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动力学实验

合集下载

最新地下水动力学实验讲义

最新地下水动力学实验讲义

地下水动力学实验讲义地下水动力学》实验指导书--前言地下水动力学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以及勘查技术专业等涉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和污染物运移研究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本实验指导书主要涉及河间地块中地下水的天然稳定渗流和非稳定渗流流场模拟、降水或蒸发时包气带中地下水的渗流流场模拟以及非饱和土的导水率和地下水污染物水动力弥散系数测定等内容。

通过实验可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各类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本实验指导书主要适用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其它相关专业可根据教学要求做适当的增减。

为便于学生掌握,各次实验配有相应的多媒体影视教学光盘,以powerpoint和vcd格式可在校内多媒体教室或网上播放观看。

该实验指导书是在工程学院领导李铎教授参加与指导、水文与水资源教研室主任刘金锋和刘振英、邵爱军、许广明教授等人以及本教研室同仁们支持和帮助下,由曹继星执笔编写完成,最后由贾贵庭教授审核。

其中可能还存在不少问题, 望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更加完善。

实验规则一、实验课前,必须按实验指导书进行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要求及注意事项等方可实验。

二、每次实验前按各班分好小组(每组为10—15人), 并报实验人员,实习时不要随意更换。

三、必须按规定时间进行实验,无故不上实验课者,以旷课论处、因故不能上实验课,应提前向指导教师请假办理手序,但必须在期末课程考试前按规定时间补齐所有实验内容。

四、服从实验教师的指导,实验操作,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完成每个实验步骤。

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及时做好记录;实验数据要遵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严禁杪袭和胡捏臆造。

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编写,报告中所绘图件力求清晰美观,文字整洁。

五、遵守实验课纪律, 不迟到,不早退,严禁喧哗, 保持室内安静。

六、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爱护实验室内的所有仪器设备。

每次实验前所领用器具,应仔细检查,看有无损坏,若有损坏要立即报告。

岩土中的地下水动力学分析方法与模拟研究

岩土中的地下水动力学分析方法与模拟研究

岩土中的地下水动力学分析方法与模拟研究地下水是地球表层岩土层中储存的水分。

对于岩土工程来说,地下水的存在与运动对工程设计、施工和运维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岩土中的地下水动力学分析方法与模拟是岩土工程领域的关键课题之一。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地下水动力学分析方法并探讨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一、地下水运动方程地下水运动主要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水头梯度、渗透系数、孔隙度和渗透率等。

地下水运动方程可以由达西定律推导而来,表示为:∇(K∇h) - S = ∂h/∂t其中,h是水头,K是渗透系数,S是源项或汇项,t是时间。

这个方程描述了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并能用于模拟不同条件下的地下水流动。

二、地下水动力学分析方法1. 解析方法解析方法是地下水动力学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数学公式推导和解析求解来得到地下水流动的详细信息。

常用的解析方法包括理论解析法、逼近解析法和解析-数值方法等。

这些方法在处理简单、对称的地下水问题时表现出色,但在复杂的非线性问题中可能无法准确求解。

2. 数值方法数值方法是一种基于数值计算的地下水动力学分析方法。

它将地下水流动问题简化为网格离散化的有限元或有限差分问题,利用计算机进行迭代求解。

数值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处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并能模拟各种不同条件下的地下水流动。

常用的数值方法包括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和边界元法等。

三、地下水动力学模拟研究地下水动力学模拟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地下水流动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通过对地下水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可以预测地下水的演变趋势,帮助工程师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地下水动力学模拟通常包括建立数学模型、数据采集与处理、参数估计与优化以及模拟与分析等步骤。

模拟结果可以用于评估岩土工程的稳定性、提供地下水资源利用方案等。

四、岩土中的地下水动力学分析与模拟应用岩土中的地下水动力学分析与模拟应用广泛。

在岩土工程设计中,通过地下水动力学分析,可以评估地下水对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排水措施,减少地下水对结构物的不利影响。

地下水动力学实验报告

地下水动力学实验报告

地下水动力学实验实验报告学院:水利电力学院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指导老师:学号:2013姓名:实验成绩:100MODFLOW -概念模型建立MODFLOW 模型有两种方法:网格方法或概念模型方法。

