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测听检查基础知识
电测听检查基础知识

电测听检查的几个基本概念分贝刻度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的能量范围极其广泛,引起听阈的最小声强为10-12 W/m2,引起痛觉的最小声强为1 W/m2,相差1万亿倍;以声压计,引起听阈的最小声强为20μPa,引起痛觉的最小声强为20μPa,相差100万倍。
计数起来不方便。
若以某一绝对声强为基准,将声强的绝对值转化为与该基准声强的比值,则该比值称为声强的级。
将声强的级取以10为底的对数,可将1012倍的差值转化为差值仅为12的对数计数,计数单位为贝尔(Bell),较为方便。
但以贝尔为计数单位又嫌分级过粗;因此以1/10 B,即分贝(dB)为计数单位。
’在声学计量上采用分贝的表示法,还有另外一个理由:美国科学家Stevens发现人耳对声音响度的感受也遵循对数变化的规律。
声强每增减10倍,人耳所感受的声音响度增减l倍。
三、声压级声强级声强的级(或声压的级),只是一种概念,它只有在规定了基准声强(或声压)数值之后,才转变成一个专门的声学术语——声强级或声压级。
(一)定义声场中某点的声压级,是指该点的声压p与基准声压p0的比值,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的值。
p0为基准声压,在空气中取人耳在1 000 Hz所能听到的最小声压20μPa,作为基准声压,在水中取1μPa为基准声压。
数值以分贝(dB)表示,国际标准推荐用LP代表声压级,但习惯上仍用英文缩写SPL(sound pressure level)表示LP=20 lg(P/Po) (1)声场中某点的声强级,是指该点的声强I与基准声强Io的比值,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10的值。
I0为基准声强,在空气中为10-12W/m2。
声强级记为L1,数值以分贝(dB)表示LI=10 lg(I/Io)I0的取值可由式(1),I=p2/ρc推算而来,Io=p02/ρc=(20μPa)2/415=(400×10-12)/415≈10-12W/m2,所以可以推导LI=10 lg(I/Io)=10 lg[(p2/ρc)/(p20/ρc)]=10 lg(p2/P02)=20 lg(p/Po)=Lp。
电测听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电测听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一、操作规程1. 首先,确认所使用的电测听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检查电测听设备的电源是否接通,以及各个连接线是否牢固。
2. 在进行电测听之前,需要对被测物体进行准备。
清除被测物体上的杂质和污渍,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 确定被测物体的电极位置。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电极,如表面电极、插入电极等,并将电极正确放置在被测物体上。
4. 连接电测听设备和被测物体。
根据设备和被测物体的接口要求,正确连接各个部件,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5. 开始进行电测听。
根据测量要求和设备的操作指南,启动设备并进行相应的测量操作。
6. 观察和记录测量结果。
在测量过程中,及时观察显示屏上的数据和曲线变化,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7. 分析和解释测量结果。
根据测量结果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得出相应的结论。
8. 停止测量并关闭设备。
在完成测量任务后,及时停止设备的运行,并将设备进行合理的关闭和保存。
二、注意事项1. 在进行电测听之前,必须确保设备和被测物体的安全。
如有必要,可以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避免电击和其他意外伤害。
2.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的使用环境和条件。
避免在高温、潮湿等恶劣环境下使用设备,以免影响测试结果和设备寿命。
3. 注意设备的维护保养。
定期对电测听设备进行清洁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4. 遵循设备的使用说明和操作指南。
