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发展历程
巴洛克艺术风格的起源与发展

巴洛克艺术风格的起源与发展巴洛克艺术风格是欧洲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一种艺术风格。
它的特点是以艺术与装饰性质并存的方式表达感情与意念,采用雕塑化的形式和暗淡的光线,同时还追求折磨、反复、夸张、巨大和华丽的效果。
一、起源巴洛克艺术风格的起源可追溯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期。
文艺复兴期是欧洲的一个世纪,它以艺术、人文主义和科学为代表,这个时期的思想更加注重人类自我中心和个性。
这种人性化的美学观念为巴洛克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又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车绘壁画、透视画和装饰工艺相结合,集成了画家、雕塑家、金匠等多种艺术技巧,创造了它独特的形式语言。
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早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兴起,然后在17世纪普及于欧洲大陆和英国等国家。
二、特点1.反对文艺复兴的理性和平衡。
巴洛克艺术强调感情和意志的热情和欲望。
它拓宽了艺术的表现手段,热爱反差和夸张的效果。
2.强调运动感:急剧放大和抽象化的漩涡能够追溯到古典时代。
绘画中的眼部扭曲和奇异的身体构造,创造了一种动态和活力的效果。
3.装饰效果:巴洛克艺术家往往是贵族和教士,这使他们更关注装饰的需求。
大量的绘画和雕刻带有繁琐的装饰和华丽的细节。
4.神话与宗教:巴洛克艺术家是基督教中神话和光荣时代的复兴者。
别致的图案和复杂的结构通常与神话和宗教有关。
5.强调颜色:光线对巴洛克艺术家而言是一种强烈的工具。
光线在艺术作品中的使用使得绘画更加精细。
一般都使用光暗对比强烈的颜色,让人眼前一亮。
三、影响1.启示了古典主义、罗可可以及各种现代派别等后续艺术流派。
2.突破了当时的主流审美观域,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
今天的许多艺术领域中仍能感受巴洛克艺术的影响。
3.在建筑和西式室内家具的设计上的影响也显而易见。
总之,巴洛克艺术风格以其反差、夸张、华丽和强烈的色调,在欧洲历史上部分地作为一种与花哨对立的文化运动。
艺术家们不断吸收早期文化的元素,将其融入到艺术体系之中,在教会、贵族和豪华酒店等场合中所使用的巴洛克装饰也能突显其地位和优越的社会身份。
名词解释巴洛克

名词解释巴洛克巴洛克(Baroque)是西方文艺复兴后期至启蒙时期,即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的艺术和文化风格。
它起源于意大利,并在欧洲其他地区得到广泛发展和应用,包括建筑、绘画、音乐、戏剧和文学等各个领域。
巴洛克艺术在形式上极为繁复、装饰华丽,追求富丽堂皇、豪华庄重的效果。
当时的艺术家们对细节的关注极其细致,描绘出极为精细的线条与纹样,作品中充斥着浓郁的装饰效果。
这使得巴洛克艺术作品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感受力。
巴洛克建筑体现了巴洛克艺术的特点,其代表作就是意大利的圣彼得大教堂。
这种建筑风格具有浓重的装饰主义,宏大的空间感和独特的立面设计。
建筑师们常常采用圆形或椭圆形的形式,通过浅浮雕、曲线和雕塑等手法,使建筑物呈现出协调统一、丰富华丽的效果。
巴洛克绘画注重表现内心情感和表面真实感,与西方传统绘画相比,更多地展现出宏大的场景和丰富的意象。
它追求形象的变形和引人入胜的光影效果,使观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画面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巴洛克音乐追求丰富的音效和复杂的声部处理。
作曲家们在作品中运用了许多技巧和装饰,如半音阶、滑音、急促的音符和反复的乐句等,使音乐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充满活力和戏剧性。
巴洛克艺术在戏剧方面也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巴洛克剧院。
这种剧院具有独特的舞台设计和灯光效果,通过精心设计的装饰和场景布置,为观众呈现出宏大的视觉冲击和戏剧性的效果。
巴洛克文学以宏大的叙事和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为特征。
