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育种

合集下载

水产动物育种学

水产动物育种学

水产动物育种学一、绪论水产动物育种:是指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水产动物的遗传结构,培育出适合人类养殖生产活动需要的品种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培育水产动物的新品种。

水产动物育种学:研究水产动物育种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品种:指经过多代人工选择育成的,具有遗传稳定,并有别于同种或同种内其他群体,具有优良经济性状及其他表现型性状的水生动物植物群体。

品种分类:自然品种。

人工品种。

过渡品种育种目标: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现代育种目标以遗传为基础??选择育种理论育种方法①个体水平: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②染色体水平: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③细胞水平:体细胞杂交、细胞核移植④分子水平:基因工程第一章选择育种遗传、变异、选择三者之间关系选择差选择效应选择育种方法简单了解第二章杂交育种1、常见杂交育种(育成杂交)方式种类及特点答:①简单育成杂交(增值杂交创造杂交)是指经过一次杂交,并结合定向选育,将不同品种的优点综合到新品种的一种杂交育种方式(F1代具有双亲优势,对F2代进行选育)优点:年限短,见效快,应用较广泛。

②级进育成杂交根据育种目标,引入一个改良品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杂交,产生级进杂交一代F1,然后将F1与当地被改良品种回交,回交若干代,向改良品种特定方向级进。

优点:③引入育成杂交根据育种目标,引入一个改良品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杂交,产生引入杂交一代F1,然后将F1与当地被改良品种回交,优点:④综合育成杂交根据育种目标,引入相应的改良品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进行多种育成杂交的育种方法。

2、杂种优势利用的特点3、生殖隔离的类型及解决方法①地理隔离:移植、驯化、人工授精②季节隔离:精液冻存保存、人工授精③生殖隔离:体细胞移植等。

第三章多倍体育种1、如何利用四倍体泥鳅产生三倍体泥鳅(正交和反交)2、人工诱导鱼类三倍体(两个图)3、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的来源途径①同源多倍体:加倍的染色体来自于同遗物中或在原有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加倍而成②异源多倍体:加倍的染色体来源于不同物种AA BBAAAA×BBBB→AABB 先加倍后杂交AA×BB→AB→AABB 先杂交后加倍4、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一)物理学方法①温度休克法:通过高温或低温作用使细胞在短时间内休克,细胞中纺锤丝被破坏。

水产动物选择育种实例

水产动物选择育种实例

水产动物选择育种实例
【原创版】
目录
1.水产动物育种的重要性
2.水产动物育种的方法
3.杂交育种实例
4.引种与驯化实例
5.生物技术育种实例
6.总结
正文
水产动物育种是指通过选择、杂交、引种与驯化、生物技术等方法,培育出符合人类需求的水产动物品种。

在我国,水产动物育种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研究对于提高水产动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

水产动物育种的方法主要包括杂交育种、引种与驯化、生物技术育种等。

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品种间的交配,发现并利用有益的基因组合,从而选育出具有良好性状的新品种。

引种与驯化则是将外地或国外的优良品种引进,并进行适应性培育,使其在我国的水域中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

生物技术育种则包括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诱导、细胞核移植、转基因技术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这些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同时也能够培育出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水产动物育种实例。

首先是杂交育种,比如我国的鲤鱼育种,通过多次杂交,选育出了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的新品种。

其次是引种与驯化,例如我国的对虾养殖,从国外引进了优良品种,并经过驯化,使其在我国的水域中得以成功养殖。

最后是生物技术育种,如我国的草鱼育种,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得草鱼具备了抗病能力和生长优势。

水产动物选择育种实例

水产动物选择育种实例

水产动物选择育种实例在水产养殖领域中,育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选择合适的水产动物进行育种,可以提高养殖物种的生长性能、抗病能力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以几个水产动物的育种实例来介绍水产动物选择育种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虾类育种实例虾类是重要的水产养殖物种之一,其养殖规模庞大。

在虾类育种中,选择合适的亲本是关键。

以中国对虾为例,不同亲本的组合可以产生不同性状的后代。

为了提高对虾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育种工作者通常会选择生长快、耐高温、抗病性强的亲本进行配对。

通过连续选择,可以逐渐培育出生长快、抗病强的优良品系。

二、鱼类育种实例鱼类也是重要的水产养殖物种,其中包括鲤鱼、鳜鱼、鳙鱼等。

在鱼类育种中,选择合适的亲本可以提高养殖鱼种的肉质品质和抗病能力。

以鲤鱼为例,传统的鲤鱼品种生长速度较慢,而通过选择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的亲本进行交配,可以培育出生长快、肉质好的优良品种。