在操作设备时,应仔细阅读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和设备损坏。
5. 在进行电测听之前,应对设备进行校准。
校准设备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保证测试的可靠性。
6. 注意测量结果的解释和应用。
在得出测量结果后,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应用,避免结果的误解和误用。
7. 如果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惑,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避免错误操作和不必要的损失。
8. 在进行电测听时,要保持耐心和细致。
遵循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认真进行每一步操作,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测听检查基础知识

电测听检查基础知识电测听检查基础知识第一章电测听仪类型、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电测听技术是一种主观测听法。
在现代医学中,当人们发生听力障碍时,最初听力障碍程度的评估依据电测听的结果。
近百年来电测听仪经历了机械式、电子管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的技术演进,80年代初期微电脑技术应用于电测听仪,使该设备向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方向又迈出了一步。
同时由于生产工艺的不断更新,电测听仪的传声器件耳机、骨导器的关键指标频率特性也取得长足的进展。
第一节电测听仪类型、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一、电测听仪类型电测听仪因用途不同大概分为以下五类:(一)纯音电测听仪: 以纯音听阈为主进行听能力测试的仪器。
(二)手动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改变,结果记录均为人工操作的仪器。
(三)自描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选用,信号的改变,听力结果曲线的描记是由受试者操作马达开关而自动完成的仪器。
(四)语言电测听仪:以语言为测试材料,以语言可懂度判断听力状况的仪器。
(五)筛选电测听仪:频率较少,通常用于较大范围人群体检筛查的仪器。
二、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电测听仪的构成主要取决以下因素:(一)人的听域范围在0至20000Hz 以内,而满足日常生活的听域范围0至10000Hz即足够。
通过听力学实践,人们认识到选取1000Hz为中心的11个频率作为气导域值测试点,基本能反映人的听力状况。
这11个频率分别是:125、250、500、1000、1500、2000、3000、4000、6000、8000和10000。
(二)声音向内耳传递时,空气传导占主流,颅骨亦有这方面的功能,根据颅骨的结构,人们选取了250、500、1000、2000、4000Hz 五个倍频程频率对骨传导状况进行测试。
(三)为了规避测试较差耳时,因颅骨的传递产生伪听力,需对好耳实施声掩盖,听力学实践证明:越接近测试声频率的掩盖越有效。
国际通常的做法是从通过窄带滤波器的白噪声中获得相应的掩盖声。
最新整理电测听检查及听力图分析学习资料

电测听检查及听力图分析一、电测听仪类型电测听仪因用途不同大概分为以下五类:(一)纯音电测听仪: 以纯音听阈为主进行听能力测试的仪器。
(二)手动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改变,结果记录均为人工操作的仪器。
(三)自描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选用,信号的改变,听力结果曲线的描记是由受试者操作马达开关而自动完成的仪器。
(四)语言电测听仪:以语言为测试材料,以语言可懂度判断听力状况的仪器。
(五)筛选电测听仪:频率较少,通常用于较大范围人群体检筛查的仪器。
二、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电测听仪的构成主要取决以下因素:(一)人的听域范围在0 至20000Hz 以内,而满足日常生活的听域范围0 至10000Hz 即足够。