这些作品常常包含大量的修辞手法和隐喻,以及丰富的形象和描述,力求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和思考。
总的来说,巴洛克风格强调情感的表达和视觉的冲击,通过丰富的装饰和细节,创造出宏伟、繁华和戏剧性的艺术效果。
它具有一种独特的灵感和表现方式,对后来的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音乐史巴洛克时期

西方音乐发展简史--巴洛克篇西方音乐史上,1600年—1750年称为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Baroque)一词是法语,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为“不规则的、鳞茎状的珍珠”。
巴洛克一词最早用于建筑艺术中,批评建筑师把更适用于金盒子和餐具等小物品的装饰用到大型的建筑装饰中。
17世纪流行的建筑风格叫作巴洛克式。
特点是规模宏大,大量采用圆柱、圆顶和大量精细甚至奢侈的装饰。
在艺术批评史上巴洛克一词一直带有某种贬意。
表示变形、奇异、夸张、怪诞的风格。
可是这一词在音乐史中并没有明显的贬意。
17世纪欧洲已跨入近代的历史,几个世纪的商业革命已摧毁了停滞的中世纪行会经济。
国家规模扩展,国王权力的增大,欧洲政治专制主义时代正向着鼎盛发展。
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运动,使欧洲的教会处于分裂的复杂对立状态,导致了宗教派别间及专制君主间的大规模战争。
这也是科学振兴的时代,培根、笛卡尔、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之父们为人类翻开了科学思维的新篇页。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与其他艺术交相辉映,呈现出比往昔更加繁荣的艺术景象。
当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已达到最后巅峰,法国古典主义戏剧流派勃勃兴起的时候,意大利的音乐家显示出令人瞩目的音乐戏剧才能,蒙特威尔第1607年写出了杰出的歌剧《奥菲欧》。
英国文学家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综合了新时代宗教信仰观念,被称为新教信仰的庄严诗篇。
而亨德尔宏伟、蓬勃的清唱剧《弥赛亚》和巴赫深刻、压抑的《圣·马太受难乐》则以他们对宗教的新的解释而震撼人心。
当贝尼尼雕刻艺术和卢本斯的绘画以动态和起伏表现出巴洛克新风格的时候,巴洛克的音乐家们则在古代修辞学的启发下,探寻着音乐对激情的表现。
一、意大利歌剧歌剧虽然产生于16、17世纪之交,可是这种综合的音乐戏剧形式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悲剧、中世纪的宗教剧,对歌剧有更直接影响的是文艺复兴的意大利牧歌、幕间剧(inter-medi和牧歌喜剧。
第一部歌剧的诞生16世纪末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赞助人巴尔弟(Bardi)和柯尔西(Corsi)的周围聚集了一批学者、诗人和音乐家,他们在古希腊悲剧艺术的启发下,力图创作出把诗歌、戏剧和音乐融为一体的音乐戏剧。
巴洛克时期音乐

巴洛克时期音乐巴洛克时期,大约从 1600 年到 1750 年,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音乐风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巴洛克音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华丽而复杂的旋律。
作曲家们常常创作出充满装饰音和快速音符跑动的旋律线条,这些旋律不仅具有高度的技巧性,还能够引发听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比如,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其旋律优美动听,通过丰富的变化和巧妙的编排,生动地描绘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景象。
在节奏方面,巴洛克音乐通常具有稳定而规律的节拍,但同时也会运用一些复杂的节奏模式来增加音乐的动感和张力。
例如,巴赫的赋格作品中,不同声部之间的节奏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精妙的对位效果,使音乐充满了内在的活力和逻辑性。
和声在巴洛克音乐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个时期的和声体系逐渐完善,作曲家们开始大量使用和弦的进行来营造音乐的氛围和情感。
