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疾病防治大全
鸟病常用药物

鸟病常用药物土霉素抗菌谱广,对霍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衣原体等均有疗效。
此药毒性低,安全性好,是观赏笼鸟常用的药物。
饲喂治疗是应以0.1克/10克。
四环素抗菌作用与土霉素相似,但对一般细菌的作用稍强于土霉素,特别是对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效果更好。
复方新诺明对付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作用较强。
疗效较好。
用法用量: 0.01%-0.02%混饲,连用2-7天。
痢特灵对沙门氏菌、球虫病、大肠杆菌性肠炎有较好疗效,应用较普遍。
用法用量:0.02%-0.04%混饲或0.01%-0.02%混饮,连用3-5天。
制霉菌素对各种真菌都有抑杀作用,长用于治疗曲霉素菌病、白色念珠菌病和冠藓等真菌病。
口服不容易吸收,多用于体表皮肤或黏膜的真菌性感染。
丙硫苯咪唑本品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剂,安全范围大,对多种成虫、绦虫、吸虫有效果。
用法用量: 15-25 毫克 / 千克体重,口服。
\ 马拉硫磷本品的毒性低,对于各种螨类、蜱、虱等体外寄生虫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用法用量: 1.25%喷雾,或用爽身粉配成4% 的浓度撒粉。
 除虫菊本品的毒性低,安全可靠、无残毒,但是作用的时间短,经常用于消灭鸟类的体外寄生虫。
用法用量:用 2%-3% 的溶液喷洒。
石腊油这是滴注肛门或泄殖腔作润滑剂作用的,以治疗便秘或者是难产(蛋阻留)。
甲醛就是俗称的 “福尔马林”,杀菌力强,是鸟笼和笼舍的消毒剂,一般配成5%-10%的溶液,可以用作表面消毒,也可以与等量高锰酸钾混合,发烟熏蒸房舍。
 鱼肝油含有维生素 A 、D ,治疗缺乏维生素 A 、D 引起的各种疾病,同时也可以预防软骨病,提高鸟儿的繁殖率。
而且没有副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常用药品的配备饲养玩赏鸟,应配备一些常用药品,以便日后鸟儿受伤能及时给于治疗。
鹦鹉维生素缺乏症的症状表现、治疗方法、预防措施

鹦鹉维生素缺乏症的症状表现、治疗方法、预防措施泛酸(B3)缺乏症症状:口角出现局限性痂块样损害,眼睑边缘呈料状小痂块,上下眼脸常被粘性渗出物粘着,视力发生障碍。
有的还出现行走困难,足趾不敢着地,脚底或趾间皮肤出现小的破裂。
治疗:喂服泛酸钙,由于泛酸缺乏可能与维生素B2缺乏有关,所以应同时喂服维生素B2;对眼睑和趾间或脚底的病变作常规的外科处理。
预防:由于玉米中的泛酸含量很低,所以要避免单纯喂给玉米。
钙和磷钙磷缺乏或钙磷比例不合适时,雏鸟会发生佝偻病,龙骨变弯曲。
雌性成鸟产的卵卵壳粗糙或产软壳卵。
治疗和预防方法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骨粉或贝壳粉。
饲料中钙和磷的比例应保持在2.5:1。
铁、钴和铜、铁、钴和铜三种元素互相间有协同作用,是生成红细胞所必需的。
缺乏时会引起贫血。
动物性饲料,如血、肝脏、脾脏、肾脏和卵黄中,植物性饲料,如糠、麸皮、青菜和嫩植物叶中铁的含量高。
在饲养过程中应喂给一定量的青菜、谷壳和粒料。
如果喂炒过的饲料,炒的时候应该用铁锅、铁勺,另外适当添加一些卵黄和青菜。
这样可以防止缺铁。
钴和铜缺乏时可以分别添加氯化钴和硫酸铜。
锌缺乏时羽毛颜色淡,不艳丽,羽毛屈曲不平。
产卵鸟缺锌时卵壳变薄,孵化过程中死胎增多。
可以用以下配方治疗和预防铁、铜、钴、锌、锰和硫等微量元素缺乏(单位:克):硫酸亚铁0.15 硫酸锰0.15 氯化钴0.109 碘化钾0.05 硫酸锌 0.208 硼酸0.053 碳酸钙 99.3按以上配方称好各种药物后,将其混匀。
剂量:成鸟每天0.1克,雏鸟:0.01克,连续喂20天,然后停喂一周,再继续喂。
