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一学案:3.3.2+酶的作用特性、影响因素及相关实验探究
高中生物 《必修一》导学案:第五章酶的特性.doc

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二、酶的特性编制人:母祥龙审核人:李益春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2)理解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通过实验说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掌握酶的高效性、专一性;(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掌握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的影响;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感受科学的严谨性。
【学习重点】:酶的特性;【学习难点】:酶的作用条件。
【课前自主预习】使用说明:①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查阅知识超市的资料,完成以下内容②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等。
酶有哪些特性?酶的活性受哪些条件的影响?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由酶催化的。
酶所催化的反应叫酶促反应。
酶促反应中被酶作用的物质叫做底物。
经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产物。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有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催化剂的相同点:1、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化学性质及数量不变2、只能催化自然条件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3、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缩短化学反应平衡时间二、酶的特性与一般催化剂相比,酶具有以下特性:1、高效性一般而言酶的催化效率是其他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的______________倍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的化学反应。
例如,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而对蔗糖不起作用;二肽酶可以催化任何两个氨基酸组成的二肽的水解反应,但是不能催化多肽的水解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A、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曲线图B、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曲线图三、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A、温度B、PH值C、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图D、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图【课堂合作探究】使用说明:①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桌交流,用红笔做好标记。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酶》导学案-新版

第三节酶【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能够简述酶的概念,描述酶的发现过程,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观看演示实验和参加探究活动,结合教师讲解,能够说明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教学重点】酶的本质、作用及特征。
【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及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导学诱思】1.酶的发现1926年,美国萨母纳尔得到脲酶结晶,发现脲酶是蛋白质成份的。
脲酶是一种_______。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相继提取了多种蛋白质成份的酶,说明:酶是具有生物____作用的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在前体RNA合成RNA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全酶是由80%的RNA和20%的蛋白质组成,若去除全酶中的蛋白质,剩余的RNA与全酶有相同的催化作用。
有些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少数的酶是______(核酶)2.酶的本质:大多数是___________,少数是__________(又称核酶)。
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同pH、温度等密切相关。
3.酶的作用:_____________4.酶的特性(1)演示实验少许鸡肝匀浆少许MnO2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思路:问题探讨:①为什么要用新鲜的肝脏或生的马铃薯块茎?②如果本实验中鸡肝或马铃薯块茎没有被制成匀浆,你认为实验结果是否与本实验相同,为什么?(2) 加酶洗衣粉能够更加容易的清除衣服上的奶渍和血渍,却不能去油渍。
说明了酶具有___________的特性。
5.影响因素(1)注意几个概念最适温度、最适pH(2)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本质不同:高温使酶的活性不可逆的______;温度很低但在酶活性完全丧失之前酶活性很低,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可____。
【随堂练习】1.下列选项中,能说明酶本质的是()A.都具有催化作用B.催化效率高C.都有专一性D.大多数酶是蛋白质2.活细胞内合成酶的原料一般是()A.脂肪酸B.核苷酸C.氨基酸D.核糖3.能够水解唾液淀粉酶的酶是()A.淀粉酶B.蛋白酶C.脂肪酶D.核酸酶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②酶都有分解消化功能;③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酶;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专一性、高效性;⑤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⑥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⑦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起催化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⑤C.①②④⑥D.①④⑥5.一份淀粉酶能将100万份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而不能水解一份麦芽糖,这说明了酶()A.高效性、专一性B.专一性、多样性C.高效性、特殊性D.专一性、特殊性6.在高烧时,常常没有食欲,最根本的原因是()A.所吃食物未被消化B.胃没有排空C.体温超过37℃,消化酶活性受到影响D.体内食物残渣没有排出参考答案:1.D2.C3.B4.D5.A6.C。
2018版高中生物332酶的作用特性影响因素及相关实验探究学案浙科版必修1