从简单的和弦到复杂的和声进行,巴洛克音乐中的和声为音乐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深度。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体裁丰富多样,其中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声乐作品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歌剧以其壮观的舞台布景、动人的剧情和美妙的音乐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
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奥菲欧》被认为是早期歌剧的经典之作,它展现了巴洛克歌剧在音乐和戏剧方面的高度融合。
清唱剧和康塔塔则是一种以宗教或世俗题材为内容的声乐作品,通常由独唱、合唱和乐队共同演出。
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激昂的旋律和宏大的合唱场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声乐作品,巴洛克时期的器乐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协奏曲、奏鸣曲、组曲等器乐体裁逐渐成熟。
协奏曲中,独奏乐器与乐队之间的精彩对话展现了高超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就是这一体裁的经典之作。
奏鸣曲则强调不同乐器之间的相互呼应和配合,展现出音乐的平衡与和谐。
而组曲则由一系列风格各异的舞曲组成,如阿勒芒德、库朗特、萨拉班德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舞蹈文化。
十巴洛克建筑

• 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征(186页) • 1 炫耀财富 • 2 追求新奇 • 3 趋向自然 • 4 有庄严隆重和充满欢乐的气氛
• 这些特征是文艺复兴晚期手法主义的发展
巴洛克教堂的兴建
• 社会背景:
• 宗教与现实有了密切联系 • 在中小型为主的教堂中投入了感情因素 • 建筑和艺术处理多样化,追求自由表现
(3)立面上,打破16世纪与17世纪惯用的双层立面构图定 势,以巨大的科林斯壁柱支撑着一个大山花,其内再由两 颗独立的爱奥尼立柱支撑着圆弧形门廊,充满强烈的动态 感。
教堂前有一微型小广场,像是有意模仿圣彼得教堂广场。
以巨大的科林
斯壁柱支撑着 一个大山花, 其内再由两颗 独立的爱奥尼
圣 安 德
立柱支撑着圆
罗 马 的 圣 卡 罗 教 堂
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 有强烈的光影效果。
罗 马 的 圣
卡 罗 教 堂
罗
内部借助椭圆形的藻
马
井形成一个神奇美丽
的
的空间,内部墙面几
圣
乎没有直角,完全是
卡
由曲面构成,凹凸变
罗
化,动感十足。
教
堂
罗 马 的 圣
卡 罗 教 堂
3、罗马圣安德烈教堂
罗 马 的 西 班 牙
大 台 阶
广 场
圆弧形的阶梯由低 向高延伸,宽大 而松散,极具动
罗 马
态效果,它的走
的
向对轴线做了略 微修正,以便和 教堂之间的方尖
西 班
碑相互对位。
牙
大
台
阶
广
场
在靠近弧形梯段逐渐的 弧形栏杆的怀抱下, 一座方尖碑拔地而起, 成为大台阶与顶部圣 三一教堂的过渡元素, 使之成为一个和谐的 整体,在这个环境中 大台阶作为一个通往 广场和教堂的功能构 件,已升华为整个广 场空间的艺术主体和 视觉中心,也成为罗 马城市设计中最富有 艺术特色的开放空间, 并巧妙地连接了两个 不同高度的空间,形 成一个更大的城市空 间。
巴洛克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巴洛克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巴洛克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巴洛克艺术,西⽅艺术史上的⼀个时代,⼤致为17世纪。
其最早的表现,在意⼤利为16世纪后期,⽽在某些地区,主要是德国和南美殖民地,则直到18世纪才在某些⽅⾯达到极盛。
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在风格上极为复杂,但⼀般来说,反映了⼒图寓感情于具有感性吸引⼒的形式之中的愿望。
最常见的特点是⽓势雄伟,⽣⽓勃勃,有动态感,⽓氛紧张,注重光和光的效果,擅长于表现各种强烈的感情⾊彩和⽆穷感,颇有打破各种艺术界限的趋势。
巴洛克时期艺术的庄严⾼贵特点,来⾃⽂艺复兴时期所发扬的古典古代艺术精华,同礼教观念的约束作⽤的结合。