维生素A缺乏症症状:维生素A缺乏的主要症状有:眼睛、鼻子发炎,眼睑肿胀,视力下降,眼睛出现豆腐渣样分泌物,有时上下眼睑粘在一起;羽毛松乱;运动失调。
有的鸟发生干眼病,或者一侧的眼球下陷,但眼球还没有受到破坏,还有视力。
病情严重的会发生角膜穿孔,导致眼房液外流而失明。
雏鸟维生素A缺乏时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止。
鹦鹉养殖如何用药预防

鹦鹉养殖如何用药预防引言鹦鹉是一种聪明、好奇且容易驯化的宠物鸟类,因其美丽的羽毛和善于学习人类语言而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作为鹦鹉的主人,我们应该注重鹦鹉的健康和幸福。
其中,预防疾病是保持鹦鹉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鹦鹉养殖中如何使用药物预防常见病,并提供一些建议。
选择合适的药物在鹦鹉养殖中,选择合适的药物是预防疾病的基础。
首先,了解不同药物的用途和副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药物需要根据病症的特点来选择,以确保准确的治疗效果。
此外,应选择经过认证的药物,并根据药物说明书上的建议使用。
可以咨询兽医或专业人士获取更多关于药物的信息。
常见疾病和药物预防1.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鹦鹉常见的疾病之一。
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期清洁鸟笼、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避免鹦鹉接触受感染的鸟类等。
除此之外,在重要时刻,如季节变化或鹦鹉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可以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预防。
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奇霉素、氟罗沙星等。
在使用药物之前,应先咨询兽医的建议,以确定用药的正确剂量和频率。
2.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是鹦鹉养殖中另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
这些寄生虫包括内寄生虫如蠕虫、外寄生虫如跳蚤、虱子等。
为预防寄生虫感染,首先应保持鸟笼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并定期对鹦鹉进行体外驱虫。
此外,还可以使用驱虫药物,如伊维菌素等,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预防治疗。
请注意,使用药物时应遵循正确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避免对鹦鹉的不良影响。
3. 维生素缺乏由于鹦鹉的食量小且偏食,容易导致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是维持鹦鹉健康所必需的,特别是维生素A、D和E等。
为预防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疾病,应给鹦鹉提供均衡的饮食,并定期添加富含维生素的饲料或饲料补充剂。
此外,可以依照兽医的建议,适量给予维生素补充剂,以确保鹦鹉的维生素摄入。
注意事项在使用药物预防鹦鹉疾病时,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1.遵循药物说明书指导:在使用药物之前,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剂量。
虎皮鹦鹉生病了怎么办?虎皮鹦鹉生病症状有哪些?(二)