第2课时酶的作用特性、影响因素及相关实验探究一、探究酶的专一性1.实验原理(2)用淀粉酶和蔗糖酶分别催化______________后,再用____________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红黄色沉淀来判定淀粉酶和蔗糖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索酶的________。
2.实验步骤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分析:1.实验中设置试管1、2的目的是什么?2.试管3与4的结果对照,说明什么?3.试管5与6的结果对照,说明什么?4.肽酶能催化多种多肽水解为氨基酸,是否说明肽酶没有专一性?知识整合本实验设计了1号和2号试管作为对照,3、4号是一组实验;5、6号是一组实验;两组实验都证明了酶具有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几种相似的底物发生反应。
1.下列对酶的专一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B.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只能由一种酶参与催化C.酶的专一性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关系极大D.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反映出生物体内酶的多样性2.如图表示的是某种酶作用模型。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模型可以解释酶的专一性B.a表示酶,该模型可解释酶的多样性C.a催化d分解为e、fD.该模型显示,酶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知识拓展酶具有专一性的理论假说酶具有专一性的主要理论假说有“锁钥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都强调是酶空间结构和底物空间结构的相互吻合,因此酶的空间结构一旦改变或丧失,酶的专一性也就没有了,如图是锁钥学说示意图。
.二、影响酶作用的因素1.pH对酶作用的影响(1)在一定条件下,酶作用最强时的pH值称为该酶的________。
偏离该pH,不论升高还是降低,酶的作用都会________。
(2)过酸、过碱都会使酶________,使酶永久失活。
(3)不同的酶,最适pH可能________(相同/不同)。
2.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1)在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最快时的温度称为该酶的________温度。
浙科版必修1第三节《酶》word教案

浙科版必修1第三节《酶》word教案《酶》教案一、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三节,内容主要包括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等。
教材将酶的概念和酶的发现史联系起来讲述,比较突出的体现了科学实验推动科学发展这一观点,对此教师应当明确指出。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都与酶的活动有关系。
生物体内全部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基于这点,酶和教材后面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联系紧密。
酶的化学成分与第一章第二节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的知识相关,所以本节教材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2、学术状况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酶已有较多接触,关于酶的概念以及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特点,学生具有初步的印象。
酶的专一性、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学生设计实验、主动探究,理解及操作上可能会有相应的难度;如何通过对比、归纳以及联系酶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代谢与酶的密切关系,从而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另外,本节课有较多的资料、图表及课外阅读,学生如何分析阅读,需要较强的理解、分析、驾驭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将知识点联系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明酶的催化机理和特性。
2.正确分析各种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3.举例说明酶的效率和特异性。
[过程和方法]1.尝试通过与无机催化剂的对比,归纳、整理出酶的催化特性。
2.运用实验设计原则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1.2.通过讨论分析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3.体验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促进关系,体验生命科学价值学习教育。
4、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我们先来看一个方程式。
(ppt展示:n2+3h22nh3)这是一个化学反应,这个反应的进行需要哪些条件?【学生活动】高温、高压、催化剂。
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

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第一篇: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酶》教学设计设计者:01 授课内容:酶及其有关实验探究授课对象:高二学生教材:浙科版生物学必修1一、设计理念新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对基本生物学知识、生物学观点、生物学情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二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酶》这一节,既有丰富的生物学史实资料,还有现代生物技术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又不乏热点新闻、医疗健康这样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生活实例。
在学教过程中,加入这些生活实例,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更乐于探究新知识,进而获得自己独特的对生物学的理解、感受和体验。
本节课对于师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共同发展的平台。
在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同时,贯穿有关生活实际的内容,也能够较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
同时,学生在学习有关酶的实验探究方面,可以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想和发现。
倡导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路。
二、学习任务分析《酶》这一节内容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细胞与能量的关系,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后,对细胞代谢的进一具体步探究。
同时,也为即将学习的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因此,酶的学习体现了教材编排的延续性和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此外,本堂课对实验探究的学习较多,因此,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好时机,教师可在课堂上加强实验技能的说明和实验操作的讲解。
教材多结合图片及视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懂得实验探究在生物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普通中学的高二学生。
他们接触生物学时间不长,还不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学的学习也是较为薄弱的。
然而,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们需要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2酶是生物催化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

(3)测试评价:通过课堂小测试或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和错误观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
2.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反思: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
(2)自我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自我改进:让学生根据自我评价的结果,制定改进措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部分学生依赖老师讲解,缺乏自主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2.实验操作不规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3.课堂氛围不够活跃: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过于沉默,缺乏主动参与和提问的意识。
(三)改进措施
1.加强自主学习指导:通过设计预习任务、提供学习资源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作业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正,对正确的答案给予肯定。
(2)作业点评:在课堂或微信群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作业反馈:及时将作业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3.学生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酶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掌握不同条件下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高中生物 《酶》教案 浙科版必修1