关于baroque ⼀词的起源,公认的看法是源出葡萄⽛语barroco(西班⽛语barrueco)⼀词,意为“不合常规”,特指各种外形有瑕疵的珍珠。
法语形容词baroque由伊⽐利亚语派⽣⽽成,后从法语原封不动地移⼊英语。
17世纪末叶以前最初⽤于艺术批评,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的,稀奇古怪的,因⽽也是离经叛道的事物。
到18世纪⽤作贬义,⼀般是指违反⾃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做法。
在19世纪中叶之前,依然⽤作贬义⽽⾮艺术风格名称,直到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发表《⽂艺复兴与巴洛克》(Renaissance und Barock, 1888)⼀书,对巴洛克风格这个问题才作了系统的表述发展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在风格上极为复杂,但⼀般来说,反映了⼒图寓感情于具有感性吸引⼒的形式之中的愿望。
最常见的特点是⽓势雄伟,⽣⽓勃勃,有动态感,⽓氛紧张,注重光和光的效果,擅长于表现各种强烈的感情⾊彩和⽆穷感,颇有打破各种艺术界限的趋势。
巴洛克时期艺术的庄严⾼贵特点,来⾃⽂艺复兴时期所发扬的古典古代艺术精华,同礼教观念的约束作⽤的结合。
关于baroque⼀词的起源,公认的看法是源出葡萄⽛语barroco(西班⽛语barrueco)⼀词,意为“不合常规”,特指各种外形有瑕疵的珍珠。
巴洛克时期器乐的发展历程

8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4/ 03运动,从而发出美妙的声音。
最初,羽管键琴的形状是四角形的,到了17世纪,羽管键琴的形状变成了翼状三角形,琴弦水平排列,与琴键平行。
15世纪时,羽管键琴的音域为3个八度;16世纪扩大到4个八度,直到18世纪扩大到5个八度。
维吉那琴(旧式方形钢琴)是一种小型的羽管键琴,它有一个长方形的盒子(通常没有腿),弦位于对角线。
因为它发出的声音甜美、悦耳,类似于少女的音色一般,因此它还被称为处女琴(virginale )。
这种乐器流行于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上半叶的英国上流贵族女性阶层中。
维吉那琴的琴弦与键盘平行,每音一弦,演奏者一般可放置在腿上进行演奏。
(二)弦乐器在巴洛克音乐文化中,弦乐器音乐也得到了发展。
这主要归功于弦乐器的发展和改进。
弦乐器分为两大类:弦乐器类和弹拨乐器类。
现代弦弓乐器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它们的前身都是中提琴。
它们出现于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
由于音色柔和,它们在当时的管弦乐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提琴(意大利语:Viola )——是一种古老的弓弦乐器,指板上有五线谱。
中提琴由西班牙文vihuela 发展而来。
由于中提琴的初始尺寸较大,人们在演奏时要坐在两腿之间或侧放在大腿上,因此该乐器被称为viola da gamba ,即脚踏中提琴。
在17-18世纪,中提琴和甘巴(当时的古大提琴)常作为独奏、合奏和管弦乐队乐器被广泛使用。
大提琴出现于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
属于拥有低音和高音区的弦乐器,从十六世纪上半叶开始为人所知。
大提琴的结构与小提琴相同,但尺寸要大得多。
他们坐着演奏大提琴,将大提琴放在自己面前,用一条带尖(尖顶)的特制腿将大提琴放在地板上。
四根弦以五度为单位进行调音。
因此,大提琴的音域非常大(大提琴的音域达到5个八度),音色也极为丰富。
巴洛克时期的第二大类弦乐器是弹拨乐器,其中最常见的是鲁特琴(英文:Lute ,源自阿拉伯语:Al'ud-“木头”)。
《巴洛克风格》课件

巴洛克艺术的动态和情感表达启 发了浪漫主义艺术家,如德拉克
洛瓦等。
巴洛克艺术在19世纪末和20世 纪初的复古主义潮流中再次受到 重视,影响了许多艺术家和设计
师。
03
巴洛克建筑风格
巴洛克建筑的特点
丰富的细节
巴洛克建筑注重细节的装饰,常 常使用雕刻、浮雕和壁画等手法 来增加建筑的视觉效果。
光线和阴影的运用
巴洛克建筑善于运用光线和阴影 ,通过精心设计的窗户和光影效 果来营造神秘和神圣的氛围。
01
动态与复杂的外观
巴洛克建筑强调动态和复杂的外 观,通过使用曲线、涡卷和复杂 的装饰来创造动态感。
02
03
宏伟的规模
巴洛克建筑追求宏伟和壮观,通 过庞大的规模和气势来展现权力 和宗教的威严。
04
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品
