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测听检查及听力图分析

合集下载

实验十二 电测听 PPT课件

实验十二 电测听 PPT课件
当任一耳听力损失达Ⅴ级者,需计算双耳平均 听阈,评定听力损失或噪声性耳聋。或者当高频时 (3000,4000,6000HZ)任一频率听力下降 ≥30dB,也可直接计算双耳平均听阈,根据计算结 果评定听力损伤及噪声性耳聋。
高频


级级

N1(<25dB)
D(26-40dB)
E(40-)
职业性噪声听力损伤分级
轻度听力损伤:26-40dB 中度听力损伤:41-55dB 重度听力损伤:56-70dB 噪声性聋: 71-90dB
二:实验内容
1实验目的: 1.1掌握电测听的原理及方法。 1.2熟悉听力损伤的分级并对结果作出相应的卫生学评价。
2实验原理
2.1仪器的主要部件: 2.1.1音频振荡器;既纯音发生器,可发出不同频率的纯 音,经多级放大后达测试要求。
2.1.2噪声发生器;测听力时作掩蔽声。 2.1.3耳机;分气导和骨导两种耳机。 2.1.4衰减器;既声音强度调节器,用以控制耳机输出的 纯音和噪声的强度。
实验十二 电测听
一:理论知识复习
1外界声波传入听觉的途径:1)气传导,声波——外耳道—— 鼓膜 振动——听骨链——内耳卵 圜窗——前庭膜——外淋巴振 荡——内 淋巴振荡——基底膜听毛细胞振荡——神经纤维兴 奋——为听神经——中枢——音响感觉;2)骨传导,声波—— 颅骨——内耳。 2相关名词:噪声;永久性听阈位移(PTS);暂时性听阈位移 ( TTS );V型下陷。
N2(<25dB)
A(26-45dB)
B(46-60)
C(66-)
正常


其它





1)右耳平均听阈 = HL500HZ+HL1000HZ+HL2000HZ 3

3分钟教你看懂听力图

3分钟教你看懂听力图

导读来做耳科检查之后,就会制作出听力图,小小听力图涵盖了所有听力的信息,能完整反应一个人的实际听力状况,但是我们很多家长却不懂该怎么看这个报告,如何从听力图中得到相关的信息,本文为大家介绍主观测听的纯音听阈测试,让大家能够看懂听力图带给我们的信息。

听力图的解析图一:空白听力图 首先我们先来看这个空白的图,分析它的基本信息。

听力图上分为自上至下的纵坐标,自左向右的横坐标,纵坐标表示声音的强度,从上往下逐渐增强,打个比方:人平和说话的声音强度在60分贝,人大声说话可以到80分贝,飞机起飞的声音可以达到100分贝以上。

横坐标表示声音的频率,从左到右逐渐递增。

250HZ以下为低频段,500~2000HZ为中频段,4000HZ以上为高频段。

举一个生活常见的例子,将打鼓的声音和敲锣的声音比较,敲锣的声音频率要比打鼓的声音的频率高出不少,敲锣的声音比较尖锐,敲鼓的声音比较低沉。

然后在图中有一个像香蕉一样的图像,这里代表的是人的言语声范围。

这就是临床上大家听到很多话说:小孩子的听力进入香蕉图了,言外之意就是能够听到绝大部分言语声,才能够进一步进行言语交流。

最后在图中的最上方有三排阴影,这里表示的是正常人的听觉范围。

所以将一张空白的听力图全面解析一下,就可以变成如图二般丰富的信息。

图二:听力图解析 注: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讨论过声波的一些基本特性,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点击超链接去回顾一下,加深理解。

听力曲线及分级图三:听力曲线 纯音听力计可通过音频振荡产生不同频率的单一纯音,其强度(声级)可以调节。

然后我们通过听力计给声,由受试者自己判断是否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以每个频率能听到的最小声音强度为听阈,将各频率的听阈在听力坐标图上连线,即听力曲线(如图三所示)。

