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抗战老兵先进事迹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军人英雄事迹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军人英雄事迹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正义之战,为了保卫祖国,中国抗日军人奋不顾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让我们来了解一些中国抗日军人的英雄事迹,以纪念这些无私奉献的英雄。
一、黄继光——为国捐躯的烽火英雄黄继光,河南周口人,1937年参军,成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
1945年1月,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在防守归绥的战斗中,郑守陈团团长阵亡,黄继光被推为旅长。
1945年5月,日军发动了对英国领事馆的进攻,黄继光奉命派兵参与保卫工作。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黄继光慷慨就义,为抵住日军进攻立下了赫赫战功。
黄继光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成为了中华儿女永远记住的英雄。
二、刘永福——生死一瞬间的英勇刘永福,山东人,1937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后参加游击战争。
1945年4月,日军发动了对绵阳的大规模攻击,刘永福所在的部队奉命坚守阵地,力图阻击日军的进攻。
在激烈的战斗中,刘永福所在的火炮阵地几乎被日军夺取,为了保卫阵地,刘永福奋不顾身地拉响了阵地内的弹药库,炮弹爆炸后,重伤的他不幸牺牲。
刘永福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生死一瞬间的英勇”。
三、杨靖宇——顽强不屈的中国战士杨靖宇,湖南衡山人,中国工农红军将领,也是抗日战争中的一位杰出战士。
1940年11月,杨靖宇率领的红军在兰州奉命发动兰州战役,成功收复了兰州。
1941年12月,杨靖宇率领部队积极参加保卫武汉战斗,阻击了日军的进攻。
最终,杨靖宇带领的队伍被包围,他们孤军奋战,直到弹尽粮绝。
杨靖宇宁死不屈,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铜墙铁壁,为保卫祖国、为民族独立、为人民幸福做出了一系列不朽的贡献。
四、邱少云——英勇反击的战士邱少云,河北曲阳人,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是一位杰出的抗日战争英雄。
1948年,邱少云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参与了渡江战役、大别山战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
1950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部队在匪漠河战斗中,进攻失败后,邱少云带领的一组战士打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并重创了敌军。
抗日战争英雄故事-老兵徐治安曾护送朱德元帅过黄河

抗日战争英雄故事-老兵徐治安曾护送朱德元帅过黄河徐治安,1920年出生于四川潼南县,是一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
下面小编给大家讲一讲抗日战争英雄故事-老兵徐治安曾护送朱德元帅过黄河。
老兵徐治安曾护送朱德元帅过黄河走进徐治安老人的家,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抗战老兵、民族脊梁”的牌匾。
除了牌匾以外,徐治安老人最宝贝的还有这两块抗战纪念勋章。
徐治安一生经历了多次战役,还曾作为队长护送朱德元帅渡黄河,这些都是他最珍贵的回忆。
“参军抗战是因为被抓壮丁,没人愿意被抓壮丁,但是我不一样,只要能抗日打鬼子,被抓壮丁我也乐意。
”“我参加抗战时的身份是国军的兵,但是在我心底,我不是国民党的兵,我是人民的兵,我护送过红军总司令朱德元帅过黄河!”“人人都怕死,可如果我们不冲上去抗日怎么办?死的人会更多!”“我们当时一起参军的人有几千个,抗战完了,最后活着回来的,连上家属也才10多个人。
”……6月4日,我们在四川彭州市天彭镇天府中路社区西七巷见到抗战老兵徐治安时,他正在读报。
今年已经95岁高龄的徐老眼不花、耳不聋,回忆起70年前那段热血沸腾的峥嵘岁月,滔滔不绝。
18岁被“抓壮丁”参加抗战保家卫国圆心愿1920年,徐治安出生于四川省潼南县花岩乡的一个农村家庭。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
战争死了很多人,为了充实军队,当时的国军在全国各地抓壮丁。
1938年,年仅18岁的徐治安在安岳县长河乡探望姐姐时,被抓壮丁入伍当兵。
“参军抗战是因为被国军抓壮丁,没人愿意被抓壮丁,但是我不一样,只要能抗日打鬼子,被抓壮丁我也乐意。
”徐治安说,因为战争的缘故,大家惶惶不可终日,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当时我们的日子就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不晓得过了今天还有没有明天。
如果没有战争,没有日本人的侵略,就算生活条件差点,也不至于过得那么恼火。
”“被抓壮丁的时候,我只有18岁,也是个热血青年。
当时觉得只要是去参军,能打鬼子不论是不是被抓壮丁都好。
抗战老英雄的事迹

