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选择配置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根据园林设计目标和环境要求,在园林空间中规划种植不同的植物,以营造出美观、舒适、和谐的园林景观。
园林植物配置的目的是通过合理搭配植物的形态、色彩、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达到景观效果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综合。
1.合理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基于园林设计的整体概念和目标,结合实际的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植物种类、数量和布局。
2.生态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符合生态需求,尊重自然法则,力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要尽量选择本地或适应性强的植物,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序列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的生长形态和变化规律,将植物按照个体和群落的大小、形状、生长速度和生命周期特征进行序列排列,营造出层次分明、变化丰富的景观效果。
4.色彩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根据季节和环境特点,合理运用色彩搭配原理,将植物的花朵、叶子、果实等色彩进行组合,形成丰富多样的色彩变化,增加景观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5.形态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注重形态的协调和变化,将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园林造景风格相统一,以达到整体景观的和谐与统一6.功能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根据场地的使用需求和功能定位,选择具有良好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植物,如防风、遮阳、净化空气等。
7.经济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的价格、生长维护成本和景观效益,选择适合园林预算的植物,以确保投资回报最大化。
8.可持续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注重植物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选择容易繁育、生长迅速、抗病虫害、易于维护的植物,减少植物的损耗和更新成本。
以上是园林植物配置的一些原则,但随着园林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环境要求的变化,这些原则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权衡和选择,并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和环境效益。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水分条件的植物。
植物应
具备适应性强、生长力旺盛、耐寒抗旱、疾病抗虫等特点,以确保植物能
够生存并良好繁衍。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根据土壤水分及阳光照射情况,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
2.景观原则:根据景观设计的整体风格和要求,选择具有美观和艺术
性的植物。
植物的形状、色彩、花期、花香、叶色和果实等特点都应与整
体景观风格和色彩搭配协调,达到美化环境、增加景观特色的效果。
3.生态原则:根据生态环境需求,选择适合的植物种植。
植物的生长
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影响到空气的新鲜度、温度和湿度等,因此需要
根据场地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植物。
如可以选择具有大面积叶子的树木来降
低环境温度,选择具有抗尘和吸附有害气体的植物来净化空气等。
4.合理性原则:根据空间大小和功能要求,合理布局植物。
根据空间
的大小和功能要求,选择合理的植物布局方式,避免过度密集或过于稀疏,不同层次的植物可以根据高度进行区分,如低矮的草本植物铺装在前景,
中等高度的灌木植物铺装在中景,高大的乔木植物用于背景等。
5.变化性原则:植物配置应具备一定的变化性,如选择不同类型的植物,并合理安排其生长发展的速度和周期。
通过选择不同的植物和阶段性
的开花植物,可以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景观效果,增加园林的变化性和
趣味性。
6.经济性原则:在植物配置中考虑经济、持续发展和节约资源。
选择
易于管理、耐久性强的植物种类,如选择乡土植物而不是进口植物,以减
少植物抗病虫害的成本,避免过度依赖化学农药。
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们可以增添景观的美感、增加场地的生机以及改善气候环境。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形态、颜色、高度、季节变化等因素,以达到美观、和谐、功能合理的效果。
以下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
1.生态原则:植物配置应考虑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耐寒或耐热的植物。
同时,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如花木的萌芽时间、花期时间和挺拔度等。
选择生态环境适合的植物,可以形成有机的植物群落,保护生态平衡。
2.色彩原则:植物的颜色可以给园林景观带来丰富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叶色、花色、果实颜色等,尽量形成明度对比鲜明、色彩搭配和谐的效果。
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植物进行搭配,营造和谐的色彩组合。
3.尺度原则:植物的高度和体积大小对于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非常重要。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成熟高度,选择符合园林场地尺度的植物种类。
植物的高度可以用来营造空间的层次感和竖向延伸感,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
4.风格原则:植物的形态和特点可以与整体景观风格相协调。
不同的园林风格对植物的需求也不同,如中式园林风格偏重于樱花、松树等,西式园林风格偏重于玫瑰、康乃馨等。
因此,在植物配置时要选择与园林风格相符的植物,以增强景观的整体感。
5.功能原则: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绿化、美化、遮挡、防风、净化空气等。
在植物配置时,要根据园林场地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以实现功能与美观的双重效果。
例如,在高温季节,可以选择具有遮阴功能的乔木或灌木,以提供舒适的休憩环境。
6.季节原则:植物的季节变化可以为园林景观带来不同的氛围。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季节特点和花期,选择春季开花的植物、夏季绿意盎然的植物、秋季变色的植物以及冬季有特色的落叶植物等等。
合理选择植物,可以保持园林景观的绿色度过四季。
7.综合原则: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原则,并根据具体的场地特点、空间功能和设计要求来选择适合的植物。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一、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1.全景法:通过整体观察和分析,将园林植物按照功能、高低、大小等特点进行布局,力求达到整体和谐的效果。
2.区域法:根据园林的分区域特点,将不同功能或表现要求的植物分别配置在相应的区域,形成不同的景观氛围。
3.点线面法:依据园林设计的空间要求,通过点、线、面的组合布局植物,强调园林的层次感和既有的地形特点。