必修1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第三节酶
一、教学目标:
1、简述酶的概念
2、描述酶的发现过程,认同像酶发现过程那样,科学是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观点。
3、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感受生命活动的复杂性。
4、举例说明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逐步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酶的概念、本质、作用和特性。
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七、板书: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第二节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一、扩散:扩散是分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
二、渗透: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1、红细胞涨破、皱缩实验
2、成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的实验
三、
被动转运
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否否
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是否
主动转运低浓度—高浓度是是
胞吞和胞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八、作业设计。
生物3-3-2《酶的作用特性、影响因》(浙科版必修1)(共50张PPT)

1.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 这是因为加热会( A.提高淀粉酶活性 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防止玉米粒发芽 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
解析 甜玉米在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会在酶的作 用下转化为淀粉,放在沸水中可破坏酶的结构, 使酶失去活性,所以可溶性糖不能转化成淀粉。 答案 D
实验处理
试管
组别 加入质量分数为
3 %H2O2溶液/mL
试管1 2
温度
加入试剂
常温
试管2
2
90 ℃
试管3
2
常温
2滴质量分数为3.5 %FeCl3溶液 2滴质量分数为20 %肝脏研磨液
试管4
2
常温
对该实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上表的实验处理中,研究了温度和催化剂两 个自变量 B.试管2中因为没有加入任何剂试,所以应为空 白对照组 C .若试管 4 和试管 1 组成对照实验,可说明酶具 有催化作用 D.若要研究酶的高效性,可选用的实验组合是试 管4和试管3 解析 本实验的研究的实验因素为温度和催化剂, 而试管1未做处理,为空白对照。
3.探究pH对H2O2酶的影响 (1)实验原理 肝脏中的H2O2酶能将H2O2催化分解成H2O和O2。用不同的pH 缓冲液处理H2O2酶和H2O2,收集O2的产生量,比较在不同pH 下H2O2酶的催化活性。 (2)实验思路 H2O2溶液+酶液pH1 H2O2溶液+酶液pH2+其他条件检测 ― ― → O2的产生量 „ H2O2溶液+酶液pHn
【巩固】 下 图是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情况,由图 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不同酶的活性有着不同的pH范围 B.不同的酶有着不同的最适pH C.低于或高于最适 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 丧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酶的作用特性、影响因素及相关实验探究一、探究酶的专一性1.实验原理(2)用淀粉酶和蔗糖酶分别催化______________后,再用____________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红黄色沉淀来判定淀粉酶和蔗糖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索酶的________。
2.实验步骤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分析:1.实验中设置试管1、2的目的是什么?2.试管3与4的结果对照,说明什么?3.试管5与6的结果对照,说明什么?4.肽酶能催化多种多肽水解为氨基酸,是否说明肽酶没有专一性?知识整合本实验设计了1号和2号试管作为对照,3、4号是一组实验;5、6号是一组实验;两组实验都证明了酶具有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几种相似的底物发生反应。
1.下列对酶的专一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B.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只能由一种酶参与催化C.酶的专一性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关系极大D.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反映出生物体内酶的多样性2.如图表示的是某种酶作用模型。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模型可以解释酶的专一性B.a表示酶,该模型可解释酶的多样性C.a催化d分解为e、fD.该模型显示,酶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知识拓展酶具有专一性的理论假说酶具有专一性的主要理论假说有“锁钥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都强调是酶空间结构和底物空间结构的相互吻合,因此酶的空间结构一旦改变或丧失,酶的专一性也就没有了,如图是锁钥学说示意图。
二、影响酶作用的因素1.pH对酶作用的影响(1)在一定条件下,酶作用最强时的pH值称为该酶的________。
偏离该pH,不论升高还是降低,酶的作用都会________。
(2)过酸、过碱都会使酶________,使酶永久失活。
(3)不同的酶,最适pH可能________(相同/不同)。
2.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1)在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最快时的温度称为该酶的________温度。
在此温度以上或以下酶活性均要________。
(2)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的________遭到破坏,温度升高后,酶________恢复活性。
但高温会导致酶发生________,使其永久失活。
(3)不同的酶,最适温度可能________(相同/不同)。
3.探究pH对H2O2酶的影响(加试)(1)实验原理肝脏中的H2O2酶能将H2O2催化分解成H2O和O2。
用不同的________处理H2O2酶和H2O2,收集O2的产生量,比较在不同pH下H2O2酶的________。
(2)实验步骤①取上图装置,向反应小室加入________的过氧化氢溶液和________的缓冲液。
②将________的8片滤纸片放在新鲜肝匀浆中浸泡1 min,然后取其中________贴到反应小室一侧内壁上。
③________反应小室,适宜时间后,读取量筒中水平面的刻度并作好标记,然后记录。
④反复冲洗反应小室,________实验,测量在pH6.0、pH7.0、pH8.0下过氧化氢在酶催化下释放的________。
