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
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在九年级历史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整理:1.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 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推翻北洋政府的战争,最终建立了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 中国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长期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包括党的创建、发展历程以及党的领导人等。
-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 世界现代史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战争过程和战后影响,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 俄国十月革命: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世界经济大萧条:介绍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的爆发原因和影响,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战争过程和战后重建,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
- 联合国的成立:介绍联合国的成立宗旨和组织结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国际组织。
以上是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的整理,希望能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历史知识的学习不仅有助于了解过去,也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希望学生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成为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历史笔记(复习提纲)九年级历史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2022WORLD HISTORY目录导论 (1)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4)第1课古代埃及 (4)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5)第3课古代印度 (5)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7)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7)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8)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9)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10)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1)第8课西欧庄园 (11)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1)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1)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12)第11课古代日本 (12)第12课阿拉伯帝国 (12)第五单元走向近代 (13)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3)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14)第15课探索新航路 (16)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17)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18)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19)第18课美国的独立 (21)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22)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26)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26)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28)导论【世界历史的分期】1.世界古代史:早期人类出现—公元15世纪末;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2.世界近代史:16世纪初—19世纪末3.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 古代埃及一、尼罗河与古代埃及文明(一)尼罗河1、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 “尼罗河的赠礼”2、文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下游出现国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
】(二)古埃及文明的代表1.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2.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二、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法老的统治【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

一、夏商时期。
1.夏商政治:夏王朝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君主制国家,以天子为最高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封建制度渐趋完善。
2.夏商经济:夏商时期,农业向前发展,出现了种植经济,分封运用制也相继流行,商业也开始发展。
3.夏商文化:夏商时期,文字的发展很快,出现了甲骨文和金文;而有关宗教的记载也随之产生,夏后氏等历史文献也出现。
二、秦汉时期。
1.秦汉政治:秦朝以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一统天下政策为标志,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专制朝代;汉朝以实行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度标志着封建制的渐趋完善。
2.秦汉经济:秦汉时期,农业取得巨大进步,商业也发展起来;国家出现了大量的铸币,秦汉时期也出现了各种贸易方式,这为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3.秦汉文化:秦汉时期,文字由甲骨文转变为小篆,汉字从此正式出现。
另外,形成了儒家学说,经典由《易经》转变为《四书五经》,出现了宋、楚两大文学流派。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一、专题一: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1.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成就。
(2)掌握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及其影响。
(3)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2. 教学内容:(1)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起与发展。
(2)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等。
(3)古代文明交流的影响:文化的融合、科技的传播、宗教的传入等。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
(2)难点:古代文明交流的影响及其对后世的作用。
二、专题二:中古时期的世界1. 教学目标:(1)了解中古时期的世界格局及其主要特点。
(2)掌握中古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2. 教学内容:(1)中古时期的世界格局: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的历史发展。
(2)重要历史事件:欧洲的封建社会形成、伊斯兰教的传播、印度的莫卧儿帝国、中国的唐朝和宋朝等。
(3)中古时期的历史特点:封建制度的巩固、宗教的影响力、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古时期的世界格局,重要历史事件。
(2)难点:中古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专题三:近代化的探索与实践1. 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化的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及其主要成就。
(2)掌握近代化的主要标志:科技、经济、政治、文化。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2. 教学内容:(1)近代化的探索: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的启蒙运动、美国的独立战争等。
(2)近代化的实践: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殖民主义的扩张等。
(3)近代化的成就:科技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政治的进步、文化的影响。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近代化的探索与实践,近代化的主要标志。
(2)难点:近代化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专题四:20世纪的世界格局变动1. 教学目标:(1)了解20世纪的世界格局变动及其主要原因。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
有一谜语的谜面上有“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它的谜底是()A.五四爱国运动B.中国共产党成立C.红军长征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 廖承志在1982年致蒋经国先生的信中说:“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历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开展了()A. 南昌起义B. 台儿庄战役C.北伐战争D.重庆谈判4. 南昌起义与下列哪一节日有关()A.五一劳动节B.七一党的生日C. 八一建军节D.十一国庆节5.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根据是中国共产党在这里()A.打响了武装反抗过敏的反动统治的第一枪B.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6. 有一首歌谣唱道:“打双草鞋送红军,表我百姓一片心。