虎皮鹦鹉生病了怎么办?虎皮鹦鹉生病症状有哪些?(二)【常见问题】虎皮鹦鹉生病了怎么办?虎皮鹦鹉生病症状有哪些?(二)【专家解答】三.营养病(1)肥胖症虎皮鹦鹉生病起因与症状:因长期过量地喂食油脂性饲料和缺乏运动。
虎皮鹦鹉体内积聚了过多的脂肪而引起。
如何去判断虎皮鹦鹉是否过胖?你可以握住虎皮鹦鹉,用嘴吹气,将其腹部的羽毛吹开,看看见它皮下的黄色脂肪是否已大量积聚。
过胖的鸟,腹部会呈圆形,叫声较沙哑且会在飞行或跳跃中突然死亡!虎皮鹦鹉生病防治的方法:减少油脂性饲料并控制饲料总量。
使其每工都会有短时期的饥饿。
增加其运动量和活动的时间。
(2)啄羽症(非细菌性或心理性)虎皮鹦鹉生病起因与症状:因饲料中缺乏了必需的氨基酸、食盐、矿物质、维生素等。
或饲养空间不够,几只鸟挤在一起,都会引起互啄癖,结果羽毛被啄脱落,外型十分难看。
虎皮鹦鹉生病防治的方法:减少饲养密度,加喂含硫蛋白质或在饲料中加入微量天然石膏或拌入少量羽毛粉。
图:虎皮鹦鹉啄羽症四.寄生虫病体外寄生虫要有虱、满和蜱三类,以前两类危害性最大。
(1)体外寄生虫1、羽虱起因与症状:寄生在羽毛上,咬食羽片、皮屑,有些还会吮吸虎皮鹦鹉的血液。
虎皮鹦鹉羽毛零乱、脱落、残缺不齐,皮肤出血,精神不安,贫血消瘦和生长受阻。
防治的方法:经常保持环境干爽和清洁,定期给虎皮鹦鹉消毒杀虱(市面上有专门杀羽虱的药物出售)。
清洗笼具并用高锰酸钾彻底消毒。
2、螨起因与症状:是一种十分普通的寄生虫。
体型细小,白天隐藏在鸟笼和用具的缝隙中,晚上出来活动。
吸吮虎皮鹦鹉的血液。
在潮湿而温暖的条件下繁殖得很快,对虎皮鹦鹉的危害相当大。
防治的方法:鸟笼保持通风和干燥。
经常清洗笼具并用高锰酸钾彻底消毒。
定期给虎皮鹦鹉消毒杀虱(市面上有专门杀羽虱的药物出售)。
清洗笼具并用高锰酸钾彻底消毒。
(2)体内寄生虫虎皮鹦鹉生病起因与症状:主要是由食物感染或虎皮鹦鹉舔到人的手、身体花草树木等而被传染。
寄生虫如寄生在嗉囊、胃部会使虎皮鹦鹉精神萎靡、厌食、排便量减少、体型消瘦、羽毛欠光泽及嗉囊胀满等迹象。
如何防治鹦鹉热病,鹦鹉热症状防治

如何防治鹦鹉热病,鹦鹉热症状防治常见鸟疾病:鹦鹉热症状防治导读:鹦鹉热是鸟类与人共通的传染疾病之一。
鹦鹉热又称为鸟病、鸟疫或是饲鸟病,不仅传染性高、致死率也极高。
养鸟的饲主们,不能轻忽此传染病喔!快来了解何者为鹦鹉热,有何症状、又该如何处理跟治疗吧!一、鹦鹉热的病原与症状1、鹦鹉热衣原体病原为鹦鹉热衣原体。
衣原体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强,55℃经5分钟、37℃经4??8小时即被灭活,日光照射下最多存活6天,在水中最多存活17天。
2、破坏其感染性衣原体对酸和碱的敏感性较低,但易被季铵化合物和脂溶剂等灭活,一般消毒药如氯化芐烷铵碘酊溶液、70%酒精、3%过氧化氢可在数分钟内破坏其感染性。
3、临床表现不一由于衣原体毒力强弱不同,病鸟的临床表现很不一样,鹦鹉、鸽子等可呈显性感染。
患病鹦鹉精神委顿,不食,眼和鼻有脓性分泌物,拉稀,后期脱水、消瘦。
知识家:成鸽多数可康复但成为带菌者。
4、鹦鹉鸽子易感病鸟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本病可由污染的尘埃和散在空气中的液滴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螨等吸血昆虫,也可传染。
由于人也可被传染,因此要注意自身保护。
知识家:鹦鹉热衣原体对各种鸟均有致病性,以鹦鹉、鸽子为易感??。
5、主要出现症状(1)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拒食,下痢,早期粪便呈水样,颜色为绿色或灰色。
(2)中期粪便量减少,粘稠,呈黑色或绿色,常污染羽毛。
(3)后期粪便为大量水样。
有的眼鼻发炎,流出水样或脓状分泌物,呼吸困难,呼吸音粗,发出咯咯声。
(4)最后常蹲著不动,因衰竭而死亡。
二、鹦鹉热的预防及治疗1、新鸟入笼预防防止衣原体传入或控制传染源,引进新鸟前先要了解当地是否有衣原体病存在,并且将新鸟先隔离饲养至少3个月才可入群饲养。
2、做好环境清洁定期做好鸟粪便、饲料盆、羽毛的清洁工作,而且饲养的笼具应严密消毒,并且消灭吸血昆虫及寄生虫,严防鹦鹉热传播。