下面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影响的实验,已知淀粉和碘—碘化钾会生成蓝色,可以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请分析: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能否在反应后加入本尼迪特试剂观察是否有红黄色沉淀生成,来判断试管中的淀粉是否分解了?2.能否选用过氧化氢酶和H2O2作为实验材料?3.为什么要在加入淀粉酶溶液之前控制好各自的温度?4.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知识整合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因为过氧化氢本身在不同温度下就存在分解速率的差异,会干扰实验结果。
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37 ℃时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者偏低,酶的活性都会下降。
3.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 ℃左右,最适pH为8左右B.当pH为8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C.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随之变化D.当pH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4.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 ℃,则反应速率上升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C.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D.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知识拓展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除了酶活性,还有其他的因素(1)底物(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1)①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
②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就达到了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几乎不再改变,这是受酶浓度或酶活性的限制。
(2)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2)在底物足够、其他条件固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1.随食物进入胃内的唾液淀粉酶不再消化淀粉的原因是()A.酸碱度改变使酶失活B.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一次C.温度改变使酶失活D.胃中已有淀粉酶2.如图为蔗糖酶作用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蔗糖酶的化学本质是RNAB.该示意图说明酶具有高效性C.一分子蔗糖可以水解为2分子葡萄糖D.蔗糖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是因为它们不能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3.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酶的作用受许多因素影响”的是()A.平原地区的人进入西藏后会产生“高原反应”B.人发高烧后食欲下降C.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食物中的淀粉水解D.用沸水浸泡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4.下列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B.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本尼迪特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碘化钾溶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5.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 ℃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
请回答下列问题:(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________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的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一、基础梳理1.红黄色(2)淀粉和蔗糖本尼迪特专一性2.无红黄色沉淀无红黄色沉淀有红黄色沉淀无红黄色沉淀无红黄色沉淀有红黄色沉淀问题探究1.起对照作用,用以证明淀粉和蔗糖是非还原糖。
2.说明淀粉酶只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蔗糖,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3.蔗糖酶只能分解蔗糖,不能分解淀粉,蔗糖酶具有专一性。
4.不是。
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几种相似的底物,肽酶催化的是多肽类物质的反应,也说明其具有专一性。
拓展应用1.B2.B[反应中a与d结合,反应前后a没有发生变化,则a表示的是酶;d分解为e、f。
在底物b、c、d同时存在时,a只催化d的反应,说明了酶的专一性;图中只有一种酶,不能明确表示酶的多样性。
]二、基础梳理1.(1)最适pH下降(2)变性(3)不同2.(1)最适下降(2)空间结构仍能热变性(3)不同3.(1)pH缓冲液催化活性(2)①适量pH5.0②大小相同2片③翻转④重复上述气体量问题探究1.不合适。
因为这个实验要严格控制温度,而本尼迪特试剂的反应需要热水浴加热。
2.不能。
因为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也会加快。
3.酶具有高效性,若在控制好各自的温度之前加入淀粉酶溶液,会使淀粉酶与淀粉的接触发生在同一种温度的环境下,不利于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高低的区别。
4.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在37 ℃时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者偏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拓展应用3.A4.C[在A点时,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表明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课堂小结一种底物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最高明显降低当堂检测1.A2.D[此图表示酶的专一性,蔗糖酶只能催化分解蔗糖,而不能催化分解麦芽糖,其原因是酶与底物不能结合。
蔗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脱水缩合形成的二糖。
]3.A[高原反应是因缺氧造成的。
]4.B5.(1)油脂缓冲(2)蛋白质(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包括55~65 ℃)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若所测得的数据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