对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影响
巴洛克绘画所呈现出的富丽堂皇的效 果,也对建筑和室内设计产生了影响 ,成为欧洲宫廷和教堂建筑的重要风 格之一。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伦勃朗 (Rembrandt)
荷兰画家伦勃朗也是巴洛克绘画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以深邃的光影处理和情感表达著称 。
巴洛克绘画的影响
对后世绘画的影响
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巴洛克绘画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成为欧洲艺术史上重要的流派 之一。
巴洛克绘画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戏剧性 ,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也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价 值观念。
总结词
巴洛克风格对欧洲艺术和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影响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等后续艺术风格,还对现 代艺术和设计产生了影响。
详细描述
巴洛克风格在欧洲艺术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又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 义等后续艺术风格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巴洛克风格中的一些元素也影响了现代艺术和设计,如现代建筑 中的曲线和动态构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巴洛克服饰的发展历程论文中文题目巴洛克服饰的发展英文题目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Baroque学生姓名王学峰班级学号 201113010404指导教师袁仄王子怡2012年 6 月 20日巴洛克服饰的发展历程摘要本文论述了巴洛克服饰的发展历程。
介绍了什么是巴洛克风格,这种风格的来源和起因,这种风格兴起的时代以及历史背景,这种风格在服装上的应用与体现,以及这种风格的服装兴起时期前前后后的历史背景以及那时的服装风格与特点。
通过巴洛克服饰其发展过程的深入研究,对当今服装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巴洛克风格;服饰;应用。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Baroque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roque, discusses what Baroque is, its origin, background, its application and reflection on customs. By doing this, we will benefit a lot .Key words: Baroque; customs; application.目录1. 前言……………………………………………………………………………………1.1研究巴洛克服饰发展历程的重要意义…………………………………………2.什么是巴洛克风格……………………………………………………………………3.巴洛克风格产生的历史背景………………………………………………………4. 巴洛克风格前期的男装………………………………………………………………5.巴洛克风格的后期……………………………………………………………………6. 克风格后期的男装…………………………………………………………7. 格后期的女装…………………………………………………………8.巴洛克时期的服饰与图案……………………………………………………………9.巴洛克时期的饰物与装饰……………………………………………………………10.洛克风格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11.结论…………………………………………………………………………………12.参考文献………………………………………………………………13附录……………………………………………………………………………………1.前言1.1 研究巴洛克服饰发展历程的重要意义巴洛克时期的服装风分为早起的荷兰时期以及后期的法国时期,主要兴盛于17世纪,研究这个时期的服饰风格对当今以及以后的服装的发展与改进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2. 什么是巴洛克风格巴洛克时期是一个崇尚高度华丽的年代,这一时期追求新奇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大胆融合。