4.对比法:通过配置不同大小、形状、颜色、质感的植物,营造出对比强烈的景观效果,增加景观的变化和吸引力。
5.交错法:在园林内交替配置高低不一的植物,使植物之间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增加空间层次感。
6.一致法:园林内植物的主题、色彩、形象等方面的风格相一致,形成整体统一的效果。
7.点缀法:通过在园林内设置一些特色的植物点缀,增加整体景观的亮点和趣味性。
二、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1.生态适应性原则:根据园林区域的气候、土壤、光照等条件,选择适应这些环境的植物进行配置,以确保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2.绿化功能原则:根据园林的功能需求,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植物进行配置,如净化空气、保护水源、调节气候等。
3.可塑性原则:考虑到园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选择具备可塑性的植物进行配置,以适应园林的需求变化。
4.可持续性原则:选择长寿命、抗病虫害、耐旱涝等特性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延长园林景观的寿命和美观。
5.艺术性原则:根据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和主题,选择与之相符合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强调景观的艺术性和美感。
6.空间感原则:根据园林的空间尺度和结构要求,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深度感。
7.生长阻碍原则:在园林内避免配置高大的树木或植物,以防止其对周围建筑物或固定设施的破坏和影响。
以上是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和原则,可以使园林景观更加美观、舒适和功能完善。
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园林项目和客户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原则,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植物配置原则

植物配置原则
1、适地适树原则
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并生长得好。
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
之前的大树移植之风,一定程度上违背自然规律,应谨慎对待。
2、植物多样性原则
自然界植物千奇百态,丰富多彩,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尽可能多地运用植物种类,达到生态多样性要求。
3、仿生原则
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
自然界植物并不都是群生的,也有孤生的。
园林植物配置就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等多种方式。
这样不仅可欣赏孤植树的风姿,也可欣赏到群植树的华美。
4、文化原则
注意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在许多文人雅士私家园林中很得宠。
但松、柏则多栽于陵园中。
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和配置探讨

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和配置探讨园林绿化是指在城市、乡村、工厂、学校、社区等各类园林绿地中,通过对地形、地貌进行合理设计和布局,利用各种园林绿化技术手段,规划和建设各种景观,以丰富园地的综合效益为目的,以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市容为宗旨,使之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增进人们身心健康,达到促进城市发展的一项工作。
绿化植物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植物并进行适当的配置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下面将就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和配置进行一些探讨。
一、园林绿化植物选择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选择植物要考虑其对当地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各异,要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进行绿化。
2.生态性原则:选择植物要考虑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要注重植物的生态效益,不破坏生态平衡,促进地方生态环境的改善。
3.美观性原则:选择植物要注重其景观效果,要考虑植物的株型、叶型、花色、果实和对环境的装饰作用,提高景观绿地的美观性。
4.生长性原则:选择植物要考虑其生长特性,包括植物的根系、生长速度、枝条特点等,避免因植物生长过快、过大而导致园林管理难度加大。
5.抗逆性原则:选择植物要考虑其对病虫害、干旱、盐碱、重金属等的抗逆性,选择能够适应外界逆境的植物进行绿化,提高绿地的抗逆性。
1.乔木类植物:树木是园林景观的主要构成部分,乔木类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常见的乔木类植物有榉树、柳树、梧桐、槭树、海棠、樱花等,它们树形美观、树干高大,对城市环境起到遮阴、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也是城市鸟类的栖息地。
2.灌木类植物:灌木类植物也是园林绿化中不可缺少的植物,其具有矮小且密集的灌木架构,能使绿地更加丰富多样。
传统的园林灌木包括丁香、栀子花、丝槐、木槿等,它们不仅具有美丽的花朵,还起到装饰园地、遮挡风沙和隔音的作用。
3.地被植物:地被植物是用于园林覆土层上,能覆盖土壤,达到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杂草数量、保护土壤等功能。
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四大原则

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四大原则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要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落叶与常绿相结合,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结合,应遵循四大原则:1、调和原则。
在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调和原则。
植物配置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产生协调感,调和不仅仅是指植物与植物之间,也涉及到植物和周边环境、周边生物、周边建筑的调和性。
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产生协调感。
用差异和变化产生对比的效果,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
2、统一原则。
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时,除了要观察周围的环境之外,还要根据植物自身的品种、生长态势和颜色等进行配置。
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变化太多,整体会杂乱无章;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
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避免了因杂乱的配置而带给人的烦躁感。
3、均衡的原则。
植物的整体生长态势、枝叶发育情况不同,因此带给人的感觉也不相同。
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厚重的感觉;而相对于体积较小,颜色鲜艳活泼的植物则会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轻盈之感。
,要根据周围环境,做到配置有规则式均衡和自然式均衡。
4、韵律和节奏感原则。