通过听力学实践,人们认识到选取1000Hz 为中心的11 个频率作为气导域值测试点,基本能反映人的听力状况。
这11 个频率分别是:125、250、500、1000、1500、2000、3000、4000、6000、8000 和10000。
(二)声音向内耳传递时,空气传导占主流,颅骨亦有这方面的功能,根据颅骨的结构,人们选取了250、500、1000、2000、4000Hz 五个倍频程频率对骨传导状况进行测试。
(三)为了规避测试较差耳时,因颅骨的传递产生伪听力,需对好耳实施声掩盖,听力学实践证明:越接近测试声频率的掩盖越有效。
国际通常的做法是从通过窄带滤波器的白噪声中获得相应的掩盖声。
白噪声的特点是:6000Hz 以下能量分布基本均匀,6000Hz 以上能量明显衰减。
(四)充分满足听力测试的声能量是:气导130dB(SPL)、骨导80dB(SPL),而强度的衰减和提升起码要有1dB、5dB 两个阶。
(五)测试信号的显现,要有高质量的开关特性,不同时间间隔的通断控制,不同增量的幅度调制。
鉴于上述要求,目前的电测听仪主要工作原理是:纯音振荡器产生气、骨导所需要的高精度正弦信号,频率误差<±3%,80 年代以后的机器多采用CPU 控制的,由运放、A/D 转换器构成的数控振荡器。
电测听过关的正确方法

电测听过关的正确方法
1、测试范围的划分:将需要测试的电缆和各个端子根据图纸终端按照一定的编号,将每一段缆线神分成测试区域,初步确定哪段线路应该测及哪些端子之间有关联。
2、测试准备:根据图纸、书面说明以及技术规定,确定电测听过关使用测试线的类型、属性和长度,以及测试仪器的选型、操作要求和技术指标。
3、连接:根据测试仪器和测量线的性能起点、中点和终点之间连接,确保测试端口与电路末端图示一致,避免测量误差。
4、测量:操纵测试仪器按照正确进行测量,可以查看测试仪器上面,看到上屏数据或者是报警声,关注阴极电压、阳极电压,并尽可能减小两长端口之间的电压差和绝缘电阻允许值,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
5、核查:确定屏幕显示的数据是否正确,并检查电路图,确定数据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做改正。
6、留存:完成测试后,要将测试报告或结果保存,以备终检和验收使用,同时记录测试数据,有利于日常管理。
7、清理:测试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软件等随时关注,测试完成后归档存好,以备后续重复使用。
清除测试过程中使用的钳口、探头以及测试仪器上残留下来的金属弹簧,避免产生干扰。
纯音电测听检查操作规程

纯音电测听检查操作规程
1.测试前嘱受试者取下眼镜、头饰等,将耳机和头之间的头发拨开,由主试者为其戴好耳机。
2.听力测试前应向受试者说明测试声音信号的音调顺序和左右耳顺序,出现任何干扰的情况时可提出暂停测试。
3.用1000Hz的测试音、40dB听力级给受试者测试耳。
如无反应,则以10dB一档增加测试音的声级,直到受试者作出反应。
然后将测试音完全衰减,再逐渐增加测试音的声级,直到发生反应。
间隔1至2秒再在同听力级上给测试音,如前后反应一致即可进行听阈级的测量。
4.第一步:按测试音的给声顺序用比受试者反应的听力级低10dB的声级给出第一次测试音。
如不能作出反应,则以5dB一档增加测试的声级,直至作出反应。
第二步:在受试者作出反应后,将该测试者的声级降低10dB,然后再以5dB 一档递增。
反复直到3次给声中有2次反应出现在同一听力级为止。
第三步:测试下一个频率,从低于刚测试过得频率能引出反应的声级10dB处开始,如有必要,可再低一些,如此测完一耳所有频率的听阈并用相同的方法测试另一耳。
5.绘制出听力图。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预防医学门诊部。
电测听检查须知

电测听检查须知
一、体检者测听入座后,摘下眼镜、头饰、助听器,红色插头耳机带右耳,蓝色插头耳机带左耳。
二、调整两侧耳机高度,使耳机中心小孔对准耳道,耳机四周软胶垫压住耳塞,使耳机压紧固定。
三、测定骨导时,骨导耳机戴在拟侧耳朵入突高骨处。
四、听到声音立即按键,听到微弱的声音也要立即按键,无声时立即松开按键。
五、纯音信号很微弱,必须全神贯注。
六、测听过程中,体检者不可触动耳机。
七、体检者的手脚及其他部位不可有引起噪声的动作。
八、如单侧耳听力异常,先测听力无损失耳。
电测听