网格方法是直接利用3D网格,应用surces/sinks 和其它模型参数,基于单元的形式建立模型。

概念模型方法利用Map模块的GIS 工具来建立概念模型。

在概念模型里,sources/sinks,含水层参数,模型边界等都可以在概念模型里设定。

当模型建立完成后,将生成网格并把概念模型转化为网格模型,所有的单元属性都自动设定。

一、实验任务:1. 导入背景图片2. 创建和定义图层3. 将图层转化为三维网格4. 导入离散点并将坐标差值5. 将概念模型转入MODFLOW6. 检查并运行MODFLOW7. 查看结果二、实验问题描述:模拟垃圾堆放区的溶质运移问题。

我们将模拟山前河谷堆积中地下水情况。

其中,模型北部为山区露头,南部有两条河流汇聚。

南北向剖面图见图2-l b模型的底部为北部山区的灰岩露头。

主要有两层含水层,上部为潜水下部为承压含水层。

边界条件设置如下,北部为隔水边界,南部为定水头边界根据河流的水位赋值。

仅靠降雨补给。

区域内有几条小溪,有时溪水干涸,有时会受地下水的补给形成溪流。

我们将用drains 来处理这些溪水。

此外,区域内还有两口生产井。

三、实验步骤:1、开始启动GMS如果己经启动,选择File/New 命令。

2、导入背景图片(1). 选择打开键(2). 选择安装目录下的途径tutfiles\MODFLOW\modfmap (3). 打开start.gpr3、保存(1). 选择File/Save(2). 将文件另存为eastex4、定义单位(1).选择Edit/Units(2).选择m作为长度单位;选择d作为时间单位(3).点击OK5、定义边界首先定义模型的外部边界,我们将沿着厂区建立一个闭合的弧线段。

岩土中的地下水动力学分析方法

岩土中的地下水动力学分析方法

岩土中的地下水动力学分析方法地下水对于岩土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地下水动力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岩土中地下水动力学分析方法,包括试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以期为岩土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一、试验方法试验方法是地下水动力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手段。

通过实验可以获得实际的地下水流动情况,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试验方法:1. 压力板试验压力板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地下水试验方法,通过在地下水位附近埋设压力板,测定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地下水流量,来研究地下水的动力学性质。

2. 渗透试验渗透试验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试验方法,通过在土体中设置固定的水头差,测量渗流速度和渗透系数,来评估地下水流动的特性。

3. 水井试验水井试验是通过在岩土中设置水井,测量水位变化以及水井中的水量,来确定地下水的流向和流动速率。

二、数值模拟方法除了试验方法外,数值模拟方法也是研究岩土中地下水动力学常用的分析手段。

数值模拟基于物理规律和数学模型,能够模拟出复杂的地下水流动情况,为工程项目提供全面的分析。

1. 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一种常见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将岩土领域划分为有限个单元,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方程组,来模拟地下水流动的过程。

有限元法能够考虑复杂的边界条件和材料特性,提供更准确的地下水动力学分析结果。

2. 边界元法边界元法是一种基于边界积分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将问题的边界作为数学模型的主要计算对象,来求解地下水流动的方程。

边界元法适用于具有无限域边界和空间孔隙、孔渗介质中的地下水流动问题。

3. 网格法网格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将研究区域划分为网格,建立差分方程并迭代求解,得到地下水流动的近似解。

网格法简单实用,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地下水动力学分析。

总结:岩土中的地下水动力学分析需要运用试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来得到准确的结果。

试验方法可以直接观测地下水动态变化,提供实际数据;而数值模拟方法则能模拟复杂的地下水流动过程,对于规模较大和复杂的工程问题更为适用。

中国矿业大学 地下水动力学 实验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 地下水动力学 实验报告

《地下水动力学》实验报告班级:地质10-4班姓名:顾春生学号:05102064实验一:thise 曲线配线法求参一、实验名称配线法求参。

二、实验性质必做。

三、实验类型验证、研究。

四、实验目的掌握配线法求参的原理,并利用EXCEL 或者Visual Basic 等编程工具进行配线法的编程分,根据抽水试验资料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五、实验内容5.1. 原理::配线法是《地下水动力学》中介绍的求取水文地质参数的一大类方法。