3、立即果断处理尽量避免引进有发生衣原体病地区的鸟儿,若真要引进则须隔离观察,若发现病体时要采取果断措施,淘汰病鸟,对笼具、饮食器具和环境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
如何预防和处理鹦鹉的感染疾病

如何预防和处理鹦鹉的感染疾病鹦鹉作为宠物鸟类,养殖量逐年增加,因其可爱的外貌和智慧的表现而备受喜爱。
然而,鹦鹉容易受到感染疾病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本文将从预防和处理鹦鹉感染疾病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希望能帮助鹦鹉主人更好地照顾宠物。
一、预防鹦鹉感染疾病1. 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鹦鹉需要一个安全、卫生的饲养环境。
首先,要确保鹦鹉的笼子干燥通风,定期清洗和消毒。
此外,还要避免与有病的鹦鹉接触,尽量减少鹦鹉之间的互动,以防传染病菌。
定期清理鹦鹉笼子内的粪便和杂物,保持饲养环境整洁。
2. 提供适宜的饮食良好的饮食能增强鹦鹉的免疫力,预防感染疾病。
鹦鹉应该有多样化的食物,包括爱吃的鸟食,如谷物、坚果、蔬菜和水果等。
此外,鹦鹉还需要适量的饮水,保持水源的清洁和新鲜。
3. 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定期带鹦鹉去兽医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
根据兽医的建议,给鹦鹉接种必要的疫苗,提高其抗病能力。
4. 避免饲养过密饲养过密容易造成鹦鹉之间的竞争和争夺资源,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
鹦鹉之间应有足够的空间,避免过于接近或碰撞。
二、处理鹦鹉感染疾病1. 观察并及时就医鹦鹉的感染疾病往往表现为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行为异常等症状。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鹦鹉主人应及时观察,并带鹦鹉去兽医处就诊,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2. 隔离治疗如果鹦鹉被诊断出携带传染病,需要将其隔离治疗,避免病菌传播给其他鹦鹉。
将患病的鹦鹉放置在独立的笼子中,使用专用的饮食和饮水设施,以确保其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护理。
3. 加强清洁消毒发现鹦鹉感染疾病,应加强饲养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对患病鹦鹉的笼子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同时清除患鹦鹉的粪便和杂物,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4. 合理用药遵循兽医的建议,按时按量给鹦鹉使用药物。
注意药物的保存和用药过程中的卫生,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预防和处理鹦鹉的感染疾病是鹦鹉养殖中的重要环节。
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适宜的饮食、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可以降低鹦鹉感染疾病的风险。
鹦鹉疾病防治大全

鹦鹉疾病防治大全沙门氏菌症(1)沙门氏杆菌如何传染?老鼠是传染病菌的媒介,家禽及鸽子可能为不显性的带原者。
食入受污染的食物或饮水,与已感染此菌的鸟接触,都可能得病。
除了水平传染之外,也会经卵垂直感染。
侥幸孵化出的幼鸟,可能成为散布病菌的带原者。
在卫生状况差的环境下,幼鸟可能因败血症而暴毙。
(2)沙门氏杆菌会不会感染人?会(3)人感染此菌有什么症状?呕吐,下痢,疲倦,脱水,发烧,头痛,及其他症状。