在服饰上也一改以前灰暗而直板的艺术风格,把目光从人体移到了人与自然的联系上。
服装变得自然、松弛的同时,装饰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并趋向奢侈。
源出于葡萄牙语Barcoo或西班牙语barrueco,意思是变异的珍珠,其实这也是对这种华丽风格的讽刺.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稀奇古怪,也就是违背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事物。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7世纪初的意大利罗马,全盛与17世纪,18世纪开始逐渐衰落,前后持续大约150年。
巴洛克艺术有着浓重的宗教倾向,其作品充满着激情,风格华丽,带有享乐主义情调,它突破了文艺复兴以来古典主义的理性,均衡,典雅的风格局限,为后来各类艺术风格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3.巴洛克风格产生的背景17 世纪到18世纪初,欧洲极为动荡,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激烈斗争,使欧洲各国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荷兰、英国先后步入资本主义社会,法国则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的专制政体。
然而,欧洲的王公贵族们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追求豪华,讲究排场成了表现权势的社会性、政治性的需求。
在这样一个男性大显身手的时代,必然产生以男性为中心的强有力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所谓的巴洛克艺术风格。
在服装史上,也把17世纪初到18世纪初这一个世纪间服装文化的奇异变迁称作“巴洛克时期”。
4.巴洛克前期的男装这一时期又称为荷兰风格时代。
那时荷兰盛行将拉巴领(Rabat)披在肩上,这是一种带花边的方形领子.外套是繁多装饰性强的排扣,同时裤子到膝盖那么长,裤腿包裹着大腿,下面是长袜。
女性从这时不用裙撑,但为了支撑,裙子常常要有三层套着穿,显得臃肿。
上衣分齐脖花边大领和坦露至胸口两大类。
袖子也很有特点,一节节的箍起来,就像香肠一样。
5.巴洛克风格后期的男装到了1650年以后,法国风格便成了主宰。
在路易十四倡导下,法国树立了全欧洲文化、经济和政治的风气。
许多关于文明的概念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传媒此时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一时期主要是使用大量的缎带、复杂的花边。
这是一个花边、缎带、长发和皮革的时代。
这一时期也就是现在最常说的那种巴洛克风格。
法国的时尚业在17世纪达到繁盛,时装出口到其他国家,穿戴整齐的时装模特们被送到外国宫廷,以便于最新的风格被迅速传播。
从此,法国巴黎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时装不可取代的时尚中心,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男子服装在这一时期变化最为突出,上衣达布里特在变长之后,到法国风格时代急剧缩短,但还保留了达布里特原有的基本特征,如前襟排扣、小立领、腰饰,袖子变为中长袖,有切口装饰,袖口饰有折返袖口布或翻边。
另有无袖的达布里特,并佩有绶带以表示身份。
后来达布里特越变越短,最后从服装史的舞台上消失。
继之出现的是三件套组合服装,上衣称为鸠斯特科尔,意为紧身合体的衣服。
这是一种衣长及膝的长外衣,收腰,下摆向外扩开,口袋位置很低,在视觉上感到造型重心下移。
无领,前门襟缀有密密的一排纽扣,袖子从上至下,逐渐增大,至袖口加有可翻折的袖边,用纽扣固定。
第二件是与长外衣配套的背心,称作维斯特(vest)的背心。
也是收腰,后背开衩,前门襟与外衣相同,密缀纽扣。
起初有长袖,后采演变成无袖的背心,衣身也变短。
维斯特作为室内服使用,外出或出席正式晚会时,一定要在外面穿上鸠斯特科尔。
由于鸠斯特科尔用料过于奢华,遭到政府禁止,人们就把华美的面料用在维斯特上。
第三件是裤子,分为两种:一种称作莱因伯爵裤,又译为朗葛拉布。
