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之作用题和评价题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4
文学作品阅 读专题之一
如何快速读懂散文
5
散文是内心的独白,是对读者朋友的倾诉, 写散文就是要顽强地表现自己。(张守仁) 散文是作者与读者在艰辛的人生长途上小 憩时的悄声对话和共同思索。(余秋雨)
开拓自己的生命空间······使每个
生命表述得更彻底,更有诗意。
6
散文的显著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 “ 形 散 ” ,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 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 “ 神不散 ” ,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 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 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13
文章主旨如何表述
用了什么手法
本文通过写什么,表现什么, 赞扬什么,反对什么……
14
另外,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文 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 作品的背景、作者等,这些都是 尤其需要注意的关键部位。
15
散文阅读题的答题如何规范,有一 定的答题模式吗?经过摸索,探究历年 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总结出常见的几 种答题模式,供同学们参考仿用。
19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1、即使是普通的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
贵的;2、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 宝贵财富。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1、曾经拥有的灯下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
知身在何处的惆怅;2、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免失 去了一些美好的东西。
二 标题
、 结
段意层意、归纳主题
构 结构思路、谋篇布局


、 形象内涵

中考复习散文阅读——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中考复习散文阅读——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中考复习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教课设计教课内容中考复习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教课假想1、教师以理论指导和实例示范相联合。

2、学生以独立思虑,相助合作相联合。

3、经过增强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达到勤能补拙的目的,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标题题型的答题技巧和能力。

教课目的1、掌握剖析标题含义的答题方法。

2、掌握剖析标题作用的答题方法。

教课环节一、导入文章的标题,往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 ,既然是“眼睛” ,那必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归纳、与浓缩。

所以,理解文章的标题有助于我们读懂文章,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偏向。

中考取,常常会从标题上出题,考察对作品理解的深度。

二、常有主要考法1. 标题的含义是什么?2. 标题的作用是什么?三、历年中考考察状况:标题的含义: 16.“天使儿”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4 分 ) —— 2013 标题的作用:小说以“旧餐桌上的美好光阴”为题有什么作用?——年东莞《天使儿》2011 年东莞《旧餐桌上的美好光阴》四、方法指导与运用(一)推测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1.温故知新《走一步,再走一步》表层含义:父亲鼓舞我一步步走下绝壁深层含义: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获得最后成功。

《爸爸的花儿落了》表层含义:夹竹桃凋零了深层含义:父亲逝世,也预示我长大了《变色龙》表层含义:擅长变色的蜥蜴深层含义:见机行事的沙皇警察2.小结:理解标题的含义答题方法(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表层含义(2)联合文章要旨,领会深层含义3.实战演习例:《悠久的铃声》(文章见教案)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本文标题“悠久的铃声”的理解。

(二)剖析标题的作用1.方法指导:( 1)表示写作对象;(2)表现主要内容;(3)贯串全文线索;( 4)揭露感情要旨;( 5)确立感情基调;( 6)妙用修辞;( 7)设置悬念;( 8)一语双关。

2.举例(1)表示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

高考语文散文答题技巧;散文阅读答题套路

高考语文散文答题技巧;散文阅读答题套路

高考语文散文答题技巧;散文阅读答题套路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解题方法: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

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题型二: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 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1)文首: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阅读理解】散文类阅读的读文方法,解题技巧总结

【阅读理解】散文类阅读的读文方法,解题技巧总结

【阅读理解】散文类阅读的读文方法,解题技巧总结散文阅读的读文方法第一步初读文本,明确类属根据散文阅读的经验,先初步明确散文属于哪种类型,如下:(1)写人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2)写景状物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属抒情散文。

(3)哲思散文:这类散文表现作者某种哲思。

它也注重情感的抒发,但更重于理智。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

(4)文化散文:主要是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创作的、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

第二步抓住文眼,理清思路——关于文眼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循的。

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

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

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

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等。

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

“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

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

点出文眼的主要方法有:1、找概括强的语句或词语。

比如,文中的总结句往往有文眼。

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特别地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

”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

这种“清、静、悲凉”正是故都秋的特色,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东西。

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

中考散文答题技巧

中考散文答题技巧

中考散文答题技巧中考散文答题技巧导语: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中考语文散文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方法总结: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文章的情节(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

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

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

《复活》题目含义:一指蜥蜴复活;二指我被蜥蜴顽强的生命力打动,最终对生活充满希望。

《田野上的白发》题目作用:(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二、词语、句子、语段的作用1、词语的表达作用答题套路: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例如:(1)结合语境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眉飞色舞”一词的妙处。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现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表现出“我”当时的喜悦和兴奋。

(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是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的情态)(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闪”字形象生动写出了太阳花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艳丽夺目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惊叹。

“作用”题答题技巧及示例

“作用”题答题技巧及示例

“作用”题答题技巧及示例“作用”题答题技巧及示例一、句子段落的作用文首:①开篇点题,统领全文。

②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

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文中:①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②前后照应。

③总结上文,开启下文。

④为下文作辅垫。

⑤衬托作用。

⑥渲染,烘托气氛。

⑦推动情节的发展。

文末:①总结全文,归结主旨。

②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

③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④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