然后计算平均听力:将500HZ、1000HZ、2000HZ和400 0HZ四个频率的听阈相加后除以4(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年颁布标准)。

所以我们可以计算出图三患者的平均听力为:(35+55+65+80)/4=58.75 dBHL。

听力检查法PPT幻灯片

听力检查法PPT幻灯片
8
盖莱试验(Gelle test ,GT)鼓膜完整者,
检查镫骨是否活动 方法 记录: (+)阳性 (-) 阴性 耳硬化或听骨链固定者为阴性
9
10
纯音测听
目前唯一能准确反映听敏度(听力损失程度)的行为测 听法。估计听觉损害的程度,对耳聋类型和病变部位 作出初步判断。
气导听阈代表中耳传音功能 骨导听阈代表内耳功能 听阈 足以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强 掩蔽(masking process) 平均听阈:将语言频率即500Hz、1000Hz和
气骨导差以低频区明显
13
感音神经性聋
气骨导一致性下降
14
混合性聋
➢气导,骨导听阈皆提高 ➢有气骨导差
15
骨导听力曲线可在1000Hz或2000Hz区呈“V” 形下降,称卡哈切迹(Carhart ’s notch)。
典型卡哈切迹为 阈值提高15dB 左右
16
小结
17
阈上听功能测试(确定病变部位的纯音测
听觉生理
从耳廓、外耳道、中耳、内耳到听中枢的听觉传导 通路上,每个部分都有着特殊的生理意义。
3
音叉试验(tuning fork test)
音叉试验是门诊常用的基本听力检查方法之 一
优点 :器械简单,方法易行,初步鉴别耳聋性
质,可验证电测听结果的正确性
缺点 :不能准确判断听力损失程度 组成: 5个C调倍频程频率音叉
6
韦伯试验(Weber test,WT):又称骨导
偏向试验,系比较两耳骨导听力的强弱。 取振动的音叉柄底置于颅面中线,让患者 比较哪一侧耳听到的声音较响。
韦伯试验: (=)示无偏向,表示听力正常或两耳听力 相等
“ →患耳” 示偏向患耳(或耳聋较重侧), 表示该患耳为传导性聋

最新整理电测听检查及听力图分析学习资料

最新整理电测听检查及听力图分析学习资料

电测听检查及听力图分析一、电测听仪类型电测听仪因用途不同大概分为以下五类:(一)纯音电测听仪: 以纯音听阈为主进行听能力测试的仪器。

(二)手动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改变,结果记录均为人工操作的仪器。

(三)自描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选用,信号的改变,听力结果曲线的描记是由受试者操作马达开关而自动完成的仪器。

(四)语言电测听仪:以语言为测试材料,以语言可懂度判断听力状况的仪器。

(五)筛选电测听仪:频率较少,通常用于较大范围人群体检筛查的仪器。

二、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电测听仪的构成主要取决以下因素:(一)人的听域范围在0 至20000Hz 以内,而满足日常生活的听域范围0 至10000Hz 即足够。

通过听力学实践,人们认识到选取1000Hz 为中心的11 个频率作为气导域值测试点,基本能反映人的听力状况。

这11 个频率分别是:125、250、500、1000、1500、2000、3000、4000、6000、8000 和10000。

(二)声音向内耳传递时,空气传导占主流,颅骨亦有这方面的功能,根据颅骨的结构,人们选取了250、500、1000、2000、4000Hz 五个倍频程频率对骨传导状况进行测试。

(三)为了规避测试较差耳时,因颅骨的传递产生伪听力,需对好耳实施声掩盖,听力学实践证明:越接近测试声频率的掩盖越有效。

国际通常的做法是从通过窄带滤波器的白噪声中获得相应的掩盖声。

白噪声的特点是:6000Hz 以下能量分布基本均匀,6000Hz 以上能量明显衰减。

(四)充分满足听力测试的声能量是:气导130dB(SPL)、骨导80dB(SPL),而强度的衰减和提升起码要有1dB、5dB 两个阶。

(五)测试信号的显现,要有高质量的开关特性,不同时间间隔的通断控制,不同增量的幅度调制。

鉴于上述要求,目前的电测听仪主要工作原理是:纯音振荡器产生气、骨导所需要的高精度正弦信号,频率误差<±3%,80 年代以后的机器多采用CPU 控制的,由运放、A/D 转换器构成的数控振荡器。