此外,选择抗病性强的亲本也是重要的育种策略之一,可以提高养殖鱼种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三、贝类育种实例贝类如蛤蜊、扇贝等也是重要的水产养殖物种。

在贝类育种中,选择合适的亲本可以提高贝类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以扇贝为例,扇贝的生长速度较慢,通过选择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的亲本进行育种,可以培育出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的优良品种。

此外,选择抗病性强的亲本也是贝类育种的重要策略之一,可以提高贝类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四、藻类育种实例藻类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养殖对象之一,如海带、石花菜等。

在藻类育种中,选择合适的亲本对于提高藻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以海带为例,通过选择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亲本进行育种,可以培育出生长快、产量高的优良品种。

此外,还可以选择抗病性强的亲本进行育种,提高藻类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总结起来,水产动物选择育种是提高养殖物种性能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择合适的亲本进行育种,可以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和产量等性状,满足市场需求。

水产动物育种学复习题

水产动物育种学复习题

水产动物育种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育种: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动植物的遗传结构,以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品种。

2.品种: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一种生产资料,是由同一祖先通过人工选育而来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产性状的群体。

3.育成品种:指通过有意识的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高产或某些特殊品质(如观赏、抗、抗寒)的品种。

4.地方品种:指在自然条件下,在某地生存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品种。

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基因综合体。

5.选育品种:指那些由现代育种技术改良过的品种。

6.品系:指来源于共同祖先或一个亲本对,具有突出的特点和性状,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一定数量的一群个体。

7.地方品系:由于各地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在同一品种内经长期选育而形成的具有不同特点的地方类群。

8.家系:一般指由一对系祖繁育而来的群体。

9.近亲交配系(近交系):通过近亲交配或自交数代得到的纯系。

10.原种:指取自定名模式种采集水域或其他天然水域并用于增养殖生产的野生水生动、植物种,以及用于选育种的原始亲本。

11.良种:通常指生长较快、产量较高、质量较好、具有比较稳定的遗传性状,且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并用于增养殖生产的水生动、植物种。

12.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指一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的遗传材料(动植物类型)。

13.种质:指决定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即亲代通过性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

14.人工种质资源:指在育种工作中,通过各种方法,如杂交、诱变等,产生的育成品系或品种及各种突变体、基因标记材料、引变的多倍体材料、非整倍体材料、属间或种间杂种等一切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

15.育种中间材料:是指具有某些缺点而未被育成品种的杂种后代、诱变育成的突变体等。

16.育种原始材料:指在选育新品种时最初采用的那些材料。

17.引种:指将外地(国)优良品种、品系或类型引进本地,经过试验,作为推广品种而直接应用于生产,或作为选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

水产动物育种的目标

水产动物育种的目标

水产动物育种的目标水产动物育种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和控制,以提高水产动物的繁殖效益、增强抗病能力和改良品质为目标,利用遗传学原理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水产动物进行有选择性的繁殖和培育。

水产动物育种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水产动物育种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通过选择优良品种、优化繁殖技术和改进饲养管理等措施,可以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成活率,从而增加产量和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改善品质和营养价值水产动物的品质和营养价值直接影响到其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认可度。

通过育种选择和优化饲养管理,可以改善水产动物的外观、口感、肉质和营养成分,提高其品质和营养价值,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水产产品的需求。

3. 增强抗病能力水产动物养殖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威胁,病害的爆发会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水产动物育种的目标之一就是增强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通过选择抗病性强的个体进行繁殖,培育出抗病性强的品种,减少病害发生的风险,提高养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 保护遗传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水产动物育种不仅可以改良品种,还可以保护和利用遗传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收集、保存和研究野生种群的遗传资源,开展遗传多样性评价和遗传育种研究,可以保护和利用水产动物的遗传资源,维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避免种质资源的丧失。

5. 探索新品种和新养殖模式水产动物育种还可以用于探索新品种和新养殖模式。

通过基因工程、转基因和体细胞克隆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创造出新的品种和养殖模式,提高水产动物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开拓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空间。

水产动物育种的目标是通过选择优良品种、优化饲养管理和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提高水产动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改善品质和营养价值,增强抗病能力,保护遗传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探索新品种和新养殖模式,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不断努力追求这些目标,才能实现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水产动物育种学

水产动物育种学

水产动物育种学绪论1、水产动物育种:是指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水产动物的遗传结构,培育出适合人类养殖生产活动需要的品种的过程。