抗战老英雄的事迹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前赴后继、纵横驰聘,他们并非名门将后也非声名远播,他们只是万千保家卫国家将士中的一员。
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抗战时期最典型英雄事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抗战老英雄的事迹1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
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
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
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
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
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
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
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
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
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
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
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
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抗战胜利79周年革命烈士事迹

抗战胜利79周年革命烈士事迹抗战胜利79周年革命烈士事迹(篇1)秋瑾出生在1875年的福建厦门,作为一个知书达理的官宦家庭子女,秋瑾无论是胸怀还是气度都和平常女子不同,其眼界也要高于普通女子,看有关秋瑾简介的资料里,我们可以知道秋瑾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反对封建礼法,而且提倡男女平等,那个时候的女子,如果可以拥有这样的胸怀以及气魄,想必她必是人中之龙凤。
而且,秋瑾还喜欢以花木兰和秦良玉来比喻自己,由此可见秋瑾真心是比较豪爽的,另外在鲜有的秋瑾简介里面还有一个信息,那就是秋瑾能文善武,还曾经自己孤身一人东渡到日本留学,之后又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不断的努力并且奋斗着,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换来了民族的觉醒,国家的自立自强。
秋瑾就是这样一个不甘平凡的女子,甚至在众多的.秋瑾简介之类的书籍里,还把秋瑾称之为一代女侠,她身负着女权崛起以及革命火种的重大责任,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真是让人想不到的是,秋瑾虽是一介女流之辈,但也能拥有男子汉般的大丈夫情怀,顶天立地,大义凛然,以死报效国家。
秋瑾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值得纪念以及缅怀的一位女英雄,女诗人,秋瑾的故事可以说是相当感人,而她的英名也应该永远被世人所牢记,她用自己的血肉和牺牲来使民族觉醒,促进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1895年从父母之命嫁与湘潭富绅子弟王廷钧,生一子一女。
抗战胜利79周年革命烈士事迹(篇2)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
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
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
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
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与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
红色革命烈士个人事迹(8篇)

红色革命烈士个人事迹(8篇)红色革命烈士个人事迹精选篇1他普通吗?却是,但是看看他做的工作吧。
他,是一名普通的消防战士。
入伍12年,他时刻谨记着自己消防战士的职责,参加过大大小小的灭火和抢险救援1600多次,抢救出被困群众460多人。
他,是一个贫苦家庭的顶梁柱。
父亲和哥哥先后因车祸致残,母亲也不幸罹患癌症,善良淳朴的妻子默默地在背后支持着他,跟他一起撑起窄窄的公寓房里,那个清贫温馨的家。
他,军功章挂满胸前,获奖证书装满抽屉,声名鹊起的他,依旧过着俭朴无华的生活。
他依然是妻子的好丈夫,是父母眼中的乖儿子。
妻子李翠,亲切地叫他“牛哥”,战友豪爽地直呼他“黄牛”。
他,有许三多的坚韧、史今的宽容、伍六一的倔强、“老七”的霸气。
他,就是消防部队真人版的“士兵突击”。
他,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南宁市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代理排长兼一班班长小新。
十余载抢险救援经历书写青春华章自1997年当兵入伍以来,小新一直以行动来诠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从什么都不懂的新兵蛋子成长到如今的消防技术尖兵,小新付出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汗水和努力,经历了大小1600多次生死一线的关头。
小新在实战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救援经验,也正是这些宝贵的经验,一次次把小新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2000年9月1日15时35分,广西最大的化工企业——南宁市化工股份公司的2800立方米酒精罐突然发生大火,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现场情况万分危急!当消防部队到达火灾现场时,酒精罐上火光冲天,火焰已经高达50米以上。
9年前的消防车和现在的进口消防车的性能没法比,当时的车载水泡的有效射程根本达不到燃烧着熊熊烈火的酒精罐顶。
于是,火场指挥员决定组成突击敢死队冲进防护堤迫近作业。
小新主动向指挥员请求担任主攻。
指挥员同意后,小新立即和突击队员顶着难以忍受的高温把两节拉梯架到燃烧罐,将移动炮推到被烧得发红而且塌陷的罐体上,顶着高温和随时可能掉入罐里的危险,站在上面操作移动炮进行近距离灭火。
讲述抗战老兵的感人故事