纯音电测听检查操作规程

纯音电测听检查操作规程

纯音电测听检查操作规程
1.测试前嘱受试者取下眼镜、头饰等,将耳机和头之间的头发拨开,由主试者为其戴好耳机。

2.听力测试前应向受试者说明测试声音信号的音调顺序和左右耳顺序,出现任何干扰的情况时可提出暂停测试。

3.用1000Hz的测试音、40dB听力级给受试者测试耳。

如无反应,则以10dB一档增加测试音的声级,直到受试者作出反应。

然后将测试音完全衰减,再逐渐增加测试音的声级,直到发生反应。

间隔1至2秒再在同听力级上给测试音,如前后反应一致即可进行听阈级的测量。

4.第一步:按测试音的给声顺序用比受试者反应的听力级低10dB的声级给出第一次测试音。

如不能作出反应,则以5dB一档增加测试的声级,直至作出反应。

第二步:在受试者作出反应后,将该测试者的声级降低10dB,然后再以5dB 一档递增。

反复直到3次给声中有2次反应出现在同一听力级为止。

第三步:测试下一个频率,从低于刚测试过得频率能引出反应的声级10dB处开始,如有必要,可再低一些,如此测完一耳所有频率的听阈并用相同的方法测试另一耳。

5.绘制出听力图。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预防医学门诊部。

电测听

电测听

电测听一、目的测定听力损失的类型;确定听阈提高的程度(听觉的灵敏度);观察治疗效果和病程中的听阈变化。

是临床听力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测听项目。

二、基本概念听觉系统可视为一频谱分析器。

这种频率分析功能,虽主要在内耳及其后逐级中枢,但实质上是从外耳、中耳即巳开始。

人们期望从听力图对耳聋进行定性、定量和定位诊断,实际上听力图更多的反映外耳、中耳及内耳的功能变化,因一侧大脑皮层病变,几乎不影响纯音听力图。

三、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准确而符合标准的纯音听力计;符合标准的隔音室;经过严格训练的测试人员。