2、水产动物育种学:是研究水生生物育种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水产养殖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研究野生种类驯化、优良物种引进、水产动物品质改良、繁育群体生产性能保护、杂种优势利用以及新品种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

3、育种目标:对育种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定性或定量的描述,也就是所要培育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经济及技术条件下养殖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是育种方案的基本内容之一。

4、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论述):1.需要与可能:育种学家应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科学的预见性.根据科学规律进行分析,把客观需要和现实需要的可能性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育种目标.制定育种目标时应考虑育种单位拥有的种质资源、技术力量、实验室及场地、设施、经费等因素是否具有实现育种目标的潜力.2.当前与长远:制定育种目标既要着眼于现实和近期内发展需要,同时也尽可能兼顾到长远发展需要。

在解决现目标时,不要把长远目标弃而不顾.在一个较长而复杂的目标内,制定出分阶段的育种目标。

3.目标性状和非目标性状:制定育种目标时应明确亟待改进的目标性状。

目标性状集中,相对选择压大,育种效率较高。

相反,如果目标性状分散,势必分散精力,延缓育种进度.目标性状一般不能超过2—3个,而且还要根据性状在育种中的难度和重要性,明确主要目标性状和次要目标性状,做到主次分明,协调改进。

切忌要求过宽齐头并进、主次不分、主次颠倒或过分忽视次要目标。

4.育种目标和组成性状的具体指标:育种目标尽可能简单明确,除了必须突出重点外,一定要把育种目标落实到具体性状上,而且尽可能提出数量化的可以检验的客观指标。

一个育种项目中可以包括少数几个性质相近的不同育种目标。

5、品种和品系:品种: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创造出的一种生产资料,一般是指经多代人工选育成的,具有遗传稳定,并有别于原种或同种内其他群体,具有优良的经济性状及其他表型性状的水生动物群体。

水产抗病育种技术路线

水产抗病育种技术路线

水产抗病育种技术路线
水产抗病育种技术路线是指通过选择和育种方法,培育出具有较强抗病性的水产动物品种。

以下是一般的水产抗病育种技术路线:
1. 抗病性评估与筛选:首先,对水产动物进行疾病抗性评估和筛选。

这包括观察动物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程度、存活率等指标,筛选出具有较强抗病性的个体或群体。

2. 亲本选择:根据抗病性评估结果,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亲本。

亲本应该具备抗病性遗传基础,同时也要考虑其他经济性状,如生长速度、体型等。

3. 杂交育种:采用杂交育种方法,将抗病性较强的亲本进行交配。

通过杂交,可以获得具有更强抗病性的后代。

4. 选择育种:通过连续选择和繁殖,选择出具有更高抗病性的个体。

这需要根据繁殖后代的抗病性指标,选择具有较好表现的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

5. 繁殖管理:在繁殖管理中,要注意避免疾病传播和交叉感染。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疾病监测和隔离措施,确保健康的种群。

6. 鉴定与验证:通过对育种后代进行抗病性鉴定和验证,评估育种效果。

如果结果证明抗病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可以选择将这些品种投入商业化生产。

水产抗病育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遗传、环境和疾病因素等。

此外,不同的水产动物在抗病育种技术上可能存在差异,具体的技术路线需根据目标物种的特点来确定。

水产动物育种的目标

水产动物育种的目标

水产动物育种的目标1. 引言水产动物育种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和选择,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抗病性、肉质品质等性状,以满足人们对水产动物产品的需求。

水产动物育种的目标是通过遗传改良,提高水产动物的经济性状,增加养殖效益,促进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2. 目标一:提高生长速度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是养殖者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选择生长速度快的个体进行繁殖,可以逐渐提高整个种群的生长速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选择生长速度快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有针对性的育种。

•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如水质、温度等,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加速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基因组选择等,加快育种进程,提高生长速度。

3. 目标二:提高抗病性水产动物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导致养殖效益下降。

因此,提高水产动物的抗病性是水产动物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选择抗病性强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有针对性的育种。

•通过选择养殖环境适应性强的个体,提高整个种群的抗病能力。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基因组选择等,筛选出抗病性强的个体,进行繁殖。

4. 目标三:改善肉质品质水产动物的肉质品质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满意度。

因此,改善水产动物的肉质品质是水产动物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选择肉质品质好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有针对性的育种。

•通过控制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提高水产动物的肉质品质。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基因组选择等,筛选出肉质品质好的个体,进行繁殖。