讲述抗战老兵的感人故事
在二战期间,日军入侵中国,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在这场战争中,有无数的中国军人英勇抗敌,其中许多老兵至今仍在世,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动。
有一位老兵叫李大爷,他当年是中国军队中的一名士兵。
当日军进攻他的家乡时,他毅然加入了抗日队伍并参加了几年的战斗。
在战争中,他曾被炮弹炸伤,但他没有放弃,一直坚持战斗。
最终,他幸存了下来,但他的许多战友都牺牲了。
另一位老兵王大爷,他是抗战时期的一名狙击手。
他在战争中一度被日军围攻,但凭借着他的勇气和技能,他成功逃脱了。
他说:“在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拼命战斗。
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我们必须放下一切,即使面对死亡也不能退缩。
”
还有一位老兵张大爷,他是在战争中受了伤的。
他在医院里度过了长达数月的康复期,但他从未放弃过战斗。
他说:“我是为了祖国而战,如果我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我会觉得非常遗憾。
我必须坚持下去,直到战争结束。
”
这些老兵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他们的勇气和坚韧。
他们在战争中经历了许多磨难,但他们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战斗。
他们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 1 -。
英雄革命烈士典型事迹介绍

英雄革命烈士典型事迹介绍缅怀先烈时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烈士事迹值得被歌颂和传播,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英雄革命烈士典型事迹介绍(优选13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英雄革命烈士典型事迹介绍精选篇1在1953年朝鲜战场夏季反击战中,美军高地主峰的前沿阵地被我志愿军某部某连夺取,志愿军某部三连迅速跟进,接替了友军的防务。
阵地对面不到百米处就是美国鬼子,他们不甘心高地被我军夺取,天天向我方阵地实施狂轰滥炸。
那时,山沟里的炊事班送饭到前沿阵地,三天两头有伤亡,两三天才能送上一次饭。
吃饭难,还有压缩饼干啃几口,可以抵一阵子饥饿,而饮水难,却时刻威胁着战士的生命。
炎热的夏天,三连战士为坚守阵地与敌军激战,还没到下午一壶水早已喝光了。
捱到晚上,大家唇干舌燥难以忍受。
上阵地后的第四天,天刚黑下来,指导员余发荣来到3排10班的猫耳洞,对班长钟樟彩说:“没有水喝,有的人已经接小便喝了。
情况危急,要给你增加一项紧急任务,到山沟里找水源。
只要找到了水,拼上命也要把水背上来。
”钟樟彩是个讨饭放牛长大的农村娃,矮墩墩的他非常勇敢机灵。
战斗中,他发现不管美国鬼子的武器多么先进,炮弹多么威猛。
但每次飞过来的炮弹没有重复打入同一个炮坑的,所以每次炮弹密集飞射无处躲身时,他就毅然跳入刚炸开的弹坑,像青蛙一样隐藏,每次都幸运地活了下来。
指导员走后,他立即收集了30多个军用水壶,然后背上冲锋枪,离开猫耳洞奔往前沿阵地的山沟。
在泛着少许白光的小路上,钟樟彩仔细辨认路痕,确认没有埋着地雷后,加快速度走几步,又低下头仔细查看一段,赶紧再走几步。
就这样辨认一段,走上一段,当走出大约一百米时,山坡上已逐渐有些灌木和青草了,他放慢了速度,仔细搜索,特别注意听水流的声音。
猛然间,他发现不远处的小树丛里横着两段似原木一般的东西……他猫着腰,手提冲锋枪,警惕地向那边走去。
待走近了,才看清是已经牺牲的两个穿志愿军服装的年轻战士,身上背着枪和一些水壶,其中一个手里拿着军用水壶,半举在空中。
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