根据环境的不同进行植物的配置,比如在相对宽敞的地方,可以大面积种植一些体积较大的树木或者间隔地等距离或不等距离栽植一些同一树种的行道树,中间穿插同一品种的小灌木或灌木球,形成韵律和节奏,而在面积较小的地方,就相对减少种植植物的数量,可以避免种植树木,而改种一些灌木和花草,给人以整齐划一的感觉。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1.生态原则:园林设计应当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避免使用外来入侵植物。
此外,要注重植物的多样性,提供适合不同野生动物栖息的环境,以维护生态平衡。
2.景观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当符合整体景观的风格和主题,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可以通过选择植物的形态、颜色和质地来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例如,在日本庭院中,常使用落叶乔木、竹子和松树等传统植物创造宁静和谐的氛围。
3.功能原则:园林植物应当具备一定的实用功能。
例如,防风固沙、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等。
在城市设计中,植物还可以用来降低气温、吸收噪音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4.适应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当考虑植物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
例如,抗干旱、抗污染、抗病虫害等。
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可以降低花费和维护工作的难度。
5.季节性原则:园林植物应当考虑它们的生长季节和花期,力求全年都有花草植物绽放。
适当选择春、夏、秋、冬四季开花的植物,可以增加园林的观赏价值,为人们提供四季不同的美景。
6.区域性原则:在园林植物配置中,要根据不同的地区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生态的植物,以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和维护困难,还能够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并减少外来入侵的风险。
7.可持续性原则: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应当注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避免使用过量的农药和化学肥料。
要选择能够自然繁殖或容易繁殖的植物,并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合理安排植株间距,以减少后期修剪和护理的工作。
园林植物配置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在实践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和安排。
综上所述的原则是指导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准则,只有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和探索,才能达到园林设计的艺术效果和生态功能的最佳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配置原则:
在园林植物树种选择上,首先应遵循适地适树、植物多样性的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市花市树、珍贵树种、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
城市的骨干树种(基调树种)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
一般来说,本地原产的乡土植物最能体现地方风格,且群众喜闻乐见,最能抗灾难性气候,种苗易购易成活,加之城市本身立地条件较差,大气污染严重,灰尘大,在这样苛刻的立地条件下,栽植树木并使之健康生长,必须适地适树。
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选用经过驯化的外来树种。
长江流域现在常用树种中有许多都是外来经过多年驯化且适应当地立地条件的树种,如夹竹桃,原产印度、伊朗,经过多年的栽植,已成为当地优良的抗烟尘、废气的优良树种;广玉兰原产北美东部,现已成为良好的城市绿化观赏树种之一;悬铃木原产欧洲东南部等地区,曾广泛应用作为行道树。
市花市树是受到大众广泛喜爱的植物品种,也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的植物。
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已上升为当地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
利用市花市树的象征意义与其他植物、园林小品相得益彰的配置,可以赋予城市浓郁的文化气息,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古树名木是指城乡范围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具有科研、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珍稀树种、列级保护的树木,树形奇特、国内外罕见的树木以及在园林风景区起重要点缀作用的树木。
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活的文物,是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历史遗产,另外还具有科技、科普价值,能间接地体现一个城市的科技、文明程度,应动员全社会保护和管理好。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应充分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
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
其配置原则有以下要求:
一是顺应地势,割划空间。
植物空间的合理划分,应顺应地形的起伏程度、水面的曲直变化及空间的大小等自然条件和欣赏要求而定,欲“扬”则“扬”,欲“抑”则“抑”。
对原有地形,既不可一律保持,又不宜过分雕琢:
既要处处匠心独运,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以达“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目的。
二是空间多样,统一收局。
现代园林空间艺术,讲求植物造景,多以植物、土坡等分割和划分空间,因此植物种类要多样,配置要有一定的景深,空间大小相济,避免一览无余,并有豁然开朗之意境。
但每一空间植物应丰富而不乱,变化中求统一。
同一空间骨干树种要求单一,不同空间树种则要求丰富多变。
既不流于单纯乏味,又不致烦琐杂乱。
三是主次分明,疏落有致。
植物配置的空间,无论平面或立面,都要根据植物的形态、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色彩、质地等变化,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
群体配置,要充分发挥不同园林植物的个性特色,分清主次突出主题。
现代园林造景讲求群落景观,植物造景利用乔、灌、草形成树丛、树群时要深浅并有,若隐若现,虚实相生,疏落有致,开朗中有封闭,封闭中有开朗,以无形之虚造有形之实,体现自然环境美。
四是立体轮廓,均衡韵律。
群植景观,讲求优美的林冠线和曲折回荡的林缘线。
植物空间的轮廓,要有平有直,有弯有曲。
行道树以整齐为美,而风景林以自然为美。
立体轮廓线可重复但要有韵律,林缘线要曲折但忌烦琐。
五是环境配置,和谐自然。
在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植物与其周围建筑小品以及水体等环境的和谐。
建筑是形态固定的实体,而植物是随季节产生变化的实物。
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柔美线条以及优美的姿态会给建筑以美感,使其生动活泼而富有季节变化的动势,从而使建筑与自然协调统一起来。
无论何种水体,其主景、配景或小景都借助植物来丰富其景观。
水中、水旁的植物姿态、色彩均增加了水体的美感。
水中倒影,波光粼粼,自成景象。
六是一季突出,季季有景。
园林植物的显著特色使其变换的季节性景观,运用得当,一年四季都可赏景。
自然式种植:
又称风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