正常: , 区各频段听力损失均 区各频段听力损失均≤25dB。 正常:N1,N2区各频段听力损失均 。 Ⅰ级:N1+A Ⅱ级:N1+B,D+A,N1+C , , Ⅲ级:N1+C,D+B , Ⅳ级:D+C Ⅴ级:E+B,E+C , 当任一耳听力损失达Ⅴ级者, 当任一耳听力损失达 Ⅴ 级者, 需计算双耳平均 听阈,评定听力损失或噪声性耳聋。 听阈 , 评定听力损失或噪声性耳聋 。 或者当高频时 (3000,4000,6000HZ)任一频率听力下降 ≥30dB,也可直接计算双耳平均听阈 ,根据计算结 , 也可直接计算双耳平均听阈, 果 评 定 听 力 损 伤 及 噪 声 性 耳 聋 。
1气传导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骨链内耳卵圜窗前庭膜外淋巴振荡内淋巴振荡基底膜听毛细胞振荡神经纤维兴荡内淋巴振荡基底膜听毛细胞振荡神经纤维兴奋为听神经中枢音响感觉
实验十二
一:理论知识复习
电测听
1外界声波传入听觉的途径:1)气传导,声波 外界声波传入听觉的途径: )气传导,声波——外耳道 外耳道—— 外界声波传入听觉的途径 外耳道 振动——听骨链 听骨链——内耳卵 圜窗 前庭膜——外淋巴振 鼓膜 振动 听骨链 内耳卵 圜窗——前庭膜 前庭膜 外淋巴振 荡——内 淋巴振荡 基底膜听毛细胞振荡——神经纤维兴 内 淋巴振荡——基底膜听毛细胞振荡 基底膜听毛细胞振荡 神经纤维兴 为听神经——中枢 中枢——音响感觉;2)骨传导,声波 音响感觉; )骨传导,声波—— 奋——为听神经 为听神经 中枢 音响感觉 颅骨——内耳。 内耳。 颅骨 内耳 2相关名词:噪声;永久性听阈位移(PTS);暂时性听阈位移 相关名词:噪声;永久性听阈位移( );暂时性听阈位移 相关名词 ); );V型下陷 型下陷。 ( TTS ); 型下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测听检查基础知识第一章电测听仪类型、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电测听技术是一种主观测听法。
在现代医学中,当人们发生听力障碍时,最初听力障碍程度的评估依据电测听的结果。
近百年来电测听仪经历了机械式、电子管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的技术演进,80年代初期微电脑技术应用于电测听仪,使该设备向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方向又迈出了一步。
同时由于生产工艺的不断更新,电测听仪的传声器件耳机、骨导器的关键指标频率特性也取得长足的进展。
第一节电测听仪类型、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一、电测听仪类型电测听仪因用途不同大概分为以下五类:(一)纯音电测听仪: 以纯音听阈为主进行听能力测试的仪器。
(二)手动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改变,结果记录均为人工操作的仪器。
(三)自描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选用,信号的改变,听力结果曲线的描记是由受试者操作马达开关而自动完成的仪器。
(四)语言电测听仪:以语言为测试材料,以语言可懂度判断听力状况的仪器。
(五)筛选电测听仪:频率较少,通常用于较大范围人群体检筛查的仪器。
二、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电测听仪的构成主要取决以下因素:(一)人的听域范围在0至20000Hz 以内,而满足日常生活的听域范围0至10000Hz即足够。
通过听力学实践,人们认识到选取1000Hz为中心的11个频率作为气导域值测试点,基本能反映人的听力状况。
这11个频率分别是:125、250、500、1000、1500、2000、3000、4000、6000、8000和10000。
(二)声音向内耳传递时,空气传导占主流,颅骨亦有这方面的功能,根据颅骨的结构,人们选取了250、500、1000、2000、4000Hz 五个倍频程频率对骨传导状况进行测试。
(三)为了规避测试较差耳时,因颅骨的传递产生伪听力,需对好耳实施声掩盖,听力学实践证明:越接近测试声频率的掩盖越有效。
国际通常的做法是从通过窄带滤波器的白噪声中获得相应的掩盖声。
白噪声的特点是:6000Hz以下能量分布基本均匀,6000Hz以上能量明显衰减。
(四)充分满足听力测试的声能量是:气导130dB(SPL)、骨导80dB(SPL),而强度的衰减和提升起码要有1dB、5dB两个阶。
(五)测试信号的显现,要有高质量的开关特性,不同时间间隔的通断控制,不同增量的幅度调制。
鉴于上述要求,目前的电测听仪构成框架如图所示。
其工作原理是:纯音振荡器产生气、骨导所需要的高精度正弦信号,频率误差﹤±3%,80年代以后的机器多采用CPU控制的,由运放、A/D转换器构成的数控振荡器。