5. 目标四:提高繁殖能力水产动物的繁殖能力直接关系到种群的增长和养殖效益。

因此,提高水产动物的繁殖能力是水产动物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选择繁殖能力强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有针对性的育种。

•通过控制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提高水产动物的繁殖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动物育种学试题
姓名:王超学号:20092513114
一、名词解释
1、品种
是指经过人工多代选择育成的、具有稳定遗传、并有别于原种或同种内其他群体、有优良经济性状和表型性状的动植物。

2、品系
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群个体,一般为自交或近亲繁殖若干代所获得的某些遗传性状相当一致的后代。

3、良种
是指生长快、肉质好、抗逆性强、性状稳定、具有广泛适应性,并用于养殖(或栽培)生产的动植物优良品种。

4、建鲤
选择荷包红鲤与元江红鲤杂交组合的后代作为育种的基础群,选择出F4长型品系鲤鱼。

5、选择育种
是对一个原始材料或品种群体实行有目的地选择淘汰,分离出若干有差异的系统,并使这些系统表现优良稳定的经济性状,形成新品种。

6、轮回杂交
将各原始亲本轮流或交叉与各代杂种进行回交。

7、雌核发育
也称雌核生殖,是指卵子经精子激动后,在自身雌性原核的控制下发育成个体的一种特殊有性生殖方式。

8、细胞杂交
是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把不同品种或不同种分离的细胞诱导成融合细胞,然后再经离体培养、诱导分化,得到再生杂种的整个过程。

二、填空
1、现代育种是以遗传学为基础,利用生物可遗传变异来研究生物品种的形成。

选择育种的理论基础是选择学说和(纯系学说),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的分离和重组),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是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多倍体育种的理论基础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2、水产动物育种在个体水平上有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性别控制,在细胞水平上有体细胞杂交(细胞融合)、细胞核移植和雌核发育,在染色体水平上有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在分子水平上有(转基因育种)。

3、杂种优势是多种性状综合的表现突出;杂种优势的大小取决于(双亲性状的差异)和(互补程度)。

4、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原理包括抑制(第一极体的释放)、抑制第二极体的释放、(抑制第一次卵裂)和(细胞融合)等几个方面。

5、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

其中物理方法主要有(温度休克法)、静水压力处理法和电休克法等,常用的化学诱导剂有(秋水仙素)、(细胞松驰素B)等。

6、细胞融合的常用技术有生物融合、化学融合和物理融合,生物融合应用最早、最广泛,效果最好的是(仙台病毒),化学融合常用融合剂是(聚乙二醇),物理融合目前最常用的是(电融合)。

三、判断
1、稳定的遗传性能是一个品种应具备的必要条件。

(√)
2、育种目标适当与否是决定育种工作成败的首要因素。

(√)
3、品系经比较鉴定,优良者繁育推广后即可成为品种。

(×)
4、通常引进种对引进水域的生态平衡不会造成不良后果。

(×)
5、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定向地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
6、人工选择不同于自然选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工选择更有利于生物适应环境。

(×)
7、遗传传递力强和配合力好是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一个重要原则。

(√)
8、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均可用来快速建立纯系(√)
9、三倍体生物具有正常的生活力,但生产率却较低。

(√)
10、自然界中,双精入卵可能形成雄核发育个体。

(√)
四、单项选择
1、品种分为三类,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品种的类别?(C)
A 自然品种B人工品种 C 杂交品种D过渡品种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G表示国家级品种
B、S表示省级品种
C、03表示引进种
D、001表示品种序列号
3、下列鱼类通过选择育种育成的是(B)
A、建鲤
B、彭泽鲫
C、异育银鲫
D、团头鲂
4、我国鱼类最经典的育种方法是(B )
A、选择育种
B、杂交育种
C、多倍体育种
D、转基因育种
5、下列育种技术可以打破种间生殖隔离的是(D )
A、选择
B、雌核发育
C、杂交
D、转基因
6、下列属于分子水平上的育种技术的是(D )
A、杂交育种
B、多倍体育种
C、细胞核移植
D、转基因技术
7、下列育种技术可用于快速建立纯系的是(B)
A、选择
B、雌核发育
C、杂交
D、多倍体育种
8、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化学方法中,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D)
A、秋水仙素
B、细胞松弛素B
C、6-DMAP
D、乙醇
9、雄核发育在水产上的应用不包括(C )
A、生产单性鱼
B、建立纯系
C、便于操作
D、便于选种
10、下列通常用来诱导细胞融合的是(C )
A、烷化剂
B、碱基类似物
C、聚二乙醇
D、γ射线
五、简答题
1、简述一下良种应具备的条件。