四、测试环境测听室的环境噪声,可使测试纯音受到掩蔽,听阈提高。

故测听室内环境噪声的声压级按GB7563-87要求,不应超过规定的数值。

测试过程,测听室内不应出现无关事件或他人干扰。

室温应在15~350C,相对湿度在30%~90%,定时换气。

测试者能清楚看到被试者的行为,而被试者不应看到测试者的动作、仪器显示部分及测试结果。

五、测试步骤测试前准备耳镜检查了解外耳道及鼓膜情况。

详细记录包括姓名、年龄、听力计型号、日期,简单询问病史,从对答中了解受试者听力损失情况,初步了解听力损失程度。

仪器准备电源接通后预热10分钟。

去除受试者眼镜、头饰、助听器等,向受试者说明如何配合检查。

测试方法先测较佳侧气导,从1kHz开始,后测2、3、4、6(8)kHz,再测125、250、500、1kHz。

两次1kHz 阈值差别大于10dB,应重测。

如两倍频程频率阈值相差>20dB应测半倍频。

骨导通常仅测0.25~4kHz。

从250Hz开始。

六、纯音听力图分析要点1.确定是否真实可信。

2.分析听力图时,除考虑外耳、中耳及内耳病变,还要考虑高级中枢功能、生理及心理状态。

500Hz以下为低频,500~2000Hz为语频(中频),3000Hz以上为高频。

0dBHL代表正常人对不同频率纯音听阈的声压级的均值。

听力计各纯音信号保持允许失真程度的强度极限,称为最大输出。

纯音听阈测听

纯音听阈测听

听力计简介
1)气导测听:通过空气传导来检测 听力。
耳机:蓝色----左耳,红色----右 耳
2)骨导测听:通过振动乳突部位来 检测听力。
3)手持开关:听力损失者在听到声 音后按动此开关。
听力计的日常检查
听力计属强检设备
每年必须送当地计量部门校准
A级校准:(常规主观检查)由测试者在不用仪 器的情况下通过主观聆听和观察了解听力计是否 正常。
纯音测听:通过气导耳机和骨导振子传 声,由此判断人耳在各个频率上所能听 到的最轻的声音。
听阈:在规定条件下,以一定规定的信 号进行的多次重复试验中,对一定百分 数的受试者能正确判别所给信号的最低 声压。
气导(air conduction):声音在空
气中经过外耳、中耳传到内耳的过程
骨导(boneconduction):声音激
听力分析------听力图
纯音听阈图以横坐标示频率(Hz),纵坐标示声 强级(dB),用下表所列的相应符号,将受试耳 的听阈记录于图中。再将各相邻音频的气导听阈 符号连线,骨导符号不连线,如此即可绘出纯音 听阈图(或称听力曲线)。
根据纯音听阈图的不同特点,可对耳聋作出初步 诊断。
纯音听阈图记录符号
2)向患者说明检测的目的和方法,并带好耳机 ;
3)先好耳,后患耳,从1000Hz,40dBHL开始 检测;
4)给声不规则,时间为1—1.5秒,间隔两秒; 5)从1000Hz开始,无反应加5dB,有反应降
10dB(升5降10法),在最低听力级,有两次听 到即可确认为该频率的听阈,存储(store); 6)测听频率顺序为:1000、2000、4000、 8000、250、500、1000Hz,若相邻频率之间 的阈值超过15dB,则应补测中间频率(3000、 6000HZ); 7)若复查1000HZ听阈比原先好10dB以上时, 所有点全部重测。

听力检查报告单解读

听力检查报告单解读

听力检查报告单解读听力检查报告单是由专业医生或听力师进行听力测试后所填写的数据记录单,主要用于评估一个人的听力健康状况。

通过对听力检查报告单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听力水平,及时发现听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1.听力图:听力图是通过声音刺激引起的听力的感觉分布图。

在听力图上,横坐标表示声音频率,纵坐标表示声音强度。

通过听力图可以了解一个人在不同频率的声音下的听力感受情况,是否存在明显的听力损失区域。

2.听力曲线:听力曲线是描述一个人在不同声音频率下的听力阈值的曲线。

听力曲线通常呈现下凹型,即在中高频率处的听力最好,低频和高频的听力较差。

如果听力曲线出现异常,比如呈现上抬型或平坦型,可能表明存在听力问题或听力受损区域。

3.听力水平:听力水平指的是一个人在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下的听力灵敏度。

听力水平会根据听力测试结果进行分类,一般分为正常听力、轻度听力损失、中度听力损失、重度听力损失和极重度听力损失。

4.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程度是根据听力水平和听力曲线的情况综合评估出的结果。

根据听力损失程度的程度,可以判断出听力损失的轻重和类型,比如传导性听力损失、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等。

5.听力障碍类型:听力障碍类型是指听力损失的具体原因或病因,比如遗传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道阻塞等。

在听力检查报告单中,会对听力障碍类型进行描述和分类,以便医生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解读听力检查报告单,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听力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听力问题,如需要进一步治疗和干预,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因此,建议大家在进行听力检查后,认真阅读和理解听力检查报告单,及时求助专业医生进行解读和指导。

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健康,是我们重要的健康保障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测听检查及听力图分析一、电测听仪类型电测听仪因用途不同大概分为以下五类:(一)纯音电测听仪: 以纯音听阈为主进行听能力测试的仪器。