幅度调制往往是通过相关电路对该部分电路的控制实现的。
由于光耦合开关无触点,最大程度的减少了自身噪音,所以测试信号的引出均采用光耦合开关,满足临床要求的测试对光耦开关的要求是:不小于60dB的信号通断比,满足10ms<TKG<50ms的开关特性。
时间调制一般是通过相关电路对此开关的控制实现的。
功率放大器多采用OTL电路,其作用为最终的电声器件提供足够的电能量,保障气导130dB(SPL)、骨导80dB(SPL)的最大输出,且谐波失真分别<3%、5%。
衰减器作为仪器的末级,即要完成测试信号5dB、1dB阶的升降(目前大部分仪器该值可自定)又要匹配耳机、骨导器、音箱等负载。
传声放大器是语言测听及医患沟通等声信号的前级处理。
掩盖功能电路包括:白噪音振荡器、窄带滤波器、功放及衰减器,最终向患者提供以测试信号为中心频率,满足功率要求的白噪声、窄带噪声。
听力计是测定个体对各种频率感受性大小的仪器,通过与正常听觉相比,就可确定被试的听力损失情况。
心理学上的听力计通常都是指纯音听力计。
使用时,仪器主件自动提供由弱到强的各种频率刺激,自动变换频率,测听时被试戴上封闭隔音的耳机,当听到声音时,即按键,仪器可根据被试反应直接绘出可听度曲线。
在医学上经常使用听力计来检查听力和测量听力的损失,听力损失的程度是用低于正常阈限的分贝数来衡量的。
听力测定能评定一个人的听觉。
因此,它在听力保护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仪器。
第二章听力设备校准:听力学测试基础中文“校准,校对”,英文词是calibrate,其名词是calibration。
这个词并不是因为目前在理解这个词上有疑义或误解,其实该词的中文翻译应该是非常准确、规范、适合中国国情,主要是因为目前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许多听力学已经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的国家,对听力设备的定期校准仍然还停留在可做可不做的阶段。
听力设备校准是听力学家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技术,它集中体现了听力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本质和特点。
但是,在听力学教育中,听力设备校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校准,校对”的英文原释义是:(1)to adjust the output of an instrument to a known standard (根据规定的标准,调整仪器输出),(2)in audiometry,to adjust the intensity levels of an audiometer to correspond with ANSI standard levels for audiometric zero (在测听中,校正听力计的声强级以符合美国国家标准局制定的听力零级标准)。
可以说听力设备校准的定义是根据公认的标准校准听力设备的输出。
这里涉及了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公认的校准标准,二是校准的设备和相关程序。
这里先简述第一个问题,再讨论第二个问题。
校准的本义指使用公认的标准做为规范仪器设备的参照,一旦确认了标准的权威性和法定性,任何偏离此标准均视为误差,须立即检验和维修。
听力计标准是规范听力计技术特性和校准程序最重要的文件之一。
每个国家有不同的听力设备校准标准,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标准是国际标准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 的标准,加拿大使用CSA标准,即加拿大标准协会的标准。
中国借鉴ISO和IEC 标准制订了GB标准体系。
随着全球技术革新的不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推行统一的听力设备校准标准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国家标准委2003年确定了5年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的转化率要达到70%的工作目标。
这对我国听力学的发展将会有深刻的意义。
听力设备在中国是国家要求进行计量检查的器械。
涉及听力设备和校准的国家标准有20多项。
其中绝大部分是由ISO、IEC 标准转化而来的。