5.1.2 无补给无限承压含水层完整井非稳定流定流量抽水Theis公式:,,配线法:参数计算公式:(曲线未作处理)曲线:,曲线:,Question表为抽水实验观测数据。

5.2.1 Theis井函数求参Theis公式:,,文件名:实验一(泰斯曲线.xls)Theis表中包含双对数坐标的配线法图形,A、B列为抽水实验观测数据(单位:min、m)。

Q、R、S列分别为标准曲线的1/u、u、W(u),图中的标准曲线即是用Q、S列生成的。

横轴、纵轴的偏移量Min、Max分别为双对数坐标的偏移量,向左取负值。

Offset为偏移量的对数值,单元格为I24与I26(记为)。

单元L23抽水量(),单元L24为观测孔距抽水井径向距离,L25为计算的T值(),L26为计算的值。

$L$23为取单元L23的绝对引用。

C、D列为A、B列偏移后的数值,E列为计算误差,公式如下:,在山西某地一承压含水层中进行抽水,含水层的顶、底板绝对隔水,抽水时侧向边界尚无影响。

14号孔为完整抽水井,抽水量为60m3/h。

2号观测孔距抽水孔43m,15号观测孔距抽水孔125m。

求导水系数和贮水系数。

(参考值:T=180m2/d,S=3.7×10-4)#2 s-t数据:#2 s-t曲线:分析:#15 s-t数据:#15 s-t曲线:分析:s-t /r*r数据:s-t /r*r曲线:分析:实验二:Hantush-Jacob井函数配线法求参一、实验名称配线法求参。

地下水动力学习题与实验

地下水动力学习题与实验

地下水动力学习题与实验习题1.已知水得动力粘滞系数µ=0、00129N、S/㎡,求其运动粘滞系数υ。

2.1立方米体积得水,当温度为10℃时,压强增加10个工程大气压强,其体积减少0.508升。

求水得体积压缩系数β与体积弹性系数K。

3.有一矩形断面得宽渠道,其水流流速分布曲线为式中为水得容重,为水得动力粘滞系数,h为渠中水深,如图1所示.已知h=0。

5米,求y=0,y=0.25米,y=0.5米处得水流切应力,并绘出沿垂线得切应力分布图。

4.如图2所示为几个不同形状得盛水容器,它们得底面积及水深均相等.试说明:(1)各容器底面积所受得静水总压力就是否相等?(2)每个容器底面得静水总压力与地面对容器得反力就是否相等?(容器得重量不计)并说明理由。

5、绘出图中二向曲面上得压力体图及曲面在铅垂面上得投影面得压强分布图。

6、普遍所采用得水得状态方程近似地与温度无关.可表示为式中:A3000 n=7 = =1个大气压试根据此式求:(a)使水得密度增加一倍所需得压力;(b)大气压下水得。

7、水从容器侧壁得孔口沿着断面变化得水平管流出(如图4).假设容器中得水位固定不变,并略去水头损失。

已知H=2米,=7、5厘米,=25厘米,=10厘米,=6。

27米/秒,=,=0.求流量Q以及管子断面1与2处得平均流速与动水压力。

8、设承压含水层中得弹性给水度,渗透系数K就是空间坐标得函数,试根据渗透连续性原理及应用达西定律推导出承压含水层中水头H得基本微分方程。

9、在直角坐标系中,地下水非稳定运动得基本微分方程为试用柱坐标表示之。

10、证明地下水向无压井运动时,浸润面移动规律满足方程其中:H——-渗流场内得水头;-——浸润面上各点得水头;---给水度或饱与差.11、写出如图6所示得坝基渗流模型得定解问题。

()12、在亚沙土壤中修建一水平集水廊道。

断面为矩形,廊道底达不透水层,求渗入廊道之流量。

已知廊道内水深,,k=0.002cm/s。

薛禹群地下水动力学

薛禹群地下水动力学

薛禹群地下水动力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薛禹群地下水动力学涉及研究地下水在地下的运动规律,是水文学和工程水文学的分支领域之一。

地下水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薛禹群地下水动力学的研究对于认识地下水流动规律、合理调控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地下水动力学研究的对象是地下水的流动规律,包括地下水的形成、运动、质量传输等过程。

地下水是地球表面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流动规律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