裤长及膝,外形象裙子,基本形制是宽松的半截裤,有的也做成裙子,腰部有碎褶。
另一种叫克尤罗特,长度与鸠斯特科尔的下摆平齐,或略长于下摆,在膝下用缎带扎住,衣料与上衣相同,不饰刺绣。
这一时期的男装极重视细部的装饰,如在上衣门襟和扣眼处用金绠子装饰,天鹅绒或织锦面料上衣中的金银丝刺绣,都十分华贵炫目。
扣子用料有金、银、珠宝,成为纯粹的饰品。
当金银丝织物被禁之后,缎带装饰盛行开来,成为服装的重要装饰之一。
此外,在膝盖、鞋面处也常缀有缎制蝴蝶结,使男装在追求豪艳时有女性化倾向。
6.巴洛克后期的女装女装的特点是大量褶皱和花边。
无数的花饰。
领口边缘用花边镶嵌,或是系一小段丝绸打上花结。
衬衫肥大,袖子有长有短,都镶着大量花边,有时候袖子打成很多段,每段都镶嵌花边,非常华丽。
其中最突出的是改变了以前过度夸张的形式,摒弃了裙撑,腰线上移,有明显的收腰,把女性身材勾勒得平缓、柔和而自然。
裙子仍然时兴蓬松的,不过不是用支架撑起来而是用多穿裙子的方法。
因为在腰间打摺所以显得膨大起来。
最外层的裙子从腰开叉向外翻,和里面的衬裙用不同颜色和质料产生漂亮的对照,有时还用花结或是扣子系起来,好像窗帘那样的。
外裙一般颜色比衬裙深,衬裙有大量刺绣图案。
路易十四时期,也就是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是最为华丽的大团花饰和果实图案。
7.巴洛克时期的服饰与图案巴洛克时期的服装图案受到当时美术风格的影响,前期以变形的花朵,花环、果物、贝壳为题材,后期则采用莲、棕榈树叶、良苕叶形为题材。
贝壳曲线与海豚尾巴行曲线的采用,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路易十四时期,也就是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是最为华丽的大团花饰和果实图案,路易十五时期,该时期是过度时期,图案较小。
路易十六时期,已经转到了洛克克时期,时兴的花纹都是小碎花。
(注:百度图片)(注:百度图片)8. 巴洛克时期的饰物与装饰荷兰风格时期,男子盛行披肩长发,到法国风格时期,则盛行假发。
假发有长有短,烫成卷形披在头的两侧。
与男子假发相呼应的女子发型是高发髻,称作芳坦鸠,形式多样,有的为了强调高度·,也使用了假发,还用亚麻布做成波浪状的扇形扎在头上,或者用白色丽丝与缎带衬以金属丝高耸头顶。
豪华的芳坦鸠头顶上还装有宝石、珍珠等饰物。
女子在面部贴黑痣以增加容貌的魅力成为时尚,她们用薄绢或皮革剪成不同形状,染成红色或黑色,进行香化处理后贴在脸上的不同部位,以引起男子对自己容貌的注意。
此风后来扩大到男子身上,有的在面部贴有各种形状的面痣,如星形、月牙形、心形等。
轮状皱领取消后,人们可以留长发或戴假发了,但领的前面却暴露在外,因此领部的装饰尤为重要,于是领巾开始流行。
领巾有两种式样,一种叫克拉瓦特,用细亚麻布、细棉布或丝绸做成,后来出现了刺绣花纹,从原来1米长增加到2米,以显示戴领巾者的地位、财富及品位。
另一种叫斯坦科克,其区别在系法,克拉瓦特系法是将领巾折成一定宽度绕在颈上,在前面打一小结后两端自然下垂于胸前,斯坦科克则不打结,两端要么下垂,要么塞入上衣扣眼里固定。
9.巴洛克风格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Dior:超强的巴洛克设计(图片来源:)阿尔伯特·菲尔蒂(Alberta Ferrety)2011春夏女装:古巴洛克蕾丝雪纺设计香奈儿的复古巴洛克风格11结论如今科技发展迅猛,世界各国都在军备竞赛,谁是大赢家?谁能掌控最高的权利?拥有科技含量高的智能军服的国家必将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所以,想发展军事,提高自己国家的地位,智能军服的发展不容忽视。
而各种各样的智能军服必将是未来战争的一大看点。
未来的军服不单单是只配备一些基本的通讯等设备,只能部分减少外来物的冲击力对人身的伤害,穿起来重达几斤甚至几公斤的厚重的军服,相反,未来的军服应该是轻薄,能根据外部及内部环境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各种气体含量,不仅不能防止有害物对人体的伤害,而且还能高效的吸收转化有毒有害物质,达到真正的防与治。
除此之外,未来的智能军服还应该能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可以增加士兵的力量,帮助士兵跳跃数米高的障碍物,扫描周围的情况并及时报告或者紧急采取防护措施。
而且军服上有控制隐身功能的开关,并且能调节隐身的百分比。
另外,军服还应配备大量的杀伤力极强的武器,达到一件薄薄的智能军服可以达到十分强大的战斗力的目标。
最后,军装代表着军队形象和国家“名片”,从军装可以看到一国军人的军容军纪、精神风貌和一支军队的正规化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