比如,GB/T 16402-1996声学插入式耳机纯音基准等效阈声压级,由ISO 389转化,GB/T 7341.1-1998 听力计: 第1部分纯音听力计,由IEC 642-2转化等。
在讨论听力设备校准标准时,不得不提到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的相关标准。
虽然,中国国家标准主要采用ISO和IEC,但是,目前,国内有相当一部分设备来自于美国的制造商,比如GSI的听力设备系列,Biologic 和Nicole的听性诱发电位测试仪器系列,Frye助听器测试仪等,均按ANSI标准生产和质检。
厂家提供的校准说明和步骤也是按ANSI标准制订的。
另外,研究ANSI标准,尤其是近期的变化,可以看到该标准与国际标准融合的趋势,值得我们借鉴。
正如,美国国家标准局在听力计的标准ANSI S3.6-1996引言中明确提到:“美国国家标准局正在尽一切努力使其标准与IEC和ISO确定的标准一致”。
听力设备标准的形成实际上是由听力技术发展的浓缩而成。
近年来,大量的相关标准不断产生。
而现有的标准则不断更新, 纳入新的技术。
比如美国国家标准局的ANSI S3.6-1996(听力计标准)在1969年首次制订,到了1989年,即20年之后才第一次改版。
而最近一次修改是在1996年1月,即现在的S3.6-1996版。
第二次与第一次修改仅隔7年,可见在听力学和听力设备领域里, 技术和知识的发展相当快速。
与此同时,国际相关标准也在不断发展。
增加了许多内容。
包括对听力计的各种技术性能指标要求更加严格。
比如,听力计谐波失真的最大允值降到2.5%。
I型听力计的频率精确度由±3%降到±1%,II型降到±2%。
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确认和颁布插入式耳机和声场测试的基准等效阈声压级。
插入式耳机的材料、物理结构、校准方法和耦合器的使用也得到规范。
听力学家长期以来因缺乏统一的声场测试校准标准而困扰,无统一测试信号、不规范的测听声场环境和方法,使声场测试得不到大规模开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今声场测试的校准参数和方法已得到标准化,无疑这对听力学的实践将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个问题是校准的设备和相关程序。
听力设备校准需要一系列相关设备,其中,声级计是必不可少的测量设备,学习听力学的学生必须正确使用声级计。
下面是一套临床校准常用的设备:•声级计(符合GB3785 I型声级计或符合IEC804 I型声级计)•滤波器(符合GB3241的1/3倍频程滤波器)•1英寸或½英寸电容传声器• 6 cc耦合器(NBS 9-A or IEC 318,符合GB7342的耦合器,或符合GB7614的仿真耳)• 2 cc耦合器(符合ANSI HA-1 or HA-2 or IEC 711)•压重500克•频谱分析仪•仿真耳(符合IEC60318,ANSI S3.7)•仿真乳突符合IEC R373,ANSI S3.2,GB/T 15951)•示波器•各种规格的接口和连接器•相关软件这些设备看起来较复杂,实际上,只要了解它们的功能和使用,要相对简单锝多了。
从实用角度来看,作者认为较大的医院和听力中心都应具备做校准的基本条件。
根据使用的设备和方法不同,校准可分为二种:生物学校准,和声学校准。
(一)生物学校准(biologic calibration)生物学校准,又叫做真耳校准(real ear calibration)。
真耳校准法是相对仿真耳校准法和耦合器校准法提出的。
这种方法无需专门设备和仪器,比较简单。
顾名思义,生物学校准利用听力正常人听力阈的平均值,对听力计的声压级的准确性进行相对校准。
校准时,挑选至少十个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正常听力人。
这种方法适用于新进的设备或当听力计使用不同耳机时的校准。
它仅起到筛选的作用。
假如一台听力计某个参数与正常值有差异时,只表明该听力计可能有问题,但必须通过其他方法验正。
这种方法有缺点。
首先它是一种相对方法,没有相关的听力计校准标准规范其具体的测试步骤和可采用的误差参考值。
由于受试人群不同,多少会出现差异,可能影响校准听力计的准确性。
这种方法使用简单,但花费时间较长。
尤其是选定至少十个以上,符合标准的有正常听力的人,需要一定时间。
(二)声学校准法(Acoustic calibration)声学校准法,又称耦合器校准法(coupler calibration),或者被称为仿真耳校准法(artificial ear calib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