(二)手动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改变,结果记录均为人工操作的仪器。

(三)自描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选用,信号的改变,听力结果曲线的描记是由受试者操作马达开关而自动完成的仪器。

(四)语言电测听仪:以语言为测试材料,以语言可懂度判断听力状况的仪器。

(五)筛选电测听仪:频率较少,通常用于较大范围人群体检筛查的仪器。

二、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电测听仪的构成主要取决以下因素:(一)人的听域范围在0 至20000Hz 以内,而满足日常生活的听域范围0 至10000Hz 即足够。

通过听力学实践,人们认识到选取1000Hz 为中心的11 个频率作为气导域值测试点,基本能反映人的听力状况。

这11 个频率分别是:125、250、500、1000、1500、2000、3000、4000、6000、8000 和10000。

(二)声音向内耳传递时,空气传导占主流,颅骨亦有这方面的功能,根据颅骨的结构,人们选取了250、500、1000、2000、4000Hz 五个倍频程频率对骨传导状况进行测试。

(三)为了规避测试较差耳时,因颅骨的传递产生伪听力,需对好耳实施声掩盖,听力学实践证明:越接近测试声频率的掩盖越有效。

国际通常的做法是从通过窄带滤波器的白噪声中获得相应的掩盖声。

白噪声的特点是:6000Hz 以下能量分布基本均匀,6000Hz 以上能量明显衰减。

(四)充分满足听力测试的声能量是:气导130dB(SPL)、骨导80dB (SPL),而强度的衰减和提升起码要有1dB、5dB 两个阶。

(五)测试信号的显现,要有高质量的开关特性,不同时间间隔的通断控制,不同增量的幅度调制。

鉴于上述要求,目前的电测听仪主要工作原理是:纯音振荡器产生气、骨导所需要的高精度正弦信号,频率误差<±3%,80 年代以后的机器多采用CPU 控制的,由运放、A/D 转换器构成的数控振荡器。

幅度调制往往是通过相关电路对该部分电路的控制实现的。

由于光耦合开关无触点,最大程度的减少了自身噪音,所以测试信号的引出均采用光耦合开关,满足临床要求的测试对光耦开关的要求是:不小于60dB 的信号通断比,满足10ms<TKG<50ms 的开关特性。

时间调制一般是通过相关电路对此开关的控制实现的。

功率放大器多采用OTL 电路,其作用为最终的电声器件提供足够的电能量,保障气导130dB(SPL)、骨导80dB(SPL)的最大输出,且谐波失真分别<3%、5%。