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抗战老兵,从战火中走来,见证了中国的战争、解放和发展时期,值得后人敬仰。
小编整理了有关抗战老兵的故事,让我们一起重温他们的战火岁月:在金郝庄镇张伴屯村街头,经常看见一位腰杆挺直、说话大嗓门、身穿绿军装的老人。
他就是87岁的王仲秀。
一起看看以下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吧!“我是一个抗战老兵。
我这身绿军装里藏着太多过去的故事。
”这是临清市金郝庄镇唯一一名健在的抗战老兵王仲秀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16岁参加抗日游击队金郝庄镇是革命老区。
当时,王仲秀的家乡张伴屯村有一位村民吕子明的街坊,是游击队员。
1944年,吕子明找到16岁的王仲秀,给他讲抗日救国的道理。
从那天开始,“打日本鬼子”这句话一直萦绕在王仲秀脑海里。
作染坊掌柜的父亲不同意王仲秀去投奔游击队,无奈王仲秀去意已决。
一天半夜,他摸黑穿上衣服,悄无声息地拉开门闩,去找吕子明,成为一名抗日游击队员。
为了保护家人,王仲秀曾经化名“李英才”。
在游击队,他配发了一杆长枪,8发子弹,空着的子弹夹,是用秫秸秆填充的。
平时,他和队员一起在村头放哨站岗,和村民装束一样,若无其事地在身边放一个篮子,篮子里放着三四枚手榴弹,手榴弹上用一把草盖着作掩护。
抗战老兵与鬼子兵交上了火1944年秋天的一个晚上,熟睡中的游击队员被集合哨惊醒。
随后,队伍就出发了。
队伍从魏湾镇秦薛王刘村出发,走到西南一里半的地方,与日军和“皇协军”遭遇,对方冒充是“武训独立团”,耳尖的王仲秀听见有大盖枪皮盖的响声和皮靴踩地的声音,马上告知当时带队的永智县委书记、后任中组部第一副部长的赵振清:“敌人想包围我们!”识破日军的伎俩后,游击队与之交上了火。
因敌众我寡,我方死伤十几人。
赵振清决定组织撤退,王仲秀打了最后一枪,丢下身上的手榴弹和米袋子,跟着队伍迅速后撤。
当撤离到为湾村西边小运河对岸时,为了迷惑鬼子,游击队的机枪和长枪集中火力向鬼子喷射,鬼子以为是主力部队,不敢恋战,未敢追杀。
“其实,当时游击队只有100多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抗战老兵先进事迹
时光荏苒,七十年弹指一挥已是盛世;沉烽静柝,民族危亡关头的呐喊在历史中回响。
讲起中国被侵略的历史,老人嗓门陡然低沉了下去,“虽然打赢了,但是战争太残酷,有的人牺牲了,有的人受伤了,缺了胳膊少了腿的,太受罪了!”
根据老人的描述,我们查找资料,找到了将军书写的《县委英勇不屈反扫荡、军民携手同仇敌忾打日寇-----“五一”反扫荡中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一文中对此段的描述。
“1942年9月,县委决定用“掏窝子”的办法抓捕大汉奸堤南村伪新民会主任吴志荣,此人心狠手辣,一贯仇视抗日军民,欠下了累累血债。
有一天,通过可靠情报,游击队员,趁着夜色翻过敌人岗楼、壕堑,来到了伪新民会院内。
一伙喝得醉醺醺正猜拳行令的汉奸迷迷糊糊成了俘虏,吴志荣试图负隅顽抗,被我游击队员当场击毙”。
老人讲,日寇为了长期统治冀中一带,计划把沧石公路修成铁路。
敌人白天修,我们晚上破坏,大修大破,小修小破,沿路的电线都割断了,路基弄烂了。
老人还给我们讲述了当时发生在小营战斗中的故事。
关于此次战斗,将军的手稿中是这样描述的:1944年4月,县游击大队组织各区游击小队,准备休整训练几天。
队伍刚刚在小营村集结,鬼子便得知了消息。
“鬼子趁着深夜出动了1个日军小队、3个伪军中队共有160多人,从县城出发,分三路向小营村扑来。
”驻守在村西的一区游击
小队最先发现敌情,并鸣枪报警,“接着村北、村西、村东都相继发现了敌人。
”
弄明白鬼子的意图后,县游击大队徐大队长和樊政委决定变被动为主动,诱敌深入,包围这股敌人。
“我们边打边撤,鬼子则横冲直撞,钻进了我们事先设好的包围圈。
”一声令下,战士奋起,四面八方一阵冲杀,敌人顿时乱成一团,“他们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所措。
”
战斗持续了5个多小时,不仅击毙了日军小队长木下等,还打死和俘虏了90多名伪军,缴获了一大批武器弹药。
如今,这些昔日的战场英雄已卸甲归田,但他们身上的那股热血和中国魂依旧令人肃然起敬。