薛禹群地下水动力学通过数学模型和实地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下水流动的速度、方向、深度等参数,揭示地下水系统的内在规律。

薛禹群地下水动力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地下水的形成与补给。

地下水是降雨和地表径流水向下渗透形成的,其补给与地表水循环密切相关。

第二是地下水的流动规律。

地下水的流动受到地下介质的影响,包括地下水位、渗透性、孔隙度等因素。

第三是地下水的质量传输。

地下水中溶解的物质可以通过流动传输到其它地区,影响地下水的质量。

薛禹群地下水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观测和数学模型两种。

实地观测是通过地下水位、水文化学成分等参数的测量来获取地下水动力学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而模拟地下水流动规律。

数学模型利用物理方程、地质介质参数等数据建立地下水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地下水的流动规律。

薛禹群地下水动力学的研究应用于水资源管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

通过地下水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分析,可以合理规划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避免地下水资源过度利用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逆渗渗漏等问题。

地下水动力学研究还可以揭示地下水流动规律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篇示例:薛禹群地下水动力学研究是针对地下水流动、输移和污染扩散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学科领域,其中包含了地下水力学、水文地质学、污染物迁移与输移等多个学科内容。

《地下水动力学》实验指导书(1)

《地下水动力学》实验指导书(1)

《地下水动力学》实验指导书前言地下水动力学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以及勘查技术专业等涉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和污染物运移研究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本实验指导书主要涉及河间地块中地下水的天然稳定渗流和非稳定渗流流场模拟、降水或蒸发时包气带中地下水的渗流流场模拟以及非饱和土的导水率和地下水污染物水动力弥散系数测定等内容。

通过实验可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各类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本实验指导书主要适用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其它相关专业可根据教学要求做适当的增减。

为便于学生掌握,各次实验配有相应的多媒体影视教学光盘,以powerpoint和vcd格式可在校内多媒体教室或网上播放观看。

该实验指导书是在工程学院领导李铎教授参加与指导、水文与水资源教研室主任刘金锋和刘振英、邵爱军、许广明教授等人以及本教研室同仁们支持和帮助下,由曹继星执笔编写完成,最后由贾贵庭教授审核。

其中可能还存在不少问题, 望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更加完善。

实验规则一、实验课前,必须按实验指导书进行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要求及注意事项等方可实验。

二、每次实验前按各班分好小组(每组为10—15人), 并报实验人员,实习时不要随意更换。

三、必须按规定时间进行实验,无故不上实验课者,以旷课论处、因故不能上实验课,应提前向指导教师请假办理手序,但必须在期末课程考试前按规定时间补齐所有实验内容。

四、服从实验教师的指导,实验操作,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完成每个实验步骤。

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及时做好记录;实验数据要遵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严禁杪袭和胡捏臆造。