(4)患鸟有那些症状?从中度的肠炎到急性死亡。
厌食,精神抑郁,嗉囊停滞,下痢,多渴多尿,关节炎,呼吸困难,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偶尔发生。
此外,依禽种的不同,也有较典型的病症。
如灰鹦容易有关节炎,肉芽肿皮肤炎,蜂窝织炎,腱鞘炎等慢性病变。
吸蜜鹦鹉及企鹅则有较高的死亡率。
鹦鹉,全丝雀及火鸡易有眼睛症状。
厚嘴鹦鹉易得败血症。
红燕鸥,麻雀易有心肌病及呼吸困难。
鸽子易出现斜颈的神经症状,及关节炎。
(5)治疗方法为何?除了以口服抗生素药物治病之外,保持环境卫生更是杜绝此病漫延的重要工作。
[/box]结核病(1)什么是结核病?鸟类的结核病症状和哺乳动物不同,主要的症状出现于消化系统。
病原主要为革兰氏阳性的短杆菌Mycobacterium avium,偶尔也有检出M.bovis和M.tuberculosis。
该病原共有七种血清型。
除了鸟之外,猪,天竺鼠,兔子和人类也可能感染。
鹦鹉中以亚马逊,派翁尼斯鹦鹉及虎皮鹦鹉是较常见被感染的对象。
(2)人类会不会感染?会。
(3)人类感染此病会出现什么症状?人类若感染此病,只要没有其他免疫抑制的疾病,多半不难治疗。
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包含:体重减轻,呼吸道症状,淋巴腺病等。
(4)该病的传染方法为何?病原对环境的抵抗力极强,在土壤中可存活七年之久,以消毒剂清理鸟舍并无法有效的清除该菌。
受到患鸟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及饮水,是主要散布此病的途径。
该菌侵入患鸟后,可能被肝脏,脾脏及骨髓的单核球吞噬,但未被杀死。
养殖厂鹦鹉科疾病的常见防控问题

养殖厂鹦鹉科疾病的常见防控问题随着人们对宠物的需求不断增加,鹦鹉科鸟类作为可爱聪明的宠物,受到了越来越多养殖厂的关注。
然而,鹦鹉科鸟类也会面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这就需要养殖者们做好鹦鹉科疾病的常见防控工作。
本文将详细讨论养殖厂鹦鹉科疾病的常见防控问题,分点列出如下:1.疫苗接种- 养殖厂应当针对常见的鹦鹉科疾病进行疫苗接种,例如新城疫、鸟流感等。
- 疫苗接种时间应根据疫苗说明和养殖环境情况制定合理的接种计划。
- 养殖者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选择合法疫苗并注意疫苗保存和使用方法。
2.环境卫生- 养殖厂应保持鹦鹉舍内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对鹦鹉舍进行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
- 饮水器、饲料器等用具应经常清洗和消毒,防止细菌滋生。
- 每只鹦鹉的笼子或鸟巢应保持清洁和干燥,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垫料。
3.饲养管理- 养殖者需要了解鹦鹉科鸟类的基本生理需求,合理安排饲养环境和饲养方式,以提高鹦鹉的抵抗力。
- 营养均衡的饮食对于鹦鹉的健康至关重要。
养殖者应确保鹦鹉得到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防止营养不良。
- 定期对鹦鹉进行体检,检查其身体状况和患病风险。
同时,注意鹦鹉的行为、食欲和排泄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疾病监测- 养殖厂应每隔一段时间对鹦鹉进行疾病监测,了解其健康状况并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
- 监测内容包括体温、呼吸频率、粪便检查等,可以请专业兽医进行检测,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 使用专业设备进行疫情监测,例如提前安装摄像头,观察鹦鹉的日常行为和状态。