衰减器作为仪器的末级,即要完成测试信号5dB、1dB 阶的升降(目前大部分仪器该值可自定)又要匹配耳机、骨导器、音箱等负载。

传声放大器是语言测听及医患沟通等声信号的前级处理。

掩盖功能电路包括:白噪音振荡器、窄带滤波器、功放及衰减器,最终向患者提供以测试信号为中心频率,满足功率要求的白噪声、窄带噪声。

听力计是测定个体对各种频率感受性大小的仪器,通过与正常听觉相比,就可确定被试的听力损失情况。

心理学上的听力计通常都是指纯音听力计。

使用时,仪器主件自动提供由弱到强的各种频率刺激,自动变换频率,测听时被试戴上封闭隔音的耳机,当听到声音时,即按键,仪器可根据被试反应直接绘出可听度曲线。

在医学上经常使用听力计来检查听力和测量听力的损失,听力损失的程度是用低于正常阈限的分贝数来衡量的。

听力测定能评定一个人的听觉。

因此,它在听力保护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仪器。

三、测试方法纯音听阈测试包括气导听阈及骨导听阈测试两种,一般先测试气导,然后测骨导。

检查从lkHz 开始,以后按2kHz,3kHz,4kHz,6kHz,8kHz,250Hz,500Hz 顺序进行,最后lkHz 复查一次。

可以先用lkHz 40dB 测试声刺激,若能听到测试声,则每5dB 一档递减直到阈值;再降低5dB,确定听不到后仍以阈值声强重复确认。

如果40dB 处听不见刺激声.递增声强直至阈值。

临床测试有上升法和下降法两种,根据经验选用。

检查时应注意用间断音,以免发生听觉疲劳。

测试骨导时,将骨导耳机置于受试耳乳突区,也可置前额正中,对侧加噪音,测试步骤和方法与气导相同。

气导测试除通过气导耳机进行外,尚有自由场测听法(free-field audiometry),由安装在隔音室四周的扩音器组成自由声场,受试者可从各个方向听到同样声强的测试音,主要用于儿童和佩戴助听器病人的听力测试。

在测试纯音听阈时,应注意采用掩蔽(masking process)。

何时需要加掩蔽?当两耳听力值出现差值时,测听较差耳,将出现假听情况(医学上称“影子反应”),导致测定的听阈值不准确;此时,测听时须进行掩蔽。

掩蔽法是用适当的噪声干扰非受试耳,以暂时提高其听阈。

加掩蔽是将测试噪音加在较佳耳,再对较差耳进行听力测试。

不是所有情况都要加掩蔽,当两耳气骨导差或气导差达40dB 时,就有必要加掩蔽;即在测较差耳气导听阈时,于较佳耳加噪声进行掩蔽,以免患者误将从佳耳经颅骨传来的声音当作较差耳听到的声音。

如两耳骨导听阈不同,在查较差耳的骨导听阈时,较佳耳更应加噪声掩蔽。

在测试聋耳或听力较差耳时的骨导和气导时,刺激声经过两耳间衰减后仍传到对侧健耳,出现与对侧耳听力图相似的“影子曲线”。

由于颅骨的声衰减仅为0~10dB,故测试骨导时,对侧耳一般均予掩蔽。

气导测试声绕过或通过颅骨传至对侧耳,其间衰减30~40dB,故当两耳气导听阈差值≥40dB 或测试较差耳气导时,对侧耳亦应予以掩蔽。

掩蔽噪声的声强一般为对侧阈上40dB 左右,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目前多数听力计的掩蔽声强都自动给出并标明。

掩蔽的噪声有白噪声和窄频带噪声两种,一般倾向于采用以测试声音频为中心的窄频带噪声。

由于骨导听觉是声音通过颅骨的振动引起内耳骨迷路和膜迷路振动,没经中耳的传导,临床检测以骨导听阈代表内耳的功能。

气导的传导途径经过外耳和中耳达到内耳,因此气导听阈多用于代表中耳的传音功能。

当同一耳的气骨导差达10 dB 以上时,也需要在同一耳加掩蔽。

四、听力图及听力分析纯音听阈图是记录通过纯音听阈测试法测得的气导和骨导听阈的听力表。

该表一般为坐标式的方格图,横坐标表示频率(Hz),纵坐标表示声级(dB)。

记录符号通常用“O” 代表右耳,“×”代表左耳,气导以实线“-”连接之,骨导以“……”连接。

骨导也常用“〔”或“<”和“J”或“>”分别代表右左耳。

如在测试某一纯音听阈时虽将衰减器调节到听力计最大输出的声级而受检耳仍然听不到,则以“↓”记录之。

(“↓”亦常记录于听力曲线的末端,用以表示受检耳所能感受的音频的上限)。

各种记录符号一般都3 在听力表下方附有说明。

但在实际工作中,左右两耳听力表常分开记录,并用蓝、红两色分别表示气、骨导,无需其他符号也可一目了然,且便于复查时重复记录以观察听力变化。

依上法记录的听阈线,习惯称之为听力曲线或听力图。

根据纯音听阈图的不同特点,可对耳聋作出初步诊断:1 听力图上的符号意义HTL 气导曲线右耳连接用○,左耳连接用×BCL 骨导曲线右耳连接用<,左耳连接用>UCL 不舒适阈值MCL 舒适阈值Masked 屏蔽2 听力图读数正常的听力阈值,气导值应小于20dB,骨导值应在0 dB 左右;如听力阈值改变,表示听力异常。