答:1)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
2)具有较高的经济性状
3)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能
4)具有一定的数量
5)得到政府有关机构、业界和社会的认可
2、简述一下水产动物育种的目标。

答:育种的总目标是高产、稳定、优质、低消耗,优选劣汰,培育优良品种。

具体分为:提高饲料利用率、加快生长、增强抗逆、改良品质、性别控制、提高回捕率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3、简述一下选择育种的应用。

答:1)从野生种分离各种性状特点的新品种。

2)固定和发展有益的变异。

3)抗性育种
4)提高养殖对象的经济性状
5)品种的提纯与复壮。

4、说一下杂种优势的主要特点。

答:1)杂种优势是多种性状综合的表现突出。

2)杂种优势的大小取决于双亲性状的差异和互补程度。

3)双亲的纯和程度越高,F1的杂种优势越强,反之杂种优势越弱。

4)杂种优势在F1表现最明显。

5、简述天然雌核发育的特点。

答:1)卵子具有与母体相同的染色体组型。

2)与孤雌生殖不同,它需要同种或异种精子的进入,但精子只起激发作用,不发生雌雄原核的融合或配子融合。

3)胚胎发育完全在雌核控制下进行。

4)除了某些种类外,雌核发育的后代完全为雌性,只具有母系遗传物质。

六、综合论述
1、叙述引种的条件、意义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引种的条件:
1)水域的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未被充分利用
2)现有水域中的生物群落或生态关系需要改变或改善
3)原有的水产资源遭毁灭性破坏后需恢复
4)外地(国)有适合本地水域增养殖的优良品种
引种的意义:
1)增加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效益。

2)改善原有生物群落。

3)建立新的鱼类区系组成或恢复水域的原有种类。

4)充分利用水域的自然资源或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5)提供饵料生物。

引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改变野生种群的基因频率。

驯化养殖种与野生种交配产生后代。

2)造成基因污染。

人工育成品种、杂交种、转基因种等与野生种交配产生后代,除改变野生种群的基因频率外,还可能使原种丧失一些重要的遗传性状,野生种纯洁性破坏,特有种消亡。

3)导致生物入侵。

外来种逃逸,抢占生态位,或成敌害生物,可导致土著物种灭绝,生态系统破坏。

2、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

答:多倍体育种技术方法分为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

1)化学法主要是利用一些能够抑制细胞分裂的化学物质(即化学诱导剂)来干预细胞正常的分裂过程,达到预期的目的。

主要的诱导剂有:
细胞松弛素B(真菌的一类代谢产物)用它处理可诱发一系列细胞
学效应,如细胞骨架的变化、多核化、破坏微丝等。

一般认为细胞
松弛素B特异性破坏微丝,最终导致细胞分裂的由微丝构成的收缩
环解体,抑制细胞质分裂,阻止极体的释放,从而产生多倍体。

6—
二甲基氨基嘌呤(简称6—DMAP):嘌呤霉素的一种类似物,抑制
蛋白质磷酸化,通过作用于特定的酶,破坏微管的聚合中心,使微
管不能形成,从而抑制极体的形成和释放。

咖啡因:其作用效果在
于提高细胞内的Ca2+。

由于微管对Ca2+浓度敏感,当Ca2+浓度极
低或高于10时,会引起微管二聚体的解聚,阻止细胞分裂,从而形
成多倍体。

秋水仙素:能抑制微管的组装,使已有的微管解聚,从
而阻止纺锤体的形成或破坏已形成的纺锤体,使细胞的染色体加倍
而不分离。

2)物理法是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施加物理因子处理,影响和干预细胞的正常分裂,达到染色体加倍的目的。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温度休克(包
括高温和低温休克)和静水压休克等。

温度休克:其作用机制是温
度的变化引起细胞内酶构型的改变,不利于酶促反应的进行,导致
细胞分裂时形成纺锤体所需的ATP 的供应途径受阻,使已完成染色
体加倍的细胞不能分裂。

所用的温度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静水
压:即利用专门的静水压设备产生的压力施加于处理对象。

其作用
机制是抑制纺锤体的微丝和微管的形成,阻止染色体的移动,从而
抑制细胞的分裂,形成多倍体。

3)生物法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生产三倍体,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避免了理化处理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能提高胚胎的孵化率和幼虫的
存活率,适合于生产性养殖。

此外,利用四倍体与异种二倍体杂交,
可产生异源三倍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