5.疾病防控- 一旦发现鹦鹉出现疾病症状,养殖者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进行隔离处理,避免疾病传播。
- 受到感染的鹦鹉应得到及时治疗,养殖者应与专业兽医合作,制定治疗方案。
- 鹦鹉科疾病的防控也需要养殖者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增强员工的防疫意识和能力。
6.国家政策合规- 养殖厂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合规经营,确保鹦鹉的健康与安全。
- 养殖厂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检查自身的合规性,确保合法运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鹦鹉疾病防治大全沙门氏菌症(1)沙门氏杆菌如何传染?老鼠是传染病菌的媒介,家禽及鸽子可能为不显性的带原者。
食入受污染的食物或饮水,与已感染此菌的鸟接触,都可能得病。
除了水平传染之外,也会经卵垂直感染。
侥幸孵化出的幼鸟,可能成为散布病菌的带原者。
在卫生状况差的环境下,幼鸟可能因败血症而暴毙。
(2)沙门氏杆菌会不会感染人?会(3)人感染此菌有什么症状?呕吐,下痢,疲倦,脱水,发烧,头痛,及其他症状。
(4)患鸟有那些症状?从中度的肠炎到急性死亡。
厌食,精神抑郁,嗉囊停滞,下痢,多渴多尿,关节炎,呼吸困难,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偶尔发生。
此外,依禽种的不同,也有较典型的病症。
如灰鹦容易有关节炎,肉芽肿皮肤炎,蜂窝织炎,腱鞘炎等慢性病变。
吸蜜鹦鹉及企鹅则有较高的死亡率。
鹦鹉,全丝雀及火鸡易有眼睛症状。
厚嘴鹦鹉易得败血症。
红燕鸥,麻雀易有心肌病及呼吸困难。
鸽子易出现斜颈的神经症状,及关节炎。
(5)治疗方法为何?除了以口服抗生素药物治病之外,保持环境卫生更是杜绝此病漫延的重要工作。
[/box]结核病(1)什么是结核病?鸟类的结核病症状和哺乳动物不同,主要的症状出现于消化系统。
病原主要为革兰氏阳性的短杆菌Mycobacterium avium,偶尔也有检出M.bovis 和M.tuberculosis。
该病原共有七种血清型。
除了鸟之外,猪,天竺鼠,兔子和人类也可能感染。
鹦鹉中以亚马逊,派翁尼斯鹦鹉及虎皮鹦鹉是较常见被感染的对象。
(2)人类会不会感染?会。
(3)人类感染此病会出现什么症状?人类若感染此病,只要没有其他免疫抑制的疾病,多半不难治疗。
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包含:体重减轻,呼吸道症状,淋巴腺病等。
(4)该病的传染方法为何?病原对环境的抵抗力极强,在土壤中可存活七年之久,以消毒剂清理鸟舍并无法有效的清除该菌。
受到患鸟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及饮水,是主要散布此病的途径。
该菌侵入患鸟后,可能被肝脏,脾脏及骨髓的单核球吞噬,但未被杀死。
最后会形成中间坏死的肉芽肿结节。
第一次的菌血症通常不会出现临床症状。
但若细菌从肝脏散布开,形成第二次的菌血症时,肺脏,肾脏,性腺及肠壁都会受侵害。
(5)患鸟有那些临床症状?患鸟可能食欲良好,但体重却渐渐减轻。
精神抑郁,慢性下痢,羽色差。
肝脏肿大,肠壁变厚,且内部充满液体。
有时眼睛周围及皮下组织可发现结节。
偶有因骨髓感染而出现跛行的症状。
(6)治疗方法为何?因为该病为人畜共通传染病,所以患鸟强烈被建议安乐死。
然而对于价值极高的鸟,或者在畜主的坚持下,可用以下治疗人类结核病的口服药物治疗。
Ethambutol 15-20mg/kg bid,Isoniazid 15mg/kg bid,Rifampicin 15-20mg/kg bid。
后两药可能导致肝毒性,或者引起呕吐等胃肠道副作用。
[/box]鹦鹉病(1)什么是鹦鹉病?鹦鹉病又被称为饲鸟病。
病原为披衣菌Chlamydia psittaci。
包含家禽,牛马羊狗猫天竺鼠等家畜,野鸟,宠物鸟,及人类在内的动物,都可能感染鹦鹉病,为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