正常情况下,骨、气导应一致,且都在20dB 以内。

3 听力图的分析3.1 传导性聋(传音性聋)(conductive deafness):骨导曲线正常或接近正常,气导曲线听力损失在30~60dB 之间,一般低频听力损失较重。

耳聋是如何产生的?导致耳聋的病因很多。

耳聋从外表上看都是听不到声音,耳聋是发生在听觉系统的部位的疾病。

但由于病变部位不同,耳聋的性质是有区别的发生于外耳道、中耳的传导声音局部的耳聋是传导性聋。

发生于内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的感音和神经部分的耳聋是感音神经性聋。

传导局部和感觉神经局部都有异常的耳聋是混合性聋。

外耳致聋的疾病有耵聍栓塞、异物、炎症肿胀和发育异常等堵塞了外耳道。

中耳炎、鼓膜穿孔、听小骨破坏、咽鼓管通气障碍等是中耳致聋的病症。

这种传导性聋的病因有药物中毒、强噪声的突然或长期刺激、高热、抽风、遗传因素、内耳供血障碍、病毒感染、老年退行性变化等。

传导性聋的特点是骨导正常或接近正常;气导听阈提高;气导骨导间有间距,但此间距一般不大于60dB;气导曲线平坦、或低频听力损失较重而曲线呈上升型。

传导性聋是因为耳廓及外耳道收集声波传导至内耳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

任何外耳或中耳的问题阻碍声音正常传导的,均称为传导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一般为轻度或中度听力障碍,也就是说听力损失在60 或70dB 以内可导致传导性耳聋的外耳疾患有:取聆栓塞、外耳道闭锁、外耳道炎症、肿瘤所致的外耳道狭窄等。

可导致传导性聋的中耳疾患有:各种急、慢性中耳炎、中耳肿瘤、鼓膜外伤、听骨骨折或脱位、耳硬化等。

其中中耳炎是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儿童中。

病程可以是急性,常伴有疼痛、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对症治疗;也可以是慢性的。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其病因可以是急性中耳炎迁延不愈、咽鼓管阻塞、鼻部鼻咽部慢性病变等。

慢性中耳炎可以分为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症状为耳部流脓、听力下降、耳痛甚至耳朵周围出现脓肿等。

听力下降与鼓膜穿孔、听骨链破坏或迷路炎症有关。

其中单纯型中耳炎病灶较为局限,仅有鼓膜穿孔或听骨病变,耳部停止流脓两个月以上即可行鼓膜修补、听骨链重建手术以重建鼓室和听力;而骨疡型、胆脂瘤型中耳炎均可破坏骨质,严重时可引发神经性聋、眩晕、面瘫、脑膜炎等颅内外并发症,一旦确诊须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并酌情进行鼓室成型术。

所以传导性聋首先要找原因,而后根据原因治疗。

如单纯鼓膜穿孔修补术;外伤性引起者除排除鼓膜穿孔外,还需了解听骨链情况;以前是否患过中耳炎,为何种类型,如分泌性中耳炎后期患者往往出现粘连性中耳炎,听骨链活动障碍而引起传导性听力障碍,而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多因合并有胆脂瘤破坏听骨链所致。

以上均应完善相关检查,后再行治疗。

在有些病例中,传导性耳聋可以是暂时性的。

多数情况下药物治疗或手术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这取决于导致耳聋的原因。

传导性耳聋配戴助听器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3.2 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deafness,neurosensory deafness):听力曲线呈渐降型或陡降型,高频听力损失较重,骨导曲线与气导曲线接近或互相吻合。

感音神经性聋的特点是气、骨导曲线呈一致性下降;一般高频听力损失较重,故听力曲线呈渐降型或陡降型;严重的感音神经性聋曲线呈岛状;少数感音神经性聋亦可以低频听力损失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