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编写,报告中所绘图件力求清晰美观,文字整洁。

五、遵守实验课纪律, 不迟到,不早退,严禁喧哗, 保持室内安静。

六、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爱护实验室内的所有仪器设备。

每次实验前所领用器具,应仔细检查,看有无损坏,若有损坏要立即报告。

实验结束后交还所领器具,并经任实验课老师验收本人签字后方可离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待两侧河流水位上升到预设高度,渗流槽
两侧溢流口有水排出且两水箱水位保持稳定不再 上升时,维持约20~40分钟,使渗流槽砂层内水 位亦上升到此预设高度,再关闭F2阀门停止向渗 流槽供水。
(4)仔细观察渗流槽背面水位观测管中的水头,
凡在左侧河流水位以下同一断面出水口的水位观 测管中水位,原则上应一致或相差不大(个别管 出水口滤网水头损失大点)。若差别太大说明连 接胶管内或连接渗流槽出水口内有空气泡存在, 应分别打开排气塞子进行排气,一定要将管内空 气排净,否则影响实验数据准确性。
右排泄口高差(左、右河水位)时,认真观察渗 流槽背面各测压管水位变化所反映的渗流槽砂层 中潜水分水岭的迁移方式,进一步了解河间地块 中地下潜水分水岭的分布规律。
位置的张力计上水银柱读数变化,了解包气带和 饱水带毛细管负压分布特征
4、实验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渗流槽背面不同
实验模型确定
假定有一河间地块, 地块内地下水仅有大气降水入渗补给
(6)再次打开F4阀门进行人工降水,同时观察
渗流槽背面各观测管中的水头和两侧排泄口水流 量,并记入实验报告中相应表格,以备将其标在 方格纸上,按适当比例绘制河间地块地下潜水渗 流场潜水水位线(浸润曲线)和研究其初始时刻 地下水分水岭用。
(7)可相隔约20~30分钟时间,分别将右侧排
泄口降低15~20cm两次,连续观测两侧排泄口 水流量和渗流槽背面测压管水位,并填入实验报 告书中的相应表格内,以备在同一张方格纸上按 适当比例绘出所有地下潜水水位曲线,观察几条 曲线的分水岭变化和两侧水箱溢流口排泄流量关 系,分析其地下水运动特征。
⑤ 河间地块地下水向河流排泄,利用调整渗流
实验操作步骤及方法
(1)首先关闭所有阀门(见附图3),将
渗流槽两头河流(水箱)水位设置到一定 高程(根据所选的水文地质模型中两河水 位差按比例确定),本次实验可设为 80cm。
(2)慢慢打开总水阀门F1和F2待上面常水头供
水箱内水上满且下面溢流管口有水流出后,再慢 慢打开右侧河流上方的阀门F3和F5。通过调节 F3和F5使两侧水箱水位保持一致上升,注意供 水流量尽量小点,以便砂层中空气排出。
(5)待渗流槽两侧水箱溢流排水口停止排水后,
慢慢打开常水头供水箱下方阀门F4开始人工制造 降水。从开始降水t 0时刻到渗流槽两侧排水口有 水流出的t I时刻,为模拟一次降雨补给地下水滞 后时间 t。之后可关闭F4阀门停止人工降水。并 用量筒或烧杯、秒表观测两侧排水口水流量,每 次均取500~1000ml体积(V),并记录下所用 的时间(要求精确到1/10 秒)。同时按下式换算 成流量: Q = V / s 单位:ml/s 直 到流量很小为止, 并将其观测结果记入实验报告 中相应表格。最后将其按适当比例标在方格纸上, 绘出降水补给地下水的流量过程曲线。
地下水动力学实验
有降水和蒸发时河间地块地下水运动模拟
实验目的及要求
1、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学生学
会利用量筒、烧杯、秒表等,观 测渗流槽水的渗流量。 2、经过本次实验,要求学生学 会利用渗流槽模拟大气降水、地 面蒸发和河间地块中地下水运动 的方法。
3、本次实验中,要求学生在调整渗流槽两侧左、
(8)人工降水一结束,马上打开红外线加热灯
加热,模拟太阳光照土层表面,直到将表层5~ 20cm范围调到研究地区多年平均地温(本次实 验加热约为4~5小时)。
实验报告书的相应表格中,分析潜水面位置张力 计读数为零的原因。
(9)观察渗流槽背面张力计读数变化并记录在
1、渗流槽及其供水管路;
2、量筒、量杯等测水量具;
3、秒表;
实验内容
实验前准备工作
(1)选用渗流槽模型建立模拟
地下水渗流场 根据所研究地区 河间地块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 相应的地下水渗流场模型
(2)按所选模型装填渗流槽
要求装填渗流槽时,模拟含水层的沙子应淘洗干
净,整个渗流槽内含水层沙子厚度应基本均匀, 补给河流和排泄河流与含水层砂子接触处应用小 于含水层砂粒粒径的滤网隔开以免沙子流入渗流 槽水箱内。
和通过毛细蒸发与两侧河流排泄。则其概化模型见图1:
通过一定时间间隔Δt模拟天然条
件人工制造降水或蒸发,且连续 观测渗流槽砂层水(河间地块地 下水)排泄到两侧排水口(两侧 河流)的流量与渗流槽背面各测 管水位(河间地块各断面上观测 孔水位)变化,就可模拟河间地 块中地下水渗流场。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① 包气带和饱水带介质与厚度,选择相应粒度
的均质砂层按比例模拟;
模拟;
② 隔水层,可概化为水平分布,用渗流槽底板
③ 大气降水,利用在渗流槽顶部将该地区年降
水蒸发,利用在渗流槽顶设置红外线灯依该地
区干旱月份地温变化和日照时间加热模拟;
槽左、右排泄口水位模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