其家长对她更有信心,同时从家庭方面给与正确积极的评价。这样充分调动了她的积极性,使她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表
心理辅导员___
辅导
对象
谷某
班级
四(4)
性别

年龄
10
辅导
日期
0月0日—
0月0日
基本
情况
该生在刚进入小学学习开始,就表现的反应比其他同学慢,开智比较晚,家长认为她比较笨,她的学习也一直处于班级中下。
问题
表现
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这个学生很腼腆,不太合群,平时不愿意跟别人打交道。上课也是闭口不言,即使你提问她也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做作业速度很慢,质量不高,学习成绩也一直停滞不前。
原因
分析
通过观察,该女生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起学习动力
通过上课有意识地请她发言,进行激励性鼓励,我发现她大胆了,有上进心了。有一次课上我讲到一个知识点,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忽然一只手出现了,虽然还是比较犹豫,但她说出了正确答案,大家都感到很意外,这个时候她腼腆的说:这个知识老师在上次的时候说过了。只是老师偶尔提到的知识点,她记住了,这让同学们由衷的发出了感叹声,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她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似乎也有了一定兴趣。后经过不断鼓励,巩固,她进步了。从此,她真的非常努力,成绩有了飞跃。
反思
面对谷×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育。




参与各项管理,不断自信自强。
在班级中,我们提倡“值日班长”,让学生充分自主,不断自律、自信、自强。她在每一次轮值时都非常认真地完成工作,同学们都觉得她是个认真的学生,同时她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她不再沉沦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自强。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该生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课堂作业能按时有质量的完成了,上课时也开始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她孤独,现在有了朋友,下课经常和朋友一起做游戏,人开朗了很多。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她在家也活泼了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