⑤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

⑥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示例:1.2009江西卷《木车的激情》张炜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有什么作用?【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

2. 08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回答下面问题: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

3.2007全国1《总想为你唱支歌》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写“戈壁石”的作用是:以戈壁石的美丽,揭示出大西北的美丽;以戈壁石的诱人,强化对大西北的热爱之情;以戈壁石的呼唤,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

二、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

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示例:1.2006年辽宁卷《杨柳》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答案】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形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高考散文答题模板

高考散文答题模板

高考散文答题模板高考散文答题模板:筛选提取类形式: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原因?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作者的感受有哪些?请你概括作者的观点。

……方法:先找准答案所在区间,注意同义替代语和体现*主旨的概念,抓关键词句,分条表述。

注意:筛选提取信息时要准确,全面。

高考散文答题模板:分析作用类形式: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的表达作用?删去是否可以,为什么?方法:观察词句在文中的位置以及语言特点,然后从结构、内容、修辞、感情几个方面分别分析其作用。

注意:积累并运用规范的答题术语。

答题术语例说⑴结构线索(事、物、情感);文眼、总领全文(提纲挈领)、引起下文、铺垫、开门见山、奠定感情基调、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承上、启下、过渡;点明主旨、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照应开头(题目)、总束全文、引人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发人想象、哲理启迪……⑵内容——充分表达了……的情感、更加突出了*……的主旨。

⑶修辞——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收到了……的效果,而且也增加了文采。

高考散文答题模板:解说含义类形式: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有什么象征意义?请解释在文中的含义。

……方法:找准并解说题目所涉语句关键词的含义,然后代入原句,表述作者寄寓在整个句子中的真正意图。

注意:整体把握语境和全文是基础。

高考散文答题模板:分析技法类形式: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说说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

请简析其艺术手法。

……方法:根据不同对象从抒情、表现、描写、结构、修辞方式等角度确定答案,再联系文句内容分析,最后表述其艺术效果(主题、结构、语言)。

注意:不同文体的常用手法及其作用。

高考散文答题模板:赏析评价类形式:请从取材和语言方面对*作简要赏析。

请写一篇300字的赏析短文。

请对作者观点做简要评价。

……方法:仔细读题,明确方向;选取角度,揭示特点;示举典例,具体分析;指向主旨,阐明效果。

评价观点:表述内容,揭示主题,阐明观点;是否全面、发展、辩证。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作用和好处”题答题指导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作用和好处”题答题指导

现代文阅读“作用和好处”题答题指导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罗秋菊“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C级。

作品的基本特征是指作品就整体而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最重要的特点,比如作品的体裁、叙述方式、语言风格、时代特征等等;表现手法则指作者为强化表现效果在作品中所运用的各种表达技巧和方法。

这一考点能体现出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同时,它有着较强的包容性,从语言特征到篇章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等,都被纳入它的命题视野,考查的方式也十分灵活,并且体现出了较强的综合性。

在这一考点中,问某方面有何“作用和好处”则是一种常见的题型。

2005年全国各地各省市16套高考语文试卷中就有11套直接考到此种题型。

2006年全国卷Ⅰ、安徽卷、重庆卷、江西卷、山东卷、湖北卷都涉及了此题型。

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1-5中,关于“作用和好处”的课后练习也是不在少数。

下文略举几例:必修1:《华罗庚》练习二、请找出文章中引用的华罗庚的诗句,说说它们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所起的作用。

必修2:《渐》练习二、课文引用了“抱犊跳沟”的故事,这种写作手法对于说明“渐”的道理有什么好处?必修4《拿来主义》练习三、揣摩下面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分别指出它们各自使用了什么修辞格,有什么作用。

必修5:《城南旧事》练习二、《麻雀与小孩》和《送别》的歌声反复出现,请结合故事情境,比较小英子在不同歌声中的情感反应和心理变化。

你能领悟这两首歌在整个故事的叙事中所起的作用吗?而纵观广东省近四年来的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中有2年的试题出现了“作用和好处”题型。

2007年其它省市的命题也有不乏此种类型的题目。

(1)2005年高考试卷第17题: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2007年高考试卷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3)2007年福建卷第14题: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中作用题和评价题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中有作用题和评价类的题,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这两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一:作用题
出题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某词或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或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解题方式:内容作用、结构作用、手法作用、表达情感(1) 内容作用: 解释说明这段文字写了什么,等同于简化的含义题
(2 )结构作用: 文首、文中、文末。

文首: ①点明主旨、统领全文、奠定文章基调。

②引起下文、为下文铺垫、为下文提供背景
③与下文作对比、欲扬先抑、激发读者兴趣。

注意:①和③构成彼此矛盾,一般不能同时出现。

文中: 承上启下。

文末:①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

②与开头呼应。

二:评价题
(1)命题形式:某句话或全文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启示。

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2)答题顺序:简要写句意、手法。

分析、评价作者
的观点或者我们该怎么做。

(3)如何找作者的观点?作者告诉我们该去怎么做的内容就是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