(2)人若感染会出现那些临床症状?人类感染披衣菌的潜伏期约为4-20日,临床症状包含失去食欲,发烧,呕吐,头痛,多发性关节炎,咳嗽,淋巴腺病,胸口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其中可能有半数的患者演变为肺炎,同时肝脏受损。
对于怀孕妇女,艾滋病患及年龄45岁以上者,病症更为严重。
(3)鸟如何感染此病?感染鹦鹉病的鸟类,其口鼻的分泌物以及排泄物中,都可能带有病原。
披衣菌在自然环境中,可存活数个月以上。
(4)患鸟有那些临床症状?因患者的免疫力及披衣菌感染部位不同而异,轻则无明显病症,重则死亡。
完全无症状的患鸟,或者已转为慢性病的患鸟,仍会不断排毒,免疫力下降时则又会发病。
急性病症:较常发生于年轻鸟,临床症状包括:(a)肝脏,胃肠道症状:食欲减弱,绿色或灰色下痢便,黄绿色尿酸,呕吐。
(b)呼吸道症状:桨液或脓样眼口鼻分泌物,呼吸困难,结膜炎,鼻窦炎。
(c)其他如羽毛膨松,体重减轻及精神抑郁等非特异性症状。
慢性病症:肌肉无力,羽毛状况差,偶有轻度的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或者癫痫,后肢麻痺等神经症状。
[/box]流行性感冒(1)什么是鸟类流行性感冒?这是一种由RNA病毒导致的疾病,可分为ABC三种型。
其中BC二型只会感染人,而A型则可感染鸟类、人、马、猪等其他动物。
此病毒会不断的改变,演变出数百种不同的亚型。
(2)流行性感冒如何传染?一般认为水鸟是散布A型流行性感冒的最大带原者,然而牠们却不见得发病。
藉由患鸟的结膜,呼吸道分泌物及粪便散布病毒。
是否会介卵传染,目前仍未有定论(3)人会不会得到此病?会(4)人若感染流行性感冒,会出现那些临床症状?患者会出现如感冒般症状,如发烧,头痛,肌肉疼痛,喉咙痛,咳嗽,恶心,上吐下泻等急性病症。
严重时会变成肺炎。
(5)人会不会将感冒病毒传染给鸟?也会。
(6)患鸟可能出现那些临床症状?依照感染病毒株的不同,环境状况与年龄的不同,鸟儿也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一般来说,患鸟会精神抑郁、厌食、咳嗽、打喷嚏、鼻窦炎、产蛋量减少,甚至突然死亡。
除了感染呼吸道之外,患鸟的肝,脾及脑都可能受损。
此外,鹦鹉较容易出现斜颈,失去平衡等神经症状。
(7)有什么治疗方法?没有,只能给予支持疗法,或治疗细菌或霉菌的继发性感染。
(8)如何预防鸟受感染?避免让宠物鸟与野外禽类接触,注意环境消毒。
新进鸟类必须隔离观察。
[/box]新城病(1)什么是新城病?鸟如何感染此病?该病为病毒性疾病,病原为paramyxovirus-1,几乎各种鸟类都会感染此病毒。
临床症状依病毒血清型不,感染对象不同而有所差异。
病毒随着粪便排泄出来,经由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此病。
病毒随着血液循环散播到全身,形成病毒血症。
(2)有什么临床症状?鼻窦炎,结膜炎等呼吸道症状,绿色水样下痢等消化道症状,有时会发生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羽毛松散,以及头,翅下垂,斜颈,麻痺等神经症状。
死亡率约有22-55%。
(3)如何治疗?目前并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
家禽有疫苗可接种,但并不适用于鹦鹉及其他宠物鸟。
隐孢子虫(1)什么是隐孢子虫?它是一种极微小,无法以肉眼辨视的单细胞寄生虫,分类上属于球虫目。
寄生在消化道或呼吸道的上皮细胞(2)那些动物会受到感染?许多脊椎动物都可能受隐孢子虫的感染,包含人类在内,其他如禽鸟、家畜、狗猫、,天竺鼠、鱼、爬虫类等动物都可能感染。
(3)人如何感感染此病?可能出现那些临床症状?近年来这种病愈来愈受到重视。
它可能经由水源污染,或者接触受感染动物的排泄物而被传染。
在美加地区,迁徙的雁鸭的排泄物可能造成水源污染,已有人因此病症死亡病患会出现呕吐,慢性下痢,里急后重,消瘦、咳嗽等症状。
隐孢子虫也会抑制免疫力,艾滋病患若感染此病,病症会更为严重。