亲人穿起翻山岭,长征北上打敌人。
”红军长征中经历的重大事件是()A. 遵义会议B. 重庆谈判C.淮海战役D. 血战台儿庄7.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是()A.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各投掷一枚原子弹B.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C.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D.爱国华侨的援助8. 当人们看到矗立在长春南湖公园的解放纪念碑时,都不禁会想到1948年长春获得解放的那场战役,它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9.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10. 暑假小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路线是“上海—南昌—延安—北京”你认为这条路线设计的主题是为了展示()A.土地革命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1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复习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秦朝的统一中国1.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战争•秦赵之战•秦朝的建立•项羽和刘邦的争斗2. 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与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秦朝的统一与中国历史的分水岭•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3. 秦始皇及其统治•秦始皇的治理手段•墓室的建造第二单元:秦汉之际的中国1. 秦汉之际的政治改革•三公九卿制度•儒家学说的兴起•法家学说的兴起2. 秦汉边疆的拓展•西南地区的征服与开发•北方边疆的防御3. 刘邦与汉朝的建立•刘邦的功绩与政策•汉朝的建立与发展第三单元:西汉时期的中国1. 西汉的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的发展•儒家思想在西汉的影响2.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农业技术的进步•商业与手工业的繁荣3. 西汉的外交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西汉与罗马帝国的交流第四单元:东汉时期的中国1. 建武中兴与赤眉起义•王莽篡位与新朝的建立•赤眉起义与刘秀的建武中兴2. 东汉的政治与文化•吴汉政权的建立与粉碎•东汉的文化与科技3. 长平之战与三国分立•董卓之乱与十八位诸侯的争夺•曹操、刘备、孙权的兴起与对峙第五单元:三国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1.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建立•三国蜀汉、魏国、吴国的对峙•西晋的建立与政治内乱2. 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统一•南朝与北朝的对立•南北朝统一的历次尝试3.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北方民族政权的兴起与文化交流•南方的稳定与经济发展第六单元:隋唐时期的中国1. 隋朝的统一与政治改革•隋文帝杨坚的统一战争•隋朝的政治制度与改革2. 唐朝的政治与社会•唐朝的政治制度与政治家•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3. 长安与东都的文化繁荣•唐朝的文化与科技•长安与东都的区别与联系第七单元:五代十国与北宋时期的中国1. 五代十国的分裂与政权更迭•五代十国政权的兴亡•民族政权的兴起2. 北宋的建立与政治制度•北宋的建立与政治改革•巨臣政治与改革的限制3. 北宋的经济与文化•农业生产与商业的繁荣•文人墨客与科技的发展第八单元:南宋时期的中国1. 南宋的统治与政治制度•南宋的统治者与政治家•南宋的政治制度2. 南宋的经济与文化•南宋的社会与经济•南宋的文化与科技3. 金朝与南宋的对立与和平•金朝的建立与南宋的对峙•金宋对立演变为南北和议第九单元:元朝时期的中国1. 元朝的建立与世袭制•蒙古帝国的建立与统治者•元朝的国号与政治制度2. 元朝的政治与经济•元朝对中国的统治与影响•元朝的经济制度与发展3. 元朝的灭亡与明朝的建立•农民起义与元末之乱•明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以上就是九年级历史全册的复习提纲,涵盖了秦朝至元朝的中国历史要点。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专题(包括17个专题)人教版

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专题三: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四: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专题五:资本主义发展史………………………………………………………专题六:民族解放运动史…………………………………………………专题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题八: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及思想解放运动……………………………专题九: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专题十中外重大改革………………………………………………………专题十一: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专题十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十三:国共两党的关系…………………………………………………专题十四: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专题十五:“三农”问题……………………………………………………专题十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十七:世界民主法制的进程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三: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这个专题主要包括:一、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矛盾的演变二、世界格局的演变三、重要国际组织及同盟四、主要的国际战争一、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矛盾的演变.1、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法矛盾。
法国大革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之后俄国在欧洲称霸,英俄矛盾尖锐2、19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德矛盾。
普鲁士为完成统一大业,与法国矛盾尖锐,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失败丧失欧洲大陆霸权3、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
九年级上册历史专题复习——法律文献

九年级上册历史专题复习——法律文献1、《汉谟拉比法典》时间:公元前18世纪国家/人物:古巴比伦;汉谟拉比名称:《汉谟拉比法典》内容:(1)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2)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3)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意义/影响/作用: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地位/评价/性质: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十二铜表法》时间:公元前450年左右国家/人物:罗马共和国名称:《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
意义/影响/作用:使量刑定罪有了法律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地位/评价/性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3、《罗马民法大全》时间:529年国家/人物: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名称:《罗马民法大全》①《查士丁尼法典》内容:自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②《法学汇纂》内容: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的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③《法理概要》内容:指导学习法律的文献④《新法典》内容:纪录查士丁尼时期的法令意义/影响/作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把奴隶看作是会说话的工具;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地位/评价/性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大宪章》时间:1215年国家/人物:英国名称:《大宪章》内容: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王权有限”、“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意义/影响/作用:基本确立议会制度。
5、《权利请愿书》时间:1628年国家/人物:英国(议会)名称:《权利请愿书》内容:(1)重申查理一世在没有得到议会同意情况下不得征税;(2)不经法院判决不能随意逮捕人;(3)和平时期不能随意在居民家中驻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
1.历代中央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1)战国:国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帛多者,免除徭役。
(2)三国:江南的开发。
(3)唐朝:“贞观之治”;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4)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
(5)元朝:元世祖重视发展经济。
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影响因素:①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②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
③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过程:
①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②隋唐时期:唐朝中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地区农业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③南宋时:南移完成。