(4)患鸟会出现那些症状?由于感染后小肠绒毛会萎缩,病鸟可能出现下痢,呕吐,体重减轻,腹痛,营养不良等症状。
呼吸道上皮细胞受感染时,则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
肾脏也可能被感染。
不见得所有被感染的鸟都会出现临床症状(与自体免疫力有关),慢性症的鸟会出现精神抑郁,或者食量正常却日渐消瘦等症状。
病鸟的粪便还会持续造成其他鸟只感染。
繁殖母鸟若感染此原虫,胚胎的死亡率几乎百分之百。
(5)有什么预防的方法?无论是人或鸟都一样,不要喝不洁的饮水,接触其他鸟只的排泄物后要洗干净手。
(6)隐孢子虫的治疗方法为何?包含人类患者在内,目前尚无很好的治疗法。
]梨形鞭毛虫(1)什么是梨形鞭毛虫?也是属鞭毛虫纲的梨形鞭毛虫,是一种外观呈梨形或椭圆形的单细胞寄生虫。
无法以肉眼看见。
(2)梨形鞭毛虫是否会感染人?会(3)人或鸟的感染途径为何?在患鸟的嗉囊及十二指肠中,容易发现此原虫。
根据统计显示,鸡尾,虎皮及爱情鸟较容易感染此原虫。
锥尾,金刚,巴丹及亚马逊则较少得到。
该病的病原为原虫giardia lamblia,受污染的不洁饮水是导致人鸟得病的感染源。
(4)人类若感染此原虫,有那些症状?该虫寄生在人的十二指肠及小肠,有时也会寄生于回肠。
孩童较易得到,可能出现慢性下痢的症状,并且会影响脂肪吸收,使得脂溶性维他命吸收不良。
(5)病鸟有那些临床症状?体重减轻(可能减轻20-30%),过度理羽,羽毛及鸟喙油腻,啄羽,因过度敏感而易尖叫,粪便中出现未消化的整颗谷粒,慢性下痢,粪便量增多,粪便被粘液包裹,幼鸟可能死亡。
因维他命E及硒的吸收不良,患鸟可能出现跛行或麻痺的症状。
(6)治疗方法为何?每日口服二次Metronidazole 25-30mg/kg 。
持续一到二周(该药对雀科可能有毒性)。
口服吸收效果良好且药性安全,饮水量可能应服药而增加。
如果患鸟出现跛行为麻痺的症状,还需每三到十四天肌肉注射一次维他命E/硒0.1ml/kg [/box]不孕症如果确定所养的鹦鹉为一公一母,公母配对成功,感情很好,但就是传不出好消息,可能的问题究竟出在那儿?(1) 环境紧迫,例如经常遭受人为干扰;笼舍附近有狗、猫、鼠、蛇等猎食者出没;居住场所过于吵杂;都可能让恩爱的小两口不敢有更进一步的火花。
\r(2) 巢箱的隐密性不够:有些生性胆小的鸟,对于巢箱的隐密性要求高,对于这些鸟来说,L型或较深的巢箱较能提供更多的安全感。
对于比较容易攻击伴侣的繁殖鸟来说,两端皆具有开口的T型巢箱,能提供逃跑的紧急出口。
(3) 有些鸟需要受到同种鸟繁殖期活动的刺激,才会诱发发情机制。
单独一对关于笼舍内饲养,恐怕无法顺利交配产卵\r(4) 光照周期与营养:对于原本生活在热带区域的鸟来说,光照周期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但白昼明显增长,一般会刺激母鸟发情。
突然增加食物的供给量,多次给予喷水洗澡,也可诱使鸟发情交配。
(5) 营养不均衡:缺乏维他命A、D3、钙、钠、叶酸、锰等营养素,可能使产蛋率下降,影响受孕率。
摄取过度的锌,食物遭霉菌毒素污染,都可能导致不孕。
\r(6) 近亲繁殖被认为会影响受精率,胚胎也容易死亡。
(7) 肥胖:亚马逊,金刚,粉红巴丹等鹦鹉,容易因为肥胖而导致交配或排卵失败。
所以在非繁殖期,最好限制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取,并增加运动飞行的机会。
\r(8) 药物副作用:常期服用药物,如四环素,会影响公鸟精虫活力。
尼古丁(香烟)、有机磷(杀虫剂)或一些抗生素药物也会导致不孕。
(9) 疾病:缺乏运动,过度肥胖和年纪太大的母鸟,容易发生卡蛋(蛋滞)的危险。
子宫及输卵管感染、腹膜炎、肾脏病等病症,不仅会影响繁殖率,严重时,更有生命危险。
许多繁殖障碍问题,能以内视镜检验先行过滤出。
[/box]挟蛋症,难产(1)什么是挟蛋症(egg binding),什么是难产(dystocia)?多数进入繁殖季节的宠物鸟大约每隔24到28小时产下一颗蛋,而蛋壳在输卵管中形成的时间约为24-2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