标志:“湖熟,天下足”,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3.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②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③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④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⑤民族融合的加强。
⑥对外交往的加强。
4、商业和城市
(1)隋唐: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2)宋元:
①北宋前期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北宋都城东京、南宋都城临安是闻名世界的大城市;
③市坊的限制被打破;
④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⑤元朝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都市。
专题三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一、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1.先:华夏族即汉民族和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孕育诞生时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
2.汉: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骞出使西域)
3.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第一次高潮(北孝文帝改革),封建国家逐渐由分裂走向统一。
4.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唐与吐蕃的关系)。
5.元朝:民族大融合,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6.明清:中华民族大家庭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期。
专题四侵略与反抗
1.中国古代的侵略与反抗:
明清时期,成功收复、康熙帝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土尔扈特抗击沙俄,回归祖国。
2.中国近代的侵略与反抗
(1)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五次战争
(2)反抗:虎门销烟;邓世昌民族气概;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
专题五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阶段特征:
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在经济上学习西方的技术,如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如新文化运动。
从整体上看,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2.主要容
奕、曾国藩、鸿章、
专题六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一、阶段特征
从1921 年到现在,共产党走过了92年(截止到2013年)的风雨历程。
在这92年的发展中,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9到1949 年,为新主义革命;第二阶段从1949
年到现在,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二、主要容
1.新主义革命
(1)中国共产党成立。
(2)起义。
(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4)九一八事变。
(5)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6)七七事变。
(7)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容。
(8)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9)辽、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0)渡江战役2.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1)新中国成立。
(2)1954年《中华人民国宪法》。
(3)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
(5)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8)“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
(10)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11)科技成就:“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
(12)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专题七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一、列表归纳三次科技革命
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专题八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奕、曾
二、世界历史重大改革
1.雅典伯利克里改革
3.俄国(或俄、联)改革
(1)新经济政策
(2)戈尔巴乔夫改革
专题九大国关系
二、美英关系
专题十热点话题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人类所关注的共同话题有:和平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等。
(1)和平问题:美国为了称霸世界。
发动了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海湾战争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威胁;中东地区仍动荡不安;欧洲国家发动了对利比亚的战争;核威胁;恐怖主义的存在等。
(2)环境问题: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能源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引发的极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
(3)发展问题:经济危机的爆发、蔓延;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地位。
考前预测
需要着重准备的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法家非)
3.商鞅变法(容-建立县制),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5.兼并六国和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政治、思想、经济),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6.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政治、思想、经济)
14.知道元朝的统一。
15.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三司、六部、厂卫、八股;军机处、文字狱)
二、民族关系
5.兼并六国和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北御匈奴-长城),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6.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北击匈奴)
7.骞通西域(新疆);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4.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8.北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孝文帝改革)
11.了解唐代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文成公主入藏)
14.知道元朝的建立,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回族、)
三、中共历程
29.中国共产党成立。
30.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32.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4.中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容。
36.辽、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37.新中国成立。
38.1954年《中华人民国宪法》。
39.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0.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
4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44.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46.“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
四、思想解放
4.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25.“百日维新”的主要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26.的主要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观念深入人心)
27.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中的地位和作用。
49.知道达·芬奇、哥伦布,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57.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
了解伏尔泰的基本主,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五、重大改革
3.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8.北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25.“百日维新”的主要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4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改革)
47.古希腊的政治。
(伯利克里改革)
60.罗斯福新政。
66.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联解体。
六、科技革命与全球化
49.知道达·芬奇、哥伦布,文艺复兴三大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52.英国工业革命
55.第二次工业革命
68.世界经济全球化
70.第三次科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